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小编推荐]
构建和谐景区 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 周德勋 吴堂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民意。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时尚活动,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是最具影响的产业链。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必然走向旅游具有经济发展、社会调适和人格塑造三大功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旅游开发的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对落实“五个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活动是塑造现代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旅游容易使人心胸豁达,感悟人生,这对于化解平时矛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帮助;旅游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生存状态,正确看待人们之间的各种差异,认同社会的多元化,从而避免狭隘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有利于多元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接纳。过去,##在发展旅游这个“和谐产业”的过程中,由于对旅游发展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负面效应,存在着众多的不和谐现象。如:政府决策中产业定位不准确、盲目的投资开发;旅游开发模式欠妥导致景区居民生活质量没有提高;旅游文化匮乏、旅游安全隐患存在、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欺客宰客行为恶化了人际关系等。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赶上当今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步伐,##的旅游必须走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景区,构建和谐旅游,才能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两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
二、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构建和谐##的最终目标通过深入的调研,科学的论证,江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全市旅游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提出,标志着全市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作为江津市旅游景区的“龙头老大”,在构建和谐景区打造和谐旅游上明确了战略目标,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撑。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对##旅游业地位作用的认识上,把构建和谐旅游切实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最终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
三、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的根本任务构建和谐##,首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景区社会的创造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景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发展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解决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贫困是产生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自开发以来,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毛头小弟到“支柱产业”,景区内的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构建和谐景区奠定了较好和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还远远不能满足景区5993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区人民的年均收入仅仅只有2000多元,离全市年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长期坚持旅游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景区和谐还必在景区内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了旅游发展来不断增强景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为景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景区和谐的精神支柱。
四、在发展与保护上把握好“起音”,打造生命山、生态山,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前提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旅游业也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开发的,旅游业是能较好地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的产业。环境是旅游业安身立命之本,好的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的卖点和看点,也是旅游发展的“起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常听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杂音”,其根本的原
因就是对旅游发展自身的规律性认识不透,把握不力。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实施可持续性绿色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明智地开发使用##“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的特有资源,努力改善环境,从而确保资源与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保护自然美,在景区开发时谨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的和谐结合,从而把##打造成为“生命山”、“生态山”。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还必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这是旅游发展特点决定的。景区内一切可能吸引旅游者的东西都可以视为资源,对于一些无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组合成为有效资源,有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提高附加值。如##建立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猕猴桃基地等就可以发展成为涉农旅游。这些都是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利用不可穷尽的。社会资源的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构成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在##景区内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必须坚持“六个围绕”: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城镇围绕旅游建设、管理围绕旅游服务、文化围绕旅游挖掘。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站在全国和世界的高度,赋予##旅游资源以全新的创意,必须实现“四个转变”:追求上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方式上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目的上从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产品开发上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样化旅游转变,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五、在服务与被服务上把握好“专业音”,打造文化山、文明山,做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关键“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产业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显而易见,旅游市场将呈全面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为此,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其中包括提高服务质量,整治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对外形象等。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游客可以没有##,而##不能没有旅游客。##旅游工作中所有的经营决策、管理手段、服务措施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面对人民大众对休闲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对##的旅游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要从单纯对旅游者的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关注转变到兼顾旅游质量方面,包括旅游者对特色文化的鉴赏力,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力,旅游对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等。这才能体现##旅游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构建##和谐景区必须把握好的“专业音”。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树立诚信经营的思想。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旅游市场之灵魂。要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游客的视角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使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对旅游经历和生活体验的需求,努力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目前,##正处于旅游市场的培育阶段,失信的事时有发生,人为地景响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要弹奏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之音,必须以诚为先、公平交易、诚实守信、信守合同等。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要从特色服务着手。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做好文章。