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复习题
五年级美术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2、各种各样的(黑、白、灰)与(点、线、面)结合,相互映衬交错,就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
3、(点、线、面)和(黑、白、灰)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语言。
4、(同类色)是指色相的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比如深红与浅红等。(邻近色)是指色相的性质近似的。比如红与橙、绿与青等。
(对比色)是指色相的性质相反的。比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5、牡丹象征(富贵);(月季)象征吉祥如意、和平美好;(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枇杷象征(丰收圆满);(桃子)象征长寿。
6、陶俑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它由陶土塑成,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与风俗,是我国古代精美的艺术珍品。我国陶俑中的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7、俑是指陪葬的(偶人),由木、石、铜、陶等不同材质制成。
8、我国古代壁画的代表作品是(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壁画,是(佛教)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选择题:
1、《掷铁饼者》的作者是(A)。
A、【古希腊】米隆B、【法国】布尔德尔C、【中国】田金铎
2、蔬果雕中的青蛙是用(B)制成的。
A、香蕉B、黄瓜C、土豆
3、毕加索是(A)的画家。
A、西班牙B、英国C、意大利
4、《九色鹿》的故事起源于(C)教。
A、伊斯兰教B、道教C、佛
第二篇:江西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第1课 凝固的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中国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 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2课 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课时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3课 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代表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第二课时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
第4课 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平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
三、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
第二课时
一、互相交流
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一起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想中校园的模型或草图设计。
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作时,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规划原理,分析学校基本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开注意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特别提醒校园的新构想不要脱离学校实际,以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合理、更美观的设计为最佳。
二、修整完成。
三、评价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新构想”设计大赛,可以参照教材中“我的作品”评价表,用不同星级或分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采用个人或团体的方式进行互评。
第5课 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家,是童年幸福的摇篮。那儿有我们的一片小天地。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实用、美观,充满着情趣的童年乐园……
二、欣赏评析
欣赏最新的家居博览会片断、电脑家居设计作品、名画(如凡·高的《卧室》)、家居设汁实例照片、优秀的学生作业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予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意设计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自己的小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或根据学生爱好与特长,分好组,指导学生先设计草图,达成共识,再进行分工。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硬质材料和较复杂的工具是否能正确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使用说明或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外观、质感进行联想并合理加工,使其符合表现要求,产生逼真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技法指导
鼓励和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房间,将家具设计成易移动、易组合的样式,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
小天地中还可以含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花坛与花架是木制庭院中最佳的造型,它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花架成为花草们成长的依托,它们随心所欲地爬满“枝头”,而花坛则让那些成长的花草有个舒适的“归宿”。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制作材料原有的质地、色彩和造型,在它们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尽量达到外形和质感都逼真的效果。但这两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教师除了做示范操作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易折、易削的软木块和木条以及已成形或易裁剪、易卷曲的硬度低的金属。“小天地”的设计和布局重在要体现出合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我门的小天地草图,并选用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有趣的“小房间”.三、交流反馈。
四、评价
1.观察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自主规划、敢于创新、富有个性。2.是否能合理运用制作材料,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设计出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创意的作品。
第6课 能“变化”的蔬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削、切、挖、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
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课前观察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商量或陪父母去菜市场看一看、找一找,哪些蔬果的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你的奇妙构思?
二、展示学生在家中做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探索制作蔬果雕的方法,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三、选材指导
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用果蔬进行造型雕刻,民间各地屡见不鲜。教材中所选用的是常见的蔬果制作的生动活泼的立体造型。果蔬体软,易于削切,适合学生进行手工练习,要让学生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制成具有天趣的造型。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造型想象力。如教材中展示的:(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稍作插接,即变成一只可爱的“香蕉犬”。(2)用半个菠萝和一只水晶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3)根据黄瓜青翠欲滴的颜色和特有的斑纹,经过切挖、插接、组合等方法,制作成一只只跳跃的“青蛙”。(4)利用土豆和葱须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一位纯朴慈祥的“土豆爷爷”等。
第二课时
一、动动脑,看看现有的蔬果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什么?大胆想象,把它做成一个有意思的形象。
教材中把常见的蔬菜瓜果全都变成了诱人的模样,变成了具有个性,而且非常可爱的蔬果作品,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将奇妙的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美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评一评,比一比。
(1)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想象力?谁的作品将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并说出理由。
(2)你对这节课的喜爱程度:A满意、B一般、C非常喜欢,并说说理由。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蔬果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宴会设计制作一个蔬果拼盘等。
(4)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课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第7课 有“生命”的金属
教学目标
1.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无数废旧的金属材料,经过艺术家点石成金的“魔术”,一下子变成了奇妙的艺术晶,如本教材中展示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牛头》,就是他利用废旧的自行车把手和车垫巧妙组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地运用身边易找的易拉罐、铁丝、铜丝、铁皮、瓶盖等废旧金属材料,运用捆、绑、剪、缠绕、粘贴等基本方法创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教师讲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评析时讲解,如选材的动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组合拼接的方法等,使学生感到更加真切、具体、深刻。学习活动的开展,可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备的材料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说说自己的构思,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设计制作做必要的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师讲解
巧妙利用身边的度旧金属材料的质感和外形,创造出一个可爱的形象。材中呈现了多种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不同款式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领悟材料的选取以及奇特的构思是关键所在。教材中选用了可塑性较强的铁丝、铜丝、彩色金属电线等。用这些材料进行造型,具有形象简练、生动的特色,设计应强调形象概括,制作时要从外形动态着眼,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给人以吸引力。在教材中运用彩色电线经过弯曲、卷折、缠绕、回旋等方法制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如:“拿着烟斗的老爷爷”、“弹吉它的人”等作品。为了更好地突出材料的特质,要“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如根据易拉罐和球形把手的外形特征,运用铁丝进行捆扎、粘贴、组合成一列可爱的“小火车”;运用酒瓶盖、金属弹簧、废旧光盘、螺丝钉组合成“未来机器人”。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教师可从制作方法、巧妙的构思、恰当的选材方面进行点讦,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在组合时要有美感,并把握立体组合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从中体悟造型美和创新意识。
安全提示:小心工具和材料把你弄伤哦
二、评价
1、作品完成后,可安排各小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也可以讨论、评说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提高欣赏水平。有条件的可激发学生课余再创作的热情,将课内的创作学习延至课外。课后可收集学生作品开个小小展览会,可邀请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来参观。
2、学生的作品是否有童趣,是否有很好的创意。
第8课 会“传神”的木头
教学目标
1.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创造的乐趣。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满地凋落的枯树枝、枯叶、松果等,蹈过的人总是熟视无睹,然而他们有时对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可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宝物。运用这些自然环保素材进行美术创作,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即可创作出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作品。如教材中展示的:
1.用枯树枝削一削、粘一粘,即变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小蜻蜓”,长长的翅膀灵巧多变,还可用各种不同的叶子为蜻蜓更换多样的衣裳呢1 2.圆圆的树枝锯一锯、粘一粘,一只慵懒的小猪呈现在我们面前,呆呆的神情,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那么可爱,令人发笑。
3.把热水瓶木塞切割成几块,用牙签把小木块固定装饰,组合成一只可爱的小鹿(因木塞木质软,学生易操作)。
4.从木材加工厂拣来的废料,根据它的形状、纹理和树皮的质感,经过设计者巧妙的构思,做成一只威猛的鳄鱼。
5.一根根小木枝经过一番锯、切、劈后,将它们组合成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马”,麻绳装饰成鬃毛,使小马增添了一分飘逸。用木头材料做的各种动物,既有动物形态的美,又有材料贡地的美,更能显示出制作者无穷的创造力。
二、布置学生进行材料收集,本课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材料的收集比较容易,城市的学生可到公园或校园里捡一些小枯枝、枯叶,或利用假日进行收集:用冰棒棍进行组合,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外,还可以通过DAY课件,演示一些其他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力求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二、教师演示一下削、锯、切、割、粘的方法和步骤,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课堂上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方法。如:用小树枝和绳子捆一捆、扎一扎、粘一粘、编一编等方法。
三、学生创意设计
比一比看,谁的构思更巧妙,谁的作品更生动有趣。
四、评价
1.是否能够积极动脑筋进行大胆想象,采用的造型方法是否与众不同。2.是否通过交流启发,使学生对造型设计有创意,能否表达自己的想法。3.在欣赏评价中,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
第9课 鲜花送英烈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和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一代,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方志敏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革命者,他把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让我们献出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吧!
