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2: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

第一篇: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

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法的基本知识

一、法的概念(各国的观点)

古罗马的法学家赛尔苏斯认为,法是“善良公正之术”;英国法学家边沁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等。

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则认为:法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广义的“法律”与“法”通用。狭义的“法律”则仅仅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构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它与“法”的概念存在着以下的区别:(1)法律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而法仍是抽象的概念;(2)法律的范围较小,二、法律规范

1、法律规范——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具体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与“法”的区别:法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而法律规范则强调的是行为规则中的某一个方面的具体的规则。

2、法律规范的结构

逻辑上是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构成的。

3、法律规范的种类

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

三、我国法的形式(论述)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法规(6)地方规章(7)国际条约。

第二节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的概念

项目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在调整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项目管理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项目管理法律关系是项目管理中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相应的法律规范的调整下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综合性是项目管理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

三、项目管理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项目管理法律关系主体、项目管理法律关系客体和项目管理法律关系内容三要素构成。

四、项目管理法律事实

能够引起项目管理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就是项目管理法律事实。项目管理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时间两方面。

第三节项目管理中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法人的概念及条件(简答)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应当具备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代理制度

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简答)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其民事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代理具有以下特征:(1)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是实施代理行为;(3)代理人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独立地表现自己的意志;(4)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代理的种类以代理权产生的依据不同,可将代理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三、财产所有权和债权

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的所有人依照法律对其所

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具有绝对性。所有权是一种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

2、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3、债的概念

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按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债的产生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差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债产生的根据有四种:(1)合同;(2)侵权;(3)无因管理;(4)不当得利。

2、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二年。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公司法律制度

一、公司法和公司的概念

1、公司法的概念

广义的公司法——国家规定各种公司设立、组织机构、经营活动、解散以及股东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公司法——1993年12月29日八届人大第五次常委会通过、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并于2004年8月28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公司就是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组织。

公司的基本特征:

(1)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公司作为法人,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即独立的财产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公司以营利为目的。(3)公司应依法成立。

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1)人合资合兼备;(2)筹集资金的封闭性;(3)公司资本不等额性;(4)股东人数限制性;(5)股权转让严格性;(6)组织机构简化性。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简答)(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人以上50人以下)(2)股东出资要达到法定资本总额。(3)有符合要求的公司章程。

(4)有公司名称和符合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3、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额我国《公司法》具体规定了不同类别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不得少于50万元人民币;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不得少于50万元人民币;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不得少于30万人民币;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不得少于10万元人民币。

4、有限责任公司各组织机构的职权

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5、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其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组成,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1)全部股份等额。(2)股东人数无上限。(3)公开募集资本。(4)股份自由转让。(5)资合性公司。(6)信息公开。

(7)设立条件严格、程序复杂。

三、公司财务、会计

1、公司财务报告应包括以下会计报表:(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

(3)财务状况变动表(4)财务状况说明书(5)利润分配表

2、公积金与公益金

公积金——是为了增加或稳定公司资本,每个会计年度从公司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金额。公积金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公司在分配当年利润时,应当提取10%的利润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如果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50%以上,可不再提取。

公积金的用途在于弥补公司亏损和增加资本。公司每年提取的法定公益金为规定利润的5%——10%。公益金的累没有上限。

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集体福利。

四、公司合并、分立

1、公司合并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一是设立全资子公司;二是设立关联公司。

五、公司破产、解散与清算

1、公司破产

(理解)公司破产财产程序:1.破产界限2.破产申请3.债权人会议4.和解协议5.清算组织6.破产财产偿还顺序

2、公司解散

公司解散于由法律原因终止公司业务,取消公司法人资格的行为。

3、公司清算

公司清算分为破产清算和非非破产清算。其中非破产清算又分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

第二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一、合伙企业法和合伙企业的概念

1、合伙企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企业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契约性;(2)人合性;(3)平等性;(4)非法人性;(5)无限性

第三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

资质管理的几本条件: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2.有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3.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我国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实行年检制度。

第三章项目成本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的概念(重点)

会计是运用货币形式,通过记帐、算账、报账、用帐等手段,核算和分析各企业、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开支,反映和监督经济过程及其成果的一种活动。

4、价格的概念

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1)商品价格——各种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价格。

(2)服务价格——各类有偿服务的收费,即不出售实物,而以一定的设备、工具和服务性劳动,为消费者或经营者提供某种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具体包括经营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

(理解)

6、价格工作的基本原则(1)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

(2)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原则。(一般)

7、我国实行政府定价的范围:

(1)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

(2)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3)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4)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5)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形式可以答第一章法的形式

第四章项目质量管理法律制度 质量管理法律体系的构成:1.法律2.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3.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1、质量管理法律体系的内容 1.质量管理技术基础法 2.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 4.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法

(理解)

2、我国质量管理法律的适用

(1)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2)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3)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4)自治条例、单行条理和经济特区法规。(5)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6)新法、特别法优先。(7)法不溯及既往。

(8)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4、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得超过5年。

5.产品是指经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产品质量是指产品事先其功能而应具备的特性的总和。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因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该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责任。

(答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规范体系答法的形式即可)

建设工程的范围:①建筑活动②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等理解)

影响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主要有:①建设单位;②勘察、设计单位;③施工单位;④工程监理单位;⑤建筑材料、建筑配件、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

14、服务的概念及其特点

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服务的特点: ①无形性; ②非贮存性; ③同时性; ④多变性。

15、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其度量标准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满足顾客明确或隐含需要的一种能力的特性总和。

第五章项目合同管理法律制度

1、我国《合同法》中规范的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

4、合同的形式分为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7、合同的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报酬;(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8、要约的概念和条件

要约是要约人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提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乙方为被要约人。

要约应具备以下条件:(1)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应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13、承诺的概念和条件

承诺是要受要约人作出的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承诺的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只能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必须在承诺期限内发出。

