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涉外经济法同步名词解释
涉外经济法:是指一国调整涉及本国与别国主题之间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涉外经济管理关系:是指我国对外经济管理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责,对其他涉外经济活动的主体进行领导、协调、组织、监督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涉外经济合作关系:是指我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在经济交往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是指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技术交往与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活动中,根据涉外经济法的规定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涉外经济管理和合作活动,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涉外经济法主体的经济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目标。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我国涉外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涉外经济法之中的,在涉外经济管理和涉外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
进出口货物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不准货物进口或出口的一种职能行为对外贸易: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经营者等主体为一方,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货物、技术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对外贸易法:是指在调整对外贸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外贸易管理关系和对外贸易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外贸易法律关系:是指对外贸易主体根据对外贸易法的规定所发生的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对外贸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参加对外贸易管理和合作活动,享有对外贸易权利,承担对外贸易义务的当事人。
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对外贸易秩序: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措施规范是时对外贸易竞争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与不公平交易,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从而形成对外贸易井然有序的发展局面。
对外贸易调查:是国际有关主管部门为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对有关事项予以查证的过程。
倾销:是指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行为。
配额: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以及保障对外贸易秩序,对一些限制性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宏观调控,实行数量限额的制度。
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协定中的一项免责条款,是指进口国对某些产品在公平竞争情况下因进口数量猛增而采取的紧急限制措施。
涉外投资法:是指调整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国外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
及个人到我国进行投资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间接投资:就是通过借贷资本的输出,即通过借款,由外国政府、企业及个人把资本输进我国。简单的说,间接投资就是指外方贷款给我国企业、经济组织的投资方式。
银行信贷:是指国际间的信贷,即我国作为借款人在国际金融市场向他国贷款人借的货币资本。一般来说,借什么货币就还什么货币。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出口,对本国出口以利息补贴并提供担保的措施。
直接投资:是指通过生产资本的输出,即通过把资本直接投放到我国进行生产或在我国进行商业经营的投资活动。
投资环境:是指特定国家对外国投资的一般态度,是特定国家为接受或吸引外国投资所具备的条件。
政治环境:是指政治上是否安定,有没有战争能和发生战争的危险,有没有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风险,等等。
法制环境:是指国家对外商投资的立法、执法、守法及法律监督等项因素的有机统一。
涉外投资管理:是指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外国投资的方向、外国投资项目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等实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行为。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照我国法律设立的,由外国投资者单独直接投资或者由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法:是指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依照合作经营企业法,用书面合同规定权利和义务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经济组织。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是指调整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济管理关系与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外资企业法:是调整外资企业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外资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资本总额,即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全部出资额。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起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简而言之,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全部资本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所有股东均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 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公司债务的公司。
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出口方在信贷的基础上,向进口方提供技术、设备。进口方在一定期限内以所进口的机器设备制造的产品或者其他约定产品偿还设备、技术
款项的一种投资方式。
直接补偿贸易:是指进出口方用引进的机器设备、技术所直接生产出来的产品偿还所引进所需的价款。
间接补偿贸易:是指进口方不是用所进口的机器设备直接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来支付或偿还引进所需价款。
涉外租赁:是指外商出租人根据与我国承租人之间订立的租赁合同,在一定期限内将商品交给承租人使用并收取一定数量的租金的投资方式。
工业产权:是指依照特定的法律程序批准的,在特定的期限和区域内创造发明和商品标记等无形财产所享有的专有权。
涉外知识产权:是指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过程中的涉外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涉外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涉外知识产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著作权法:是规定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著作权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人,既包括作者,也包括其他著作权人。
著作权客体: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作品的要件应该具有创造性和可复制性。
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白显得作品。
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和感情的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由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创造艺术作品。
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觉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图像作品:是指为施工、成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应地理现象、说明食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实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专利权:是指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并且受法律保护对某项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利权。
专利法:是指调整在确认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的归属和专利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国家对专利的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标法:是指调整在确认、保护商标专用权和商标使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非商业性的无偿技术转让:是指两国政府间以技术无偿援助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是通过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免费赠送的。