二、技法指导
教材中出示的纸花种类虽多,但制作方法却是相同的,每朵花主要分为花头、花枝和叶三部分,而不同的花主要的区别在于花头部分,采用不同颜色和不同质地的纸张,可以做出视觉效果完全不一样的花朵。制作方法主要采用剪、卷、贴,可以使用一定的工具帮忙,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的方法,例如菊花的花瓣繁多,应该先将纸折叠剪好细条状,再展开卷在花枝上;在卷时可以把纸裹在铅笔上,用力拉伸,就可以表现花瓣圆润的翻翘效果了……
纸花的制作材料以彩色薄纸为主,例如皱纹纸、蜡光纸、面巾纸等。为了能使花立起来,制作花枝时在纸的中心卷上一根木棍用来固定。教材中无法对各种花一一展示制作步骤,仅以最典型的菊花为例进行了技法剖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举一反三多做分析,多进行几种花型的示范制作。
花篮可以用纸盒或软贡塑料盒做,采用盒子原有的造型,将它倒转过来裁剪、编制做成。在篮中间放置一块泡沫,用来固定花朵,插花时要注意整体的造型和色彩的搭配,花之间要错落有致、顾盼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
比一比,看哪只花篮追型最好,哪只花篮色彩搭配得最好看。
二、组织活动。
欣赏与观察真花的图片、影片,指导学生与真花做比较,利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做出不同质感的花朵。
欣赏与观察纸花与花篮的实例或图例,解剖纸花的制作过程。
花篮的制作需要许多花卉,在一课时里独立完成难度较高,建议学生分组合作,便于学生之
间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同时可以提高花篮的整体效果。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活动,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反馈,促进学生制作技法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发创作不同的花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评价
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制作活动,能否掌握纸花的制作方法。
2.是否对革命烈士产生敬仰之情,并积极参加制作花篮和敬献花篮的活动。3.注意观察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得到提高。
第10课 点线面·黑白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匣学生初步明确点线面和黑白灰的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能力。
2.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并裁剪一件平面或半立体的儿童装。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点.线,面和黑、白、灰。走在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闪烁的红绿灯,平行的斑马线.宽阔的路面,漫步于江南水乡,随处可见黑色的屋顶、白色的墙、灰色的门窗。各种各样的黑、白、灰与点、线、面结合,相互映衬交错,就构成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二、欣赏评述
观察生活中的图片,阐述构成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从日用品、服装、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选取经典的图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突出点、线、面在画面中的运用,让学生从实例中去找寻、理解构图的原理。好的示范作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指导学生欣赏名人画作与优秀的学生作品,如吴冠中、蒙德里安、米罗、克利等的作品,找到其中运用点、线、面的地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运用自己的认知与观点,对作品进行评述。
三、技法介绍
点、线、面是视觉构成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万物形态构成都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黑、白、灰属无彩色,无彩色有明有暗,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和明度,都能以无彩色灰调的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表现方法可以采取绘画、剪贴、电脑制作等。
四、创意设计
结合本课所学的内容,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知识设计一件漂壳的衣服。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衣服的造型宜简不宜繁,突出表现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效果。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
二、反馈修改来完成。
三、评价
1观察学生作品中点线面的构成是否合理,黑、白、灰的对比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能否给人美观、大方的感觉。
2.服装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个性特征。
3.通过服装秀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拓展
使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装饰其他物体,如沙发、窗帘、封面、书柜、电脑等,可以做成实物,也可以设计成草图的形式。
第11课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教学目标 1学习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知识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基本原理。
2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设计并制作一个漂亮的小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在色彩缤纷、斑斓多变的大干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可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彩的自觉运用。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几乎无所不包无时不在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二、认识同类色、邻近色和对比色
1、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了解。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强烈对比的颜色也能看到同类或邻近的颜色如晴朗的天空与蔚蓝的大海。老师拿出颜色卡片把红色与绿色放在一起红色与橙色放在一起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对比的颜色能给人强烈鲜明的感觉相近或类似的颜色给人以和谐、稳定的感觉。
2你知道吗 同类色指色相的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如深红与浅红等。邻近色指色相的性质近似的。如红与橙绿与青。对比色指色相的性质相反的。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第二课时
一、新授
2、包的设计及制作。
1我们要学以致用了根据色彩知识画一个小包的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小包。包的设计应美观小巧。想一想可以做成什么样式呢肩包、提包、挎包。包的制作包的基本形可以利用纸盒、塑料盒的原有造型来确定。再用色卡纸来装饰达到鲜
明活泼的效果。
2)欣赏书中作品。“螃蟹”是利用红和绿对比色制作的。“鱼”是用同类色做的。
3、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包在色彩和造型上最有特色。
三、小结
A我们学习的东西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B评价建议: 1学生是否能分辨出生活中和谐的色彩与对比的色彩。
2学生能否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色彩和造型都很漂亮的作品。
第12课
春华秋实
教学目标
1认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初步尝试写意花卉的表现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2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3了解中华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激发学生珍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
秋天艳阳高照天气清朗。串串硕果是绿色生命的结晶。
让我们用笔墨来营造这
春华秋实的意境。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师的作品吧!
二、新课
1、欣赏
欣赏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大桃图扇》、《枇杷》 大师吴昌硕的《牡丹》。请同学说一说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触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你知道吗牡丹象征富贵月季象征吉祥如意和平美好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枇杷象征丰收圆满桃子象征长寿。
2、了解国画
写意花卉是中国画的主要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的特征是简练概括、强调笔墨趣味要求技巧与造型相结合既有笔墨的情趣又有恰倒好处的造型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牡丹的画法。
欣赏牡丹的国画作品问你们想不想学请同学们小组探索学习牡丹的画法。
师示范投影仪
1先用湿笔蘸稀释的白粉再蘸淡曙红画花瓣。2用笔蘸淡曙红后再蘸深曙红画浓花瓣。
3用白粉加藤黄画花心用石绿调花青再加藤黄画叶和茎。趁半干时用重墨勾叶筋。
二、画一画。
生活中一定有你喜欢的花和果请用水墨画的画法画出来吧学生实践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展示评价。
举办“春华秋实”国画展。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分析画面中不足及应注意的地方。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四、小结
国画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我们应该用心去领会用心去画。你会发现国画是一门很有趣的艺术。
第13课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体会花鸟画中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对花鸟画的鉴赏能力
3、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花鸟画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鸟语花香》提问你联想到什么
2、花、鸟、树是属于中国画的哪个题材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 点题鸟语花香中国花鸟画的欣赏
二、展开
体验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
1、花鸟画的题材不仅限于花鸟。中国画家喜爱表现自然界的事物,如花卉、禽鸟、鱼虫、蔬果等,人们把这类作品统称为花鸟画。
2、比较荷花照片与国画国画荷花仅仅表现荷花的外形美吗
3、比较梅花照片与国画感受梅花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4、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感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5、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事事有余》、于非闇的作品《花好月圆》你知道中国画家还常借哪些花草来托物言志
三、深入
感受诗画结合
1、欣赏郑板桥的《竹石图》分析画上的题诗内容与画面的联系。简介郑板桥的生平。
2、让学生朗诵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讨论哪首更符合《墨梅图》画意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内容感受王冕借画墨梅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练习
1画配诗 根据画面内容配上恰当的诗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艳日荷花别样红。
2诗配画 欣赏马曰璐的《杭州半山看桃花》同桌讨论如果就这首诗来画一幅画会怎样画呢
4、归纳在写意花鸟画中画家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
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抒发主观感受表现潜在精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合作欣赏
提升对花鸟画的理解。每4人为一小组欣赏讨论有小组长汇报所看到的画面内容说说反映画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
说说你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诗与画结合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画家通过两者有机结合赋予笔墨新的意韵和生命力并给予观众以画外的余想和品味画家借花草的自然特性在画面上寄寓自己丰富的情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第14课 陶俑
教学目标
1.了解陶俑的基本概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造趣、交流导入
二、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三、尝试制作、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反馈、总结拓展
第二课时
一、激情造趣、导入课题
二、观察赏析、描述评价
1、学生观察“彩陶舞蹈纹盆”的实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彩陶盆形是什么样的?盆口与盆底有什么特点?
2、这个彩陶盆是制作于什么时代?想像彩陶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样的情景?