理解:(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18、格式条款的规定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即采用的条款。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

24、无效合同的几种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28、可变更或可撤消合同的几种情形(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明显失公平的合同;(3)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合同履行的概念:是指合同各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实现各自的权利,使各方的目的得以实现的行为。

合同履行的原则:1.全面履行的原则

2.诚实信用的原则

37、承担违约责任的概念:是指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担违约责任是以补偿性为原则的。

施工合同的概念:即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

第六章项目采购法律制度

1、招标投标与政府采购的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2)公平竞争原则;(3)公正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2、项目采购方式(1)公开招标;(2)邀请招标;(3)竞争性谈判;(4)单一来源采购;(5)询价采购;(6)自营工程。

3、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4、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5、竞争性谈判采购

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采购人通过与多家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直接谈判,最后从中确定中标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方式。

6、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所谓单一来源采购,即没有竞争的一种谈判采购方式,是指达到了竞争性招标采购的金额标准,但在适当条件下采购人向单一的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征求建议或报价来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

8、自营工程

自营工程是土建项目中所采用的一种采购方式,它是指采购人通过招标或其他采购方式而直接使用当地的施工单位来承建的土建工程。

9、招标的种类

按照招标对象的不同,招标分为货物招标、工程招标和服务招标。

11、招标公告与投标邀请书

招标公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招标人(包括招标代理机构)向所有潜在的投标人发出的一种广泛的通告。

投标邀请书——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招标人,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的参加投标的邀请。

13、资格预审

资格预审是指招标人在招标开始之前或者开始初期,由招标人对申请参加投标的潜在投标人进行资质条件、业绩、信誉、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资格审查。

受人。

16、联合体共同投标联合体共同投标,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组成非法人的联合体,以该联合体的名义即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参加投标的组织方式。

18、开标是指招标人将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启封揭晓,由开标主持人逐一宣读投标文件。

第七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

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7、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的书面协议。

工会法的概念:工会法是调整工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八章项目风险管理法律制度

保险的概念: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或支付保险金的商业行为。

(一般理解)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指订立保险合同并香油和承担保险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的人,包括保险人和投保人

保险利益的概念:又称可保利益,是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在经济上遭受的损失。

第九章项目管理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项目管理纠纷的概念:是指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关当事人对项目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而发生的纠纷。

和解的概念:是指项目管理当事人在资源友好的基础上互相沟通、谅解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一、项目管理纠纷处理的基本形式项目管理纠纷,是指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关当事人对项目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而发生的纠纷。项目管理纠纷处理的基本形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指项目管理当事人对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发生纠纷时,第三人凭借依据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方法

六、仲裁的原则

1、自愿原则;

2、公平合理原则;

3、仲裁依法独立进行原则;

4、一裁终局原则。

第十章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采购程序

1、世界银行的成员包括五个成员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解决投资争端中心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2、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采购原则(1)在项目采购中,必须注意经济性和效率性;(2)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为合格的投标人承包项目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不论投标人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3)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开发机构,其贷款项目应促进借款国的制造业和承包业的发展。

3、国际竞争性招标的程序

国际竞争性招标——是指邀请世界银行成员国的承包商参加投标,从而确定最低评标价的投标人为中标人,并与之签订合同的整个程序和过程。

国际竞争性招标的程序:(1)总采购公告;(2)资格预审;(3)准备招标文件;(4)具体合同招标广告(投标邀请书);(5)开标;(6)评标:①审标②详评③资格定审;(7)授予合同或拒绝所有投标;(8)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9)采购不当。

4、国际竞争性招标以外的其他招标方式(1)有限国际招标;(2)国内竞争性招标;(3)国际和国内询价采购;(4)直接采购和自营工程。

第十一章FIDIC施工合同条件

1、FIDIC的含义FIDIC是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3、FIDIC合同条件的构成FIDIC合同条件由通用合同条件和专用合同条件两部分组成,且附有合同协议书、投标函和争端仲裁协议书。

FIDIC合同条件下业主的权利和义务(1)业主的权利:

①业主有权批准或否决承包商将合同转让给他人;

②业主有权将工程的部分项目或工作内容的实

施发包给指定的分包商;

③承包商违约时业主有权采取补救措施; ④承包商构成合同规定的违约事件时,业主有权终止合同。

(2)业主的义务:

①业主应在合理的时间内向承包商提供施工现场;

②业主应在合理的时间内向承包商提供图纸和有关辅助资料;

③业主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向承包商付款; ④业主应在缺陷通知期限内负责照管工程现场;

⑤业主应协助承包商做好有关工作。

6、FIDIC合同条件下工程师的权力和职责(1)工程师的权力

①质量管理方面的权力:a对现场材料及设备有检查和控制的权力;b有权监督承包商的施工;c对已完工程有确认或拒收的权力。

②进度管理方面的权力:a有权批准承包商的进度计划;b有权发出开工令、停工令和复工令;c有权控制施工进度。

③费用管理方面的权力:a有权确定变更价格;b有权批准使用暂定金额;c有权批准使用计日工。

④合同管理方面的权力:a有权批准工程延期;b有权发布工程变更令;c颁发移交证书和缺陷责任证书;d有权解释合同中有关文件;e有权对争端作出决定;f工程师可以随时对其助理授权或者收回授权,在授权范围内,工程师助理向承包商发出的指示、批准、开具证书等行为与工程师具有同等效力。

(2)工程师的职责

①认真执行合同;②协调施工有关事宜。

第二篇:常用国际惯例的中英文名称

在国际贸易中,contract和 sales confirmation均可用来指合同,但是contract指的都是正式合同(long form contract),sales confirmation指的却是简式合同(short form contract)。简式合同上只有合同的主要条款,而正式合同上除了列有各项条款以外,还列入买卖双方各自的费用和责任等。letter of credit / credit card

