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时间:2019-05-13 12:4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第一篇: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是什么?

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系统观是什么?

3.生态危机表现在哪几方面?

4.生态经济模式是什么?

5.笛卡尔的科学划界标准是什么?

6.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7.历史主义的科学范式变革模式是什么?

8.技术的形态有几种?

9.工程的道德原则是什么?

二、论述题

1.结合理论论述关于雾霾治理的问题。

2.结合社会现象和科学哲学理论,阐述科学与伪科学分界问题。

3.从你的科研实践论述如何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4.当前转基因争议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5.论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及其社会支持的问题。

6.结合专业学习,研究所属学科的科技哲学问题(如计算机科技哲学、汽车哲学等)。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首先从其研究对象来看,它是一门关于科学技术发生发展和研究的一般规律,并由此揭示出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其次,从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以人类各历史时期的自然哲学、心理与逻辑哲学和历史哲学以及科技成果为基础,由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2、说明培根的经验归纳法。

实验的顺利进行,材料的搜集,只需具备和熟练运用经验能力就够了;而要想引出科学的结论,就必须在“真正的归纳法”的指导下,运用理性能力对实验得来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

这对于近代欧洲以实验为手段的自然科学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其被马克思誉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为了表明与阻碍科学发展的旧的(Aristotle)认识方法之间的截然不同,他特意将这一由个别上升到一般、用来阐明归纳法的著作称为《新工具》,以区别于Aristotle的《工具篇》。其归纳步骤如下。

(1)、以“三表法”搜集材料

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科学事实,即搜集材料。

a)“本质和存在表”即在肯定阶段要搜集一切具有某种特征的某种现象的一切已知实例或例证。如要研究热,科学家就必须研究“热”物体的一切已知实体:太阳、火焰、热血等;

b)“相似情形下的缺乏表”,即在否定阶段要研究所有否定例证,如月光、死人的血等不产生热;

c)“程度或比较表”即在比较阶段,就要研究不同现象之间的差异,寻求所观察到的种种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由此他得出了“热是微粒迅速扩张而方向向上的运动”。

(2)排除法

从普遍性程度低的逐步上升到普遍性程度高的,从必然中剔除偶然的相互关系必须运用排除法。即对搜集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工作。

如果在一些实例中发现属性A与B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可是在某个实例中属性A存在时属性B不存在,或属性A的量增加时属性B的量反而减少,那么A和B的相互关系就是偶然的,应予以排除。将此排除掉以后,留下的便是必然的本质的相互关系,就可以成为进一步概括的基础。

原理的普遍性程度随着归纳的逐步上升而提高。普遍性程度最高的便是定律(非现代科学定律而是行政法令)。

(3)以分析、比较、综合法得出结论

在舍弃掉那些与研究的目的毫无关联的材料之后,根据一些极其明显地表露出事物本质的实例,最后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如下图)。

F.Bacon归纳法步骤图

3根据自己学科发展状况试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400-500字)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知识和改造自热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结构问题。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充分体现出自然辨证法的很多析理。现代通信系统主要是朝着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光纤通信为主体调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为辅助的宽带化、综合化(有的称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在以电子为主导的信息时代,必须研究和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认识到电子学科领域中的哲学问题,在实践中完善技术的发展。

4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德文为Dialektik der Nature,英文表述为Dialectics of Nature,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或写书上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知识和改造自热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

(时间,作者)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意义):

1、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

2、系统阐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并以最新自科成果论证、丰富发展了马哲基本原理;

3、历史上首次将自然科学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此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观点:“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自然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及其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等。

第一章

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

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2、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1)具有无神论传统:中国古代自然观虽然也受到了道教、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影响,但在较长的时间内,宗教观念不能支配自然哲学,这与欧洲中世纪自然哲学成为神学的俾女是很不相同的。

(2)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点:变化发展、阴阳两分、物极必反等观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整体考察。一是认为世界,或者是构成世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二是看到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并把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看作事物发展的动力。

3、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以牛顿力学为主的科学基础

以分析、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以静态自然为主的认识对象

4、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认识论的根源性。历史的必然性是指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认识论的根源是指它的形成受自然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的影响。

意义:摒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主张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这种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局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名词解释

自然观:

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形而上学自然观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我的宇宙观(《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或《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影片中说,宇宙的万物,大至一个星体,小至一粒尘埃,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只不过是在原子的数目上的差异。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构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构成这个宇宙,至今科学尚未发现。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终究有一天,科学必将揭示整个宇宙的奥秘。