3、讲一讲它给你什么感受。
三、探讨研究、学习借鉴
1、指导学生看四羊方尊(青铜器)、汉墓T型帛画(染织品)、玉凤(玉器)、彩绘陶鼎(陶器)等代表不同材质的珍品图片。
2、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查询的相关资料观察研究分析每一种艺术瑰宝的历史年代、尺寸大小、造型设计、纹饰特点、材质用途以及艺术感受。
3、开小型报告会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
四、观摩交流、相互评析
1、各组把四种艺术瑰宝的纹饰描下来要求精细美观。
2、学生相互评价师生一起讨论各种纹样的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品。
五、课后拓展、调查了解
1上网查询书中三种艺术品的相关资料。
2课后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认真了解各种文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第16课 爱心大行动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课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二、新课
1、欣赏分析
你想看看小朋友做的卡片吗你喜欢哪一张能说一说理由吗这些卡片都有哪些制作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2、探索学习卡片制作步骤 基本制作方法
1镂空法在卡片封面镂空一个漂亮的形状以透出下面的图案。 剪贴法用彩色卡纸剪出想要的图形拼贴在卡片上。 绘画法用彩笔画想要的图形。
综合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
3、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玉树地震你想做一个什样的礼物送给灾区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2课时
一、导课
青海玉树地震我们成立一个小小的爱心宣传队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作为爱心宣传队的“队服”大家争做爱心小使者。
二、新课
1、探索学习根据书上的学习步骤你能印出漂亮的文化衫来吗 1)在白纸上画出拓印图案。2)将图案镂空剪下。3)用海绵蘸颜料拓印。
4)可在不同位置用多种颜料重复拓印。
2、启发构思 说一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文化衫
3、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文化衫最漂亮、最有创意。
5、实践活动 开展献爱心活动。
三、小结
我们就是团结互助的一家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第三篇: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课时
永恒的造型
第1课
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中国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课时
第2课
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教学过程: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第课时
第3课
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代表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过程: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
第课时
第4课
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平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
三、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互相交流
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一起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想中校园的模型或草图设计。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创作时,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规划原理,分析学校基本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开注意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特别提醒校园的新构想不要脱离学校实际,以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合理、更美观的设计为最佳。
二、修整完成。
三、评价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新构想”设计大赛,可以参照教材中“我的作品”评价表,用不同星级或分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采用个人或团体的方式进行互评。
第课时
第5课
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家,是童年幸福的摇篮。那儿有我们的一片小天地。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实用、美观,充满着情趣的童年乐园„„
二、欣赏评析
欣赏最新的家居博览会片断、电脑家居设计作品、名画(如凡·高的《卧室》)、家居设汁实例照片、优秀的学生作业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予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意设计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自己的小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或根据学生爱好与特长,分好组,指导学生先设计草图,达成共识,再进行分工。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硬质材料和较复杂的工具是否能正确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使用说明或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外观、质感进行联想并合理加工,使其符合表现要求,产生逼真的效果。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教学过程:
一、技法指导
鼓励和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房间,将家具设计成易移动、易组合的样式,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
小天地中还可以含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花坛与花架是木制庭院中最佳的造型,它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花架成为花草们成长的依托,它们随心所欲地爬满“枝头”,而花坛则让那些成长的花草有个舒适的“归宿”。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制作材料原有的质地、色彩和造型,在它们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尽量达到外形和质感都逼真的效果。但这两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教师除了做示范操作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易折、易削的软木块和木条以及已成形或易裁剪、易卷曲的硬度低的金属。“小天地”的设计和布局重在要体现出合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我门的小天地草图,并选用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有趣的“小房间”。
三、交流反馈。
四、评价
1、观察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自主规划、敢于创新、富有个性。
2、是否能合理运用制作材料,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设计出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创意的作品。
第课时
第6课
能“变化”的蔬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削、切、挖、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削、切、挖、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前观察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商量或陪父母去菜市场看一看、找一找,哪些蔬果的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你的奇妙构思?
二、展示学生在家中做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探索制作蔬果雕的方法,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三、选材指导
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用果蔬进行造型雕刻,民间各地屡见不鲜。教材中所选用的是常见的蔬果制作的生动活泼的立体造型。果蔬体软,易于削切,适合学生进行手工练习,要让学生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制成具有天趣的造型。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造型想象力。如教材中展示的:(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稍作插接,即变成一只可爱的“香蕉犬”。(2)用半个菠萝和一只水晶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3)根据黄瓜青翠欲滴的颜色和特有的斑纹,经过切挖、插接、组合等方法,制作成一只只跳跃的“青蛙”。(4)利用土豆和葱须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一位纯朴慈祥的“土豆爷爷”等。
三、动动脑,看看现有的蔬果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什么?大胆想象,把它做成一个有意思的形象。
教材中把常见的蔬菜瓜果全都变成了诱人的模样,变成了具有个性,而且非常可爱的蔬果作品,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将奇妙的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美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评一评,比一比。
(1)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想象力?谁的作品将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并说出理由。
(2)你对这节课的喜爱程度:A满意、B一般、C非常喜欢,并说说理由。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蔬果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宴会设计制作一个蔬果拼盘等。
(4)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课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第课时
第7课
有“生命”的金属
教学目标:
1、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无数废旧的金属材料,经过艺术家点石成金的“魔术”,一下子变成了奇妙的艺术晶,如本教材中展示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牛头》,就是他利用废旧的自行车把手和车垫巧妙组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地运用身边易找的易拉罐、铁丝、铜丝、铁皮、瓶盖等废旧金属材料,运用捆、绑、剪、缠绕、粘贴等基本方法创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教师讲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评析时讲解,如选材的动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组合拼接的方法等,使学生感到更加真切、具体、深刻。学习活动的开展,可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备的材料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说说自己的构思,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设计制作做必要的准备。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
巧妙利用身边的度旧金属材料的质感和外形,创造出一个可爱的形象。教材中呈现了多种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不同款式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领悟材料的选取以及奇特的构思是关键所在。教材中选用了可塑性较强的铁丝、铜丝、彩色金属电线等。用这些材料进行造型,具有形象简练、生动的特色,设计应强调形象概括,制作时要从外形动态着眼,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给人以吸引力。在教材中运用彩色电线经过弯曲、卷折、缠绕、回旋等方法制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如:“拿着烟斗的老爷爷”、“弹吉它的人”等作品。为了更好地突出材料的特质,要“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如根据易拉罐和球形把手的外形特征,运用铁丝进行捆扎、粘贴、组合成一列可爱的“小火车”;运用酒瓶盖、金属弹簧、废旧光盘、螺丝钉组合成“未来机器人”。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教师可从制作方法、巧妙的构思、恰当的选材方面进行点讦,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在组合时要有美感,并把握立体组合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从中体悟造型美和创新意识。安全提示:小心工具和材料把你弄伤哦
二、评价
1、作品完成后,可安排各小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也可以讨论、评说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提高欣赏水平。有条件的可激发学生课余再创作的热情,将课内的创作学习延至课外。课后可收集学生作品开个小小展览会,可邀请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来参观。
2、学生的作品是否有童趣,是否有很好的创意。
第课时
第8课
会“传神”的木头
教学目标:
1、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满地凋落的枯树枝、枯叶、松果等,蹈过的人总是熟视无睹,然而他们有时对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可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宝物。运用这些自然环保素材进行美术创作,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即可创作出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作品。如教材中展示的:
1、用枯树枝削一削、粘一粘,即变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小蜻蜓”,长长的翅膀灵巧多变,还可用各种不同的叶子为蜻蜓更换多样的衣裳呢
2、圆圆的树枝锯一锯、粘一粘,一只慵懒的小猪呈现在我们面前,呆呆的神情,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那么可爱,令人发笑。
3、把热水瓶木塞切割成几块,用牙签把小木块固定装饰,组合成一只可爱的小鹿(因木塞木质软,学生易操作)。
4、从木材加工厂拣来的废料,根据它的形状、纹理和树皮的质感,经过设计者巧妙的构思,做成一只威猛的鳄鱼。
5、一根根小木枝经过一番锯、切、劈后,将它们组合成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马”,麻绳装饰成鬃毛,使小马增添了一分飘逸。用木头材料做的各种动物,既有动物形态的美,又有材料贡地的美,更能显示出制作者无穷的创造力。
二、布置学生进行材料收集,本课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材料的收集比较容易,城市的学生可到公园或校园里捡一些小枯枝、枯叶,或利用假日进行收集:用冰棒棍进行组合,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外,还可以通过DAY课件,演示一些其他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力求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二、教师演示一下削、锯、切、割、粘的方法和步骤,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课堂上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方法。如:用小树枝和绳子捆一捆、扎一扎、粘一粘、编一编等方法。
三、学生创意设计
比一比看,谁的构思更巧妙,谁的作品更生动有趣。
四、评价
1、是否能够积极动脑筋进行大胆想象,采用的造型方法是否与众不同。
2、是否通过交流启发,使学生对造型设计有创意,能否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欣赏评价中,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
第课时
第9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藏书票的印制过程。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个别提问 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如何制作藏书票。板书课题
《第九课
藏书票》
二、发展阶段
1、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2、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三、小结与评论
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第课时
第10课 门和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并通过对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绘画、建筑中门的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学难点: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 关于“门”的文章、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
2、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3、课堂活动:
欣赏课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讨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
(1)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3)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5)标志性“门” 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出示凯旋门、名校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
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四、小结
第课时
第11课
鲜花送英烈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一代,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方志敏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革命者,他把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让我们献出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吧!
