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自查方向要点
自查方向要點
一、增值稅
(一)進項稅額
1.進項稅額發票業務是否真實,是否有貨,是否存在“三不一致”情況;開票單位與收款單位是否一致?票面貨物與實際入庫貨物是否一致?是否只是手續費而沒有貨物?
2.運輸發票抵扣進項稅額,運輸業務與企業銷售(購進)貨物的名稱、數量是否吻合?物流、資金流、發票流是否匹配?實際承運人與運輸發票注明的承運人是否一致?計算進項稅額是否正確?
(注意三點:
1.是否有免稅貨物發生的運輸抵扣進項稅額?2009年以前購進固定資產發生的運費進入抵扣的情況?
2.虛開的發票
3.運輸戶提供的汽油、柴油增值稅專用發票)
3.憑農產品普通發票、農產品收購憑證和廢舊物資發票抵扣進項稅額的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收購農產品發票權?是否虛開農產品發票多抵扣進項稅額?
4.用於抵扣進項稅額的海關完稅憑證是否真實合法?
5.向供應商收取的返還收入是否按平銷返利行為沖減當期進項稅額?
(二)銷項稅額
1.庫存與財務帳面結存數是否相符?是否隱瞞貨物變動不做銷售的情況?
2.等級品、副次品、廢品、廢料等是否按規定入帳核算,銷售時是否做銷售並交納增值稅?
3.增值稅視同銷售(投資、分配、贈送、集體福利、個人消費自產產品等)以及以物易物、以物抵債、抵債收回物品再銷售等,是否按規定計提銷項,計稅是否正確?
4.是否按照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確認銷售收入?
5.委託其他納稅人代銷貨物,為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或者收到全部貨款的當天。未收到代銷清單或貨款的為發出代銷貨物滿180當天。
6.不需開票的收入是否全部入帳並申報納稅,是否存在購銷不入帳,體外迴圈的問題“?
7.是否存在開具不符合規定的紅字發票沖減應稅收入的情況:發生銷貨退回、銷售折扣、折讓,開具紅字發票和賬務處理是否符合稅法規定?
8.有無利用往來款項隱瞞收入未申報納稅等問題?
9.向購貨方收取的各種價外費用(手續費、補貼、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運輸裝卸費等)是否按規定納稅?
(三)發票使用方面
1.銷售發票所列貨物、名稱、經營範圍是否不一致,有無改變單價倒退數量的情況?
2.紅字專用發票是否與《通知單》一一對應?
3.是否按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開具專用發票?
4.是否存在轉借代開發票、向購買方意外的協力廠商開具發票等?
5.有無為掛靠企業或小規模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
6.開具的普通發票是否及時入帳申報納稅?是否存在大頭小尾或不記收入現象?
二、所得稅
(一)收入
1.所得稅視同銷售事項;
2.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
3.是否存在各種減免流轉稅及各項補貼、收到政府獎勵等未按規定計入應納稅額。
4.各項收入確認時間。
(二)成本費用
1.是否存在虛開發票或虛列費用?
2.是否存在不符合稅法規定的發票及憑證?
無抬頭、發票名稱不是本單位、抬頭為個人、以前年度發票、假髮票等
3.是否存在資本性支出一次性計入成本?
4.是否存在隨便變更計價方法來調節成本等?
5.是否列支稅款滯納金、行政性罰款、列支與經營無關的支出?
6.稅前扣除利息支出是否符合規定,非金融企業借殼利息支出是否超標準?有無負擔關聯企業的融資利息支出等?
7.企業從關聯方借殼金融超過註冊自己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稅前扣除?(2008年之後借款要按照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的2:1比例扣除)
8.提取銷售傭金等費用,為按實際支付,是否按規定做納稅調整?
(三)關聯方
是否存在于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不按照獨立企業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未作納稅調整?
在貨物購銷方面是否通過原材料和零部件、產成品購銷價格的高進低出來影響關聯企業利潤?在貨物購銷過程中,是否利用母公司控制的運輸系統,通過向子公司收取較高或較低的運輸裝卸和保險費用,來影響子公司的銷售成本?
(四)其他
境內機構支付給非居民企業取得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所得是否履行源泉扣繳義務?
