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
改进、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是广播电视宣传 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的重要责任
——在市级台广播电视时政新闻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
黄信
时政新闻,从狭义上讲,是时事和政治新闻;从广义上讲,则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当地有影响的、涉及全局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的新闻,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我们这次会议所研讨的就是广义上的时政新闻。
在当前全国上下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的大背景下,我们研讨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改进和创新并加紧推进,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的要求来看。
前不久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决定》要求“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提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胡总书记在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中,又特
别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由此可见,对我们新闻媒体来说,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任务。
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的大关,江苏则达到了3000美元。在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引用一些专家的话说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因而中央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力量对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舆论力量又是文化力量中最有冲击力的部分。在信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媒介信息包围着、影响着。现代社会浩大纷繁,人们无法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世界全部保持经验性接触,对亲
历经验、亲身感受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各种媒介信息去了解认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行为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媒介对受众的引导和影响作用越来越强。
在我国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在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日益强烈的今天,新闻媒体营造什么样的“拟态环境”即舆论氛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毫无疑问,这种舆论氛围不能有害于只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广大受众对媒介的依赖加重了新闻媒介的责任,当今社会的特点对新闻媒体从全局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地引导受众,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营造良好氛围,是新闻媒体各项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改进和创新时政新闻宣传,是新闻媒体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从主流媒体的主流新闻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来看。
业内对判断主流媒体有六条标准:
1、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具有一般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被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各界视为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声音、主张的权威代表;
2、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具有较强影响力;
3、具有较强公信力,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较多地被国内外媒体转载、引用、分析和评判;
4、着力于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动向,是历史发展主要脉络的纪录者 ;
5、基本受众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群;
6、具有较大发行量或较高收听、收视率,影响较广泛受众群。
从上述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基本认识:
一、广播电视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必须有效地传播主流内容、主流价值,否则,也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二、当地涉及全局的、有影响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党务政务信息报道、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的报道、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时政新闻,就是主流的新闻,是构成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最重要的条件。时政新闻具有明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性,它反映的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崭新走向和规律性特点,它引导人们紧跟时代、认识社会、扬善抑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它应当以特有的权威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对于社会舆论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发挥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时政新闻的核心受众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他们掌握消费、社会管理以及社会意识等的话语权,在社会意识、心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时政新闻产品关系国家命运、社会前途、大众福祉。高度决定影响力,品质提升影响力,影响力决定引导力。影响力是时政新闻存在价值的最重要体现方式,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即使导向是正确的,这样的舆论的作用与效果也是有限的。时政新闻产品如何以深刻的提炼、生动的表达和鲜活的形式,巩固主流地位,有效提高对舆论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事关全局的重要课题。时政新闻只有不断改进与创新,才能真正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充分认识时政新闻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时政新闻的改进和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从时政新闻改进和创新的现状来看。
