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 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x 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x 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x 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政协办公厅接待我市政协考察组

为了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的情况,对我市滩涂资源的围垦、整理、利用、管理等相关环节和工作体制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工作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成立调研组,由张明副主席带队,从三月上旬开始,就我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上门听取了市水利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的工作情况介绍;召开了三个分别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东部有关镇分管领导和西部有关镇分管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赴玉环县、温岭市进行学习考察;张明副主席就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约见了农林组政协委员,听取委员们的情况反映;市政协主要领导还会同调研组有关成员现场视察了滩涂。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调研组在充分地分析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参考。

一、我市在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绩

围海造田,慈溪有着悠久的历史;围垦文化,是慈溪三大文化之一。新形势下,做好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围涂地的作用和效益,实现我市围涂工作健康良性地滚动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能否取得全面、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市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能否取得全面胜利。自1997年市政府批准成立滩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滩涂围垦的投资主体、1999年开始实施造地工作以来,我市在围涂造地及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土地资源有效增加。1997年以来,我市的围涂速度加快,已累计围垦23.4万亩,名列全省第一。实施造地工作以来,共实施开发造地项目28个,大片荒滩成了可利用的土地,获净增耕地面积25800亩,实现了占补平衡。二是促进了产业的全面发展。围涂造地,为建设用地提供了空间与指标,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拓展。在已围滩涂地上,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和慈东工业开发区拔地而起;无论塘内塘外,养殖业产量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生态农庄等休闲场所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风电场建设和湿地建设,在创造电力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都将成为我市的景点。三是推进了沿海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已围滩涂上工程和相关项目的实施,沿海地带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百年一遇的标准海塘建设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已围滩涂的道路和排水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二、我市在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我们前去考察学习的县市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无序开发愈演愈烈。从小规模的无序开发演变到大规模的无序开发,从小面积的无序开发演变到大面积的无序开发,从散户一般性的无序开发演变到有黑帮势力参与的有组织有规模的无序开发。几乎出现了“围到哪里,无序到哪里”的状况。一些委托镇管理的已围区块,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处于半无序状态。更有甚者,由于本地和外地的黑恶势力插手,强行霸占已围滩涂后,加以改造或不加改造,非法转让发包,给真正的养殖户带来利益上的伤害,并且成为严重的社会治安隐患,黑恶势力间为争夺利益经常互相斗殴,黑吃黑、黑斗黑,出现了“谁拳头大谁做老大,谁是老大谁占的围涂地多”的极不正常的现象。比如,自去年以来,庵东镇的滩涂区块发生纠纷近十起,影响较大的有四起。

(二)资源利用效率不佳。在经济效益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农民层面,还是真正的养殖户层面来看,都不是很理想。滩涂未围垦前,委托镇政府管理,镇政府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有一定好处,发包给养殖户,养殖户也有好处;滩涂开始围垦后,不再委托镇政府管理,其它部门又没有接管,无序开发渗入,导致镇政府没有好处,真正的养殖户利益受损。一些区块造地后,尽管花了巨大的造地成本,由于是盐碱地,并且有的造地区块地势较低,种植效益极差,目前还是荒芜为主。在社会效益方面,按理说,慈溪滩涂资源丰富,围涂造地后土地利用指标占补应该没有问题,而事实上,我市今后几年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可占补指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外,滩涂管理失控,滩涂社会治安混乱,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群众埋怨很多。在生态效益方面,由于对环境保护没有足够重视,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本来没有污染的滩涂,现在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污染园区、垃圾填埋场等污染企业、污染项目设在已围滩涂上,对周边滩涂和出海河道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养殖和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的不利。很多地方没有及时、合适地开发绿化,绿化效应极差。无序开发,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有序开发困难重重。一些矛盾本可以不发生,但由于管理失控,无序开发、非法强占在前,导致实施有序开发时困难重重,开发进程缓慢,项目实施受阻。如,杭州湾经济开发区老气垫船码头至陆中湾进场受养殖户阻拦推迟半年;宁波市委托我市的2.5万亩造地工程受养殖户无理阻拦,进场困难;开发区1.4万亩进场受阻,将采取强制进场措施;风电场道路施工受阻;淞浦海水养殖管理区承包期限已满却清场困难。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市的领导层面对滩涂资源的价值和做好围涂造地及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远远不够。滩涂是慈溪的宝地,是慈溪得天独厚的资源,慈溪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慈溪的发展靠这份资源,慈溪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用好这块地。但是目前,我市领导层面对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当前滩涂无序开发的程度一概不知,对做好围涂造地及开发利用工作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对向上级行政部门争取占补指标尚欠积极主动。

