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单位创新管理服务
探索景区管理新体制,培养服务新理念 随着第一山旅游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游客人数逐年递增,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服务新理念是今年来景区创建工作的一大重点。第一山风景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通过逐步探索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积极进行尝试。景区以品牌化为导向,积极探索与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的合作,促进旅游服务管理创新,大力引进专业景区管理团队,将景区经营权交由职业经理人掌管,使得景区管理渐趋专业化、职业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培养服务新理念为抓手,切实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使游客玩的舒心、游的满意。
旅游景区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旅游大县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软件建设为突破,大力创新管理体制,培养服务新理念,把游客满意当作提升景区品质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带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景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环境和资源保护、管理服务质量以及旅游交通安全等景区软件、硬件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第二篇: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汇报材料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重点从优化服务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两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地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三项服务,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服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镇始终将民生工程作为工作首要目标,今年,更是加强了民生工作落实力度,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促进非农就业。一是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盯北京现代三工厂和印刷产业园在建企业的需求开展培训,引导劳动力到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就业,累计培训劳动力245人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就业指标任务的131%,全镇“纯农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归零”。二是为劳动力安置转移搭建平台,举办**镇招工招聘会,实现51名劳动力就业;还积极组织镇域劳动力参加南彩、杨镇等乡镇举办的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全镇实现转移就业180人。三是就业转非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实现67人就业转非,完成全年指标(88人)的83.8% ;“绿色就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宣传城乡医疗保险各类政策,增强群众的投保意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6%,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实现100%,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二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划拨10万元对镇域80岁以上老人进行补助,扩大补助范围(往年只针对9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三是依托 1
**区慈善协会**分会,吸引社会资源助推慈善事业,拓展救助范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为各类困难群体捐赠救助款物价值10万余元。四是落实“九养”政策,增设老年人餐桌、电器修理等服务项目。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口、教育、医疗等工作发展。坚持利益导向机制,深入推进优质服务,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 96.9%,农村新生儿入非率达100%;立足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兴农讲堂”,邀请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授课,向群众传授园林绿化、保洁等专业知识,提升镇内劳动力就业技能;与中日友好医院等知名医院联合开展2次义诊活动,累计为400余名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二、完善五项机制,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镇党委政府将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作为提高社会管理实效的保障,通过完善五项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完善基础事务管理机制。一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此次换届选举,我镇共设立大选区3个、小选区19个、投票站19个,拟选举区人大代表6人、镇人大代表48人。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重点从健全组织领导、出台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和加强外围安保四个方面入手,多次召开换届动员会和部署会,确保了换届选举一次成功,为镇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按照北京市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的要求,作为**区的试点乡镇之一,我镇在15个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了软硬件条件,其职责主要是对村务决策、村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村级重大事件进行监督,收集、受理村民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三是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在线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
明度。
(二)完善社会面防控机制。一是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按照“以专带群,专群结合”的原则,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治保、民调和专职巡防队力量,建立专群力量“同步部署、同步上勤、同步调整”的工作机制;加快科技创安步伐,目前,我镇电子监控探头达到304个(镇级39个、村级177个、企业88个),技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二是全面开展“打非”工作,对镇域企业、出租房屋、违法建设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累计检查47家企业,排查隐患94处,责令28家企业当场整改、19家企业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复查完毕,消除了安全隐患,净化了镇域经济市场秩序。三是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镇相关科室部门年初与各村委会和镇内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每月召开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会,总结安全生产检查情况;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联合执法检查,对不规范及违法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三)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推进信访代理制度,完善镇村两级信访代理机构,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室的“调和”职能,及时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诉求,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实行包村工作月报制度,包村组长每月填写包村工作月报表并上报镇组织部,详细记录各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在下月报表中详细说明问题解决的程度和结果,实现对工作的动态管理,搭建镇村联系的桥梁。