这两个短语因为都有credit这个词,一些初学者便以为它们是一码事。其实letter of credit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的付款担保,由有关银行出具,叫信用证,常常简写/简称为L/C,其作用是为买方担保在一定情况下付货款。而credit card名曰信用卡,却是私人存款用的,与国际贸易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下面介绍一些常用国际惯例的中英文名称:

1.《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Incoterms 1990 —— 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3.《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Warsaw-Oxford Rules 1932

4.《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1941

5.《联合国国际销售货物合同公约》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以下是一些常用外贸业务单证的中英文:

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

汇票draft

提单bill of lading

品质检验证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quality

重量检验证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weight

6.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

7.普惠制产地证General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Certificate of Origin

8.装箱单packing list

9.重量单weight list

10.尺码单measurement note

11.装船通知shipping advice

12.海关发票customs invoice

学习外贸英语,还需懂得一些常用的业务词汇。记住以下这些词或词组对想学习外贸英语的你很有益处:

offer报盘/报价

cargo货物

offer with engagement/firm offer实盘

document单据

offer without engagement虚盘

liner班轮/班机/班车

counter offer还盘

container集装箱/袋

offer firm报实盘

export出口

offerer报盘人

import进口

offeree受盘人

customs duty关税

shipment装船/装货/装运/船货

insurance company保险公司

shipper/consignor装货人/交货人/托运人(卖方)

payment付款

shipping company船公司payer付款人/买方

consignee收货人(买方)payee受款人/卖方load装船bank/banker银行

port of loading装运港/装货港catalogue商品目录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order订货(单)

第三篇: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首页>>法律法规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

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总体和专项预案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行政法规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 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国务院文件

·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

· 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

·

发〔2007〕52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

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

24号)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规章和文件

国务院安委会文件

·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 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部门规章

· 总局令(第74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

· 总局令:关于废止《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煤矿防治水规定

·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暂行规定

· 安监总局令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安监总局令第6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号《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1号局长令 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2号局长令 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6号局长令 《煤矿安全规程》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4号局长令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管理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5号局长令 安全生产监督罚款管理暂行办法

部门文件

· 关于矿山危化品救援队伍开展安全检查的指导意见

· 关于加强矿山应急管理提高快速响应能力的通知

· 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 推广学习大连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经验通知

· 生产安全较大以上及较大涉险事故信息处置办法

· 加强矿山危化品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 加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事故预警工作机制通知

· 印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会议制度的通知

· 印发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制度通知

·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

· 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6〕211号)

· 印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 财政部 安全监管总局 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关于印发《矿山救护培训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部门预案

· 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文件

· 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辽宁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江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 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河北省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有偿服务费收取及管理暂行规定

· 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规定

· 河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定

·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 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 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重庆市危险化学品和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有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 《上海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云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规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 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 陕西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 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 山东省核事故应急管理办法

· 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 内蒙古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五、政策解读

·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解读

·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答新华社记者问

· 法制办负责人谈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信息发布规定

第四篇:棚户区改造项目相关法律法规

棚户区改造房地产项目法律法规汇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2 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7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15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国发〔2010〕10号....................................................................................25 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30 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37 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45 关于中央投资支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52 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55 关于做好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的紧急通知...................57 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62 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69 财政部详解棚户区改造政策:税收有优惠 财政有补助 „„„„7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8年四季度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大幅度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这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近期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

(一)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对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要采取促开工、促上市措施,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和销售。要适当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切实增加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二)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各地要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 和时序。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内,抓紧编制201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重点明确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建设规模,并分解到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落实到地块,明确各地块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等控制性指标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的城市,要切实扩大上述五类住房的建设用地供应量和比例。要加强商品住房项目的规划管理,提高规划审批效率。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对需要办理农用地征转用手续的,要加快审批工作,确保供地计划落到实处。

二、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三)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金融机构在继续支持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同时,要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四)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首次购房与非首次购房的差别化税收政策。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不得给予相关税收优惠。同时,要加快研究完善住房税收政策,引导居民树立合理、节约的住房消费观念。

三、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

(五)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坚持公平、有序竞争,严格执行信贷标准。要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严禁对不符合信贷政策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人民银行、银监会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和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我国市场。

(六)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土地出让价款的收缴,深化合同执行监管,加强对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和囤地、炒地行为。价格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商品住房价格监管,依法查处在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中介服务中的价格欺诈、哄抬房价以及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行为。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

(七)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和商品房销售管理。各地要综合考虑土地价格、价款缴纳、合同约定开发时限及企业闲置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方式和内容,探索土地出让综合评标方法。对拖欠土地价款、违反合同约定的单位和个人,要限制其参与土地出让 活动。从严控制商品住房项目单宗土地出让面积。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加大交易资金监管力度。

(八)加强市场监测。地方人民政府要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及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市场调控和相关统计信息,稳定市场预期。

四、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九)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各地要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要加快建设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推进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同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适当增加试点户数。

(十)中央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对中西部地区廉租住房建设的补助标准,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资金的下达方式,调动地方积极性,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和资金的落实。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计划、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五、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责任

(十一)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房地产市场情况,认真落实差别化的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抓紧清理和纠正地方出台的越权减免税以及其他与中央调控要求不相符合的规定。对于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投资购买房地产的,要严格按照现行政策执行。要按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增加有效供给、完善相关政策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和城市要进行重点督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加大对市、县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0一0年一月七日 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要求,依法加强监管,切实落实房地产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增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加保障性为重点的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快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

(一)科学编制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住房建设规划和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规划,结合本地区已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科学编制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合理确定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确保上述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要严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设用地,严禁向别墅供地。省级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对市、县房地产用地计划作出预安排,并于3月底前,将本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汇总报部,并抄送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二)协调推进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实施。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经政府批准的供地计划,结合政府收购储备地块开发和房地产市场土地供需的情况,确定计划中拟供应的地块,合理安排供地时序。应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依据投资到位情况和方便群众工作生活要求,优先确定保障性住房用地地块,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落实。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建原则上应实行原址改造,盘活存量土地,优化用地结构,完善服务功能,节约集约用地。落实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优先安排农转用计划指标,按部审批改革要求,及时组织申报,加快审批征收。

