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改进创新汇报
长沙金海中学闪光课堂改进创新汇报
长沙金海中学教务处
李明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
晚上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远有山东杜郎口,近有岳阳许市中学,一批课改成功的典范学校正在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变革。
金海教育集团董事会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课堂效益,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因此,董事会在深思熟虑之后,于2008年构建了具有金海特色的情智闪光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旗下三所学校强力推进。在新一轮课改风起云涌之际,董事会站在更高的起点,再次发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课堂教学改革纵深推进的倡议,金海三校积极响应,2010年底即拿出课改方案,2011年上学期试点铺开。
本学期,我校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董事会“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提升水平,巩固成果”的工作要求,在借鉴杜郎口等课改名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创建了新型的闪光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然秉承让每个学生闪光的核心理念,贯彻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培育精英等五大核心要素,坚持自学、激趣、启智、时空、参与、活跃、创新、有效等八项基本要求,力求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以此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课改实施方案,计划分五个阶段,在两年时间内,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在全校铺开。具体实施步骤是:
(一)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10年12月)
1、组织教师到许市中学中学考察学习,制定推广课改经验、试行新课改具体实施方案,2、开展学习与讨论,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课改样板校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深刻领会新课改要义,切实做好计
划课改实施的前期准备。
(二)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2月)
1、召开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成员会议,共商课改大计,完善相关制度,务求通力合作,争取课改成功。
2、召开课改核心成员会、部分教师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重视课改工作,潜心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3、召开课改班学生会,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做法,让师生都是课改的积极参与者。
4、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宣传课改,让家长明白当前课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委员会委员的理解和支持。
(三)第三阶段:实践试点阶段(2011年2—8月)
2011年2月,开学伊始,六年级1101、1102首批投入课改,2011年3月,七年级1001、1002班跟进课改;2011年5月,七年级其他班级以自愿申报的形式加入课改行列。选择六年级率先课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六年级文化科目相对较少,学习任务不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改;二是六年级语文教师何晓铭曾于2009年11月赴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过一周,并且考察归来之后,其本人一直在自己的语文课堂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改经验,推行课改过程中,老师们有什么困惑经常向她请教,每次课改研讨会上,她也能提出不少很有价值的建议;三是六年级课改风险相对较小,先利用六年级课改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和探讨的平台,待六年级课改基本成型,再将七年级1001、1002投入,尽量避免课改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四)第四阶段:试行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利用暑假教师培训的机会,开设课改论坛,进行课改专题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2011年9月,在2011级新生中全面试行新课改。
(五)第五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9月开始)
从2012年9月开始,全校实施新课改,采用导学案教学,课改经验在市区内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推动学校新课改,教务处在校行政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证 2
课改工作按预定路线稳步推进。具体操作如下:
1、坚持课堂教学两级督评。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我校在课改浪潮下的课堂教学效益,依据董事会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实行学科(备课)组、教务处层递式两级督评与平时随机督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督评机制。
第一级:组内研讨式督评。每位老师以闪光课改理念为依据,精心设计一堂能充分体现闪光课改理念和个人教学风格的精品课,供同组成员观摩,并把该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在 备课组会议上与全体组员交流讨论。自三月初启动闪光课堂创新实践活动以来,共计推出组内研讨课72堂。
第二级:教务处提质性督评。教务处、年级组联合,兵分五路,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听取教师常态课,并按照闪光课改的标准,划定教师闪光课堂教学初评等级;听后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看法,提出课堂提质的合理化建议。对于课堂初评不达标的教师,要重点关注,督促提升。目前,教师课堂初评定等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2、课改班定期研讨。教务处定期召集课改班教师集中研讨,每月至少保证1次高质量的课改研讨会,每次研讨保证2节课时间。研讨会以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会上更多的是课改班教师谈课改的得失、体会,针对某个问题讨论交流,教务处汇总大家所谈,作为课改思路调整和决策依据。
3、推行教学反思每周公示制度。从三月下旬起,教务处要求所有教师结合当周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并于每周一上午公示。为了提升教学反思质量,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并对教师每周教学反思的质量划等,定期通报。
4、修订评课标准。本学期,闪光课堂从观念上有所更新,模式上有所调整,评课标准也有相应改变。在平时的闪光课堂督评中,我们侧重于从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合作学习的效度、当堂检测的落实等方面评价教师课堂。评课标准的修订,对于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地导向作用。
5、加强班级合作小组建设。班级合作小组建设事关课改成败。开学之际,教务处就班级合作小组建设组织课改班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期中阶段,教务处在课 3
改班合作小组建设趋于成熟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了各班合作小组评价制度,将合作小组评价落实到每个课堂,做到当堂有小组评价小结,并启动课改班“优秀合作小组”评选。每周日,课改班结合当周合作小组评比情况,每班申报2个优秀合作小组,教务处审核确定,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优秀合作小组”台签,期末累计,评定学期“优秀合作小组”给予奖励,以此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4月月假复课,开展班级合作小组建设论坛,三位班主任的发言令人受益匪浅。
6、开放课改班级课堂。四月份,课改班课堂面向全校开放,并要求毕业班教师每月听课改班课不少于1节,肄业班教师每月听课改班课不少于2节,教务处专项督察。此举,既给非课改班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对课改班课堂提质也是极大地促进。
7、开展课改课题研究工作。教务处在期初课改动员会上黎校长提出的关于课改的七点思考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三个方面重点研究,于4月中旬启动闪光课改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组,组长何晓铭,组员为课改班语文、历史、政治课教师,承担课题为《导学案的编写与有效利用》;第二组,组长王命强,组员为课改班数学、地理教师,承担课题为《小组活动开展与组员个体投入》;第三组,组长谢丽萍,组员为英语、生物教师,承担课题为《小组评价激励与持续发展》。各小组集中讨论,组长在每月课改班例会上汇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期末,组长在校级课改论坛上做结题报告。
8、拟编课改培训系列资料。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课改推进实际情况,修订增补,形成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的课改培训资料,以备教师培训之需。
课改是新生事物,推行课改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和积累的过程。在此,我有两点不成熟的思考:
1、制定针对课改班及课改班教师的激励制度。课改班教师率先投入课改,肩负着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重任,相较其他老师而言,他们不但在工作上付出了更多的辛劳,而且在精神上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所以,对于他们的课改成果,应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和偏爱,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课改。
2、组织教师实地考察仍有必要。课改实行之前,我校曾经组织部分教师赴许市 4
中学参观考察。考察归来,老师们颇有感触,对于推行课改踌躇满志。但是,当时由于我校新课改尚未推行,所以考察时,老师们更多的是停留在课堂的表面风光,缺乏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观察思考,因此对于课前、课后的相关工作,课堂上某些细节的操作和处理,没有深入。课改推行半期,老师们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和困惑,若能组织教师再度考察学习,应该对于突破课改瓶颈很有帮助。
