历史必修23课课堂小卷

时间:2019-05-13 11:3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必修23课课堂小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必修23课课堂小卷》。

第一篇:历史必修23课课堂小卷

高三历史课堂练习卷

(三)(第7周)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知识准备

1、复述第25课内容

2、提问:20世纪中国外交成就。

二、课堂反馈

1、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大衣就是它在„„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这里的“旅行者”是指 A.“北风的直接胁迫”喻指苏联的威胁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胁迫” D.越南战争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中“世界重建”的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三、布置作业《导与练》作业手册233页,单元基础测试卷本课习题

高三历史课堂练习卷

(三)(第7周)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知识准备

1、复述第25课内容

2、提问:冷战的背景、表现、影响。

二、课堂反馈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三、布置作业《导与练》作业手册233页,单元基础测试卷本课习题

第二篇:历史卷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后二位校验码 号码考生注意: 1.本考试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中国 2.下面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犹太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4.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6.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保留版权历史2014第1页(共6页)

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齐

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9.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

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11.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4.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15.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

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16.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

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

C.《法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

1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

者是

A.林肯B.明治天皇C.威廉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

1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政府论》B.《共产党宣言》C.《乌托邦》D.《共同纲领》

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B.广州C.上海D.福州

20.“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

正值

A.开元盛世B.戊戌变法C.康乾盛世D.清末新政

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

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A.列宁B.拿破仑C.彼得一世D.斯大林

2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

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时务报》B.《国闻报》C.《申报》D.《民报》

23.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后期

24.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

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25.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③他在就任首

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

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凡尔赛和约》

27.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

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国民政府B.中华苏堆埃政府

C.北洋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

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2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杜会主义”

30.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

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B.中国加入了

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了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

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34.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当时的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如何?(6分)

(2)上述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7.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2分)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

(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4分)

38.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13分)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6分)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4分)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3分)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

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40.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25分)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分)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8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15分)

第三篇:历史答题卷

号室试 密 号 座 封 线 内 名 姓 不 要 答 号 考 题 级班 惠州一中201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科答题卷

17.(共26分)(1)(14分)

第1问(4分):

第2问(10分):(2)(6分)

(3)(6分)18.(共26分)(1)(16分)

第一问(12分): 第2问(4分):

(2)(4分)

(3)(6分)

第四篇:历史课堂

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报道

2010年5月6日~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教科所和锦江区教师进修校承办的“2010年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活动”在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举行。

在这次竞赛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教社编审陈其,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大教科院博导、教授聂幼犁,西北师大教授、人教社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主编姬秉新等专家组成评审团队,给了大赛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本次大赛汇聚了3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93位优秀历史教师作为选手,其中的 32位优秀教师奉献了较高质量的历史示范课,其余的61位各地优秀教师进行了说课比赛。另外,还有来自全国各省的知名专家、学者及教师陪同各地区的参赛选手也参与了本次大赛,人数多达700人次。

本次大赛的评判标准以重大史实与理论错误实行一票否决制为前提,参赛教师要做到,在教学目标上要符合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合中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特征,在教学特色的体现上要有利于实现达成教学目标、要彰显教与学的个性。

本次大赛分为课堂教学组和说课组。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每省一名选手),说课内容为中国近现代史(每省一名选手)、世界近现代史(每省一名选手)。参赛教材必须为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科书,但是版本不限。参赛时间,说课为15分钟,课堂教学是40分钟。

纵观本次大赛,参赛教师基本上做到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情为出发点,能够突出地方色彩。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加强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和创意。

比赛结束后,进行了课堂教学与说课专家点评和特优教师交流大会。其中,李惠军老师的点评十分精彩,他告诉教师们,历史教育要有知、有情,要鲜活、感人;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历史教学教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历史教学要有情境、有细节、有过程,有故事、有互动。历史课不是政治课,不能形式化。历史教学不能把教材文字撕裂成一个个语句来设计问题,来实现所谓的师生互动。

在总结大会上,专家们纷纷赞扬了参赛选手基本素养很棒,教学中重视史料的运用;教学形式多样,重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学技艺的追求;教学课件丰富多样;校本化意识较强,多数教师能从生活中发掘历史教学的因素。各位评委专家在充分肯定参赛选手课改成绩的基础上,还尖锐指出了参赛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历史课的说课和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政治色彩浓厚,历史韵味不足;有的教师过于强调教法,忽略了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有的教师问题预设不足且脱离学生实际,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有的教师对教学中的生成关注不够,融会贯通能力不足。

本次大赛带给了我们极大的收获,也促进我们进一步的反思。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课程改革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在新课改进一步深化的现在和未来,我们教研部门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更要跟进,尚需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定期举行学科培训、研训活动,要及时的、不断的与教师们一起积累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帮助教师们提高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还要定期开展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精心组织教学观摩与评议活动,对中学历史教师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业务指导,营造了有效的教研氛围,促进和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和平区教研室历史组 管靖 2010-5-16 观摩山东省初中历史优质课的心得体会

2010年4月19日---22日,我们一行三人有幸到枣庄参加了山东省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对于这次外出学习的大好机会我们非常珍惜。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们用心去领略了全省各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许多教师的教学艺术风采,放眼观看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省级历史教学优质课。教师们以创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我们时常被他们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他们的课堂教学,启迪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同时醒悟了一些在课改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下面具体谈谈我们的几点感受:

1.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有的老师一上场给人干练利落精神好气质好的印象。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很强,理论水平高。在每节优质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授课教师的高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和设计的周密细致。就拿“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来说吧,济宁市第十五中学的金梅老师以大型动画片《郑和下西洋》的片首曲导入《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让我们走进郑和,走进明朝。这样的导入让人感到亲切自然顺理成章;她的课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以帆之荣(郑和下西洋),帆之危(戚继光抗倭),帆之辱(葡萄牙攫取澳门),帆之盼(国家富强,祖国统一)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对这堂课有了整体的把握;她的课的结束也很有力度和高度:回顾中国的外交历程,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到抗日战争最后到世博会的中国馆,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中国一步步地走向文明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教师的艺术功力丰厚,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我们还震撼、感动于他们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每堂课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极为亲切自然的情境中学习,兴趣很浓。济南明湖中学的李颖老师在讲《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时,以智力快车的形式猜出比尔·盖茨,然后让大家沿着比尔·盖茨的成长轨迹展开美国各个不同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些情境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既有实效性也具有合理性。但也有些教师花了不少心血去设计情景,过多过长地使用视频材料,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的过于简单,有的有哗众取宠,生拼硬凑之嫌,冲淡了主题;有的不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可有可无;有的与教学内容无关,显然成了课堂的累赘,纯属画蛇添足。

3、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比如临沂册山的杜凤锦老师的课堂语言:“举起你的手,让我看到你的智慧与勇气”,在课的最后,说到“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你们这群聪敏好学的孩子,老师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老师深深地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感谢你们和老师的互动和合作,谢谢!”还有的老师过渡语说得非常到位,使环节之间的衔接显得很流畅,比如“经济特点,图表说话”“口说无凭,材料为证”。

4、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教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重要,如何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深切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我们每个教师备课时要仔细钻研的一个重点。执教这些课的老师,每个人对教材的使用都是创造性的合理编配,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实践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位教师都注重对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比如枣庄市薛城区教研室种艳斌老师的设计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观察,通过枣庄市市花----石榴花,结合石榴生产队的榴园在改革前的落后面貌引出农村改革势在必行的历史结论,让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并结合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冠世榴园”的新难题———石榴不赚钱,让大家都来帮帮忙,怎么办呢,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过渡到乡镇企业进而过渡到海尔集团,在“出谋划策”环节又联系到枣庄因煤而兴但目前煤源枯竭面临转型,作为枣庄市民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教学理念非常新,特别重视了地方课程的挖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注重了学习的过程性和实际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间是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教学的。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而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济南舜文中学的张峰,稼轩中学的孙元文执教的课基本思想就是“论从史出”,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呈现知识的方式被绝大多数听课的老师所认同。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和老师一起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结尾处都有对本堂课的升华,有感情地朗诵把课堂再次掀起高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贯穿新理念的教学,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听了这么些课后,我感觉到省级优秀教师的风采就是不同凡响,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交流中,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大师风范,回味他们课堂上的精彩之处,的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反思。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以他们为榜样,吸取其中的精华,不断学习,学习优秀教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独具匠心,学习他们好的方法,锤炼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积极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导的教学理念,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精心设计,精雕细琢,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打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快,让学生学好历史,热爱祖国,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东平教研室 纪学峰东平州城一中 孟凡红 东平实验中学 韩明霞)

说客

导入:搞笑幽默视频,-----问题悬念 新课:法国大革命展,三个展厅

其中:1我是小小史学家----精选材料,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比比看谁的成果最优秀

2、图说历史

3合作探究三部曲:序曲

梳理知识

知道

主旋律

解析探究分析

高潮

点拨

解惑 留言厅

畅所欲言心得与疑惑

分组分问题讨论评价

第五篇:2018天津历史卷高考真题[小编推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3.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这是什么缘故呢?因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8.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A.①② C.②③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B.①③ D.③④

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A.① C.③

B.② D.④

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① C.③

B.② D.④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6分。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右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4分)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分)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2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5分)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5分)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分)(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14.(19分)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分)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6分)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分)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2分)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2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I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1.B 2.A

3.B 4.D

5.A

6.C

7.D

8.C

9.D

10.C

11.B Ⅱ卷共3题,共56分。12.(18分)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13.(19分)

(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不准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14.(19分)

(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

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下载历史必修23课课堂小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必修23课课堂小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X”远教大课堂必修课培训计划

    1+X”远教大课堂必修课培训计划 (2016年7月—9月) 一、2016年7月必修课学习安排 2016年7月必修课件1部,即《筑梦中国》(4-7集),集中在7月中旬一周内进行学习。 1、课件时长: 第四集......

    历史高考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4三明质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

    历史卷一·答案

    一、单选题: 1、1842年,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B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者是:B A......

    历史期末卷2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历史课堂幽默教学

    浅谈历史课堂的幽默教学 生活中的一句幽默,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同样,我认为课堂上的一句幽默,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学效果增倍。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它能带给人们轻......

    历史高效课堂五篇范文

    历史组关于高效课堂的计划与安排 历史教研组 梁建忠 根据我校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历史组关于打造生本课堂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制定计划(1—4......

    历史有效课堂的

    历史有效课堂的“五到位” 课堂高效是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也是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也就是这个效果。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如何实现?结合自身的学习......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0----2011学年度)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初中 俱少龙 2011年12月1日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初中 俱少龙 *** 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