二、促进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

(三)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各地对列入供地计划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应保尽保、及时供地。保障性住房以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安置用地,应以划拨方式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的商服等经营性项目用地,应按市场价有偿使用。商品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必须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筑总面积、分摊的土地面积、套数、套型建筑面积、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收购的条件、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同步建设等约束性条件。

(四)严格规范商品房用地出让行为。严格土地出让条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依据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宗地规划设计条件,拟定出让方案,确定为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的,方案中要增加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的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并写入出让合同,约定违约处罚条款。土地使用权人违约的,要追究相应违约责任。各地要按照《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增补本)》要求,严格控制商品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探索房地产用地出让预申请制度。

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底价。各地应按规定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并向社会公布。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底价应当依据土地估价结果、供地政策和土地市场行情等,集体决策,综合确定。土地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地级别基准地价的70%,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20%。

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对用地者欠缴土地出让价款、闲置土地、囤地炒地、土地开发规模超过实际开发能力以及不履行土地使用合同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参加土地竞买。对存在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严肃查处。

严格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土地出让成交后,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签订出让合同,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必须缴纳出让价款50%的首付款,余款要按合同约定及时缴纳,最迟付款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出让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土地面积、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套型面积及 比例、定金、交地时间及方式、价款缴纳时间及方式、开竣工时间及具体认定标准、违约责任处理。上述条款约定不完备的,不得签订合同,违规签订合同的,必须追究出让人责任。受让人逾期不签订合同的,终止供地、不得退还定金。已签合同不缴纳出让价款的,必须收回土地。

(五)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统一、规范的市场建设要求,坚持和完善招拍挂出让制度。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选择部分地块,按照政府确定的限价房项目采用竞地价办法招拍挂出让土地,发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调节作用。要按照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的原则,探索综合评标的具体方法。在确定土地出让最低价的基础上,将土地价款交付、开发建设周期、中小套型建设要求、土地节约集约程度等影响土地开发利用的因素作为评标条件,科学量化标准,合理确定各因素权重,完善评标专家库,细化评标规则,规范运作,依法依纪严格监督。

三、切实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

(六)实施住房用地开发利用申报制度。从2010年4月1日起,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房地产用地开竣工申报制度。用地者应当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书面申报,各地应对合同约定内容进行核验。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未开工、竣工的,用地者要在到期前15日内,申报延迟原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 合同约定认真处理后,可通过增加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对申报内容进行约定监管。对不执行申报制度的,要向社会公示,并限制其至少在一年内不得参加土地购置活动。

(七)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测。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将每一宗土地的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通过网络在线上报,经部统一配号后方可作为正式文本签订,并将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电子监管号作为土地登记的要件。各地要对已供土地的开竣工、开发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实地巡查,及时更新开发利用信息,加强统计分析,并入网上传部门户网站。

(八)强化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后监管。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的,应由政府收回,另选地块供应。对没有按约定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要按照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处理。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要依法查处。查处不落实的,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九)严格依法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本地区闲置房地产用地查处情况,对未查处的闲置土地,实行挂牌督办,依法依规处置。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原因造成闲置土地且未查处的,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督察整改意见,限期依法查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利用监测网络系统,加强对每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到期申报情况 的监测核查,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企业闲置土地的情况,及时通报同级金融监管部门。

(十)加强房地产用地开发利用诚信管理。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房地产企业土地开发利用诚信档案,对招拍挂竞得土地后不及时签订成交确认书或出让合同、未按合同约定缴纳土地价款、未按合同约定开竣工的,要依法依规处理,向社会公示,计入诚信档案,作为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的依据,并入网上传部房地产用地开发利用诚信体系,部将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四、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十一)公开住房供地计划。各地应及时将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土地市场网页)及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部将于4月上旬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土地市场网页)公开通报各地供地计划情况。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分别于每年7月5日和次年1月5日前,将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落实情况汇总报部并抄送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每半年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土地市场网页)向社会公布。

(十二)公开土地出让公告。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在部门户网站(中国土地市场网页)发布土地出让公告,按照部规定的规范格式,公告拟出让宗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套型要求、容积率、12 出让年限、投标(竞买)保证金、提交申请时间、出让时间等内容。公告不规范的,部将予以通报批评,限期纠正。

(十三)公开土地出让和划拨结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将出让成交和已划拨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土地价款、容积率、开竣工时间等,在入网上传部的同时,在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及媒体公开。没有公开出让和划拨供地结果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通报批评,限期纠正。部将从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中,生成供地结果信息,并向社会发布。

(十四)公开土地开发利用信息。自今年起,部将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未按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时间开竣工的宗地信息。对社会关注的典型地块信息,在部门户网站“出让信息”专栏及时公开。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通过各自门户网站,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及闲置土地查处信息。

(十五)公开违法违规用地查处结果。各地要将挂牌督办和社会关注的案件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重点案件处理结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部将不定期对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公开查处结果。

五、开展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

13(十六)明确房地产用地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部决定,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组织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房地产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囤地炒地等。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专项检查工作要求,及时向政府汇报,统一部署,认真实施。

(十七)结合出让合同清理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各地要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09〕86号)要求,抓紧开展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专项清理,全面掌握本地房地产用地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加快信息进网上传,于3月31日前完成数据填报。在合同清理基础上,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指导各地制定专项检查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加强检查督办。各地必须在7月中旬前完成专项检查和处理工作,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汇总情况,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出让合同清理报告于7月底前一并报部。

(十八)严肃查处房地产用地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对房地产用地供应和开发利用中的不规范行为,要认真整改;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责任。4月份,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组织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工程建设 14 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开展联合检查,同时,一并检查房地产开发中突出问题的清查情况。

