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定稿)

时间:2019-05-13 11: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定稿)》。

第一篇: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定稿)

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

2010202390 廖仲鸿 国防班

近日阅读了《广电新闻业务教材》,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合成、及播出和注意事项有了初步了解,一下便是对该书读后的几点感想。

本书从新闻编辑部主要职责、编辑工作流程、栏目设置、新闻报道的策划、选题确定、选择播出内容、编辑修改节目和稿件、制作标题、栏目编排、录制播出、通联、音像编辑合成、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等15个方面介绍了广电业务的具体情况。

其中,对本书中的一个标题印象很深,就是对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的描述,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能作为违背真实性原则的理由。对新闻性节目而言,必须体现内容优先原则。一切传播规律与表现手段,都是为内容传播服务的。

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介倾向性的体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在阶级社会中绝非纯客观、中立,而是根据传播者的立场、方针、价值取向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传播,包含着对传播效果的考量,它必然体现在编辑的选择过程中。

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

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随意的改变会将对象改得面目全非。

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把握认识对象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析、概括等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方式的表达形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与理解的桥梁。

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太奇效应,防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注意力的变化,实际上就是顺应赏众的接受心理。影像编辑过程中遵循兴趣的引导,往往是提高传播效果的捷径。当然,在结构层次上,也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

我看后的感想颇多,我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如何利用广播电视为媒介传播新闻,应当恪守以上提到的准则。

客观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准则,对于广电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首先,广电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视频来传播新闻,电视视频的制作有许多技巧,如蒙太奇手法,有意无意的可能会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想法,对于视频的剪辑,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忠于客观的准则,不能掺和斑点私人感情。

正如,西藏和新疆发生的民族分裂分子的打砸抢烧事件,正是由于一些并不忠于客观的传播者拍摄的视频对该事件“添油加醋”,在民族费列分子的煽动下,不少不明真相的民众参与到该事件中,可见

没有“真实性”的电视新闻会酿成大祸的。

其次,在控制蒙太奇的制作效果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歧义,不能因为贪图某种效果而使人“不明真相”。这一点在日常拍摄的作业中很容易遇到,比如在剪切两段长镜头视频的时候,应当注意将没必要的镜头放入其中,也不能将主要表达事情主要大意的镜头剪掉,因为这是一个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应当妥善对待。

总体来说,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是客观事物的记录者,还要拥有高超的电视新闻摄制技能,包括镜头的拍摄和视频的剪辑等多种技能,可以说,我们在电视新闻的学习中是任重而道远,工作中要格外谨慎才行。

第二篇:读《新闻大求真》有感

读《新闻大求真》有感

观看《新闻大求真》后,我知道了3月28日是世界安全教育日。里面讲述了许多关于安全的事情。

首先,第一种教室外起火应该用淋湿的衣服堵住门缝。防止火烧得速度,也可以防止烟雾飘进教室。但是不可以用身体撞门,那样的话会被教室外正在燃烧的火烧伤。也不能用衣服连起来,扔下窗户,如果衣服没连好断了或衣服不结实裂了,最后都会在高空落下而死。然而最安全是用一些鲜艳的布料摇摆,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让路过的人打119火警电话,等待救援。如果有手机立刻打119火警电话,让火警叔叔们前来灭火。

第二种是家里起火,家里起火的原因是一个插座连接了多个插头,插座旁边有一杯水,家里的小孩玩耍得时候,一不小心把水打翻了。水浇在插座上,会使电源短路,容易起火。起火之后,应该用水把床单淋湿,披在身上,把毛巾四折,用水淋湿,捂住口鼻,防止被烟熏倒,动弹不了。然后向有门的地方逃脱。逃出来之后,马上向别人借手机打119号码报警,通知消防部门。

第三种野外森林起火,不能向森林深处跑,不能躲进山沟,更不能向着起火的地方跑。只有向开阔平坦的地方跑才是安全的。

野外游泳一定要有大人看护。如果独自一人去池塘游泳,不小心被水草缠住,或者小腿抽筋,就十分危险,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假如被水草缠住,先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中,扒开水草,再游到岸边。

最后交通安全十分重要,交通法规要人人遵守,在路上不准嬉戏玩耍。骑车时候不要单手握手把,不要一边听音乐一边吃东西,要向前看,注意避让行人和车辆。骑车速度不要太快。过马路要左右看,过人行横道时要遵守交通信号,确认安全再通过。否则容易发生车祸。

