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颜洞景区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颜洞景区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9-12-24 17:08
颜洞景区,是建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县极具文化潜质并待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集观光、探险、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颜洞旅游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为促进颜洞景区的开发,今年8月20日和9月15日,建水县政协副主席付兴祥带领7名委员,两次深入颜洞景区,就其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源状况
颜洞景区地处县城东部约八公里的山脚盲谷处,为建水坝子的泄水口,占地约十平方公里左右。这里有巨大的石灰岩溶洞群,有内涵深厚的天柱塔,有天然形成的地漏天坑,有建于清代的东山古寺,是一块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富集的风水宝地。
颜洞为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溶洞群,开发于明代,历史上号称“西南第一洞天”,也是整个景点的核心区域。分为前、中、后三洞,贯穿于山脉。前洞称为水云洞,泸江河至此注入洞内成为伏流,洞口有明清地方名流题写的摩岩石刻,洞内的钟乳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洞口危崖峡谷的一侧,有建水人纪念清代封疆大吏鄂尔泰治理泸江河的“少保祠”遗址。中洞称为云津洞,距前洞约1.5公里,在山涧一座断崖之下,洞口有无数摩崖刻石。其庞大的气势,曾写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颜洞记》一文之中。后洞称为万象洞,距中洞约1公里,为泸江河伏流出口处。
天柱塔位于颜洞左侧的山崖顶上,为高40余米的巨型石塔。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后历经200余年建成,但在1947年于兵荒马乱之时被毁。其建塔的原因,出至于建水人民期盼“多出人才,出大人材”的心愿和渴求。2005年,建水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经多番考察、募集资金,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天柱塔原貌,使其成为了建水历史文物中的又一个地标性建筑。
天坑地漏在颜洞口左侧山腰处,长约50米,宽约35米,深约20米,占地约3.5亩。四周植被良好,生态独特,栖息有猫头鹰等珍稀动物。天坑的成因有许多猜测,一说是天外陨石撞击而成,一说是造山运动陷落而成,极具科考、探险、参观的价值。
东山寺在颜洞右侧山凹处,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19),是隐藏于深山密林之中的佛教禅院。寺院座南朝北,依山而建,为建水典型的两进院庙宇建筑。清代的地方文人墨客曾以东山寺为题,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目前,当地村民经过集资,已恢复修缮了部分建筑。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天柱塔主体复建工程的完成,颜洞景区的声名逐渐走进了游客的视野,一些零散游客在游览古城之后,数次涉足颜洞景区。但由于景区优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未得到利用,开发处于自发状态,致使其一直形不成气候和规模。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颜洞虽是建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开发利用工作一直没有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旅游的开发包装、线路的整合、景点设置以及景区道路等等,至今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更谈不上开发和利用。
(二)资金缺口较大。
资金问题是制约颜洞景区开发建设的最大瓶颈。由于资金的制约,颜洞景区项目规划迟迟不能上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项目建设。如天柱塔项目在一期工程完成之后,二三期工程后续工程所需的380万元资金尚无着落。
(三)文化内容搜集不力。尽管颜洞的文化内涵较为深
厚,但就目前状况而言,许多文献资料、传说故事仍然流散于民间,未得到系统的抢救、挖掘、搜集和整理。
(四)宣传造势还未起步。就目前状况而言,颜洞景区的介绍虽在一些地方性资料中有所提及,但由于缺乏宣传的载体,一直没有进入建水旅游宣传的平台。
三、对策建议
颜洞景区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具有诱人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建设国际型旅游城市的进程之中,其独特的资源以及区位优势,对于建水目前的观光型旅游来说,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因此,调查组在深入分析、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认为颜洞景区的定位应以观光、探险、科考、休闲吸引游客,并通过逐步引资开发,使其成为建水旅游业的补充和另一大亮点。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规划 高位推动
颜洞景区的开发,首先要尽快组织专业部门或聘请省内外专家对景区资源进行普查,作出分期分批实施的详细规划,并在充分论证,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为景区的开发利用提供长远性的指导。其次,在规划项目的建设上,要增强打造精品意识,立足于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切不可因建设资金不足而盲目开发,要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其三,对景点的开发建设,要严格遵循先保护、后开发,保护重于开发,人文与风景并重的原则,切实保护好不可再生的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其四,对人文景观的定位要突出特色,力求准确,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并通过做出特色,精心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景观品牌,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其五,要经过细致考察,合理设置旅游线路,使颜洞、天柱塔、天坑、东山寺形成环形游览路线,同时在不同的地段设置观景台或修息台,让游客观光拍照,领略颜洞景区雄浑的美景。
(二)深挖内涵,凸显亮点
在颜洞景区的开发内容上,要另辟蹊径,借鉴外地和我县景点开发的经验,做出特色,尽量避免与其它景区雷同的开发模式。
颜洞前中后三洞作为颜洞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要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设置好观光、探险旅游项目。水云洞峡谷前三公里处,可建灵活控制闭合的拦水坝,形成山涧平湖和微缩山峡景观,供游人荡舟戏水。左岸沿线辟出游路,复建鄂尔泰祠,立《临安修河教》以及历代名人撰写的游记碑文,同时开设农家乐和乡村旅游项目,供游客休闲。徐霞游考察并游览过的云津洞口,塑徐霞客像,将其著名的《游颜洞记》和徐霞客生平事迹及贡献镌刻在千韧石壁上,以增强景区的“厚重感”和生命力。同时还可寻找适当时机,将其逐步申报为省级、或国家级地质公园,提升景区品位。
天柱塔作为颜洞景区文化价值较高和观赏性较强的景点,应在一期工程完成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围栏工程及千级台阶工程建设和相应的文化内涵填充工作。同时动员当地群众在附近荒山上种树种果,走出一条文化古迹复修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新路。
