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依法治税,加快税收法治化进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税收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大力加强税收法治建设。
构建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要加快以税收基本法为核心的税法立法进程,建立以流转税法和所得税法为主体的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并行的税法体系,规范税务部门规章的制定程序。大力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健全多层次的税法体系,提升税收法律在整个税法体系中的比重,保证税收立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增强税收立法的透明度,建立税法制定公示制度,广泛听取税务机关、纳税人及社会各方面对列入立法议程的税收法律的意见。
规范税务行政执法。依法设立税务机关,统一规范称谓,并向全社会公告。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开展税收执法活动,凡是涉税违规政策都要坚决抵制。完善税收业务流程,将征收管理、行政处理、行政救济等各类税收执法程序的工作步骤、环节、标准和流向予以明确,便于操作和执行。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定期开展税收征管基础检查、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和内部审计等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建立健全税收司法保障体系。要保证涉税案件进入必要的司法程序,减少行政干预,防止涉税案件立案难、结案难、执行难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税务部门与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配合,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动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共同做好打击偷骗税犯罪工作。
二、强化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是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应有之义。
提供财力保障。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在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改进税收计划管理,建立税收收入增长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征管力度,全面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深化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全面落实各项出口退税改革措施。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权,增强地方政府运用税收调控本地经济发展的能力。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土地、海洋、森林等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把资源消耗量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出台环境保护投资优惠政策。
三、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有效运用税收政策,直接参与社会收入分配,使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社会成员合理负担税收,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清理各种乱收费。积极稳妥地设计涉农税收制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切实降低农民的税收负担。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计税工资扣除标准,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统一资产处理的方法,最后采取同样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内外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加大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健全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及时调整税率结构,减少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完善财产税制度。对物业税等新税种深入开展论证,做好开征准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征土地增值税,加强财产税对个人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开征社会保障税。按照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先将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纳入征税范围,将城镇企业和个人作为征税对象,待时机成熟后再发展到其他保险项目和全体公民。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专款专用,允许社保资金投资,保证社保收入稳定增长。
四、坚持打防并举,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明确社会各部门综合治税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制,提高信息应用的时效性。建立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以查处涉税案件为重点,开展税收专项检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完善稽查工作机制,明确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及金税发票协查等岗位职责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大力引导纳税遵从。加强税法宣传,普及税收基础知识,使广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和维权观念。增强税务干部依法行政意识,
第二篇: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2011年09月21日 09:17来源:湖南日报
陈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好税收与经济、管理与服务、收入与执法等多方面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做到执法为民。“以人为本”,关键是积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增强整个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税收人文环境。
优质高效,创立服务品牌。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税收服务质量的标准,建立健全政策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济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完善包括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全程服务以及文明礼貌准则在内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水平。改进税收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手段,方便纳税人办税,提高涉税事项办理效率,为纳税人提供多样化的申报纳税服务。建立信息化宣传咨询平台,向纳税人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与解答的网络服务、受理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等。