二、技法指导
教材中出示的纸花种类虽多,但制作方法却是相同的,每朵花主要分为花头、花枝和叶三部分,而不同的花主要的区别在于花头部分,采用不同颜色和不同质地的纸张,可以做出视觉效果完全不一样的花朵。制作方法主要采用剪、卷、贴,可以使用一定的工具帮忙,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的方法,例如菊花的花瓣繁多,应该先将纸折叠剪好细条状,再展开卷在花枝上;在卷时可以把纸裹在铅笔上,用力拉伸,就可以表现花瓣圆润的翻翘效果了,花篮可以用纸盒或软贡塑料盒做,采用盒子原有的造型,将它倒转过来裁剪、编制做成。在篮中间放置一块泡沫,用来固定花朵,插花时要注意整体的造型和色彩的搭配,花之间要错落有致、顾盼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学生创作
比一比,看哪只花篮追型最好,哪只花篮色彩搭配得最好看。
二、组织活动。
欣赏与观察真花的图片、影片,指导学生与真花做比较,利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做出不同质感的花朵。
欣赏与观察纸花与花篮的实例或图例,解剖纸花的制作过程。花篮的制作需要许多花卉,在一课时里独立完成难度较高,建议学生分组合作,便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同时可以提高花篮的整体效果。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活动,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反馈,促进学生制作技法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发创作不同的花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评价
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制作活动,能否掌握纸花的制作方法。
2、是否对革命烈士产生敬仰之情,并积极参加制作花篮和敬献花篮的活动。
3、注意观察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得到提高。
第课时
第12课
点线面·黑白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匣学生初步明确点线面和黑白灰的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能力。
2、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并裁剪一件平面或半立体的儿童装。
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并裁剪一件平面或半立体的儿童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点、线、面和黑、白、灰。走在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闪烁的红绿灯,平行的斑马线,宽阔的路面,漫步于江南水乡,随处可见黑色的屋顶、白色的墙、灰色的门窗。各种各样的黑、白、灰与点、线、面结合,相互映衬交错,就构成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二、欣赏评述
观察生活中的图片,阐述构成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从日用品、服装、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选取经典的图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突出点、线、面在画面中的运用,让学生从实例中去找寻、理解构图的原理。好的示范作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指导学生欣赏名人画作与优秀的学生作品,如吴冠中、蒙德里安、米罗、克利等的作品,找到其中运用点、线、面的地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运用自己的认知与观点,对作品进行评述。
三、技法介绍
点、线、面是视觉构成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万物形态构成都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黑、白、灰属无彩色,无彩色有明有暗,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和明度,都能以无彩色灰调的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表现方法可以采取绘画、剪贴、电脑制作等。
四、创意设计
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衣服的造型宜简不宜繁,突出表现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效果。
1、观察学生作品中点线面的构成是否合理,黑、白、灰的对比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能否给人美观、大方的感觉。
2、服装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个性特征。
3、通过服装秀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拓展
使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装饰其他物体,沙发、窗帘、封面、书柜、电脑等,可以做成实物,也可以设计成草图的形式。
第课时
第13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游戏:教师取出一种三间色,学生要拿对相对应的两种原色。给6种颜色排排队、将红、黄、蓝、橙、绿、紫6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队。
说一说排序的理由。
教师小结:靠一起的颜色很相近,很协调,距离较远的颜色反差较大,对比较强。
二、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板书归类归纳: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欣赏多媒体演示的一组图片,谈谈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你的感觉。
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揭示:红和绿、黄与橙、绿与紫是对比色,对比使画产生很强的活力和跳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
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绿等是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
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三、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用水粉色调配几种对比色和协调色。
四、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
其他同学谈一谈对其画面色彩的感受。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
复习所学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知识。
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或设计,对比与协调都不可少。如果以协调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对比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协调生动,统一中有对立;如果以对比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协调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丰富和谐,对立中有统一。
二、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
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有些是用对比色画出的,有些是用协调色画出的,比较它们不同的色彩感觉。
说说自己对大师的作品的理解,感受色彩的魅力。小组畅谈感觉并进行探讨归纳: 对比色:强烈、刺激、跳跃、张扬。协调色:温和、含蓄、平静、柔美。
三、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作画。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设计出画面的内容,再构思安排好画面,确定画面主体,将草图打好后,上色。
四、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大家共同评议、交流观画感受,分享创作感受。
第课时
第14 课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禽鸟的形体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
3、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笔墨情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笔、用墨的技法。
教学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笔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当你听到鸟儿婉转的歌唱,当你闻到扑鼻而来的花香,当你走进国画大师笔下的花鸟世界,你是否也想拿起手中的画笔去描绘一个“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呢?
二、新授
1、欣赏多媒体图片。
1)看一看各种鸟的形态和动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感性的认识。
2)宋代画家佚名画的《竹树驯雀图》、朱耷的《鸟石》中的鸟总是白眼看人,冷峻孤傲,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
2、了解鸟的基本结构。
学习花鸟画主要是通过细心观察,研究对象,掌握禽鸟的形体结构,反复练习,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来。鸟的基本形体我们可以用两个圆表示。
3、学习麻雀的画法。师示范。
1)用羊毫笔调赭墨,一笔点出头,二笔点出身子。
2)在身子左右两侧画出飞动的翅膀。
3)用浓墨点出身上的斑点、飞翅和尾巴。
4)淡墨勾出胸腹,点出嘴、眼,最后用曙红勾出爪子。
4、欣赏
你们想看一看小朋友是怎么画鸟的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书上的优秀学生作业吧!
5、画一画
用你自己学会的方法画一群可爱的小鸟。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
画小鸟与画花鸟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画什么?
三、小结
中国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地去领悟,去学习。
第课时
第15课
手绘线条的图像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用已给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手绘线条图像的意义:
广告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今天,图像传达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以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
2、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各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手绘线条图像直观、整体、任何一个人当无法同语言表达清楚的时候,借助它可以把事情说明的,如医生、导演、科学专家、生物学家,为我们课本都要借助这“第三语言”(看课本中的图形,再看书上的图形,先不要看文字,让学生回答画的是什么?)
3、问题一:(认识图形):下面的图形画的是什么?(想象力)
4、问题二:用线条画出你快乐的心情(创造精神)
5、问题三:请在5分钟内从图形开始,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用5分钟:
(1)男同学画5种以上的汽车(或兵器、建筑等)
(2)女同学画出你喜欢的5种以上服装或发式(表达能力)
7、画出你家到学校的地图(体验与图形的对言表达)或画出你的个人生活轨迹(是乐还是愁等情况)从出生到现在的情况
第课时
第16课
吉祥图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掌握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的方法。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用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吉祥图案。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吉祥图案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
教学难点:
图案的造型要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剪纸作品、彩纸、铅笔、剪刀。
学具:彩纸、铅笔、剪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送礼物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吉祥图案的美。
二、了解吉祥图案,拓展思维。
1、出示剪纸作品“福寿双全”,理解图案寓意。
2、探索学习,了解吉祥图案的特点。
三、设计制作吉祥图案,表达心愿。
1、示范剪纸,发现剪纸的特点,学习剪纸的制作步骤。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剪纸内容。
3、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辅导。
四、品味吉祥图案,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
板书设计:
吉祥图案
连年有余
剪纸:
连年有余
学生作品展示区:
特点:寓意美
折→画→添→剪→贴
第课时
第17课
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说什么?