教育孕育着希望,改革意味着挑战,面对新课改的推进,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前路尽管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加强学习、勇于探究、不断反思,课改之路一定会柳暗花明,金海中学也必将因成功的课改迎来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第二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论文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学习应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以一个积极主动,有发展和创造潜能的自在个体进入教学过程中,这种潜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果教师对具有创造性潜能的主体辅以科学的指导,必然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提出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这一论题,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观念的更新
从行政措施、激励机制、业务指导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意识的具体策略。
2.教学的改进
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指导探究、反馈调节等相关的教学方法。
3.学法的改进
实施创新教育,要使学生不仅学会一般性地学习,而且要学会研究性地学习,创新性的学习,如: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经讨论,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并把这一理念具体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觉性。
2.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进行专题讲座等。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认清了当前的教育形势,为自己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积极探究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探究动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源泉。
(1)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思想政治课本身且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教师将政治课上成纯粹的理论讲授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贬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生活问题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辅垫。(2)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创新精神孕育而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
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分析、综合、发散、聚合、想象等思维能力提高。
(3)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法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考。
2.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重视教师主导为更重视学生主体,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一人当一次“教师”。有计划的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而课堂讨论是训练学生两种思维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交流切磋甚至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讨论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分组讨论和全班集中讨论。分组讨论,争取每个同学有机会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
全班集中讨论,是面向全体学生、范围较大,它的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要是给予巧妙的启发和点拨,就能使学生熔为一体,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无论采用哪一种讨论形式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处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和实践能力,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同化倾向严重,因此,必须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与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只要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形式上不拘一格,思想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第三篇:课堂改进小结
课堂改进小结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已经有三个月了,在教育的工作第一线我觉的自己学到了很多业务知识,这对我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这三个月以来的教育实践和业务学习也是我不断的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特针对自己的课堂做一个改进的小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进一步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备课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本来就不是师范类毕业生,对教学业务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不做好备课工作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更不利于我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提高对备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备课的质量,充分利用好备课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在备课中特别要重视二次备课,并及时的详细的做好课后反思,以便为以后的课堂改进提供实践依据。
二、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虽然对我来说还是个新事物,但是,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我慢慢的对它有所了解,并且明白:教学理念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的发展需要和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不断的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更是如此,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很好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同事也是对孩子负责的做法。教学理念的更新要求我们同时改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手段,这个方法必须适应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在前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有些沉闷,缺少活力,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找了下面几个原因:第一,课堂中小组活动较少;第二,我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够好,不具有吸引力,同时上课表情单一,缺少与学生的面部沟通。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会在教学环节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动的小组活动,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其次,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表情,以一颗爱心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且要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吸引力。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的课堂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我会进一步努力改进我的课堂,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改进,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9年12月8日
第四篇:课堂改进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改进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对课堂深度的研究上。具体表现为:一是老师重视了“知识引导”,但“对学生思维引导”不够;二是重视了对课标、教材的研读,但深层次挖掘不够;三是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学生主体意识欠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老师满堂讲,学生一直处于这种高强度的被迫接受的状态;四是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但预设目标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缺少当堂反馈与达标的意识,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
再看我们的老师们,上课、写教案、找题出题、批改作业(试卷),并且许多老师都经历了这样的情景:自我感觉颇为良好的精彩阐释而学生却理解掌握得并不好„„,我们大量的时间就花在这些低效率的工作上,常常为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无计可施,而我们有很多老师一想到要再提高学生成绩,就想如何再讲细些,再让学生多练些;一打算提高教学质量,就盘算哪段时间还可以再用,于是乎满堂灌——多讲多练——多占时间——师生疲惫——效益低下的局面仍然较大范围存在,这和新课改的理念形成了强列的反差。
面对新课改,我们必须在如何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如何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面对新课程如何写好教学设计、课改中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的课堂观、教学观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必须多思考些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用在如我何通过我们有效的课堂组织和调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让学生学得主动些,学得积极些,学得有效些。基于以上认识,学校提出课堂改进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1、整体目标:重建课堂教学模式
①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为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2、老师目标:学会教学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探索、改进、改造自己的学习方式,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研究点
1.调控教学关系。