(二)功能定位及规划滞后。一是规划不科学。有规划,但是不科学。譬如有些区块规划造地,但是围得太快,同一围垦区,近陆地块可以造地,但是近海区块由于吴淞高程明显低落,造地难度极大,成本明显上升。二是规划不配套。围垦规划出台并实施后,功能定位规划、具体利用规划明显滞后,给无序开发有了可乘之机。三是规划不严肃。规划频繁变化,严肃性不够,经常出现“领导说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情况。规划用于造水库的、造地的、绿化的等等,都有调整为其他用途或取消原规划的情况发生。譬如,已经规划并且实施了造地,但又调整规划为湿地,造成了浪费,带来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四是规划不系统。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还没有系统的综合规划,各部门做自己的规划,按部门的规划来实施,出现矛盾时又没有协调牵头部门,给工作的整体推进带来了较大影响。

(三)缺乏有效管理。当前,我市在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各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围涂的只管围涂,造地的只管造地,没有总的管理部门,没有实施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措施无法落实,管理能力和力度远远不够,出现了管理真空地带。一些委托镇政府管理的区块,由于管理主体的执法权欠缺,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力度更加不够,无效管、无人管、不依法管、不系统管的现象更加突出,管理成效较差。

三、对我市做好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使我市切实做好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调研组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 统一思想认识,摆上议事日程。

我市的滩涂开发利用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用好滩涂是慈溪今后发展希望所在”的高度,强化对滩涂所有权的认识、强化对做好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关注这块资源,充分发挥这块资源的作用。要树立“系统抓、综合抓、全方位抓”的认识。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围涂开始,对围垦以后的开发利用进行全程关注。对当前的问题和矛盾,要认真研究对策,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清理滩涂无序开发办公室”临时机构,加大力度,及时化解。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树立“破解矛盾越不主动,今后麻烦就越多”的正确理念,及时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市委、市政府要把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经常研究,作出系统部署。

(二)明确功能定位,实施系统规划。

要超前谋划、系统规划,逐块明确功能定位,系统规划围垦开发利用工作。对目前已围区块功能尚未明确的,要责令有关部门尽快作出功能利用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然后交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开发详规。今后新上围涂项目,要一揽子考虑围垦和开发利用规划。规划出台后,实施围垦时,开发利用工作就要跟上,不能脱节,使无序开发没有可乘之机。规划要在明确空间布局的同时,明确时间,即明确推进时序,使项目实施单位和有关部门能更好地执行规划。对已围滩涂尚未明确功能定位区块,建议功能定位如下(见附件一)。

(三)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

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推进科学依法管理。对如何明确管理主体,调研组建议可以在下列两套方案中选择一套。一是设立市政府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领导小组,作为非常设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下设办公室,可以设在市政府办公室或者设在市委农办,各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办公室成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有关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二是参照玉环县的模式,设立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管理局,作为市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赋予一定的职责,给予一定的编制,牵头负责相关工作,主要职能是滩涂开发的规划、围垦、经营、管理等。同时再挂滩涂开发公司和工程指挥部两块牌子。待区块功能定位后,由相关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管理,各自落实相应责任。如,水库建造和管理,归水利局具体实施管理;农业项目,归农业局具体实施管理;旅游项目,归旅游局具体实施管理。

对治安管理体制,也建议在下列两种模式中选择一种:一是“以块为主管理”。把所有的围垦区块就近明确由当地派出所管辖。鉴于情况复杂、管理面积较大、管理人口逐渐增多的实际情况,建议相应地增加警力。二是“条块结合管理”。借鉴森林警察大队管理24万亩山林的做法,成立滩涂警察大队,有效、专业、快速地管理所有区块。滩涂警察大队受滩涂管理局和市公安局双重领导。