第课时
第18课 民间陶瓷
教学目标:
1、了解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发现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
2、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描绘陶瓷艺术品之美,并以虎美化自已的生活环境。
3、掌握并运用陶瓷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同学的作品,并能发表自已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和感受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表现陶瓷艺术之美。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欣赏
1、欣赏古代陶器艺术作品。欣赏角度:
(1)陶瓷器的造型丰富,形态优美;实用功能与艺术类有机结合。(2)陶瓷器的纹样装饰与造型谐调,各类几何纹样组合有序,色彩和谐。
(3)陶瓷器的材料用制作过程科学,其质地色泽厚薄等都成为鉴别品质优劣的标准。
二、体验与创作:
1、通过图片发现陶瓷的纹样特征。人面形象鱼纹
鸟纹
蛙纹
2、老师讲解并演示描绘彩陶瓷
3、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器形匀称优美,装饰适当,纹梓具有节律感。深化层面:构图稳定有变化色彩处理得当,物体具立体感。探究层面:创造性地表现出陶瓷艺术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
三、美化生活
1、提醒,指导学生装裱画作。
2、鼓励学生以自已的作品装饰生活环境。
四、拓展与融汇:大胆尝试利用多种材料进行陶瓷的美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艺海搜索:鼓励学生上图书馆,网站等收集有关陶器的知识起源总类。
六、布置作业:用彩色纸来设计制作彩陶瓷。
七、作业点评
1、学生自评:用一句话说出对陶瓷的感悟。
2、学生互评:作品展示,相互指点。
3、教师点评。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发现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
2、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描绘陶瓷艺术品之美,并以虎美化自已的生活环境。
3、掌握并运用陶瓷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同学的作品,并能发表自已的见解。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和感受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表现陶瓷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欣赏
1、欣赏几幅刮蜡画
2、讨论:几幅刮蜡画的纹样有什么特征。
二、体验与创作
1、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发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各类型彩陶的典型纹饰特征,以及符号化的演变由来
2、讲解并演示描绘方法,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出陶瓷艺术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补充:
仰韶文化彩陶造型,纹饰特征。
半坡:底尖、口大、自然形、鱼纹形等。庙底沟:底平小、口大。纹饰几何图纹。马家窑文化彩陶造型、纹饰。
马家窑:多样性纹带,几何图纹、波浪纹等 半山:双耳纹饰、几何图纹、锯齿纹、三角纹。马厂:单耳纹饰、几何图纹和动物图纹。
三、美化生活
1、指导学生装袜画作。
2、鼓励学生以自已的作品装饰生活环境。
四、拓展与融汇
1、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彩陶纹饰的创作。
2、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就古代陶瓷艺术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
五、艺海搜索
1、陶器对人的生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2、我国古代瓷器通过水运和陆运大量传入西方,你知道水运和陆运的线路吗?请到图书馆,网站等去收集资料。
六、布置作业
七、作业点评
第课时
第19课
陶俑
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制作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什么是陶俑?
2、雕塑的概念: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刚才我们已经看过教材,那什么叫做陶俑?
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二、欣赏陶俑:
(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二)如果说秦代的雕塑是写实的艺术,那么汉代的雕塑可以说是写意的艺术。河南洛阳出土的《两舞俑》以夸张的动势表现出长袖善舞的人在翩翩起舞,朴质之中透出灵动。《说唱俑》眉飞色舞的样子,让人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西晋的《对书俑》两个人像是在对话,又像在争论什么(可以请学生说)。
(三)秦朝的写实、汉代的稚拙都别具风格,到了唐朝又出现了的“唐三彩”。你们知道唐三彩是有那三种色彩组成的?它与秦俑、汉俑有什么不同?
三、试一试:
1、请你就手中的材料雕一个你喜欢的俑(用紫沙泥来造型),表现手法和内容不限。
2、可以参考其他学生的作品。
四、梦想舞台:
展示学生的雕塑,师生互评活动。总结学生的雕塑作品,以表扬为主。
五、拓展活动:
1、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关于陶俑的邮票,我国的陶俑邮票很多。
2、不管是秦的兵马俑,还是其他朝代的文化,就像一部神话在诉说我国古代的文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神话》片段。
第课时
第20课
爱心大行动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卡纸、剪刀、双面胶、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二、新课
1、欣赏分析
你想看看小朋友做的卡片吗?你喜欢哪一张?能说一说理由吗?这些卡片都有哪些制作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2、探索学习卡片制作步骤
基本制作方法:
1)镂空法:在卡片封面镂空一个漂亮的形状,以透出下面的图案。
2)剪贴法:用彩色卡纸剪出想要的图形拼贴在卡片上。
3)绘画法:用彩笔画想要的图形。
4)综合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
3、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你想做一个什样的礼物送给灾区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教学用具:卡纸、剪刀、双面胶、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成立一个小小的爱心宣传队,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作为爱心宣传队的“队服”,大家争做爱心小使者。
二、新课
1、探索学习
根据书上的学习步骤,你能印出漂亮的文化衫来吗?
1)在白纸上画出拓印图案。
2)将图案镂空剪下。
3)用海绵蘸颜料拓印。
4)可在不同位置用多种颜料重复拓印。
2、启发构思
说一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文化衫?
3、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文化衫最漂亮、最有创意。
5、实践活动 开展献爱心活动。
三、小结
我们就是团结互助的一家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第课时
第21课 神奇的溶洞世界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溶洞奇观.,结合溶洞神奇的景观,大胆地表达想象力画一副风景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
1、胆地表达想象力画一副风景画。
2、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有关溶洞的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地方,要探秘神秘的美景。(播放一些溶洞的图片和视频)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你都是看到了什么呢?
生:溶洞
师:大家见过溶洞吗?你对溶洞有哪些了解,全班进行交流。
师:(出示织金洞溶洞)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一下我们贵州的溶洞:织金洞
二、欣赏溶洞景观,感受溶洞美景。
1、通过出示织金洞的图片,洞里面的晶莹剔透的各种美景,我们一起欣赏。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形容织金洞的美丽。
生:鬼斧神工
生:美轮美奂
生:精彩绝伦
生:赏心悦目
生:„„
2、认识石柱、石幔
3、谈一谈:贵州有哪些著名的溶洞?我们岑巩呢?你去过这些溶洞吗?说说欣赏溶洞的美景后有石幔感受和理想。
4、怎么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产物?
三、想象表现。
今天我们欣赏了溶洞美景,了解了溶洞的相关知识,懂得了溶洞资源的珍惜与珍贵,同时我们还深深地感到保护溶洞资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后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大胆地表达想象力画一副风景画,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四、作品评价。从想象力、溶洞特点、美学等进行评价。
第课时
第22课百里杜鹃红
教学目标:
1、了解百里杜鹃的独特景色及对杜鹃花的基本认识,初步学习单独纹样的设计。
2、发挥想象,大胆表现,通过对杜鹃花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对杜鹃花变形后的图案的自由绘制,设计及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生活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由,大胆的表现与愉快的合作过程。教学难点:进行设计与绘画单独纹样。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听歌曲《我爱家乡杜鹃红》,边听边感受歌声中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2)提问:这首歌是为什么地方唱的?(3)师介绍百里杜鹃风采及人文环境。
2、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百里杜鹃,了解杜鹃之花,感受杜鹃之美。(1)引导同学打开课本第36页。(2)教师板书“百里杜鹃红”。
二、课题分析。
1、师引导学生思考“百里”说明了什么?(1)引导学生用一个字回答(大、长)。
(2)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从本课找出一句说明百里之大的句子。
(3)学生举手回答“百里杜鹃总面积达130余平方公里”,教师引导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2、师引导学生思考“杜鹃红”表达的含义。
(1)师生讨论,说明杜鹃花的种类、颜色。
(2)师穿插一段关于杜鹃花扎根彝山的故事。
(3)师提醒学生,红花和百花不能入食(法制安全提示)。
三、观察与思考。
1、师出示杜鹃花写生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杜鹃花变形后的单独纹样图案。
2、师张贴“单独纹样”,师引导学生想象与认识什么是单独纹样。
3、认识对称式纹样及均衡式纹样。
4、师用范画考验学生对两种纹样的认识。
5、师示范单独纹样的一种绘画方法。
四、学生练习。
1、学生绘画,分组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展示。
六、总结。
本节课大家粗略的了解百里杜鹃,以及怎样用杜鹃花设计单独纹样,完成得很好。
同学们,大自然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每个同学不但要学会绘画美丽的花朵,更要学会热爱与保护环境,做一个有知识,讲文明,懂爱护的好学生,最后,祝小朋友们学习快乐!