吃的方面要在研究餐饮文化上做文章,推出更多的精美食品,使游客吃下##特色饭菜后还想再来,如岩蛙、将来的猕猴桃;住的方面,各宾旅馆不仅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还要摆上##景区的旅游宣传资料和纪念品;行的方面,各景区景点的路必须畅通,实行人性化管理;游的方面,各景区景点要提供优质服务,尤其要把环境搞好;购的方面,则要把最有特点的产品挖掘出来,尽可能多的利用本地民间艺术和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发出最能体现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娱的方面,要让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天天上演,这个##还是一穷二白。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要有规范的旅游市场,安全的旅游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多败俱伤。“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外出旅游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还是安全问题。因此,要构建##的和谐旅游,必须消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一点,##派出所在 “8.6”龙潭湖翻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作出了表率。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打造##的文明山、文化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才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从旅游市场运作来看,初层次面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旅游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是也是购买,消费和享受文化。因此,要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要注重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式,讲究旅游过程的文化性和细节的文化性。##有独特的先巴文化,有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有填补江津历史空白的“红军手稿真迹”。但##在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方面不尽人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山、文明山。如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朝阳观,在我国宗教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其山门上的两副楹联千百年来无人能解,全国楹联学会会长魏传
统先生见后发出了“长乘胜联何人解,留得通家过此关”的概叹,此联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联”。可惜的是##却没有做足做亮这篇文章,没能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和强烈反响。相比之下,中山就做得更好。前段时间,中山古镇主题形象口号和楹联征集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受到网易、搜狐等国内外各大媒介的广泛关注,为推介中山古镇、宣传江津旅游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值得##学习和借鉴。不抓住文化亮点,不打造旅游文化的看点和卖点,##的旅游就不能上档升级。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当前必须要把握好“六个突破”:在改善旅游条件上取得新突破、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包装上取得新突破、在依法治旅游上取得新突破、在培育旅游市场上取得新突破、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新突破、在旅游对外合作上取得新突破。无论是在旅游硬环境还是在旅游的软环境上,都要让前来旅游的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六、在多方配合上把握好“团队音”,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做到旅游业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重点旅游业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包括旅游区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其中网罗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文化、资讯、环境、科教等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经营者与消费者。把握##旅游发展的“团队音”,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现在,##的旅游业还是靠单一观光旅游立足打天下,要使结构进一步优化,使观光、度假、特种(##还是空白)这三大品种之间协调发展。要形成三个层次的旅游产品,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比较高的旅游产品,惟我独有的特有拳头产品。当前,##的旅游产品还局限于第一类产品中,第二类少有,第三类完全是空白。把握##旅游发展的“团队音”,必须进一步加强行业互动,区域联动和社会协作,这是旅游“团队音”和谐的重要标志。由于旅游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部门协调、共同配合要求很高,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全市经济发展、就是抓对外开放、就是抓投资环境优化的观念,各行各业都要增强“大开发、大发展、大区域、大环境、大旅游、新形象”的意识,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打破区域、行业界限,积极关心和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工作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配合当前,##正在着手旅游行业协会的筹建,这对于弹奏好“团队之音”,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进步。
七、正确处理好利益主体的关系,找准衔接点,弹奏出“天籁之音”,是构建和谐##的亮点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时下,许多景区的发展都实施了移民工程。##景区内有5000多当地农民,在短期内不可能实施移民。这对构建和谐##是一个历史性的考验,做好这个工作,是##旅游工作中的亮点和创造。近年来,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旅游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产生了景区最大的旅游业主——新华集团。二是产生了部分旅游大户(如山林山庄等)。三是产生了人数最多的一般旅游从业者。四是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非旅游从业者(如林海村原七八队的村民,他们几乎没有在旅游发展中分得一杯“粥”)。他们之间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带来种种冲突和不和谐。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处理好各个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弹奏出“天籁之音”。这就要求既要关爱穷者,又要善待富者,嫌贫爱富与杀富济贫皆不可取;既要扶助弱者,又要支持强者,既要访贫问苦,又要访贤问能;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又要改造他们某些落后的观念,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融于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最终实现景区内的共同富裕。对##来说,既要为新华集团服好务,为业主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又要加强对业主的监管,避免业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有“出轨”行为。##的旅游开发必须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利益,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对景区的农民实行“亲民、为民、富民”政策,通过发展旅游业来破除“三农”“瓶劲”,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谁都不能有“伤农、损农、坑农”的举动。如果把发展旅游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脱离开来、对立起来,甚至不顾损害群众利益,最终也会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的隐患。××××××××××××××××××××××××××××××××××××××从时代发展角度看,和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旅游的打造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要早日实现“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是##的必经之路。(全文共6189字)通联:##管理委员会
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
构建和谐景区 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 周德勋 吴堂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时尚活动,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是最具影响的产业链。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必然走向旅游具有经济发展、社会调适和人格塑造三大功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旅游开发的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对落实“五个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活动是塑造现代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旅游容易使人心胸豁达,感悟人生,这对于化解平时矛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帮助;旅游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生存状态,正确看待人们之间的各种差异,认同社会的多元化,从而避免狭隘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有利于多元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接纳。过去,##在发展旅游这个“和谐产业”的过程中,由于对旅游发展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负面效应,存在着众多的不和谐现象。如:政府决策中产业定位不准确、盲目的投资开发;旅游开发模式欠妥导致景区居民生活质量没有提高;旅游文化匮乏、旅游安全隐患存在、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欺客宰客行为恶化了人际关系等。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赶上当今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步伐,##的旅游必须走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景区,构建和谐旅游,才能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两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
