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时间:2019-05-13 11: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第一篇: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修订)

为了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小学管理规程》,保证适龄儿童全部按时就近入学,现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补充规定:

一、新生入学

1、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为6周岁。

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

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应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小学招收新生不得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任何小学(含民办小学)接(招)收各年段的学生不得进行选拔性的考试或变相考试。

4、适龄儿童与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5、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开始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二、转学

1、小学生户口因家庭住址变动迁移的,父母(法定监护人)可持有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学校联系转学,经转入地学校同意后,再办理有关手续。

学校对符合条件的转学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入学校如班生人数确已满额,也应先予登记,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再由应接受学校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安排到相对就近并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2、转学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三、借读

1、学生在非户籍所在施教区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办理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才能办理借读手续,到借读学校就读,并注明借读年限。

2、学生家庭住房变更,未办理转学,仍在原学校就读的,按借读处理。

四、其它

1、学生家庭住房(二手房除外)变更,只要其情况符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校应按正常情况处理入学问题。特殊情况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2、学生家庭有几处住房的,父母应以一处为相对固定居住地,其子女入学的户口要按规定办理。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的规定:

①一年级新生入学,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在小学招生报名前办好二手房的产权证及户口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

②凡在学生学习中途购买二手房的,根据该学区学额情况安排入学,如施教区内的学校学额已满,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学生就读。

③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的每套住户,只能同时安排一名学生在相应学校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4、拆迁户子女就读规定:

①拆迁户在购买新房后,应按新的居住地,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办理就读手续。

②有困难的拆迁户(因各种原因未购买新房的)子女可以在原施教区入学就读。

③拆迁户在过渡期间,确因暂住地与原户口所在地较远,无法在原施教区就读的,持户口簿、拆迁证、暂住证等有关证明到暂住地所属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如学额已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有学额的学校借读,并按规定缴纳借读费。

④所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有关借读的收费标准,按学期收取借读费。不得按学制一次性收取,不得强行要求学生家长另行交纳赞助费或另立名目收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拆迁户子女入学。

5、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要认真贯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按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6、本规定由南京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7、本规定自二○○六年五月一日起执行,原有补充规定即行废止。

2010年南京市小学新生入学有关规定

一、报名条件

1、入学年龄:六周岁(即2004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的规定,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入学。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学校不得拒收。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二、报名时间和入学办法

1、各区县可在5月中、下旬确定具体报名时间,做好小学新生报名工作。

2、适龄儿童监护人员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校施教区范围,在学校公布的报名时间内到学校报名。报名时需出具监护人及适龄子女在本施教区的户口簿、产权证等有关证明。办理手续时,学校可了解儿童有关情况,但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3、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各学校应将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入学的报名程序,认真依法落实该项工作,切实做好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4、新生入学后,学校要按省教育厅《关于统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用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按时、准确填写学生数据,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5、学生在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报名后,再到借读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并注明借读年限。

6、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结束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三、发榜时间

5月底以前,各小学完成新生报名工作;在新学年开学前十五天向监护人发入学通知书或将新生名单张榜公布。任何学校不得让学生提前或推迟入学。

第二篇: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小编推荐]

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修订)

为了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和《小学管理规程》,保证适龄儿童全部按时就近入学,现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补充规定:

一、新生入学

1、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为6周岁。

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

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应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小学招收新生不得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任何小学(含民办小学)接(招)收各年段的学生不得进行选拔性的考试或变相考试。

4、适龄儿童与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5、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开始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二、转 学

1、小学生户口因家庭住址变动迁移的,父母(法定监护人)可持有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学校联系转学,经转入地学校同意后,再办理有关手续。

学校对符合条件的转学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入学校如班生人数确已满额,也应先予登记,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再由应接受学校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安排到相对就近并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2、转学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三、借 读

1、学生在非户籍所在施教区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办理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才能办理借读手续,到借读学校就读,并注明借读年限。