中央提出新闻宣传“三贴近”的要求后,我省广播电视系统锐意改革,积极探索,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改进和创新还大多局限于社会新闻或“民生新闻”,时政新闻的改进力度还不够大,创新的元素还不够多。时政新闻虽然在政治导向方面一般都把握得比较好,但同时常常充斥了会议通稿,充斥了八股式的总结文章,充斥了枯燥无味的数字,将新闻做成了宣传,而不善于将宣传做成新闻,因而失去了对广大听众、观众的亲近感、影响力。有的用“民生新闻”挤压时政新闻甚至弱化时政新闻。时政新闻改进、创新的滞后,往往使从业者误以为天底下最容易做的莫过于时政新闻,反正有某种现成的格式,不用费什么脑子,加上有一些制约的因素,创新有难度,因此常常免不了产生“交差”、“应付”的心理,按部就班的多,开拓创新的少;得过且过的多,勇于实践的少。而对于广大受众,往往会感到这类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语言不新、思想不新、套话空话、格式化的新闻报道并不属于他们。你的新闻没有给他们新的信息,没有说出新闻和他们利益有什么关系,没有告诉新闻对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以人为本”,因而他们不关注、甚至不欢迎。这样,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和人民群众“口头舆论场”之间就会产生错位。实践证明: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越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越强。
“新闻立台”本质上应该是“时政新闻立台”,时政新闻不抓紧
改进、创新,突破,“新闻立台”的基础不牢。有专家认为:“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后一个保垒,一旦时政报道突破,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媒体抗衡。”现在不少市级电台、电视台在时政新闻的报道方面正在作有益的探索,改进了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创新了报道的方式和手法,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次我们选择了苏州新闻频道的《苏州新闻》、无锡新闻频率的《1161早新闻》和扬州新闻频道的《直播扬州》等节目供大家观摩,这些单位的代表还将对各自的节目创新情况进行介绍,专家们也将围绕时政新闻的创新对节目进行评点,尽管这些节目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但其中闪现出的一些亮点应该会对我们如何进一步推进时政新闻的改进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对时政新闻改进、创新的紧迫感,强化时政新闻是“财富”而不是“包袱”的观念。引导我们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政策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对党务、政务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报道,突发性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等重要报道领域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探讨努力的方向,推动各地更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时政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探索新的报道领域,注入新的报道内容,将宣传目的巧妙地融入新闻报道之中,进一步提高时政新闻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贴近性,不断增强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有效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作用。希望这次活动之后,全省广播电视在时政新闻的改进与创新方面取得更多的成绩,推进我省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二篇:改进新闻报道实施细则
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施细则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施细则》,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结合我社实际,就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新闻报道工作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市委领导出席会议活动的新闻报道
市委常委出席会议和活动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不作详细报道。出席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文字报道一般不超过800字;专职副书记的文字报道一般不超过600字;其他常委文字报道一般不超过500字。
二、全市性会议活动的新闻报道
会议报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宣传效果为重点,从工作实际出发,不完全以出席领导的职位决定报道的规格、排序,不必报道所担任的全部职务。市党代会、市委全委会、市纪委全会、市人代会、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协会议等全市性重要会议,要在一版重要位置报道。以市委、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名义组织召开的会议或举行的重大活动,日报要在一版重要位置报道,字数不超过600字。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不以市委领导同志是否出席而以新闻价值决定是否报道,字数不超过500字。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召开的会议,原则上不作报道,确需报道的,不突出报道出席会议的领导个人,要在深入挖掘会议中透露出的重要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生动客观的报道,500字左右。
三、市委常委调查研究活动的新闻报道 不作工作预安排和常规工作报道。
考察调研活动要多反映群众关心的实质性内容,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考察调研、检查工作,随行记者一人,稿件800字以内;其他市委常委、副市长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由各县区记者站记者采访,稿件500字以内;人大、政协副职一般不予报道。
市领导到县区调研、检查工作属同一主题,周期长,最后综合发一篇稿件。
四、市领导接待国内外宾客和兄弟省、市党政代表团等活动的新闻报道
提高报道针对性,增加信息量,减少一般性报道。市委主要领导会见重要客人,在一版刊发,字数不超过500字。其他常委会见活动,以简讯或标题新闻的形式报道。
五、中央领导视察指导工作的报道
副总理以上领导到我市视察、指导工作不作字数限制;部级领导的稿件800字以内。
六、省上领导活动的报道。
主要领导视察、调研、指导工作的稿件不作字数限制;省上四大组织副职到我市调研的稿件800字以内。
七、省上部门领导的报道
省上部门领导到我市调研、检查工作,一般不予报道。重要部门主要领导发500字稿件,副职发简讯。
八、重大专项工作的报道
市委领导受市委委托到各地指导特大抢险救灾、处理重大安全事故、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等重大专项工作,在应急阶段,文字稿不超过1000字;上述专项工作转入常态后,一般只综合报道工作的进展情况,不再单独报道领导活动和讲话。
九、中央、省上视频会议的报道
市领导参加,对我市相应工作有安排,发400字稿件;没安排发简讯或不发。
十、其他新闻报道
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全文刊登。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出席各种会议的重要讲话,确需刊登的,须征得本人同意后刊登。其他常委的讲话,一般不全文刊登,确需刊登的,经本人同意后,字数不超过1500字,不在重要版面刊登。市委领导参加非重大展览、观看一般性文艺演出和参加其他文体活动,一律不作报道。市委领导的题词、作序、贺信,出席部门和地方举行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式和纪念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报道。属重大项目的活动,领导名字、职务见报,一般商业活动不出现领导姓名和职务。
十一、改进新闻报道的编排结构