第二篇:如何应对税务自查
如何应对税务自查
税务自查,是指企业的主管税务局(或稽查局)通知企业进行自己检查,而后回报税务机关的一种检查方式,根据企业的自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补税处理。税务自查是督导纳税人自查自纠税收违法行为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纳税人自查,督促、引导纳税人自查纠正已经发生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给予“改过”机会,可以让纳税人感觉到税务机关对其基本权利的尊重,鼓励纳税人认真开展自查并积极缴纳税款。企业自查阶段发现了涉税问题,企业根据税务机关审核的补税表去征税大厅将税收缴款书打印,将补税金额及相应税款滞纳金缴纳即可,通常不涉及罚款。故税务自查要弱于税务检查,更弱与税务稽查。
税务机关将在企业上报自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分析,对自查不彻底、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展开抽查和重点检查。
本文对国税机关组织的税务自查工作进行介绍并就企业如何应对税务自查进行相应提示。
第一阶段,企业的主管国税机关会依据一定的条件(税负率、毛利率、近两年未被检查等)对辖区企业进行筛选,选取部分企业作为此次自查工作的企业,电话通知或者以函件的形式,通知企业开展此次税务自查工作。
第二阶段,即企业的自查阶段,企业财务或税务人员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对照自查提纲(后附国税自查工作的“通用自查提纲”)认真分析研究,掌握自查的重点,对如何开展税务自查工作有一个总体规划思路。企业只有自身先严查,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不被税务机关复查。在自查工作中发现员工的报销不合规行为,如假发票等问题,必须做好耐心的解释;对自查阶段发现的其他涉税问题,也应及时向领导说明情况,灵活处理在自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承担与自身工作不相应的责任,发现的涉税问题经报告领导批示后,最终均应在自查报告中体现。
当企业将企业近两年的进行重新自查后,企业将撰写自查报告并提交主管税务机关。自查报告并无固定格式,但自查报告的好坏也能反映企业自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故一份质量好的自查报告能给税务机关以主动配合、态度积极的印象。一般而言,自查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概述即可;第二部分为企业就开展自查进行简介,自查中是否发现涉税问题;如果有问题第三部分为此次自查工作的重点内容,即通过税务自查发现哪些问题并进行介绍,写明原因,以及涉及应补缴税款等情况,列示1.2 3等(在此注意,一般企业所得税要具体到年份,增值税要具体到月份,税款滞纳金不需列示)。若企业经过自查确无涉税问题,可以提交自查无问题的报告。
第三阶段为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及补缴税款计算表的阶段。部分税务机关会根据自查工作安排,会指派税务自查辅导员对企业进行辅导,并对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及补缴税款表进行审核。税务机关是“征收 管理 稽查”三分离的管理体制,故企业若需补缴税款须根据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过的自查报告及补缴税款表去主管税务局征税大厅进行补税及滞纳金即可。
附件:国税自查提纲
自查提纲(通用版)
自查期间,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自查。自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全部税种。其中,四个主要税种的自查提纲如下:
一、增值税
(一)进项税额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废旧物资发票是否真实合法。
5.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6.是否存在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7.是否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8.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10.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二)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
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8.是否有应缴纳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按营业税缴纳。
9.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0.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1.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2.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福利、校办企业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二、营业税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一)营业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
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记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二)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三)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
(四)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自查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按照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列支。具体自查项目应至少涵盖以下问题:
(一)收入方面
1.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未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税。
3.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税的问题。
5.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6.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7.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8.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9.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0.是否存在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未按地区差补缴企业所得税。
(二)成本费用方面
1.是否存在利用虚***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4.内资企业的工资费用是否按计税工资的标准计算扣除;是否存在工效挂钩的工资基数不报税务机关备案确认,提取数大于实发数。
5.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6.是否存在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是否存在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7.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8.是否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9.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
10.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11.专项基金是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
12.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13.是否存在扩大计提范围,多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准备金,未进行纳税调整。
14.是否存在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未进行纳税调整。
15.企业从关联方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金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16.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17.是否存在开办费摊销期限与税法不一致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18.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进行纳税调整。
19.是否存在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无批复文件,或不按批准的比例和数额扣除,或提取后不上交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20.是否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视同经营性租赁,多摊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三)关联交易方面
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四、个人所得税
自查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是否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重点自查项目如下:
1.为职工建立的年金;
2.为职工购买的各种商业保险;
3.超标准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4.超标准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以报销发票形式向职工支付的各种个人收入;
6.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免税补贴标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标准外以发票方式为职工报销费用的,计入当月个人收入征税;未明确税前扣除标准的,应合理确定补贴中因私用形成的个人收入部分,扣缴个人所得税;
7.为职工所有的房产支付的暖气费、物业费;
8.股票期权收入。实行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的,员工在行权时获得的差价收益,是否按工薪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9.以非货币形式发放的个人收入是否扣缴个人所得税。
第三篇:税务自查提纲
附件1:
2012年税收专项和发票检查
自查提纲
一、专项检查自查提纲
(一)地方各税
1、营业税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营业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
A.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B.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C.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D.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
E.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记税。
F.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2)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3)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
(4)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
(5)企业自2011年2月1日起的营业收入是否均缴纳地方教育附加,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自2010年12月1 1
日起的营业收入是否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2、企业所得税
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按照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列支。具体自查项目应至少涵盖以下问题:
(1)收入方面。
A.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B.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未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税。
C.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D.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税的问题。
E.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F.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G.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H.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I.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J.是否存在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未按地区税率差补缴企业所得税。
(2)成本费用方面。
A.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B.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C.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D.内资企业的工资费用是否按计税工资的标准计算扣除;是否存在工效挂钩的工资基数不报税务机关备案确认,提取数大于实发数。
E.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F.是否存在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是否存在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G.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H.是否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I.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
告费,未进行纳税调整。
J.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K.专项基金是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
L.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M.是否存在扩大计提范围,多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准备金,未进行纳税调整。
N.是否存在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未进行纳税调整。
O.企业从关联方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金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P.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Q.是否存在开办费摊销期限与税法不一致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R.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进行纳税调整。
S.是否存在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无批复文件,或不按批准的比例和数额扣除,或提取后不上交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T.是否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视同经营性租赁,多摊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3)关联交易方面。
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3、个人所得税
企业自2011年9月1日起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起征点标准是否提高到3500元,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是否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重点自查项目如下:
(1)为职工建立的年金。
(2)为职工购买的各种商业保险。
(3)超标准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4)超标准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以报销发票形式向职工支付的各种个人收入。
(6)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免税补贴标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标准外以发票方式为职工报销费用的,计入当月个人收入征税;未明确税前扣除标准的,应合理确定补贴中因私用形成的个人收入部分,扣缴个人所得税。
(7)为职工所有的房产支付的暖气费、物业费。
(8)股票期权收入。实行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的,员工在行权时获得的差价收益,是否按工薪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9)以非货币形式发放的个人收入是否扣缴个人所得税。
(10)企业促销展业向个人赠送的礼品是否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股权转让涉税事项
1、企业实施股权转让,是否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登记手续。
2、纳税人溢价转让股权的,所得税是否申报入库:个人股东是否由代扣代缴单位按20%税率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转让方企业取得的股权转让所得,是否并入企业当期损益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3、纳税人平价、折价转让股权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合理性经济原则,是否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
二、发票检查自查提纲
对开具金额较大、涉嫌虚假等发票,要进行逐笔查验对比,其中:对服务业、广告业发票金额超过10万元的,建筑业发票超过30万元的,商业发票等其他发票超过50万元,必须逐笔查证。对企业列支项目为“会议费”、“餐费”、“办公用品”、“佣金”和各类手续费等的发票,要通过对资金、货物等流向和发票信息的审核分析,逐笔进行查验对比,重点检查其业务的真实性。
第四篇:税务方向论证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税务会计方向)设置论证报告