2、学生家庭住房变更,未办理转学,仍在原学校就读的,按借读处理。

四、其 它

1、学生家庭住房(二手房除外)变更,只要其情况符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校应按正常情况处理入学问题。特殊情况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2、学生家庭有几处住房的,父母应以一处为相对固定居住地,其子女入学的户口要按规定办理。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的规定:

①一年级新生入学,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在小学招生报名前办好二手房的产权证及户口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

②凡在学生学习中途购买二手房的,根据该学区学额情况安排入学,如施教区内的学校学额已满,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学生就读。

③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的每套住户,只能同时安排一名学生在相应学校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4、拆迁户子女就读规定:

①拆迁户在购买新房后,应按新的居住地,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办理就读手续。

②有困难的拆迁户(因各种原因未购买新房的)子女可以在原施教区入学就读。

③拆迁户在过渡期间,确因暂住地与原户口所在地较远,无法在原施教区就读的,持户口簿、拆迁证、暂住证等有关证明到暂住地所属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如学额已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有学额的学校借读,并按规定缴纳借读费。

④所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有关借读的收费标准,按学期收取借读费。不得按学制一次性收取,不得强行要求学生家长另行交纳赞助费或另立名目收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拆迁户子女入学。

5、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要认真贯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按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6、本规定由南京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7、本规定自二○○六年五月一日起执行,原有补充规定即行废止。

2010年南京市小学新生入学有关规定

一、报名条件

1、入学年龄:六周岁(即2004年8月31日以前出生)。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周岁的规定,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入学。

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学校不得拒收。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

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适龄儿童与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二、报名时间和入学办法

1、各区县可在5月中、下旬确定具体报名时间,做好小学新生报名工作。

2、适龄儿童监护人员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校施教区范围,在学校公布的报名时间内到学校报名。报名时需出具监护人及适龄子女在本施教区的户口簿、产权证等有关证明。办理手续时,学校可了解儿童有关情况,但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3、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各学校应将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入学的报名程序,认真依法落实该项工作,切实做好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4、新生入学后,学校要按省教育厅《关于统一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用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按时、准确填写学生数据,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5、学生在非户籍所在地公办学校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报名后,再到借读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并注明借读年限。

6、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结束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三、发榜时间

5月底以前,各小学完成新生报名工作;在新学年开学前十五天向监护人发入学通知书或将新生名单张榜公布。任何学校不得让学生提前或推迟入学。

中小学学籍管理

2011年12月05日 18:58 玄武区教育局

小学报名须知:

(1)入学年龄:六周岁(即2002年8月31日以前出生)。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小学年龄为六周岁的规定,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入学。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三种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包括本市农村户口)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南京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应与实际居住地一致。(3)适龄儿童与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办理地点:南京市如意里20号)

小学借读程序:如有特殊需要要求借读的,依以下程序办理:①学生监护人向接受学校提出申请,征得同意后,接受学校出具“同意接受借读证明”。②家长出具“同意接受借读证明”到借读学校所在区教育局审核、盖章。③由学生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借读申请,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提供接受学校同意接受借读的证明。学校审核后出具借读证明,再到在读学校所在区教育局盖章、备案。④借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校。(办理地点:南京市如意里20号)

小学转学程序:学生有下列原因之一,可准予在公办学校之间转学:全家户口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区县迁移;在本(区)内户口及家庭住址跨施教区变动的。其程序为:①家长(法定监护人)持有关证明(住房证、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学校联系转学。②经转入地学校同意后,领取“同意转学证明”。③家长依据接受学校提供的“同意接受证明”到原就读学校领取“转学证明”,并办理相关转出手续。④家长依据“转学证明”到接受学校办理转入手续;转入学校到区教育局审核、盖章、备案。(办理地点:南京市如意里20号)中学借读程序:①监护人向借读学校申请开具同意借读证明。②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出具有关证明材料。③在读学校审核材料出具借读证明,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备案。④学生持借读证明到借读学校办理手续。附:借读应在学期初、未办理且不得变更年级;学生在小学、初中段从入学到毕业须使用同一姓名,不得更改。(办理地点:南京市如意里20号)中学转学程序:①监护人持户籍迁移证明到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转入学校办理同意接受证明。②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申请需附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户籍迁移证明复印件。③转出学校审核后开具转学证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备案。④学生持转学证明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附:办理转出转入手续均需出示户籍迁移证明和监护人调动工作证明原件,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办理地点:南京市如意里20号)