所以,我们要有安全意识,懂得一些安全自救常识。

张巷小学

五年级

杨歆宇

第三篇:作风纪律(广电新闻)

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个人自查报告

(新闻部)

全县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根据台上的部署,机关内部开展了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在第一阶段,我通过积极参加单位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文件、主题讨论学习,并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进一步深化了此次活动的学习内容。增强了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深刻认识到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的重要性,从中吸取了教训,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改进了工作作风。

通过学习教育和深刻剖析自己,我个人对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对照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存在问题:

一、思想僵化,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自己曾通过多看书看报,多与别人交流等方式不断进行改进,但是效果甚微。这也充分说明自己学习、领会的不到位,以致在工作中时常出现一些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工作创新不够等问题。

二、业务知识缺乏。表现在:有时出去采访,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能应付自如。对于常规的会议报道和调研、督察等新闻的报道缺乏新意,写出来的稿件总是死板硬套。拍摄画面时不能达到艺术上的美感和政治上的全面,以致剪辑节目时临时抱佛脚,作出的节目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这也归根于业务不熟所致。

三、做事不够细心。好多时候总是求了时效,没有做到实效。因为长久以来没有养成凡是力求尽善尽美的好习惯,总是对生活中一些小失误不重视,不细心,以致时常影响工作质量。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面所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致。在这段时间,我结合理论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了认真的深刻反思,经过自己的认真查找,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对事物的认知只满足于表面现象。对于马哲、毛选、邓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论、新思想理解参透不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发挥好理论的指导作用,学习的东西流于形式,所以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二是心浮气躁,不能沉下身子钻研业务。由于自己信念不够坚定,平时被歪风邪气蒙蔽了双眼,工作多为了完成任务,只求做完,不求做好,满足现状,心浮气躁。工作心思多用在新闻的创意和策划,对于创意的落实不够,自己缺乏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做事缺乏计划,比较盲目,特别缺乏自信。

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事处事头脑简单,缺乏创新和全面而妥善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走出去的气魄。

整改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将从最基本的学起,然后多看一些评论性的书籍和报纸等,以加深对政治理论 的理解和运用。对于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记笔记、看优秀节目、与媒体同仁的不断交流,进一步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其他知识,我将通过不断实践来结合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做事能力。通过改进以上学习方法,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和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2、要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以邵飘萍、邹韬奋等老一辈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精神不断勉励自己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和节目制作水平,把自己的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3、时时刻刻以“为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求什么”来提醒自己:无论是工作,还是为人处事,都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痛改以前的松散陋习,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个人。

4、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对广电新闻领域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处事,努力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和一个大家满意的良好公民。

第四篇:广电新闻2010年1月

国务院今日讨论“三网融合”

重大政策或将出台

经中广互联多方了解,国务院将于今天(1月13日)讨论“三网融合”相关议题,并有可能在今天晚些时候发布相关消息。据业内人士分析,此会议或将出台重大政策,对产业未来将带来深远影响。

由于此话题甚为敏感,各方专家在向中广互联表述相关看法与观点时均用了不确定性的词汇,故在此仅以“传言”的形式与业界分享、讨论,相关信息以官方正式发布的消息为准。

传言一:双向进入不久将施行

据工信部下属某机构的专家介绍,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可能几个月后就会开始施行。至于各自进入哪些领域,该专家表示电信可能拿到IPTV的牌照,广电将进入互联网接入,甚至语音业务也不是没有可能。

“电信的固话业务基本不挣钱”,他分析说,“电信可能拿到IPTV的牌照,但在内容监管方面肯定还是由更有经验的广电来负责。但我认为IPTV其实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业务,关键是太贵,在互联网视频的冲击下很难发展,光纤到户之后带宽瓶颈将被打破。”据他介绍,电信、联通分别在武汉、天津等地已大规模实施光纤到户的网络建设与改造,“这个根本不用做可研分析,这属于战略性投资,尤其现在光纤这么便宜,ONU光纤到户接入设备的价格已经从三、四千元下降到几百块钱了。”

