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名词解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6:4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外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外名词解释》。

第一篇:涉外名词解释

第一编 绪论

1、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行政管理:从狭义上讲,是伴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管理活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活动。从广义上讲,行政管理还应包括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活动。

3、外事管理:外事管理从广义上讲就是外交,除外交外,还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自然人)具有涉外因素事务的管辖处理。

4、外事机构:指行使党和国家的外事权,管理涉外事务的机关体系的总称。以职能划分为外事决策机构、外事咨询机构、外事执行机构、外事监督机构、驻外外事机构。

5、涉外行政管理:指在充分考虑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为了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涉外行政主体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自然人)的外事的管辖和处理。

6、原则:是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正确执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

7、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所谓对内的最高权,是指主权国家在国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国内管辖的事务。所谓对外的独立权,是指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最高的权威,在国家之上,再没有超国家的权威。

8、互惠:指一方给予另一方某种待遇,另一方即应当给予同等的待遇。在国际关系中具体表现为两种互惠和一种限制形态。

9、行政公开:指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除涉及到国家机密、个人稳私和商业秘密并由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以外,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及社会公开,而且要以看得见的透明方式进行。

10、法律:从狭义上讲,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从广义上讲,指一切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11、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中央政府)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2、地方性法规:指省级、副省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13、部门规章:指国务院部、委、行、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制定的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14、地方政府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行政管理的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15、涉外行政管理的国际法依据:主要指 我国参加、签订或承认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条约以及国际惯例。

第二编 涉外教育管理

1、涉外教育管理:指我国教育机关对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外国人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具有涉外因素的教育活动进行的管理。管理的依据是有关涉外教育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2、公派留学:是国家根据建设需要,由国家或者单位提供资助,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派出人员的留学。

3、自费留学:是留学人员通过自筹留学资金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习或者进修。此类人员不纳入国家派出人员计划,但在政治上与公派留学人员一视同仁,回国后在工作分配上与公派人员一样对待。

4、公派留学选派办法: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

5、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是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其宗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

6、留学工作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1992年确立,是改革开放总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7、留位通知书(Letter of Offer):澳洲 学校审核申请人的文字材料后,若同意录取,先向申请人发一封“留位证明信”,申请人凭此信向澳洲驻华使馆申办赴澳留学签证评审手续,通过大使馆初评后,才可正式向学校办理注册手续,获得学校签发的“注册确认通知书”(Confirmation of Enrolment),成为该校学生。

8、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指经批准的教育服务性机构通过与国外高等院校、教育部门或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的与我国公民自费出国留学有关的中介活动。

9、备用金:是中介服务机构在与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签订《委托监管备用金协议》后,为保证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得到赔偿而存入指定国有银行自己开立的委托账户中的钱,数额不能低于50万人民币。

10、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是留学回国人员的身份和经历证明,留学回国人员持有它,在创办企业、安排工作、落转户口、子女就学、购置住房和学历学位认证方面,能够享受到国家和各地给予留学回国人员的优惠政策或提供的便利条件。

11、外国人来华留学的管理体制:是三级管理体制,即教育部统筹管理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分管来华留学的部门是国际合作和交流司。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协调管理。高等学校具体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

12、中国政府奖学金:系中国教育部根据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的政府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签订的教育交流协议或达成的谅解对外提供的全额奖学金或部分奖学金。包括本科生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奖学金、汉语进修生奖学金、普通进修生奖学金和高级进修生奖学金。

13、HSK优胜者奖学金:系中国教育部为资助在中国境外举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外籍考生来华进修汉语而设立的全额奖学金。

14、中华文化研究项目:系中国教育部为资助各国专门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华进行短期研究而设立的资助项目。

15、中外合作办学: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者不设立中外合作教育机构,而在学科、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合作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16、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与中外合作办学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编 涉外劳务管理

1、涉外劳务管理: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对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劳动服务(境外劳务输出),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在华外国企业、机构的劳动服务,外国人在华的劳动服务等具有涉外因素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依据是有关涉外劳务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

2、对外劳务合作:指依法设立的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境)外允许招收或雇佣外籍劳务人员的公司、中介机构或私人雇主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有组织地招聘、选拔、派遣我国公民到国(境)外为外方雇主提供劳动服务并进行管理的经济活动。

3、对外承包工程输出劳务:指国内的国际经济合作公司或承包公司,在获得国外工程项目的承包或分包任务后,为实施施工项目派出的各种劳务人员。在实施承包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主要环节,派遣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安装调试人员等,为工程项目提供各种劳动和服务。

4、技术和设备的出口输出劳务:指我国出口技术和设备时,技术和设备进口国要求我国派出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或对进口国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而派出的劳务人员,这种方式派出的劳务一般是技术劳务,劳务人员享受进口国专家待遇。

5、公民境外就业:指中国公民与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在境外提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行为。

6、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体而言,以下情况可以导致不可抗力:签约后的自然灾害;某些政府行为,指当事人订立合同后,政府颁布了新的政策、法律或采取了新的行政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签约后的社会异常事件。

7、外派劳务人员培训:指具有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经营资格的企业拟派出的各类劳务人员出国(境)前应接受的必要的适应性培训。

8、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系:商务部宏观管理、各部门协调合作、地方政府部门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协调自律、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与有关劳务输入国共同管理。

9、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指由对外劳务企业交纳,用于解决突发事件的专用款项。

10、境外就业广告审批制度:指发布有关境外就业中介服务广告必须经中介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无批准文件的,不得发布。

11、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法定义务:必须检查境外雇主的合法开业证明、资信证明、境外雇主所在国家地区移民部门或其他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招聘外籍人员许可证明等有关材料;必须协助、指导境外就业人员同境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其内容进行确认。

12、境内劳务输出:主要指国内的劳务人员为在国内的境外雇主直接提供劳务及在国内进行“三来一补”贸易,收取劳务费引起国际收支变化的行为。

13、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境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式。其用工管理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定。

14、外商投资企业:指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企业形式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商业公司等。鉴于历史原因,港澳台在大陆投资的企业除有特别说明者外,仍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范畴。外商投资企业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受中国的管辖,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其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

15、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16、劳动合同的解除: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只对未履行的部分发生效力,不涉及已履行的部分。

17、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四编 国际移民管理

1、国际移民(亦称跨国移民):指一国公民依据其国籍所属国与前往国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到原居住国以外的国家及地区长期居留或者短期居留的出入国境活动,包括各国公民的出国留学、就业、经商、旅游、探亲、定居、入籍等;这里既有永久、定居移民,也有临时移民、合同移民等。

2、国际移民管理:从广义上讲是指国际社会(包括各平等主权国家以及象联合国、欧盟之类的国际性组织)对各国公民出入境及在异国居留等活动进行的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主权国家对本国公民与外国人出入该国及在异国居留等相关活动的管辖和处理。

3、国际移民管理的依据:国际社会制定或认可的移民法(规)、出入境管理法(条例)、国籍法、专门调整跨国移民活动的多边或双边国际条约和协议、国际惯例、国际组织的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规。

