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库

时间:2019-05-13 12:4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库》。

第一篇:浙江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库

权责发生制P20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而不是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入账的基础。

会计要素 P25

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利益。

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金额。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平行登记P65

平行登记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并且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必须独立地、互不依赖地进行登记,以保证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之间形成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

原始凭证 P106

原始凭证,也称单据,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 P108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运用借贷记账法和会计科目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会计凭证,是记账的直接依据。

财产清查 P165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与账存数进行核对,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永续盘存制 P169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平时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数都要根据有关凭证连续登记到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

实地盘存制 P170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有关会计凭证只登记实物资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对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推出本期减少数,将其登记入账。

第二篇:山东财经大学—基础会计试题题库及答案

1.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一致。

A)资产

B)费用

C)负债

D)成本

2.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是()。

A)财产清查

B)填制和审核凭证

C)登记账簿

D)成本计算

3.下列帐户期末不应转入“本年利润”帐户借方的是()。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产品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

4.某企业“制造费用”共计60000元,月末按工时在甲、乙、丙三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其中甲产品耗用2000工时,乙产品耗用1000工时,丙产品耗用3000工时,则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A)60000元

B)20000元

C)10000元

D)30000元

5.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6.下列帐户期末一定不能转入“本年利润”帐户贷方的是()。

A)投资收益

B)其他业务收入

C)主营业务收入

D)所得税费用

7.月末编制试算平衡表后,如果试算平衡,说明()。

A)记账工作肯定无误

B)记账工作基本正确

C)记账工作肯定出现了错误

D)记账工作不可能有重记或漏记错误

8.会计区别于统计和其他核算而具有自己特点的重要标志是()。

A)“官厅会计”机构的设立

B)“会计”的命名

C)货币量度逐步取代实物量度,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

D)“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

9.“会计”是在()才开始有了正式命名的。

A)西周

B)唐宋 C)明清

D)原始社会末期

10.由于()假设的存在,才产生了当期、以前期间和以后期间等差别,才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11.“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A)普通日记账

B)序时日记账

C)备查账

D)分类账

1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

A)时间范围

B)空间范围

C)法律主体

D)基本程序

13.会计人员在记账后、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无误的情况下,应采用()进行更正。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平行登记法 14.企业预付报刊杂志费时应记入()帐户借方。

A)其他应收款

B)预付帐款

C)其他应付款

D)管理费用

15.“收到上月销售产品货款20000元”这笔经济业务按照()的要求,应计入当月收入中。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6.唐宋时期我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创建和运用了()。

A)龙门账

B)四脚账

C)四柱清册

D)天地合

17.某资产类帐户,借方期初余额为8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为12500元,借方期末余额为19000元,该帐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应为()。

A)2000元

B)1500元

C)23000元

D)27500元

18.期末企业的在产品应在()帐户的借方余额反映。A)产成品

B)半成品

C)产品销售成本

D)生产成本

1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C)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20.某负债类帐户,借方期初余额为9000元,贷方本期发生额为21500元,贷方期末余额为10000元,该帐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应为()。

A)2500元

B)20500元

C)31500元

D)22500元

21.当一笔经济业务只涉及资产内部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变化,其等式两边金额()。

A)同增

B)同减

C)不变

D)一方增加,一方减少

22.国家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属于()。

A)所有者权益

B)流动负债 C)投资报酬

D)费用

23.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余额应根据()明细帐户的借方余额填列。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付账款

D)其他应付款

24.企业接受的捐赠属于()。

A)所有者权益

B)流动负债

C)投资报酬

D)收入

25.企业预付报刊杂志费时应记入()帐户的贷方。

A)其他应收款

B)预付帐款

C)银行存款

D)管理费用

26.成本费用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保持一致。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27.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反映了信息质量中()的要求。

A)相关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8.当一笔经济业务只涉及权益内部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变化,其等式两边金额()。

A)同增

B)同减

C)不变

D)一方增加,一方减少 29.下列不属于负债项目的有()。

A)应付帐款

B)预收帐款

C)应付利润

D)实收资本

30.下列属于负债项目的有()。

A)其他应付款

B)预付帐款

C)应收帐款

D)实收资本

1.下列情况中,()适合于采用红字更正法。A)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账户名称错误

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借贷方向错误

C)记账后发现账簿记录中数字记多了,记账凭证无误。

D)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数字记多了2.()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中谨慎性的要求。

