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5篇)

时间:2019-05-13 12:2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

第一篇: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语文课上,学生时而冥神思索,时而议论纷纷,时而用情朗诵,时而专心作业``````这一切都让我欢欣不已。因为,这一切让我看到每颗幼小的心灵都是那么充满活力;他们的思维、情感、品质都在经受碰撞,历练。这一切说明他们正在为人生的学习历程扬起了航行的风帆。其中,让我觉得最动听的就是学生那琅琅的书声。

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能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还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虽然一年级的教材内容相对很浅显,但一年级的学生是刚跨入小学大门,第一次正规接触多种体裁与题材的课文,刚踏上正规的学习之旅。对他们而言,朗读是一项最基本的,他们必须首先要掌握的架构语言和精神融通桥梁的言语学习方法。语文课上,应该奏响精神律动的音符--琅琅的书声!

案例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第二册的《春笋》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不但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而且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1、教师范读§1,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满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本领强?(学生异口同声:“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老师话音未落,许多学生都已闭上了眼睛,一副信心百倍,立马一决高低的神情。)

师(用情朗诵§1):“„„”(略)

2、指名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教师适时点拨。

师:“现在,谁先来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老师的鼓励及低要求给予了学生很大的信心。几个性急的学生早已高举小手,大叫:“我来!我来!”)

生:“我听到了春雷--轰隆隆,轰隆隆,很响!”

生:“我看见了春笋,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

生:“我看到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生:(好几个男生嘴快,不赞许前一个同学的回答):“你是在背课文了!”(看来,学生已经意识到会背课文不等于已经懂课文。)

师(因势利导):“是呀,现在我们不是在背课文,而是说你脑海里的画面。没关系,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呆会儿,你也一定能行!”

生:„„

3、教师再次感情朗诵§1,学生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这一自然段中,“冲破”,“掀翻”显示了春笋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顽强生命力。“冒”准确写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一个一个”不光说明多,还给人一种连续不断、你追我赶的感觉。它们都是重点词语,它们的意思,它们包含的情感、意蕴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

“春笋”,来换位体验,为感情朗读§1奠定基础。)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春笋。但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在干什么?”生:“在地下睡觉!”

(不等老师命令、指导,学生都离开了座位,闭上眼睛,蹲了下来,扮睡觉样。而不少男生更是奇思妙想,拿了书盖在身上,充当被子,拿了铅笔盒当枕头。更有甚者,班中几个调皮大王索性躺在了地上。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师:“春天还没来到,地面上还找不到可爱的春笋娃娃。他们在哪里呢?奥,他们在地下睡觉。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安静睡觉。”

(教师巧妙的描述让全班同学进入了角色,教室里一片寂静。)

师(过了片刻,再声情并茂地朗诵§1):“一声春雷,唤醒了„„”(略)(学生们都用动作形象地再现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我知道,他们此时已完全融入了春笋这个角色。)

4、齐声感情诵读§1。

(不言而喻,此刻的朗读是十分到位,也打动老师的心。)

解读

平时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时常有这样的朗读指导现象:“这个词要读得轻一些。”“这个句子要读得慢一些。”„„这实际上把“自读感悟”与“朗读技巧指导”本末倒置。表面上看,学生读得有感情了,但那实际上是“形式化”的感情,说白了就是装腔作势,不是真实、自然的。

因为“感情是在体验、感染、共鸣中自然生发的,不是*外在的命令产生的。”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朗读,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即进入课文的情境,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再“用情读文”,即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恰当地读出来、表达出来。

换句话说,也就是先“读进去”,再“读出来”。

由于教材中文章的体裁、题材不一,思想情感也丰富多采,再加上学生个体的情感经历、情感积累各不相同。因此,指导“读进去”的方法要“因材而施”,“因人而异”。但以下三种方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使用频率很高:

1、研究学生,弥补情感空白。

如《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文章美,草原更美。但草原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遥远的。这时,帮助学生增加对草原的形象感知尤为重要。如课前让学生收集、观赏草原图片,播放、欣赏有关草原的录像,请班中个别去过大草原的学生说说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班中同学的情感经历会深深地吸引全班学生的心,既弥补了他们经验的不足,又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文章思想情感也就水到渠成。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点燃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春笋》的课上,我利用学生好竞争的心理,让学生来比赛“听范读,想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针对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让他们扮“春笋”,角色得到转换,想象也就插

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然,他们的表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笋的顽强品质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对春笋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读非常到位。

3、教师有情,拨动心玄,激发情感。

教师有感情的言语渲染,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打动孩子的心,最能使他们与老师、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生“读进去”之后,又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来”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在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再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抒发出来,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感受表达出来。

要“读出来”,就要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如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这时候,切忌直接向学生讲解朗读技巧,而应让学生自我感悟。如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在模仿跟读中体会技巧;如学生间比赛读,从师生共同评议中领悟技巧;又如用不同种方式朗读字、词、句、段落、文章,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比较评析,从中掌握技巧等等。

例如《春笋》§2中的最后两句话“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同桌间比赛读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激发,朗读时,一声比一声读得高昂,且富有节奏感。把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殿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用心去奏响那精神律动的音符,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必将会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篇篇华彩的乐章!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张长花

【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教师要让学生觉得朗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感到学习语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同时,还要让这种乐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动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朗读效果,使朗读教学达到最高境界。

【关键词】: 语文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感、思维,提高他们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

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朗读教学,来促进朗读教学的发展和小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有感情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切实抓好低年级朗读教学,从小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语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表明,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还是体现在“读”上。一般来说,朗读的方式因文而异。因为低年级的课文人物对话较多,特别是把动物或植物拟作人来写,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流畅,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课文中汲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做到与作者进行对话。所以,可分角色读,描写景物或为了易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宜轻声读,情节生动的宜表演式地读,容易混淆的则可用对比读的方式等。这样,多种知识便会自动地累积成对学生有用的资源。久而久之,学生的潜在兴趣便会被激发出来,朗读的兴趣便会转化成一种需要。如《雨点儿》这一课,比较生动,富有情趣,我采用了对比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时抓住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情景,抓住“你要到哪里去?你呢”等问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让学生边品析边轻声读,通过多读来理解“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等句子的意思。在各自的朗读体会与进步的喜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收到的效果比老师多

讲好得多。从心理学上讲,需要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动力。因此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好生字教学,扫除朗读障碍。

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生字教学。二年级语文的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要求认读的生字,另一类是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类生字都要求学生会读,读准字音,第二类生字同时还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教学时,对这两类生字注意区别对待,把握侧重点。对认读的生字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生字反复练习拼读。在拼读过程中,当出现读音错误时,要提醒小组长及时帮助其他同学正音,并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拼读情况。这样,确保学生能够把每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读准确。对会写的生字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正确拼读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形,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同时教给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好看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书写,把每个会写的生字的字形、读音记清楚。这样,学生把生字学会了,解决了字音问题,朗读课文的“拦路虎”就给扫除了。

三.抓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打好朗读基本功。

低年级学生好动活泼,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因此在教学时可用轮流读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学习《自己去吧》这课时,因为对话较多,情节比较生动,我在教学时采用分角色朗读教学,并在朗读训练中加上一些动作和表情,引导学生边谈边演,使其全神投入角色,通过多读,学生对部分词语加深了了解,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因此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练习朗读时,常用的方式是指读,即用手指指着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读出所指。但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指读时,手指不是点在字的下面,而是点在了字的旁边,这样在朗读时,会影响学生读课文的速度和正确性。于是老师应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即小手要点在字的下面,并且眼睛要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时刻记住“手指书、眼睛看、嘴巴读”。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一定要花功夫,训练学生的朗读习惯。比如,我所任教的小学,学生都是用方言进行交流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帮他们一一纠正。还有一些学生读课文时喜欢拖音,这样一来就打乱了课文原来的节奏。因此对于每篇课文教师都应范读一遍,再让学生跟读一遍。通过此类举措的实施,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语感也增强了。这些都为日后分析、理解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日常交流也是极为有利的。教师的范读更是重中之重,孩子的语感还未完善,但是模仿力及极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通过充满激情的朗读可将学生带入一个多姿多彩的语言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潜在情感。只要方法