①切实转变师生角色。老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有效教学的行动中,真正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师讲(老师点拨)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把课堂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每节课“当堂训练(小组互学、班级汇报)”不少于15分钟;把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每节课“达标检测”不少于10分钟。
②优化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立足于“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更好教、如何更好学”的基础上。教法的选择有利于学法的形成,充分体现“三不教”要求: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仍不会的不教。积极培养学生“三要学”精神:多数内容要学生自主学,自主学有困难的内容要同伴合作学,合作学有困难的才要老师指导学。
③确立恰当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明确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用学的目标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实际;既科学简明,又吻合学科特点;既便于统整教学内容,又便于评估学习过程。
④有效设问
四、研究步骤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老师根据教学常规、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剖析自己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自身课堂教学优劣,提出课堂教学改进方向、目标与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行动。每位老师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改进,并作好改进记录。既要做好自我课堂教学研究案例,又要做好同伴老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案例。不少于1000字的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每月1次。
第三阶段: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
1、围绕“生本课堂”模式,学校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2、各学科组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的集体备课活动,结合课堂改进行动计划进行讨论、点评和完善。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由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等构成。
2、聚焦课堂教学,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渠道,“减负增效”是本学期聚焦课堂的重点,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每位老师要从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校要精心组织听、评课活动以及课堂教学实录的分析研究,通过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优秀课题的评选活动,不断总结推广“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校本教研,使课堂教学改进行动成为老师专业发展的必需
校本教研是加快老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教研组是老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的“第一课堂”,一个好的教研组,是教育思想传播的天然场所,是教学方法切磋的理想天地,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载体。
本学期各教研组要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和“生本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实施,制定出相应的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要有量的保证和质的突破,要让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日成为老师课堂教学改进研习的大课堂。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层,其主要任务是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要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开展对本学科教学特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课,并利用对本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功能,有效的指导和调整老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帮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
各教研组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校本教研,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有关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运用,不断提升教研组的综合素质。
4、以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实施作为教科研课题的来源
老师是课改的主力军,课改的成败与老师素质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已迫在眉睫。因此,增强教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是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课堂改进小结
在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改进活动中,通过听、评课,教学研讨与观摩,我觉得我的收获还是挺多的,主要表现在:
(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能抓住教学重、难点、关键,有针对性地使用运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计算机,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少、空间小,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我在执教的过程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比较正确地摆正主导与主体的位置,正确地处理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变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不但考虑到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为学服务,怎样教学生会学。课堂上那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逐渐增多,参与的热情日渐增高,教学效率也日益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投入。
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我能较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基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是一个受教育者的位置,自己先受感染,在执教的过程中把已经内化的真情实感,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再现出来,声情并茂,使学生真正入情入境。
(四)学法指导突出了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践证明,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方法后所产生的兴趣最浓,产生的学习效果最佳。课堂教学中,我能做到学法指导进课堂。有的运用迁移法,有的运用归纳法,结合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年段要求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着力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多种学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进而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五)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所加强。
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年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确定出比较准确的语言文字和思维的训练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比较自觉的训练意识,并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不同的年段、不同体裁的文章中各有侧重,并有所体现。以往的串讲、串问,对课文进行深透分析的现象有所改变,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比较扎实、到位。
(六)由重视训练结果向结果和过程并重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重视得到训练的结果,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指导不到位,训练得不扎实。这种教学方式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颗“苦果”。现在,我们正在逐渐走出这个误区,变以往的只重视训练结果为不但重视结果更重视训练过程,通过对这些重点词句的理解,不但使本课的训练重点得到了贯彻落实,而且揭示了本文的中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七)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初见端倪
教学中能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与功能,角色的分工明确,让孩子人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合作交流学习应具有实效性
合作交流学习应先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使用,不是什么问题都用合作来解决。
(二)语文读的量与质应深入
不是为了读而有形式,有花样的读,读的目的要明确,读的效果要层层深入,步步提高。
(三)导和启的艺术要加强
教师在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生施启的艺术上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教师语言的深入浅出。
(四)语文的感悟与积累应加强
在学文中应多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词句的内涵,启发联想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上,把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总之,全面深化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课改的精神理念,不但要求我们勤于学习,更需要我们敢于实践,与时俱进,把我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