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景区项目管理的实施探讨
摘要:在旅游景区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景区项目管理成为景区投资管理的中心,已引起景区投资管理各方的重视。文章从旅游景区引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剖析项目管理对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分析景区项目管理的侧重点,详细解读如何实施项目管理,有助于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旅游景区 项目 管理
随着全国“十五计划”规划任务的结束,旅游规划热潮正在消退。但是,“旅游规划热”过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实践当中旅游规划规范化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对此,魏小安认为,“应该是一个深化、延伸,多领域发展,多项目咨询,这是一个方向”。确实,从旅游规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开始重视对先前所做的旅游规划中旅游项目进一步落实的研究。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包括项目组织、计划、领导、协调和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需求与期望,根本手段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开展各种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集成性和创新性[1]。
旅游项目(Tourism Project)是由项目的概念延伸出来的,也是一项复杂的、具有相当规模和价值的、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和工作,具体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为完成某项旅游开发目标,按照一个独立的总体设计规划进行投资的各单项工程的总和[2],它包括景区景点项目、游乐设施项目、饭店建设项目、旅游商品开发项目、旅游培训教育基地项目、旅游交通建设项目等。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工程项目是旅游景区投资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旅游景区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旅游景区项目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品的重心。在此,笔者引入景区建设项目管理的概念,对提高景区项目在建设、实施中的质量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1.旅游景区实施项目管理的作用
1.1有利于协调不同景区项目建设中不同主体的关系景区项目建设,涉及到国有资产代表机构、部门管理单位、风景区办事处、民营或外资企业等不同的主体。这些项目建设主体,有的代表国家在本项目中的利益,有的代表办事处和当地村组、民营或外资企业的利益,有的涉及到众多管理部门,如水利、农业、环保、电力等。项目进行时,受相应行业部门的管理和相应法规的约束,众多部门单位、企业的从属关系复杂,利益往往不易协调。旅游建设项目管理可以较好地处理众多主体之间的关系,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1.2有利于保证景区项目有效实施景区项目分为初始、准备、实施、验收4个生命周期阶段。初始阶段是旅游规划中的项目已经通过作出项目建议书并按项目管理权限报批的阶段,后续的3个阶段尚未进行。这就使得拟建的全部景区项目的招投标、资金落实、工程实施的监理阶段、项目完成后的工程质量鉴定、资金审计的验收不能实现,旅游规划中好的项目的有效实施得不到保障。
1.3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早在1996年,陈南江就已经提出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建设项目评估体制”。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由于当时全国对于旅游规划有无必要都还尚存疑虑,大家很少能够认识到旅游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的重要性。与处于起步阶段相比,现在全国30个省的旅游规划,很多地市包括县一级的规划都已经陆续做过。对于基本饱和的景区规划市场,景区建设项目管理将成为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
2.旅游景区项目管理主要侧重点分析
2.1景区工程合同管理分析在景区工程的合同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大型景区工程而言,应采用总承包责任制;(2)尽可能采用单价合同,对于单价合同,景区工程量的控制取决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变更;(3)景区施工单位须提供与预付金额一致的履约保证金。随着景区工程施工的开展,工程量的结算逐步取代保证金的作用。
2.2景区项目管理行为分析管理作为动态过程,管理主体的作用表现为对管理客体的领导、组织、控制和协调,使管理客体能够按照管理主体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工作。管理客体工作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主体的领导水平及素质。管理主体的另一个作用,表现为对组织环境的掌握和适应,使环境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管理客体的作用表现为对管理主体制订目标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实施。
2.3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在处理景区项目风险时,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综合评价。风险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成本低,效果好。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学科的开发队伍,懂工程善管理,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宏观政策和经济趋势;二是制定尽可能周密、科学、详细的计划,并尽可能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三是加强风险损失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立风险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现风险;四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在积极抢险的同时,注意保护现场,收集事故的有关证据,为有关索赔和反索赔准备充足的资料。