依法治税,营造诚信环境。下大力气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在加强税收征管中坚持依法办事,既大力聚财,又不给纳税人造成法外负担,通过规范执法行为,严格税收执法,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执法环境。建立健全包括税务审批公开、重大审批事项集体研究、行政复议、听证、审批责任等制度,切实提高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水平;严禁非法和越权减免税,制止擅自扩大政策执行范围,或不按政策规定擅自审批减免税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行为,确实保护好诚信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积极性,提高税收遵从度;狠抓政务公开,及时将办事程序、税收政策违章处罚等予以公开,让纳税人缴纳放心税、明白税,为纳税人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纳税环境。
挖掘潜力,积极涵养税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认真培育和涵养税源,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创造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开展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纳税人普遍了解和掌握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纳税辅导,让纳税人不但了解政策,还能用足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传递信息、数据,对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条件进行共同审
1核认定;强化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保证各级地税机关不折不扣地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方式,尽可能减轻纳税成本,让纳税人得到实惠。
(作者系临澧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三篇:浅谈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浅谈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所谓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应和匀称。和谐的税收环境体现在对征税主体的要求是: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基本健全,税务机关依法提供的纳税服务能够满足纳税人缴纳税款的需要,能依法诚信征税,不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对纳税主体的要求是:纳税人在符合纳税条件时,能够依法诚信缴纳税款,而不是人为的以虚假手段进行纳税申报,骗取税务机关或其他纳税人。从中可以看出,和谐税收环境的核心是“依法、诚信”征税和纳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征纳关系,以实现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的降低。税收的整个征纳过程都要依据法定程序实施,依法征税,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不可违法操作。如果税务机关服务不到位,导致纳税人不能依法足额纳税,势必加大稽查费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更多浪费,与税收目的相悖之;反之,纳税人要是从事不诚实的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而且,严重者被追究法律责任还会造成社会形象不佳,影响未来发展。由此,将会增加社会成本,税收环境亦就不和谐了。我们知道,税收是国家政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再分配的方式,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规范性。税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杠杆作用。所以,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又因为税收是依法进行的,如果税收秩序混乱,税收环境恶劣,就会严重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不仅是法制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
二、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税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共建小康社会的需要,而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税收是国家的财力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税收征管筹集财政收入,参与社会收入分配,可以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可以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和谐税收建设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建设和谐税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税收与社会和谐发展、依法治税与优质服务共同发展、税收事业与税务人员全面发展等问题。建设和谐税收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必 1
由之路。要树立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深化以重组税收业务、调整征管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应用综合征管软件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以基层建设;推行以能定级、以岗定责、岗能匹配、绩酬挂钩、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单位税务人员能级管理;借鉴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构建起科学的税收质量管理体系。
三、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的理论依据
所谓和谐,是指配合的适应和匀称。和谐的税收环境体现在对征税主体的要求是: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基本健全,税务机关依法提供的纳税服务能够满足纳税人缴纳税款的需要,能依法诚信征税,不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对纳税主体的要求是:纳税人在符合纳税条件时,能够依法诚信缴纳税款,而不是人为的以虚假手段进行纳税申报,骗取税务机关或其他纳税人。从中可以看出,和谐税收环境的核心是“依法、诚信”征税和纳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征纳关系,以实现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的降低。税收的整个征纳过程都要依据法定程序实施,依法征税,依率计征,应收尽收,不可违法操作。如果税务机关服务不到位,导致纳税人不能依法足额纳税,势必加大稽查费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更多浪费,与税收目的相悖之;反之,纳税人要是从事不诚实的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就会出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而受处罚,不仅会增加纳税成本,而且,严重者被追究法律责任还会造成社会形象不佳,影响未来发展。由此,将会增加社会成本,税收环境亦就不和谐了。
和谐的税收社会环境应该是一个以“法治、公平、诚信、有序、文明、效率”为特征,征纳双方和谐配合,税收事业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协调、良性互动的环境氛围。其社会表现形式为:税收立法为社会大众所拥护和支持,税收法律为广大民众普遍熟知和遵从,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自觉纳税、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都能依法行政、文明征税,办税过程体现方便、文明、快捷,合法纳税人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偷、逃、抗税者受到全社会的反对和遣责,构建这样的税收和谐环境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实践,不仅是一种税收事业发展目标,而且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各级税务部门党组织的责任就是团结带领广大税务干部平稳有序地解决好不断凸显的税收工作矛盾,使我们税收事业的发展不断进入新的更高的境界