涉外技术转让法:是调整涉外技术转让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和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许可证合同:也称为许可证协议,是指许可方将自己占有的技术知识的使用权转让给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使用,被许可方给予许可方酬金的合同。独占许可证合同:是指在双方协议规定的区域内,被许可人在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对许可证合同所规定的技术享有的独占权。
非独占许可合同:又叫普通许可合同,指的是在一定地区内,许可方给予被许可方制造和销售许可产品的权利。
排他性许可合同:是指被许可方在一定区域内享有独占使用技术的权利,任何第三者不得在这个地区享有该技术的使用权,但许可方本人除外。
有偿技术装让:是指将技术成果作为商品,通过贸易途径的商业性转让。海关:是国家对进出关境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机关。
海关法:是调整在对进出关境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海关事务担保:是指与进出境活动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向海关申请从事特定的经营业务或者办理特定的海关事物时,向海关提交现金、保证函等方式,保证其行为合法性,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承诺的义务的法律行为。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商品检验部门依法或依合同对商品的的质量、数量和包装等进行监测与鉴定,以确认进口商品是否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标准的制度,简称商检制度。
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法:是调整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涉外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涉外金融法:是指调整涉外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金融自由化:就是指资金、资本可以再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各国货币之间可以自由兑换。
外资金融机构:是与中资金融机构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经批准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和营业的、全部或部分为外国资本的金融机构。
外汇:是指一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外汇管理:广义上的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的货币金融当局或其它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调控和规制行为;狭义上的是指对本国的货币与外国的货币兑换实行一定的限制。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外汇账户:是指外汇持有人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的外汇现汇账户。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品及贷款等。
套汇:是指我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者个人以各种方式将人民币或物资换取外汇或者物外汇收益,套取国家外汇的行为。
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向中国境外的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有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金融筹借的,以外国货币承担契约性偿还义务的款项。
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内外筹措外汇资金,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稳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国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理,并通过贷款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衡。世界银行集团:是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统称,其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资金,以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亚洲开发银行:是指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与1966年12月24日共同组成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我国与1986年3月正式加入。
外国政府贷款:是指外国政府向我国提供的官方贷款。
政府间贷款: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对外担保:是指中国境内机构以保函、备用信用证、本票、汇票等形式出具对外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财产对外抵押或者以动产和权利对外质押,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即债权人或者受益人)承诺,当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
境外上市外资股: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人发行的,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的股票。
涉外保险法:是指调整在具有涉外因素的保险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广义的涉外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是指外国保险机构在中国境内获准设立并从事联络、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代表处、总代表处。
涉外证券法:是指调整在具有涉外因素的证券发行和交易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广义的涉外金融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证券投资活动的重要手段。
涉外债券:主要是指境内机构发行的外币债券。外币债券,是指以外币表示的、构成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
涉外税法:是指调整在具有涉外因素的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构成要素:通常是指税法必须具备的内容,或者说是税法的必要因素。税法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税法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它是指征税的标的或对什么征税。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是对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也称计税基数,简称税基,是依税法计算纳税的依据,它是对征税对象在数量上的具体化。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
税收优惠:是基于一定目的对某些纳税人给予照顾,减轻或降低其实际税负。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计算和缴纳税款的期间和时限。
纳税地点: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它说明应向哪里的税务机关或其他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问题。
涉外企业所得税:是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简称,它是涉外所得税的一个重要的税种。
涉外企业所得税法:是指调整有关涉外企业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管辖权:是指国家依法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进行税收事物管理的权力,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个人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个人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税征收的一种税,它是所得税的一个重要的税种。
涉外经济仲裁:是指涉外经济纠纷当事人根据其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彼此间的纠纷提交其共同选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依法审理,并由该仲裁机构作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它是解决涉外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法。
涉外经济诉讼:是指发生了涉外经济纠纷的当事人将其争议诉诸法院,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判,以解决其纠纷的活动或方式。
司法协助:是指各国法院根据其本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彼此间相互协助,应请求而代为送达文书、调查取证以及进行其他诉讼行为的活动。
第二篇:经济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
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范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实质上是无权代理,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他物权。担保物权: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自己所有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 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8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除斥期间: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第二章