(四)完善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一是继续落实信访、纪检、综治、司法、民调“五位一体”的联合办访工作制度,加强责任村及责任部门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村级信访信息员与镇信访办的互
动,形成以信访维稳部门为主,全镇上下整体联动、紧密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二是继续落实《**镇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着力减少决策出台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三是发挥信访信息员作用,及时发现信访和纠纷苗头,协助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构建多元的矛盾调解机制,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继续保持“三无”态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联审制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实地建厂企业,吸引高端人才,抬高低端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减少和消除小、低、散等低端业态,着力构建“数量与地区承载力相适应,质量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流动人口格局。二是坚持“村企联管”和“四集中”管理制度,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工作,严格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和流动人口“二次登记”制度,加强对信息的动态管理;推进两个村的村级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实现一站式办公,下移流动人口管理的关口。三是开展流动人口调研工作,今年6月份,镇主要领导分批次与15个村书记、镇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开展流动人口专题会议,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方法,探索好措施、好方法,并逐步写入村规民约,发挥群众参与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性作用。四是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给予帮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宿感,促进流动人口逐步融入镇域环境,与本地群众和谐相处。
三、紧跟发展形势,谋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认真总结并推广我镇在精细化管理、矛盾调处、农村基础事务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
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探索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新途径,创新服务项目,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探索创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网格化管理理念,以村为单元,划分若干工作网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其中,打造区、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二是突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完善各级就业帮扶体系、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力度,促进我镇劳动力充分、优质就业;大力推进就业转非工作,使农民进入城镇职工基本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建立社会保障全覆盖工作体系。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规范管理创新服务
规范管理创新服务
——全县学校管理现场会四中典型汇报材料
2006年9月20日,我校参加了全县学校管理现场会,参观了各兄弟学校,就管理工作与领导和各学校进行了交流和学习。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将我校较典型的管理方法做如下汇报:
我校是自治区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全县无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校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摸索,一步步规范管理和创新服务,在管理上,已基本上形成四中特有的理念和风格。
我校的管理理念是不断建立健全全校各职能部门,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明确工作职责,克服学校管理中职责不明,多头管理和空挡管理现象。大力倡导民主和谐、激励创新的校园主流文化,增强学校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人人为管理工作出谋划策,人人成为学校管理的骨干力量。
学校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我校就是从细微处入手,从细微处来执行,从细微处来规范工作方式,从细微处来制定学校管理策略。在这里,举几个富有我校管理特点的例子。
1、严格管理学生宿舍
我校学生全部住校,必须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培养学生优良的生活作风。住校生必须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就寝预备铃响过之后,要迅速做好睡前准备工作,熄灯铃响过,要统一熄灯,安静睡觉,禁止讲话和做其他事情。就寝后无特殊情况绝不允许走出宿舍,夜间上厕所一律到楼内卫生间。1
严禁将管制刀具、棍棒、易燃易爆物品(含火柴、打火机)带入或藏匿宿舍,一经发现,按严重违纪处理。严禁非安全用电,注意防火,就寝时间严禁点蜡烛看书学习或娱乐。注意防盗,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如发生失窃事件要及时报告宿管老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并保护好现场。住宿生不得留宿非住宿人员,无特殊情况校外人员不得进入宿舍。上课期间(包括早晚自习)学生不得留在宿舍,生病的同学需有卫生室证明和请假条,方可在宿舍休息。大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学生会设有宿舍管理部,配男女部长各一名,全面负责学生宿舍自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宿管老师实行全面管理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与学生宿管干部配合,做好每天检查监督评比工作。宿管老师与政教处、班主任设“联系单”,确保学校与班主任对学生寄宿生活的全面了解。班主任经常深入宿舍,对学生生活进行指导。
2、严格管理学生出勤,时刻掌握学生数量
为防止发生学生擅自离校,学校未能及时发现而造成的事故,我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学生出勤统计表,一天24小时掌握学生数量变化。