四、构建和谐税收的主要措施
(一)在营造环境上,体现税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税务文化,形成团结奋进工作氛围。一是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引导全体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构建规范的税收秩序,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既是现代税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一个美好的环境,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形象好的部门,要靠每个人的修养,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要处理好本职
工作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以权谋私,不以税谋私;要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所作所为要以群众认可为标准,以社会认可为标准,以公众认可为标准。一是宣传引导,营造诚信法治的税收环境。广泛宣传诚信纳税典型,加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倡导诚实互信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税收法制教育,发挥办税服务厅和税收管理员职能,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知情度和遵从度,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税收政策家喻户晓,增强全社会税收法制观念和诚信纳税意识。二是执法从严,营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对外,要以“一级稽查”为手段,加大对偷骗税及恶性欠税行为的查处力度,鼓励合法经营,震慑涉税犯罪,改善税收法治环境,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对内,针对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改,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严肃执纪,防范风险。三是服务创优,营造持续协调的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全局,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税收执法中体现人性化服务,在涉税服务中创造全优性环境,积极培植税源,落实税收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增长。四是职能显现,营造广泛关注的社会环境。依托部门优势,发挥职能作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争取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系统内外的广泛关注,推动国税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在组织收入上,体现税源与税收的协调发展。管好税源是抓好收入的关键,也是基础管理的重点。要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的指导思想,建立科学、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使收入规模、速度、结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前,要围绕“分析、管理、评估、考核”做文章,不断提高控管水平。一是重分析。就是要准确预测经济形势。要严格按照收入原则,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分析经济形势,分析税源现状,分析增减成因,采取得力措施,保证应收尽收。二是强管理。就是要全程监控税源变动。实施分类管理,强化重点管理,创新管理手段,严格管理制度,尤其是要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管事与管户的有机结合,从监控、管理、调查、服务四个方面着力,发挥其“信息采集、政策辅导、纳税评估、税源监控”职能。三是抓评估。就是要有效规范纳税行为。重点抓好纳税评估制度建设,健全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通过目标化管理、专业化运行、差异化处理,发挥评估效能,提高准确率,增强针对性。四是严考核。就是要科学评价收入质量。构建质量考评体系,坚持CTAIS和征管质量考核并行,细化指标,讲究方法,进一步严格工作标准,加强环节监控,强化目标、责任、岗位考核,保证收入质量,完成收入任务。
(三)在执行政策上,体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融合。要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坚持依法治税与以德治税的有机统一,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最佳融合,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是行政执法要文明高效。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提升水平、效率优先,在优化服务中规范税收执法,在规范执法中落实税收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归并环节,减少项目,用优质便捷的税收服务、公正严明的执法行为,切实体现“文明、法治、公平、效率”的治税精神;二是政策执行要规范有效。要立足区域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用准、用足、用活税收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照制度执行,依法规减免,按政策筹划,为纳税人提供及时到位的政策服务,发挥税收职能;三是监督管理要提质增效。提高政策落实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靠制度管理,严肃纪律,严格执行,严防漏洞;
(四)优化税收服务,建立良好的征纳关系。一是树立现代服务理念。二是健全纳税服务制度。完善税务公开制度,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所有税收法律法规及纳税人办税事项全部公开;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根据税源大小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完善服务责任制度,公开承诺办理有关事项的时限标准,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完善服务便捷制度,在税法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简化办税环节和程序。三是优化纳税服务方式。按照“一窗式”管理的要求,探索预约服务、办税绿色通道等个性化服务。四是完善纳税服务体系。重点完善“四个一”,即:一个功能齐全的场所办税服务厅,一条电话服务热线“12366”,一个电子报税系统,一个税收服务网站,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税收服务。
第四篇:关于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思考
一、我国税收征纳关系的现状