4、国籍(Nationality):指个人作为某一主权国家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和身份。

5、国籍的取得:指一个人取得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得须以特定国家的国籍法为依据。国籍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出生取得国籍;另一种是因加入取得国籍。

6、血统主义原则:以出生者的血缘关系为依据来确定出生者本人的国籍。

7、出生地主义原则:以出生地为依据来确定出生者本人的国籍。

8、因加入取得国籍: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是某种出生以外的事实并依照特定国家法律、条约的规定取得该国的国籍。又称为归化。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自愿取得国籍;二是法定取得国籍。

9、国籍的丧失:指某一个人失去了他曾经具有的某一特定国家国民或公民的资格。一般将国籍的丧失分为主动丧失国籍和被动丧失国籍两种情况。

10、国籍冲突:指某一个人同时具有一个以上的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状态,在法律上这种状态也被称为国籍抵触。如果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以上国籍的状态被称为国籍的积极冲突或积极抵触;如果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籍的状态被称为国籍的消极冲突或消极抵触。

11、双重国籍: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不同国家国籍的状态。从广义上讲,双重国籍还包括多重国籍,即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以上不同国家国籍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被称为双重国籍人或混合公民。

12、护照:主权国家政府的主管机关颁发的本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旅行时使用的身份证件和国籍证明。

13、护照加注:护照颁发时或颁发后,护照颁发机关在护照有关栏目内,按规定格式办理有关内容的文字说明。

14、护照的强制性收缴:由于颁发机关的差错而颁发的出入境证件,不能或不宜继续在出入境活动中使用的,或者颁发护照后持照人出现不应出入境情形的,或有确凿证据证明护照被伪造、变造的,由公安机关或原发照机关收缴。

15、护照的吊销:原发证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依法直接使已颁发的护照失去效力的强制性行政措施。一般是对不能或不便收缴的护照做出的。通常采取发布文告、边控通知或照会有关国家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等形式,宣布已发出的护照作废。

16、护照代用证件:指主权国家主管机关发给不便使用护照的本国公民和少数外籍人员用于出入境并能证明其国籍和身份的文书凭证。

17、海员证:又称海员护照或海员手册,是由各国港务管理部门颁发给本国执行国际航运任务船员使用的一种身份证件。根据国际惯例,海员证持有者可以通行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对外开放港口,享受免办出入境签证、过境签证的优待。

18、旅行证:指一国政府主管机关颁发给侨居该国的外国公民或侨居外国的本国公民跨国旅行使用的一种证件。

19、通行证:主权国家发给本国公民或国际组织发给本机构工作人员跨越国(边)境旅行的证件;在国际移民管理中,各国政府认可其相当于护照的合法旅行证件。

20、难民证:又称南森护照,是国际间为解决难民的出入境、拘留和就业问题而制定的一种身份证件。

21、签证:主权国家政府的主管机关颁发给外国公民(极少数国家颁发给本国公民),允许其入、出、过境的许可证明,是在申请人所持护照或护照代用证件上使用的一项文字签注。它是一国公民进入别国必须履行的手续,是各国出入境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22、另纸签证:即将签证做在另外一张专用签证纸上,下方注有“本签证须与第××××号××国护照同时使用”字样。另纸签证一般在该人入出境时由边检站收缴,在持证人的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上不留任何痕迹。

23、落地签证:即一国为方便外国人入境,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急事、正当理由)直接抵达口岸,在口岸办理签证的做法。

24、互免签证:指有关国家间为了方便人员往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互相免除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入出本国国境签证手续的制度。

25、免办签证: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出入境管理中单方规定某些范围内的外国人不用办理签证即可入出国境的制度。

26、中国公民出入国管理:指国家主管机关依据法律和政策对公民出入国行为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公民出入国管理的国家主管机关分别是外交部、公安部和交通部。政策法律依据为《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等。

27、外国人:指在一国境内不具有所在国国籍,而具有其他国籍或者无国籍的人。

28、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指一国政府按照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对本国境内的外国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予以维护的法律制度。

29、外交特权:指各国按国际惯例和有关协议相互给予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和外交代表机关的某些特殊权利,包括不可侵犯、通讯自由、免纳关税、捐税等。

30、外交豁免:指各国按照国际惯例和有关协议相互给予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在法律上免除责任或不受责任约束。特权与豁免的含义基本相似,从本质上讲,豁免也是特权,且大部分外交特权属于豁免性质。

31、外国人过境:指非本国公民持合法有效证件、签证或者按照过境国的规定,通过一国国境前往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地区。包括从该国某一口岸入境,从另一口岸出境和乘国际航班从某一口岸入出境或若干小时内从该国两个口岸入出境(直接过境)两种情况。

32、美国有限额移民:指符合移民条件但受各自国家或地区固定名额的限制,申请移民后需要较长时间等待签证批准才能进入美国定居的外国人。

33、美国职业移民:指凭借自身条件通过赴美工作途径达到移民目的的外国人。

34、美国非移民签证:指无移民资格的外国人以短期居留为目的进入美国所需的签证。一旦签证有效期满,该外国人必须离开美国。非移民签证通常只能由境外的美国使领馆签发。其有两个作用:一是允许持证人进入美国;二是赋予持证人有限的权利与义务,即一定的身份(Status)。

35、美国绿卡:即永久居留证明,是外侨登记卡的俗称。取得移民签证就能取得绿卡。绿卡持有者在美国居住一定时期后可以申请加入美国籍。

第二篇:涉外经济法同步名词解释

涉外经济法:是指一国调整涉及本国与别国主题之间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涉外经济管理关系:是指我国对外经济管理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责,对其他涉外经济活动的主体进行领导、协调、组织、监督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涉外经济合作关系:是指我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在经济交往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是指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技术交往与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活动中,根据涉外经济法的规定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涉外经济管理和合作活动,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涉外经济法主体的经济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目标。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我国涉外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涉外经济法之中的,在涉外经济管理和涉外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

进出口货物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不准货物进口或出口的一种职能行为对外贸易: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经营者等主体为一方,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货物、技术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

对外贸易法:是指在调整对外贸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外贸易管理关系和对外贸易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对外贸易法律关系:是指对外贸易主体根据对外贸易法的规定所发生的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对外贸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参加对外贸易管理和合作活动,享有对外贸易权利,承担对外贸易义务的当事人。

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对外贸易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对外贸易秩序: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措施规范是时对外贸易竞争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与不公平交易,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从而形成对外贸易井然有序的发展局面。

对外贸易调查:是国际有关主管部门为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对有关事项予以查证的过程。

倾销:是指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行为。

配额: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以及保障对外贸易秩序,对一些限制性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宏观调控,实行数量限额的制度。

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协定中的一项免责条款,是指进口国对某些产品在公平竞争情况下因进口数量猛增而采取的紧急限制措施。

涉外投资法:是指调整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国外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