第四篇: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永恒的造型
第1课 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表性。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中国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2课 新街古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
(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3课 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情境、引入境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
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介绍有代表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教学过程:
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 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
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4课 校园新构想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教学重、难点: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评析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平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
三、设计制作
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教学重、难点:
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互相交流
全班可分为若干小组,一起讨论未来学校的景象,综合大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理想中校园的模型或草图设计。难度大的模型制作,建议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创作时,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规划原理,分析学校基本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开注意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特别提醒校园的新构想不要脱离学校实际,以做到比现实生活中更合理、更美观的设计为最佳。
二、修整完成。
三、评价
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新构想”设计大赛,可以参照教材中“我的作品”评价表,用不同星级或分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采用个人或团体的方式进行互评。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5课 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家,是童年幸福的摇篮。那儿有我们的一片小天地。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它变成实用、美观,充满着情趣的童年乐园……
二、欣赏评析
欣赏最新的家居博览会片断、电脑家居设计作品、名画(如凡·高的《卧室》)、家居设汁实例照片、优秀的学生作业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予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创意设计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计自己的小空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在学生合作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愿或根据学生爱好与特长,分好组,指导学生先设计草图,达成共识,再进行分工。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硬质材料和较复杂的工具是否能正确使用,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使用说明或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外观、质感进行联想并合理加工,使其符合表现要求,产生逼真的效果。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动手设计自己的房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设计意识,提高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个性意识。
2、合理运用多种材料,正确使用工具,设计并制作“我们的小天地”模型。
教学过程:
一、技法指导
鼓励和引导学生巧妙地设计房间,将家具设计成易移动、易组合的样式,方便随时重新调整空间。
小天地中还可以含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花坛与花架是木制庭院中最佳的造型,它们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花架成为花草们成长的依托,它们随心所欲地爬满“枝头”,而花坛则让那些成长的花草有个舒适的“归宿”。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制作材料原有的质地、色彩和造型,在它们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尽量达到外形和质感都逼真的效果。但这两种材料的加工难度比较大,教师除了做示范操作外,还可以建议学生采用易折、易削的软木块和木条以及已成形或易裁剪、易卷曲的硬度低的金属。“小天地”的设计和布局重在要体现出合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二、学生制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我门的小天地草图,并选用你认为合适的材料,分工合作制作一个有趣的“小房间”。
三、交流反馈。
四、评价
1、观察学生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自主规划、敢于创新、富有个性。
2、是否能合理运用制作材料,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设计出在色彩和造型上有创意的作品。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6课 能“变化”的蔬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削、切、挖、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削、切、挖、连接等方法制作蔬果雕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前观察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商量或陪父母去菜市场看一看、找一找,哪些蔬果的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你的奇妙构思?
二、展示学生在家中做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探索制作蔬果雕的方法,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三、选材指导 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用果蔬进行造型雕刻,民间各地屡见不鲜。教材中所选用的是常见的蔬果制作的生动活泼的立体造型。果蔬体软,易于削切,适合学生进行手工练习,要让学生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制成具有天趣的造型。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造型想象力。如教材中展示的:(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稍作插接,即变成一只可爱的“香蕉犬”。(2)用半个菠萝和一只水晶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3)根据黄瓜青翠欲滴的颜色和特有的斑纹,经过切挖、插接、组合等方法,制作成一只只跳跃的“青蛙”。(4)利用土豆和葱须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一位纯朴慈祥的“土豆爷爷”等。
三、动动脑,看看现有的蔬果形状、颜色、斑纹适合表现什么?大胆想象,把它做成一个有意思的形象。教材中把常见的蔬菜瓜果全都变成了诱人的模样,变成了具有个性,而且非常可爱的蔬果作品,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将奇妙的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美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评一评,比一比。
(1)说一说谁的作品最有想象力?谁的作品将蔬果的形状、颜色、花纹等结合得最巧妙?并说出理由。
(2)你对这节课的喜爱程度:A满意、B一般、C非常喜欢,并说说理由。(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把这节课所学的蔬果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为家庭宴会设计制作一个蔬果拼盘等。
(4)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课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7课 有“生命”的金属
教学目标:
1、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无数废旧的金属材料,经过艺术家点石成金的“魔术”,一下子变成了奇妙的艺术晶,如本教材中展示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牛头》,就是他利用废旧的自行车把手和车垫巧妙组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地运用身边易找的易拉罐、铁丝、铜丝、铁皮、瓶盖等废旧金属材料,运用捆、绑、剪、缠绕、粘贴等基本方法创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教师讲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评析时讲解,如选材的动机、材料和工具的运用、组合拼接的方法等,使学生感到更加真切、具体、深刻。学习活动的开展,可采用自主表现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备的材料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说说自己的构思,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设计制作做必要的准备。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以金属材料为主,运用捆、扎、卷曲、粘贴、组合等各种方法进行设计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
巧妙利用身边的度旧金属材料的质感和外形,创造出一个可爱的形象。教材中呈现了多种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不同款式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领悟材料的选取以及奇特的构思是关键所在。教材中选用了可塑性较强的铁丝、铜丝、彩色金属电线等。用这些材料进行造型,具有形象简练、生动的特色,设计应强调形象概括,制作时要从外形动态着眼,做到形神兼备,才能给人以吸引力。在教材中运用彩色电线经过弯曲、卷折、缠绕、回旋等方法制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如:“拿着烟斗的老爷爷”、“弹吉它的人”等作品。为了更好地突出材料的特质,要“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如根据易拉罐和球形把手的外形特征,运用铁丝进行捆扎、粘贴、组合成一列可爱的“小火车”;运用酒瓶盖、金属弹簧、废旧光盘、螺丝钉组合成“未来机器人”。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教师可从制作方法、巧妙的构思、恰当的选材方面进行点讦,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在组合时要有美感,并把握立体组合造型的形式美法则,从中体悟造型美和创新意识。安全提示:小心工具和材料把你弄伤哦
二、评价
1、作品完成后,可安排各小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也可以讨论、评说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提高欣赏水平。有条件的可激发学生课余再创作的热情,将课内的创作学习延至课外。课后可收集学生作品开个小小展览会,可邀请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来参观。
2、学生的作品是否有童趣,是否有很好的创意。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8课 会“传神”的木头
教学目标:
1、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满地凋落的枯树枝、枯叶、松果等,蹈过的人总是熟视无睹,然而他们有时对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可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宝物。运用这些自然环保素材进行美术创作,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即可创作出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作品。如教材中展示的:
1、用枯树枝削一削、粘一粘,即变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小蜻蜓”,长长的翅膀灵巧多变,还可用各种不同的叶子为蜻蜓更换多样的衣裳呢
2、圆圆的树枝锯一锯、粘一粘,一只慵懒的小猪呈现在我们面前,呆呆的神情,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那么可爱,令人发笑。
3、把热水瓶木塞切割成几块,用牙签把小木块固定装饰,组合成一只可爱的小鹿(因木塞木质软,学生易操作)。
4、从木材加工厂拣来的废料,根据它的形状、纹理和树皮的质感,经过设计者巧妙的构思,做成一只威猛的鳄鱼。
5、一根根小木枝经过一番锯、切、劈后,将它们组合成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马”,麻绳装饰成鬃毛,使小马增添了一分飘逸。用木头材料做的各种动物,既有动物形态的美,又有材料贡地的美,更能显示出制作者无穷的创造力。
二、布置学生进行材料收集,本课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材料的收集比较容易,城市的学生可到公园或校园里捡一些小枯枝、枯叶,或利用假日进行收集:用冰棒棍进行组合,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在制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以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锯、切、削、绑、捆、扎、粘等精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外,还可以通过DAY课件,演示一些其他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力求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二、教师演示一下削、锯、切、割、粘的方法和步骤,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课堂上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和方法。如:用小树枝和绳子捆一捆、扎一扎、粘一粘、编一编等方法。
三、学生创意设计 比一比看,谁的构思更巧妙,谁的作品更生动有趣。
四、评价
1、是否能够积极动脑筋进行大胆想象,采用的造型方法是否与众不同。
2、是否通过交流启发,使学生对造型设计有创意,能否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欣赏评价中,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9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藏书票的印制过程。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个别提问 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如何制作藏书票。板书课题 《第九课 藏书票》
二、发展阶段
1、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2、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三、小结与评论
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10课 门和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皇宫的门、现代家庭居室的门、西北窑洞的门、江南农家的门、云南大理白族的门、哈萨克族的门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建筑的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并通过对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绘画、建筑中门的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综合审美感受力。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教学难点: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准备: 关于“门”的文章、门的图片若干、歌曲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预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中各种书体的“门”字的写法和风格特点。
2、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3、课堂活动:
欣赏课本第30、31页的范图和教师的补充图片,分组讨论,从门的技术性(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和艺术性(文化内涵)两个方面相互交流对门的了解和感受。并完成下列问题:
(1)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普通农家民居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3)园林景致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4)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5)标志性“门” 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出示凯旋门、名校校门、有代表意义的居民小区大门、牌坊等图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标志性“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门的文化意蕴。
活动小结: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门的样式逐渐丰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是人的理性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四、小结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11课 鲜花送英烈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一代,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今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方志敏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革命者,他把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让我们献出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吧!
