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曾国藩走进我们的世界 作业
让曾国藩走进我们的世界
学号:班级:10法学一班姓名:马天雄
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史中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曾国藩,今传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以及现代社会中对他的评价仍然还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鞭笞他的人,都会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俗话说“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曾国藩一生与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是分不开的,曾国藩历经二十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面对洪秀全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曾国藩果断站在了洪秀全的对立面,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义不容辞并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不仅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而且为人谦虚谨慎,领导发起了意义重大的洋务运动。他着眼于整个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兴衰安危,将自己的政治才能体现在了洋务运动之中。他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他的治军、治家、修身、养性的才能,以及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所体现出来的高超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因此,让曾国藩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意义重大而又影响深远。
关键字:曾国藩无一日不读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一、曾国藩生平及近现代以来的人物评价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就开始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曾国藩就奉旨帮助办理本省团练。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出征,开始自己的军事带兵生涯,但时隔三年,曾国藩就被被罢免了兵权,奉命回籍守制。一年之后,咸丰帝被迫命曾国藩复出带兵。随着天王洪秀全的实力与日剧增,太平军攻破了江南大营,此时的曾国藩被授命为两江总督。在此期间,曾国藩日夜操练军队,终使得湘军取得了安庆会战的胜
1利。同治即位后,曾国藩开始节制四省军事,并于1864年,攻克了天京。四年之后,曾国藩被调任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总督。最终于1871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61岁。
晚清社会中,旧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行将崩溃,而社会前进的方向却茫无头绪。于此期间,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清王朝顿失半壁江山。然而祸不单行,外国列强也蠢蠢欲动,想法设法,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侵占领土。此时的晚清朝代可谓是内忧外患,举国难安。而一介儒生曾国藩,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清朝“中兴第一名臣”。但也有人认为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手段及其残忍,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罪名昭著。所以也有人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然而曾国藩由于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了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如此,他的出现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后人对他有“毁之则为元凶,誉之则为圣贤”的评价,但他毕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容抹杀的一笔辉煌历史。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也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二、曾国藩一生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三件事
(一)无一日不读书
传说在公元1825年,一个天寒地冻、夜深人静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此时这看似平常的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的文章。他在背《岳阳楼记》,但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背了半天才记住一句。一遍又一遍的背,弄了十几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于是这个小偷就忍不住了,极其恼火,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夺过这孩子的书,往桌上一扔并骂道“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这小偷说完,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当时的这个愚笨的小孩名字叫曾子城,也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曾国藩。
说到这一件事,曾国藩也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愚笨,但他非常刻苦用功,常常花很多的时间去读书。他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他更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的道理。所以他坚持每天都刻苦读书的还习惯,也正是有了这个好习惯,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深远的良好影响。
(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大量吸收受压迫的民众入教,给他们输灌神权思想,奴役其肉体与灵魂。时机成熟则揭竿而起,开始了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并相继夺得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自然,封建政权受到威胁的同时,传统文化与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纲常名教也受到颠覆的威胁。曾国藩与他率领的湘军就是以捍卫传统礼教为精神支柱与理论指导的。曾国藩团练湘军、风云际会,血战太平天国及进剿捻军的无言事功,重在揭示曾国藩在险恶万分的战场、官场中历尽千劫万难,最后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的实践历程。
(三)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
曾国藩为人谦虚谨慎,他着眼于整个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兴衰安危,领导发起了意义重大的洋务运动。也将自己的政治才能体现在了洋务运动之中。曾国藩一生苦读圣贤书,不仅为了自己修身养性,而且还是为了解决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为题。他认同并支持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他对一切有用的知识和学问,都主张全盘接受,融会贯通,应时且要,则长而用。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的事业,流露出了他管窥世界潮流,顺时而动的政治见解和才能,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走向近代化之路的开拓精神。
三、曾国藩走进了我的世界。
仔细研读了有关曾国藩的著作之后,我感触至深,思绪万千。
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可以说是最笨的一个。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烁今,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中国近现代中有很多有志之士或是有名之士如
梁启超先生对曾国藩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读书的时候,他老师杨昌济向毛泽东推荐了曾国藩文集,毛潜心研读后,在同朋友的通信中,有“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之语。有研究者认为,毛泽东在34岁敢于带兵上井冈山,后来用小米加步枪打败蒋介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了曾国藩的影响。说到蒋介石,他也是对曾国藩佩服之至,他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因为要打仗,我现在很忙。《曾文正公家书》所讲的,就是我要教给你的,望好好学习。”由此可见,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伟人一个共同点都是推崇《曾国藩家书》中的修身养性之法、处事之道和为官之诀等人生智慧。