及个人到我国进行投资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间接投资:就是通过借贷资本的输出,即通过借款,由外国政府、企业及个人把资本输进我国。简单的说,间接投资就是指外方贷款给我国企业、经济组织的投资方式。

银行信贷:是指国际间的信贷,即我国作为借款人在国际金融市场向他国贷款人借的货币资本。一般来说,借什么货币就还什么货币。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出口,对本国出口以利息补贴并提供担保的措施。

直接投资:是指通过生产资本的输出,即通过把资本直接投放到我国进行生产或在我国进行商业经营的投资活动。

投资环境:是指特定国家对外国投资的一般态度,是特定国家为接受或吸引外国投资所具备的条件。

政治环境:是指政治上是否安定,有没有战争能和发生战争的危险,有没有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风险,等等。

法制环境:是指国家对外商投资的立法、执法、守法及法律监督等项因素的有机统一。

涉外投资管理:是指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外国投资的方向、外国投资项目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等实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行为。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依照我国法律设立的,由外国投资者单独直接投资或者由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法:是指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依照合作经营企业法,用书面合同规定权利和义务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经济组织。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是指调整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济管理关系与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外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外资企业法:是调整外资企业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外资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资本总额,即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全部出资额。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起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简而言之,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全部资本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所有股东均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 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公司债务的公司。

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出口方在信贷的基础上,向进口方提供技术、设备。进口方在一定期限内以所进口的机器设备制造的产品或者其他约定产品偿还设备、技术

款项的一种投资方式。

直接补偿贸易:是指进出口方用引进的机器设备、技术所直接生产出来的产品偿还所引进所需的价款。

间接补偿贸易:是指进口方不是用所进口的机器设备直接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而是用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来支付或偿还引进所需价款。

涉外租赁:是指外商出租人根据与我国承租人之间订立的租赁合同,在一定期限内将商品交给承租人使用并收取一定数量的租金的投资方式。

工业产权:是指依照特定的法律程序批准的,在特定的期限和区域内创造发明和商品标记等无形财产所享有的专有权。

涉外知识产权:是指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过程中的涉外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涉外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涉外知识产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著作权法:是规定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著作权主体:即享有著作权权利和承担著作权义务的人,既包括作者,也包括其他著作权人。

著作权客体: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作品的要件应该具有创造性和可复制性。

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白显得作品。

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和感情的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由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创造艺术作品。

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觉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图像作品:是指为施工、成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应地理现象、说明食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实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专利权:是指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并且受法律保护对某项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利权。

专利法:是指调整在确认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的归属和专利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国家对专利的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标法:是指调整在确认、保护商标专用权和商标使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非商业性的无偿技术转让:是指两国政府间以技术无偿援助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是通过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免费赠送的。

涉外技术转让法:是调整涉外技术转让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和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许可证合同:也称为许可证协议,是指许可方将自己占有的技术知识的使用权转让给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使用,被许可方给予许可方酬金的合同。独占许可证合同:是指在双方协议规定的区域内,被许可人在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对许可证合同所规定的技术享有的独占权。

非独占许可合同:又叫普通许可合同,指的是在一定地区内,许可方给予被许可方制造和销售许可产品的权利。

排他性许可合同:是指被许可方在一定区域内享有独占使用技术的权利,任何第三者不得在这个地区享有该技术的使用权,但许可方本人除外。

有偿技术装让:是指将技术成果作为商品,通过贸易途径的商业性转让。海关:是国家对进出关境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机关。

海关法:是调整在对进出关境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海关事务担保:是指与进出境活动有关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向海关申请从事特定的经营业务或者办理特定的海关事物时,向海关提交现金、保证函等方式,保证其行为合法性,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承诺的义务的法律行为。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商品检验部门依法或依合同对商品的的质量、数量和包装等进行监测与鉴定,以确认进口商品是否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标准的制度,简称商检制度。

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法:是调整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涉外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涉外金融法:是指调整涉外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金融自由化:就是指资金、资本可以再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各国货币之间可以自由兑换。

外资金融机构:是与中资金融机构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经批准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和营业的、全部或部分为外国资本的金融机构。

外汇:是指一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外汇管理:广义上的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的货币金融当局或其它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调控和规制行为;狭义上的是指对本国的货币与外国的货币兑换实行一定的限制。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外汇账户:是指外汇持有人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的外汇现汇账户。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水平发生变化的交易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品及贷款等。

套汇:是指我国境内的单位、企业或者个人以各种方式将人民币或物资换取外汇或者物外汇收益,套取国家外汇的行为。

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向中国境外的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有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金融筹借的,以外国货币承担契约性偿还义务的款项。

项目融资:是指以境内建设项目的名义在境内外筹措外汇资金,并仅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稳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国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理,并通过贷款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衡。世界银行集团:是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统称,其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资金,以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亚洲开发银行:是指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与1966年12月24日共同组成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我国与1986年3月正式加入。

外国政府贷款:是指外国政府向我国提供的官方贷款。

政府间贷款: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对外担保:是指中国境内机构以保函、备用信用证、本票、汇票等形式出具对外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财产对外抵押或者以动产和权利对外质押,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即债权人或者受益人)承诺,当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

境外上市外资股: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人发行的,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的股票。

涉外保险法:是指调整在具有涉外因素的保险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广义的涉外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是指外国保险机构在中国境内获准设立并从事联络、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代表处、总代表处。

涉外证券法:是指调整在具有涉外因素的证券发行和交易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广义的涉外金融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证券投资活动的重要手段。

涉外债券:主要是指境内机构发行的外币债券。外币债券,是指以外币表示的、构成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

涉外税法:是指调整在具有涉外因素的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构成要素:通常是指税法必须具备的内容,或者说是税法的必要因素。税法主体:是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两类。

税法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它是指征税的标的或对什么征税。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是对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也称计税基数,简称税基,是依税法计算纳税的依据,它是对征税对象在数量上的具体化。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

税收优惠:是基于一定目的对某些纳税人给予照顾,减轻或降低其实际税负。纳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计算和缴纳税款的期间和时限。

纳税地点: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它说明应向哪里的税务机关或其他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问题。

涉外企业所得税:是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简称,它是涉外所得税的一个重要的税种。

涉外企业所得税法:是指调整有关涉外企业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管辖权:是指国家依法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进行税收事物管理的权力,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个人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个人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税征收的一种税,它是所得税的一个重要的税种。

涉外经济仲裁:是指涉外经济纠纷当事人根据其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彼此间的纠纷提交其共同选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依法审理,并由该仲裁机构作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它是解决涉外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法。

涉外经济诉讼:是指发生了涉外经济纠纷的当事人将其争议诉诸法院,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判,以解决其纠纷的活动或方式。

司法协助:是指各国法院根据其本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彼此间相互协助,应请求而代为送达文书、调查取证以及进行其他诉讼行为的活动。

第三篇:涉外应急

第二钻井工程分公司

涉外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概述

1.1 目的为提高分公司海外项目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有序地采取应急措施,有效地保护企业、员工及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事件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1.2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分公司海外项目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交通、爆炸、火灾和工业生产等安全事故;