(四)讲究综合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要力求效益最大化。在经济效益方面,要科学实施,独立核算。要清理政府内部的“三角债”,避免出现“用地欠钱”的情况——尽管都是政府的钱,但是“三角债”纠缠不清,只会使经济效益核算模糊化,落实责任不明,打击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也要照顾真正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新围滩涂一定时期内不实施开发利用的,要允许养殖户有条件地养殖。在社会效益方面,要正确处理造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合理安排造地项目;要积极争取占补指标;要管好滩涂,治理无序开发、强行霸占的现状,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政府的威信和良好形象。在生态效益方面,围垦要适度,必须兼顾生态平衡,必须尽可能地保护“小海鲜”自然资源,给拷海留有空间。建议涂面到2.6米吴淞高程后实施围垦。要防止将污染项目落实到新围涂地,使滩涂成为污染的集中地。

(五)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开发档次。

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未开发区块的开发建设步伐,提高开发的档次。可以借鉴温岭市的经验,推出招商区块实施整体项目招商引资。要努力引进大财团,实现经营规模化、操作市场化、开发现代化,彻底改变小而乱、多而散的状况。推出的工业区块,可以限定前来投资的大财团在区域内引进一定数量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推出的农业区块,要吸引有相当实力的农业经营主体落户慈溪,建设大型农场。根据我市实际,农产品以粮食和畜牧产品为主,大面积发包,以20年以上发包期为好。对未围和新上马围涂项目,要提前进入开发策划程序,包括做好概念性规划和区块实施详规,及时实施开发利用工作,及时整体推出招商引资。

四、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对已造地区块转为湿地区块的问题严重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今后几年,每年四月份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我市占补平衡工作进行抽查,可能涉及这个造地项目,一旦被抽查发现问题,属违规行为,可能要求补充占补。建议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二)近期内没有必要再上“慈西工业区”项目。首先,上“慈西工业区”项目,必然需要围涂,而世界银行赞助的湿地项目,四年工程期内,将被全程跟踪,如果我们不遵守承诺,擅自围涂造地,破坏协议,将对国家的声誉造成破坏,对上级政府带来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即使要围,也至少要在四年以后。其次,从土地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集约利用的角度看,也不宜再新建开发区,可以在杭州湾开发区和慈东开发区边上连片规划,适度扩建开发区,满足用地企业的需要。

(三)滩涂水库宜保留或新建东中西三只。为保证我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满足曹娥江引水工程的蓄水要求和农业用水要求,确保用水安全,建议保留或新建东中西三只具有一定规模的平原滩涂水库,实现蓄水8000万方。建议保留的分别为周长水库(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现在蓄水600万方,改造后实现蓄水1000万方)和四灶浦水库及浒山水库(现在蓄水1800万方,改造后实现蓄水2000万方);建议新建郑徐水库(占地面积1.5万亩,实现蓄水5000万方)。如果因为发展需要,周长水库和四灶浦、浒山水库要改变功能和性质,调研组认为,必须建造同等蓄水量的水库作为弥补,选址可以在现水库的北部。水库迁移时,建议适度扩大蓄水规模。

(四)要积极向上级行政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在新上造地项目时,要充分兼顾本市利益,通过书面或者口头形式,积极向省、宁波市争取占补指标。目前我市上交省、宁波市的占补统筹指标达到40%左右,使我市自身占补平衡的形势十分严峻。况且在目前的围涂地上已很难完成省、宁波市两级的统筹指标。宁波市已委托我市在徐家浦项目上造地2.5万亩。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文件要求我市今明两年内完成1.08万亩的省统筹造地任务。我市接受了宁波的委托造地后,已没有空间来完成省统筹指标。另外,也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统筹指标的补助尽可能接近市场价。目前,省统筹指标每亩补助我市3万元,宁波市统筹指标每亩补助我市2.5万元,而实际围垦成本需每亩5万元,土地指标市场价已为每亩5.7万元左右。

(五)滩涂地污染园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污染园区对滩涂地的环境破坏,已经到了忍无可忍、惨不忍睹的地步(见附件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要责令园区内部解决,坚决杜绝直排。

第二篇:滩涂围垦省统筹补充耕地协议书

滩涂围垦省统筹补充耕地协议书

(样

本)

委 托 方: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下简称甲方)被委托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乙方)

×××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丙方)

×××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丁方)

根据浙政发〔2007〕 62号文件规定,现就滩涂围垦省统筹补充耕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为保证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要,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对乙方组织的***围垦项目按实际围成面积的10%统筹补充耕地指标,围垦项目面积***亩,统筹补充耕地指标***亩。

二、在***围垦项目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甲、乙、丙、丁四方要签订省统筹补充耕地协议书,并将此协议作为围垦项目报批的附件。