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因此,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同《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

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想。一的。因为问题也是在时间的基础。“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

9、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P111)上提出来的,只是前者突出了问题

二、简答论述题 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1)创新性原则。(2)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深刻地

1、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原表明了科学认识自始至终就是认识(P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则。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

10、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观

(二)作用:(1)为寻求事实之间赖以生长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点。(P47、P71)的联系提出问题。(2)从理论与事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

(一)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3)从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3)科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观是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中突现出来。

(二)确认系统是自然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不仅是确的分析中发现问题。(5)从社会需用的中介。(4)科学发展经历不同界物质存在的普通形式,不仅要把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的随机性;(3)自然系统不仅是简现问题。容有所不同。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

14、科学理论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哪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自成系统。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宇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些? 点、局限性和重大意义。(P31、观的总星系,从无机界到有机界,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

(一)特征:客观真实性、全面系P33-P34)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从人类社非线性的辩证统一思想。

(二)生态统性、逻辑完备性和科学预见性。

(一)基本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会到人类思维,自然观:(1)

(二)科学理论相互关系:(1)科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都无一不自成系统。在非生物界如(2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基本粒子、原子、分子、(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归宿。(2)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统。(4)论的基础。(3)科学说是构成科学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超星系团、总星系等等,在生物界(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理论的过渡形式。(3)科学理论是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如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果关系。(2)局限性:机械性、形生态系统等等,都是由其内部若干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

15、什么是生态自然观?有哪些特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3)重大意要素按一定规则相互联系、相互依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征?它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有哪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赖而组成的、具有确定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些? 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

(一)概念: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

5、科学的内涵和本质。(P91-P95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一)科学的内涵:(1)科学和工然其它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践关系”。(2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想、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生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P39-P43)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化。

(二)生态系统观的特征:(1)

(一)基本思想:(1)自然界是物又是实际的财富。

(二)科学的本质是正确的;人与社会之间要协调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属性:(1)科学真理性。(2)可检展、共同进化。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验性。(3)系统性。(411、科技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科技精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2)运动

6、人与自然的关系。(P80-P81)神?(P107-P108)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1)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1)求真务实精神。(2)有条理的共产主义的统一。

(三)基本思想(1)的;(3)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费者的生态位上。(2)人还是生态怀疑精神。(3)开拓创新精神。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12、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及研究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7、怎样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当的注意方法。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和存在方式;(5)自然界的一切事代问题。(分析原理P70-P75,实际一般研究法可以划分为三大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平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问题看P76-P80)

(一)经验方法:一般来说,科学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研究就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衡。

(四)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项系统活动;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的主题—发展原则;(2)发展的可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6)自然界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人是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关的问持续性—可持续原则;(3)人类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题,而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中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生产和消亡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的,即在经验材料的背后。只有在则;(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系。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关于对象的经验材料十分完备、准平性原则。之中;(7)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人在自然界之中。其三,人类的生确可靠时,才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揭示对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8)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解决科研课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题,即解决科学的问题。获得经验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材料的方法就是经验方法,通常包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括如下四个方面:文献研究、社会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1)

(二)理论方法:要达到完整的科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学认识,仅仅运用经验方法是不够明的自然界,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的,还必须运用科学认识的理论方

(二)基本特征:(1)唯物论与辩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法对调查、观察、实验等所获得的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共产主义的统一。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

8、如何利用生态观实现我们的可材料进行加工,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持续发展?(P82-P83、P87)深刻的和系统的理论认识。科学研重大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一)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究法中的理论方法就是提供这种从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辨证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的革命性变革。(2)辩证唯物主义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的步骤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数学方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法和思维方法两个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辩证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

13、科学问题在科技研究中的地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和作用。(P109-P110)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一)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辩证平衡。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据。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

4、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一是物质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式?(P52、P53)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过程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业、工业、信息产业与服务业。二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1)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系统是由于-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兴的社会制度。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科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与

第四篇:《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的;(3)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上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揭示对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人是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解决科研课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题,即解决科学的问题。获得经验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和存在方式;(5)自然界的一切事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材料的方法就是经验方法,通常包造自然的方法论。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系。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括如下四个方面:文献研究、社会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人在自然界之中。其三,人类的生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实验经验法。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