早操,由值周教师带领学生会成员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记录;早自习,由值周教师清点学生数量,早自习教师详细填写早自习检查表并签名;上课期间,由学生将本班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写在黑板右上角处,教师上课时核对人数,发现人数不符立即查明原因;中午学生午休时,宿舍管理员清点人数,并做记录;班主任掌握本班全天人数变化情况,认真填写“多伦四中班级学生人数每日接交单”表一,签名并留下电话号码,放学后交与本班晚自习教师;晚自习教师在晚自习期间仔细核对人数,详细填写“多伦四中班级学生
人数每日接交单”表二,签名并留下电话号码,如发现人数与表一不相符,立即报告带班领导;值周教师在晚自习期间亲自到班级统计全校学生数量,并做详细记录;晚上学生就寝时,宿舍管理员认真清点人数,并与值周教师进行核对,如人数不符,立即报告带班领导,迅速查明原因,如发生学生擅自离校,立即上报,立即寻找学生,并通知学生家长;带班领导掌握全天学生数量变化,做好学生总数、在校生人数、请假人数、返校人数和请假中当天返校人数的记载;门卫值班人员做好请假条查验工作,统计好请假人数和返校人数。
3、严格规范学生请销假制度
为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养成遵守作息制度、有事请假的良好习惯,使请假规范化、制度化,我校有一套严格的请假请假手续。
学生请假执行四张请假条制度,请假条由我校统一印制,上有明确的请假时间,预计返校时间,要求班主任、带班领导、舍监老师、学生家长签字。班主任是学生请假的第一把关人,只有班主任批准之后,其他人才可以签字,其他人不可先于班主任签字。学生请假时,到班主任处领取标准请假条,班主任批准后,请假学生分别到带班领导、舍监老师处签字,全部签字后,请假条方可生效。请假学生分别将四份请假条教给班主任、带班领导、舍监老师和门卫值班人员。门卫仔细查验请假条,确定无误后,做出学生请假记录,方可允许学生离校。保卫人员要及时查看学生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超过返校时间而没返校的,要及时报告。学生返校时要做好销假记录。学生因病因事需家长接走的,请假条必须要家长签字。晚自习期间生病的同学要向晚自习教师请假,须写两张请假条,晚自习教师批准后,在请假条上签字,一张由学生教给宿舍管理员,另一张由晚自习教师保留,并将请假情况详细写在“多伦四中班级学生人数每日接交单”表二上,并通知值周教师。
请假手续不规范和事后补交的假条一律无效,并按违纪处理。此外,我校在学生节假日离校时必须签退,在签退表上详细写明坐什么车辆回,是否有家长接、是否结伴等。上课返校时到宿舍签到。
4、倡导人性化管理,不断创新服务
我校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倡导人性化管理。我校学生使用的被单、床单、枕巾等均由宿管人员洗涤,不用学生动手且不需任何费用;学校成立教师纠察队,在重点时间段进行校园及校园周边地区的巡视,保证学生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放学后和夜间生病的学生均由值周教师护理就医,有时陪同至次日清晨;食堂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提高饭菜质量,降低成本,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以上是我校针对宿舍管理、学生请假与出勤、如何规范服务等方面的做法,恰当与否请领导指正,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提高。我校将认真贯彻全县学校管理现场会精神,把在现场会中学来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使我校管理工作日臻完善!
第四篇:供电单位管理创新提升
供电单位管理创新提升
摘要:为解决供电单位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夯实管理基础,创新管理举措,建立管理提升长效机制,加快实现供电单位管理水平,推进供电单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立管理提升工作机制,立足供电单位管理现状,实现供电单位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本文针对和结合当前供电单位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对加强和改进供电单位管理的举措进行探讨。
关键词:供电单位;管理创新;提升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管理创新提升是公司重点工作之一,对照管理创新提升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提升供电单位管理工作,全面细化公司管理提升工作任务。在去年完成供电单位管理提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电单位管理提升和全面完成供电单位管理提升工作,全面部署落实提升工作,明确供电单位管理提升的目标和任务。同时,组织专业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夯实管理基础,建立持续改进和提升常态机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各项管理要求,按期完成深化供电单位管理提升工程,解决供电单位管理突出问题,消除薄弱环节,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公司在深化供电单位管理提升活动中,认真组织车间开展短板指标梳理、薄弱环节查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工作,要建立管理薄弱环节和问题台帐,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建立问题库整改管理平台,加快推进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开展业务指导,加强供电单位班组建设,查找供电单位管理短板,大力提升供电单位人员素质和综合业务管控水平。公司根据供电单位的业务范围以及基础设施和人员情况,建立供电单位一体化监控系统,有效提升供电单位综合管控和专业管理水平。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服务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理念,根据专项治理工作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专项管理措施,全面加强和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做好指标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确保供电单位管理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二、电力单位管理创新的原则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不断地根据市场和社会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即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达到自身的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管理创新应坚持以人为本。当代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人力资源是当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二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四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五要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深入开展管理创新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目标引领
为加强供电系统工作的管理提升,合理配置班组资源,员工工作任务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渐加重,员工思想稳定问题也相应的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单位要高度重视,主管领导要主动深入基层班组,与班组员工面对面进行谈心交心,宣讲公司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内部压力困难、公司的改革动向、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当前重点工作等。针对出现的职工思想稳定问题也多方面进行宣传解释。通过推心置腹的交心谈心,有效的疏导员工的思想问题,引导员工正确对待供电系统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同时也让员工对公司改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形成共识,确保职工队伍的整体稳定。