第三篇:学生运动员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学生运动员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参照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凡高水平运动测试合格、经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被北京工业大学正式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以下简称学生运动员),包括体育预科班、文体特长班里的体育生以及降分进专业的运动员,应总体上执行《北京工业大学本科学籍管理条例》。但考虑到运动员要常年坚持训练、比赛等具体情况,根据国家教委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关文件精神,同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其学习、训练、比赛的积极性,对运动队训练、比赛和学籍管理做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 入学与注册:执行学校的入学与注册规定。

第二条 预科班管理办法:预科班主要由体育部负责管理,学制一年;这一年主要补习高中文化课以及与大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知识;学年末,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合格者,学校批准后,报教务处学籍办公室备案并升入经管学院本科指定专业的一年级学习。

(一)学生运动员应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出现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重读一年直至退学的处理。

(二)期末文化考试成绩经补考仍有一门不及格者(含一门),根据政治思想表现、运动能力、比赛成绩、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给予重读或退学处理。

(三)应严格遵守《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管理办法》;出现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重读或退学的处理。

(四)奖励、升学与重修:

1、凡综合评定总分达到90分以上者,获一等奖学金;80分以上者获二等奖学金奖励;70分以上者获三等奖学金奖励。

2、综合评定总分在60分以上者可升入大学本科指定专业学习。

3、综合评定总分在60分以下者需重修或退回。

3、综合评定方法:

(1)政治思想和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分值25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政治、热爱祖国; B、自觉遵守国家法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C、团结、关心帮助同学,热爱集体等;

D、表现良好25—20分;表现一般的20—12分;出现一般性问题但能改正的12—8分。

(2)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分值35分。

A、学习态度分值15分:从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迟到早退、不旷课、考试不作弊等方面评定。

B、学期总评各门课程平均在90分以上为25分,60分以上的10分;以此类推。C、如在学年末出现补考不及格者本项考核评定记0分。(3)训练、比赛情况分值30分。

A、训练积极、认真刻苦、服从教练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每周四次以上的训练任务,出勤率在95%以上为20分。

B、参加北京市正式比赛单项比赛名次在前两名;集体项目前五名的主力队员为10分。单项前两名以下的、集体项目的替补队员视具体情况分值为7—3分(技术水平有提高的、单项比赛获得名次的分值高些)。

(4)承担工作情况分值10分:积极主动完成学校、体育部及班主任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认真负责、效果良好;视具体情况酌情给予10—4分。

(五)转专业:

1、学年末综合评定排在本班前三名,文化课考试成绩平均不低于85分的运动员学生,由本人提出转入经管学院其它文科专业的书面申请。

2、经体育部审查,确认训练认真刻苦、运动成绩突出的运动员,经教务处批准后可以参加转专业的资格考试。

3、由相关专业出题对运动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由所在学院上报主管校长批准,在教务处备案后可转入相关专业学习;考试未通过者随原班到指定专业学习。

第三条 体育班(工商管理)管理办法。

(一)该班的学籍管理执行学分学年制管理办法。即:采用学年制办法安排教学计划;以学分制计算方法进行学籍管理。

(一)学生运动员不允许试读。

(三)一学期学分通过率不足50%者予以留级,再次出现学分通过率不足50%者予以退学;留级学生如能在一个学期学分通过率达到100%(注册学分不少于20学分)者允许再次留级。