“三网融合,广电电信其实是两兄弟,在怎么融合方面各执一词的时候,现在是家长出来说话了。”他对今天即将召开的会议做了这样的形象解读。

传言二:国家出资扶持组建全国性有线网络公司

据说有这样一个方案,国家将出资200亿扶持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以确立所谓的“3+1”模式,即形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广电四家运营主体竞争的局面。

这个方案与当年为打破老中国电信的垄断而组建中国联通有一些相似之处。如果要实施双向进入,如果广电方面不进行全盘的整合,甚至连承接相关政策的主体都没有。“三网融合”的主要目的之一应该是加强竞争,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GDP及对老百姓的服务水平。竞争的前提是实力大致相当,否则就像轻量级的拳手去参加重量级比赛一样,基本属于找死。据2008年的官方数据,电信几家企业的收入总额是广电整个系统收入的5.6倍,是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的23.4倍,差距悬殊。因此,对广电进行一定扶持是必要和可能的,扶持的政策如果不是“非对称进入”的话,就可能是出资及其他一些相关扶持政策。

对于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业界人士猜测将以“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为基础进行重组。该公司于2005年1月由原来的“中广影视传输网络公司”更名而来,拥有全国有线电视国家级干线网络及海南全省的有线电视网络资产。

对于下一步的整合,中广互联分析认为,如果上述传言均属实的话,去年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可视为关联性很强的阶段性战略,即2010年基本完成各省网络整合,为全国形成几家进而成为一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做好准备。

中广互联去年在《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文件出台后不久的分析文章中指出,“三网融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这里加上了财政部也值得关注,或意味着三网融合过程中将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

传言三:广电、国资、工信、文化将进行职能调整

还有更猛的说法,在未来几年将进行相关部委的职能调整,广电总局主要负责内容的监管,有线网络将与其他三张电信网络一样纳入到国资委、工信部体系,而制播分离之后的内容制作等产业则由“大文化部”负责。

关于监管机构的调整一直是媒体所热衷的话题,在2008年初业界盛传广电、信产合并组建类似FCC的大部制时,中广互联CEO曾会明(时任《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社长)在其博客文章中指出“近期关于大部委的调整,广电总局的机构及职能基本维持原态而不会有大的调整”,“电信重组的锅盖还没有完全揭开,这道菜闷好才有可能(而非一定)开始炒大部委及三网融合的大菜”,“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框架没有敲定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调整的可能性。”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认为“绝非统一监管机构、屁股决定脑袋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希望业界多些冷静的思考与理性的探讨。”

那么,如今机构调整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了呢?中广互联对此依然持审慎的观点,同时我们也在关注行业的变化,比如广电的制播分离最近在上海、湖南等地开始实施,比如在沈阳、广州、山西等地开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的“三局合一”试点。应该说,广电方面强调的内容与渠道的一体性也有其充分的理由,安全播出是一个原因,从商业的角度而言,“内容+网络”的捆绑模式也是一个趋势,这也是美国最大有线运营商Comcast收购NBC的51%股份的原因吧。

分析:“三网融合决定权在国家和公民”

前几天,广电网络、歌华有线等广电股票大涨,据说与“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有一定的关联。那么,是什么样的政策能够带来这样的蝴蝶效应?如果上述传言属实的话,对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工信部下属某机构的专家分析说,“广电拿到相关业务的资质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起来的,但这个政策至少将给有线行业带来更多的资本投入,可能电信部门也会对有线网络进行投资。”中广互联分析认为,该专家所说的电信部门进行投资,可能指的是联通在南方、电信在北京进行投资,以弥补各自在南北的劣势。

此前,歌华有线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罗小布先生曾指出,“三网融合决定在两个领导手里,一个叫国家、一个叫公民。国家会担心两个问题,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也就是说在做三网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开放,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第二个是稳定社会为第一责任,也就是说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方便的东西、更实用的东西,你如果能体现这两点,国家就支持你。”

对此,中广互联CEO曾会明去年8月发表的《八问“三网融合”》一文中指出,“国家、公民、生产力、信息化”这四个关键词是“三网融合”的目标。其中“国家、公民”的观点来自于罗小布,“生产力”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所强调的“网络融合不意味着电信网和广播网生产关系的调整,网络融合主要是生产力的突破。”至于“信息化”,该文章认为,“三网融合”的目的是推动国家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才能推动工业化,推动生产力的突破,进而满足国家和公民的要求,而广电的数字化方向其实也是信息化,把电视机变成多媒体信息终端,让用户从“看电视”转向“用电视”。

