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力努力习惯与学习成绩
智力、努力、习惯与学习成绩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人与人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比较迟钝,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人的智力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遗传方面的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因素。遗传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遗传素质,也就是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生物状态和解剖生理特征。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制约和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正常人的先天素质,就没有智力,更谈不上智力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素质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大量调查表明,除极少数人在遗传素质方面有着严重缺陷外,绝大多数人在遗传方面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异。
少数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理解,记不住,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就责怪自己天分低,天生的脑子笨,逐渐就产生了自卑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其实只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不难找到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或者是学习基础太差,或者是主观努力不够等等,而决不是天生的脑子笨。所谓环境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大环境教育的作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的智力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时间活动发展起来的。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相比较,社会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更大。概括地说,社会环境影响,可以把遗传素质为智力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现实。社会环境又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的两种:宏观环境是指人生活的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等等;微 1
观环境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居住条件等等,微观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的早期智力开发,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在社会环境中,学校这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是人特设的环境,它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严密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集中,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学习习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固定了的学习行为方式,如时间支配的习惯、用脑习惯等等;智力操作习惯即所形成的智力技能。我们具体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行为方式方面的习惯在行为方式方面,与学习活动关联最大的是时间支配的习惯和用脑习惯。
1、时间支配的习惯。支配时间即运筹时间、筹划时间。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掌握时间运筹的规律,才能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青春年华,时间无限宝贵。掌握好时间,不但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一生的发展也会一定的影响。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领会――巩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课使人领会所学。不能领会就谈不上巩固和应用,就必须“重新学习”,浪费掉不应有的时间,而且往往事倍功半。这种学习我们叫它“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认识不到课堂时间的宝贵。比如有的错误地认为,课上不上还不一样,课后或课上可以自学么。而认识不到上课时间具有很高的相对价值。另一方面,问题也可能出在上课教师身上。比如教师不能恰当地确定教学
量,课内松松垮垮,课外十分紧张,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或者教师水平低,不负责任,形成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
合理支配时间,首先要充分认识时间的价值。有些同学对课堂上课时间不珍惜,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想别的做别的,耽误了听课,阻碍了内容进入记忆。有的同学虽然形成了认真听讲的习惯,但不珍惜自习课时间。自习课看小说、玩耍。这样的习惯干扰他对知识的巩固过程。对知识的巩固必须及时,趁热打铁,否则就会迅速大规模遗忘掉。自习课正是为大家安排的及时巩固的时间,不好好利用,日复一日,到学期快结束了,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再复习往往是事倍功半。还有的同学形成了珍惜上课、自习课时间的习惯,但没形成珍惜课余、课外时间的习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有课业练习、社会实践等。由于许多课余时间被浪费掉,课业练习达不到熟练程度,也并未能钭所学的知识尝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学习动机不够强烈、兴趣不浓,干扰了上进心和学习成绩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针对这些情况,必须让学生认识时间的相对价值。青年时间如黄金,在一生中十分宝贵,“学习趁年轻”,课堂时间价值相对比自习课、课外时间价值大,不是可有可无;当然不是说其它时间不宝贵。应当区分时间的相对价值,并且把各种时间有机结合利用,达到促进学习的最优效果。还必须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时间的整体价值来自于其部分的价值,即时间的价值恰恰体现于零零散散的分分秒秒之中。大的事业是从分秒开始的时间的积累。这样促使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养成一坐下来就能迅速排除干扰,置身心于学习活动中的习惯。即迅速使自己投入学习。而不是坐了好长时间还手忙脚乱,不知道干些什么。这就有赖于自己学习的计划性如何和其它学习上的方法、技巧。
合理支配时间的习惯应当包括珍惜别人的时间,不在别人学习、工作时无端地聊天、扯皮、吹牛、或者捣乱、起哄、破坏纪律等。
2、用脑习惯。中学阶段正是同学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很多同学朝气蓬勃、思维灵活、学习进步,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注意力涣散、思维能力差、学习效率不高等现象,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用脑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有一副头脑,但并不是人人都懂用脑科学。
良好的用脑习惯对人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好的用脑习惯则相反。良好的用脑习惯就是经常一贯地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合理用脑。针对上述情况,首先,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大脑,使大脑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学会科学用脑;最后要不断营养大脑。在人群中,所谓“百灵鸟型”的人是指那种早晨、上午或下午大脑最好用的人。这种人白天精力充沛,思维灵敏而深刻,学习效率高。而所谓“猫头鹰型”的人,则是晚上和夜间大脑最好用。还有一种叫做“混合型”的人,白天或夜晚大脑不明显地显出什么时候更好用。而人们一般都适合一年四季中十六到二十五摄氏度的气温下用脑,气温更高或更低大脑就利用效率低,在一个月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最佳期”。所以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大脑活动规律达到一致效果就好。良好地达到二者的一致是指在大脑活动活跃时学习最难学的东西,不是说只在这特定的时间去学,其它时间倒可以不学了。从大脑的工作情况看,学习不同的知识,思考不同问题,大脑的工作细胞就不同。
要科学用脑,学习中就应当适当交叉不同的内容,对大脑及时调节。这样不至少造成大脑某些细胞的过分疲劳。合理用脑的习惯还应当包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时起居、学习,经常保持愉快情绪和心境等。有的学生形成了固定于某种特定地方、环境中才能安心学习的习惯,否则便无法学习。如有的习惯于在集体中学习,有的却习惯于单独学习。它可能影响到学生考试的情绪。因为考试不可能还是在他原来学习的地方,和周围都是熟悉的同学。需锻炼其应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合理用脑的作法及