二、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构建和谐##的最终目标通过深入的调研,科学的论证,江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全市旅游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提出,标志着全市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作为江津市旅游景区的“龙头老大”,在构建和谐景区打造和谐旅游上明确了战略目标,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撑。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对##旅游业地位作用的认识上,把构建和谐旅游切实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最终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
三、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的根本任务构建和谐##,首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景区社会的创造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景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发展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解决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贫困是产生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自开发以来,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毛头小弟到“支柱产业”,景区内的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构建和谐景区奠定了较好和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还远远不能满足景区5993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区人民的年均收入仅仅只有2000多元,离全市年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长期坚持旅游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景区和谐还必在景区内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了旅游发展来不断增强景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为景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景区和谐的精神支柱。
四、在发展与保护上把握好“起音”,打造生命山、生态山,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前提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旅游业也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开发的,旅游业是能较好地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的产业。环境是旅游业安身立命之本,好的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的卖点和看点,也是旅游发展的“起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常听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杂音”,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对旅游发展自身的规律性认识不透,把握不力。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实施可持续性绿色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明智地开发使用##“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的特有资源,努力改善环境,从而确保资源与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保护自然美,在景区开发时谨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的和谐结合,从而把##打造成为“生命山”、“生态山”。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还必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这是旅游发展特点决定的。景区内一切可能吸引旅游者的东西都可以视为资源,对于一些无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组合成为有效资源,有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提高附加值。如##建立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猕猴桃基地等就可以发展成为涉农旅游。这些都是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利用不可穷尽的。社会资源的广泛开发和有效利用构成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在##景区内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必须坚持“六个围绕”: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城镇围绕旅游建设、管理围绕旅游服务、文化围绕旅游挖掘。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站在全国和世界的高度,赋予##旅游资源以全新的创意,必须实现“四个转变”:追求上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方式上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目的上从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产品开发上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样化旅游转变,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五、在服务与被服务上把握好“专业音”,打造文化山、文明山,做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关键“人类社会的第三次浪潮是服务业的革命,第四次浪潮是信息产业革命,第五次浪潮是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显而易见,旅游市场将呈全面化和多样化的态势。为此,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其中包括提高服务质量,整治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提升对外形象等。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游客可以没有##,而##不能没有旅游客。##旅游工作中所有的经营决策、管理手段、服务措施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面对人民大众对休闲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对##的旅游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要从单纯对旅游者的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关注转变到兼顾旅游质量方面,包括旅游者对特色文化的鉴赏力,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力,旅游对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等。这才能体现##旅游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构建##和谐景区必须把握好的“专业音”。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树立诚信经营的思想。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旅游市场之灵魂。要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中心,以游客的视角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使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最大可能地满足他们对旅游经历和生活体验的需求,努力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目前,##正处于旅游市场的培育阶段,失信的事时有发生,人为地景响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要弹奏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和谐之音,必须以诚为先、公平交易、诚实守信、信守合同等。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要从特色服务着手。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做好文章。吃的方面要在研究餐饮文化上做文章,推出更多的精美食品,使游客吃下##特色饭菜后还想再来,如岩蛙、将来的猕猴桃;住的方面,各宾旅馆不仅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还要摆上##景区的旅游宣传资料和纪念品;行的方面,各景区景点的路必须畅通,实行人性化管理;游的方面,各景区景点要提供优质服务,尤其要把环境搞好;购的方面,则要把最有特点的产品挖掘出来,尽可能多的利用本地民间艺术和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发出最能体现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娱的方面,要让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天天上演,这个##还是一穷二白。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要有规范的旅游市场,安全的旅游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多败俱伤。“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是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外出旅游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还是安全问题。因此,要构建##的和谐旅游,必须消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一点,##派出所在 “8.6”龙潭湖翻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作出了表率。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必须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打造##的文明山、文化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才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从旅游市场运作来看,初层次面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旅游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是也是购买,消费和享受文化。因此,要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要注重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式,讲究旅游过程的文化性和细节的文化性。##有独特的先巴文化,有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有填补江津历史空白的“红军手稿真迹”。但##在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方面不尽人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山、文明山。如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朝阳观,在我国宗教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其山门上的两副楹联千百年来无人能解,全国楹联学会会长魏传统先生见后发出了“长乘胜联何人解,留得通家过此关”的概叹,此联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联”。可惜的是##却没有做足做亮这篇文章,没能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和强烈反响。相比之下,中山就做得更好。