税收征纳关系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所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2001年4月28日通过的新《税收征管法》对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权限和责任,税收执法程序及纳税人的权利保护等方面都作了科学合理的规定。该法的颁布完善了我国的税收执法运行机制,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税款的及时入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在税收执法上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但是在实际的税收征纳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税收征纳关系主体双方关系有时较为紧张,影响了税收工作效率。从纳税人方面来看,纳税意识还不强,普遍认为纳税只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义务,由此导致一些偷税,逃税,欠税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衙门”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办事程序人为复杂化,纳税手续繁琐。有时甚至出现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收关系税、人情税、态度税的现象。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也常常自认为是国家权力的化身,有时不免态度生硬,盛气凌人,不太尊重纳税人。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也影响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二、构建和谐证纳关系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本质是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关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诚信融洽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社会基础, 并且, 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个过程, 是一种目标与方向, 是各种关系的综合反映。从法律角度来说, 法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立法、执法和守法从根本上说来, 就是社会关系的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配置愈公平、愈合理、愈透明, 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就愈协调、愈顺畅。执法和守法就是对权利义务关系配置的遵循和实施。税收征纳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历来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和谐征纳关系也就成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是降低税收征收成本的有效途径。从纳税人这方面来讲,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能大大提高纳税人的学税法、懂税法、守税法的意识,有效减低纳税人的逃税心理,减少偷逃税现象,使“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变“要我纳税”为“我要纳税”,促进纳税人诚实申报,诚信纳税,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征管。这样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阻力减少了,也降低了税收征收成本。
从税务机关这方面来讲,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营造了诚信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样就不需要税务机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征、管、查”,税收也会有大幅度地增收。有助于推进税务机关进一步改革,精减机构,减员增效,降低税收成本。
三、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几点浅见
如何协调化解征纳矛盾,逐步形成一个互信、平等、融洽、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是税收管理所面对的迫切而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巩固征纳关系基础。在整个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当中,税收立法的问题应该说基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纳税人更多地关注税收立法。积极参与税收立法活动,这样使整个税收在实施的过程当中,真正使征纳双方建立在一个和平和谐的环境当中。也就是说征纳双方不单纯是一个矛盾的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方面,统一的方面在立法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体现。比如在税收实际法当中,具体的一个税种,首先要规定,对什么人要进行征税,对什么人进行征税实际上就是谁作为纳税人,对什么人进行征税,明确这个税种的征税对象,是对收入、所得还是营业额还是拥有的车辆等?同时还有规定征多少税,要确定一个税率,这个税率基本上确定了企业赚了多少钱,应该向国家缴纳多少钱,也就是它的税负,对企业来说就是税负。对税制要素就是税率,同时规定计算缴纳税款的依据,如何确定?这也需要在税法当中加以明确。同时是否享受税收优惠,你的经营行为是不是国家鼓励的,在鼓励范围内可以享受一部分的税收优惠,充分体现地的权益,从法律上叫税收法定的意义。在征管的程序法当中,以征管法为代表,在征管法当中非常明确税款的征收程序和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程序,征收是税务机关的事情,交纳是纳税人的事情,征收和交纳的过程作为一个程序在征管法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定。从整个立法的内容来看,都是征纳双方利益关系一种平衡是征纳双方具体内容的体现。
(二)处理好执法与服务关系,摆正征纳关系位置。依法治税是国税工作的灵魂,它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层面和所有环节。我们常说,“公正的执法是最好的服务”,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即一是税收执法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形式,而良好的税收服务必须通过公正、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执法来实现。严格、规范、文明的税收执法,能够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环境,能够有力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税收服务。二就税收工作发展而言,离开法制的发展,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失序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可能是全面的,因此也没有可持续性。离开法制的发展,不可能最终为社会提供强大的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维护。优质的纳税服务却无庸置疑地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改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从而最终有利地促进依法治税的发展进程。国税工作必须坚持把税收服务理念贯穿到税收执法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切实将执法为民、聚财为国落到实处。将国税执法、税务管理、税收服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进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公正的执法、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三者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将三者割裂开来是不科学的,只有将执法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公共服务,并运用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加以规范,我们的国税工作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动力,也才会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三)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征纳关系和谐。一是以真情实感尊重纳税人,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树立“税收的征收管理应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纳税人服务”的价值观, 坚持“科技加管理、法治加服务”的征收模式,“在尊重纳税人权益中依法行政”。为纳税人服务,不仅是一项制度工程,更是一项感情工程。我们对纳税人在情感上要尊重、理解和体谅,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把纳税人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维护好,把纳税人需要化解的矛盾化解好,需要解决的困难解决好。