A)计提坏账准备

B)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C)不高估收益

D)不低估费用和损失

3.下列账簿中,()适合于采用横线登记式账簿。

A)租入固定资产备查账

B)物资采购明细账

C)应收票据明细账

D)其他应收款明细账

4.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A)企业财务预算

B)企业财务状况

C)企业经营成果

D)企业现金流量

5.属于债权结算的帐户有()

A)应收帐款

B)预收帐款 C)预付帐款

D)其他应收款

6.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

A)进、缴

B)存、该

C)旧管、新收

D)开除、实在

7.企业在经营业务中实现的收入包括()。

A)基本业务收入

B)其它业务收入

C)投资收益

D)营业外收入

8.发生下列情况应该对财产进行不定期清查的是()。

A)财产保管人员变动

B)年终结帐

C)仓库发生火灾

D)企业改变隶属关系

9.下列关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等式反映的是三项静态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B)是进行复式记账的基础

C)是进行试算平衡的基础

D)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10.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

A)投资者

B)债权人

C)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D)社会公众

11.利润总额包括()。

A)销售利润

B)投资净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12.“限额领料单”属于()。

A)累计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自制原始凭证

D)通知凭证

13.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有可能在贷方的有()

A)应收账款

B)坏账准备

C)累计折旧

D)原材料

14.其他应收款属于()。A)资产类账户

B)流动资产类账户

C)收入类账户

D)费用类账户 15.()属于会计要素。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财务状况

16.一项资产增加的同时,引起的另一方面变化可能是()。

A)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B)一项负债增加

C)另一项资产减少

D)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17.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的资产。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C)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D)企业购入的原材料

18.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

A)财产

B)债权 C)债务

D)收入

19.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可能是()科目。

A)库存现金

B)应收帐款

C)材料采购

D)银行存款

20.在账户结构中,“本期减少发生额”的登记位置有()。

A)资产类账户的借方

B)权益类账户的贷方

C)收入类账户的借方

D)成本类账户的贷方

1.会计主体都是法律主体。()

Y N

2.会计科目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能够反映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Y N

3.会计分期假设是建立在会计主体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一个基本假设。()

Y

N 4.债权类账户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核算只需要用货币计量,提供货币信息。()Y

N 5.永续盘存制是对各项存货设置明细帐,根据凭证逐笔或逐日登记收入、发出数量,并随时结算出帐面结存数量的一种方法,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

Y N

6.收付实现制是不考虑收入与费用的收支期间与其应归属期间是否一致问题的。()

Y

N 7.无论企业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平衡。()

Y

N 8.“龙门账”的处理方式要求对日常发生的一切会计事项,既要登记它的来账方面,又要登记它的去账方面,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表明中国会计已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过渡。()

Y N

9.帐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

Y

N 10.广告费应计入产品销售费用。()

Y

N 11.资产负债表是动态报表,其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Y N

12.属于货币资金收入的业务,都应该填制收款凭证。()

Y N

13.应付职工薪酬属于流动资产。()

Y N

14.原始凭证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后外借。()

Y N

15.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会使主营业务成本接近市价,结存存货成本则偏离市价,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Y

N 16.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应当计入“产品销售费用”。()

Y N

17.某帐户若期末无余额,则它不是收入类帐户,就是费用类帐户。()

Y N

18.在实际工作中,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必须按固定顺序来运用。()Y N

1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Y N

20.某企业职工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台电视机供家人使用,这台电视机不需要登记到公司的商品进货账上。()

Y

N 21.财务人员的工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Y N

22.财务人员的工资费、福利费、办公费等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

Y

N 23.不管在权责发生制下或是在收付实现制下都存在费用的待摊和预提问题。()

Y N

24.现金支票填写错误也可以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Y N

25.产品制造业采购材料发生的运杂费应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Y

N 26.帐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设置帐户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Y

N 27.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因此它们是平等的权益。()

Y N

28.“应付工资”帐户是负债类帐户,借方登记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登记实发工资总额,期末一般无余额。()

Y N

29.未达帐项是由于企、事业单位的财会计人员不及时登帐所造成的()

Y N

30.平行登记就是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要同一时间登记。()

Y 1.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一致。

A)资产

B)费用

C)负债

D)成本

2.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是()。A)财产清查

B)填制和审核凭证

C)登记账簿

D)成本计算

3.下列帐户期末不应转入“本年利润”帐户借方的是()。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产品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

4.某企业“制造费用”共计60000元,月末按工时在甲、乙、丙三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其中甲产品耗用2000工时,乙产品耗用1000工时,丙产品耗用3000工时,则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A)60000元