企业: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普通合伙: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全体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特殊的普通合伙: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该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有限合伙:指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组织,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入伙: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加入合伙,从而取得合伙人资格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第三章
公司:指依法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投资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登记成立的公司。外国公司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人格否认: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发起设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募集设立: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方式之一,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董事会: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独立董事: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
股东代表诉讼: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股东代位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公司债:指公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签订贷款合同的方式与非特定人或特定人之间所成立的一种金钱债务关系。
公司债券: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资本公积金:直接由资本原因形成的公积金。
资本维持原则:指公司在其整个存续过程中,应当保持其实际财产始终处于一定水平之上
第五章
合同的相对性:主要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请求和诉讼,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和诉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和责任,非以法律或合同规定,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要约邀请:一方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无权处分:是指行为人没有处分权,却一自己的名义实施的对他人财产的法律上的处分行为。不安抗辩权: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有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预期违约: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之前,明示或者默示其不履行合同,由此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
根本违约: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债务承担:指在不改变合同的前提下,债权人、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承担的法律现象。
先诉抗辩权: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用于清偿债务前,对债权人可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抵押: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抓变异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留置: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第六章
中央银行:由政府组建的,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的特殊国家机关。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其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政策性银行: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专门金鹰政策性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银行机构。
商业银行:依法设立的,易吸收公众存款、发放那个贷款和办理结算为其基本业务的企业法人。
外资银行: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
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头寸的一种短期借贷行为
第十章
知识产权: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对所创造的智力成果和工商行为的活动人对所拥有的标记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职务作品: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委托作品:指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 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邻接权也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指作品的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 倾销:指在正常的国际贸易中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另一国出口并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指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不必征得著作权人同意而无偿使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行为
职务发明创造:指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合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驰名商标:指由商标局认定的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且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
证明商标:指有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的原料,原产地,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第十一章
垄断协议: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以协议、决议或其他联合方式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经营者集中:指经营者通过合并、收购、委托经营、联营或其他方式,集合经营者的经济力量,提高市场地位的行为。相关市场:指经营者就一定的商品或者服务从事竞争的范围或者区域,主要包含了商品和地域两个要素。
行业协会: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
回扣: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商业秘密:根据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补贴: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知悉真情权: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
消费者协会: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第十三章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地、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
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或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增值税:是指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消费税:是对应税消费品和特定的消费行为按消费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
税收保全:指纳税人在纳税期限到来前,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可能导致征税决定不能执行,并且不能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通知银行暂停支付,或者扣押查封其财产。
纳税担保: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纳税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
第十五章
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放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的书面协议。
平等就业权:指劳动者平等地位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试用期: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
经济补偿金:指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劳务派遣:用人单位将自己直接雇佣之劳动者提供他人,并且使其在该他人的指挥下从事劳动的劳动力运用方式。
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记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活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仲裁协会:依法独立地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
第三篇:经济法名词解释
外商投资企业: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境外投资者投资,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指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指由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外资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