得当,渐渐地,孩子们便会养成了朗读的良好习惯,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

五.通过朗读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如: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朗读教学中,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生与女生比赛、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出轻声、重音。读出不同角色的语调和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把握小学低年级的诗词朗读的尺度

由于低年级学生心智极不成熟,没有必要将一些深奥的、思想性极强的道理强行灌输给他们,而回归自然也是目前语文教学界呼声较高的一种教学思想。通过诗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比如在教《锄禾》一文时,让学生模仿古代私塾上课的情景———摇头晃脑地齐声朗读。结果,孩子们觉得很新鲜。从这首诗的学习中,他们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艰辛,懂得了应节约粮食„„古诗词春雨滋润般的渗透作用,让学生受到了优良品格的熏陶。

总的来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要让学生觉得朗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感到学习语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同时,还要让这种乐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动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朗读效果,使朗读教学达到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 》宋玲芳2008.1

2.《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与培养》韩若 2010.9

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赖妙娟 2010.9

4.《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 》 张琴 2010.9

5.《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 》闫 艳2010.9

第三篇: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

【摘要】低年级朗读指导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阅读教学的起步环节,它用有声语言来准确地传达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是促进课本语言内化的重要手段。朗读训练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朗读方式教学

经常听到我们的教师抱怨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如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フ攵砸陨锨榭觯?如何改变这种“无效朗读”?个人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这样教师就必须从繁琐的、没有必要的讲解中摆脱出来。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3.2 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

除了在读的形式上加以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画风》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赵小艺画了空中飘的旗子时,老师可以适时进行评价:“老师仔细听了你读的,听出来你把”飘“字读重了,我仿佛看到风吹过,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既能激发这个孩子朗读的兴趣,同时还教给了其他同学读书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3.3 选择适当的朗读方式

3.3.1 少齐读,多自主读

阅读是学生个人通过语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种活动。阅读的速度应由读者自己根据情况适当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读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则可以读得慢些;有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还可以停下来思考思考。如果把全班学生捆在一起齐读,势必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到与别人协同一致上,就像一列横队向前齐步走时,每个人都要左顾右盼,以求步调一致。学生在齐读时是如此心态,哪能顾得上体会语言文字、读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朗读训练主要应采取自主读的方式。尤其是自学性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ピ谄绞苯萄е形颐欠⑾郑阂桓霭嗉独铮?朗读水平很高、能打动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是极少的,大部分学生的朗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读多,或读少,或读错,或读倒了;或断断续续不成句段,或缺少情感没有起伏。这就必须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在学生没有事先自主性参与的前提下,就要求学生做朗读展现,使大部分学生不敢或不愿展示自己。而如果教师在读前先设定一些“挑战性”的目标,如“谁能把这段话读通顺,谁就是一个小小朗诵家”等,这样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唤醒了他们心底里渴望成功的愿望,“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令学生在追求的过程中调动起了朗读的积极性,从而在自主朗读中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来。

??3.3.2 少讲解,多示范读 的确,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

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很理想。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长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会读破句或读不出应有的语气。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在学生的朗读达不到老师标准时,老师该怎么办?老师何不抓住时机,亲自露上一手。让老师充满激情的范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用老师的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用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在老师的“以'声'作则”的带动下,学生就能辨析自己与老师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异,从中领悟正确与偏颇,语感也就悟出来了。这时老师的范读,好比教练指导运动员投球、跳高做的示范动作,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作用,这比纯粹地告诉学生要读出什么语气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放录音的办法或让朗读好的学生来范读。俗话说,先入为主。教师抓住启蒙阶段,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朗读训练,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可谓功莫大矣!

?プ苤?,朗读指导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环节,它用有声语言来准确地传达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是促进课本语言内化的重要手段。当然,朗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同时又是学习目的,其训练的过程既具科学性又须艺术性。所以朗读训练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合适的方法。这样,朗读教学之花必将开得更加鲜艳,阅读教学必将更具诱人的魅力。

?げ慰嘉南转?