B)20000元

C)10000元

D)30000元

5.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6.下列帐户期末一定不能转入“本年利润”帐户贷方的是()。

A)投资收益

B)其他业务收入 C)主营业务收入

D)所得税费用

7.月末编制试算平衡表后,如果试算平衡,说明()。

A)记账工作肯定无误

B)记账工作基本正确

C)记账工作肯定出现了错误

D)记账工作不可能有重记或漏记错误

8.会计区别于统计和其他核算而具有自己特点的重要标志是()。

A)“官厅会计”机构的设立

B)“会计”的命名

C)货币量度逐步取代实物量度,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

D)“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

9.“会计”是在()才开始有了正式命名的。

A)西周

B)唐宋

C)明清

D)原始社会末期

10.由于()假设的存在,才产生了当期、以前期间和以后期间等差别,才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11.“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A)普通日记账

B)序时日记账

C)备查账

D)分类账

1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

A)时间范围

B)空间范围

C)法律主体

D)基本程序

13.会计人员在记账后、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无误的情况下,应采用()进行更正。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平行登记法

14.企业预付报刊杂志费时应记入()帐户借方。

A)其他应收款

B)预付帐款

C)其他应付款

D)管理费用

15.“收到上月销售产品货款20000元”这笔经济业务按照()的要求,应计入当月收入中。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16.唐宋时期我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创建和运用了()。

A)龙门账

B)四脚账

C)四柱清册

D)天地合

17.某资产类帐户,借方期初余额为8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为12500元,借方期末余额为19000元,该帐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应为()。

A)2000元

B)1500元

C)23000元

D)27500元

18.期末企业的在产品应在()帐户的借方余额反映。

A)产成品

B)半成品

C)产品销售成本

D)生产成本

1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C)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20.某负债类帐户,借方期初余额为9000元,贷方本期发生额为21500元,贷方期末余额为10000元,该帐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应为()。

A)2500元

B)20500元

C)31500元

D)22500元

21.当一笔经济业务只涉及资产内部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变化,其等式两边金额()。

A)同增

B)同减

C)不变

D)一方增加,一方减少

22.国家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属于()。

A)所有者权益

B)流动负债

C)投资报酬

D)费用

23.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余额应根据()明细帐户的借方余额填列。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付账款

D)其他应付款 24.企业接受的捐赠属于()。

A)所有者权益

B)流动负债

C)投资报酬

D)收入

25.企业预付报刊杂志费时应记入()帐户的贷方。

A)其他应收款

B)预付帐款

C)银行存款

D)管理费用

26.成本费用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保持一致。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27.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反映了信息质量中()的要求。

A)相关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8.当一笔经济业务只涉及权益内部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变化,其等式两边金额()。A)同增

B)同减

C)不变

D)一方增加,一方减少 29.下列不属于负债项目的有()。

A)应付帐款

B)预收帐款

C)应付利润

D)实收资本

30.下列属于负债项目的有()。

A)其他应付款

B)预付帐款

C)应收帐款

D)实收资本

1.下列情况中,()适合于采用红字更正法。

A)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账户名称错误

B)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借贷方向错误

C)记账后发现账簿记录中数字记多了,记账凭证无误。

D)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数字记多了2.()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中谨慎性的要求。

A)计提坏账准备

B)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C)不高估收益

D)不低估费用和损失

3.下列账簿中,()适合于采用横线登记式账簿。

A)租入固定资产备查账

B)物资采购明细账

C)应收票据明细账

D)其他应收款明细账

4.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A)企业财务预算

B)企业财务状况

C)企业经营成果

D)企业现金流量

5.属于债权结算的帐户有()

A)应收帐款

B)预收帐款

C)预付帐款

D)其他应收款

6.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把全部经济业务划分为()。

A)进、缴

B)存、该

C)旧管、新收

D)开除、实在 7.企业在经营业务中实现的收入包括()。

A)基本业务收入

B)其它业务收入

C)投资收益

D)营业外收入

8.发生下列情况应该对财产进行不定期清查的是()。

A)财产保管人员变动

B)年终结帐

C)仓库发生火灾

D)企业改变隶属关系

9.下列关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等式反映的是三项静态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B)是进行复式记账的基础

C)是进行试算平衡的基础

D)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10.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

A)投资者

B)债权人

C)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D)社会公众

11.利润总额包括()。A)销售利润

B)投资净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12.“限额领料单”属于()。

A)累计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自制原始凭证

D)通知凭证

13.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有可能在贷方的有()

