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高中语文 杜甫诗三首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5、背诵。
情感与价值观
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国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忧国爱民之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过程与方法
诵读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讲授点拨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如何鉴赏诗歌;如何把握诗人之情感;掌握其中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5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二)、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读懂题目;
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借助课文注解,平时积累的知识); 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然后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挖掘诗歌的内涵,体味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课堂合作学习
(三)、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步骤,试着分析鉴赏诗歌,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诗句的字面意思。
3:找出诗歌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四)小组合作探究
4:挖掘意象的深刻内涵(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运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巩固练习
1、背诵全诗。
2、阅读杜甫的《江汉》,完成第(1)小题。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2课时《咏怀古迹》
课前自主学习
一、介绍咏史怀古诗
1、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讽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2、咏史怀古诗特点(1)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
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4)语言:含蓄蕴藉。(5)意象: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六朝 金陵)。(7)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3、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4、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寻找连接点)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体悟感情)(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分析技巧)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咏怀古迹》创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课堂合作学习
三、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咏怀的对象是谁?
2、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情感的那个词语。
3、昭君怨恨什么?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小组合作探究
6、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史学家翦伯赞和剧作家曹禺笔下,昭君是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而杜甫笔下的昭君却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诗歌含有什么深刻寓意呢?
提示:咏怀诗的特点——借古人写自己,抒己怀。
7、诗歌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拓展迁移 欣赏美文:
《美女赌江山》
柔柔弱弱的一群,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历史却在她们面前变得凄婉哀怨.尽管,她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一)
朝为浣沙女,晚成吴宫妃.从她看到范蠡的那一记得起,就注定了西施命运的悲剧.贫贱与高贵的转变,完成在瞬间.这瞬间带来的,却是伤痛的永恒;她钟情于范蠡,却不得不弃他而伴夫差;她被夫差感动,却不得不做着背叛他的事。
在勾践与夫差的较量中,勾践赢了,赌注是江山。勾践很聪明,一个美女换来一座江山。可他又多么
残忍,为了他的野心,西施付出了美貌与青春,付出了爱情与爱人!而她,只是勾践手中的一颗棋子!有人说西施回国后被视为红颜祸水沉湖而死,有人说她与范蠡泛舟远离。我宁愿接受后者,因为我不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卧薪尝胆”的勾践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更重要的,我不想西施本是悲惨的人生以更悲惨的故事结局。
(二)汉宫内,汉帝御笔一点,王昭君被这漫不经心地一点,历史却因此打了个回旋。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交往与厮杀,竟然都由一个女子柔弱的双肩来承担!
倾国倾城,汉帝盛怒之下,杀死毛延寿。她在汉帝懊悔与不舍的目光中,一步步走汉宫,走向那茫茫的大漠,走向不可知的人生„„
她用自己的美貌与青春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百十年后,当她的后代,她的族人被汉朝的骑兵赶往更恶劣的地北方,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统治者的缓兵之计,她,只不过是一块挡箭牌。她若泉下有知,会不会流泪,会不会心痛?只是,她已经成为那方青冢,她的情感,已经迷离在历史的风尘之中„„
(三)西施、昭君等皆为美女,因为美,她们才成为政客手中的工具:拿她们的美貌赌江山,拿她们的青春赌明天,使她们成为一代王朝的随葬品。在后人对她们或褒或贬的评价中,有谁真正理解她们的苦痛;有谁真正同情她们所做出的牺牲;又有谁真正关注她们的命运。她们的裙裾,飘扬在硝烟与战火中,使那段历史变得凝重。我用一颗虔诚的心和一支笨拙的笔,来怀念这些在历史的书页中留下深深一痕的女性!
第三课时《登高》
课前自主学习
一、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二、诗歌鉴赏炼句型题答题步骤
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
2、指出句子特殊之处和运用的表达技巧。
3、分析作用(景物特点、意境、情感)。
课堂合作学习
三、思考下列问题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2、从这些景物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
小组合作探究
4、诗人悲什么?