2.战争、恐怖袭击、绑架、民族冲突、大型罢工、抢劫、盗窃、勒索和恐吓等社会事件;

3.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严重影响员工健康的卫生管理事故;

4.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泄漏、严重溢油等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6.因急性或长期慢性疾病导致猝死事件;

7.其它不可抗拒的重大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及损失事件。

1.3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4原则

1.4.1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一旦发生事故,坚持把人身安全和伤员的救治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1并尽最大努力防止或减少企业和个人的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控制或降低对分公司生产的不利影响;

1.4.2坚持“就近救助”的工作原则,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等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时、正确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1.4.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事发钻井队、所在项目部、分公司要发挥优势,集中力量,科学、有序、高效地处置突发事件,努力将其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2.1.1分公司成立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海外各钻井队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各应急工作小组组长由其第一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其HSE监督担任。

2.1.2应急领导小组应指定专人负责涉外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市场经营部负责提供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2.1.3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长:翟仲成副组长:杨贵盛马玉鹏

成员:王增顺李保海谷世军李军成李德国申法忠

小组成员外出期间,由其授权人履行职责。

2.2职责

2.2.1各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

(1)审定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配置应急资源;

(2)批准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3)负责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指挥、协调管理;

(4)负责向上一级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

(5)负责审批下一级的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对上级和本组织应急预案的宣贯工作;

(6)组织善后处理。

2.2.2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

(1)组长、副组长在接到总协调员的报告后,立即商议或直接发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令,指挥、协调、调用应急救援资源,集中力量组织救援工作;

(2)市场经营部负责编制和修订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接收海外钻井队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并立即向组长、副组长报告;负责将各项应急指令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3)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事故调查,及时汇报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责任认定、改进措施等详细情况;

(4)人事劳资部负责建立涉外突发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的专业技术专家库和医疗抢救专家信息库,确保救治需要时,联系国内医疗机构,安排伤病者及时得到救治;负责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负责伤亡员工的善后处理和家属抚恤(党群工作部配合)等工作;

(5)设备管理部和物资管理中心负责涉外突发重大事件设备、物资供应;

(6)工程技术部负责涉外突发重大事件的专业技术支持。

(7)生产协调部负责协助市场经营部接收海外钻井队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并立即向组长、副组长报告;负责将各项应急指令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应急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有序、有效,对失职人员严格责任追究。

3应急程序内容

3.1涉外突发事件的分级管理

3.1.1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大小,将突发事件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

(1)发生人员死亡的各类事件或事故;

(2)发生人员遭绑架的事件;

(3)所属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发生战争、民族冲突事件;

(4)发生10人以上感染严重传染病或本单位发生3人以上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中毒人员需要转移到他国救治的卫生管理事故;

(5)发生一次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的各类事故和事件。

B级:

(1)发生人员重伤、或3人(含3人)以上轻伤的各类事故和事件;

(2)发生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但暂时未造成人员伤亡的;

(3)所在地发生重大传染性疾病,需要转移到他国救治的卫生管理事故;

(4)发生人员遭抢劫、恐怖威胁事件;

(5)发生一次经济损失在50万元至200万元的各类事故和事件。

C级:

(1)发生3人以下轻伤的各类事故和事件;

(2)发生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暂时未影响本单位正常生产的;

(3)本单位发生轻微食物、职业中毒事件或所在地发生一般传染性疾病;

(4)发生一次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下的各类事故和事件。

3.1.2突发事件分级报告

(1)A级突发事件发生后,钻井队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救治或控制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立即向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特殊情况可直接报长城公司项目部;

(2)B级突发事件发生后,钻井队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救治或控制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在1小时内报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特殊情况可直接报长城公司项目部;

(3)C级突发事件由各钻井队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并在24小时内将有

关资料报分公司市场经营部和质量安全环保部。

3.2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警

3.2.1分公司各级应急领导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记录、整理钻井队所在地的突发事件信息。

3.2.2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在收到涉外重大突发事件或事故险情的信息后,应立即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报告工程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事故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或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初步估计;

(3)发生原因初步判断;

(4)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况;

(5)事故或事件报告单位、报告人。

3.2.3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判断,将有关预警信息上报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报工程公司。

3.2.4分公司市场经营部按照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3应急预案的启动

3.3.1各级应急预案的启动令,由各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下达。

3.3.2 市场经营部收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后,立即向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小组全体成员和有关人员进入应急状态。

3.3.3A级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向工程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

3.3.4分公司各级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及事态发展情况,决定应急行动方案,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1)委派应急指挥协调人员或专家赶赴现场;

(2)现场风险规避和自救措施;

(3)人员疏散和撤离途径;

(4)医疗救护原则;

(5)人员安置方式。

3.4应急信息披露

3.4.1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应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工程公司有关信息管理规定。

3.4.2市场经营部负责事故或事件信息的传递工作,其他部门或人员不得擅自对外披露、传播、扩散相关信息。

3.5应急预案终止

3.5.1各级应急预案的终止令,由各级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下达。

3.5.2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发展情况,提出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终止应急预案。

3.5.3A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终止后,应急领导小组在30分钟内向工程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

3.6善后处理

3.6.1应急预案终止后,由分公司涉外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市场经营部、质量安全环保部、人事劳资部和有关部门,按规定组织事故调查、伤残鉴定、人员安置、人身意外保险、抚慰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3.6.2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评价突发事件对分公司生产和业务的影响,并帮助事发单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第四篇:涉外文秘

Report o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of

McDonald’s Corporation

Lecturer:Liu Dongbiao(刘东彪)

Group 3

Wang Xiaoqian(王晓倩)Wang Yongshen(王永升)

Liu Huihui(刘慧慧)Li Luming(李路铭)

Huang Chao(黄超)

2011.6.3

1.Introduction

McDonald’s Corporation is the most biggest fast food group in the world.It was founded by two Jewish.In the year of 1961, it was taken over by an American called Clarke who wa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the fast food industry.Clarke introduced his products to the markets and he was also the first one to introduce the instant eating conception to the public.Till 1965, McDonald’s stock entered the market, after which its value has been increasing nearly vertically all the time.Thus McDonald’s has established the kingdom of hamburger in the whole globe.Recently McDonald’s Corporation has 14,000 multiple stores throughout 72 countries which serve for 28 million consumers every day.Moreover, McDonald’s Corpor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by opening one new multiple store per 7.3 hours.2.Analysis on the corporation concept of McDonald’s

Firstly we need to know a concept called “CI”.CI is short for corporate identity, which means the identity of corporate image or brand image.CI is also called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which stands for the identity system of corporation or group image.Furthermore, it’s a management strategy which involvesthe innovation of it’s own concept culture, behaviors and visual identity.It’s also a managing strategy aiming at creating a corporation image impregnated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ties to gain the recognition of both the innate public and the exterior public.In 1960s Americans first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CI in the corporation management.It’s said that the conception was firstly adopted by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a corporation in America).CI consists of MI, VI, BI(mind identity, visual Identity, behavior identity)