[1] 李浩;;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2期??

[2] 邓建玲;胡鹏飞;;浅议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J];语文学刊;2007年24期??

第四篇: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范文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读点”把握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研室 闫晓枫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强调这一时期阅读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学习朗读”。但是笔者深入低年级听课,发现许多年轻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并不知借朗读要落实哪些语文目标,所以课堂常有傻读呆读之象。故以为,有必要研究和梳理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读点”,明确“学习朗读”要关注什么,如何落实?

读点之一,巩固生字、强化新词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承载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识字、学习新词。即在语境中,不断复现生字新词,加强其在课文语境中的音形义联系,强化词语的语用功能。而反复朗读课文,就是在引领学生和语境中的生字新词多次会面,通过有声的朗读,强化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及语境意义,从而使识字、学词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因此,读准字音、读通长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应是学生学习朗读最为基础的“读点”之一。一般来说,朗读语段可以先借助语境理解生字、新词,再提取生字、新词巩固强化,然后回归语境借助朗读表达理解。如此几个回合,才能比较扎实的落实识字、学词目标。

以朗读《揠苗助长》寓言为例,故事借一位农夫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最终徒劳无功的可笑事例,揭示了做事不可违反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朗读寓言故事,就要再现人物的形、读懂人物的心、见到人物的本性,进而揭示深刻的寓意。故教学时,首先要借助文本语言,让这位心急的农夫出现在学生面前。文本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位农夫种下禾苗后,一系列心急的表现。语段中“焦”是生字,“焦急”是新词。选此读点,既可以识字、学词,又可深入体会农夫心理,可做如下设计: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农夫播种禾苗后心情是怎样的?交流后,在语段中圈出“焦急”。

②用词卡出示“焦急”,关注“焦”的字形,讲解字理:上部是“隹”,意为一种短尾巴鸟,下部是“灬”,为“火”的变形,两形相合,意为鸟在火上烤必然会“焦”,可以想象事情到了非常紧急的关头。

③朗读语段,想象农夫焦急地转来转去的样子,读出农夫的焦急。

④书写“焦”字,强调“灬”点的方向和“隹”做部件形体发生的变化。

以上设计,在词语“焦急”处着力,层层递进,步步引导。落实目标有三:一则,落实了生字、新词的教学;二则,借助词语辅助朗读,体会了农夫的焦急心情,读出了人物的可笑举动;三则,关注字形、字义,进行字理引导,并规范学生书写。教学可谓一石数鸟!

读点之二,读出标点的停顿与语气

口头表达有各种语气,成文时就要用不同的标点来辅助表达。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表达不同的语气,哪里含着作者的情感„„这标点看似很小,但却一标一点总关情。在孩子学习朗读阶段,引导其关注标点,透视标点背后作者的用意和情感,既在学朗读,也在培养语感。

以《四个太阳》为例,课文第1自然段写到“①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②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句②中,顿号将四处风景间隔,由远郊到城镇,语言短促、明快,读来富有音乐和节奏的美感。此处指导朗读,既要读出绿色的太阳带给整个世界清新凉爽,又要读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可做如下设计:

一读,读出绿色的太阳给哪里带来了清凉?(突出四处景观)

二读,读出短暂的停顿,读出音调的变化。指导:“高山、田野、街道、校园”中间的标点是什么?词语轻短、跳跃,像富有节奏的音符,请试着读读。(教师手势辅助)

三读,读出绿色的太阳带给整个世界一片清凉。指导:有一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整个世界处处绿意浓浓、一片清凉。朗读后动笔圈出“到处一片清凉”。

再如,《四个太阳》第4自然段:“①春天,春天该画什么颜色呢?②哦,画个彩色的。③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句①提出问题,②③句给予回应。短短三句话,把段落的结构,句子之间的联系,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清晰准确。引导学生关注标点,就会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合适的语气变化。句①是问句,要读出疑问,读出“我”在思考:春天该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句②是回答,要读出“我”的顿悟,想起来了!要给春天画一个彩色的太阳;句③是解释,说明为什么要画彩色的太阳。看,这小小的标点里有着多少神奇的密码,每一处都在说话。所以,学习朗读,要引领孩子关注标点,不仅要读出停顿,还要读出语气的变化,不仅要读出作者的情感,还要表达出读者的感悟。