(四)考试不及格者参加开学初的重考,考试通过记入上一学期学分通过率的计算;重考不及格者随下一年级重考,重考次数不限,学校不再单独为个别学生组织考试。

(五)学生运动员不经体育部批准不允许休学。

(六)无论何种原因,学生运动员在校学习不得超过六年,由预科录取的学生不超过七年(包括预科一年)。

(七)应严格遵守《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管理办法》。第四条 学生运动员学习成绩管理规定

本规定所提学生运动员是指:经全国统一高考招生被我校录取,入学后代表我校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并获得名次的运动员。

(一)对于集体编班的学生运动员文化课成绩管理办法(工商管理班)

1、有关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到学生运动员的特点。

2、对于为该班单独组织的考试,其成绩按任课教师评定的实际成绩记载。

3、该班学生运动员参加全校统一考试的课程,成绩记载执行以下办法。(1)获得国际比赛前三名者,其考试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加30分记载;(2)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国际比赛第四至八名者,其考试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加25分记载;

(3)获得全国比赛第四至八名者,其考试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加20分记载;(4)获得北京市比赛前三名者,其考试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加15分记载。(5)获北京市比赛四至六名者,其考试成绩按实际考试成绩加10分记载;

4、对于集体编班的学生运动员,本学年获得市级第六名以上的个人或集体项目50%的队员(集体项目中必须是主力队员),参加单独组织的考试时,如出现有考试成绩大于50分(含50分)小于60分的课程,该课程的考试成绩可按及格记载,但这样的课程每学期不能超过两门。

5、如代表学校参加国际比赛或国内重大比赛的集训、比赛与考试时间冲突,由体育部提名,经学校教务处批准,可视人数多少或平时成绩的情况,单独组织考试或参加补考。

6、如在期末复习考试期间,经体育部批准代表学校参加重要的国际比赛,而考试成绩确实受到影响的主力队员可酌情在考试分数上给予适当照顾。

(二)对于进入各专业的非集中编班的学生运动员成绩管理办法

1、获得国际比赛前三名者,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课程按实际考试成绩加30分记载;

2、获得国际比赛第四至八名、全国比赛前三名者,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课程按实际考试成绩加25分记载;

3、获得全国比赛第四至八名者,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课程按实际考试成绩加20分记载;

4、北京市比赛前三名者,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课程按实际考试成绩加15分记载;

5、获得北京市比赛第四至六名者,其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课程按实际考试成绩加10分记载;

6、个别虽没有获得北京市以上的比赛名次,但训练刻苦努力、为学校体育运动发展做出贡献的运动员,如出现有考试成绩大于50分(含50分)小于60分的课程,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本队教练员审查、经体育部运动队管理小组批准后,该课程的成绩可按及格记载,这样的课程每学期不能超过两门次。

(三)考虑到学生运动员的特殊情况,对于非集中编班的学生运动员可酌情考虑设立体育奖励学分代替人文艺术类选修课和经管类选修课的学分。

1、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者奖励8个体育奖励学分;

2、获得全国比赛第四至八名、北京市比赛前三名者奖励4个奖励学分;

3、获得北京市比赛第四名至第六名者奖励2个奖励学分;

(四)本规定不适用以下学生运动员:

1、该学年受到学校行政处分或学籍处分者;

2、该学期末《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课程没有成绩或不及格者;

3、因各种原因退出运动队(包括正常、非正常退队)的学生运动员;

4、预科班学生运动员;

5、其他由体育部领导确认不适合本规定的学生运动员。

(五)每个学期考试周前,由体育部将符合本规定的学生运动员名单报教务处,经教务处批准执行。

第五条 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课程成绩管理办法

(一)学生运动员免修公共体育课。

1、对于在体育班(工商管理)学习的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课为必修课,记入加权平均分和学分通过率。《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课程每学期各2学分,连续修完8个学期共修满32学分。