2.4景区项目可持续发展分析要研究景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应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着手。景区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指项目的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在进行可持续性评价时,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评价。景区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资源,资源的持续性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持续发展。如果项目具有一定的可改造性,能够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就能延长项目的生命周期。任何项目都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决定项目能否持续发展乃至能否存在的主要因素。景区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并有发展余地。设计时除了要考虑人们现在的生活需要,还要考虑未来需要[4]。
3.旅游景区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前提———建好景区项目管理层景区工程项目的盈亏取决于项目管理水平,而景区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则是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景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抓:(1)景区项目经理选拔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施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惟才是举、量德而用;(2)景区项目经理职业化。主要应该明确景区项目经理的责、权、利、罚,在维护项目经理权益的同时,对管理失误、造成亏损的项目,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利益;(3)景区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
3.2关键———景区项目经济评估和监控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是造成项目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项目风险评估结束后,进入项目运行阶段,是项目运作过程中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项目管
理者要从成本管理入手,加强项目运行中的监控力度,要对物资采购消耗、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周密部署,定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1)实施景区项目过程监控。要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2)建立健全景区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英语论文开题报告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具体单位,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同时,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3)严格实行景区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景区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景区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4)全面推行景区项目责任考核。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进行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
3.3手段———合理配置景区人力资源景区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景区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施工景区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延伸。当前,部分施工景区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景区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有的景区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景区的信誉和形象。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3)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
3.4保障———科学的景区危机处置机制危机是景区的一种常态,特别是安全质量事故对景区的杀伤力巨大。因此,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始终谨慎小心,建立风险预防和危机管理的机制,确保不发生大的问题:(1)对景区项目上的事态要洞察秋毫,防患于未然。如,景区项目连续几个月完不成计划,就说明工期风险迫在眉睫,有酿成信誉危机的可能。又如,景区项目资金紧张,现金流枯竭,就很可能潜伏着巨额亏损的危机。还有,在安全质量上发生小问题,就说明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质量事故等。对这些蛛丝马迹,都要认真对待,看准问题,紧抓不放,彻查原因,采取果断措施,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2)学会处置危
机的方法。发生安全质量事故,要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险,同时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防止部分媒体不明真相的炒作,尽可能把事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3)谨慎对待景区项目安全质量。对易发事故点和处理不良地质及高空作业要有万全之策,在抓大景区项目时不要忽视小项目,在抓关键问题时不要忽略一般问题[5]。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于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我国的景区在施工、监理等方面,通过管理、技术创新,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工程项目。实践证明,实施社会化、专业化的景区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的整体优化,提升项目的投资效益。我们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景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一定会结出丰硕的物质之果、精神之果。
参考文献:
[1 ]林卫东.项目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J].河北企业, 2008,(3): 17.[2 ]王咏梅,付宝印.旅游产业的创新管理模式———项目管理[ J].创新科技, 2005,(8): 49.[3 ]李忠博,李江风,等.浅谈旅游建设项目管理[ J].商业经济文荟, 2005,(6): 67.[4 ]杨文星,路浩.项目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剖析[ J].科技信息, 2008,(10): 102.[5 ]莫兵.完善项目管理的若干重要环节[ J].项目, 2008,(8): 39.