前段时间,中山古镇主题形象口号和楹联征集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受到网易、搜狐等国内外各大媒介的广泛关注,为推介中山古镇、宣传江津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值得##学习和借鉴。不抓住文化亮点,不打造旅游文化的看点和卖点,##的旅游就不能上档升级。把握好##旅游发展的“专业音”,当前必须要把握好“六个突破”:在改善旅游条件上取得新突破、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包装上取得新突破、在依法治旅游上取得新突破、在培育旅游市场上取得新突破、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新突破、在旅游对外合作上取得新突破。无论是在旅游硬环境还是在旅游的软环境上,都要让前来旅游的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六、在多方配合上把握好“团队音”,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做到旅游业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重点旅游业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包括旅游区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其中网罗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文化、资讯、环境、科教等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经营者与消费者。把握##旅游发展的“团队音”,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现在,##的旅游业还是靠单一观光旅游立足打天下,要使结构进一步优化,使观光、度假、特种(##还是空白)这三大品种之间协调发展。要形成三个层次的旅游产品,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比较高的旅游产品,惟我独有的特有拳头产品。当前,##的旅游产品还局限于第一类产品中,第二类少有,第三类完全是空白。把握##旅游发展的“团队音”,必须进一步加强行业互动,区域联动和社会协作,这是旅游“团队音”和谐的重要标志。由于旅游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部门协调、共同配合要求很高,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全市经济发展、就是抓对外开放、就是抓投资环境优化的观念,各行各业都要增强“大开发、大发展、大区域、大环境、大旅游、新形象”的意识,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打破区域、行业界限,积极关心和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工作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配合当前,##正在着手旅~业协会的筹建,这对于弹奏好“团队之音”,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进步。
七、正确处理好利益主体的关系,找准衔接点,弹奏出“天籁之音”,是构建和谐##的亮点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时下,许多景区的发展都实施了移民工程。##景区内有5000多当地农民,在短期内不可能实施移民。这对构建和谐##是一个历史性的考验,做好这个工作,是##旅游工作中的亮点和创造。近年来,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旅游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产生了景区最大的旅游业主——新华集团。二是产生了部分旅游大户(如山林山庄等)。三是产生了人数最多的一般旅游从业者。四是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非旅游从业者(如林海村原七八队的村民,他们几乎没有在旅游发展中分得一杯“粥”)。他们之间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带来种种冲突和不和谐。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处理好各个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弹奏出“天籁之音”。这就要求既要关爱穷者,又要善待富者,嫌贫爱富与杀富济贫皆不可取;既要扶助弱者,又要支持强者,既要访贫问苦,又要访贤问能;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又要改造他们某些落后的观念,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融于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最终实现景区内的共同富裕。对##来说,既要为新华集团服好务,为业主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又要加强对业主的监管,避免业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有“出轨”行为。##的旅游开发必须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利益,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对景区的农民实行“亲民、为民、富民”政策,通过发展旅游业来破除“三农”“瓶劲”,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谁都不能有“伤农、损农、坑农”的举动。如果把发展旅游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脱离开来、对立起来,甚至不顾损害群众利益,最终也会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的隐患。××××××××××××××××××××××××××××××××××××××从时代发展角度看,和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旅游的打造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要早日实现“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是##的必经之路。(全文共6189字)通联:##管理委员会
第三篇:构建和谐景区
构建和谐景区打造旅游胜地----关于构建和谐##的调查思考周德勋吴堂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民意。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时尚活动,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是最具影响的产业链。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必然走向旅游具有经济发展、社会调适和人格塑造三大功能。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旅游开发的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旅游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对落实“五个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活动是塑造现代公民健全人格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旅游容易使人心胸豁达,感悟人生,这对于化解平时矛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帮助;旅游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生存状态,正确看待人们之间的各种差异,认同社会的多元化,从而避免狭隘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有利于多元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接纳。过去,##在发展旅游这个“和谐产业”的过程中,由于对旅游发展的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负面效应,存在着众多的不和谐现象。如:政府决策中产业定位不准确、盲目的投资开发;旅游开发模式欠妥导致景区居民生活质量没有提高;旅游文化匮乏、旅游安全隐患存在、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欺客宰客行为恶化了人际关系等。为了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赶上当今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步伐,##的旅游必须走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景区,构建和谐旅游,才能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两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
二、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构建和谐##的最终目标通过深入的调研,科学的论证,江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全市旅游战略目标的确定和提出,标志着全市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作为江津市旅游景区的“龙头老大”,在构建和谐景区打造和谐旅游上明确了战略目标,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撑。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对##旅游业地位作用的认识上,把构建和谐旅游切实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全面构建##和谐景区,发展##和谐旅游,最终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伟目标。
三、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的根本任务构建和谐##,首先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景区社会的创造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景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发展是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解决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贫困是产生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自开发以来,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毛头小弟到“支柱产业”,景区内的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构建和谐景区奠定了较好和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还远远不能满足景区5993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区人民的年均收入仅仅只有2000多元,离全市年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长期坚持旅游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景区和谐还必在景区内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了旅游发展来不断增强景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为景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景区和谐的精神支柱。