新闻报道在减少会议消息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同时,要多向基层和群众倾斜。按照“三贴近”原则和“走转改”要求,用更多的头版、头条,多报道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多报道社会各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模范的先进事迹,多报道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经验,把体现市委的意图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讲求时效性,增加信息量。要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重要信息,不超过800字;一般消息,不超过500字;简讯,不超过300字;通讯类稿件,不超过1500字。
第三篇: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改进创新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改进创新
摘 要:网络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开展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改变着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使其健康发展,为构造和谐服务。
中国论文网 /7/view-13044797.htm
关键词:网络;宣传;改进创新
一、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意义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它以虚拟网络为
媒介,融合信息、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数字传播为手段,涵盖人类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新型宣教方式和文化体系。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到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关系到党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宏观驾驭,关系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高地的保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通过网络宣传可以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表达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让党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宣传可以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摒弃与现代网络社会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旧有的和落后的方法与手
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营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
万事万物都存在有利和不利的方面。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也是如此。网络在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色情、暴力和腐朽等不良信息。特别是西方国家借机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灌输西方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想,引诱和误导社会大众,动摇党的领导,阻碍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著追求,冲击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应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高尚的和正确的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驱逐和淹没腐朽落后的错误思想,让科学发展观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三)大力发展和繁荣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
首先,加强网络宣传,建立干群沟通平台与机制,及时制止和惩处侵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及时发现不稳定苗头,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及时防止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网络宣传积极、健康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次,大力宣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针指导下,融合诸多文化多元一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构建与新时期、新形势相适应的网络文化发展体系,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向新阶段。最后,我们还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网络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开发文化精品,构建丰富多彩的网
络文化。
二、当前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诞生而产生的,围绕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在观念、手段、方式等方面给我们现有的文化建设与网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相对于网络技术的更新而言仍然落后。从我国目前管理体制上看,互联网的内容管理所属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文化管理所属文化部,网络安全管理所属公安部,通信和硬件设备管理所属信息产业部。这种多部门交叉管理的体制,容易产生管理上的冲突和扯皮。
(二)互联网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网络立法还处在初级阶段,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法
律问题无法可依,有些立法模糊、界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如:对于博客的管理目前还没有相关立法,我国博客网站的管理主要参照互联网管理的方式。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不能满足于当前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网络监管技术发展滞后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重要支撑架构是管理技术。而我国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欠发达,仍然有待提高。虽然我国网络硬件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和措施,一些缺乏道德的人们为了自身利益�S意发布虚假信息和垃圾广告,再加上部分网络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非法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
(三)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一些商业网站为提高点击率,纷纷在娱乐节目和社会新闻上大做文章,使得八卦新闻、虚假报道充斥在网络信息中。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的。另外,我国网民的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网络文化是大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全体网民去共同维护。
(五)网络文化道德的缺失
道德是文化建构的结果,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导致道德的变迁。网络中复杂的虚拟的社会关系使得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减弱,社会道德责任降低。所以,近几年来网络负面效应和道德缺失问题在大众网络中不断凸显。