A)应收账款

B)坏账准备

C)累计折旧

D)原材料

14.其他应收款属于()。

A)资产类账户

B)流动资产类账户

C)收入类账户

D)费用类账户 15.()属于会计要素。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财务状况

16.一项资产增加的同时,引起的另一方面变化可能是()。

A)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B)一项负债增加

C)另一项资产减少

D)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17.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的资产。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C)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D)企业购入的原材料

18.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

A)财产

B)债权

C)债务

D)收入

19.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可能是()科目。

A)库存现金

B)应收帐款

C)材料采购

D)银行存款 20.在账户结构中,“本期减少发生额”的登记位置有()。

A)资产类账户的借方

B)权益类账户的贷方

C)收入类账户的借方

1.会计主体都是法律主体。()

Y N

2.会计科目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能够反映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Y N

3.会计分期假设是建立在会计主体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一个基本假设。()

Y

N 4.债权类账户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核算只需要用货币计量,提供货币信息。()

Y

N 5.永续盘存制是对各项存货设置明细帐,根据凭证逐笔或逐日登记收入、发出数量,并随时结算出帐面结存数量的一种方法,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

Y N

6.收付实现制是不考虑收入与费用的收支期间与其应归属期间是否一致问题的。()Y

N 7.无论企业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平衡。()

Y

N 8.“龙门账”的处理方式要求对日常发生的一切会计事项,既要登记它的来账方面,又要登记它的去账方面,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表明中国会计已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过渡。()

Y N

9.帐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

Y

N 10.广告费应计入产品销售费用。()

Y

N 11.资产负债表是动态报表,其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Y N

12.属于货币资金收入的业务,都应该填制收款凭证。()

Y N

13.应付职工薪酬属于流动资产。()Y N

14.原始凭证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后外借。()

Y N

15.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会使主营业务成本接近市价,结存存货成本则偏离市价,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Y

N 16.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应当计入“产品销售费用”。()

Y N

17.某帐户若期末无余额,则它不是收入类帐户,就是费用类帐户。()

Y N

18.在实际工作中,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必须按固定顺序来运用。()

Y N

1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Y N

20.某企业职工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台电视机供家人使用,这台电视机不需要登记到公司的商品进货账上。()Y

N 21.财务人员的工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Y N

22.财务人员的工资费、福利费、办公费等应计入“管理费用”帐户。()

Y

N 23.不管在权责发生制下或是在收付实现制下都存在费用的待摊和预提问题。()

Y N

24.现金支票填写错误也可以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

Y N

25.产品制造业采购材料发生的运杂费应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Y

N 26.帐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设置帐户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Y

N 27.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因此它们是平等的权益。()Y N

28.“应付工资”帐户是负债类帐户,借方登记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登记实发工资总额,期末一般无余额。()

Y N

29.未达帐项是由于企、事业单位的财会计人员不及时登帐所造成的()

Y N

30.平行登记就是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要同一时间登记。()

Y N

1.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一致。

A)资产 B)费用 C)负债D)成本

2.下列帐户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帐户借方的是()。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 C)产品销售收入 D)生产成本

3.某企业“制造费用”共计60000元,月末按工时在甲、乙、丙三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其中甲产品耗用2000工时,乙产品耗用1000工时,丙产品耗用3000工时,则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A)60000元 B)20000元 C)10000元D)30000元

4.下列账户中()不属于盘存类账户。

A)原材料 B)固定资产 C)库存现金 D)实收资本

5.唐宋时期我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创建和运用了()。

A)龙门账 B)四脚账 C)四柱清册D)天地合

6.某资产类帐户,借方期初余额为9000元,贷方本期发生额为12500元,借方期末余额为19000元,该帐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应为()。

A)2500元 B)3500元 C)22500元D)15500元

7.“收到上月销售产品货款20000元”这笔经济业务按照()的要求,应计入当月收入中。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8.“会计”是在()才开始有了正式命名的。

A)西周B)唐宋 C)明清

D)原始社会末期

9.收入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保持一致。

A)资产 B)成本 C)所有者权益D)费用

10.在中国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记账方法中,()既要登记来账方面,又要登记去账方面,属于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过渡。

A)四柱结算法 B)四柱清册 C)龙门账 D)四脚账

11.会计基本假设中,()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C)会计分期假设 D)货币计量假设

12.“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A)普通日记账 B)序时日记账C)备查账 D)分类账