(二)理论方法:要达到完整的科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6)自然界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学认识,仅仅运用经验方法是不够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的,还必须运用科学认识的理论方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生产和消亡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法对调查、观察、实验等所获得的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把原来系的理论体系。之中;(7)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属于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感性

3、生态危机:主要是指人类不合理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1)材料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本质的、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8)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深刻的和系统的理论认识。科学研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究法中的理论方法就是提供这种从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与加工处理发展的现象。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共产主义的统一。的步骤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数学方

4、科学选题:是选择一个科学问题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

8、如何利用生态观实现我们的可法和思维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持续发展?(P82-P83、P87)

13、科学问题在科技研究中的地位

5、科学理论:明的自然界,(一)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和作用。(P109-P110)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二)基本特征:(1)唯物论与辩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辨证

(一)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

6、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的过程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重大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的革命性变革。(2)辩证唯物主义平衡。过程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学价值的核心。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

7、科学定律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辩证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不断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题。是宇宙运动中本质的东西的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一是物质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科映。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与

8、天体运动论:哥白尼认为地球既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辩证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同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也不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业、工业、信息产业与服务业。二一的。因为问题也是在时间的基础在宇宙中心,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上提出来的,只是前者突出了问题星,既有自转的周日运动,又有和据。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深刻地其他行星一样的周年运动,太阳才

4、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兴的社会制度。表明了科学认识自始至终就是认识是宇宙的中心,天体的视运动实际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上是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复式?(P52、P53)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

(二)作用:(1)为寻求事实之间合运动的结果。

(一)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想。的联系提出问题。(2)从理论与事

9、生态文明: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

9、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P111)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3)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1)(1)创新性原则。(2)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旨,系统是由于-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原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则。的分析中发现问题。(5)从社会需经济再生产。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

10、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观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

10、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点。(P47、P71)现问题。循“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则。实施“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

(一)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

14、科学理论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哪自然主义,要求人类的全部活动遵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观是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些? 从生态规律,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

(一)特征:客观真实性、全面系和环境意识,并在实践上保护地球“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不仅是确统性、逻辑完备性和科学预见性。上的生命和自然环境。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

(二)科学理论相互关系:(1)科

11、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的随机性;(3)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归宿。(2)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

二、简答论述题 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论的基础。(3)科学说是构成科学

1、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理论的过渡形式。(3)科学理论是(P3)中突现出来。

(二)确认系统是自然非线性的辩证统一思想。

(二)生态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界物质存在的普通形式,不仅要把自然观:(1)

15、什么是生态自然观?有哪些特赖以生长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2征?它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有哪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些? 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3)科自成系统。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宇统。(4)

(一)概念: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观的总星系,从无机界到有机界,(5)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从人类社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用的中介。(4)科学发展经历不同会到人类思维,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都无一不自成系统。在非生物界如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容有所不同。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化。

(二)生态系统观的特征:(1)点、局限性和重大意义。(P31、超星系团、总星系等等,在生物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2)P33-P34)如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然其它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

(一)基本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生态系统等等,都是由其内部若干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要素按一定规则相互联系、相互依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赖而组成的、具有确定结构与功能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生共产主义的统一。

(三)基本思想(1)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

5、科学的内涵和本质。(P91-P95是正确的;人与社会之间要协调发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

(一)科学的内涵:(1)科学和工展、共同进化。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果关系。(2)局限性:机械性、形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

11、科技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科技精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平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3)重大意践关系”。(2神?(P107-P108)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1)求真务实精神。(2)有条理的衡。

(四)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怀疑精神。(3)开拓创新精神。的主题—发展原则;(2)发展的可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又是实际的财富。

(二)科学的本质

12、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及研究持续性—可持续原则;(3)人类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属性:(1)科学真理性。(2)可检的注意方法。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验性。(3)系统性。(4一般研究法可以划分为则;(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

6、人与自然的关系。(P80-P81)

(一)经验方法:一般来说,科学平性原则。想、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1)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研究就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P39-P43)费者的生态位上。(2)人还是生态项系统活动;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

(一)基本思想:(1)自然界是物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关的问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7、怎样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当题,而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中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代问题。(分析原理P70-P75,实际的,即在经验材料的背后。只有在(2)运动问题看P76-P80)关于对象的经验材料十分完备、准《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确可靠时,才能在这些材料的基础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完美版

第二周

①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②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是什么?