(二)全面管控,创新实施
1、开展供电单位同业对标和综合实力评价,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对指标进一步细化,建立以对标为基础、追标为重点、核标为手段、达标为目标的同业对标和综合实力评价常态机制。加强对指标数据和管理工作的核查,依据对标和综合实力评价结果,诊断分析供电单位状况,制订优势指标巩固措施、潜力指标提升措施、弱势指标攻关措施和高权重指标保障措施,促进供电单位各项工作持续提升。制订统一的供电单位对标体系,加强工作质量管控,不断深化供电单位对标工作,全面推动企业管理向精益化递进,向更高的目标推进。
2、为确保提升工作时时有目标,步步有管控,各项目高效有序推进,供电单位通过建立推进机制、融入计划管控、指标公开晾晒、营造工作氛围等手段,建立周通报、月协调、考评、晾晒等四项推进机制,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纳入公司月度综合计划,采取指标墙、绩效看板、曝光栏等多种形式,对指标进行公开晾晒。及时总结发布工作动态、突出展示推进成果,营造人人关注、支持和参与提升的生动局面。
(三)企业管理依法合规。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有关要求,进一步深化依法从严治企工作。一是加大风险管控力度。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加强供电单位关键环节管控,加大解决遗留问题力度,全面整改突出问题。二是建立依法治企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效能监察职能,建立健全统一的制度和标准,严格管理行为、工作流程和相关事项的报审批制度。加大违规违纪惩戒力度,清理规范各项工作,堵塞管理漏洞,切实维护单位利益,树立单位形象。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健全并认真落实惩防机制,注重源头治理,严禁“习惯性违章”,形成干事干净的良好氛围。四是严肃监督考核机制。加强供电单位执行力建设,确保单位各项决策部署在供电单位全面落实。严肃供电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未及时报告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按照公司有关要求给予相应考核。公司要持续开展依法治企专项检查,扎实推进用电单位满意提升工作、业扩工程、“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效能监察工作,“三重一大”制度执行落实率100%。
四、电力单位创新管理的建议 当今,电力单位的现代管理手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依据在电力单位的基层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一)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
1、根据供电单位的服务性质,我们引入安全效益的管理理念,强调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稳定的做好供电工作就是最大的效益。车间与员工签订安全承诺书,员工与员工之间成立互保对子,明确各岗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每位职工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管理理念,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班组、岗位、个人,将安全承诺签订到每一位在岗职工,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2、单位对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修订,形成了完整、清晰、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为单位安全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并对操作票、工作票都进行编号排序存档。
3、单位组织员工学习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反事故应急演练,使班组成员认识到自己处理事故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和防控事故的能力。
4、加强班组安全学习,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案例的学习,使员工清楚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员工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班组设备运行情况和召开安全会情况进行抽查、并对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讲评。通过我们扎实细致的安全工作,确保了我单位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长周期运行
1、加强变电运行管理。全面推行三级安全点巡检制度,由运行人员的班组日常全面巡检和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以及车间组织的周四安全巡检相结合,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做到査微补漏,不留死角,使设备运行得到了有效监控。加强运行人员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定点、定时、定路线巡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及“三票三制”,做好日常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2、认真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工作得失,制订出操作制度,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技能人才,结合车间重点工作、各自岗位实际与自身特长,积极探索发现设备隐患点、成本节约点、技术优化点、管理完善点,归纳总结,整理完善,使之升华成为降耗增效的实施举措与管理经验。
3、加强设备日常检修管理。检修管理是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保证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管理工作。在检修工作中提高检修人员检修工作质量,保障检修效果,实现检修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减少设备事故。
4、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保证预案、人员、工器具等准备充分。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使其具备一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快速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不遗留问题。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管理创新
电力单位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电力单位也将面临大范围的重组。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电力单位,显得尤为重要。
1、要按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
2、研究适合电力单位的管理体制,要根据电力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科学的研究。这也是管理界的重大课题。
3、单位的领导人员治理结构要科学化和规范化,既要发挥经营管理层的作用,也要有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4、单位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要与单位的规模相适应,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可刻意追求某一种形式。