天坑作为一个天然的景点,可在周围的适当地点设置观赏平台,同时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科考、探险等旅游项目,让游客饱览颜洞美景之余,获得惊险刺激的体验。东山寺的开发要在恢复寺庙原有建筑规模的基础上,重塑菩萨金身,举办相关庙会活动,通过其宗教文化特色,聚集人气,满足信教群众和游客的精神需求,成为香火鼎盛的宗教旅游盛地。
(三)多方联动,综合整治
颜洞景区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对景区进行综合整治,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为下一步的开发打好基础。一要加大对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毗邻景区护林防火工作的管理,严禁带生产生活垃圾入山并随意堆放,县乡村三级要积极配合,集中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相关部门要做好景区绿化规划,分区域、分步骤实施绿化美化生态工程,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二要结合泸江河的治理,加强对泸江河水污染的整治,通过清淤除泥,拓宽改建河道,教育沿岸群众不乱扔垃圾及病死牲畜等,还泸江河碧水蓝天。三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景区的产权,确定经营管理部门。如天柱塔一直由名城历史研究会负责管理维护,在资金的筹集、管理上捉襟见肘,必须明确管理部门,让天柱塔归有所属。四要改变目前进入景区通道狭窄的状况,借工业园区大道建设之机,通过乡村道路工程立项,建设通往颜洞景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为下一步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筑巢引凤,借资开发
在目前我县财力困难的条件下,颜洞景区一些景点的后续工程如天柱塔二三期配套工程、景区道路等等项目及服务配套设施一直没无能力动工兴建。破解资金制约的瓶径,要采取多种措施,打破常规,加大引资力度。一要紧紧抓住我省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的项目资金,建设好颜洞景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二要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明确开发主体、开发途径和利益分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导入,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三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推行租赁、承包、合股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引资格局,解决颜洞景区开发资金制约瓶颈。
(五)积极宣传,强势推介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宣传工作方针,把颜洞景区宣传工作纳入我县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尽快制定颜洞景区文化旅游宣传实施方案,明确宣传目标和主体,瞄准客源市场,搞好宣传,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二要精心包装颜洞旅游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省内外旅游交流会和巡回促销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外宣传。三要邀请省内外有份量、有影响力的传媒到颜洞景区参观,提升宣传层次,同时以较为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地旅行社带客进入。四要由旅游部门牵头,旅游景区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颜洞景区文化旅游特色的书籍、光盘等宣传品。五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能充分体现景区内涵、适应游客需求的讲解词,实现旅游的口碑效应。
第二篇: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生物技术,引领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云政发[2008]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全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6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緑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天然橡胶和丝麻、花卉园艺8大产业,努力实现从生物资源大省向緑色经济强省的跨越”。州委、州政府把生物药业、生物化工和外向型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全州今年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三个重点。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
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07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07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08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08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07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07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七)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农民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主导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行订单生产,确保产销对接,避免盲目上项目和扩大生产规模,给政府、企业和农民造成损失。
第三篇:景区调研报告
实践调
查
报
告
调查人员:调查时间:
石家庄市环境调查 1.抱犊寨
抱犊寨,旧名抱犊山,古名萆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西郊,距省会石家庄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外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系国家四a级旅游区、河北省旅游先进单位、石家庄十佳旅游景区。它东临华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峥嵘雄秀,四周皆是悬崖绝壁,远望犹如巨佛仰卧,眉目毕肖,其山顶平旷坦夷,有良田沃土660亩,土层深达66 米,异境别开,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犊福地”之誉。
抱犊寨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座名山的名称。抱犊寨位于石家庄市西17公里处,山势巍然,仅南北坡各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登至山颠,豁然开朗,修建有目前全国最大山顶门坊--南天门,全国第一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全国最大的金漆壁画装饰的韩信祠以及长城寨墙等。新开辟的 “西苑--莲花山--抱犊寨”客运索道全长1800多米,为国内唯一设有中转站,没有中间塔、全封闭往返式客运索道,最高悬空271米,成为抱犊寨的一大景观.