13.()又称证明凭证,是指证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的原始凭证。

A)通知凭证 B)计算凭证 C)执行凭证D)通用凭证

14.成本费用类帐户的结构与()类帐户的结构保持一致。

A)资产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15.某企业“制造费用”共计90000元,月末按工时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中甲产品耗用2000工时,乙产品耗用1000工时,则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A)60000元B)30000元 C)90000元 D)45000元

16.由于()假设的存在,才产生了当期、以前期间和以后期间等差别,才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A)会计主体假设 B)持续经营假设 C)会计分期假设D)货币计量假设

17.资产负债表中,下列账户中()账户的借方余额不是填列“存货”项目的依据。

A)原材料 B)物资采购 C)生产成本 D)无形资产

18.复式簿记最早形成文字记载的是()。

A)威尼斯簿记法B)四柱清册 C)龙门帐 D)四脚帐

19.若东方工厂期初产品数量为1000台,总成本为20万元;本期完工入库产品数量为2000台,总成本为49万元。则按照加权平均法,当月产品单位成本为()元。

A)200 B)490 C)290 D)230

20.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期末余额应根据()明细帐户的借方余额填列。

A)预收账款B)预付账款 C)应付账款 D)其他应付款

21.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贷”表示()。

A)增加 B)减少 C)帐户部位D)贷款

22.为了简化填制手续,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地反映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是()。

A)外来原始凭证 B)累计原始凭证C)汇总原始凭证 D)自制原始凭证

2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C)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24.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借”表示()。

A)增加 B)减少 C)帐户部位D)贷款

25.下列业务中,不影响会计恒等式总金额的是()。

A)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款B)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C)收到投资存入银行 D)偿还前欠货款

26.会计区别于统计和其他核算而具有自己特点的重要标志是()。

A)“官厅会计”机构的设立 B)“会计”的命名

C)货币量度逐步取代实物量度,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D)“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

27.会计人员在记账后,若发现记账凭证中借贷方向发生错误,应采用()进行更正。

A)平行登记法 B)划线更正法 C)红字更正法D)补充登记法

28.期末银行存款日记帐余额应与()是相符的。

A)银行存款总帐余额

B)月末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的余额C)银行对帐单余额 D)以上都不对

29.企业预付报刊杂志费时应记入()帐户的贷方。

A)其他应收款 B)预付帐款 C)银行存款D)管理费用

30.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是()。

A)财产清查 B)填制和审核凭证

C)登记账簿D)成本计算

1.账户的结构的内容一般包括()

A)账户的名称B)日期和摘要C)凭证字号D)金额

2.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A)企业财务预算 B)企业财务状况C)企业经营成果D)企业现金流量

3.实地盘存制下,存货明细帐中平时登记()

A)收入数量B)发出数量 C)每次结存数量 D)期初结存数量

4.下列项目中,()属于企业的资产。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C)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D)企业购入的原材料

5.下列费用不能直接记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有()。

A)生产工人的工资 B)生产用设备计提折旧C)专设销售机构办公费D)车间维修耗用原材料

6.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可能是()。

A)库存现金B)应收帐款 C)材料采购 D)银行存款

7.下列会计分录中属于简单会计分录的是()。

A)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甲材料”,贷记“原材料—乙材料”B)借记“制造费用”,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C)借记“应付账款—洪盛公司”,借记“应付账款—兴隆公司”,贷记“银行存款”D)借记“应付工资”,贷记“库存现金”

8.“企业购买材料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20000元,其余暂欠”,这笔业务应填写()。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限额领料单

9.会计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可分为()。

A)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 B)备查账簿

C)订本式账簿和活页式账簿D)卡片式账簿

10.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同时,引起的另一方面变化可能是()。

A)一项资产增加B)一项负债增加C)一项负债减少

D)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11.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业务,一般应该编制()。

A)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C)现金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12.属于债权结算的帐户有()

A)应收帐款B)预收帐款 C)预付帐款D)其他应收款

13.下列账户中,期末余额有可能在贷方的有()

A)应收账款B)坏账准备C)累计折旧D)原材料

14.下列账户中()属于备抵附加类账户。

A)利润分配B)累计折旧 C)材料成本差异D)所得税费用

15.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可能是()科目。

A)库存现金B)应收帐款 C)材料采购 D)银行存款

16.下列关于“应付账款”账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保证核算资料的正确性,该账户需进行明细核算B)该账户应定期与对方单位或个人核对账目C)该账户只需进行货币计量

D)该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但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17.()帐户是反映存货的帐户。

A)周转材料B)产成品C)固定资产 D)交易性金融资产

18.下列分录中,属于复合会计分录的是()。

A)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

B)借记“生产成本—甲材料”,借记“生产成本—乙材料”,贷记“应付工资” C)借记“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和“应付账款”