(十九)切实加强对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落实共同责任,切实加强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专项检查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督促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房地产用地的法规和政策,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供地用地行为,确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

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

理调控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1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局、规划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国发10号文件”)确定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调控,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继续向好发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发10号文件的指导思想、任务要求和政策规定,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的管理调控,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发10号文件政策、继续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地价合理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增加群众住房有效供给、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城市建设节约用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从当地房地产市场实际出发,在严格执行法规政策、加强管理监督、认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各项工作中主动协调配合,落实各部门责任,努力开展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二、强化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的计划管理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住房建设规划和编制计划的要求,共同商定城市住房供地和建设的计划,并根据计划实行宗地供应预安排,共同商定将确定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省级市和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地计划、供地时序、宗地情况和供地条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正确引导市场预期。要根据住房建设计划落实情况,及时合理调整供地计划。要在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选择地块,探索以划拨和出让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地建房、逐步与廉租住房并轨、简化并实施租赁住房分类保障的途径。在房价高的地区,应增加中小套型限价住房建设供地数量。要在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同时,对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和具备“净地”供应的储备土地以及农转用计划指标,应优先确保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上述各类住房用地的供应。没有完成上述住房供地计划的地方,不得向大户型高档住房建设供地。

三、加快推进住房用地供应和建设项目的审批

(一)加强保障性住房用地监管。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监督市、县按确定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尽快编制 建设项目、落实资金。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督促市、县依据项目确定和资金落实情况,及时办理供地手续。对已供应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市、县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等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抓紧做好开工前期工作,促其按期开工建设。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查,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控制标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同步建设公共配套设施。

对已供应的各类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土地用途,不得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套型面积。对改变上述内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已作为商品住房销售的,要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二)加快住房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市、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主管部门要共同建立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快速通道,规划主管部门要在受理后10天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受理后10天内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规划主管部门要在受理后60天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要求限时进行施工图审查和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及时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各部门要及时互通办理结果,主动衔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快住房项目的供地、建设和上市,尽快形成住房的有效供应。

四、严格住房建设用地出让管理

(一)规范编制拟供地块出让方案。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拟定住房用地出让方案。对具备供地条件的地块,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在接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书面函件后30日内分别提出规划和建设条件。拟出让宗地规划条件出具的时间逾期一年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重新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完善出让方案。

土地出让必须以宗地为单位提供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执行商品住房用地单宗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不得“毛地”出让。拟出让地块要依法进行土地调查和确权登记,确保地类清楚、面积准确、权属合法,没有纠纷。

(二)严格制定土地出让的规划和建设条件。市、县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严格依据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确定拟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住宅建筑套数、套型建筑面积等套型结构比例条件,作为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列入出让合同。对于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要明确提出平均套型建筑面积的控制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套型结构比例条件。要严格限制低密度大户型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住宅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必须大于1。

市、县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提出限价商品住房的控制性销售价位,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中保障性住房的配建比例、配建套数、套型面积、设施条件和项目开竣工时间及建设周期 等建设条件,作为土地出让的依据,并纳入出让合同。

土地出让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更改规划和建设条件。因非企业原因确需调整的,必须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公开程序进行。由开发建设单位提出申请调整规划建设条件而不按期开工的,必须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

(三)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竞买人参加招拍挂出让土地时,除应要求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文件、缴纳竞买(投标)保证金外,还应提交竞买(投标)保证金不属于银行贷款、股东借款、转贷和募集资金的承诺书及商业金融机构的资信证明。

根据国发10号文件规定,对发现并核实竞买人存在下列违法违规违约行为的,在结案和问题查处整改到位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禁止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

1.存在伪造公文骗取用地和非法倒卖土地等犯罪行为的;

2.存在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违法行为的;

3.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

4.开发建设企业违背出让合同约定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发10号文件有关规定和上述规定,要及时将发现并核实有违法违规违约企业的名单、问题和查处结果入网上传到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的中国土地市场网页,不执行或弄虚作假的,按有关法规纪律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严格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管理。各类住房建设项目应当在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中约定土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自 开工之日起三年内竣工。综合用地的,必须在合同中分别载明商业、住房等规划、建设及各相关条件。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违反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应约定的条件、规定和要求的违约责任及处罚条款,连同土地受让人对上述内容的承诺一并写入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确保以保障性为重点的各类住房用地、建设和销售等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五、加强对住房用地供地和建设的监管

(一)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监管。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住房用地出让公告和合同约定内容的适时监管,对市、县发布的公告中存在捆绑出让、超用地规模、“毛地”出让、超三年开发周期出让土地的,要责令立即撤销公告,调整出让方案重新出让。土地出让成交后,要协商规范合同约定内容,统一电子配号后方可签定合同。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房地产用地开竣工申报制度,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监管系统,及时清理开工、竣工的房地产项目,定期对已供房地产用地的开竣工、开发建设条件执行等情况进行实地巡查,发现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必须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二)加强住房建设项目开发过程的动态监管。市、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开发利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的全程动态监管。应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审核审批,发现有违法违规违约行为的,必须终止企 业相关行为、停办相关手续,及时通告并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共同依法依规查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时,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开发企业及建设项目履行用地合同约定的各类条件及承诺情况进行核查。

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全面加强对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监管,重点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并告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六、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清理查处力度

(一)严格查处囤地炒地闲置土地行为。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督促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加快查清处理闲置土地。对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必须依法坚决查处。对政府及部门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联合限期查办。对未达到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转让条件转让房地产用地等囤地炒地的行为,要及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应当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对违规违法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部门和人员,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责任。

(二)严格查处擅自调整容积率行为。市、县规划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已确定的容积率指标对开发宗地进行规划许可和建设项目竣工核验。对已供土地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应 统一规划设计,各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确定的建筑面积的总和,必须符合容积率指标要求。坚决制止擅自调整容积率等问题,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玩忽职守、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