第二篇: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课时:2年级:高一设计人:胡彦英审核人:商伟杰编号 【语】08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日期 2013-3-8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
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习过程】
1、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
(1)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
(3)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综合探究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堂检测】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后世称为“”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2)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课外拓展】
杜甫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列三首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研读探究
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
(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
第三篇:精选题库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 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导学案
年级:高一年级必修二 课题:《诗三首》 使用时间: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合作探究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其目的是什么?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
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3.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学习重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延伸拓展:
1.古人有赠送花草的习俗,无论男女。或表示留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表示爱慕之情,《诗经邶风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西周曲》(《荷塘月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双关。采来“莲子”送给思念的人。2.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汉献帝年 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风骨 :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3.建安文学: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 “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二、课前预习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 还顾望旧乡 ...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有哪些?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我展示 我精彩我快乐 我成功
语文导学案
年级:高一年级必修二 课题:《诗三首》 使用时间:
4.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5.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悟诗人的隐逸情怀。
2、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绘画美,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3、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重点
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
二、诵读课文,梳理基础。
1.检测字音后
朝露()子衿()何时可掇()契()阔谈讌()三匝()阡陌()()呦呦()吐哺()慷慨()2.注意课文的重点字词,①通假字——契阔谈䜩。()②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③古今异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义: 今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古义: 今义:)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温故知新
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诗歌: ;散文:。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诗文名句?
3、基础知识
给加点的字注音:
羁鸟()守拙()荫蔽()暧暧()墟里()......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3.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从何而归?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2、为何而归?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归向何处?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4、归去如何?
二、合作探究
1.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志向。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1.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把它改写成散文式的语句
2.鉴赏手法——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延伸拓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阴险、奸诈、残暴。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结合这首诗的学习谈一下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延伸拓展: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
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说一说。
《归园田居》导学案
【学习目标】
我展示 我精彩我快乐 我成功
第四篇: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湘潭凤凰中学高中语文《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美读文章,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分析,品味诗中创造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诗意美。
2、以“融情于景,言为心声——走进徐志摩”为探究话题,探讨本文所写景物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掌握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学习重、难点】 以“融情于景,言为心声——走进徐志摩”为探究话题,探讨本文所写景物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
【教材助读 成长心灵】温馨提示:用双色笔(红黑笔)勾出预习中的重要知识,并加以识记。