曾国藩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愚笨的小孩,在常人看来非常平凡,不会有大的作为的曾国藩,终究还是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人生都应该是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凡将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这些大学生,要学习的就是曾国藩的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处事态度和勤能补拙、功到自成的人生觉悟,即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的处事态度。所以说,我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学习好各科学业文化,更要全面合理而又科学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终究还是要走出大学校园步入社会的,拥有各种社会适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一切都是要以我们自己修身养性,内化自己所取得的境界作前提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要不断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即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即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只有确立了这良好的人生三观,我们才能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中不偏不倚,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循序渐进。而这些也都是曾国藩修身养性所领悟出来的人生道理。
曾国藩为官为政的方法也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现时代的人们学习和借鉴的。曾国藩在官场上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刚柔互用,争让适度。谦虚谨慎,认真对待反对者的声音,危难时也不树敌,巧为周旋。而且曾国藩坚持成大事者应以人才为本。即可用的人才应是德才兼备,以德为本的。选拔人才的目的就是合理的使用人才。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领导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无处不见曾国藩用人的艺术“一要有用人的诚意,二要有知人的智慧,三要有容人的度量。用共同信仰凝聚人,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
人都是一种资源,只有实现将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于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发人才的作用。所以说对人力资源最好的保护和使用方法就是合理而又科学的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即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所短。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永远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曾国藩的治军、治家、修身、养性的才能,以及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所体现出来的高超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让曾国藩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把曾国藩的智慧变为我们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动力,意义重大而又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萧一山主编:《曾国藩传》,海南出版社,2001年.2、曾国藩著:《曾国藩家书》,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章继光著:《曾国藩思想简论》,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4、罗益群著:《曾国藩读书生涯》,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5、柯云 曾琪[曾国藩的治家之道],2012年,第一期.6、林乾 [曾国藩的选才用人之道],2012年,第一期.4、郦波 评说《曾国藩家训》.
第二篇: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让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能使我们吸取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而要使吸取的“营养”全面就离不开五谷杂粮式的“杂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使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在多年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摸索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基础,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心灵的“话”。然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立竿见影。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出现“如饥似渴”的状态,必须谆谆善诱。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我相机进行各种活动,用来激发学生兴趣。
举行故事会,对于不愿课外去阅读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没有负担,反而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人、书籍中动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故事后书中名人不知不觉给 1
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他们向人物学习。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读课外书的欲望。
表演书本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分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课的兴趣。
开展朗诵会,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朗诵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又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进行“书评”展示,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奇事要闻、风俗风光从主要内容、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说出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兴趣。
同时,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可以进行展览评比。对读书多的学生还要多加表扬鼓励。
二、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粮食。例如,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就介绍读她的《城南旧事》;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介绍读他的《沁园春.雪》等诗词,学习了《鲸》这篇课文,便推荐读一读《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结合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全盘考虑,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结合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而,向他们推荐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较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因而,向他们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较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因而,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
结合师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的跨进浩瀚的书海。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学校开展“校园童话节”,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
结合重大节日,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重大节日来历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促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
结合民俗风情,学到描述民俗风情之类文章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一部“无字书”,去领略万字事物之理。
三、注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一味地盲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