(三)严格查处商品住房建设和销售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县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规划、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擅自突破住房套型结构比例、不按要求配建保障性住房、无故拖延开竣工时间、违反预销售时限和方式要求等行为进行处罚,并及时向国土资源、价格、金融等主管部门通报违法违约企业名单。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开展商品住房销售现场的日常巡查和实地检查,在商品住房预售环节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虚假宣传、哄抬房价等违法违约行为。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联合住房城乡建设主管等部门,及时查处违反规定向别墅项目供地和未经批准改变项目规划建设条件建设别墅的行为。

(四)加大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信息公开。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季度将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的情况,在当地媒体和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的中国土地市场网页上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将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企业名单,及时抄送住房城乡建设、国有资产、工商、金融及监管、证券等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发10号文件有关规定。每季度末,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有关情况报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向社会通报。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按照国发10号文件的要求,对本通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一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国发〔2010〕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职责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二、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三)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

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

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有关政策执行。

(四)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财政部、税务总局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税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税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对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三、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五)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国土资源部要指导督促各地及时 制定并公布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供地计划,并切实予以落实。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要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对普通商品住房的规划、开工建设和预销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城乡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将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款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七)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要尽快下达计划及中央补助资金。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等政策,确保完成计划任务。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公共租 赁住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中央以适当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国有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包括各类棚户区建设、政策性住房建设),并在2010年7月底前向全社会公布。

五、加强市场监管

(八)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专项整治和清理力度,严格依法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并限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新购置土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参与土地竞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严禁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商业性土地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业务。国有资产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九)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清理,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 的责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发展租赁市场。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一次检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检查处理结果要于2010年6月底之前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各地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统计部门要研究发布能够反映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住房价格变动的信息。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引导居民住房理性消费,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国务院

二○一○年四月十七日

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 建保[2009]91号

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全国各市、县基本建立了以廉租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廉租住房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08年底全国还有747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亟需解决基本住房问题。为统筹安排廉租住房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着力增加房源供应,完善租赁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年实施。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数量、住房困难程度、住房支付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保障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2.量力而行,适度保障。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较大。廉租住房保障水平要统筹考虑政府的保障能力和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需要,坚持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

3.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建立住房保障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廉租住房房源筹集、配租和租赁补贴发放工作。

4.地方加大投入,中央加大支持。市、县人民政府要通过财政预算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省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制度。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从2009年起到2011年,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8万套,三年内再新增廉租住房518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191万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任务分解见附表)。进一步健全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相结合的廉租住房制度,并以此为重点加快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的土地、财税和信贷支持政策。

(二)工作任务。

1.2009年,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77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83万户。

2.2010年,解决245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80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65万户。

3.2011年,解决204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其中,新增廉租住房房源161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43万户。

三、保障方式和保障标准

(一)保障方式。

通过新建、购置和改造等方式筹集房源,同时继续实施租赁补贴制度,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新建廉租住房采用统一集中建设和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棚

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两种方式,以配建方式为主。

(二)保障标准。

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是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具体条件由市、县政府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控制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左右,套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内,保证基本的居住功能。租赁补贴额根据当地平均市场租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

四、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

1.中央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补助力度。2009年廉租住房建设中央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400元/平方米,中部地区300元/平方米,辽宁、山东、福建省的财政困难地区200元/平方米。

2.省级人民政府要比照中央的做法,加大对本地区财政困难的市、县建设(包括购置、改造)廉租住房和发放租赁补贴的资金投入。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中央下拨的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3.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市、县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比例不低于10%。

4.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商业银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二)落实土地供应和各项优惠政策。

各地区要根据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统筹安排廉租住房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落实支持廉租住房建设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如期开工建设。新建廉租住房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配建的具体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规模,以及实物配租廉租住房需要量等因素确定。配建廉租住房的套数、建设标准、回购价格或收回条件,要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前置条件,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廉租住房项目要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三)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多渠道筹措房源。

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较为集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大范围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要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强相关的政策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与廉租住房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优先解决城市棚户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五、监督管理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

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负总责,要明确市、县人民政府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责任,并加强监督考核。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明确具体措施,健全住房保障工作机构,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确保分配公平。住房保障所需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解决。

(二)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

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加强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确保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同时,建立行政审批快捷通道,缩短审批时限,确保按期实现工程建设目标。要按照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三)严格准入退出管理。

要完善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退出制度,健全社区、街道和住房保障部门三级审核公示制度,建立规范化的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审查制度,形成科学有序、信息共享、办事高效、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要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监督检查。

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工作

考核机制,加强对各地区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和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廉租住房计划执行情况,包括建设用地落实、资金使用和建设工程质量,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根据本规划,制订(修订)本地区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并于2009年7月1日前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

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等

建保[2009]2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精神,全面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的部署,扎实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经国务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四)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根本目的,力争从2009年开始,结合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特别应加快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使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

理确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政策措施

(六)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中央采取适当方式,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省级人民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

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2.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根据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要在信贷资金规模上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3.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要积极筹集资金。棚户区居民应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七)加大税费政策支持力度。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

费。

(八)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就近安置为主;对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九)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各地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前提下,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

四、组织实施

(十)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负总责,对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负责监督考核。市、县人民政府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部门责任、具体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和分配公平,41 确保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十一)健全工作机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的重要问题,各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工作指导。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税收支持政策;国土资源部负责完善土地供应政策;人民银行、银监会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方各级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十二)编制规划计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市、县人民政府要编制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省级人民政府要抓紧编制本地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备案。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

(十三)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42 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四)强化监督检查。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坚决制止棚户区改造中损害居民合法权益的行为。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分别于每年7月31日和次年1月31日前,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各级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有效使用和安全等各环节的监督。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十五)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在实施的国有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按现有政策继续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人民银行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44

关于切实落实相关财政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

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综[201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最近,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对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棚户区改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棚户区改造重要性的认识