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分析,中广互联认为,上述的传言不管真实程度如何,“三网融合”根本性的出发点应该是站在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之上,而非部门甚至是某个企业的立场上。同样的道理,不论今后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衡量决策有效性的尺子也是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相关政策也将重新调整。

背景资料:“三网融合”相关事件钩沉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 1998年3月,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启动有线电视省级、国家级干线网建设。

 1999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革方案。把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同时,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获得了电信运营许可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中国卫星通信7雄初立,形成了电信市场分层竞争的基本格局。

 1999年9月17日,国办发[1999]82号文件的出台,“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电业务,广电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文件还指出:“广播电视及其传输网络,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 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2001年11月,国务院批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固定电信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组建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拆分重组后形成新的5+1格局,这5大电信巨头包括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 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挂牌成立。

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部委《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1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张3G牌照,三家新运营商进入电信全业务竞争时代。

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文件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 2009年7月29日,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发展若干意见》,提出“确保2010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省级有线网络公司跨省联合重组。”

后记

有意思的是,这两天正在召开每年年初例行的广电厅局长会议,或许相关问题在会上也会有激烈的讨论。

今晚的《新闻联播》或者中央政府网可能会发布相关消息,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中广互联将紧密关注相关进展,并在第一时间为业界呈现最新动态及各方观点。

第五篇:广电新闻毕业论文 选题

广电新闻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4.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5.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6.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7.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8.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9.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0.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11.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12.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13.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14.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15.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6.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7.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8.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19.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0.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1.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2.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23.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24.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25.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

26.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27.论新闻策划

28.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9.论新闻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30.论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31.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及解决对策 32.论新闻的世俗化

33.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4.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5.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6.论网络时代的新闻新思维 37.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38.论精确新闻报道 39.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0.我国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1.我国市县级电视媒体的困境与出路 42.我国西部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43.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及其影响 44.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45.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46.新闻语言特征论

47.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48.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49.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50.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51.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52.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53.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54.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55.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56.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57.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58.博客管理初探

59.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60.广告的文化策略

61.我国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62.试论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63.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64.隐性采访浅论 65.独家报道浅论

66.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67.论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68.论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69.论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70.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71.手机媒体传播机制与发展研究 72.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73.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74.广告新闻与新闻式广告之异同比较 75.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 76.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

77.传媒活动中的城市边缘群体研究 78.论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

79.试论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

80.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研究 81.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研究 82.略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83.“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 84.农村新闻的边缘化现象分析 85.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影响 86.论博客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 87.论媒体暴力现象

88.试论负面社会新闻的消极影响 89.论当前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90.论当前媒体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91.论网络媒体匿名下自由与真实的矛盾 92.都市报犯罪新闻的报道失衡及影响 93.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引导与处理策略研

94.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 95.报纸副刊的现状与未来 96.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97.都市报与晚报特点比较分析 98.论厚报时代的有效传播

99.负面报道与和谐新闻环境的构建 100.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101.都市报如何面对报业寒冬 102.论房地产报道的媒体立场

103.从“富士康”案件看新闻媒体报道的困

境与对策

104.网络法制新闻现状分析

105.新闻媒体婚外情报道的法律与伦理考

106.“记者被打”现象的法律对策 107.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108.电视节目字幕研究

109.电视节目角标分析与研究

110.当代广播新闻的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111.论娱乐记者的道德底线 112.“你有数了么?”——数字电视的节目

发展对策

113.媒介权力与符号暴力研究

114.公共新闻与媒体的公共领域角色 115.受众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与处理 116.论传播学意义上的公众与受众 117.广告中的两性身份建构:以女性主义理

论为分析框架

118.受众在现代传播活动中的主体行为研

119.广告(商品/公益)说服的有效策略 120.消费意义之符号建构:以电视广告为分

析文本

121.理性与情感——论广告的诉求策略 122.求同避异:全球化语境下的广告传播策

123.论人际传播中的“脸面”观及行为 124.从“舆论监督”(或其他问题)报道看

《南方周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125.正面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

126.负面新闻的定义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127.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特色研究——以