第二篇:旅游景区管理
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
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六精五细”的管理举措实现了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实践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生态管理提供了参照。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在2 000米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整,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不但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等绝佳的风景,还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资源。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今天却以“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蜚声中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景区年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亿多元,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地开发。但是,与其他一些景区的过度开发以至旅游资源衰竭的情况不同,九寨沟坚持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理念,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秀丽和纯净。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者,坚持以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为出发点,全力向中外游客展现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这里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幽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九寨沟旅游开发的巨大成功,是与景区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息息相关的。
一、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
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区,自然景区内往往存在着景区内居民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些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环境,往往限制或取缔景区内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业活动;而居民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时常置景区的生态保护于不顾,二者由此形成了紧张对峙的关系。
九寨沟景区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了重要举措扭转这种常见的问题。九寨沟管理局认为,景区内居民是景区保护的动力,九寨沟人既然始终坚持“以旅游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理念,那么就必须想方设法将景区内居民纳入到环境保护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监督、批评和参与的重要力量。为此,九寨沟开创了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九寨沟管理局通过倡导、引导、疏导、指导的方法,使沟内居民认识到保护九寨沟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增强其主人翁观念和忧患意识,变被动的、强制的环保为居民自觉主动的参与;同时,不断强化保护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机
制,遇到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大大减少了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的产生。为了杜绝日常生活垃圾的污染,九寨沟管理局严格控制沟内餐厅等服务项目的数量,努力实现服务经营项目向沟外发展的目标,切实地避免景区的日常污染;杜绝外来人口对沟内餐厅、摊位的承包、租赁,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沟内,从而使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落到了实处。为了实现多位一体的环境监管目标,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还以沟内居民为骨干,组建120余人的“3队10站”:护林防火专职消防队、环境卫生队、保护区道路养护队,长海、日则、诺日朗等七个保护站、生物病虫害监测站、环境监测站、泥石流监测站,从而使保护任务落到实处。九寨沟这种以保护为前提和维护居民利益相一致的管理模式,以规范的行政手段、开放的经济手段和严格的法律手段及当地居民的高度自觉,显示出了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二、精细化的景区管理举措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九寨沟景区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03年3月,九寨沟管理局出台了一项新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景区员工做到“六精”(精神、精华、精髓、精品、精密、精通)和“五细”(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分每一个管理、细化程序和环节、细化成本控制),立足于细,扎根于实。通过具体的细节,一方面,可以让游客体会到一流景区的人性化服务,增加对九寨沟的满意度、信誉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则可以使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地落到实处,让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景区居民乃至每一个游客都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
“六精”中的“精华”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内涵。“精华”是指有效地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九寨沟自然文化、民俗文化、管理文化)、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全面掌握本行业的先进技术,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使其具有处于领先行业地位的核心技术,有力促进景区的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这种创造、运用、输出景区先进文化精华的理念,在九寨沟管理文化的实践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九寨沟景区一方面是运用、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生态旅游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总结和传播自己的生态旅游管理举措,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文化氛围。
“五细”之中则包括:细分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使责权利明确,并落实到位;细分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采取层层目标管理,使之落实到人;细化全局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在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九寨沟景区管理者真正地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九寨沟旅游的全过程之中,使游客不仅是生态旅游的消费者和主体,而且也逐渐转变成为生态保护和景区环境工作的监督者、批评者,以此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游客相互监督的新局面。为了帮助游客建立生态
观念、强化生态旅游中的教育功能,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设计了一些专门用来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旅游项目及辅助措施,切实有效地建立起从管理者、工作人员、景区居民到普通游客的多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机制。
同时,九寨沟景区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景区管理局设置了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景区进行科学化管理、维护、调查、观测、监测、研究,遇到有损于生态环境的事情及时处理,并强化保护措施;景区管理局还依法建立健全保护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将生态保护的理念细化到一条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九寨沟景区被誉为“世界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成功的景区管理经验,值得国内其他旅游景区学习和借鉴,是中国生态旅游管理和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3):16-19.[2]罗高飞.走出无烟产业的误区——“绿色时代”与“绿色旅游”浅议[J].旅游科学,1996,(3):9-l2.[3]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1):114-116
论文题目:
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景区管理 授课教师:谢凤媛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绩
年级:07级2班 姓名:蔡一
学号:070160227
第三篇:旅游景区管理
1.什么是旅游景区及其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和联系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不仅从范围上包括大量的旅游景区,而且从内容上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一般都包括一到多个旅游中心城市。
旅游景区产品
旅游景区产品,从狭义上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一般产品有哪三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
一般产品构成有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 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 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旅游承载力:
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历史城镇类型项目设计的共性特征:
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文脉挖掘点多。
主题:穿越历史,体验原初生活,体会人文魅力。
市场:中、高端旅游市场、主要面向文化程度高的旅游者。
关注:商业氛围不可太浓。
旅游吸引物:
不仅是指区域中那些嫩能够为旅游者提供可看的或者可做事情的地方,而且为旅游者提供了为什么要出游的磁引力。
什么是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体验经济是指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道具,通过感觉和记忆使消费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丰富感受的经济类型。体验经济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体验为主要经济提供物的经济形态。它与服务经济的不同在于消费者在沉醉于整个情感体验过程并获得满足的同时,心甘情愿的为如此美妙的心理感受支付一定的费用。
旅游本质是什么?旅游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是否是体验化?