读点之三,读清行文线索、读出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变化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语言承载着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思想及真知灼见,也渗透着作者饱满丰富的思想感情。朗读文本,既要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读出行文的线索,也要关注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笔下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

以《我为你骄傲》教学为例,这个小故事,将孩子内心的懊悔、担心、“做贼心虚”似的心理以及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动人。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一条暗线:由玩扔石子的“开心”到打碎玻璃的“害怕”,再到见到老奶奶“不自在”,最后到用卖报纸攒钱来弥补过失的“轻松”,“我”的心情在起伏变化。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清事件的发展脉络,也读出主人公在事件发展中的情感变化。以前3段教学为例,可做如下设计:

①读1段,联系学生生活经历,体会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读出开心。

②读2段,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读出发生了什么事,也读出“我”心情的变化。(点拨读出害怕)

③读3段,“我”该怎么面对老奶奶?画出表示“我”心情的词语(不自在),讨论,面对老奶奶时,“我”心里会想什么?

以上设计,立足心情,读的目标明确,读的线索清晰,既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又历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才是在依托文本“学朗读”。类似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在低年级教材中还编排了很多,例如:

《小壁画借尾巴》(挣断尾巴:难过──四处借尾巴:请求、失望──长出新尾巴:兴奋)

《玲玲的画》(作品:满意──弄脏了:伤心、着急──战胜困难后:喜悦)

《难忘的一天》(表演前:紧张──见到和蔼的邓爷爷:平静下来──表演后:兴奋,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动手做做看》(听说:半信半疑──动手实践后:生气──听了教授的话:恍然大悟)……

朗读这类课文,要通过朗读实践,读清作者的行文线索,读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既引导学生与文中角色共鸣,又依托文本历练朗读能力。

读点之四,读中进行思维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朗读语言,也是在感受作者的思想。通过有声的朗读,梳理出作者写了什么,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这既是在感悟语言的逻辑、有序,更是一项思维的训练。

以《数星星的孩子》为例,文中写了张衡爷爷的一段话,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学习类似蕴含科学知识的语段,就需要反复朗读,既要读懂爷爷说了些什么,又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联。这既是在学朗读,也是在练思维。朗读可设三个层次:

一读,读懂爷爷说的三层意思:①肯定张衡的说法;②强调星与星距离不变,古人为其分组起名;③介绍北斗星和北极星。

二读,读明爷爷的话顺序不能打乱,有内在的逻辑性;

三读,内化爷爷的语言,尝试用自己的话学着爷爷的样子讲一讲。

再以《四个太阳》为例,作者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视野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作者为什么要在不同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既是读点,也是思维的训练,沿着这一问题思考,朗读重点就会落在:

①“我”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②“我”为什么画这种颜色?

读懂了内容,也读懂了作者的思考,读懂了“是什么”,也读懂了“为什么”。坚持进行此类朗读与思维训练,定会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帮助孩子养成一种思维习惯,甚至形成一种思维品质。

读点之五,读中重视语言的习得与积累

低年级教材选文精致隽永,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经典的语言范式,是学习和规范表达的极好范例。反复朗读这些语段,把经典的语言积累下来,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慢慢发酵,逐渐内化,会有效提升他们的表达质量。所以,朗读时应重点把握这些典型段落,既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又启发学生积累学用。

以《黄山奇石》为例,作者抓住“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奇石的特点,展开了神奇的想象和描述,读来如见其形。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提示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联想的丰富,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的语言积累下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根据景物展开联想的写法。提供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图片,启发学生想象动物的动作、神态、推想它们的心理,模仿课文语言范式,尝试表达。最终,既背诵积累文中语段,又练笔实践,习得展开联想、细致描写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阶段,需要教师精心梳理出每篇课文、每个语段的“读点”:哪里需要落实识字、学词的任务;哪里需要通过朗读把握行文线索、人物情感变化;哪里要注意朗读的停顿和语气;哪里又要通过朗读积累、学用语言,历练思维,等等。只有选准读点,有效展开朗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综合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低年级朗读教学简案