属于 国家4a级景区抱犊寨是一处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海拔580米,四周悬崖绝壁,顶部平旷坦夷,有肥沃良田660亩,土层深达66米。曾是汉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亦是著名道人张三丰成道涉足之福地,其风光奇异独特,景色宜人,被誉为“天堂之幻觉,人间之福地,兵家之战场,世外之桃花源”的天下奇寨。
抱犊寨古时称为萆山,即汉将韩信伐赵之战中,令军卒“人持一旗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的地方。抱犊之名,据说在北魏葛荣起义时,当地人为避战乱,抱犊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犊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险,而山顶上又有600多亩耕地,所以民间又有抱犊(小牛)上山,养大耕田的说法。而实际在早于北魏,作于两晋时期的《玉匮》中,即有“抱犊山”的记载。“抱犊”与“寨”相连,是在金末元初时,金将武仙在山顶屯兵建寨,抗击蒙古军队,这样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称。2.封龙山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
封龙山
封龙山远景
封龙山环境幽美,林木繁茂,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他创编了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制定了僧规,为各地寺庙所遵循。沙门弃谷姓,统一以释为姓,也自道安始,道安以道德学问,赢得了朝野的尊重。
二、石家庄景区的现状及问题(实地调查):
1、旅游景区追求量的增加,而对其品质的塑造不够,走访的几个景区基本都没有对其进行细致的开发,拥有未进行开发,保持着原始的原貌的地方。龙凤湖,封龙山,抱犊寨景区对其资源的开发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2、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和营销观念在走访的景区当中,景区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缺乏营销观念表现的比较明显。感觉游客到该景区旅游,是景区给了游客多大的面子,态度生硬,或者比较冷漠,缺乏营销头脑。毁坏了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而且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来讲,应该知道“口碑效应”对旅游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3、对旅游景区内外部环境的治理不够完善,缺乏配套设施景区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尤其是自驾游和自助游比较时兴的现在社会,景区或当地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并预想到游客初到景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碰到的难题。
4、旅游景区的欠缺文化内涵(以锦山为例),锦山应该突出对其名字的打造,让游客能够了解到“锦”字的由来、认识到锦山添花的由来,藤龙山山体遍布葛藤,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赏心悦目的打造,无法对游客留下太深的印象。
三、主要存在问题 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日前,我国相关部门公布了出国游十大常见不文明行为,重点介绍了一些出国旅游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对于我们在出国游时提高自身的整体对外形象,减少一些涉外矛盾和纠纷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出国游十大常见不文明行为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十一黄金周。长城八达岭景点。脚踏长城拍照留念。篇二:旅游景区调查报告
关于桂林市冠岩景区旅游开发的调查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且成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商务,休闲度假等原因来我国旅游,这是我国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旅游业称之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产业带动力之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桂林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山水甲天下”之盛誉,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据今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世界十大最美水景”桂林的漓江以其特有的魅力入选其中成为亚洲唯一的景区,漓江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之作山与水的自然融合,如屹立在中国这块黄土地的山水画。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桂林的美丽景色,我们这次调查的冠岩景区就依傍在漓江岸边,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冠岩这块蛋糕伴着中央对桂林旅游的重视,世界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下,如何将冠岩越做越好做强做大,解决现有的阻碍问题,这是每位关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旅游市场调研,可以从旅游者的特征、旅游动机和旅游效果展开调查,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有助于冠岩景区旅游的发展,提高客流量和提升桂冠岩景区的整体形象.一、冠岩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现状
冠岩位于桂林市东郊的草坪回族自治乡,距市中心29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在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又享有美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乡吧岛、电动管轨车、重力管轨车、电动游览车、冠岩飞索、云雾山庄、冠岩饭店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
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有轨列车、在地下河中乘小木船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90分钟。冠岩景区的美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和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李宗仁、胡志明等都曾到过冠岩景区。
成后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并且随着桂林市被国务院选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后,冠岩风景区将会越来越好。
二、景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岩洞景区井喷式发展,冠岩的优势降低,客源分流情况明显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冠岩在岩洞的开发上处于较早地位,但是芦笛岩以国宾洞的口号吸引着一批固定游客,虽然最近几年游客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在桂林旅游中有其领先地位,银子岩是个新开发的岩洞,利用其新的岩洞形态灯光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大旅行社共同构造的游客网,使其在桂林溶洞景区参观中异军突起,大有领跑优势,丰鱼岩等一些新开溶洞,这些景区各有特色与冠岩共分溶洞参观这块大蛋糕,这是冠岩的景区门票收益大大锐减,影响力降低。(2)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结构过于单一项目不够新颖,使游客对于冠岩的期望度降低,很多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景区的安全措施设计不合理,除了以缆车和滑道进入景区以外,游客想自己爬山体验那一段,安全保护不到位,很多游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滑道,下雨天或路滑简直无法前行,这也可以说没有充分利用漓江景色相伴这一很大优势。并且一些餐饮住宿部门显得比较清闲和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食住等需求。
(3)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冠岩景区内部的参观中,很少有景区服务人员对游客说明安全注意问题,也没有很多的安全警示,将游客带到一些特色产品时也没有服务人员进行介绍,没有设置属于冠岩自己的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小的纪念工艺品,丝绸织物,文复品,字画等,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个别景点允许照相人员在景区内摆摊设点,出了景区外更是有一些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频繁的向游客兜售东西,使得游客厌烦而这全程没有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景区交通不便,停车位置不佳,游客通行选择度低
冠岩景区相比较桂林靠近市区的一些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较偏僻,游客进
出不方便,其实这个交通方面不仅是冠岩,在整个桂林市旅游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那天我们乘车去时看着窗外的景区,那真是心有余悸,用句玩笑话而言,完全可以用来当f1赛车的自然赛场。但是随着桂林市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交通这块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是冠岩如果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管理部,很多的自驾车游肯能会排出冠岩之行,而自驾车却日益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适应。(5)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冠岩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无法带动与周边景区乡村风光和漓江山水经济价值的提升,不能带动游客滞留时间延长及增加旅游消费等缺陷,从而使冠岩景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旅游收入的上升难免出现瓶颈。