落实纳税人权益保障制度,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是税务机关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全国税务机关积极开展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工作,及时受理、调查、处理纳税人投诉和群众举报,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宣传咨询服务。1992年以来,税务系统每年4月开展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普及税法知识。温家宝总理为税收宣传月批示指出:要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风气。税务机关要坚持税收宣传常态化,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有关纳税人所关心的税收热点、重点、难点宣传,多听取和采纳纳税人意见和建议。三是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办税方便。本着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场所的作用,并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服务场所,合理简化办税环节,减轻纳税人负担。为纳税人办税提供方便、降低成本。四是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五是积极为弱势群体纳税人提供法律援助。
(四)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缓和化解征纳矛盾。在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处理纳税人的利益表达,将是对税务机关的一个挑战。而形成群众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渠道,形成解决利益冲突的制度化机制,无疑是和谐社会下税收管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一是畅通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的渠道。让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监督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行为。要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聘请监督员、设立意见箱和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进一步畅通纳税人反映问题和意见的渠道。
二是建立纳税人参与税收管理的组织。目前,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多样的经营组织和经营方式并存,税收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之以前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精细化管理,不仅要靠提高税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借助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税。
三是积极实施查前“人性化”约谈。税务部门应引进人本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在发现疑点执行税务检查前,约请纳税人交换意见,以有效缓解征纳矛盾。约谈通知书用语要委婉,充满了善意的提醒。税务机关帮助纳税人自我检查,对自查中有疑点的企业,实行税务约谈,就是请当事人到税务机关面谈,提醒纳税人核实自身情况,解释说明税务机关提出的涉税疑问,给纳税人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体现对纳税人的信任与尊重。真正使“约谈”让纳税人感受到人性化执法的魅力”。
四是建立税收政策提醒和培训制度。税务机关应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组织企业财务人员或办税人员进行税收政策培训,尽量减少企业由于对相关税收政策不熟悉而带来不必要损失,减少征纳之间的无谓纠纷。
五是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纳税人信用档案,将纳税信用等级公布于众,形成可以为全社会所共享的诚信纳税资信信息。另外,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失信纳税人公告制度,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工具曝光失信纳税人的“名单”,或者定期在办税大厅公布,供公众随时查询,接受全社会监督。
观念的转变,执法的公正,服务的优化,带来的将是三项重礼:一是纳税人的肯定和满意,二是征税遭遇的阻力难度减少,三是入库税收明显增长。这正是征纳双方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税收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税收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保障。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是国之血脉,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财政收入的95%左右,作为国家建设的“钱袋子”,税收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固的财力保障。税收是保证国家各职能部门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助推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依法诚信纳税是社会主义税收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基础,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税收的可持续发展,而税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公民依法履行税收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社会对个人、企业的要求,实际上更是个人、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和行为准则。也就是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言行规范。税收责任是社会责任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税收责任看作是别人从外部强加于自己的,而应该认识到这是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这种税收责任本质上是与社会相联系的基本纽带。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 1
任,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我们自己每一个人,有利于我们的企业和企业的发展。税收责任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和个人产生这样双向的积极作用,是因为同税收责任相联系的,不仅是义务,而且是权利。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家企业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包括企业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创业和发展,无疑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我们更要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税收责任。有些舆论把企业的税收责任等同于企业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奉献,这是片面的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是办好企业,发展经济,多提供就业机会,多交税收,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出自己的贡献。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向往新生活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受惠于改革开放的企业,都应该承担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倡导人际诚信友爱、坚持人人遵纪守法、支持公益慈善事业、保持社会安定,依法纳税这样一些起码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