推进棚户区改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目标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社会和谐、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不仅有利于加快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民生工程。各级财政部门要站在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

度,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参与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各项财政政策落实到位。

二、积极主动参与制定棚户区改造规划等相关配套措施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建保[2009]295号文件规定,积极主动参与制定本地区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等相关配套措施。

(一)参与制定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有效组织实施,与财政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制定工作,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结合本地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科学划定集中成片棚户区的规模范围,配合有关部门对集中成片棚户区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按照5年左右时间完成改造任务的要求,合理制定本地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有条件的地区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同时,省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建保[2009]295号文件要求,抓紧汇总编制本地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备案。

(二)参与制定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确定后,必须抓紧制定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确保规划和计划的顺利实施。市、县财政部门在参与制定棚户区改造规划和

计划的基础上,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区分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制定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优先安排集中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三)参与制定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制定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关系到棚户区改造中被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市、县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依法保护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使拆迁安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使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顺利实施,使这项工程真正做到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

三、多渠道筹集和落实棚户区改造资金

按照建保[2009]295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棚户区改造计划,按照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筹措和落实棚户区改造资金。

(一)市、县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好棚户区改造资金。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市、县可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等,市、县财政部门可从上述资金来源中安排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具体如何安排、安排多少,应当根据当地城市建设资金总体需要、相关资金来源状况以及棚户区改造资金需要

等,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通过市、县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有条件的市、县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二)省级财政部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根据建保[2009]295号文件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负总责,对市、县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负责监督考核。为支持市、县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安排适当补助资金,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的原则分配补助资金,对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干得好、干得多的市、县给予更多的资金奖励和倾斜,鼓励市、县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制定省级棚户区改造以奖代补资金分配办法,报送财政部备案。

(三)市、县可以利用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工作。目前,居住在棚户区中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符合当地廉租住房保障条件。为切实解决好这部分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国家鼓励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项目。对于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的廉租住房项目,不仅可以使用市、县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也可以使用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四)中央将采取适当方式鼓励和支持各地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为鼓励和支持各地推进棚户区改造,从2010年起,中央将根据各地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每年安排适当资金,采取适当方式,支持各地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具体补助办法将另行制定。

四、确保棚户区改造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建保[2009]295号文件已明确规定了支持棚户区改造的税费优惠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一)切实免收各项收费基金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建保[2009]295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其中,免收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白蚁防治费等项目;免收的全国性政府性基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等项目。在此基础上,省级财政部门要公布免收本地区出台的涉及棚户区改造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格执行政府性基金审批程序,未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严禁越权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

(二)严格按照规定免收土地出让收入。按照建保[2009]295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各地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对于按照规定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除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外,一律免收土地出让收入。

(三)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建保[2009]295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国家税务总

局抓紧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

五、加强棚户区改造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棚户区改造资金来源于多渠道,市、县财政部门应统筹安排,加强各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工作,提高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效益。

(一)抓紧制定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县财政部门要统筹考虑各项棚户区改造资金来源,细化和明确棚户区改造资金的使用方向,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工作,不得用于其他开支。省级财政部门要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做好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

(二)按照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及时下达资金。市、县财政部门要按旬按月跟踪和掌握棚户区改造工作进程,包括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方案具体实施和进展情况,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进展情况等,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及时下达棚户区改造资金。

(三)加强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棚户区改造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对于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棚户区改造资金的,要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五篇:项目监理人员法律法规建设

项目监理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监理组织活动的意见》指出:“项目监理部成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明程度、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监理部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监理部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参考《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监理行业自律公约》。撰写了《规范监理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一文,与同行们研讨交流,以期提高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文明监理,规范监理,开创监理工作新局面。

1、提高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权利的实施和义务的承担,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监理人员去完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必备的条件。从源头上抓好监理人员素质,确保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监理队伍,重视监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强化职业道德的正面教育。使监理人员既要熟悉和掌握工程监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业务操作,更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监理人员。精心培育监理人员爱岗敬业的团队精神,培育监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监理企业的财富和发展源泉,是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精神力量。建设高素质的监理队伍,强化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于创建学习型监理企业、学习型项目监理部,提升工程监理企业社会信誉,树立监理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1)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

(2)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履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3)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和建设工程监理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理水平;

(4)不以个人名义承揽监理业务;

(5)不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监理企业注册或从事监理活动,不在政府部门和施工、材料、设备的生产供应等单位兼职;(6)不为所监理工程指定承包商、建筑构配件、设备、材料生产厂家和施工方法;

(7)不收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礼金;

(8)不泄露所监理工程参建各方认为需要保密的事项;(9)坚持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3 监理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遵纪守法,自觉履行职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尽职尽责,坚持工作的服务性、科学性,维护国家和行业的荣誉和利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格按监理合同约定提供工程监理服务。不损害其它工程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的声誉;

(2)在规定的职业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内从事执业活动;(3)坚持公正的立场,合理处理有关各方的争议,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4)保证执业活动成果的质量,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得与委托方和承包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不得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

(6)坚持廉洁执业,自觉抵制腐败行为,不利用职务之便谋求私利,不收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礼金,不占用被监理单位的通讯、交通工具,不在被监理单位报销个人费用;

(7)不以个人名义承揽监理业务,不为所监理工程指定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商;

(8)在申请监理工程师注册时,按规定提供真实的相关材料,不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注册;

(9)不出卖、出租、转让、涂改、倒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注册证书或者执业印章;

(10)不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受聘、注册或者执业;(11)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他人的商业、技术秘密;(12)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更新专业技术和工程监理知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理工作水平。

4、文明监理,树立“十美”精神

文明监理,是指员工在每项工作中要塑造形象美,锤炼语言美,讲究文字美,注重仪表美,感悟和谐美,守望环境美,崇尚道德美,弘扬人格美,坚守诚信美,珍视自律美。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我们有美的追求,就一定能够把美融入我们的监理工作,展现出美的监理品牌形象。