三、冠岩景区规划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使游客的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这是大趋势。
(1)建立冠岩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以冠岩特有的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基本标准,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例如增开一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生活,游客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因为针对目前旅游资源丰富性与旅游内容的单调性,游客规模增长与收入效益增长慢等矛盾特点,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抓住游客客源,增加收益,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旅游产品在许多游客中有其特有的定义,作为旅游市场已渐趋稳定,巩固而进入成就发展阶段的桂林旅游业,建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愈显重要,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学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漓江环境容量所决定。冠岩处于百里漓江中唯一的大型景区,冠岩景区的发展必需要与漓江的发展相适宜,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漓江,就如今年春天之季漓江发洪水造成桂林漓江一片死寂,而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秋天之季的旱灾也是漓江出现断流现象,完全不能进行旅游活动,因为桂林的魂脉出现情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原理,少了漓江,冠岩在内的桂林旅游行业大大受损,这样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冠岩要根据现状消费结构特点采取对策提高效益,错开游览时段,均衡发展。而不是旺季人多无处装,员工火燎急躁不适应;淡季寥寥数人不愿装,员工几人和着搓麻将。
(3)各种旅游协调发展,使旅游经济素质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着眼于大桂林旅
游区的开发和新景点的建设,把桂林建设成港澳台东南亚,粤桂黔、川湘滇等地区最理想的“后花园”。利用桂林的房价和环境优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大力提高桂林知名度,把漓江建成中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而处于漓江之畔的冠岩景区必需牢牢的把握这个机会使冠岩景区充实内涵、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建立属于冠岩的企业内部文化,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扩大外延就在于冠岩景区不仅仅要牢牢抓住南方客人,还必须扩大知名度使北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传统现代并蓄,内外旅游并重,冠岩景区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新的景区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旅游岩洞参观多方式的优势项目,把冠岩景区与漓江建设成世界上人人向往的胜地,访华旅游必选之地。
(4)建立绿色旅游,各种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冠岩景区核心景观为自然景观、景区位于黄金水道漓江畔,其环境条件极优越,为漓江游览的精华地段。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c,无霜期30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3%,大气评价指数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一年四季皆宜于渡假疗养。景区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珍稀罕见的峰林奇观、旅游资源及景观丰富多彩。以纯朴自然的古镇风貌,田园风光以及居住着回、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富。景区既有自然绮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现在中国人随着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对健康的注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而冠岩景区这块未经污染的绿色瑰宝更是符合了许多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之最好去处。我们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日本的“氧气吧”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实践的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冠岩景区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要。(5)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促使交通方面改善 冠岩景区在众多的岩洞中其特性显著,并且依靠漓江,但是为什么在桂林旅游中的贡献和影响不大,我想很大一个程度还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方便,这个方面不仅能从它的大门设置和景区的多种浏览方式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没有大型的酒店在这里投资,冠岩景区不适宜建立过夜的部门,并且同一些大型的景区中心距离较远,很多旅行社和游客不愿意花上四五个小时匆匆的进行浏览,所以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开发冠岩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自驾车游客和散客这一群体,建立大型的停车场,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有一个休息的环境。从而以冠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例如建立农家乐和采摘果园,使游客积极加入到冠岩景区及其辐射区中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补充材料
冠岩风景区旅游市场调研问卷
调查地点:桂林冠岩 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28日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65岁及以上 b.45-64岁 c.25-44岁 d.15-24岁 e.14岁及以下
3、您的职业:
a.公务员 b.企事业管理人员 c.专业 /文教科技人员 d.服务销售人员 e.工人 f.军人 g.农民 h.离退休人员 i.学生 j.其他
4、您来自哪里?
a、本地 b、本省 c、国内 d、国外
5、您的教育程度: a 初中及其以下 b中专或高中 c大学专科 d大学本科 e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6、您此次来冠岩旅游的方式是: a.单位组织 b.家庭或与亲朋结伴 c.旅行社组织 d.个人旅行 e.其他
7、您来景区的次数?
a、第1次 b、第2次 c、第2次以上
8、您此行在冠岩花费总额是 元
9、您此次旅行是否在外过夜: a.否 b.是,共在外度过 天(夜),其中:篇三: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
于山风景区调研报告
姓 名 张 纪 远
学 号 3100803235 专 业
班 级 1002 指导教师 张春英 老师 2014年5月11日
目录
1.景区现状分析 1.1景区概况 1.2区位与交通 1.3景区游线分析 1.4景区景园分类 2.主要景点分析 2.1地景景点 2.2 建筑景点 2.3 史迹景点 2.4 植物分析
3.景区景源的评价与分析 3.1风景资源类型
3.2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3.3风景资源定性评价
1.景区现状分析 1.1景区概况
于山位于福州市区东南五一广场北侧。战国时期有于越族居此,故名。相传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山修仙炼丹,又名九仙山。最高处海 拔58.6米,是为鳌顶峰.后因宋代福州人陈诚在此读书中了状元,故又称状元峰。于山有九仙观等24景,现存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定光 塔以及自宋至近代的摩崖题刻百余
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 代碑刻。由五一
广场步上于山文化游览区,上山以后即见树木参天,古榕 盘根错节,蔚为壮观。俯瞰福州全景,一览无
遗
1.2区位与交通
于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五
一广场北侧。在福州可乘坐2路、8路、11路、16 路、59路、62路、73路、88路、86路、97路、101 路、103路、106路、122路、125路、133路、202 路(夜班线)、k1路、k3路至“于山”站下车。1.3景区游线分析
如图所示为这次调研的主要景区游
线:南入口—月朗风清—九仙洞、炼丹
井—廓然台—白云寺—戚公祠—真龙
庵、大士殿、护国寺—狮子岩—状元峰、状元亭—揽鳌亭—九日台—舒啸台—天
君殿—浴鸦池—东入口。1.4景区景园分类
表1 景源分类 3 2.主要景点分析 2.1地景景点:
地景景点主要是天然大地景观,,加以修饰后形成的景点,于山风景区地景景点有九仙洞、狮子岩、集仙岩、小华锋 2.1.1九仙洞、炼丹井
相传何氏九兄弟便是用这口井的水炼丹的,炼
丹井旁的九仙洞是他们的住处。如图所示,九仙洞
是由几块大石所组成,内有一条“通道”。
优点:
利用其地景和人文优势,将九仙洞和炼丹井共同 组成一个景点。
缺点:
① 缺乏公共座椅等休闲设施。
② 因管理不善,井身和石碑较脏。2.1.2狮子岩
顾名思义,狮子岩就是形似一只蹲着的狮子,榕