近几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目标明确,统一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营改增试点、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等,在税制改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会计改革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财政部又制定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的路线图。当我们在感叹税制改革与会计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税收与会计两者的目标不同,必将导致两者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从单一的企业会计分化成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必然的趋势,这样才能够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的不同需求。
根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税务会计师名列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将急需的十四类人才中之首。税务会计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社会对具有税务会计专业技术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迫切、税务会计在会计领域也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税务会计方向)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调整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是在教育部中职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软硬件条件等确定的。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据调查,企业设置了主办会计和现金出纳岗位的企业最多,分别占了 78.9%和 76.2%;其次是税务会计, 占 73.1%(宣国萍.浙江省高职会计专业调查及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而在具体分工中往往实行一人多岗的形式, 特别是税务会计与主办会计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企业设有专职税务会计岗位和不设专职税务会计岗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和作用却是截然不同的。非专职税务会计人员因不能全面、及时掌握税收法规,或对税法理解不透彻,有时可能将不该缴的税多交了,造成了企业经济损失,增加了税收负担;而专职税务会计由于在熟悉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收程序的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能够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坚持合法性、事先性、适应性、综合性等原则的基础,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操作和运作,从而为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赋,最大可能地多获取利润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税务会计方向),培养高层次的税务会计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院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同时我院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进,在教师团队中,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教学能手1 人。培养了一批理论、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会计实训资料、教学一体机、装订机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财税软件应用能力,建立有会计信息化实训室,配有用友、网中网等财税软件。同时正在建设中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仿真实训室已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③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我们将与用友新道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实训渠道。另外,我们还将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1.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如选派青年教师去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国培、省培计划。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2.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研究和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要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的人才。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等业务工作,应掌握财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及财税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会计账务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税务管理与筹划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胜任财务核算工作,且能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并更正错误,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助理会计、出纳、办税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税务事务所的报税助理等
我校在高职办学成熟的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行业人才需求等,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税务会计方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该专业的设置、招生,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专门人才,学院也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税务稽查要点
税务稽查要点---点点
界定虚开主要从纳税人是否有货物交易、购货与发票内容是否一致、资金结算往来情况、纳税人是否故意隐匿事实真相等方面来判定;有时违法者通过中间人完成出售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一)、开票方虚开专用发票主要证据:
1、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领购簿》,并取得发票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
2、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为虚开取得的进项抵扣凭证。
3、相关账册凭证、货物进出凭据、生产过程资料、货物出入库单据、运输单据及相关合同、协议。
4、资金往来凭据。
5、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勘验笔录、询问笔录、视听资料。
6、有关部门等出具的生产能力、交易行为的鉴定结论。
7、发出协查的回复资料及受票方取得虚开发票的已抵扣证明。8.、已证实虚开发票的证明等。
9、其他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的资料。
(二)受票方主要证据:
1、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发票联。
2、相关账册凭证、货物进出凭据、生产过程资料、货物出入库单据、运输单据及相关合同、协议。
3、资金往来凭据。
4、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勘验笔录、询问笔录、视听资料。
5、取得虚开发票的已抵扣证明。
6、其他与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的资料。
二、如何认定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1、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对于单位犯罪,通常情况下除需对单位判处罚金之外,还应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即所谓的双罚制。
3、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单位的部门负责人等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当其在单位犯罪中起着组织、指挥、决策作用,所实施的行为与单位犯罪行为融为一体,成为单位犯罪行为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上述人员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三、不合规票据列支成本费用
1、不合规票据列支成本、费用,应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以“无抬头”、“抬头名称不是本企业”、“抬头为个人”、“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以前发票”,甚至“假发票”为依据列支成本、费用,这些费用违反了成本、费用列支的真实性原则,应当进行纳税调整。