1)McDonald’s MI

MI means the combination of corporation ideas.It includes managing concept, managing aims, career goals, corporation spirits, managing concepts, consumer concept, value concept and so on.In McDonald’s Corporation, every manager must comply to the managing concept: Q S C+ V

Q definitely stands for quality.McDonald’s is quite strict in quality management.For instance, Coca Cola which is sold with hamburgers has been tested that when it’s temperature is 4℃,the favor is best.So the temperature of Coca Cola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at 4℃ when it is being sold.From which we can see how strict McDonald’s management is.S means service which includes the comfort sense of shops, the upset of managing time, service attitude and so on.All the shop assistants would smile when they communicate with consumers, which would make consumers feel relaxed.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consumer’s having chosen his food and their getting the food

will not be over 1 minute.McDonald’s multiple storesput the considerate and convenient service in the first place.In order to accommodate the needs of the passengers on the high-way, McDonald’s has opened lots of stores on the two sides of high-ways.They install a dialing machine in the place which is 10 meters away from their stores.When people pass by they can order the food through the dialing machine and get it when they pass by the store.C stands for cleanness.“you would rather did cleaning than leaned against the wall to have a break”.For the purpose of appealing to consumers, McDonald’s keeps their shops clean all the time and make their efforts to change the bias from the public that “cheap restaurants are not clean”.In the shop assistants’ daily principle, men must shave moustache and fingernails and keep the mouth clean and take a shower regularly.For woman, they must wear hair nets.Once the consumer leaves, shop assistants would clean the table instantly.V means value conveying the McDonald’s conception that “offer foods of high value and high quality to consumers”.For the purpose ofcarrying out the corporation’s managing concept utterly, McDonald’s appoint employees of the headquarters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 of multiple stores all over the world.2)McDonald’s VI

VI(visual identity)is the visualization of corporation identity or brand identity.It conveys the corporation or br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exhibition for unity, standardization of corporation or brands.VI includes primary elements(such as corporation name, brand name, symbols and so on)and applying elements(official goals, environment display, traffic tools and so on).Among the McDonald’s visual identities, the standard color yellow and the corporation symbol “M” are the most successful ones.Yellow let people think of the foods whose prices are average.What’s more, the level of this colour’s recognition is quite high.The design of “M” is gentle which stirs people to step into the store.The double arches resemble the first letter of “McDonald’s” bitterly.As the brand picture of McDonald’s stores the golden yellow double arches have not only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but strongly penetrative strength.Colour is one of McDonald’s managing strategies as well.Say traffic signals, red stands for “stop” while yellow stands for “notice”.McDonald’s take advantage ofthis.The bottom color of the signboard is red, while the brand “M” above is yellow.When you see red, will you stop to have a look? When you see the golden yellow “M” will you arouse the eager of eating?

It can be a successful commercial strategy appropriately in visual system.3)McDonald’s BI

BI conveys the corporation managing features through various employees’ behaviors and various producing and managing activities which includes leader education,employee training, regulations, quality control, behavior principles, entertainments, charity activities and so on.Advertisements

Nowadays McDonald’s would spend 600 million dollars on advertisements every year, of which most are spent on TV advertisement.McDonald’s managers think that McDonald’s is not the typical consuming career or the average restaurants.In their eyes “McDonald’s is not a food industry but an entertainment industry.McDonald’s is fond of applying peculiar methods to catch media’s fancy.Taking part in charity activities

McDonald’s headquarters require the owners of their multiple stores to participate the local charity activities so that that can be local news easily.Focusing on different markets McDonald’s take different measures.For example, in the family-centered market, they donate the income of selling hamburgers to the local schools.As estimated, McDonald’s would donate 4% of its total income to various charity activities every year.McDonald’s Uncle

As the image expresser of McDonald’s, McDonald’s Uncle is famous for his lovely appearance.McDonald’s would spend sums of money on the announcement of McDonald’s Uncle.The board think that he shouldn’t be something of a father while he should do the things children like to do despite he is an adult.In the USA, McDonald’s Uncle’s status is as important as that o f Santa Claus(Father Christmas)so McDonald’s win the most of the children’s market.3.Analysis on the managing features of human resources

1)Experience is superior to the background

McDonald’s own a large reservation troop which are composed of college students.30% of the employees are from the food service schools.40% of them are from commercial schools, the others are composed of college students, engineers.McDonald’s break through the rotten conception and employ large sums of young employees who have no working experience.2)Diversity and tolerance

For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discrimination of minorities, females, homosexuals, developing diversity and tolerance, adopting and taking up diversity education, McDonald’s has build up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Americans, the handicapped and so on.So more than 40% of McDonald’s café owners or managers are women or minority emigrates.3)The unique promotion system

The feature of McDonald’s promotion system is unique and novelty.If

people haven’t cultivated the successor of his or her current occupation, he or she will not be promoted.Thus the environment is like a roster gear.Everyone has to promise to take their pains in cultivating his successor because that matters his reputation and prospects in the corporation.suggestions

McDonald’s has been developing so quickly.We have a suggestion for her developments.That is McDonald’s multiple stores can be opened in some small cities.Because more and more industries or companies have settled in small cities, the people there are living a high-pace life as well.It’s necessary for them to have instant food sometimes and McDonald’s can be a good choice.

第五篇: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

金正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非常高兴地来跟各位谈一谈涉外礼仪。那我请了一个同学来跟我合作一下,那么这位同学他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到一个国际会议去做辅助性工作。他专门去买了一身西装,或者说借了一身西装,那他现在等候出发,请各位注意他,发现他身上有那些问题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

究竟错在哪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错误是脚上,穿了一双白袜子。穿西装要求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绝对不能是白色。

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加双白袜子他们成为“驴蹄子”。

外国人也有个习惯,他喜欢恭维异性。见男士会说你很帅,很酷,见女孩子会说你很漂亮,charmming,甚至会说你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是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见多识广,当别人说我们说小姐你很漂亮,我们一定会落落大方地看着对方的眼睛,eyestoeyes(眼对眼)说一声“谢谢”。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这实际上是传播了两个信息,第一,咱见多识广,第二谁怕谁。两军相逢勇者胜,充满自信的人,临阵不慌的人容易得到尊重。

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涉外礼仪有什么基本要求呢?宏观上来讲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别人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有方。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但是此种人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最后,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大到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小到我们现在供职的地方,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的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尊要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敬于人,尊重为本。

但是光讲尊重为本在国际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第二个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来了的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我曾经跟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们讲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电话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噗噗”!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啊,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但是,除了三声之外不够,还有,三声是出发点,还有三个到。第一个到:眼到,你跟人家说话要看着人家。眼到之外要讲口到,口到就是你表达的内容要和此时此刻这个场景、范围相协调,要看对象讲规矩。男的和女的,老的和幼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他有的时候有差异之别。