二、技法指导
教材中出示的纸花种类虽多,但制作方法却是相同的,每朵花主要分为花头、花枝和叶三部分,而不同的花主要的区别在于花头部分,采用不同颜色和不同质地的纸张,可以做出视觉效果完全不一样的花朵。制作方法主要采用剪、卷、贴,可以使用一定的工具帮忙,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的方法,例如菊花的花瓣繁多,应该先将纸折叠剪好细条状,再展开卷在花枝上;在卷时可以把纸裹在铅笔上,用力拉伸,就可以表现花瓣圆润的翻翘效果了,花篮可以用纸盒或软贡塑料盒做,采用盒子原有的造型,将它倒转过来裁剪、编制做成。在篮中间放置一块泡沫,用来固定花朵,插花时要注意整体的造型和色彩的搭配,花之间要错落有致、顾盼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以及插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做花篮、送花篮,培养学生对革命烈士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学生创作
比一比,看哪只花篮追型最好,哪只花篮色彩搭配得最好看。
二、组织活动。
欣赏与观察真花的图片、影片,指导学生与真花做比较,利用不同质地的纸张做出不同质感的花朵。欣赏与观察纸花与花篮的实例或图例,解剖纸花的制作过程。花篮的制作需要许多花卉,在一课时里独立完成难度较高,建议学生分组合作,便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同时可以提高花篮的整体效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活动,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反馈,促进学生制作技法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发创作不同的花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评价
1、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制作活动,能否掌握纸花的制作方法。
2、是否对革命烈士产生敬仰之情,并积极参加制作花篮和敬献花篮的活动。
3、注意观察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得到提高。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12课 点线面·黑白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匣学生初步明确点线面和黑白灰的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设计能力。
2、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并裁剪一件平面或半立体的儿童装。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并裁剪一件平面或半立体的儿童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点、线、面和黑、白、灰。走在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闪烁的红绿灯,平行的斑马线,宽阔的路面,漫步于江南水乡,随处可见黑色的屋顶、白色的墙、灰色的门窗。各种各样的黑、白、灰与点、线、面结合,相互映衬交错,就构成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二、欣赏评述
观察生活中的图片,阐述构成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从日用品、服装、住房、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选取经典的图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突出点、线、面在画面中的运用,让学生从实例中去找寻、理解构图的原理。好的示范作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指导学生欣赏名人画作与优秀的学生作品,如吴冠中、蒙德里安、米罗、克利等的作品,找到其中运用点、线、面的地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运用自己的认知与观点,对作品进行评述。
三、技法介绍
点、线、面是视觉构成的基本元素,自然界的万物形态构成都离不开点、线、面。点、线、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黑、白、灰属无彩色,无彩色有明有暗,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间不同程度的灰。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和明度,都能以无彩色灰调的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表现方法可以采取绘画、剪贴、电脑制作等。
四、创意设计 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衣服的造型宜简不宜繁,突出表现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效果。
1、观察学生作品中点线面的构成是否合理,黑、白、灰的对比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能否给人美观、大方的感觉。
2、服装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个性特征。
3、通过服装秀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拓展
使用点、线、面、黑、白、灰的构成知识,设计装饰其他物体,沙发、窗帘、封面、书柜、电脑等,可以做成实物,也可以设计成草图的形式。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13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游戏:教师取出一种三间色,学生要拿对相对应的两种原色。给6种颜色排排队、将红、黄、蓝、橙、绿、紫6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队。
说一说排序的理由。
教师小结:靠一起的颜色很相近,很协调,距离较远的颜色反差较大,对比较强。
二、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板书归类归纳: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欣赏多媒体演示的一组图片,谈谈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你的感觉。
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揭示:红和绿、黄与橙、绿与紫是对比色,对比使画产生很强的活力和跳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绿等是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
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三、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用水粉色调配几种对比色和协调色。
四、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谈一谈对其画面色彩的感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
复习所学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知识。
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或设计,对比与协调都不可少。如果以协调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对比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协调生动,统一中有对立;如果以对比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协调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丰富和谐,对立中有统一。
二、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
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有些是用对比色画出的,有些是用协调色画出的,比较它们不同的色彩感觉。说说自己对大师的作品的理解,感受色彩的魅力。小组畅谈感觉并进行探讨归纳: 对比色:强烈、刺激、跳跃、张扬。协调色:温和、含蓄、平静、柔美。
三、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作画。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设计出画面的内容,再构思安排好画面,确定画面主体,将草图打好后,上色。
四、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大家共同评议、交流观画感受,分享创作感受。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第14 课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感受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禽鸟的形体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
3、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笔墨情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笔、用墨的技法。教学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笔洗、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当你听到鸟儿婉转的歌唱,当你闻到扑鼻而来的花香,当你走进国画大师笔下的花鸟世界,你是否也想拿起手中的画笔去描绘一个“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呢?
二、新授
1、欣赏多媒体图片。
1)看一看各种鸟的形态和动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感性的认识。2)宋代画家佚名画的《竹树驯雀图》、朱耷的《鸟石》中的鸟总是白眼看人,冷峻孤傲,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
2、了解鸟的基本结构。
学习花鸟画主要是通过细心观察,研究对象,掌握禽鸟的形体结构,反复练习,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来。鸟的基本形体我们可以用两个圆表示。
3、学习麻雀的画法。师示范。
1)用羊毫笔调赭墨,一笔点出头,二笔点出身子。2)在身子左右两侧画出飞动的翅膀。
3)用浓墨点出身上的斑点、飞翅和尾巴。
4)淡墨勾出胸腹,点出嘴、眼,最后用曙红勾出爪子。
4、欣赏
你们想看一看小朋友是怎么画鸟的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书上的优秀学生作业吧!
5、画一画 用你自己学会的方法画一群可爱的小鸟。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 画小鸟与画花鸟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画什么?
三、小结
中国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要好好地去领悟,去学习。
第15课 手绘线条的图像表现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用已给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手绘线条图像的意义:
广告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今天,图像传达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以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
2、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各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手绘线条图像直观、整体、任何一个人当无法同语言表达清楚的时候,借助它可以把事情说明的,如医生、导演、科学专家、生物学家,为我们课本都要借助这“第三语言”(看课本中的图形,再看书上的图形,先不要看文字,让学生回答画的是什么?)
3、问题一:(认识图形):下面的图形画的是什么?(想象力)
4、问题二:用线条画出你快乐的心情(创造精神)
5、问题三:请在5分钟内从图形开始,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用5分钟:
(1)男同学画5种以上的汽车(或兵器、建筑等)
(2)女同学画出你喜欢的5种以上服装或发式(表达能力)
第16课 吉祥图案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掌握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的方法。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用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吉祥图案。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吉祥图案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教学难点:
图案的造型要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剪纸作品、彩纸、铅笔、剪刀。学具:彩纸、铅笔、剪刀。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送礼物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吉祥图案的美。
二、了解吉祥图案,拓展思维。
1、出示剪纸作品“福寿双全”,理解图案寓意。
2、探索学习,了解吉祥图案的特点。
三、设计制作吉祥图案,表达心愿。
1、示范剪纸,发现剪纸的特点,学习剪纸的制作步骤。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剪纸内容。
3、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辅导。
四、品味吉祥图案,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
板书设计:
吉祥图案
连年有余
剪纸: 连年有余 学生作品展示区: 特点:寓意美 折→画→添→剪→贴
第17课 敦煌壁画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画一画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说什么?