******网站为例

128.报纸研究:XX报史(选取一份熟悉且

易获资料的报纸作专门的史学研究)129.期刊研究:XX刊史(选取一份熟悉且

易获资料的期刊作专门的史学研究)130.从“富士康案”看传媒舆论监督的困境 131.假新闻在舆论引导中的负效应 132.舆论监督与媒体审判现象研究 133.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受众参与研究

134.“超级女声”中的Fans(媒介迷)现象

研究

135.互动式电视节目研究

136.公众人物(明星等)代言广告问题研究 137.试论传媒无形资产管理

138.论传媒的市场细分与竞争优势 139.试论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 140.博客时代的受众演变 141.博客传—受模式研究

142.数字技术对传媒融合的影响

143.数字广播对传统广播的冲击与影响 144.电脑游戏中的拟态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145.虚拟社区(选择个案)的舆论特征分析 146.虚拟社区舆论引导的偏差 147.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传媒改革

148.从“芙蓉姐姐”看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149.网民与传统受众比较研究

150.试论网络文明建设

151.论传媒融合时代的报业生存与发展 152.试论我国社区报纸的生存空间

153.鲁伯特·默多克的媒介经营思想研究 154.达拉斯·斯迈思(斯迈兹)的“受众即

商品”思想研究

155.新闻报道中的警察形象研究

156.历届中国新闻奖法制新闻报道之分析 157.恶搞短片的传播与规范

158.新闻报道中公众知情权/隐私权的平衡 159.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探析

160.诉权滥用与新闻自由保障之冲突——

以富士康事件为例 161.论传媒集团的品牌拓展 162.媒介不正当竞争行为探析 163.论新闻采访中的“封杀”现象 164.政府信息公开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165.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浅

论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

166.新闻报道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67.浅析大众传媒的媚俗性 168.试析网络媒体中的女性形象 169.媒介流行文化特征分析 170.浅析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

171.解读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72.浅析约翰·费斯克“两种经济理论”对

媒介文化生产的实践意义 173.“恶搞”现象的语境分析 174.论传媒话语霸权与议程设置

175.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和“媒

介即按摩”论断的现实意义

176.从普利策奖看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

177.付费采访的困惑与思考 178.手机报能走多远

179.论媒体的自我批评――关于虚假新闻的一个思考角度

180.方言播新闻:是低俗还是时尚 181.地方新闻资源优化小议

182.论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和危害

183.权利的角力:对“富士康事件”中新闻

媒体的尴尬及应对策略的评价

184.网络媒体对新闻价值及新闻观念的冲

击 185.传媒:虚拟的环境与真实的社会 186.论美国公共新闻的兴起与走向

187.新闻采访中的“人本意识” 188.论名人新闻与新闻名人

189.网络传播与出版的现状及发展

190.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的新闻标题比较

分析

191.方言电视节目的正负功能辩

192.从新旧媒体的比较看中国网络媒体发

193.市场营销中的媒体策略 194.地方媒体的竞争力研究

195.制播分离——中国电视媒体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196.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的互动 197.谈论新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98.从舆论监督谈媒体独立和言论自由权 199.当代中国广告中的西方文化元素 200.论我国新闻采访中的伦理尺度 201.论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202.新闻记者的新闻素养 203.新闻写作中的“视觉化”

204.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结构与形象魅

205.从平面广告看色彩的形式美 206.浅析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207.我国网络版报纸现状分析研究 208.女记者的素质结构与形象魅力

209.同质化形势下媒体如何在“同题竞争”

中获胜?

210.节假日如何保持受众对媒体的兴趣 211.电子化报纸的现状研究

212.编辑如何做好网络资源开发与再利用 213.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研究 214.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

215.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

216.广告目标与营销目标的关系 217.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划 218.品牌战略与广告策划 219.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220.影视广告中的电影原理运用

221.音乐在广告创意中的作用 222.中国广告创意发展史研究 223.数字电视发展对广告的影响 224.期刊杂志广告发展对策 225.广告目标与媒体行程策略

226.新闻发言人的内涵、形象与魅力 227.新闻学经典概念的本体论解读 228.“反控制新闻学”理论建构初探 229.新闻传媒形象创新策略研究 230.危机传播的效果研究 231.报业集团的跨区域运作

232.媒介产品扩散通路的选择与建构 233.手机媒体的盈利方式研究

234.3G时代手机媒体发展趋势探究 235.报业经营与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236.“3G时代”的媒介大变革