那我下面呢想结合我们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来跟各位谈一谈日常交往中和公务交往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首先我想跟各位讲一讲公务活动中会遇到的几个礼仪。第一,公务交往中的介绍的问题。人和人见了面你要介绍,你有时候不介绍就很麻烦了。我也遇到过这种人,他对你很客气,跟你说了半天话,你不知道他是谁,你就没办法跟他沟通啊。介绍有两种,第一种介绍自我介绍,第二种介绍,介绍他人。那两者你都需要了解,它有规矩。自我介绍一般有四个要点需要注意,第一个要点,最好是先递名片再介绍。其实你交换名片时有个时机的问题,你说我要走了,都把事跟你谈完了你才给我留名片,是不是才信任我?以前都不信任我?其实有经验的话,我们一见面就把名片递过去,什么头衔什么职务都不用说了,顶多把名字重复一下,省得你念错了,省很多事。所以有经验的人他是先递名片再介绍。

第二点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愈短愈好。你问我“先生怎么称呼”?“我叫金正昆”,“您在什么地方高就”?“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你就直截了当,说了就算了,不要在那连篇累牍地大说废话。不要告诉人家你名字怎么写,是弓长张还是立早章,外国人懂这个吗?不要跟人家说你名字几笔几划,有什么深刻含义,爹妈给你起名时如何浮想联翩,而你的名字跟你坎坷人生如何相关,人家没兴趣呀,可是这种有自恋癖倾向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你问他“先生怎么称呼”?“金,金银铜铁锡的金,金木水火土的金,金兀术的金。我告诉你我这个金字这么写,一个人他姓王,腰里别着两块糖”。你不说他贫嘴你说谁贫嘴呢?无聊之至。而这个第二点你要注意,要言简意赅,一般自我介绍半分钟以内就完全可以结束了,训练有素。

第三你要注意内容要全面。自我介绍一般的内容(主要)有四个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比如我到比较正规的场合我要介绍,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的教授,我叫金正昆。单位、部门、职务、姓名,一口气全出来,别挤牙膏。“先生在哪高就”?“混”。“什么单位”?“一个破单位”。“到底什么单位”?“不值得一提的一个单位”,他也够不值得一提了,提都提不起来。所以要训练有素,一气呵成。

最后第四个要注意,倘若你的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的话,这个名字较长的话,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介绍的时候要使用全称,第一次介绍使用全称,第二次才可以改简称。你别小看这个,你比如说我在这里要给你讲个词,简称“南航”,恐怕大多数人就会想到南方航空公司,其实还有一个南航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用字母来做简称,或者以中文来做简称,一定要注意先全称再搞简称,否则很麻烦,南辕北辙,这是关于自我介绍。

第二个方面我想介绍,就是介绍别人,介绍别人有两个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点,谁当介绍人。比如社交场合的惯例,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这个事你要不注意就麻烦了。那天我到朋友家里去吃饭去了,这个女主人只顾着来给我们包饺子,忘了介绍了,就聊起职业来了。其中有一个老兄认识我,就讲了,说你家孩子,说另外一个女同志,该考大学了,最好考师范或者考一个文科的学校,将来当老师。这老师这个职业有地位,有面子,有尊严。那女同志讲“我的孩子才不当老师呢,老师有啥不得了的,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然后一会就问我“你干嘛的”?“我就是那种越教越瘦的”,很尴尬的。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介绍人是谁呢?国际交往中介绍人一般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我们称为专业对口人员。比如我请一个教授来给我们学生办讲座,那我就有义务把他跟校领导之间做介绍,是吧?我把他请来的,我俩对口,专业对口人士。第二是什么呢?第二就是公关礼宾人员,外事办公室的同志,办公室的主任或者秘书,或者专门委托的接待陪同人员,各地的接待办公室的同志,他是搞接待的。第三,如果来了贵宾的话,礼仪上讲身份对等,要讲对等,就是我们在场的这些人里职务最高的,那么这个是关于介绍。

那我下面再讲一讲国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问题。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词是国际交往中,不是学生。关于名片使用讲两个要点,第一的要点,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换而言之,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怀疑你是真是假,有没有地位可言。第二句话,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带着。说实在话,外国的企业公司,员工这个名片放在什么地方都有讲究。一般放在专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装上衣口袋里,或者放在什么什么地方,不能乱放。比如白领的话,女孩子出去的话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个部位放着呢,一伸手拿出来。我也见过有同志这方面稍逊一筹,我有一次跟一个女孩子交换名片,我把名片递给她,她说“金教授我给你拿名片”,把包马上拉开了,包也是个好包呢,很名贵,但是找不着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话梅,接着发现一包瓜子,最后拽出半只袜子,然后告诉我“忘带了”。

那么我现在讲一讲名片使用的几个重要的礼仪,第一,名片制作上在国际交往中讲三个不准。第一,名片不随意涂改。我们经常有的同志说好听点比较节约了,电话该号了,神州行变成动感地带了,就划掉再写个新的。电话升位了,010改称020或者什么什么的,到外地去了,这种事常有。但是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名片譬如脸面,脸面是不改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则会贻笑大方。第二,不提供私宅电话。刚才讲了,涉外礼仪和我国传统礼仪的一大区别,涉外礼仪是讲究个人隐私。有教养有身份的人不向别人索取电话号码、私宅电话,诸如此类。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讲公私有别。我因公跟你打交道的话,我给你的电话就是办公室的电话,手机号码不给你,私宅号码更不给你,我们国内同志有些人没这个感觉。那天一个外国朋友给我们一个同志一张名片,这上面没有私宅电话,我们那位就问“家里有电话吗”?那为装听不懂,“你家都没装电话呀?是不是很贵呀?”互动出现问题。第三个点你要注意,制作名片的话一般不提供两个以上头衔。名片上不出现两个以上的头衔,他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倘若一个名片上给的头衔越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专,蒙人之嫌。所以很多外国客人,他比较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身上会有好几种名片。他是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强调自己不同身份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名片,这个要说一下。

第二个点关于名片我想讲一讲索取名片的问题,一般索要名片有这么几个点你要注意。第一个点,尽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为名片交换有一个讲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所以你要去索取名片的话,马上出现地位方面的落差了,你说是吧。那么第二个点你要注意,索取名片最好不要采取直白的表达。那天一个同志就问我了,“你有片子吗?”这个话有点糙。我们比较恰到好处地交换名片的方法大概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我们称为交易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交换的方法,交易法。“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想要史密斯先生名片了,我把名片递给他,“史密斯先生,这是我的名片”,他无论如何他要回我一张,他不至于告诉我“收到”。当然,你在国际交往中,有的人会有一些落差,有的人地位高的,身份高的,他明哲保身,你把名片递给他,他跟你说声“谢谢”,他没下文了。这种情况存在,你把名片递给他,他跟你说声谢谢,他没下文了。你要担心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是跟对方有较大落差的时候,你不妨采用第二个办法,我们成为激将法。“尊敬的威廉斯董事长,很高兴认识你,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这话跟他说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他不想给你也得给你,他不至于告诉你“不换,就是不换”。还可以采用第三个方式,我们成为联络法。“史玛尔小姐,我认识你非常高兴,以后到联邦德国来希望还能够见到你,不知道以后怎么跟你联络比较方便”。以后如何跟你联络比较方便,这就是联络法,那就是暗示她,怎么才能找到你。她一般会给,她不给她也有恰到好处的退路,我跟你联系吧,其深刻含义就是这辈子不跟你联系。还是讲互动的。