(1)塑造形象美。员工形象是企业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因此,每个员工要认识到“我的形象就是公司形象”。员工要有文化,有知识,有修养,讲诚信,讲科学,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为此,我们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工作场所、涉外礼仪等,均做了具体规定。通过形象文化来培育员工的形象意识,道德意识,以规范文明监理来展现公司监理品牌形象。(2)锤炼语言美。古人云“良言一句暖三冬”,说明了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平时与亲朋好友交谈,工作中与顾客谈判,工地上和参建各方交流、沟通、协调,对上级请示汇报工作,对下属布置任务等,都是用语言表达的。语言美与语言不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样一个问题,有的人口才好、会表达,使对方一听就懂,感到他说的有道理,乐意去做,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的人口才不好,不会表达,费了不少口舌,别人也没有弄懂,或者产生歧义,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工作难以进行。语言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每个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用心锤炼语言美,以谦虚、热情、和谐、简练、幽默的语言,展现出公司监理语言美的品牌魅力。

(3)讲究文字美。监理工作可以说是用文字表述的,如监理投标资格预审文件、监理投标文件(技术标、商务标)、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工作总结、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通知单、联系单、备忘录、会议纪要、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质量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施工质量报验表等监理资料,是监理成果的体现。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时,这些都是进行追溯的最有效的法律证据,用证据来维护监理的合法权益。因此,监理人员要有笔头上的功夫,文字功底好,写作能力强,追求文字美。对出具的监理文件,做到条理分明,用语规范,文字简练,数据真实,结论确切,打印装帧正规精美。

(4)注重仪表美。每个员工应注重仪表美,气质好,保持衣着整洁,重大活动应着西装、套装,举止大方、气质高雅,坐立行保持庄重,紧张而不忙乱,严肃而不死板,活泼而不轻浮,果断而不鲁莽,沉着而不寡言,诚实而不愚昧,自尊而不自负。进入工地要带安全帽和胸牌,展示百威监理仪表美的品牌形象。

(5)感悟和谐美。和谐美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员工是和谐企业的主体,也是和谐企业的创造者。因此,在员工中营造和谐美,培养员工“企兴我荣”,企衰我辱的精神境界,组织员工投身于和谐企业建设,营造和谐管理氛围,提高和谐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感悟监理和谐美的品牌魅力。

(6)守望环境美。我们常去工地检查,给人们两种印象:一种是整齐、有序,环境干净卫生,给人一个环境美的感受;一种是脏、乱、差,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要求项目监理部办公室门口要挂“单位名称牌”,室内要挂“上墙标牌”,桌子上、柜子里的图纸、文件、标准、规范、图集、检测工具、办公用品用具等,要摆放整齐有序,办公、宿舍环境整洁、温馨。临街工程主体四层以上悬挂“监理企业”标志,营造良好的监理工作环境。同时要积极帮助督促施工单位开展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展现监理守望环境美的品牌形象。(7)崇尚道德美。为了使监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守则》,要求监理人员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坚持“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不以个人名义承揽监理业务,不在其他单位兼职,不为所监理工程项目指定承包商,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商,不收受被监理单位的礼金、礼品或好处费,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体现监理崇尚道德美的品牌形象。

(8)弘扬人格美。人格是为人的品德,人格魅力是人格美的体现,也是监理人员的立身之本。我们要求监理人员树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格美,不吃拿卡要,不以权谋私,不徇私舞弊。按照“公正、独立、自由”的原则,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展示公司监理弘扬人格美的品牌形象。

(9)坚守诚信美。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公共道德最基本的要素。诚信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慎独思过,诚实守信,是素质涵养的表现和做人立业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要求监理人员立足诚信,倡导诚信,坚守诚信,高扬诚信的旋律,让诚信成为我们工作、生活永恒的贴身主题,展示公司监理诚信美的品牌形象。(10)珍视自律美。我们制定了监理人廉洁自律“十不准”:不准透露应保密的工程项目信息;不准向业主和承包商介绍、推荐施工单位;不准向业主和承包商介绍、推荐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准对施工单位吃拿卡要;不准接受施工单位的奖金、奖品、礼金、礼品及津贴;不准徇私情,袒护影响监理质量的行为和个人;不准参加承包商组织的旅游、休假和娱乐活动;不准参加供货商主办的建材、设备采购活动;不准承揽监理项目范围外的业务,搞非法合作活动;不准用被监理单位的交通工具、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员为自己装修房子。展示公司监理珍视自律美的品牌形象。

5、结束语

职业道德是监理人员的立足之本,是监理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精心培育监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培育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监理知识,努力建设职业道德素质好,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监理队伍,开创监理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监理事业而奋斗。

环巢湖旅游大道长临河至中庙段总监办

2012年8月1日

下载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

    国外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 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杀伤、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和销毁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或可能危......

    采石船舶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在通航河流上采砂和建设水利水电 工程设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川府办发电(2005)105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近年来,我省在通......

    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精选五篇)

    水资源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目 录 目 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发〔2011〕1号) .............................................. 1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

    学校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摘录

    学校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摘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七十一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102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项目管理(共五篇)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项目管理 1测绘项目承发包 1.1相关概念(P38)[了解]: (1)测绘项目发包 指将工程项目、加工生产项目等生产经营项目交给承担单位或......

    项目管理

    第一章 到你最喜欢的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项目”和“项目管理”。随机选择搜索结果中的三个链接。简要概述你的发现。 答:链接1:全球领先的非盈利项目管理会员制协会——PMI......

    项目管理

    关于采油厂勘探开发及项目 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尊敬的张总: 今年以来,我们采油厂的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勘探方面,发现了一些新的油层和区块,为采油厂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

    《项目管理》

    成绩学号EDP中心课程 《项目管理》 作业班级姓名某公司五周年庆典活动策划书一、 活动背景五周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恰是时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而且借此契机陕西博源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