低年级朗读教学简案

指导教师:李燕平

《松鼠和松果》内容比较浅显,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怎样铺好台阶,架设梯子,让学生能一步一步慢慢向上走,这是我们教师要重点关注的。《松鼠和松果》中有这样一句:每颗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我首先问学生: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门。我接着问学生:看到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你会怎样呀?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说的特别有意思。我紧接着告诉学生:小松鼠和小朋友的感受是一样的,想一想小松鼠见到美味的食物,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小松鼠,一大堆松果就放在你们面前,你们该怎么读这一句呢?比一比,看谁最像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学生们有滋有味地读起来,有的学生一边读还一边做动作。接着,我让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朗读。在这里我采用了三个步骤:唤醒体验、迁移体验、表达体验。学生有了体验,有了感受,就能把课文读进去,读出味道来。

课标上对一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没必要的分析,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课堂上 的乐趣。因此有感情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朗读,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呢?我认为,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可以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内比一比读、全班比赛读等形式,还可以选择读得好的学生在班级展示,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达到一读带讲,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与此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点,松鼠每天吃着松果,它是那么快乐,那么自在,它觉得松果就是它的好朋友,它夸奖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我们也来用上“那么……那么……”夸一夸苹果、西瓜、大树、小草、小花好吗?学生通过说话,不仅理解了该怎么读好“那么……那么……”,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提倡多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样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荷叶圆圆》

一、问题提出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

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诗,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很适合朗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从层次上,让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从形式上,为了让学生喜欢读,读出趣味,我先安排了个别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读、表演式朗读、全班齐读、师生交替读等,老师作了指导和示范。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1:

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师:在朗读中,我们已经发现原来荷叶中藏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呢!(出示四幅图。)多有意思啊!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快到课文里找找吧。

(请同桌一起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师: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 生:读出课文四句话

师: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片段2: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生回答

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生走上台

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

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

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的领读,也能给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

教学片段三

3、引导学生看课件,培养背诵能力。

把课文读出了味道,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美。其实,一段优美的文章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表演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啦!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合上书来给这些优美的画面配配音,你们想试试吗?(配乐全班背诵课文)

在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已初步尝到朗读的滋味与乐趣,也懂得了如何“美读”课文的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直至背诵,也显得自如多了。在教《荷叶圆圆》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感情朗读,指导背诵”时,我没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朗诵,而是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背。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我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我指着板书问学生喜欢哪个“朋友”时,他们自然把自己喜欢的“朋友”复述出来或表演读出来,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课文的感情,特别是对精彩的片段更是感悟深刻,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这种演示法,便于学生记忆,容易背诵,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丁丁和牵牛花》

手捧新教材,有一份喜悦,但更多的是困惑与忐忑。翻开新教材,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教材更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理念,教材的识字量比以前更大了。面对新教材,能更新教学理念、迎接新的挑战是很重要的。下面谈谈我上《丁丁和牵牛花》这一课的几点做法与反思。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见过牵牛花吗?今天老师准备带大家去观看牵牛花图片展,让我们跟着轻快的音乐出发吧!

(学生观看图片)

师:听了轻快的音乐,看了图片展,你想说什么?

生:牵牛花很美丽。

生:老师,牵牛花太美了!