三、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的着力点
(一)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基于网络媒体统一的监管体系
自网络媒体开放之初,我国政府就积极介入互联网从市场规范到内容管控 的不同层面的管理。为了实现既调控又发展的双重目的: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组织并参与互联网理论架构和实践操作的研究探讨,定期组织人员考察发达国家的网络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与大型网站联手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管理技术的研发。概括来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就网络立法管理、行政手段监督、技术手段控制、行业自律约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和创新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于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监管。
(二)实施网络实名制度进行依法管理
网络实名制的合理实施,对网民在群体狂欢中所反映的道德与责任缺失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预防作用。网络实名制度使网民在行使权利自由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处在道德与责任的约束之下,从而减少对自身的放纵和随意。特别是当前网络文化中混杂的种种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
护。现阶段已有的涉及规范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应当通过对网络内容进行安全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完善网络立法以及适时出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司法解释,制定完善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实施细则的方法来提高管理和规制的可操作性,加强对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
(三)积极发挥网络媒体在宣传先进文化方面的作用,加强党对思想文化的宏观控制力
网络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一方面,作为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媒体要积极做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推广,发挥舆论主渠道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清国内、国际形势与事件,正确认识各种事件产生根源,防止片面理解和主观擅断;另一方面,网络宣传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网络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人
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各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坚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得新时代的网络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真情,反映群众真意,切实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创新。
(四)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而目前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最缺的就是人才。因此,加强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保障环节。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支网络管理队伍需要精心培育: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干部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媒体记者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支掌控和把握大局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
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
和建设管理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上下齐心努力,需要全体网民密切配合。虽然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和规范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顺应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和新平台,始终坚持、把握有中国特色先进网络文化的大方向,就一定能够为我国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领域。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正确把握网络运行规律并采取非强制手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要求进行管理,把政府以及公共组织的意志转变为网民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网络宣传和网络文化的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配备高
素质的网络文化工作人员,为网络文化向深层次、高品位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支网络文化队伍,人员应当全面、精干、高效,既包括网络技术专家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又包括网络教育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学校还应定期对网络工作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帮助他们及时处理网络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使他们人人都成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的抢滩者。
第四篇: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
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
概念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按照新闻操作规律,结合社会需要,整合新闻资源优势,精心提炼新闻主题,充分挖掘新闻价值,通过有规划的新闻传播,制造社会舆论热点,吸引公众眼球,满足公众的新闻信息需求。
新闻报道策划能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使之发挥出充分的文化功能和宣传功能。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宣传很有效的实施方式。
第一讲 新闻资源的内涵与特性
新闻资源的内涵
(生产资源与生产力资源)
新闻环境资源新闻信息资源新闻受众资源新闻媒介资源
新闻资源的特性变动性 互联性 相互转换
新闻资源对新闻生产的的意义
基础与要素广告 发行 稿源人才活动制约与推动
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的资源意识新闻资源管理
新闻资源开发与同业竞争
新闻资源开发与全球传播
第二讲新闻资源开发与新闻生产
发现并追索新闻资源(开发)
客体因素主体因素
新闻资源价值识别与提升
新闻资源配置 统筹与优化
新闻资源拓展 成果与表现
资源增值,新闻报道价值提升
媒介产品质量与新闻资源开发
媒介产品信息结构与定位
产品内涵交错重叠
报道无序化(缺乏整体意识)
新闻信息与非新闻信息
媒介整体定位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资源利用的必然结果
理论与观念 何以可能 ?