237.新闻传播中“舆论场”营造的失当与

“度”的把握

238.富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 239.事件营销中的广告传播

240.论绿色营销背景下的广告创意 241.流媒体广告发展趋势 242.媒介广告经营模式展望

243.广告跨文化传播传播中的文化冲突 244.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245.论新广告观

246.分众传播对广告传播的重要影响

247.接触管理对于新营销环境下广告传播的重要贡献 248.论整合广告传播

249.整合营销对广告传播的重要影响 250.新传播环境下对网络广告思考

251.手机作为新媒介的特征及其对广告传

播价值

252.会展作为媒介的特征及其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253.论新媒介——以******论新传播环境

中的广告策划

254.大学生媒体素养研究 255.媒体暴力现象研究 256.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257.灾难事件中的中国媒体研究 258.网络传播负面影响研究 259.隐性广告分析 260.名人广告存在的风险及如何避免

261.电视新闻性节目的客观真实与主观真

262.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263.中国免费报纸研究

264.电视传播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265.论民生新闻的新闻价值嬗变 266.论电视新闻的娱乐性趋势 267.电视传播与受众心理

268.电视访谈节目的非语言符号解读 269.电视新闻话语的基本结构与意义 270.论电视新闻话语的编码实践

271.解说词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与作用

272.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273.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274.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27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

众传播效果

276.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77.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78.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

记者职业的影响

279.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80.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281.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

作用

282.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283.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284.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285.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286.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87.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88.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89.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

媒体现状的思考

290.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291.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

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292.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

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293.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294.博客管理初探 295.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296.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297.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298.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299.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300.广告的文化策略

301.我国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302.试论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303.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304.隐性采访浅论 305.独家报道浅论

306.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07.论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08.论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09.论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10.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11.手机媒体传播机制与发展研究 312.阻碍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因分析 313.再论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 314.广告新闻与新闻式广告之异同比较 315.论新闻职业特点与新闻道德教育 316.浅议新闻异化的几种表现形式 317.****新闻作品解读

318.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 319.传媒活动中的城市边缘群体研究 320.论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 321.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研究 322.传媒社会功能失调及其补救研究 323.略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324.“碎片化”语境下的中国大众传播 325.农村新闻的边缘化现象分析 326.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及影响 327.论博客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 328.论媒体暴力现象

329.试论负面社会新闻的消极影响 330.论当前大众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331.论当前媒体新闻价值的新取向

332.论网络媒体匿名下自由与真实的矛盾333.都市报犯罪新闻的报道失衡及影响 334.论报纸分类广告的发展空间 335.报纸副刊的现状与未来

336.重庆都市类报纸的观察与思考 337.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338.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339.成渝媒体发展现状比较分析340.论新闻发言人的权利与限制 341.都市报与晚报特点比较分析 342.论厚报时代的有效传播

343.负面报道与和谐新闻环境的构建 344.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345.都市报如何面对报业寒冬 346.论房地产报道的媒体立场

347.从“富士康”案件看新闻媒体报道的困

境与对策

348.网络法制新闻现状分析

349.新闻媒体婚外情报道的法律与伦理考

350.“记者被打”现象的法律对策 351.谈“探索”节目与电视纪录片 352.电视节目字幕研究

353.电视节目角标分析与研究

下载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广电新闻业务教材》有感(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业务

    今天先从新闻业务说起。 为什么呢?因为新闻学同医学一样,都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且有了理论之后仍然与实践关系极为密切,都是非常强调“术”的学科。很多同学喜欢新闻,也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常熟广电网络

    读有感 细节决定成败,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汪中求博士引举了许多典型的事例,精辟阐述了细节的关系性和重要性。读完这本书后,仿佛是给自己上了一次专业知识课,有很多道理不懂的懂......

    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

    灯光下的思考 ——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当我读完《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间已经临近午夜,我依然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脑......

    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感(5篇)

    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有感 几日前细细的阅读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给我的感觉只有震撼,只有悲哀,只 有无奈。 即使是同样的题材,文笔的好坏也可以影响读者的情感,好......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总结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文广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泊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精选合集)

    泊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2-2016年工作总结和今后一段时期 工 作 谋 划 一、2012年以来工作总结 2012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点......

    望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望都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一一年上半年及下半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关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