(四)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单位战略是单位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状况,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提升电力单位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单位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手段等的总体谋划。加强战略管理,可使单位稳步发展,否则就会失去方向。电力单位在战略管理上还是弱项,还没有好的成果,实际上也不到位。加强战略管理,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并注意调研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决策程序;三是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思想;四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五是有科学的实施保障措施;六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五)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之本,落后就会被淘汰。电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在如下七个方面开展:
1、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管理制度;
2、尊重知识,加强知识管理;
3、开发与应用新技术;
4、加快技术改造,进行结构调整;
5、加强信息管理,注重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6、尊重人才,培养人才。
(六)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 单位对一切可以控制的指标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确保安全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将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
1.将计划指标进行逐项分解,落实到各所班组,使得每个班组都有工作指标,班组指标由班组长负责,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及时发现、分析、解决班组内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2.深入开展指标分析,落实整改措施。坚持召开工作例会,细致分析本月指标情况并加以总结,提出下月的整改措施,对于整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相应考核。3.在工作中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每个班组和每位员工,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身工作性质的重要性。
4.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通过细致严格制定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将各项考核指标下移至班组,直至个人,提高关键指标的考核权重,通过考核倒逼机制,让员工牢固树立“按绩效分配挣工资”的理念。
5.合理超前组织备件,严格计划审核,做到来的备件及时更换,杜绝库存积压。开展修旧利废活动,车间事故频繁的设备,经常维修及更换备件,对于可利用的废品,应重新修复或变向利用。注意各种废品的回收及综合利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这样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备件的消耗量,降低成本费用。
五、结论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必须逐步转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优化管理环境,探索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对这项工作必须保持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原则,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持续推进企业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 姜伟.现代企业的创新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6).[2] 刘冀生.企业和谐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煤炭工
[3] 胡蛟捋,崔树娥.论企业和谐管理[J].经济论坛.2007(12):82-84.[4] 高景松,高建为.构建企业创新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6,(04).[5] 毛杜若.创新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陕西水利, 2007,(02)[6] 龚传洲.企业创新管理的过程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 2001,(02).
第五篇:外委单位安全管理创新
XX厂外委单位安全管理创新
一、实施背景
外委单位,顾名思义,就是受相关单位委托协助其进行生产和服务的外部队伍。目前,外委外协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发达国家常见的用工方式。外委用工模式发展迅速,在推动企业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方向。外委单位安全管理,是与企业发展唇齿相依的,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外委单位的安全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总体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二、实施方案
几年来,XX厂各级领导始终把外委单位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强加防范,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外委单位安全管理严把“准入关、责任关、监督关”三个关口,执行“统一纳入该厂安全管理体系、统一实行安全制度建设、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统一纳入班组安全建设、统一检查考核”五个统一的原则,真正将“预防在先,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形成了“外委施工队伍入厂必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单位责任人、高危施工点责任人实行全过程现场安全管理、厂部不定期重点巡查”的全方位安全监管模式,外委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安全生产周期在不断延长。
(一)不断完善,逐步规范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外委单位普遍存在职工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不具备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的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呈老龄化发展;
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不固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由于其工作的不稳定性,在安全制度形成和落实上存在漏洞;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状况,XX厂在加强外委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上,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紧密结合外委施工单位自身特点,严格认真执行外委队伍入厂程序,从责任划分、人员安全管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缴纳安全保证金、特种工种持证上岗五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先后出台《XX厂外委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办法》、《XX厂外委施工单位人员现场安全管理办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外委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二)坚持原则,注重优选外委施工队伍。