D)借记“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贷记“产品销售收入”19.永续盘存制下,存货明细帐中平时登记()

A)收入数量B)发出数量 C)每次结存数量D)期初结存数量

20.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帐款”项目应该根据()帐户的借方余额填列。

A)应收帐款B)应付帐款 C)预收帐款D)预付帐款

1.公司在销售状况良好,利润增长较快的中可以考虑按照谨慎性原则,通过增加费用和相应负债的方法冲减本年利润,将本一部分利润转入次年,以备后需。()

Y N

2.资产负债表是动态报表,其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Y N

3.平行登记就是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要同一时间登记。()

Y N

4.“制造费用”明细账适合于采用多栏式账簿。()

YN 5.某帐户若期末无余额,则它不是收入类帐户,就是费用类帐户。()

Y N

6.各种账务处理程序都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的。()YN 7.“龙门账”的处理方式要求对日常发生的一切会计事项,既要登记它的来账方面,又要登记它的去账方面,借以全面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表明中国会计已由单式记账法向复式记账法过渡。()

Y N 8.会计主体都是法律主体。()

Y N

9.制造费用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Y N

10.“领料单”是一张原始凭证。()

Y

N 11.经办人员在填制原始凭证的数字时,阿拉伯数字不得连笔写。()

Y N 12.无论企业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平衡。(Y N 13.广告费应计入产品销售费用。()

Y N)14.应付职工薪酬属于流动资产。()

Y N

15.“应付工资”帐户是负债类帐户,借方登记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登记实发工资总额,期末一般无余额。()

Y N

16.长期借款利息的发生和偿还均通过“长期借款”账户来核算。()

Y N

17.产品制造业采购材料发生的运杂费应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YN 18.在商品流通业会计核算中,商品的采购费用应当计入商品成本。()

Y N

19.财务人员的工资费、福利费应计入“财务费用”。()

Y N

20.采用复式记帐法时,任何经济业务都是在两个帐户中登记。()

Y N

21.“材料采购”帐户是资产类帐户,因此若有期末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已经付款的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Y N

22.会计科目的名称全部由国家统一规定。()

YN 23.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恒等式两边发生变化。()

Y N

24.所有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Y N

25.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Y N

26.会计科目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能够反映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Y N

27.某企业职工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台电视机供家人使用,这台电视机不需要登记到公司的商品进货账上。()

YN 28.交易性金融资产属于流动资产。()

YN 29.存货作为一项资产,其确认应以其存放地点为判断标准。()Y N

30.财务人员的工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Y N

第三篇: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会计考试资料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17.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18.复式记账: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19.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0.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22.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3.“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

24.“应收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销售产品应向购买单位收取货款的结算情况的账户。

25.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用,叫做生产费用。

26.“生产成本”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

27.“制造费用”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28.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29.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30.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1.营业外收支: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和支出。

32.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3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35.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36.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37.备抵账户:亦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3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39.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40.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帐页,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又是积累、贮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

41.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42.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

4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44.总账:是指按总账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账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总括的核算,提供总括性指标。

45.明细账: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

46.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47.结账:(理解)是指按照规定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算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48.帐证核对: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49.帐帐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

50.帐实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

51.会计核算形式:就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帐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

52.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科目都集中设置在一张帐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科目借、贷方登记的数字分别合计,并计算出每个科目的月末余额。

5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54.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55.实地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56.未达帐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57.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的书面文件。

58.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

59.损益表:亦称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季度或月份)内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60.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1.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2.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

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11.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

12.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而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

1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5.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16.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投资和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17.固定资产——是指持有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

18.无形资产——是指能够长期使用、不具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

19.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0.流动负债——是指应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21.长期负债——是指应在一年以上,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22.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3.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4.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5.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金额。

27.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28.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29.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30.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3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32.会计分录——就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

33.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34.复合会计分录——是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35.过账——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

36.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7.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是否有余

额,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

38.盘存账户——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际结存数的账户。

39.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40.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账户。

41.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由多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某种费用的账户。

42.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43.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44.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和利得的账户。

45.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46.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并据以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额的账户。

47.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账面余额,以便计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按照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

4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49.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50.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51.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

52.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53.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54.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55.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

56.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57.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8.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59.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60.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61.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62.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63.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64.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65.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

66.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

第四篇: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汇编

1.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2.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

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

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

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11.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

12.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而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

1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5.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16.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投资和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17.固定资产——是指持有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