新闻报道策划(资源整合)
核心与表现(新闻信息整合)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资源开发的目标与功能
新闻媒介生产的核心环节
媒介产品开发的基础
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价值
新闻报道策划的实施与调控
方案修正阶段
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与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本质
主观性:
倾向
目的选择与创造
客观性:基于事实,了解事实理解事实
A、可预见性的报道策划:
可预见性及周期性策划关键
B、非可预见性的报道策划:
C、周期性的报道策划:
D、非周期性的报道策划:
E、独立型的报道策划:
F、非独立型的报道策划:
非独立型策划关键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
北京青年报策划
《追 球》特刊十大动作
新闻报道的范围与重点
新闻报道的规模与进程
发稿计划
选择报道方式
集中式:系列集中式
连续式组合式
读者参与式媒介介入式
媒介联动式:
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取信原则
创新原则
变通原则
实效原则
可行原则
第四讲报道选题决策与新闻资源价值评估
新闻报道选题决策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可操作事实价值适宜性
差异:(生产)主体差异主体 主体条件
主体意识与价值判断
新闻线索发现与新闻信息源开发
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管理要素(机制)政策要素
再开发
信息资源分析
(一)背景性前景性相关性
新闻资源分析
(二)人力资源
保障系统
传播符号
新闻资源分析
(三)政策信息
竞争状态
受众资源分析(四)
需求
预期
文化认同
价值重构
组成新闻报道的选题决策
补充一|: 新闻运作规律
新闻运作规律并不是学术上说的新闻从业和新闻采编规律,而是指新
闻报道策划过程中如何协调新闻主体即媒体、新闻客体即读者和新闻本身的关系。做到能得心应手的掌握新闻运作规律,必须熟悉各媒体的作业流程、洞悉读者的喜好,知道读者真正喜欢看的新闻、当然更要掌握新闻本身规律,要知道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引起舆论的关注,什么样的新闻报道上什么样的媒体等等。
主题提炼
从浩如烟海的行业、企业信息海洋中凭借专业的新闻敏感挖掘提炼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就是新闻点,放大提升了就成了新闻主题,这一过程也就是主题提炼。
要提炼精僻有创意的新闻点,首先要做好市场背景分析和SWOT分析,要按照新闻规律来作业。
独到的新闻眼提炼要求在短时间内熟悉以下几方面的情况,一是事件现状;二是媒体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媒体操作规律;四是目标受众分析准确。传播目标
传播目标就是指在某次新闻传播中要起到的作用或效果.新闻报道策略
新闻报道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执行策略,即战略方面的问题,指在实际发稿中时是采取高举高打、还是低调处 理;是先发制人还是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
2、媒体策略,即战术方面的问题,为了实现本次新闻策划目标要选择哪些媒体,并且各类媒体的比重分别是多少。
传播规划
传播规划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什么时候要在什么媒体什么时间曝光哪些新闻信息。比如专业媒体进行产品诉求,大众媒体进行品牌宣导。
值得提出一点来说的就是,传播规划并不是简单的软文排期。传播规划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要想做好传播规划必须要非常熟悉新闻本身的规律和新闻媒介系统规律。
正确把握新闻媒介系统。
媒介系统控制着社会发展所最需要的信息资源,个人、群体、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系统以至整个社会都要依靠媒介控制的信息资源来实现其目标,各种政治势力、经济势力需要通过控制媒介来控制社会;另一方面,媒介系统也有自身的目标,同样,这些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借助其他系统所控制的资源。因此,新闻传播虽然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传播内容,但这种传播活动本身却无可避免地具有目的性、功利性,策划与组织传播是所有媒介都始终存在的一种行为。
一次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需要哪些条件
具备非常职业的新闻敏感。即知道什么样的事件才能称为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引起媒体跟踪报道。
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即知道每份报纸的风格,知道什么样的新闻能上什么样的报纸。
卓越的新闻采编做作业能力。即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挖掘出亮点,能将有限的新闻资源发挥最大的新闻效应。
掌握足够的媒体资源,这样才能起到最大范围传播的效果。
能有效控制传播节奏,监控传播效果。这需要超强的新闻策划能力和非常具有优势的媒体资源。
具体分析示例新闻报道策划在市场推广中的作用
一.可以按企业需求塑造企业的各种形象,如领先形象、跟随形象、挑战形象等等。
二.通过有节奏的细水长流式的新闻传播,在潜意默化中为企业树立品牌打下坚实的受众基础。