读,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独立去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1、默读与朗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其实也叫“心读”。如果外界环境比较安静时可以默读。默读时要用心去感受,用心
去思考,才能体验到书中人物的生活情趣。朗读是出声地读出来。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就可以大声朗读,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提高阅读的能力。默读与朗读是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方法。
2、浏览。浏览就是大略地看。浏览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阅读指导时,对于篇章比较长的书籍,可以让学生进行浏览,形成大概印象,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进行精读,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高年级学生要求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这样,在阅读中做到粗中有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速读。速读不只是追求速度的快读,而是注重阅读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般可以采用整体速读法。读时用眼睛平扫,用心记,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材料,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4、复述。复述是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复述的方式主要有详细的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低年级学生由于概括能力较差,一般采用详细的复述;而中、高年级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可以采用简要的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特别是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填补书籍的空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做好读书笔记。在小学阶段,我认为小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形式有三种:摘抄好词佳句、列提纲和写读后感。低年级适于摘抄好词佳句,丰富语感;中年级应该学会列提纲,培养概括能力;而高年级则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水平。因此,做好读书笔记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6、组织读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通常只是看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怎样让学生全面地读各类书籍,增长见识呢?我想,就要根据不用年级、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第二届读书节以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故事会、佳文赏析会、演讲比赛、图书推荐会等,这样,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爱上了阅读,让爱阅读的学生更恋上阅读,收获甚佳。
7、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检查评价,能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的动力,其检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举行抢答赛,可以是阅读成果展示会,也可以是评书会。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宜多采用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让学生乐读、多读。
四、运用课外阅读实践
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是保证阅读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课外书籍爱不释手,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自身进步、收获的喜悦。我在课前几分钟,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学生自已选择参赛方式——谈、读、讲、演甚至唱都可,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的反馈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了让学生动口外,我让学生不定期动手,对课外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地办专题手抄报,出校刊、班刊等。把课外阅读搞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这开放阅读的氛围下,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动起来了,在课外求得了“发展”,这时老师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课外阅读了。总之,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提示阅读的方法,组织读书活动和检查阅读效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才能真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第三篇:让童话走进幼儿的世界
让童话走进幼儿的世界
——巩留县第四双语幼儿园故事大赛简报
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提高教师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搭建一个施展专业才能的平台,丰富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我园于2012年10月26日举办了我园的第二届故事大赛,此次大赛以“让童话走进幼儿的世界”为主题。
纵观整个比赛过程,教师自选的故事从内容到形式结合了幼儿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幼儿的特点。在比赛中教师们对自己的故事进行了尽情地演译。教师们用富有童趣而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充分展现了我园青年教师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精神面貌。彭丽娟老师在故事《贪吃的小熊》中角色处理清晰,在她的讲述中,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马亚丽老师在故事讲述中吐字清晰,表达流利,表情丰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场比赛在有张有弛的节奏中进行,活动既考验了老师们临场发挥的能力,又展示了教师在语言方面的技能技巧。
通过这次比赛,也引起了我们教师对提高自己语言素养的重视,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规范、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从而在教师的影响下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好服务教学,为我县幼教质量的提高做贡献。
第四篇:试论浅议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世界
试论浅议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世界
【摘 要】 现行的教育体制需要教师来指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实际英语教学时,许多因素导致学生接受知识面以及方向出现错误,从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学习困难生。本文针对如何让学困生学好英语谈谈一些见解。
【关键词】 学困生 初中英语 自信心
初中阶段是英语的入门阶段,开始的时候学生们都抱着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到了英语学习之中。然而,随着单词量加大与语法的加深,部分学生出现了一种抵触、厌烦的情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没有及时解决,没有形成对基础知识的正确认知。对这些现象,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转化学困生的消极态度,重塑他们的自信心。
一、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是没有找到适合自我学习的方法,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甚至不愿与人交流,造成英语单词量掌握少,口语交际能力低,以致渐渐对英语失去了学习信心。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体,教学没有针对性使课堂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活跃气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充满动力的学习英语呢?我们从其成因入手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1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意志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在遇到困难时都会表现出畏惧,学习英语时自然也失去了上进心与好奇心,对于作业和考试都会消极对待。这就使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越来越少,词汇运用越来越不灵活,最后导致英语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自然也就没有了,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科的学习。