那么名片呢,我们还要讲第三个点就是接受别人名片的注意事项,有来有往。接受名片的第一的点要注意,就是要回敬对方,“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拿到人家名片之后一定要回。当然这个在我国就会出现一个比较的问题,就是相当数量的同志大概是没有名片的,特别是做内勤的同志,没有。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比较正规的场合即便没有一般也不说,采用委婉的表达,“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没有带”。没有带或者用完了其实是两种可能,第一,对方不愿意给你。地位高或者对你有猜忌之心,不知道你是谁。第二,没有,那你给人家退路下,“没关系,改日再补”。不要跟人家拆穿,“没有就是没有,少来这套”,那也不合适,这是第一个点。第二个点你要注意呢,那是更重要一个点,接过名片一定要看。是否对人家尊重,是否待人友善,那这个点是很重要的。接过名片一定要看,通读一遍,这个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为什么要看?看是对对方表示重视,看是要了解对方的确切身份。但是很遗憾,我们有人不看,不看有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了。我有一天到一个单位去讲学去了,我给那个主持活动的同志递了一张名片。那位你也不知道他看了没看,我人民大学金教授呢,他这么介绍的,“各位,非常高兴地向你们介绍北大的高教授”,我赶快就找,我以为还有位老高,没有啊,就我一个。你把我调到北大还说得过去,是吧?这说实话,咱俩学校也是势均力敌,谁也不比谁差哪去。但是你干嘛让我姓高啊?我姓金啊,你让我改姓对不起俺爹呀。你把人家的名字和姓氏搞错了,显而易见怠慢对方,这不可以的,所以这点要注意。那么在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比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他要求接过名片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一分钟左右,因为看一分钟会看三四遍,看三四遍就记得比较清楚了。有些国家要求更高,他要求不仅要看,还要像我这样嘴里做默读状。有些国家要求更高,发现对方有重要头衔要朗声读出来,“哦!董事长啊,这么年轻就是董事长啊,看不出来啊”,你想想对方一听是什么感觉,爽!是吧?他没白印啊。那么第三个点,在国际交往中,你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称呼的问题,在公共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习惯不一样,称呼上面就有一些差异了。比如我们大家知道,在国际交往中对行政职务,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我们可以用“阁下”这个称呼,“总统阁下、大使阁下”这样的称呼。但有些国家不行,比如美国、联邦德国、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不大喜欢讲“阁下”这个词。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以下三种称呼最为通用,其一,称行政职务,这个一般是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中使用的。“董事长先生”,“尊敬的经理先生”,“部长阁下”,那么这是称行政职务。第二,称技术职称,见了专家学者或是学术方面比较要造诣的人士称学术职称。第三个方面在国际交往中你可以称呼是什么呢?就是所谓的泛尊称,先生、小姐、夫人、女士这样的一些称呼。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必须重要的下一个问题,礼品赠送的问题。在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纪念,纪念两国人民、两方人员的交往和友谊。第二宣传,宣传本国文化,宣传企业形象,推广民族特色,纪念性和宣传性是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在选择礼品的时候恐怕有两个点是一定要考虑,一定要注意的,有规范性,有对象性还有沟通的问题。第一个点你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向外方人员选择礼品的时候首先要回避对方的禁忌。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你和他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类似的禁忌,不仅国际交往有这个问题,其实民族交往也有的时候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一点你要注意什么呢?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其实更多强调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换而言之它比较注重包装,是否认真的包装跟郑重其事有关。同时接受对方礼品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要打开看一看,表示欣赏。不看他的礼品,不打开看,意味着怠慢对方,没把他当回事。

最后,我关于公务接待的话,我想讲讲宴请的问题。衣、食、住、行、访、谈、送,这恐怕是国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几个问题,衣、食、住、行、访、谈、送,访问、谈话、赠送礼品。吃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宴请外国友人的时候或者是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般讲所谓的五M规则,五个M。第一个M,费用(Money),费用的问题。国际交往要强调节俭,要强调务实,要强调宴请的少而精,反对铺张浪费,没有必要每见必吃,大吃大喝。说实话人家不是到你这儿混饭的,大吃大喝不仅浪费金钱而且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少而精,干净、卫生、上档次就足够了,必要的时候到我们职工食堂吃个工作套餐也可以啊,务实啊。所以第一个是讲Money,讲费用。第二个我们讲的M是讲什么呢?讲菜单(Menu),就是讲菜肴的安排,讲内容。但是这个呢,我跟大家讲一下你要请外国客人吃饭的话,这个地方你要动动脑筋,吃什么?这个有的时候需要表达,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不大善于表达,他问你“你爱吃点什么”?“你喜欢吃什么”?“这个海鲜行不行”?不要这样问,有经验的人其实要问“你不能吃什么”?这是比较重要的。我爱吃什么有时候不好意思跟你说,最重要的是我不爱吃的东西你不要给我。民族禁忌,宗教禁忌,尤其不可触犯,这个事你不了解就麻烦了。一般的西方人,我们以西方人为例,白人为例,他们一般不吃什么。首先,不吃动物内脏,什么炒肝尖、溜腰花、卤煮啊,你上一道他就晕了。他不吃中式动物内脏,当然西式的你也不会,法式鹅肝你会吗?你不会,我讲的是不吃中式做的动物内脏。第二,不吃动物的头和脚。我国宴请客人都全鸡全鱼,那头对着谁都有讲究的。那外国人不行啊,那个鱼眼睛瞪着,那鸡嘴张着,恐怖主义,破坏食欲。你吃过肯德基凤爪吗?它没有的。第三,他不吃淡水鱼。他们比较喜欢吃海鱼,而且煎炸。他认为淡水鱼土腥味重,刺多。所以你要想让他不爽,其实还有个小办法,吃清蒸鲫鱼。那家伙土腥味少,但是刺多,基本上可以扎坏