18.无形资产——是指能够长期使用、不具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

19.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0.流动负债——是指应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21.长期负债——是指应在一年以上,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22.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3.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4.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5.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金额。

27.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28.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29.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30.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3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

32.会计分录——就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

33.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34.复合会计分录——是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35.过账——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

36.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37.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是否有余额,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

38.盘存账户——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际结存数的账户。

39.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40.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账户。

41.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由多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某种费用的账户。

42.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43.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44.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和利得的账户。

45.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46.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并据以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额的账户。

47.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账面余额,以便计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按照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

4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49.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50.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51.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

52.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53.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54.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55.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

56.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57.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8.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59.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60.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61.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62.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63.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64.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65.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

66.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

67.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

68.结账——是在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于会计期末按照规定的方法结算账目,包括结计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9.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实物、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核对,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存数,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0.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双方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而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从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71.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72.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73.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74.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75.利润表——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76.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77.中期报表——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的报表。

78.单位会计报表——是指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以本单位为范围,根据本单位的账簿记录和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

79.汇总会计报表——是指上级主管机构根据所属单位的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汇总而成的会计报表。

80.个别会计报表——是指会计核算只以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的核算范围所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它不反映投资单位和其他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1.合并会计报表——是指把投资单位和由其投资的各被投资单位视为一个整体,在投资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和所属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合并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它反映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

82.会计信息质量——是指通过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是否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范;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能够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可靠性和透明度。

83.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8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85.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86.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87.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88.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89.清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90.会计循环——就是按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9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的存在条件,如空间、时间、计量尺度等以及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假设,并以次为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

92.会计主体——会计核算须以一个特定单位为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这个特定单位就称为会计主体,也叫做会计实体。

93.持续经营——也称继续经营,是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既不会停业,也不会被兼并或破产,并以现有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或扩大的经营规模和扩大的经营范围)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运作。

94.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95.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中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予以综合反映。

96.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之为应收应付制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

9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应将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为取得这些收入而支出的费用相互配比,并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98.实际成本原则——亦称之为历史成本原则,它是指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都要以经济业务事项实际发生时的取得成本或实际成本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

99.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100.谨慎性原则——亦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必须谨慎从事,即只确认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

101.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102.收付实现制——亦称实收实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

103.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在本期企业已经受益、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

104.应计收入——是指本期已经实现而尚未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

105.递延账项——是指虽然已收入或已付出款项,但是尚无法确定为已经实现的收入或已发生的费用。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

106.预付费用——是指本期或前期已经支付款项,但因属于后续会计期间受益,故由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107.预收收入——是指本期已经收款入账,但由于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没有实现的收入。

108.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

109.固定资产减值——是指由于技术陈旧、损坏、市价持续下跌、长期闲置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110.坏账损失——坏账是指企业不能收回的账款,企业因此而发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111.直接转销法——是指当企业确认坏账实际发生时,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及往来账户的一种坏账核算方法。

112.备抵法——是指在每一个会计期末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记入当期期间费用,同时记入“坏账准备“账户,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再予以冲销的一种坏账核算方法。

113.虚账户——是指损益类账户,即收入类和费用类账户。该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在会计期末都应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均无余额,因而又称为“临时账户”。

114.实账户——是指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该类账户在会计期末结账后,通常都有余额。这就是说这些余额必须结转下期,以便连续记录。因此,又称为“永久账户”。

115.会计核算形式——也称会计核算程序或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凭证和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方法相互结

合的方式。它是记账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

116.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以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为特点的一种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

117.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是以定期将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汇总,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

118.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以先定期将一定期间内(如10天)所有的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

第五篇: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4.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商品货币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社会再生产中的资金运动。

5.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企业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提出会计主体概念,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

6.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7.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8.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为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9.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0.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12.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3.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5.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6.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按照这一原则的要求,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18.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9.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20.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1.谨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

23.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

24.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指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只有经过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

重要方面。

25.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开立的账户的一种核算方法。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数据。

26.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27.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帐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28.编制会计报表:就是根据账簿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定期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正确、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9.会计循环:是指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一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30.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31.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分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32.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3.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34.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3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6.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38.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

39.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40.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应该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4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42.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数量关系的平衡公式。

4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4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45.单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48.对应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49.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50.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51.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或几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记录。

5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地说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3.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叫做账户对应关系。

54.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55.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器具等。

56.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由于损耗减少的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折旧。

57.材料采购成本:一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组成,买价是指企业采购材料时,按发票价格支付的货款。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

58.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59.产品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