树与石头盘根交错,实景美不胜收。其面对五虎山,故有人赞美其为“气势虎头何敢敌”。
优点:
1)榕树与石头盘根交错,给人遐想; 2)坐在石椅的角度所观看的景色最美,狮子岩
以绿树为背景,亲切宜人。
缺点
1)供认游览和观赏的空间过于狭小: 2)作为休憩设施的石椅过于单调,生硬,无
亲和感
2.2 建筑景点
建筑景点为于山中以建筑为主的景点,其中包含吸翠亭、白云寺、影雕长廊、醉石亭、戚公祠、蓬莱阁、武威塔、补山精舍、文光塔、万象亭、平远台、音乐厅、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状元亭、揽鳌亭、会仙洞、古莲寺、天苍亭、于山亭、斗
姆殿、玉皇阁、天君殿。2.2.1 白云寺
白云寺主要为传统建筑,现为展览馆与旅客服务中心。4 缺点:
1)院落过于空旷,只有一些花圃和少量树木; 2)院落中的景观小品处理手法过于粗糙,置石形态普通; 3)兰花鉴赏的海报过于现代化。
建议:
1)在院落内增加景观小品和游憩设施 2)提高对院内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2.2.2 戚公祠
戚公祠是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
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祠建在石岗之上,占地4100 平方米。它是由祠厅、平远台、蓬莱阁、醉石、文光塔、醉石亭、万象亭、榕寿岩、补山精舍以及影调长廊等景点组成的古园林式
建筑群体。
进入戚公祠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处小庭院,庭院中蜿蜒的小路通向戚公祠主建筑,庭院旁有影雕长廊,墙壁上挂有福州市区及近郊名胜古迹景观图形。优点: 1)戚公祠是一处具有中国古典园林式的建筑群体,建筑群顺应地势,布局活泼; 2)园路蜿蜒曲折,时而循台阶向下,时而向上攀升,使游人行走
时多了些乐趣;
3)巧妙运用对景,框景观和移步换景等处理手法,别有韵味。4)注意细节的处理,庭院中山石、流水、植物配置别具特色; 缺点: 1)道路铺装基本都是水泥和板砖,过于单调; 2)指示牌过于显眼,且样式过于普通,无法和建筑群形成一个整
体。
3)游赏景观丰富,但休憩空间和休憩设施较少,降低了游客的停
留时间。2.2.3 亭子
亭子在中国的风景区中可谓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之一,其不仅
可供有人休憩娱乐,有时还有画龙点睛之用。于山虽小,但亭子却又
不少,如:吸翠亭、醉石亭、万象亭、状元亭、揽鳌亭、于山亭、天
苍亭等。
优点:
1)亭子形态各异,建造风格各不相同,有四角亭、六角亭、圆亭、木构造、石构造等;
2)亭子与地形和环境结合紧密,形成不同的景观特征。如:吸翠
亭与廓兰台结合,隐秘于树木之间,形成了一个可供游人游乐的平台;
醉石亭建筑在戚公祠厅旁,使建筑布局轻松活泼;万象亭背面倚墙,显得略微封闭;状元亭随云梯而上,暗示着制高点;揽鳌亭位于山边,可以俯瞰山景、城景。5篇四: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所属学院:山东英才学院 姓名:王林霄 准考证号:012610501748 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旅游也是生产力”的论断。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旅游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旅游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旅游时代”,但休闲旅游经济已具备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2、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很多制约,例如,集中制的节假制度,使旅游出现了淡旺分明的现象。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以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分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不能面面俱到,质量下降,游客的满意程度也随之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闲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总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目前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非富裕与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3、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旅游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旅游消费和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从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旅游文化和休闲旅游消费,同样是发展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
由于集中节假制度,旅游往往由学生带动,也就是5、6、7、8、9月为旺季,其他时间除春节、国庆外基本上都是淡季。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旅游景区的可变成本即随着游客的增多而增加的成本。例如:游客增加,景区的垃圾增加导致必须增加环卫力度的成本。它们的递增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比例,这种增加就叫可变成本。游客的增加所派生的涨价成本即可变成本。像游客多一些,会出现的餐饮增加、食宿增加、服务人员增加等就叫可变成本。由于旅游景区的可变成本是游客旅游前不可预见的,所以景区多用降低可见的固定成本,增加不可见的可变成本来获取利润(即采用差别定价)。差别定价有几个思路:一是按照一次性来访人数的多少,例如团购就便宜一些,散客就贵一些;也可以是根据季节定价,例如旅游旺季就贵一些,淡季就便宜一些。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差别定价如果有效就要满足几个条件:
1、最高价和最低价都必须在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区间内,也就是我们说的消费者剩余价值。通常,消费者的剩余价值>=0时,消费者才会做出购买决策。因此,差别定价的实施首先要做一个市场调研,评估消费者的剩余价值。
从价格的需求弹性角度来看,价格差异会影响需求的弹性,也就是计算一下,浮动价格之差与来客量之差的比值,如果价格弹性>=1,说
明是富于弹性的,差异定价可以有效拉动来客量。
另外就是要考虑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一般来说,景区的固定成本是一定的,所以要考虑可变成本。要考虑每增加一个游客的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那么很显然得不偿失。就需要调整价差,实现均衡。
2、3、至于固定成本,由于不论淡季还是旺季,成本都基本不变,那么企业自然需要将固定成本获得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期创造更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不仅包含固定资源带来的利润,还包括因固定成本资源带来的可变成本利润。因此,降低门票价格以获得更多游客。如果门票不降价,那些认为门票价过高的人则不会去,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赚得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剩余价值,而降价之后,进入景区的消费者人数增加,从而使得企业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增加。再将进入景区的消费者分为两类,即愿意食宿的消费者和不愿意食宿的消费者。企业愿意食宿的消费者身上获取可变成本带来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固定成本资源的作用更多的是获取客流量。当然,在旅游旺季,适当的提高固定成本的利润,达到限制客流量的目的。这样来减少旺季客流量过多造成的资源不够用所派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交通拥挤,食宿拥挤,景区监管力度不足,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清理等。
由上所诉可知,单独地发展某一方面是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的,只有将可变成本资源和固定成本能资源有效地统一结合才能赚取最大利润。也就是:
(1)旅游景区需在旺季提高固定成本利润来限制客流量,使可变成本资
源与固定成本资源最大化利用而不会出现拥塞的现象;
(2)旅游景区在淡季降低固定成本利润来吸引客流量,开顾展多种样式的优惠活动来带动顾客群,尽可能多的带动顾客消费可变成本资源。这是旅游景区吸引顾客的辩证统一的方法,也是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篇五:南江县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南江县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一、景区基本情况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毗邻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距成都、西安、重庆分别为400、305、440公里,处于“西三角”的中心地带,全县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了两年有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有红四门、禹王宫、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望红台和反映全国时代先锋、纪检楷模王瑛事迹的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巴山红叶》等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个绿色家园里,有830平方公里的原生态旅游景区,有3万余亩冰川时期“活化石”巴山水青冈和近3千亩的皇柏,被誉为“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拥有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光雾山国家地质公园、光雾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个“国”字号品牌的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红叶之乡、中国人文奥运最佳人文旅游景区。
(一)红色旅游景区基本情况