答: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最富于成果和最引入注意的领域。③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结构问题。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 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请你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技术研究及工作有何帮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它建立了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完美衔接起来。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研究的是科学技术,而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自然辩证法将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是正确的,避免我们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自然辩证法能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科学技术问题,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为我们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灵感,这对我们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使我们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还能够使我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然辩证法传播的是科学精神,它能提高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此外,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理论,是一门让人变聪明的学问。世间万物是有联系的,一事通,百事通。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其思想,进行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对我们将是一生的收获。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一门非常生动且实用的学问,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努力掌握它。

第三周

①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答: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或者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

其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恩格斯说,人首先依赖于自然。马克思说,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

②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口质量,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在发展目标上既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又要提高公众的自身素质,改善生存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发展方式上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地发展,又要保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清洁优美,最终达到人口、环境与资源的协调一致。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自己答案: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这都是对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积极响应。不以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造福于人民和社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针对当代中国如何处理和应对人与自然的问题。自然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发展不应该也绝不可以牺牲自然环境来进行社会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因此,中国在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秉承“谁开发,谁治理;谁污染,谁保护”的原则,而是要做到先保护,后开发,并时时保护。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学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

第四周

①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答: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书中对科学含义和本质的定义来回答,马克思对科学的本质有如下的深刻论述: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贩的性质和特点。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现代科学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形式,现已逐步发展为国家规模和跨国规模,使“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界说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不应把科学理解为仅仅是知识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单一的社会活动。前苏联科学拉契科夫认为:“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总之,科学既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更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有了这个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所有的假象和谬论全都不攻自破;有了科学这种社会制度,人们的生活才会安定有序;正是有了科学这种文化活动,这种信仰,才使得人们的灵魂有所寄托,前途更加光明;最后正因为科学是真理,所以才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并能回归于实践。

②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 答:首先,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其次,科学是对某条件下的事物的正确认知;最后,科学受到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和约束。所以,科学并不是最可靠的知识。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说: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并未被限制在某个固定的点,它是不断发展的得到修正的。就像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都有使用范围,超出范围跨越边界都被认为是错的。

既然科学是相对可靠的,那么科学也必须受到怀疑与批判。人的认识在实践中是不断发展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科学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之前的科学认识要被后来的实践所补充和修正,如:探索宇宙奥秘。

③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

答:我认为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

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社会思想文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形成的必要条件,要完全避免一切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就是说科学知识并不单纯由自然界决定,社会因素是科学知识面貌的影响因子,有时甚至是十分关键的支配性因素。

第五周

①对技术的本质,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答:技术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是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其中技术理论是在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中介。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来把握技术的本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即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②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答: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烟火,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③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者重要推动作用。技术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社会生产率,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激发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能进入21世纪,进入浩瀚宇宙探秘,深入微观粒子世界都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技术为人类为社会服务。

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人的需求不断提高和不断被刺激产生,技术发展也势必要跟上时代步伐和人们的相应要求。因此,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的观念的需求。技术的产生和提高需要以人的知识和实践为基础,人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量并积极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技术革新,是每个国家强大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④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答: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违背伦理道德,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危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势必导致危害人类的正常社会活动,不能起到为人类社会负的目的。破坏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社会关系,将出现更多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沦丧等行为或现象。自然环境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恶为之基础,环境的破坏,人类就没有容身之处,更谈不上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人们的生活也会进一步遭到破坏。

因此,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要运用技术的成果来更好的保护自然,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第六周

①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

答:对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理解与我们如何理解科学,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关。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定律,基本事实具有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人的价值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以,科学规律本身是价值中性的,科学真理是价值中立的。另一方面,科学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知识体系,尤其不能看作是一种脱离社会和文化的知识体系。我们应该首先将科学看做是一种社会的活动,一种社会的建制,它是由作为道德载体的人来实现的,因此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无论是选题,进行研究或者关于研究成果的应用都要做出价值判断的,都不能价值无涉,不能采取超然的态度。因此,在这方面科学价值不是中立的。

(答案二)科技不是价值中立的。价值中立的观点认为科学是客观的、纯粹的,没有人的主观意

/ 2

识,完全是客观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状态是完全不可能的。科技的研究主体是人,科学研究者本身由于知识、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约束,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客观,也会带有主观的因素与目的。所以说“科技是价值中立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②科技研究有无禁区?