2、对于在非集中编班的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课每学期各0.5学分,连续修完8个学期共修满4学分。在第1—4学期为必修课(充抵体育课学分),第5—8学期为任意选修课(学生运动员必须选)。

(二)《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课程的成绩计算方法。

1、《运动训练》课程成绩按训练质量和出勤情况计算分数。

(1)积极参加训练并刻苦认真,练习质量高,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出勤率达到90%以上者,可计95—100分;

(2)训练认真,练习质量较高,运动技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出勤率达到80%—89%者,可计85—94分;

(3)训练较认真,训练质量一般,基本能保持现有运动水平,出勤率达到70%以上者,可计70—84分;

(4)依次类推,出勤率不足60%者,总成绩不予及格;

(5)出勤率在60%以上,但因伤病训练质量、运动水平下降者,总成绩不能超过65分;

(6)出勤率虽在60%以上,但无正常原因的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下降的或训练不认真,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的,总成绩不予及格。

2、《运动竞赛》课程成绩计算方法:

(1)该学年获得北京市高校甲级以上正式比赛第一名或全国比赛前三名的个人或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可计95—100分;

(2)该学年获得北京市高校甲级以上正式比赛第二名、第三名(游泳项目第二名)或全国比赛前八名的个人或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可计90—95分;(3)该学年获得北京市高校甲级以上正式比赛第四名至第六名(游泳项目第三至名、第四名)的个人或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可计80—90分;

(4)该学年有若只参加非正式比赛取得名次的个人或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可按相应名次降一当计算(没有奖励分);

(5)该学年有比赛任务的集体项目中非主力队员,竞赛成绩(参照主力队员)按相应名次降一至两当计算。主力队员的比例不应超过该队规定人数的70%。

(6)该学年如比赛多次,按最高名次统计。任何队若相应学年无比赛或参加比赛未获得名次,竞赛成绩计60—65分。

(7)各参赛队未报上名的编外队员,在各自队的比赛期间,应服从教练员的安排,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竞赛成绩计65—60分。

3、对学生运动员在出勤、训练质量、参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参照《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管理办法》执行。

4、对于“大四”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在没有比赛或经本队教练员同意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训练课时,但《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成绩不得超过65分。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课程成绩记入记分册,归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该生享受学校对学生运动员学籍管理待遇的条件。如学生运动员被除名或调整出队,从该学期起不再享受学生运动员的学籍待遇。

第六条 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管理办法

(一)学生运动员必须在本运动队坚持训练、比赛八个学期(通过预科班录取的学生十个学期),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的体育竞赛争取荣誉、做出贡献。

(二)按时参加所在队的训练,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病假需有校医院正式证明;事假须提前请假。训练中积极主动、服从教练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训练计划,保持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三)按时参加规定的各项比赛;在比赛中听从教练员的指挥和安排,发扬勇敢拼搏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为学校争光。比赛期间病假需有校医院正式证明;不允许请事假。

(四)有以下行为者《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课程应计0分。

1、凡无故迟到、早退累计三次计无故缺勤一次,迟到30分钟按旷训一次处理。一学期病、事假超过规定训练实数1/4者以及无故不参加训练超过8次者(含八次),《运动训练》课程计0分;

2、对于不积极参加训练、训练中出工不出力、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者,教练员有权令其停训,停训超过三周,该学期《运动训练》课程计0分。

3、凡无故不参加规定的比赛一次或在比赛中不服从教练员安排和指挥以及不遵守赛场纪律,影响学校声誉者,《运动竞赛》课程计0分。

(五)如该学期出现《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课程不及格,但未造成恶劣影响,有悔改表现的可采取成绩缓给的方法:

1、如该学生运动员在下一学期各方面积极努力,表现突出的。

2、期末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教练员和体育部批准。

3、由体育部出据情况说明材料上报主管部门,但该课程分数不能超过60分。

4、如该学生运动员在下一学期没有明显进步,则该课程按不及格记载。

(六)《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课程不及格,没有补考机会。

(七)凡有一学期不能取得《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课程必修学分者,将不能毕业。

(八)无故不参加规定的正式比赛两次或在比赛中造成重大事故,影响恶劣,给学校造成较大损失的以及两学期未取得《运动训练》或《运动竞赛》课程学分的,给予退学处理。

第四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

第一条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研究生更好更快就业,学校实行适度弹性的研究生学籍管理,特制定如下补充规定。

第二条 对于硕士研究生:

(一)修完所需学分,但未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结业证书,参加就业,学校相关部门将给予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二)修完所需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但未达到授予硕士学位要求,可以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参加就业,学校相关部门将给予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一旦其论文发表达到授予硕士学位要求,可申请硕士学位。

第三条 对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包括直博生):

(一)转博当年不编制就业计划,转博后若要求提前就业,经导师同意,在符合硕士答辩条件下可先行参加硕士论文答辩,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授予硕士学位,学校相关部门将给予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二)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可继续保留其博士研究生资格,培养类型转为在职定向培养(不享受基本助学金、住宿补贴与三助岗位津贴等)。经过在职培养,达到授予博士学位要求(其用于硕士学位申请的课程学分与论文不能再用于申请博士学位),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博士学位。

第四条 对于各类博士研究生:

(一)完成博士阶段学分培养要求,但未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以获得博士结业证书,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

(二)完成博士阶段学分培养要求,论文答辩通过,但未满足论文发表要求,可以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办理离校手续与就业派遣手续。一旦其论文发表达到要求,可再申请博士学位。

第五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六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西南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

(讨论稿.20041123)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规范过程管理,现对我校研究生的学籍管理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2.5年。博士研究生如有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不超过2年。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需经导师同意,所在院(系、所、中心)主管领导批准,报研究生院审批。

二、除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所允许的情况外,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在5年内、在职博士研究生在6年内未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答辩者,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

三、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而未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者,发给肄业证明;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而未完成论文答辩者,发给结业证书。

四、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退学后的档案、户口等问题按以下办法处理,并办理相应的离校手续:

1、入学前为在职人员的,退回到原单位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定向或委托培养的退回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

2、入学前为应届毕业生的,退回其生源所在地。

五、对于确认为有可能成为全国或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经导师提出、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报学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其学习年限,但总年限不超过8年。

六、对于已批准实行弹性学制的研究生按照《西南交通大学试行弹性学制办法》(西交校研[2000]2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对于本文件公布之前的业已逾期而未完成论文答辩的博士研究生,若在2006年12月31日之前仍未完成论文答辩者,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

八、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比照博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在本规定第一条之外的其他情况,电子注册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十、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在研究生院。

下载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市小学学籍管理补充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工业大学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

    内蒙古工业大学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补充规定 为了保证我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完善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l......

    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最基本的常规管理,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主动发展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学籍......

    玉田县小学学籍管理

    玉田县教育局 关于小学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保障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如下: 一、严格建籍管理 1、学校一年级招生在......

    小学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2010—2011学年度同德校区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一)入学1、义务教育的法定入学年龄为七周岁,以当年九月一日为准。盲、聋、弱智和其他残疾儿童的入学年龄可适当放宽。因缓学、休学......

    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在学籍管理方面,据县教育局小教科的领导下,严格按照要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质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学年度主要对学生学籍进行......

    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导语:学籍资料填写、报送及存档,是学籍静态管理的主要方面。根据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真实性的原则。在学籍管理方面,据县教育局小教科的......

    小学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杓可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拟写人:杨正奎 2014年7月5日 杓可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籍管理工作总结 拟写人:杨正奎 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

    小学学籍管理自查报告

    九堰小学学籍管理自查报告  学籍管理是一项繁杂、系统的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籍管理是建立教育稳定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力保证,同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