他,他扛不住。接着他们不吃的东西还有什么呢?不喜欢吃无鳞无鳍的鱼,就是蛇、鳝(白鳝、黄鳝)、鳅(泥鳅)、鲶。蛇、鳝、鳅、鲶这四种他不吃,无鳞无鳍的鱼。再者不吃宠物,猫和狗绝对不吃,在他们来看,狗是人列的一员,是朋友,怎么能吃朋友呢?所以这个东西你要注意,宴请呢,第二个M讲菜肴,吃什么,不吃什么,首先要把不吃的排掉,再讨论吃的。其实说实话,宴请外国客人吃的东西有的时候还是比较好解决,要少而精,要对象化。我经常请他们吃饭,我有数,一般的西方人不怎么特别喜欢吃中餐,这跟我们中国人尝西餐一样,尝尝可以,坚决吃下去是不行的,一个道理。偶尔一试可以,人家跟你说好好吃啊,那是跟你客气,别当真,老让他吃也整死他。但有些东西你还是可以跟他沟通,我一般邀请外国朋友到家里吃饭,二十块钱可以搞定,我知道他爱吃什么。比如糖拌西红柿绝对可以,他比较喜欢吃这个,糖拌西红柿酸酸的、甜甜的,半生不熟的,他喜欢。你要觉得这个玩艺不上档次,炸春卷。他喜欢吃面食,爱吃带馅的面食,并且喜欢煎炸,炸春卷这三者就全包括了。当然你不要说炸春卷,他听不懂,我把它包装为“Chinesepie”(中国派)。这一下就沟通了呀,你要觉得Chinesepie(中国派)不大过瘾,还有个更省事的,陕西的肉加馍。烧饼切开,把肉馅剁碎了,啪,一进去,Chinese汉堡。接下来他们吃的菜也比较简单,你给他吃炒土豆丝他一般都欢迎,他爱吃土豆,但是都是煎炸,没有炒。京酱肉丝、咕老肉、糖醋鱼、狮子头等等,这种酸酸的、甜甜的、粘粘的都可以。不过肉丝你要注意,最好弄大点,最好肉丝改肉片。因为外国人吃牛排长大,肉丝越细,刀功越好,他越生气,找不着,肉在哪里呀,肉在哪里,他抗议。那么外国人的习惯喜欢吃点饭后甜品。其实对付他甜品更容易,我一般给他们上烤白薯,我告知Chinese布丁。最后我还比较喜欢如果不上Chinese布丁就给他吃点元宵之类,把它炸了,不要煮,煮的太烫他不喜欢,他们不喜欢吃滚烫的东西,爱吃冰冷的东西,炸了的元宵给他。他没有吃过这个元宵,必研究,饼是怎么放进去的?没缝。吃文化,说白了,宴请外国人是吃文化,吃特色。第三个我们讲环境(Medium)。那么实际上宴请客人从高层次来讲,是讲一个档次,是讲一个环境。我们曾经前一段流行吃忆苦思甜家常菜其实也是类似的意思,我注意过谁去吃,大概是我这种年龄的人,四五十岁,盘腿坐在土炕上,背后挂着大豆高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吃着熬小鱼、贴饼子,其实忘了吃的东西,心里回想那往昔的时光,往往念及过去的小芳。忆苦思甜去了,所以它这是有个环境比较的问题,讲特色,讲环境。第四个M是讲什么呢?第四个M是讲音乐(Music),高档的宴请强调音乐伴宴。当然这个音乐你要注意了,比如有一个国家差异,你最好选择交往对象民族音乐,交往对象个人偏好的那种乐曲,而且应该若有若无,环境幽雅情况下的曼妙的音乐。不要给他奏进行曲,不要给他放迪厅音乐,那还不练倒立啊,音乐有讲话。最后要注意就是举止(Manner),宴请的时候的举止,吃饭那个举止。比如和客人吃饭的话,我们餐桌上讲几个忌讳,四个不准。第一让菜不夹菜,你可以让,尝尝,别去夹。你不知道他爱不爱吃,你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虫子,你夹了他就得吃啊,这是有强迫服务之嫌。刚才讲了关心有度,而且有的时候你要是筷子不干净就更麻烦了,有的同志这样处理一下再来,整死他,不卫生啊。你给他夹八筷子,不等于发他八口唾沫吗?所以让菜不夹菜。第二,祝酒不劝酒。你可以讲我们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我们为了两个单位的合作而干杯,他爱喝不喝,不要强迫服务,不好。第三,不当中整理服饰,别在人家面前拾掇自己。有的同志吃饭,系列化动作一气呵成,首先解裤腰带,然后拽下领带,接着卷袖子,土匪下山。最后一个禁忌,宴请时在外人面前吃东西不发出声音,特别在欧美、西方国家人的面前吃东西不发出声音。他们有个不大好的说法,说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猪的基本特征。国际交往是讲惯例,这惯例有时候你不讲就比较麻烦,所以我讲外事礼仪我是强调它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最后作为总结想跟各位讲一讲国际交往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三A规则。第一个A,接受对方(Accept),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A,重视对方(Appreciate),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有人也重视,他找人家毛病,那天一个同志跟我讲了,说“金老师你挺精神但你有个问题,你背比较驼”。我说我没办法,我这出过车祸,我腰直不了”,“那你牙比较黄”,把我气坏了,我说“我又不咬你,关你甚事”,你不能让人家不高兴嘛。我们这里说的重视是欣赏,比如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为什么?欣赏。为什么客人来了要“坐,请坐,请上坐”,欣赏。为什么要使用尊称,欣赏。第三个意思是什么呢?赞美对方(Admire)。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啊,说明你谦虚啊,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再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很高兴跟各位介绍了一下涉外礼仪,那我们讲到这里吧,谢谢各位,再见。

下载涉外名词解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外名词解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涉外信函

    市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很高兴来到你们可爱的城市──武汉。现在我们又来到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这是我们两市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的又一个象征。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短暂的逗......

    涉外商务礼仪

    参加同外商或外国朋友、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谈判人员应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利益。其次,每次谈判前......

    涉外商务礼仪

    涉外商务礼仪 经济贸易系 任课教师:谢小文 第九章 涉外商务礼仪第一节 常见的商务活动 - 1 隆重的庆典式,会场上悬挂参加国的国旗(或会旗),会场布置行充满喜庆、热烈。 主持人宣......

    涉外企业管理

    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国际化”这个概念在一些企业眼里就是出口创汇,而且是给国外大公司做定牌,这种企业现在为数不少;“国际化”在另一些企业眼看来是自讨苦吃,“凭着12亿人口的......

    涉外秘书

    1. 最初的秘书是指书而不是指人,一般是指宫禁中迷藏之书。以后,才逐渐由物演变成人,成为古代朝廷中的一种官职,既负责掌管典籍或起草机要文书的官员。(东汉的秘书监) 2. 现代秘书......

    涉外买卖合同

    涉外买卖合同 涉外买卖合同1 [摘 要] 在适用中国法律的情况下,采用固定价格作价的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遇不可抗力或情事变更,当事人均不能变更合同的价格。[关键词......

    涉外礼仪

    入乡随俗摘要:入乡随俗的意思; 入乡随俗的原因; 入乡随俗的列子和各国要注意的特点 关键词:原因 风俗习惯 尊重交往对象 各国禁忌 从字面上来看“入乡随俗”,作为成语它的含义是......

    涉外合同

    涉外合同按繁简不同,尽管可以采取不同书面形式,如正式合同(Contract)、协议书(Agreement)、确认书(Confirmation)、备忘录(Memorandum)、订单(Order)等等,但是一般都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