为了规范招投标行为,出台了《XX厂(技改项目部)零星外委工程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规定投标单位必须提供相应的资格、资质文件。工程开标时,由安全生产技术部、经营部及人力资源部对投标单位资格、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对不符合相关规定及安全要求的投标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主要审查内容为: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施工资质等级、年检材料及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是否与招标工程要求相符;
(2)法人资格代表证书、机构代码证,如使用法人委托书签约的单位,要有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书的有效期限及具体内容;
(3)安全资质及年检资料,安全资质内应有经相关审查单位审查的近3年企业的安全资质年检情况;
(4)安全施工必要的技术素质,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及年检资
料;
(5)企业自备的主要施工器械设备一览表;
(6)危险程度较大的工程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安全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
通过对投标单位资格、资质的审查把关,并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避免了管理混乱、要求不严的施工队伍进入厂内,从而把好外包工程第一道安全关。
(三)强化教育,严格实行入厂“三级”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建立合理高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安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外委单位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要求和预控事故的能力,从而建立起防控、预控的坚固屏障。
由于外委施工人员所从事的施工项目一般具有技术含量较高或工作环境复杂等特点,而且受培训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确保培训效果,该厂摸索出了厂部—分场—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模式,由安全生产技术部对外委施工人员进行厂规厂纪等方面教育,由分场和班组再根据现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通过组织安全觉悟高、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采取专项培训的方式,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结合现场实际及工作经验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讲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怎样操作是危险的,怎样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规程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使施工人员在懂得如何防范事故、保障自身安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培
训效果。2013年,该厂共累计完成外委单位培训66次,培训449人.次,为外协单位施工人员安全进入施工状态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监管,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外协单位施工现场,该厂严格实行全过程、三级监管的立体安全监督制度,由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单位和外委单位分别委派专职安全监护人,负责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护,厂部安全监管人员执行不定期对外委队伍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制度;分场安全员和班组安全员跟班检查;重点监管工作票是否填写标准、安措是否落实到位、现场安全交底会是否按时召开、高空作业安全带是否正确悬挂、进出密闭容器是否登记、安措是否经过厂部审批、是否已明确安全管理主体单位(责任人)等,针对高风险、高难度施工项目是否有安全管控措施、安全管理责任人是否盯现场等,对于有些屡禁屡犯的习惯性违章,从源头上加强约束。对外委单位统一实行本质安全管理考核,并认真执行到位,及时发现和控制不安全行为,逐步减少不安全行为,确保现场施工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今年1-10月份,共计查处外委施工单位“三违”16人次(严重“三违”0人次,较严重“三违”0人次,一般“三违”16人次),其中长期外委施工单位6人次,其他零星工程10人次。
(五)统一管理,强化安全管理考核。
XX厂一直将外委单位纳入该厂安全体系统一考核,要求他们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第一、厂部从现场考核、指标、安全管理和文明生产四个方面做出详细考核规定,对外委施工人员与正式职工一样进行管理,要求外委施工单位与正式职工一样正常召开班前会、班后会、安全例会外。第二、每月专门组织召开一次外委施工单位人员安全例会,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季节特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借此提高长期外协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三、严格执行厂部的安全规定,对“三违”人员严肃处理到位。第四、现场多提醒他们,尽力为他们做好安全服务工作,在严管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企业的温暖,共同把安全工作做好、做扎实。
通过对各外委单位安全工作执行力的考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携手外委单位共同建设安全,共同收益安全。促进外委员工的安全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有利于外委单位的自主管理,从而使外委单位不断地适应XX厂的安全管理,并最终融入到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来,切实做到统一管理,同建共享安全的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三、产生效益:
(一)在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检查等活动的基础上,强制推行企业安全性评价,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规范管理行为和操作行为,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基层、基本功建设,实现了安全生产、安全发展。
(二)在生产运营方面,加强对机组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时间、燃料和参数的控制,优化机组启动参数;倡导主动控制差错、自觉反思差错、积极改正差错,提高运行人员的分析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建立设备健康分析诊断体系,做好预防性检修、标准化检修、专业化检
修,确保设备完好备用;开展技术创新,降低厂用电率,降低发电煤耗,实现机组效率最大化。
(三)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建设全过程控制,进一步完善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工程施工中,建立协调机制,完善与设计院、设备生产商的沟通渠道,改进设备选型,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强化“工期、质量、投资”三控制管理,确保了顾桥企业等既定项目稳步发展。
(四)完善全面预算体系,推行成本分析、优化方案,对成本费用逐项分解,分析超节原因,加强经营管理的控制力。优化物资管理,做到消耗型物资按需采购、储备型物资按总量控制、事故备品按需储备,降低库存物资。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利用好煤泥、煤矸石资源,充分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低热值燃料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