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
一、人类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观是指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无论是何种自然观,都是先植根于当时的科学与自然认识的大环境,再从中吸取养分,经过深刻地思考与提炼,进而产生出于当时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自然观的。每一次自然观的重大变革,都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特别是横跨多个重大领域的重大发现。可以说,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自然观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相反,一个进步的科学发展模式不但会加深对科学及其发展的某些主要特征的认识,而且会有助于从事科学研究、进一步去探索自然规律,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
因此,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
(1)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科学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科学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2)在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获取和归纳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做出的真实描述,作为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科学事实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这两个途径来获取。对科学事实的归纳可以帮助提出科学假说。
(3)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假说可以通过类比和模型形成,也可以通过溯因推理形成。
(4)逻辑检验和实验检验。科学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是其能够经受住科学实践的检验。逻辑检验主要是对假说进行逻辑合理性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假说的逻辑完备性;假说额逻辑简单性;假说的解释能力。实践检验是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直接对假说的内容及的真伪进行判定。一-般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米刑。
(5)建立科学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结构由事实、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结论构成。科学理论公理化应遵循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等原则。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
(1)科学研究必须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正确的研究方法为科学研究确定了正确的研究路线,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方法依据,避免走上弯路。(2)提高了我们科学研究的素质。科学研究方法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方法有效地达到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全面认识,进而提高我们科学研究的素质。
(3)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的知识结构应包括雄厚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充分、恰当运用所掌握知识的有力保证,是从中产生新知识的催化剂。因此,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
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诀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思维发展与创新的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问题意识能够为科研带来主动性,主动性是求知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问题意识使研究者能够更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或探求过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不仅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而且能从中得到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科研的发展。
问题意识促进科研与所学知识的融合。科研就是一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诀问题,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中怀疑在怀疑中学习,这样,问题意识会加快加深知诛蝌研的融合,实现更有效的科研。
四、联系实际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是以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实验、归纳、逻辑推理等获得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揭示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规律的活动。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一般包含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两个方面。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技术是人类为改造自然,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切知识、技能规则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科学和技术是相互区别的。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其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强调“识”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改造世界,强调“做”。两者的基本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的研究的对象也是不同。科学是为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客体,而技术主要是通过有效地改造客体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主体试图认识的一切客体,它的范围更加广。相对而言技术的研究对象则更加具体。科学既关注人类试图支配的客体,同时关注着支配人类的客体,技术则只关心人们试图支配的客体。
科学和技术虽然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两者还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理论体系。而技术的发展有两个必须要考虑的点就是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合理、可行,主要还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这一点上,科学正好可以为技术提供理论指导。而技术的发展必定带来设备的革新,更好的设备会使得实验、观察的数据更加准确,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如何成为创新性人才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因此,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
作为...的研究生,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培养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学习与研究要了解国际发展趋势,站在科学的前沿。
其次,我们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本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并能勇于冒险,敢于跳出框框想问题,在科学研究上不断提出新点子,突破已有假设和瓶颈。
第三,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追求科学、追求知识的激情。
第四,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作为一个。..的研究生,要求我们要有广泛的知识和坚韧的意志力,...是个..。样的专业,我们不仅要理论基础相当扎实,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发扬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才能登上一一个更高峰。
最后,还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开发一个大型的软件,是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我们要依靠我们的团队,通力合作经过多人的努力,才可能解诀--些综合性的难题,这样也大大提高了任务完成的效率。因此,沟通能力和团队是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我们要依靠我们的团队,通力合作,经过多人的努力,才可能解诀一些综合性的难题,这样也大大提高了任务完成的效率。因此,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六、如何理解“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该说法强调了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科学认识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诀而又未解诀的矛盾。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诀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因为:(1)提出问题首先要敢于摆脱陈旧学说和传统观念的羁绊;(2)提出问题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3)提出问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为解诀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
七、如何理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开始于思考,思考源于(对事物的)疑问。强调了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问题是指科学认识的主体在一定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诀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对于研究生来说,树立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矛盾和焦点,比如我们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就需要研究教育的方法、内容、载体等,有了这样个问题,我们才有了研究的目的以进行更好的研究。
(2)科学问题推动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进程。
有什么样的科学问题,就进行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树立问题意识,使得科学研究朝着一定的方向推进,比如说建筑需要强更高的钢筋,我们就朝着如何使钢筋的强度更大的方向发展。同时,有了问题意识,人们会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与解诀问题,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程。
总之,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或研究课题,是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第一阶段。表述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要遵循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就必须从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开始,而问题就是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第一个重要范畴。
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你如何理解?
创新驱动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放在之首,并且放在发展的核心,为什么一直讲创新是民族之魂?
十九大中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现在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发展走到今天,要解决这个最大的矛盾,走极端道路不行,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基础建设已经完成,要实现质的突破,要靠创新来引领发展,这种创新不仅指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可以是科技上发展,可以是工艺上改进,可以是制度上进步,可以是流程上优化,简单来说,一切提高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创新。比如在深化医疗改革中,我们应该正视城乡间的差距,加快城乡统筹,建立多档缴费制度,分别对应不同收入人群的经济能力,尽快确定“一个部门承担”,建立统一管理、统一经办、机构垂直、资源共享的高效运行体系。而传统企业方面,在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要向着精、专方向发展,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要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与互联网接轨,把互联网的思维、手段和传统的经济结合起来。
所以,发展要依靠创新驱动,并不断深化创新的程度和层次,其中“创新”是着力点,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鼓励原创突破,激发新思想和新探索。“发展”是落脚点,就是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更高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驱动”是关键点,就是要建立一个传导机制,让着力点和落脚点真正联动起来。
九、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如何理解?
“坚持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几大要点:
1.绿色经济理念。十九大中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
2.绿色环境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环境好了,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而使人民安居乐业,正是最大的福祉。
3.绿色政治生态理念。是指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优良。习近平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十九大中习总书记提出,经过五年的反腐活动,“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4.绿色文化理念。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进一步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对于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5.绿色社会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是未来的重要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绿色社会成为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阶段,辐射渗入到经济社会的不同范畴和各个领域,引领着21世纪的时代潮流。
十、谈谈你对“互联网+”的理解?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都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而互联网+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满足了消费需求,使消费具有互动性
(二)优化了消费结构,使消费更具有合理性
(三)扩展了消费范围,使消费具有无边界性
(四)改变了消费行为,使消费具有分享性
(五)丰富了消费信息,使消费具有自主性
另外,物联网+还在工业、金融、商贸、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未来我国一直追求的经济转型中,互联网+是也传统企业的重要突破口。综上,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十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请你探讨你的理解。
“双创”最早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而后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本届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双引擎中,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个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发展动力要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不仅要靠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还要使我国创新大军从企业少部分研发人员扩散到每一个社会公民。但是,从现有的制度设计而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条件还有待提升。一方面,虽然中国经济环境比五六年前已经好多了,有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企业、PE、天使基金,在寻找创业合作伙伴,但公共服务并没有向创业青年倾斜,整个社会还没有一个创业培训服务机制,因此社会还投形成一个对创业支持和辅导的氛围。另-方面,除了公共服务的外部环境支持外,政府还需要提供一 些硬件设施公共产品,比如孵化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大学生创业免半年租金等各种扶植政策,这些方面政府还需加大力度。
“双创”中有挑战更有机遇,既会滴下辛勤的汗水,也有望迎来丰收场景。所以,我国年轻人应该把握时机,拼在当下,顺应政策趋势,以实业为志趣,以创新为人生使命,敢于担当、规范行为,专注于为企业、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