1、徐志摩的人生经历: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他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内心纯净,诗歌富有激情。他不但在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亦是一位爱国赤子,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了一个资产阶级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义情感。不论是他的师辈、同辈还是晚辈,都赞美他,崇敬他,足见他的人格魅力。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2、康桥,即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有70几位剑桥学子获诺贝尔奖,6位英国首相,牛顿、培根、拜伦、罗素、维根斯坦以及查尔斯王子都曾是这里的学子。康桥,即为剑桥。徐志摩于1916年考入北大,4年后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作者在康桥上看云,在绿阴下读书,在草地上仰卧,在康河里划船。。。康桥就学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曾经自陈道:在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乐论。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所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徐志摩的挚友胡适说: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 , 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 一个是自由, 一个是美。” 这种“单纯信仰”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诗人在康桥学习生活期间所受的熏陶与生活经验。1920~ 1922年, 诗人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 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气氛的熏陶, 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 对产生于英国等西方国家“自由”与“民主”的思想非常信崇。诗人虽然生活在现代都市里, 却对现代喧闹的都市文明抱持一种拒绝的态度, 始终膜拜和沉迷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崇尚大自然的精神境界。他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中, 在康桥的美中, 发现了人的灵性, 发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因此, 康桥不仅指诗人生活过、求学 过的地方, 也成为诗人永远的精神故乡, 康桥在诗人心中, 就是大自然、美与和谐。所以诗人在其散文《 吸烟与文化》 中说: “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爱” 的信仰在“ 单纯信仰” 中位于核心地位。“ 爱” 的信仰也初步形成于诗人求学康桥期间。1920年, 林徽音之父林长民携女游历欧洲, 徐志摩得以结识林氏父女, 兰心慧质的16岁少女林徽音令诗人陷入情网, 不可自拔。“ 我将
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 我命, 如此而已。”。徐志摩的确将恋爱视为“ 生命的中心与精华” , 他不惜以金钱、地位、学位、荣誉、友谊、亲情与生命等为代价, 终生孜孜以求“ 唯一灵魂之伴侣”。1928年, 诗人来到康桥故地重游、写作《 再别康桥》 时期,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 感慨万千。此情此景,就像当年陆游重游与表妹唐婉发生爱情悲剧的故地沈园, 陆游触景生情, 分别创作了《 沈园》 和《 衩头凤》 , 其中的感伤情绪全部来自那段诗人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再看“ 自由” 和“ 美” 的信仰。徐志摩由英国回国以后, 曾经渴望中国也能实现英国式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 民主” “ 自由”“平等” 等思想。20年代“ 胡适派” 文人发动了一场与军阀当局争人权、要法治、实现宪政民主制度的政治斗争, 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最后在军阀政府的高压下归于失败, 从而给徐志摩“ 自由” 的“ 单纯信仰” 以很大的打击。徐志摩十分欣赏泰戈尔鼓吹的所谓“ 农村建设计划” ,具体目标是在农村建立学校、合作公社、医疗队、救火队、蓄水池、加强畜牧业与手工业, 提倡全民性的文艺运动等, 但由于军阀混战, 计 划胎死腹中, 后来他多次想重新实现这个计划, 都屡因社会动荡而夭折。随着诗人在国内呆的时间越长, 诗人耳闻目睹越多的社会黑暗与丑恶, 令他越加失望与灰心。他因而写过反映下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诗歌, 如《 先生!先生!》 《 叫化活该》 与《 盖上几张油纸》 等;写过反映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诗歌, 如《 大帅》 《 人变兽》 与《 太平景象》 等。试想,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实现英国式“ 民主” 的政治制度?怎能实现“ 农村建设计划” ? 怎么能有“ 自由” ? “ 美” 的载体“ 自由” 没有了, “ 美” 的载体“ 爱” 也没有了, 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祖国也找不到一块像康桥一样世外桃源的“ 美” , 那么怎么可能有“ 美” 的存在呢?因此, 徐志摩1928年重游故地康桥、写作《 再别康桥》 时, 几年前在康桥留学期间形成的以“ 爱” “ 自由” 与“ 美” 为中心的“ 单纯信仰” 已经无情幻灭, 《 再别康桥》 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惜别诗, 它是诗人“ 单纯信仰” 无情幻灭后的一份诗意祭奠, 是诗人为夭亡的美好理想与信仰而作的一次深情忧伤的悼念!
4、《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本诗作于1928年11月,作者自英国返国途中。由于作者旧地重游,重访昔日留下美好回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故为“再别康桥”。作者于1922年首次告别康桥时曾写下题为“别了康桥”一诗,其后又写过《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这些诗文均抒发了作者对曾经抚育过他的康桥无限眷恋之情。如今,又要和它告别,往日物事涌上心头,自然难舍难分,惆怅莫名。
5、作品: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6、意象:即景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7、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美读感知,寻找画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体悟感情,把握节奏,大声诵读。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诵读这首诗的语气语调应该是、。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这种感情是直白的抒发出来的呢?
3.借助这些景物诗人为我们营造了关于康桥的哪些画面?(请你抓住景物为每幅画面取个动人的名字)
二、美点研讨、品读诗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问题探究:“融情于景,言为心声——走进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探访诗人精神依恋的故乡”
1、共同探究
第一幅画面写了哪几个意象,意象有怎样的内涵,通过怎样的词语或修辞来描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时我们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意象 B、炼字 C、情感
D、语气语调
2、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第一幅画面的思路来赏析:写了哪几个意象,意象有怎样的内涵,通过怎样的词语或修辞来描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时我们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意象 B、炼字
C、情感
D、语气语调
三、知人论世、探究文本——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这种“愁”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诗人究竟向什么道别?