三.通过策划的炒作吸引大家注意,一夜成名。
一句话,新闻传播策划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可以决定一群人对一种品牌的好恶,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尤其在中国,一篇报道可以让你扬名,也可以让你死亡。
新闻策划的原则
1.准确(accuracy)
2.恰当溯源(properly attributed)
3.完整(complete)
4.平衡且公正(balance and fair)
5.客观(objectivity)
6.简洁且重点突出(brief and focused)
7.写作上乘(well-written)
如何在市场营销中运用新闻策划
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在市场营销中,平常都常
用的营销手段就是“正”,比如广告、细分市场、降价促销等等,这些别人有的,我也应该有,而且也不能比别人做得差。但是这样要轻松取胜并不容易,我们更要有自己的独门秘技,也就是致胜之“奇”!有效的新闻策划就是“奇”招之一。
因为,现在业内的新闻策划并没有成为各企业的重要得分手段,所以施展拳脚的空间很大。而且成本相对来讲要低的很多。
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
新闻策划概括起来讲就是以下几个词:
客观、规划、节奏、过程、潜移默化
新闻炒作只是新闻策化中的一个环节,它的核心在于“势”。就是造势,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形势、趋向、高度,尔后可“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众”。炒作的过程就是造势、蓄势、借势、乘势的过程。
这里有关于“策划”、“炒作”方面的说法,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都是在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新闻作业方面的操作行为,而不是指制造有“水份”甚至虚假的新闻。
新闻策划与广告软文
广告软文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软广告,它的着眼点在于“广告”。而经过公关公司处理过的新闻,虽然是公关文章,但着眼点在于“新闻”。能以公正之形式包装偏颇之内容,以符合新闻理论的形式来传达也许不完全符合其要求的内容。
以新闻语言为例说明
新闻语言少用形容词修饰新闻报道主体,而是使用动词和副词修饰新闻事件本身。
如“xx公司在华南市场取得了惊人的业绩”,“xx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市场份额急剧增长”。
新闻当中通常只剪辑素材,引导读者的推理方向,而不是生硬的推销观点。此点以新闻标题体现的最为明显。
各种营销手段直观比较表
第五篇:新闻报道小组宣传要求
新闻报道小组工作要点
本学期,为进一步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品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现对学校新闻宣传小组的报道工作做以下几点要求:
1、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字与图片质量。
新闻报道要求文笔思路佳,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能够突出学校活动的特色。上学期的稿件中,部分老师的新闻稿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瑕疵,务必要做到准确、细致,不能出现大的错误。
配发的照片要突出活动内容,大小要裁剪,否则图片太大,影响上传。各部门新闻宣传老师要随时记录下各部门的特色活动。学校将请摄影方面的专家为大家做一次讲座,请准时参加,认真学习,提高摄影水平。
2、提高新闻报道的数量与时效。
新闻报道员老师要积极配合各部门所开展的工作,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多角度地宣传报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果。对于大型活动。要做到快捷准确报道。
各部门每月的新闻报道不得少于4篇,最好围绕学校每月的主题活动进行多方位地报道。
九月份,以大家熟悉相机的使用为主,尽快掌握拍摄技巧。十月份,学校将组织大家进行一次摄影采风活动,提高摄影能力。十一月份,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宣传要点,展现学校青年教师风采。十二月份,以阳光体育节为宣传要点,突出学生快乐校园生活。
除此之外,总务的民生工程、安全防范,大队部的学生活动,工会的教师读书活动等,也要及时报道。
3、加强量化管理。
新闻发布后,请及时与办公室联系,便于准确统计各位老师的新闻发布数量。期末考核中,将予以评比。
本学期,学校将给宣传新闻小组老师一个公用账号,直接在校园网上发布新闻。新闻上传后,办公室负责人进行审核,如有问题,请认真修改,确保新闻质量。
4、新闻发布流程。
发布区域:学生乐园(大队部、教导处关于学生活动的新闻、总务处关于安全教育的新闻)
教育新闻(教导处、工会、等部门的新闻)
全校性的活动,或较好的新闻经办公室审核、修改后发往区教体局新闻。发布要求:
① 新闻稿中不要出现“我校„„”,第一段要概括新闻的时间、地点、名称、参加人员及活动意义。
② 图片要缩小到600*400大小,以附件形式上传。缩图工具可以用美图秀秀。
希望各位新闻报道员老师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实做好,赢得学生、家长、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与赞扬,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