答:毫无疑问,科技研究是有其禁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冲击。其禁区主要是对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影响。

随着科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冲突,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

⑴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等生殖技术,可能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冷淡代际之间的亲情关系,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⑵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为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⑶克隆技术引发了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⑷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等等。

这些技术伦理成为技术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它有助于我们在变革传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技术伦理,以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促进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科技的研究也是有禁区的。转基因食品让很多人远离了饥饿,极大的造福了人类。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肥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于是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是否可以像食品一样改变某种基因,控制人的体重。但是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系数有多高,现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人体基因上面未免风险太大。相关的科学研究设置禁区是有必要的。

③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

答:我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不能为了技术的超前而超前。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的。机器将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却让人类丧失了原始的生存技能。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让人们看的更多、走的更远,但是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少了那份面对面的亲切与坦诚。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④试从某一案例入手,分析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哪些伦理问题?

答:在此,我就以克隆技术作为讨论的论题来进行阐述。克隆技术发展至今,一直面临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社会、法律之间的争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克隆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运用。一个就是治疗性克隆技术,就用运用克隆技术,取出胚胎中的干细胞用于培育不同的胚胎组织甚至是器官,用于移植以治疗疾病。第二个就是生殖性克隆技术,它与治疗性克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指利用克隆技术大批量的培育新的人类个体。前者是我国所倡导的,支持的。这是因为它利用了科学技术为我们人类创造了福祉,同时它也尊重和保护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和伦理底线。而生殖性克隆破坏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它会诱发伦理道德的颠覆、社会的混乱和乃至于人类的生存。从这个例子我们充分可以说明伦理道德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伦理道德的功能不在于为科学技术保驾护航,而在于为科学家的行为设定规范,对受这一行为影响的人们提供保护。

(答案二)现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二维码成本的低廉、传播便宜加之时尚,最近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二维码给网络病毒的传播和网络诈骗带来了新的途径。

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交友方式,但是却让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坦诚相对,对待感情更加的随便。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却让人对其产生精神依赖,对人的身体也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它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但是却让病毒、诈骗更加的便捷。正如人无完人一样,高新科技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第七周

对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科学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吗?如果有的话,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答:科学家是社会人,其活动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科学家不仅是科学体制中的一员,而且是社会的一员。科学家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影响社会,也受社会制约。作为活动结果的科研成果或技术发明的应用,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还是有害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家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应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产生的后果负责,即承担社会责任。

一般地说,科学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同其他社会建制如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宗教等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一样,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可概括为:

第一,科学家对科技成果负面的自然后果的责任; 第二,科学家对制止战争、捍卫和平的责任; 第三,科学家对普及科学和科学教育的责任; 第四,科学家对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生活的责任。

(答案二)在当今这个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作为“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地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家在社会生活所中扮演着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其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曾指出:“科学的社会功能越大,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有用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学应用的后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1、教育大众的责任。科学与社会紧密相连,科学家有责任捍卫科学的尊严,抵制伪科学对社会的侵害,以正确的科学理念教育大众,使之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所在。科学家不应该只躲在象牙塔中醉心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应该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使科学成果为大众理解,进而为大众服务。

2、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科学对人类的社会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家应该对科学体制和社会政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呼吁建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3、推动人类进步的责任。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方面可以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方面可以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 第八周

①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有哪些?(主要是科技的正面效应,可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变革层面进行分析)

答: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经济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

物质层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所导

致的物质成果,物质文明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纵观历史我们很清晰就会看到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人类的物质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动机时代—原子能和计算机时代。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重要体现。

精神层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由此体现其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精神文明受到物质文明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②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有哪些表现?

答:

一、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 ,破坏生态和环境 ,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壤过分流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变薄;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源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有害废弃物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安全。

二、克隆技术发展及克隆人问题引起的社会冲突。当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导致许多新的伦理课题 ,克隆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可能被用于罪恶目的 ,它带来的“基因歧视” 将导致某一种人类的自然灭绝等等。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 , 让我们的个人信息不再安全,使社会犯罪活动出现智能化。电脑及网络等新的通讯方式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与信息资源共享相伴而生的是信息的安全问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把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连接在统一的通信网络中 ,使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但也造成了对个人隐私权和自由权的侵犯。

四、科学技术的滥用威胁着世界和平。考察人类历史上滥用科学技术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触目惊心的。尤其是 20 世纪 ,科技发展使人类杀人最多 ,流血最多 ,大规模非人道事件经常发生 ,且参与战争的武器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 ,有的国家甚至把高科技成果首先应用于武器装备上。

③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更好的生活而对自然进行的实践活动,但是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会带来危害的,而且这种危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

④科技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或当问题出现时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概率。比如,治疗癌症患者,科学技术不能彻底治愈,但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人们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科学技术不能包办一切。

第九周:

1.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是什么?应用到了何种程度?