资料一: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我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我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徐志摩《猛虎集·序文》
资料二: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资料三: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胡适《追悼徐志摩》
资料四:现实是,志摩遭遇了婚姻的破败与爱情的危机,他不得不在皓首穷经中写作、写作,以应付太太(陆小曼)的高消费。志摩回到中国的大学讲台,用全英文讲学,却遭到了师生的非议,他陷入恐慌之中„„ ——胡适《追悼徐志摩》
资料五:康桥是诗人生活的梦、爱情的梦、艺术的梦,诗人像呵护自己的情人一样,不忍心打扰她。同时诗人也清楚地认识到,康桥带走了自己的一切,带走了自己的灵魂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梦想;这美好的一切,永远地留在康桥。——张五芳《再别康桥读后感》
四、呈现美景、抒写性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学们,少年是诗的年纪,青春是歌的松柳,请同学们舞动自己青春的激情,为自己初中母校仿写一首诗。
(要求:六人一组,第一、二小组负责写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从第三组开始每组的第一个同学选择一个意象,第二个同学根据意象从课文里选一个合适的句子。第三个同学根据课文的句子进行仿写,第四、五个同学把这个诗句改写成一个富有诗意的句子,第六个同学把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课后巩固——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基础题——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叫不简单!1.填空。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我 衣袖,不带走。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二、能力提升题——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5、《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作业布置——开阔视野、提高自我 【基础训练】(必做)
1、背诵默写全文;
2、整理学习笔记;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拓展阅读】(选做)
1、《我所知道的康桥》
2、《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研究性课题】(选做)以古代送别诗与本文比较,本文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3小说单元导学案
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 第一单元
小说单元(导学案)
【教学说明】
本单元注重文学欣赏,学习中外小说。
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的三篇小说,涉及古今中外,涵盖人类生活的多个层面。有展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的《林黛玉进贾府》,有表现现代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从表现手法上来说,这三篇小说各有特点。《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以现实主义的细腻笔法,真实而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物风貌。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而《祝福》则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情节曲折完整,人物相貌、语言描写入木三分。《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是重在揭示哲理,无论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
2.学会鉴赏小说。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并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3.品读作品,理解和评价作者在小说中所给予的思想情感。【高考命题方向】
宁夏海南卷小说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特点:
1.选文为长篇小说中情节较为完整的节选或者是优秀的小小说(微型小说),大体字数在一千五百字以内。
2.选文题材丰富,所选作品为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主题上较为关注人性。3.赋分分值较大,一直稳定在25分,在各省市的文学类文本命题中居于前列。4.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兼顾客观题,考查内容涉及到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主题等方方面面。【方法精要】
一、小说定义: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具体地描写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行动和事件,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流动等,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一般通称为小说的三大要素。
二、小说分类: 1.从题材分:
①社会小说:路遥《平凡的世界》; ②言情小说:琼瑶的《窗外》;
③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古龙等 ;
④侦探小说: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 ; ⑤历史小说:二月河《康熙大帝》《乾隆皇帝》《雍正皇帝》。⑥神魔小说:《西游记》
⑦科幻小说:凡尔纳《海底两万里》、英国威尔斯的《时间机器》、《隐身人》《星际战争》 等等。
2.从篇幅分:
①长篇小说: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反映人生或历史的重大题材;人物形象众多;情节复杂。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中国当代作家古华的《芙蓉镇》、莫应丰的《将军吟》。长篇小说,一般在10万字以上。②中篇小说:有较多的人物,较复杂的情节,展示社会中某一段重大事件,揭示生活某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如鲁迅的《阿Q正传》、韩少功的《爸爸爸》、方方的《风景》,均属此类。中篇小说,一般在2万字以上。
③短篇小说:人物集中,情节集中,主题也较单一,结构严谨,叙述简练,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马烽的《三年早知道》、贾平凹的《制造声音》,均属此类。短篇小说,一般在2万字以下。
④小小说(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生活容量少,人物单一,情节简单,汪曾祺的《陈小手》、台湾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字数在几百字与千五百字之间。3.从流派分:
①浪漫主义:雨果《巴黎圣母院》、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美国霍桑的《红字》 ②批判现实主义:法国:斯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英国:狄更斯的《艰难世事》、《双城记》、萨克雷的《名利场》、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俄国:果戈理的《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③自然主义:法国左拉《小酒店》、《娜娜》 ④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福克纳《喧嚣与骚动》。⑤存在主义小说: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墙》、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
⑥黑色幽默小说:美国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⑦“垮掉的一代”小说:1957年美国凯鲁阿克的《在路上》;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太
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
⑧魔幻现实主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4.从表现方法分: ①叙述体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
②散文体小说
③诗体小说: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④书信体小说: ⑤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
三、如何鉴赏小说: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反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
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 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人物周围的一切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等。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塑造的一个延伸。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故事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暗示社会环境;⑤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主要指特定的时代风光、社会背景等,一般不能以单独的形态存在,要借助自然环境加以体现,在具体的作品中,它主要体现在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上。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依据,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人物生活具体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一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对人来说总是个具体的存在,社会群体的活动,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民俗的、地域的、流行的等都会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产生影响。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这个环境甚至对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民俗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基础盘点】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林黛玉进贾府》
阜盛fù 船埠造chì 贾赦喉yān 狼吞虎咽..bù 敕..shâ 呜咽.yâ 咽..yàn 插屏.píng
敛声屏气bǐng 戏谑..xuâ 掌fǔ 谙达ān 万马齐喑..yīn
盥手guàn 懵懂měng 两靥...yâ 梦魇.yǎn 忖度.duï 拊.