1.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关键,而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仅仅是在满足于听懂并能够解答的训练环节中。没有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在语法的学习中也仅仅是靠死记硬背,做不到灵活运用最终造成学习困难的出现。
1.3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1—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平台,教师承担着引路人的角色,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教师教学方式繁琐,课堂气氛自然沉闷,没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教师演讲形式教学是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学所关注的就是教师精心备课,做出适合学生发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设计,以最好的教学质量面对每一节课,面对每一个学生。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上促进学习困难生转化
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已经对英语有所了解,但在小学的课程中,有的学生肯定被英语考试打击的心情低落,对英语失去了信心,甚至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对话,在课余时间增加与学生的接触,让情感交流打动学生。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变得孤僻不善于交流,这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他们也希望与老师学生交谈,但是在困难面前,他们想得到的是老师的安慰和信任。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困生心理所想的,要用爱心用积极的态度来拉近与学习困难生的距离。
2.1开发学习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
学习困难生其实是最渴望成绩提高的人群,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水平做出评价。对于父母离异的学生,他们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教师在接触这类学生时应该给予学生温暖,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呵护。随后,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孤立,不让他们有心理负担,从特长入手寻找其闪光点,扩大其优点,以便增强其自信心。
2.2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为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将教材中的繁琐问题简化,对于有趣的文章通过做游戏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讲一些小故事听听简单的英语录音,这样既能调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性也能让他们融入进轻松的学习气氛中。
2.3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做到笨鸟先飞
在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预习,让他们先掌握音标以及品读规律并且熟悉词义。带领学习困难的学生翻译阅读课文,只有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出他们的自
—2—
学能力。同时,目标是一个人学习动机,只有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动量,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要指引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关键,学习英语就是让其适应科技时代以及提高一定的交际能力。对于没有信心的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多赞赏,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学习信心。最后要注重与其家庭的沟通,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里只关注学生衣食住行,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学生的开导做得不到位,这样学生的压力很难排泄出去。因此教师与家长联合起来,给予学生学习方面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要求下,只有开拓创新,改变学习困难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充满生机的课堂内学习,才能够走进英语世界。
[1] 高一花,邓俊斌.浅论高考指挥棒下的新课改的进行[J].安徽文学,2008(09).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第五篇: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课堂
国学,顾名思义指一个国家的学问,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尊重古代人民的智慧,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品悟中华之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那么,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陶冶情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浅,而大多国学经典年代久远,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差距甚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我认为:
一、教师自身要加强经典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自身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加强经典阅读,领悟国学经典的含义与真谛,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补充,做到使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经典文化内涵,从而自觉地从内心接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诵读前要让学生明确其学习意义
经典诗文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意义,但多数学生并不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诵读前先要为学生初步的讲解经典诗文,让学生感受到诗文的魅力所在。并理解其在当今时代对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深远的意义。
三、传授正确的诵读方法 吟诵、熟读,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情感、读出境界!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激发他们吟诵经典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唱一唱的方法,配以与经典吻合的音乐,让课堂后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教师还可以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经典诵读中进行运用,丰富古诗词教学的资源,把枯燥无味的古板文字转变为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字字详解的,也不可能完全明白所读的内容,只要大概领略就可以了,在他逐渐长大的岁月里,这些早先积累的东西,会慢慢反刍,慢慢沉淀,最后转变成语言的营养。
四、采用激励评价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评选优秀人员,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展示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开展国学经典实践活动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1、软(毛笔)、硬(钢笔)写字比赛
比赛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促进同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同时,还可积累国学经典知识,加深对国学经典知识的理解。
2、“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在古诗词的朗诵中,各语文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诗文的海洋中展现风采。
3、“我与国学经典同行“手抄报评比
开展读书手抄报展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美术教育与国学经典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4“国学伴我成长”写作比赛
读国学经典之后写感受,能倾诉阅读的心情,沉淀国学经典知识。
总之,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个漫长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过程,同时国学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