1、红四门 原系南江县城东门——迎晖门,初建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清嘉庆初遭毁,嘉庆十年(1810年)修复,城墙长1300余米,现仅存700米,是川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墙、城门建筑之一。1933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等率领下进入川北,于正月初七占领南江县城,当时红军部队从迎晖门入城。随后红军将此门改称红四门,并铲去门额原字改镌刻“红四门”三字,字迹至今无损,几十年来南江人民也一直将此门称为红四门。红四门洞外城墙顶距地面约5米,内拱高3.8米,宽3.6米,深9米,全是用青石条砌成,其两侧城墙向南北延伸。至今,门洞内壁仍保存有当年红军刻下的“庆祝红军伟大胜利”等标语17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禹王宫 位于南江县长赤贫镇,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为四合院中式砖木结构建筑。正门前壁系缕空青砖浮雕花卉、飞禽、走兽、喜字和张飞锁当阳桥图,白鹤寿星图等。图案刻工精美、表情生动。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路经南江,建立了长赤县苏维埃政府,县政府设于长赤禹王宫。在前殿三道石门框上,红军刻下了“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工农”、“只归生产者所有,哪里容得寄生虫”等10余条红军石刻标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位于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光雾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馆由红军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遗址、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游客接待服务区和绿化带等八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230平方米,“指挥部原貌”和“居民旧貌”两个主题陈列室组成,展出文物118件;史迹陈列室 110平方米,由“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和 区域”“巴山游 击队战斗史及主要领导人”和“光雾山新貌”三
个主题陈列室组成,展出文物83件;主题雕塑“史
魂”耸立于2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中央,“赵明恩 烈士墓”静卧于广场东侧。整个纪念馆由4200多
平方米的绿化带环抱着。
4、望红台 位于南江县光雾册川陕两省交界处的台上,海拔1300多米。台上,又名汉王台、望红台。传说汉高祖刘帮曾来此驻跸,另一说法是汉中王张鲁兵败蜀时在此囤兵扎营,故有汉王台之说。然而,在当地流传最广、人们记忆最深的还是巴山游击队的事迹。1935年“陕南战役结束后”,游击队扩编为独立师,师部设在此处,红军指战员与周围的穷苦老百姓建立了鱼水深情。后来,红军奉命北上抗日,告别了乡亲,经台上开赴陕北。红军离开后,川军、“还乡团”卷土重来,穷苦百姓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还乡团”的烧、杀、抢、掠更加激起了老百姓思念红军的心情。他们日思夜盼,时不时扶老携幼,成群结队,顶风冒雪登临台上,遥望北方,盼红军早日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初衷不改。再后来,他们为了纪念红军,特地把台上改为“望红台”。新中国成立后,著名诗人梁上泉游历此地,触景生情,感时咏物,写下了“望红台情思”,诗中写道:“??.重重高山挡住月光/全把它一手推开/条条溪河隔断道路/取弯月搭起桥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百姓思念红军的真挚情怀。而今,川陕公路自台上通过,在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信息、时尚、文明和富裕。近年在此修建的“蜀门秦关”已成为川陕边境、光雾山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独特景观。
5、时代先锋王瑛 原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在接受肺癌治疗的王瑛立即从重庆新桥医院赶回南江,并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生前她工作兢兢业业,倡导“为民服务零距离”、主张用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挽救犯错误的干部,深受南江干群爱戴。2006年7月,她晕倒在搞旱第一线,经诊断她已患了肺癌。患病后她没放弃工作,反而更加敬业。2007年4月,中纪委、人事部、监察部授予她“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标兵”,被誉为永远的巴山红叶。她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旗帜,是全国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国纪检干部的学习榜样。今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艺术地再现了王瑛在纪委书记岗位上坚持原则、反腐惩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关爱群众,扶弱助贫,帮助和挽救犯错误的同志的感人故事,是廉政文化进景区的最佳结合。
(二)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本情况
1、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南江县北部边缘,距县城56公里,距汉中55公里,主峰海拔2500米,景区面积850余平方公里。景区主要由光雾山、龙架山、燕子岩、桃园、焦家河、韩溪河和大坝森林公园等片组成。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2008年开始申报创建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12月顺利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验收,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于创建工作县委、县府领导重视,措施有为,投入到位,景区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均有了
很大改善。
2、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江北部,地处秦巴山区米仓山南麓,海拔1000-3000米。东、北与陕西南郑县相邻,南抵南江县沙坝乡、关坝乡、寨坡乡和杨坝镇,西靠广元市旺苍县,与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相接。面积为4015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40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7.3%,被称为天然大氧吧,园内生物原始在丰茂,林海茫茫,有41万亩原始森林,3万亩冰川时期“活
化石”巴山
水青冈,景
区四季景色
迷人;春赏
山花姹紫嫣
红,夏看山
水绿海翻
波,秋观红
叶万山红
遍,冬览冰
挂玉树琼
花。被誉为
生物基因 库。该园建于1995年,2002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牟阳故城,十八月潭和万字格三个景区组成,共88个精品景点,其中自然景观74个,人文景观14个,几乎一园就包融了黄山之美、武陵之怪、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雄,香山之艳。
3、光雾山国家地质公园。该景区包括光雾山桃园景区、米仓山森林公园牟阳故城景区、十八月潭景区、神门景区、小巫峡景区和断渠公园景区。该公园于2009年8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点突出表现为奇特的喀斯特峰丛地貌,错落有致的瀑潭秀水,移步换景的峡谷风光,神秘幽深的溶洞奇观。该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了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个独特的自然区域。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82家地质公园。
4、断渠公园
处,协同防守堵击。最大的寨堡名“三春寨”(又名四方寨)传为北宋初年,陶三春之夫郑子明被赵匡胤杀害后,陶为避祸,投靠义弟集州刺史高怀德,曾在断渠练兵驻守,和琉璃关高家人马守望相助,保障集州。前渠左端大石蓬盖如拱厅。清嘉庆年间,白莲教攻进南江城烧毁县衙,后知县裘良骏曾利用这一天然殿堂审理案件,故该处有“大衙门”之称。中渠左端松林坡前,有原始人磨制石器工场,由于石质刚硬和古代森林遮天蔽痕犹存。中渠进口有三寨门,荒草没径,人入其内常被荆棘挂衣,荨麻刺手,时而匍匐攀登,时而蛇行穿洞,由于惊险,故游人甚少,仍保持原始风貌。渠右上侧有“天生桥”、“飞来石”两景观,悬岩险奇,望而生畏,游者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绝。这里曾树大林密,渠谷全被遮掩,外来人不知内有渠洞。一九三三年二月中旬,四川军阀田颂尧纠集三十八个团,分三路围攻川陕苏区,驻于文庙(今党校)的红七十三师医院的部分医护伤员,遂隐蔽于断渠寨洞中疗养。五月下旬,红军空山大坝大捷:川军狼狈逃跑,红军医护伤员出林截击,犹如神兵天降,不战而降,创造了医护伤员打胜仗的奇特战例。
5、光雾山十八月潭景区
十八月潭看水,感水之灵性。该景区主要有九角山、玉印台、十八月潭十九 瀑等精品景点。该景区路森林茂密,瀑潭众多,环境幽静,被称为“川东北的九寨”。“月潭赛九寨,红叶天下绝”的十八月潭,以花岗石为底,古木镶边,瀑潭珠连,漫步其间,溪水时而直泻而下,时而一片静谧,时而穿过林海,时而流淌于山涧,瀑潭相连相接,令人心旷神怡。玉印台位于十八月潭腹心地,峰峦叠嶂,烟波浩淼,红叶映天。位于十八月潭景区东北方向的九角山,因相互拱卫的九座山峰而得名,九角山山峦叠嶂,峰回路转,颇为壮观。一到秋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山顶上一株极为怪异的“夫妻树”,形似恩爱夫妻,令人叫绝
6、光雾山小巫峡景区 蜀中一奇的小巫峡位于川陕交界的四川巴中南江县城东26公里,距赶场镇6公里,是光雾山国家重点名胜区五大片区之一,景区集奇峡、秀洞、雄峰、怪石、湖泊、云海于一体。春夏秋冬,景色奇幻;珍禽异兽,野趣横生;巴山民俗,村风独具;隧道漂游,惊险刺激;“十怪三绝”,独具特色,耐人寻味。景区峡谷 被誉为“秦巴瑰宝、川北一绝”。
二、景区发展现状