第18课 民间陶瓷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发现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
2、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描绘陶瓷艺术品之美,并以虎美化自已的生活环境。
3、掌握并运用陶瓷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同学的作品,并能发表自已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和感受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表现陶瓷艺术之美。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欣赏
1、欣赏古代陶器艺术作品。欣赏角度:
(1)陶瓷器的造型丰富,形态优美;实用功能与艺术类有机结合。(2)陶瓷器的纹样装饰与造型谐调,各类几何纹样组合有序,色彩和谐。
(3)陶瓷器的材料用制作过程科学,其质地色泽厚薄等都成为鉴别品质优劣的标准。
二、体验与创作:
1、通过图片发现陶瓷的纹样特征。人面形象鱼纹
鸟纹
蛙纹
2、老师讲解并演示描绘彩陶瓷
3、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器形匀称优美,装饰适当,纹梓具有节律感。深化层面:构图稳定有变化色彩处理得当,物体具立体感。
探究层面:创造性地表现出陶瓷艺术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
三、美化生活
1、提醒,指导学生装裱画作。
2、鼓励学生以自已的作品装饰生活环境。
四、拓展与融汇:大胆尝试利用多种材料进行陶瓷的美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艺海搜索:鼓励学生上图书馆,网站等收集有关陶器的知识起源总类。
六、布置作业:用彩色纸来设计制作彩陶瓷。
七、作业点评
1、学生自评:用一句话说出对陶瓷的感悟。
2、学生互评:作品展示,相互指点。
3、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发现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
2、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描绘陶瓷艺术品之美,并以虎美化自已的生活环境。
3、掌握并运用陶瓷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同学的作品,并能发表自已的见解。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和感受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尝试以各种方法创造性地表现陶瓷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欣赏
1、欣赏几幅刮蜡画
2、讨论:几幅刮蜡画的纹样有什么特征。
二、体验与创作
1、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发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各类型彩陶的典型纹饰特征,以及符号化的演变由来
2、讲解并演示描绘方法,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出陶瓷艺术品的造型纹饰,工艺之美。补充:
仰韶文化彩陶造型,纹饰特征。
半坡:底尖、口大、自然形、鱼纹形等。庙底沟:底平小、口大。纹饰几何图纹。
马家窑文化彩陶造型、纹饰。
马家窑:多样性纹带,几何图纹、波浪纹等 半山:双耳纹饰、几何图纹、锯齿纹、三角纹。马厂:单耳纹饰、几何图纹和动物图纹。
三、美化生活
1、指导学生装袜画作。
2、鼓励学生以自已的作品装饰生活环境。
四、拓展与融汇
1、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彩陶纹饰的创作。
2、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就古代陶瓷艺术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
五、艺海搜索
1、陶器对人的生活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2、我国古代瓷器通过水运和陆运大量传入西方,你知道水运和陆运的线路吗?请到图书馆,网站等去收集资料。
六、布置作业
七、作业点评
第19课 陶俑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制作的,反应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什么是陶俑?
2、雕塑的概念: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刚才我们已经看过教材,那什么叫做陶俑? 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二、欣赏陶俑:
(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二)如果说秦代的雕塑是写实的艺术,那么汉代的雕塑可以说是写意的艺术。河南洛阳出土的《两舞俑》以夸张的动势表现出长袖善舞的人在翩翩起舞,朴质之中透出灵动。《说唱俑》眉飞色舞的样子,让人仿佛能听到他的声音。西晋的《对书俑》两个人像是在对话,又像在争论什么(可以请学生说)。
(三)秦朝的写实、汉代的稚拙都别具风格,到了唐朝又出现了的“唐三彩”。你们知道唐三彩是有那三种色彩组成的?它与秦俑、汉俑有什么不同?
三、试一试:
1、请你就手中的材料雕一个你喜欢的俑(用紫沙泥来造型),表现手法和内容不限。
2、可以参考其他学生的作品。
四、梦想舞台: 展示学生的雕塑,师生互评活动。总结学生的雕塑作品,以表扬为主。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五、拓展活动:
1、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收集一些关于陶俑的邮票,我国的陶俑邮票很多。
2、不管是秦的兵马俑,还是其他朝代的文化,就像一部神话在诉说我国古代的文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神话》片段。
第20课
爱心大行动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卡纸、剪刀、双面胶、颜料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二、新课
1、欣赏分析
你想看看小朋友做的卡片吗?你喜欢哪一张?能说一说理由吗?这些卡片都有哪些制作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2、探索学习卡片制作步骤 基本制作方法:
1)镂空法:在卡片封面镂空一个漂亮的形状,以透出下面的图案。2)剪贴法:用彩色卡纸剪出想要的图形拼贴在卡片上。3)绘画法:用彩笔画想要的图形。4)综合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
3、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你想做一个什样的礼物送给灾区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教学用具:卡纸、剪刀、双面胶、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成立一个小小的爱心宣传队,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作为爱心宣传队的“队服”,大家争做爱心小使者。
二、新课
1、探索学习
根据书上的学习步骤,你能印出漂亮的文化衫来吗? 1)在白纸上画出拓印图案。2)将图案镂空剪下。3)用海绵蘸颜料拓印。
4)可在不同位置用多种颜料重复拓印。
2、启发构思 说一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文化衫?
3、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文化衫最漂亮、最有创意。
5、实践活动 开展献爱心活动。
三、小结
我们就是团结互助的一家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第21课 神奇的溶洞世界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溶洞奇观.,结合溶洞神奇的景观,大胆地表达想象力画一副风景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
1、胆地表达想象力画一副风景画。
2、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准备:有关溶洞的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地方,要探秘神秘的美景。(播放一些溶洞的图片和视频)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你都是看到了什么呢?
生:溶洞
师:大家见过溶洞吗?你对溶洞有哪些了解,全班进行交流。
师:(出示织金洞溶洞)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一下我们贵州的溶洞:织金洞
二、欣赏溶洞景观,感受溶洞美景。
1、通过出示织金洞的图片,洞里面的晶莹剔透的各种美景,我们一起欣赏。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形容织金洞的美丽。
生:鬼斧神工 生:美轮美奂 生:精彩绝伦 生:赏心悦目 生:……
2、认识石柱、石幔
3、谈一谈:贵州有哪些著名的溶洞?我们岑巩呢?你去过这些溶洞吗?说说欣赏溶洞的美景后有石幔感受和理想。
4、怎么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产物?
三、想象表现。今天我们欣赏了溶洞美景,了解了溶洞的相关知识,懂得了溶洞资源的珍惜与珍贵,同时我们还深深地感到保护溶洞资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后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大胆地表达想象力画一副风景画,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四、作品评价。从想象力、溶洞特点、美学等进行评价。
第22课百里杜鹃红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百里杜鹃的独特景色及对杜鹃花的基本认识,初步学习单独纹样的设计。
2、发挥想象,大胆表现,通过对杜鹃花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对杜鹃花变形后的图案的自由绘制,设计及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生活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由,大胆的表现与愉快的合作过程。教学难点:进行设计与绘画单独纹样。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听歌曲《我爱家乡杜鹃红》,边听边感受歌声中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2)提问:这首歌是为什么地方唱的?(3)师介绍百里杜鹃风采及人文环境。
2、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百里杜鹃,了解杜鹃之花,感受杜鹃之美。(1)引导同学打开课本第36页。(2)教师板书“百里杜鹃红”。
二、课题分析。
1、师引导学生思考“百里”说明了什么?(1)引导学生用一个字回答(大、长)。
(2)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从本课找出一句说明百里之大的句子。(3)学生举手回答“百里杜鹃总面积达130余平方公里”,教师引导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2、师引导学生思考“杜鹃红”表达的含义。(1)师生讨论,说明杜鹃花的种类、颜色。(2)师穿插一段关于杜鹃花扎根彝山的故事。
(3)师提醒学生,红花和百花不能入食(法制安全提示)。
三、观察与思考。
1、师出示杜鹃花写生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杜鹃花变形后的单独纹样图案。
2、师张贴“单独纹样”,师引导学生想象与认识什么是单独纹样。
3、认识对称式纹样及均衡式纹样。
4、师用范画考验学生对两种纹样的认识。
5、师示范单独纹样的一种绘画方法。
四、学生练习。
1、学生绘画,分组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五、作业展示。
六、总结。
本节课大家粗略的了解百里杜鹃,以及怎样用杜鹃花设计单独纹样,完成得很好。同学们,大自然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每个同学不但要学会绘画美丽的花朵,更要学会热爱与保护环境,做一个有知识,讲文明,懂爱护的好学生,最后,祝小朋友们学习快乐!
第五篇: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复习题
五年级美术下学期复习题
1.1953年齐白石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最擅长画的是虾,他是一位
全能艺术家,他不仅是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2.三原色指的是红、黄、蓝,与其相对应的对比色是绿、紫、橙。
3.三间色指的是绿、紫、橙,是由三原色两两混合而得。如:
绿=黄+蓝,紫=红+蓝,橙=红+黄。
4.山水画也叫风景画画,花鸟画以动物和植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众多的花
鸟题材中,梅兰竹菊就被认为是代表高洁品质的 “四君子”。
5.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表现形式。
6.20世纪艺术大师马蒂斯是法国人,他是“野兽派”的代表人。
7.国画也叫中国画,中国画常用的工具材料有:毛笔、墨汁、宣纸、水。8.冷色:常见的冷色有:蓝色、绿色、紫色。因为这些色彩使人联想到冰雪和海洋。暖色:常见的暖色有:红色、黄色、橙色。因为这些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焰和太阳。
9.透视现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长远短„„等。如看公路时近宽远窄现象。
10.你所知道的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群虾》,徐悲鸿《奔马》,张大千《山水》 你所知道的外国绘画大师:梵高《向日葵》,毕加索《和平鸽》,马蒂斯《金鱼》 11.20世纪艺术大师马蒂斯是法国人,他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作品《蓝衣女人》。
12.装饰画和写实画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