旅游本质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一种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而采取的愉悦身心的休闲活动
旅游景区市场营销:
是旅游景区组织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并实现自身经营和发展目标,而通过旅游市场实现交换的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管理活动。
第四篇: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
第一章 旅游景区概述
一、旅游景区管理: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二、相关概念辨析
1)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
2)旅游景区与旅游吸引物
3)旅游景区与景区旅游资源
4)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
5)旅游景区与旅游景点
6)旅游景区与风景名胜区
7)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
8)旅游景区与风景旅游区
三、分类(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按经营权分类:政府经验型、企业经营型、政企共营型
按资源属性分类:自然景观区、人文景观区、现代游乐区、历史遗产区、休闲度假区、节事庆典
四、特征
1)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具有开展旅游活动的特定内容
具有明确的地域空间范围
具有满足游客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具有专门的经营管理机构
2)旅游景区管理的特征
关联性动态性科学性文化性创新性
五、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的地位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
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
旅游景区的消费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我国旅游景区的经验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问题:①多头管理,条块分割②资金投入不足③行业指导与管理手段单一④法规与标准不健全⑤规划滞后
2)经营机制问题:①经营管理方式单一②管理人才缺乏③景区雷同开发
3)消费者引: ①环境保护意识差②旅游消费观念落后
第二章 旅游景区产品
一、旅游景区产品概念:狭义: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广义: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
与旅游产品的区别:是旅游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类型
依据旅游产品分类:广义的景区产品(吸引物、旅游设施、服务)
狭义的景区产品
依据景区产品的功能分类:陈列式表演式参与式
依据旅游产品性质分: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
依据旅游产品的内部布局:品牌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
三、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
1)实质是一种体验和经历2)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四、构成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扩展产品
五、景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游客的核心需求
六、景区产品生命周期的调控
根本途径:产品创新
第三章 旅游景区服务管理
一、票务服务管理难点:假钞问题,优惠票之争
二、入口导入服务: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排队服务。
包括 ①单列单人型②多列多人型③单列多人型④多列单人型⑤主题或综合队列型(特点:队列迂回曲折,一般为单列队;闸口处不少于两名检票员优点:视觉感及时间改善;由于从排队到通过闸口的时间和距离较长,因而有表演或者信息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喜闻乐见的表演或信息展示适度降低了排队的枯燥感。改进措施:单列变双列)
三、投诉与抱怨的主要区别
投诉是游客正式提出,需要正式答复的问题;抱怨一般是由公司主动收集,一般不需要正式答复。
四、景区解说服务功能
提高基础信息和导向服务
帮组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景区的资源及价值
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
鼓励游客参与景区管理,提高与景区有关的游憩功能
达成游客、社区居民、旅游管理者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教育功能
五、向导式解说服务
以具有能动性的专门人员向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要表达方式。
六、景区对讲解员的一般要求
①硬件要求②个人条件③知识素养④人格修养⑤业务能力
七、自导式解说服务
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言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高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对散客旅游者显得尤为重要。
形式多样:包括牌示、宣传资料和电子导游三种
八、大型主题娱乐分类: 舞台豪华型花会队列型分散荟萃型
九、娱乐服务管理:内容应该和景区的“文脉”相耦合项目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增强游客体验
管理的生命线是安全
基础是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培训
十、旅游景区购物服务现状:游客购物欲望低,景区的购物收入水平偏低
旅游景区旅游商品雷同,缺乏景区自身特色
诚信服务意识差,购物“陷阱”多
售后服务不完善,尤其是投拆管理水平低
第四章 旅游景区项目管理
一、旅游项目的概念
借助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以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为吸引对象,为其提供休息消遣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
二、项目策划与景区策划的区别
性质差异:近期行动与总体部署