1、管理现状 红四门、禹王宫、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这些由县文物管理所直接管理。而文物管理所又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是文化体育办公室下属的事业单位。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虽然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字号旅游品牌,但实际上支是一张aaaa级旅游景区王牌,却有多个部门、多家机构多头管理,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光雾山旅游开发公司经营管理;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由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而该管理局又为二级事业单位,直接隶属于县林业局;而光雾山国家地质公园又横跨了光雾山国家aaaa旅游景区的拥有五大片景区,又没有具体的经营管理机构,仅有县国土资源局作为地质公园的主管部门。虽然这些景区都是由光雾山风景管理处统管,但在整个景区的发展规划、景点开发、基础设施设备等建设 环节上仍然是主管部门唱主角,县旅游局只能起到行业服务指导作用,而不承担具体的任何景区建设管理职能职责。
2、发展现状 全县直接或间接管理景区的机构就有光雾山网管处、县旅游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文体办、光雾山旅游开发公司、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县文物管理所等8个,致使景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机构重叠,景区发展失衡,宣传营销资源浪费。
虽然各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各自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人为、资源优势,为景区发展争取项目、资金、政策,而且利用我县是全国“5.12”汶川地震重灾县这一优势,已经争取并实施了一大批景区发展建设项目,也极大的改善了景区道路,基础设施,游客接待服务配套设施,景点开发,但从南江旅游的长远发展来看,从国家支持旅游发展的导向政策来看,这样多头管理格局,既不适应国家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政方针政策,也不适应南江现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基本需要,更不适应今后三五年更长时期南江旅游发展软环境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南江旅游现有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十多个管理机构都没有几个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边管理边学习边培训,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亡羊补牢”,但旅游资源若经常“亡羊”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是“补牢”也不可能补起来。全县十余家上档次、标准星级的宾馆饭店、真正是专业出身、懂经营、会管理的也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社会涉旅宾馆饭店、农家乐、农家旅舍这些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质量了,虽然县委、县府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利用政策项目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从业人员培训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化要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第四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真正把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从而为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本人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通渭县矿产资源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可观。从目前地质及矿产普查资料看,境内初步探明和掌握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个矿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16种,能源矿种2种。通渭境内矿产资源,以非多属矿藏和能源矿藏为主,金属矿藏为辅。在目前已探明的24种矿产资源 中,非金属及能源矿大部分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储量为29.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10亿立方米的安山岩,900万立方米的汉白玉,309万吨的高岭土,252吨的无烟煤,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的浊泉地热资源,以及储量较大的石英砂,红砂,流砂和遍布全县的砖瓦用粘土等都具备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为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是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前,通渭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落后,矿业很不发达,可以说几乎没有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市情,审时度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为通渭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矿业出现了勃勃生机,乡镇个体采矿剧增,矿业在通渭经济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升,独具优势的石材工业、陶瓷工业及地热资源,是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带动了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县矿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岗岩、石英砂、砖瓦用粘土、温泉地热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业24家,还有遍布于义陇河、牛谷河、李店河床的河道采矿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市场化运作有新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矿业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矿产资源有偿开发。2002年以来,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全部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对所有到期采矿权全部进行协议有偿延续。通过市场运作和有偿配置矿产资源,不仅推动了其他生产要素向矿业领域的流动,而且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县上编制了《通渭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矿业权取得与流转、矿山开采与利用、矿区环境保护与灾害治理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和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全县矿业开发秩序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县上成立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动为矿业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为矿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和普查阶段,导致家底不清,后续资源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水平低。全县矿山企业虽然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使得矿产资源的规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重开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对采出的低品位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四是依法监管力度不够。县上虽出台了《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很完善,而且有的在实际开发利用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依法管理比较乏力,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破坏性开采资源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国家对探矿权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部分探矿权人低成本获得探矿权后,倒卖牟利,还有的在取得探矿权后,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圈而不探、探而不动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近期开发与中远期开发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只有着眼中远期开发,科学谋划,才能抓好近期开发;只有抓好当前,才能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长期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短缺矿产,要加强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长远打算。对于优势矿产,要总量控制,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掠夺性开采,确保优势持续发挥。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矿种,要进行保护,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加工的关系。由于我县大多矿业企业对终端产品的开发加工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明确定位,因此,要在稳定初级矿产品加工开发的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矿种,大力发展精、细、深加工,尽快走出传统的拼资源、拼能耗、粗加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等于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优先扶持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产品品牌、有销售市场的“四强”企业,走就地增值的“资源节约型”内涵式发展路子,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吸引资金,扩张规模,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依法依规加强管理,规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企业、县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矿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将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和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防止新建矿山欠新账。对于遗留矿山环境问题,要作出统筹规划,明确治理责任和进度。