答:随着AI的技术的发展,现代几乎各种技术的发展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其典型的应用包括:

(1)、符号计算。计算机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科学计算,科学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数值的计算,例如求函数的值;另一类是符号计算,又称代数运算,这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 处理的是符号。

(2)、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

(3)、机器翻译。即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系统叫做机器翻译系统。

(4)、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机器具有智能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机器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有人认为,一个计算机系统如果不具备学习功能,就不能称其为智能系统。

(5)、问题求解。人工智能的第一大成就是下棋程序,在下棋程度中应用的某些技术,今天的计算机程序已能够达到下各种方盘棋和国际象棋的锦标赛水平。但是,尚未解决包括人类棋手具有的但尚不能明确表达的能力。

(6)、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持久的领域之一,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方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中的有关事实上,留意可信的证明,并在出现新信息时适时修正这些证明。

(7)、自然语言处理。目前该领域的主要课题是:计算机系统如何以主题和对话情境为基础,注重大量的常识——世界知识和期望作用,生成和理解自然语言。

(8)、分布式人工智能。它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一般由多个Agent(智能体)组成,每一个Agent又是一个半自治系统,Agent之间以及Agent与环境之间进行并发活动,并通过交互来完成问题求解。

(9)、计算机视觉。它是一门用计算机实现或模拟人类视觉功能的新兴学科。

(10)、智能信息检索技术。信息获取和精化技术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工智能走向广泛实际应用的契机与突破口。

(11)、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

其实,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离我们的目标还很遥远。人工智能诞生50多年来,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规划和机器人等相关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泛使用的互联网也正在探索应用知识表示和推理,构建语义Web,提高互联网信息的效用率。

2.有人认为随着有情感、意识和创造性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机器人可能会代替人类,你对此怎么看?

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情感、意识和创造性的机器人出现了,这无疑在带给人类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即机器人可能会取代人类。在我看来,尽管机器人有情感、意识和创造性,但终究是机器,是人类创造的机器,听从人类的支配。假如机器人在拥有自己的意识后想要反叛人类,这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终将会战胜机器人的反叛。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么担忧,科学家们不会让这一切发生的,科学家们会做出对人类有益的机器人,机器人取代人类还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3.结合影片《Her》,《AI》,《I,Robot》等有关人工智能的电影,谈谈体会。

答: 涉及机器人的早期科幻故事,大都表现出一种对科技进步的担忧:人类创造了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往往会自食恶果,被机器人取而代之。为了扭转这种技术悲观论调,1940年年底,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科幻编辑约翰坎贝尔,共同为机器人制定出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就是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任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

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

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尽管看了这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我觉得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人类制造机器人是为了造福人类,方便人类,即便机器人有情感,也会跟人类一样有善良好的一面。

4.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限度的认识。

答:人类智能是为了模拟人类大脑的活动的,人类已经可以用于多新技术新材料代替人体的许多功能,只要模拟了人的大脑,人就可以完成生命的研究工作,人创造自己,这不但在科学上,而且在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2

下载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考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要说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2、 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

    2013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2013年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一、简答题 1. 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是什么? 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系统观是什么? 3. 生态危机表现在哪几方面? 4. 生态经济模式是什么? 5.......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2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及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2.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近现代科学有何影响?(5......

    2014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2013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1. 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2. 古希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基本关系 3. 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对近代科学形成的影响 4.近代形而上学(或机......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查题 食品工程 陈训 1250931002 1、联系自己知识结构的现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实际意义。答:(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

    自然辩证法

    浅议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雾霾天气状况 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雾霾的次数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呈现东......

    自然辩证法

    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崛起与壮大,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

    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收获说实话刚知道学校给我们开这门课的时候,我有点迷惑。我觉得对我们专升本的来说,来到本科院校最大的目的就是考研,一切和专业课、考研无关的课程都是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