60.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61.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62.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63.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所生产产品的品种(即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4.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

65.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66.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67.营业外收入: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

68.营业外支出:是指那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

69.所得税:是企业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对企业某一经营的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交纳的税款。

70.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71.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核算内容与损益的计算确定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72.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73.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

74.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75.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结算账户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和债务结算账户两类。

76.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77.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78.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79.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

80.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81.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帐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82.计价对比账户:就是用来对某种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8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84.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的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85.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自行填制的凭证。

86.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

87.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这类凭证的填制手续是随着经

济业务发生而分次进行的。

88.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将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情况的会计凭证。

89.记账编制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加以整理后重新编制的原始凭证。

90.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部单位或个人处取得的原始凭证。

91.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的,用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92.专用记账凭证:是指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93.通用记账凭证:是指适用于各类经济业务、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也称标准凭证。

94.复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又叫多科目记账凭证,是指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95.单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又叫单科目记账凭证,是指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的记账凭证。

96.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非汇总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

97.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98.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登账后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

99.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

100.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101.普通日记账:也称通用日记账,是用来序时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日记账。

102.特种日记账:是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特定项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103.分类账簿:是按照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设置和登记的账簿。

104.联合账簿:是指将日记账和分类账相结合设置的一种账簿。

105.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106.总分类账簿:是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分类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107.明细分类账簿:是根据总分类科目所属的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开设账户,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有关经济业务详细情况的账簿。

108.日记总账(多栏式总分类账):是把序时账簿和总分类账簿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

109.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110.补充登记法:是指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上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采用再填一张补充少记金额的记账凭证,并将其补记入账的方法。

111.结账:是指按照规定,定期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各种账簿结计清楚,以便进一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112.对账:就是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

113.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114.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115.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116.定期清查:是指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或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

117.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118.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的一种方法。

119.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在账簿中只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所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

120.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堆放现场进行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121.技术推算盘点法:是指对大量成堆,难以清点的财产物资利用技术方法,如量方计尺等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进行推算的一种方法。

122.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致使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

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123.会计报表: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用来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情况的书面文件。

124.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125.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

126.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表的附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年报表。

127.单位会计报表:是指由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编制的,用以反映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28.汇总会计报表: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将其所属各基层经济单位的会计报表,与其本身的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用以反映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29.个别会计报表:是指只反映对外投资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对外和对内会计报表。

130.合并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当其投资总额占被投资企业的资本总额的50%以上的情况下,将被投资企业与本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将其有关经济指标与本企业的数字合并而编制的会计报表。

131.会计报表:是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利润分配和费用支出情况的报表,主要包括“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期间费用明细表”等。

132.财务状况报表:是指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33.财务成果报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成果实现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包括“利润表”及其附表“利润分配表”等会计报表。

134.会计核算形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

135.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指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136.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是指定期地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137.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是指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均采用多栏式,并根据多栏式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登记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138.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后编制的。在科目汇总表中,分别计算出每一个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在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内,全部总账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相等。

139.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是指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140.汇总收款凭证:是指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

141.汇总付款凭证:是指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

142.汇总转账凭证:是指按转账凭证中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转账业务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

143.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是指设置日记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日记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144.日记总账:是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联合账簿,是将全部账户都集中设置在一张账页上,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登记,月末将每个账户借、贷方的发生额分别合计,计算出每个账户的月末余额。

145.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是指将所有经济业务按所涉及的会计科目,以分录的形式记入通用日记账,月末根据通用日记账记录的会计分录登记总分类账的会计核算形式。

146.会计机构:是指由专职会计人员组成,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147.集中核算:是指将企业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厂(公司)级会计部门进行的一种核算组织方式。

148.分散核算:也称非集中核算,是指将与企业内部各部门、车间、仓库业务相关的明细分类核算,分散在各部门、车间、仓库进行的一种核算组织方式。

149.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规、制度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150.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151.《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也是我国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地位。

152.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是《会计法》为指导,同时又统驭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

153.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下载浙江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一、基础会计 1.现代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技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为特定主体内外部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反映其内容增减变化的户头。 2、负债: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3、会计凭证:是用以记录......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

    会计电算化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1.会计电算化: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2.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3.通用会计核算软件:是指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 续、系统的反应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

    大学生基础会计复习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 会计:会计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和机关等单位的资金运动(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 资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考研名词解释题库

    公司财务学名词解释 1. 公司财务:是指公司的聚财、用财、生财,即资金的筹集、投资、运作及分配等财务活动,以及在财务活动中发生的与各个方面的关系。 2.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