理念差异:创新操作与长期稳定
任务差异:独特旅游产品与三大效益平衡
三、景区旅游项目策划的内容:起名定位创意产品空间安排管理方案
四、景区旅游项目策划的原则:独特差异性市场适应性持续发展性真实体验性
五、旅游景区项目策划的思维方法:①模仿思维法②辩证思维法③链式思维法④灵感思维法⑤灰色系统法⑥智能放大法
六、景区项目策划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不够普及、不够科学、人才缺乏、理论滞后
七、项目策划实例分析:①市场类项目策划案例分析(核心要点:找出与市场对接的卖点)②定位类项目案例分析
③情景类项目策划案例分析(核心要点:营造符合情景的氛围)
第五章 旅游景区资源与环境管理
一、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概念
指运用规划、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特征:综合性区域性技术性能动性
三、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多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四、在旅游容量的阈值之内应满足3个条件:
不降低旅游地自然环境质量
不降低游客的游览质量
不损害旅游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平均值
五、社会承载量组成体系:生态环境承载量EEBC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
居民心理承载量PEBC设施环境承载量FEBC
六、基本空间标准定义:即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常用人均占用量表示
七、饱和与超载
在理论上,旅游景区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称为旅游饱和,一旦超出称为旅游超载
在日常旅游管理工作中,有时视旅游景区接待的旅游流量达到最佳容量为饱和,超过最佳容量称为超载。
八、旅游饱和与超载的时空特点:
周期性与偶发性长期连续性和短期性空间上的整体性和局部性
九、解决旅游景区超载方案
①需求管理技术:价格调节营销控制教育和讲解
②供给管理技术:实行容量弹性化,增加实际旅游容量,采取定点保护措施,实施定量管理技术
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生性原则
十一、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高同样的机会。
十二、判别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旅游经济指标
社会文化指标旅游支持系统指标
第六章 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管理
一、体验的本质:“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在实践中认识事物”
二、体验的标准模式—“畅”: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至于忘记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畅爽模型”见笔记)
三、畅爽体验的特点:游戏感、自控感、专注与精神高度集中、对活动本身感到精神愉悦、对时间的感觉扭曲、活动的挑战性与个人的能力匹配
四、游客体验的类型:娱乐体验、教育体验、超脱现实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
五、景区游客体验的塑造与强化:创意体验主题、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提供体验式服务、完善公共服务系统、重视旅游纪念品的体验效应、营造诚信安全的旅游环境
六、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景区管理—快乐剧场模式(153)
1、总体管理
2、项目配置原则:差异性、参与性、挑战性
3、资源与环境管理方式:梯度开发或循环利用,‘减’人数‘增’植被
4、社区参与和旅游扶贫
5、景区服务:亲切感的源泉
第七章 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一、九寨沟经过四体系认证,2003年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经过三个体系认证
二、实施旅游景区标准化化管理的意义
1、保障旅游者权益的有效手段
2、对旅游景区自身权益的保护
3、促进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
4、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要求
三、我国景区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概念理解不深,功利性较强
2、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资金困难
3、人员素质偏低,贯彻实施不力
4、急于求成,盲目‘贯’标
四、绿色环球21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涵盖旅游全行业的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
五、绿色环球ABC
A——加盟:企业只需注册绿色环球21并支付为期十二个月的小额费用即可成为绿色环球21之友
B——达标:作为注册达标评估的一个企业、社区或保护区
C——认证
六、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
七、ISO9000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属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2作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该标准的统称。
八、我国等同采用的国标是GB/T1900
九、旅游景区导入ISO9000的要求
1、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独立的法人授权组织
2、按照ISO9001,2008BAIO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3、按照文件化的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并进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评审和内容质量体系审核
十、旅游景区导入ISO9000益处
1、确保旅游景区的管理中心——以顾客为中心能够切实执行
2、增强景区管理的规范性
3、增强景区产品的过程管理
4、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的一个亮点
十一、ISO4000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属的管理质量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207工作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