2、企业申报扣除的各项支出,应当能够提供证明支出确属当期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所称适当凭据是指能够证明企业的业务支出真实发生、金额确定的合法凭据,包括外部凭据和内部凭据。根据应否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外部凭证分为应税项目凭证和非应税项目凭证。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
六、关于企业提供有效凭证时间问题:企业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四、税务稽查基本方法
1、列出各种税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税基、征税范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重点问题、频发问题和盲点问题。
2、收入方面:查合同、查发货单、查库存、查仓库、查价格、查往来。
3、成本方面:查发票、查付款、查合同、查入库凭据、查仓库、查相关费用、查领料单、查消耗,查方法,行业比对和预警值比对。
4、费用方面:查发票、查付款、查合同、查手续、查制度、查限额费用、查关联方费用、查费用增减合理性、查所
4、费用方面:查发票、查付款、查合同、查手续、查制度、查限额费用、查关联方费用、查费用增减合理性、查所属期。
5、税金方面:查税款所属期、查申报数额、查有无完税凭证。
6、损失方面:查制度、查凭据、查内外部证据、查申报、查鉴证、查进项转出、查保险。
五、历年税务稽查关注领域风险点归
1.收入:是否隐瞒收入;收入确认时间的及时性与金额的准确性;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种之间的数据是否相符、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2.扣除:是否虚列支出;扣除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配比性;票据的合规性。3.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合法性和程序性。4.亏损弥补的真实性。
5.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真实性、资料充分性、程序合规性。
6.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字是否相符,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六、引发税务稽查的重要财税信息体现 1.营业额大但长期亏损或微利经营; 2.长期亏损但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如不断增资、从股东或其他企业尤其是关联企业不断借入款项、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增大、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等); 3.营业额大且微利经营但销售对象或订单来源单一; 4.常规判断有边角料、废品等出售但无其他业务收入; 5.长期不作盘盈、盘亏处理;
6.有直接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关联关系但不进行关联往来申报; 7.税收优惠期间利润高,优惠期满后利润率下降较大; 8.施工企业营业额高但应收账款不符合正常比例;
9.增值税税负波动大或连续3个月零申报及长期税负水平低于同行业; 10.增值税税负高但所得税税负低;
11.一般常规性企业但支付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使用费金额较大并呈增长态势; 12.资本公积项目余额大;
13.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项目余额大; 14.预收、预付账款项目余额大; 15.存货项目余额大且不断增长;
16.增值税留抵税额大但存货余额小且明显不匹配; 17.进料加工企业但内销收入增长较快的;
18.常规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强但个人所得税申报金额较低; 19.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项目关系存在错误;
20.拥有不动产(尤其是土地)的企业但进行股权转让的; 21.广告公司应付(或预付)账款项目余额大; 22.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余额大幅度下降;
23.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表申报的利润率长期与预缴所得税采用的预计利润率趋同的; 24.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利润表反应的金额与缴纳的所得税不配比; 25.有明显迹象拥有或使用较多的不动产但未申报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 26.营业外收入、财务费用、投资收益项目金额变化较大; 27.在内发生重组并购交易的; 28.向境外(或关联企业与个人)大额支付商标使用权费、管理服务费等非实质性劳动支出; 29.营业收入大但印花税申报金额小的; 30.关联交易迹象明显的。
七、销项税的检查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8.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9.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0.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八、进项税额的检查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税货物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5.是否存在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但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5.是否存在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但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6.是否存在购进材料、水电、燃气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7.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8.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九、营业税的检查要点与应对策略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计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7.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8.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9.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10.与增值税之间的混合销售处理不当。
十、所得税收入检查要点与应对策略
1.设置账外账,隐匿或少报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等
2.通过往来账隐匿或者延迟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3.通过往来账隐匿边角废料收入、价外费用等 4.混淆收入确认上的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5.分期收款销售结账日提前但不及时确认收入 6.完全按开票时间确认收入,预收账款长期挂账 7.劳务、建造合同未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8.视同销售不计收入
9.不符合规定的折扣、折让冲减收入 10.未按规定操作的返利、回扣冲减收入
11.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关联方无偿调拨资产不计收入 12.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3.不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不申报纳税 14.关联方转让定价明显偏低
15.企业重组中资产评估增值未缴税
十一、所得税扣除检查要点与应对策略
1.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手段虚增成本
2.将基建、福利等部门耗用的料、工、费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或者将对外投资的货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3.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4.税前扣除不合理的工资薪金
5.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工费用处理不当 6.税前扣除不符合要求的职工福利费
7.税前扣除不符合条件和程序性要求的资产损失
8.将资本性支出、对外投资支出等列入当期成本费用
9.将罚金、罚款、税收滞纳金、非公益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等税前扣除 10.税前扣除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11.税前列支不征税收入对应的支出
12.超过税法规定的范围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13.混淆业务宣传费与业务招待费 14.税前扣除不符合要求的借款利息
15.成本归集、核算及分配不正确、不准确(如原材料收发存计算错误,或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16.多计销售数量进而多结转销售成本 17.销货退回不冲减销售成本
18.将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19.税前扣除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或者税前列支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无关的成本、费用)20.未经税务机关批准自行弥补以前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