缔约过失责任:指在缔约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尽的义务,致使另一方信赖利益造成损失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集体商标:指工商业团体或其他行业组织依据共同制定的章程进行注册并由全体成员共同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商标。
依法求偿权:又称索赔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中国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港、澳、台同胞和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者等。董事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构,是公司的常设机构,对内执行业务,对外代表公司。
违约责任: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的产生是以合同有效为前提的,是违反有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使用权: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核准注册的商标的权利。
欺诈行为:指经营者在交易中实施的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事关交易的重要真实信息的行动。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新录用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相互考察了解的特定期限。破产程序清算: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由债券人或债务人申请进入破产还债程序进行清算终止公司法人资格的。破产管理人:指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后,由人民法院指定的接管债务人并处理债务人经营管理和破产事物的个人或组织。
破产财产:指破产宣告至破产程序终止期间,桂管理人占有、支配并用于破产分配的破产人的全部财产。
破产申请:指破产申请人向法院请求受理破产案件,适用破产程序,宣告破产的意思。破产管理人:指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后,由人民法院指定的接管债务人并处理债务人经营管理和破产事务的个人或组织。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产品质量认证: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内幕交易: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经营者集中:又称企业合并、企业集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或者企业之间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或通过合同等方式,使一个企业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个企业。
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对劳动合同内容做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的法律行为。保险合同:是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一方和企业一方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的书面合同。
无效合同:指合同因欠缺生效要件而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力的合同。
效力未定合同: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因其不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其效力尚未确定,须经权利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有限责任公司:指股东以其认缴的投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指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中所称的公司仅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是规定公司的组织和行为的基本规则的重要文件,是由公司股东或发起人依法指定的。
不正当竞争行为:指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违反公认的商业习俗和道德,采用欺诈、混淆等经营手段排挤或破坏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竞争行为。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和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实质审查:指对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可依申请人的请求进行,也可由专利行政部门自行进行。产品质量:指产品所具有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各种特性。代位求偿权:指财产保险中因第三者对保险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在其赔付保险金的范围内,享有代位行驶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
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颁发的使用专利的许可。专利的强制推广应用:指国家主管机关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拥有的对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推广应用的发明专利,按照法定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允许指定单位实施的一种行政措施。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认证机构依据国家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对企业质量体系进行检查和确认,并通过国家颁发证书的形式,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要求的活动。税收优惠:是国家为了体现鼓励和扶持政策,在税收方面采取的鼓励和照顾措施。目前我国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形式主要有减税、免税、退税、加速折旧、延缓纳税和亏损结转抵补等。采矿权: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并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别除权:指不依破产程序而能从企业的特定财产得到单独优先受偿的权利,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注册资本:指在公司登记成立时填报的财产总额。
社会力量监督:指除拥有强制力的国家以外的在社会生稍大中实际存在的组织和个人的监督,它包括消费者的监督、消费者组织的监督、大众传媒机构的监督以及一切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监督。
企业所得税: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生产、经营所
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环境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存在危害环境的行为、损害事实以及因果关系,即可构成。
抵销权:指破产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无论其债务同所负债务的种类是否相同,债权是否已到期,均可不依破产程序,以其享有的债权抵消其所负债务的权利。驰名商标:指那些在市场持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产品标识:是表明产品的名称、产地、质量状况等信息的表述和标示。
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工业产权:指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发明创造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号、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产品质量法:指调整产品质量管理关系和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证券:指股票、公司债券和投资基金凭证等资本证券。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职务发明创造: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循环经济: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债权人会议:指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并集体行使权力的决议机构,也是人民法院监督下讨论决定破产事宜的最高决策机构。
专利的实质审查:指对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可依申请人的请求进行,也可由专利行政部门自行进行。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外部董事):指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与公司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作出独立判断的交易和关系的非全日制工作董事。当然退伙:指法律规定的特定事由出现时,自动引发的退伙。重整:指债务人符合破产或可能破产的情形,但仍有挽救希望,债权人或债务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以期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清偿能力的法律程序。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指居于支配地位的企业为维持或者增强其市场支配地位而实施的反竞争行为。
假冒混同行为:指经营者采取欺骗手段从事交易,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造成或足已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收买竞争对手的代表或其他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以获取交易机会和竞争优势。