十二、ISO14001我国等同采用的国标是GB/T24001
十三、ISO9000和ISO14000的异同
1、相同点:共同的实施对象;两套标准的管理体系相似
2、差异点:承诺对象不同;承诺内容不同;体系构成模式不同;审核认证的依据不
同;对审核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
十四、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导入程序
1、提出申请
2、体系审核
3、审批发证
4、监督管理
第八章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一、景区安全表现形态:犯罪、火灾与爆炸、游乐设施安全、旅游活动安全、疾病、其他意外安全事故
二、旅游突发危机事件处理方法
1、全面调查,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确定对策
3、分工协作,实施措施
4、查漏补缺,进行完善
第九章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经验的借鉴
一、美国国家公园(261)
二、日本(273)
第十章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一、整体租赁经营模式概念(286)
二、上市公司经营模式(291)
三、网络负荷治理模式:指一个旅游景区设立拥有政府管理权限的景区管理机构,同时行使统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对旅游景区实施一体化、分笔试、全方位的管理方式。
四、整合经营开发模式(301)
第五篇: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
1、风景名胜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2、旅游区:经县级以上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城里,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等等
3、旅游区一般来说都与行政区划相一致,以便对旅游区的总体开发有统一规划。
4、我们将旅游景区分为2个大类,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5、旅游景区评定范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从事旅游经营业务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均可参加质量等级评定6、5A旅游景区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被公告为4A级旅游景区一年以上的方可申报5A级旅游景区。
7、景区管理:各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对所评旅游景区要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全面复核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
8、设计不同旅游路线:设计多条不同的旅游路线,避免拥挤。
9、多列多人型优点:接待速度较快,视觉进入感缓和,适用于游客流量较大场合。
10、主题或综合队列优点:视觉及时间改善,有信息展示,排队硬件舒适。
11、游客投诉心理分析:1,求尊重的心里
2、求补偿的心里
3、求平衡的心里
12、游客投诉受理方法:
1、把握正确的处理原则(真心诚意解决问题、不可与客人争辩、维护景区利益不受损害)
2、受理投诉的六步骤(让游客发泄、充分道歉、收集信息、给出一个解决的方法)
13、补偿性服务的形式:
1、打折
2、送赠品,包括礼物、商品或服务
3、个人交往
14、景区解说服务的作用:
1、加深游客的游览感受
2、引导游客的游览行为
3、提高景区的综合收益
15、信息标志:可以分为引导标志和宣传资料。引导标志分为介绍、警示、引导、公共信息、说明。图标,符号一般采用通用规范的方法制作,景区不能自创。
16、导游讲解技能虚实结合法:虚实必须有机结合,但是以虚为辅,以实为主。虚为实服务,以虚烘托情节,以虚加深实的存在,努力将无情的景物变为有情的导游讲解。
17、导游人员在选择虚的内容时要注意“精”“活”。
18、旅游商品的特点:
1、实用性
2、艺术性
3、纪念性
19、游客购物动机:可分感性动机和理性动机
20、游客购物心里:求实、求名、求美、求新、求廉、求趣、求知、求尊重。
21、客房服务的基本要求:
1、整洁
2、安静
3、安全
4、亲切
22、旅游设施的分类:
1、旅游设施
2、娱乐活动设施
3、游览服务设施
23、交通运输工具:大型客车10年或30W公里、中型客车8-10年或30W公里
24、建立健全安全标志系统:
1、禁止标志
2、警告标志
3、指令标志
4、提示标志
25、面积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每位游客活动所必须的最小面积。计算方法:V=M/mV单位时间内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M旅游景区可游活动面积、m每位游人所需活动面积
26、卡口容量:卡扣容量又叫瓶颈容量,是旅游景区内因交通、景观、游乐等音速构成游客必须的活动“热点”。园林、岩洞每天的接待能力:V=T/t·nV每天能接待的游客总数、T每天开放时间、t前后两批游客进入的间隔时间、n每批游客的人数
27、江河游览旅程接待游客能力:V=L/J·S·nV江河游览旅程能接待的游客量、L江河整个水面流程、J前后下水的两条游船之间间隔的距离、S每条游船载客的数量、n每批可以同时开放的船数。
28、旅游垃圾的处理: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卫生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卫生填埋法最竞技、实用。
29、绿色环球21:绿色环球标志,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旅游行业唯一的环境质量可持续管理的认证标牌。
30、客源市场细分:地理特征细分,将市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市场。这样一级市场往往被确定为某地区的区内市场,二级市场被确定为区外,省内市场,三级市场被确定为省外市场。
31、目标市场定位:
1、无差别市场
2、广泛市场
3、选择市场: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供方只选择其中一部分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营销目标。
4、单一市场
32、景区产品的销售渠道:按销售方式给旅游者的方式分为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渠道。
33、景区资源糟破坏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4、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