四、在发展与保护上把握好“起音”,打造生命山、生态山,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的前提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旅游业也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开发的,旅游业是能较好地达到三个效益统一的产业。环境是旅游业安身立命之本,好的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的卖点和看点,也是旅游发展的“起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常听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杂音”,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对旅游发展自身的规律性认识不透,把握不力。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必须实施可持续性绿色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明智地开发使用##“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的特有资源,努力改善环境,从而确保资源与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保护自然美,在景区开发时谨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的和谐结合,从而把##打造成为“生命山”、“生态山”。把握好##旅游发展的“起音”,还必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这是旅游发展特点决定的。景区内一
第四篇:关于构建和谐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和谐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
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一、充分认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应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与十六大的思想一脉相承,又根据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和谐社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证他们享有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保证他们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在和谐社会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在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保证,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构
第五篇:关于构建和谐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和谐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
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一、充分认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应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与十六大的思想一脉相承,又根据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的条件。和谐社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证他们享有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保证他们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在和谐社会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在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保证,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要求我们党充分发挥党对社会的整合功能,积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保持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要看到矛盾、正视矛盾,并想方设法通过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矛盾,这一过程恰恰就是和谐社会的过程。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都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站在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代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位置上加以引导和处理,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当前,要注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四、扎实推进构建和谐XX的重点工作
构建和谐XX要求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把XX建设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全面进步的“文明城区”。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构建“和谐XX”的实践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发展税源经济,为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建设和谐XX,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建设和谐XX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当前,要抓住有利时机,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轨道。要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提升整体经济实力,推动XX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和招商理念,优化布局,强化特色,扩大产业集聚优势。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区政府要统筹全区发展经济板块,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尽快盘活区域可用资源,进一步加大发展科技型、环保型、集约型的区域经济,努力实现“空间集聚、产业优化、企业集群”。如机场地块、大明路汽车一条街、晨光科技园、润泰市场、银桥市场和纬七路沿线市场群等拓展、深化,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和低能耗、低污染、低用地的“三高三低”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推进XX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的台阶。
第二,坚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我们要结合XX建设实际,善于分析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超前研究应对措施,牢牢把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构建和谐XX的保证,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经常性的严打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科技创安系统的建设,建立区域全复盖的视频监视系统,加强街面重要部位、重点地段的技术防范,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多层面的防范体系,切实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加大社区警务队伍建设,提升警务效能,以积极设防、控制和打击犯罪为目标,推进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建设,特别是夜间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提高治安防范覆盖面,全面构筑高效的技防网络、严密的民防网络和有力的警防网络,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三,坚持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始终坚持围绕构建和谐XX,把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利益冲突作为首要任务。针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心态和动态,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供决策依据,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使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得以表达,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办到的,立即就办,不要拖延;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说明原因,征得理解;不合理不能办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明白说法。切实加快建立“减压机制”,加大预警排查和调处力度,要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重点加以解决,通过完善大调解机制,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综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减少利益冲突和矛盾冲突,调解和钝化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要重点解决好市政工程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以及涉法涉诉上访等突出问题,要有效整合行政、司法、公安以及基层组织资源,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感化的方法,多策并举,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作用,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妥善处理和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避免和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如在纬七路拓宽改造东延工程、XX河沿线景观改造工程和路子铺危旧房改造等拆迁工作中,涉及面广、动迁住户多、时间紧、任务重、矛盾突出,为了保证重点工程建设不受影响,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广泛动员,全员上阵,靠前指挥,昼夜工作,街道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为构建和谐XX营造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文秘114版权所有第五,坚持加大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建设,既要外树形象,更要内求和谐。要以迎接“十运会”为契机,采取大整治、大拆违等举措,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着力改善区域面貌,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一要治理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街巷保洁和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环境恶化。二要美化净化环境,加快实施绿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三要加强市场管理,加大对“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四要加大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公益配套设施的规范和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现代化大都市的文明形象。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使城市天更蓝、绿化带更多、更绿,让广大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真正过上和温馨的小康生活。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