产品质量检验:指检验机构根据一定标准对产品品质进行检测,并判断合格与否的活动,而对这一活动的方法、程序、要求和法律性质用法律加以确定就形成了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依法求偿权(索赔权):指消费者享有的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证券发行:指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交付证券的行为。
受益人: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法定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第四篇:经济法名词解释
《经济法》作业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经济法体系:是指反映国家协调、干预市场经济的各方面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其划分往往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相呼应。由于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协调、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因此,决定了经济法的体系应该采取如下结构: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运行调控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经济法体系不同于经济法学体系。
2、经济法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形式。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由不同层次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构成了不同的渊源,组成了经济法的形式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的命令、指令、办法、规定、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和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参加签订的或者承认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双边或者多边协定等。
三、名词解释
1、有限合伙:是指由普通合伙人和仅对其出资承担有限责任的有限责任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的实际经营,是单纯的出资者;普通合伙人则实际从事企业的经营,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有限责任公司: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其重要特征是在公司筹资和经营上具有封闭性或非开放性。
3、股份有限公司:指全部资本均分为等额的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一种公司;其中,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其重要特征是在公司筹资和经营上具开放性乃至公众性。法律对其规制较严。
4、准则主义:又称登记主义,是指设立企业不需要报有关主管机关批准,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成立条件,即可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登记机关经审查合格后授予其合法主体资格。
5、国有企业:是指企业的全部资本或部分归国家所有,并为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的企业。
三、名词解释
1、共益债务:是指破产管理人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管理、变卖和分配债务人财产而产生的债务。
2、别除权:是指就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不依破产程序而优先受偿的权利。
3、取回权:是指财产的权利人不依破产程序,由破产管理人占有管理的财产中,取回不属于破产财产的财产权利。破产取回权仍然是一种民事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它的基础来源于民法中的物的请求返还权,而非破产债权。
4、债权申报:是指债权人或者其代理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后的法宝期限内,向法院或者法院指定的机关呈报债权,以示参加破产程序的意思表示,债权申报是破产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并行使权利的前提。
5、重整:是指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护企业继续营业,实现债务清理和企业调整,使之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再建型债务清理制度。
三、名词解释
1、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反垄断法等有关法规中规定的对某些行业或企业垄断行为不适用垄断禁止政策的法律制度。适用除外制度既是对反垄断法的禁止垄断制度的放宽,是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掠夺性定价:是指经营者有选择地降低价格,以图损害竞争对手,价格通常降到相当于成本或低于成本。由于行为人的经济实力,优势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承受降价损失,但处于弱势且获取资源有限的竞争者就会被逐出市场。所以,其行为人必须在市场份额上具有优势地闰,否则其低于成本价的销售对任何人都不构成损害,反而对消费者有利。
3、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之间通过合谋性协议,安排或者协同行动,相互约束各自的经济活动,违反公共利益,在一定的交易领域内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我国反垄断法第1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第五篇:经济法名词解释
《经济法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2.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
3.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4.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以自己的行为去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在我国法律规定10岁以下的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到18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的精神智力正常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岁到18岁期间能以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举个例子:陈某出生那天起就有民事权利能力,就可以接受别人的赠与了,到了12岁上小学可以自己拿钱去文具店买笔记本、笔啊什么的,如果一天陈某私自拿了家里3000块到家电城买了一台电视机,这个行为就是有暇眦的行为,可能就没有效力。因为他的智力水平可能无法对这件事做出正确完全的评价所以他是限制民事权利能力人。到了18岁我们大家基本都认为他有相应的精神智力水平所以现在陈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自然人
是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人。
6.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在我国,公民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和自然人同义。
7.权利
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或者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满足其特定的利益而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8.义务
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
9.诉讼时效的中止 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10.诉讼时效的中断
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该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的制度。
12.权力 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
13.行政法
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行政法规
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物权法》
一、名词解释
1.物
2.主物3.从物
4.种类物5.特定物
6.原物7.孳息
8.天然孳息9.法定孳息
10.动产11.不动产
12.物权
13.所有权14.用益物权15.担保物权
16.占有权17.使用权18.收益权19.处分权20.抵押
权21.质权22.留置权
《著作权法》
一、名词解释
1.作者2.著作权人
3.著作4.作品
5.演绎作品6.编辑作品7.汇编作品
8.著作权9.版权10.邻接权
11.出版权12.出版者权
13.表演权14.表演者权
《商标法》
一、名词解释
1.地理标志2.集体商标3.证明商标4.驰名商标
《专利法》
一、名词解释
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4.职务发明
《知识产权法总论》、《其他知识产权》
一、名词解释
1.不正当竞争2.商业秘密
《合同法》
一、名词解释
1.合同
2.实质性条款3.默示条款4.格式条款
5.要约6.要约邀请(要约引诱)7.承诺
8.标的9.履行期限
10.缔约责任11.违约责任
12.同时履行抗辩权13.先履行抗辩权14.不安抗辩权
15.违约16.预期违约(先期违约)
17.违约金18.定金
《企业法》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独立董事2.累积投票制
3.控股股东4.实际控制人
5.关联关系6.高级管理人员
7.公司发起人8.注册资本
9.母公司10.子公司
11.总公司12.分公司
13.人合公司14.资合公司15.人资两合公司
16.国有独资公司17.一人公司18.上市公司19.20.股东公益权
21.资本公积金22.盈余公积金
23.破产24.破产人
25.破产财产26.破产债权股东自益权
27.重整28.和解
29.和解债权人30.破产管理人
31.破产费用32.共益债务
《竞争法》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不正当竞争2.回扣3.商业秘密
4.垄断5.垄断协议6.市场支配地位7.经营者集中
一、名词解释
1.证券2.4.要约收购5.《证券法》作业 证券承销3.协议收购 上市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