第五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真正把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从而为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本人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通渭县矿产资源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可观。从目前地质及矿产普查资料看,境内初步探明和掌握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个矿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16种,能源矿种2种。通渭境内矿产资源,以非多属矿藏和能源矿藏为主,金属矿藏为辅。在目前已探明的24种矿产资源 中,非金属及能源矿大部分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储量为29.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10亿立方米的安山岩,900万立方米的汉白玉,309万吨的高岭土,252吨的无烟煤,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的浊泉地热资源,以及储量较大的石英砂,红砂,流砂和遍布全县的砖瓦用粘土等都具备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为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是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前,通渭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落后,矿业很不发达,可以说几乎没
有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
足市情,审时度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为通渭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矿产
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矿业出现了勃勃生
机,乡镇个体采矿剧增,矿业在通渭经济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
升,独具优势的石材工业、陶瓷工业及地热资源,是全县矿产
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带动了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
全县矿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岗岩、石英砂、砖瓦用粘土、温泉地热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
业24家,还有遍布于义陇河、牛谷河、李店河床的河道采矿
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
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市场化运作有新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矿业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矿
产资源有偿开发。2002年以来,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全部进行招
标、拍卖、挂牌出让,对所有到期采矿权全部进行协议有偿延
续。通过市场运作和有偿配置矿产资源,不仅推动了其他生产
要素向矿业领域的流动,而且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矿产资源的优
化配置。
三是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县上编制了《通渭县矿产资源总
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切实
加强对矿业权取得与流转、矿山开采与利用、矿区环境保护与
灾害治理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和整顿,进
一步规范了全县矿业开发秩序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县上成立
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
会议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一条龙”服务,最
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动为矿业企业服务,帮助企业
解决突出问题,为矿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突
出问题: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
和普查阶段,导致家底不清,后续资源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水平低。全县矿山企业虽然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使得矿产
资源的规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重开
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
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对采出的低品位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四是依法监管力度不够。县上虽出台了《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很完善,而且有的在实际开发利用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依法管理比较乏力,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破坏性开采资源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国家对探矿权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部分探矿权人低成本获得探矿权后,倒卖牟利,还有的在取得探矿权后,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圈而不探、探而不动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近期开发与中远期开发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只有着眼中远期开
发,科学谋划,才能抓好近期开发;只有抓好当前,才能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长期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短缺矿产,要加强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长远打算。对于优势矿产,要总量控制,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掠夺性开采,确保优势持续发挥。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矿种,要进行保护,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加工的关系。由于我县大多矿业企业对终端产品的开发加工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明确定位,因此,要在稳定初级矿产品加工开发的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矿种,大力发展精、细、深加工,尽快走出传统的拼资源、拼能耗、粗加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等于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优先扶持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产品品牌、有销售市场的“四强”企业,走就地增值的“资源节约型”内涵式发展路子,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吸引资金,扩张规
模,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依法依规加强管理,规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企业、县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矿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将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和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防止新建矿山欠新账。对于遗留矿山环境问题,要作出统筹规划,明确治理责任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