嫡亲dí 锋镝路yǒng ..dí 甬.始作俑者yǒng 蘖枝niâ
孽根祸胎niâ
...瞋视chēn 嗔怪chēn 雕梁画栋liáng 黄粱美梦liáng 潦倒liáo 东施效颦......pín 赦免shâ
.忖度cǔn 孱弱chán 纳罕...hǎn 轩峻.jùn
《祝福》
监生jiàn 监考jiān 镯子zhuï 踯躅.....zhízhú 朱拓.tà 开拓.tuî 陈抟.tuán 间.或jiàn 瘦削铅笔xiāo 悚然sǒng 少不更事gēng .xuē 削...形骸.hái 尘芥.jiâ 新正.zhēng 桌帷.wãi 讪讪..shàn 怔怔..zhâng 咀嚼.juã 咬文嚼字jiáo 拗不过niù 拗断ǎo 拗口ào 炮烙páo 窈陷yǎo ......歆享xīn 牲醴跚pán 搪塞..lǐ 蹒..sâ 草窠.kē
寒暄闹xuān 蹙缩cù 蹩脚biã
.xuān 喧...烟霭ǎi 和蔼ǎi 编纂改cuàn ...zuǎn 篡.诧异chà 叱咤..zhà 雇佣.yōng 陶俑.yǒng
负疚礼pìn 踝骨huái .jiù 倔强.jiàng 聘..谬种miù 窥探kuī ..
《老人与海》
两颚â 脊鳍杀shì 吞噬..qí 嗜..shì
积攒动cuán 攮子nǎng 嘟嘟囔囔赘lãi 拖累.zǎn 攒....nāng 累..lěi 劳累.lâi 桅.杆wãi 嘎吱gā 嘎调gá 残骸液nián ...hái 黏. 榫头sǔn 蹂躏rïu 糅合rïu 啐唾沫cuì ....淬火cuì 戳穿chuō 杀戮天tāo ...lù 白浪滔. 惊涛骇浪tāo 皮开肉绽粉diàn ..zhàn 淀. 拽住zhuài 当年dāng 呜咽...yâ 拖沓.tà
喝彩hâ 僵硬jiāng 褐色hâ 祷告dǎo .... 广袤.mào 理睬.cǎi 2.注意下列字词的写法:
敕造 斟茶 疯疯癫癫 翡翠 嫡亲 膏粱 轩昂壮丽 宽慰 癞头 打量 手帕 甬路 拂尘 放诞无理 皮囊 惫懒 杜撰 韶光 乖张 鄙薄 渣滓 唾弃 离间 诡秘 烟霭 连绵不断 沸反盈天 伦理 大杂烩 刽子手 遍体鳞伤 兴高采烈 熹微 嬉皮笑脸 为虎作伥 卷帙浩繁 罢黜 言简意赅 通缉 凤冠霞帔 赝品 再接再厉 吞噬 蹂躏 杀戮 3.本单元相关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作家。《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辛。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珠穆朗玛峰,是展现封建社会的太平洋。
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祝福》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他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我们曾学过其中的《孔乙己》、《社戏》等。他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海明威:现代主义作家,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他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迷惘的一代”,随即被用来命名经历一站后精神空虚的青年一代。1953年发表的《老人与海》,塑造出人们心目中智勇刚毅、用不言败的“硬汉”形象,成为世界中篇小说的珍品,获得了诺贝尔奖。4.本单元的名段名句:
1、第一个肌肤微丰,和中身材,鳃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2、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3、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5、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