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平时漫不经心,考试前突击“催肥”。不但违背了脑的运动规律,也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勤学,对熬夜学生大力表扬,树立“榜样”。这不适合一些学生,造成一些人晚上硬拼白天昏,上课无精打彩。这种统一要求是无益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上面谈到的外,还应当有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写读书札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求师好问的习惯等。
二、智力操作习惯
学生在后天的模仿、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智力技能就是智力操作习惯。如阅读技能、计算技能的形成影响其阅读、计算的方式和速度。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一方面会对其学习产生正迁移,促进学习;另一方面可能形成一种定势,干扰学习。如果学习在学习中经常采取不正确的心智活动方式,那么以后在解决同类问题时就会犯老错误,难以找到正确的出路。比如“心读”是快速阅读的一种心智技能。学生如果每每用出声朗读或默读对待一切文字资料,就会干扰“心读”的形成,影响其阅读材料的速度和知识的扩展。因此,应当注意学生最初的智力技能特点,对错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对正确的予以强化,并进行智力操作方式的指导。指导学生时应告诉学生正确心智操作的目的,意义,引发其正确动机,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能自我鉴别自己良好的和不好的智力操作方式并能自我校正。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面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家长的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伴的影响,学校管理是否科学也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师长懂教育和心理规律,要求,又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要求。要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使其学习行为科学化和自动化。经常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智力操作过程,以便进行指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外因固然
重要,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自身决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及行为都影响其习惯的形成。
所以,应首先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问题。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大作用,就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这种积极情感作用下容易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配合以行为和智力操作的训练,慢慢就会克服掉旧的动力定型,形成新的良好的动力定型。好的习惯形成了,而得到提高。
学习成绩必然随之
第二篇:学习成绩的差异归结与学习习惯的差异
学习成绩的差异归结与学习习惯的差异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你的生活圈内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时,你可以寻找理由暂时跳出这个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当你的内部发生故障时,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忧伤等情绪波动时,你可以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第三篇:为什么三项棋有益于提高情绪智力及学习成绩
为什么三项棋有益于提高情绪智力及学习成绩?
有远见的家长,最看重孩子早期的情商教育和智商开发;
有见识的父母,最看重孩子综合素质和特长爱好的全面培养;
在学棋过程中,您的孩子将打下人格智慧的基础,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好的做人品质;
在学棋过程中,您的孩子将练就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爱思考会学习有特长的过硬本领。
三项棋的教育功能
(为什么三项棋有益于提高情绪智力及学习成绩?)
1.培养认真态度:纠正学习中敷衍、马虎、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
2.培养心静能力:让思想高度集中,听课、做作业时可避免三心二意。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及准确判断、逻辑推理。
4.培养记忆能力:每一次复盘都是形象记忆训练。
5.培养计算能力:每一步棋都是趣味性计算训练。
6.培养竞争意识:每一次比赛都是孩子不服输的竞争表现。
7.培养抗挫意识:面对失败的强烈意识,是一次极好的抗挫教育契机。
8.培养平常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优势不浮,劣势不燥。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控,终生受益。
研究表明,长期(2年以上)、系统的棋类训练能显著提高少儿的思维深度和记忆的长效性,这意味着孩子能事半功倍地轻松面对未来任何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获得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四篇:演讲稿: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努力提升学习成绩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努力提升学习成绩
八年级1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努力提升学习成绩》。
一千多年前,在古希腊山岩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这句格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哲理,就是只要你积极运动,坚持锻炼,那么你就可以拥有强健的体魄。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需要运动来保证,而人生最大的财富正是健康。同学们,健康是生命的保障,健康是巨大的财富。具有健康,你将具有完美的人生、具有健康,你将具有最大的幸福。记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周涛说:“在美貌、金钱和健康眼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健康。缘由很简单,因为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不会具有”。尽人皆知,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他从小就刻苦钻研,工作起来就一连十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终究他成了数学史上的伟人。但好景不长,衰弱的身体使他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难道不是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一大损失吗?试问,失去健康,我们能安安静静坐在教室好好学习吗?失去健康,我们为之奋斗的学业能如愿以偿吗?想想我们的同学,想想我们躲避锻炼的身姿,在操场跑短短的几圈都坚持不住,在军训、集会等活动中,总有那么几位同学因身体不适而晕倒。试问,这样的事实能说我们身体强健吗?我们有理由不锻炼身体吗?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少年中国说》里边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今天听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将来谁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谁来保卫我们的国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要想在人生的征程中保持优秀的学业,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来保证。如果哪一天身子垮了,优秀的学业自然也就难以为继。同学们,如今,美丽的校园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学校各类体育社团、每天一个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相继开展,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在我们美丽的操场跑上两圈,跳上几下,挥洒一些汗水,倦意便顿时消失,既调节了情绪,改善了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了体力和精力,不仅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消除了学习带来的压力,保持了健康的心态,更充分激发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逐步提高我们的自信心。从而更利于我们以更好的状态、更加充沛得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通天文知地理、迎接未来的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努力提升学习成绩。谢谢大家!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
第五篇:学习成绩好坏在于学习习惯不同
学习成绩好坏在于学习习惯不同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5.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7.独立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9.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