……

师:牵牛花不仅美丽,还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实现了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丁丁和牵牛花》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轻轻翻开书本42页。(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每节课开始时,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没办法一下子集中,老师在讲台桌前大发雷霆也无济于事。备课时我就想,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办法也许不错。于是我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课件来吸引学生。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眼看美丽的牵牛花,耳听轻快的音乐,利用课件来吸引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了,有了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导入新课。

片断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合作学习中认熟生字。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凭借一张生字卡,让学生死读硬记的传统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改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又有一点竞争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小组互教互学自学生字,接着小组合作玩游戏记住生字,最后通过摘果子当小老师巩固生字。

A小组互教互学自学生字

师: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去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并想办法解决,现在请大家把你已经学会的字读给小组同学

听,教教小组同学,还不会的请小组同学教教你。

(小组同学互教互学。)

教学反思:小组互教互学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自己会读的字教小组同学,领小组同学读,还不会的字请组内同学教。但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学生突然面对那么多老师,过于紧张,生生互动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把学会的字与没学会的字做成生字卡片,在小组学习时出示卡片来教、出示卡片来问效果会比较好。

B玩游戏

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认真,我们一起来玩个掷骰子游戏吧。听清楚了:老师分给每个小组三个骰子,小朋友们轮流掷骰子,很快读出朝上一面的字,如果三个字都会读,并能选一个字组组词或造句,组长就用会手中的贴图奖励你。加油吧!

(学生玩游戏)

第二小组

小组长:谁先来玩?(学生举手)

学生甲:“芽”芽齿的“芽”。“久”不久的“久”

小组学生评:你读对了,可是组词错了,这个是“发芽”的“芽”,不能奖给你贴图,续继努力。

学生乙:绳子的“绳”,纟+口+电=绳;者,或者。

小组学生评:真棒,奖励贴图。

……

教学反思:低年级学生好玩,游戏对他们来说是喜欢的活动形式。我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在小组游戏中记住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这样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而且每个小组有活动的“聚焦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这是新游戏,教师忽略了示范的重要性,游戏时没有示范,因此有两三个较弱的小组没有动起来。

C摘果子游戏巩固生字

师:把生字学会了吗?这三棵果树上有这么多大果子,谁敢来摘下果子教教大家。

生:请大家跟我读,记住的“记”。

生:请大家跟我读,牙齿的“牙”。

生:你读错了,不是牙齿的“牙”

师:怎样把它变成牙齿的“牙”。

生:去掉草字头。

生:加“口”变成“呀”。

……

教学反思;在这环节中设计了摘果子当小老师的游戏,大家都想上台当小老师,积极性很高。但有个学生组了“忍者“这个词,在课堂上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资源追问学生“你是从哪里会这个词的”从而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

片断三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师:字宝宝玩累了,该回家了,你们能把字宝宝安全送回家

吗?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画一画,多读几遍。等一下再来提醒老师和同学。

1学生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地方。

2学生交流。

生:“者、实、绳”这三个要注意翘舌,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生:我觉得“幼芽”这个词比较难读,请大家和我读一遍。

生:“竿、根、绳、往、感”比较难读,请大家跟我读。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达到读顺课文的目的。这是低年级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片断四:师生读文、评价,训练朗读。

师:现在你们能把课文读给家听吗?

佳桦评:英艺,你“在”字读成翘舌音。

英艺:哪个“在”呀?

佳桦:种在的“在”

英艺:我有读错吗?

生齐:有。

英艺:我来改正,“在”。

……

教学反思:在这里学生自然地用对话的形式互评,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师读。

生评: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评:老师读得很不错。

师:你能学老师读一读吗?

生读。(这是个后进生,他读得很差,但教师表扬了他,并让他再读一次。这样,充分做到了关注后进生。)

教学反思: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主要学习方法。因此,我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读与评来练习有感情地读,但是学生朗读能力悬殊大,相当大的一部份学生朗读的能力很差,评读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这环节的教学目的没达到。

新的课程理念带来课堂教法、学法的深层变革,变化进程中的效益,给师生带来了惊喜。就这节课来说有一些值得保留的地方,但还存在很多缺点,这仅是一个起点,课改路漫漫,我们乃须在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中行进。

下载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点滴滴(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表情朗读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5篇

    从表情朗读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 孙 洁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件难事。如果想让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我认为首先应该......

    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定稿)

    探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 襄阳区东津镇大埠联小 李明福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中宁县石空镇新桥小学 孟玉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语文朗读教学设计

    语文朗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朗读指导课一、教学内容分析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手段,朗读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有感情朗读是阅 读教学需要达......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