三、乙方为垦造耕地项目的担保方,丙方为垦造耕地项目的监管方,丁方为垦造耕地项目的实施方,三方各负其职,保证甲方委托任务的落实。

四、在***围垦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丙方须组织完成委托垦造耕地项目立项并报省国土资源厅确认。

五、甲方支付乙方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补助资金每亩3万元。造地项目立项批准后,先拨付50%补助资金至乙方资金账户;按期完成并按垦造耕地的标准通过省级验收后,再拨付50%补助资金。由乙方按工程进度拨付至丁方。

六、丁方垦造耕地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向甲方提出验收申请,接受甲方组织的竣工验收。其中,垦造耕地实际完成面积由甲方指定的测量单位测量确定,资金使用情况由甲方指定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验收合格的,甲方按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的5%奖励乙方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七、乙方按本协议规定垦造的耕地,其权属不变,但补充耕地指标由省统一安排使用。

八、本协议于200*年*月**日签订,未尽事宜,由四方协商解决。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四方各执一份,经四方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代表人:

代表人: 丙方:(盖章)

丁方:(盖章)代表人:

代表人:

第三篇: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生物技术,引领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云政发[2008]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导思想是:“全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6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緑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天然橡胶和丝麻、花卉园艺8大产业,努力实现从生物资源大省向緑色经济强省的跨越”。州委、州政府把生物药业、生物化工和外向型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全州今年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三个重点。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

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07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07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08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08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07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07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七)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农民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主导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行订单生产,确保产销对接,避免盲目上项目和扩大生产规模,给政府、企业和农民造成损失。

第四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真正把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从而为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本人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通渭县矿产资源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可观。从目前地质及矿产普查资料看,境内初步探明和掌握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个矿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16种,能源矿种2种。通渭境内矿产资源,以非多属矿藏和能源矿藏为主,金属矿藏为辅。在目前已探明的24种矿产资源 中,非金属及能源矿大部分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储量为29.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10亿立方米的安山岩,900万立方米的汉白玉,309万吨的高岭土,252吨的无烟煤,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的浊泉地热资源,以及储量较大的石英砂,红砂,流砂和遍布全县的砖瓦用粘土等都具备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为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是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前,通渭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落后,矿业很不发达,可以说几乎没有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市情,审时度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为通渭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矿业出现了勃勃生机,乡镇个体采矿剧增,矿业在通渭经济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升,独具优势的石材工业、陶瓷工业及地热资源,是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带动了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县矿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岗岩、石英砂、砖瓦用粘土、温泉地热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业24家,还有遍布于义陇河、牛谷河、李店河床的河道采矿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市场化运作有新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矿业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矿产资源有偿开发。2002年以来,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全部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对所有到期采矿权全部进行协议有偿延续。通过市场运作和有偿配置矿产资源,不仅推动了其他生产要素向矿业领域的流动,而且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县上编制了《通渭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矿业权取得与流转、矿山开采与利用、矿区环境保护与灾害治理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和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全县矿业开发秩序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县上成立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动为矿业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为矿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和普查阶段,导致家底不清,后续资源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水平低。全县矿山企业虽然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使得矿产资源的规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重开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对采出的低品位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四是依法监管力度不够。县上虽出台了《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很完善,而且有的在实际开发利用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依法管理比较乏力,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破坏性开采资源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国家对探矿权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部分探矿权人低成本获得探矿权后,倒卖牟利,还有的在取得探矿权后,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圈而不探、探而不动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近期开发与中远期开发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只有着眼中远期开发,科学谋划,才能抓好近期开发;只有抓好当前,才能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长期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短缺矿产,要加强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长远打算。对于优势矿产,要总量控制,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掠夺性开采,确保优势持续发挥。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矿种,要进行保护,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加工的关系。由于我县大多矿业企业对终端产品的开发加工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明确定位,因此,要在稳定初级矿产品加工开发的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矿种,大力发展精、细、深加工,尽快走出传统的拼资源、拼能耗、粗加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等于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优先扶持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产品品牌、有销售市场的“四强”企业,走就地增值的“资源节约型”内涵式发展路子,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吸引资金,扩张规模,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依法依规加强管理,规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企业、县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矿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将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和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防止新建矿山欠新账。对于遗留矿山环境问题,要作出统筹规划,明确治理责任和进度。

第五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真正把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从而为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本人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通渭县矿产资源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可观。从目前地质及矿产普查资料看,境内初步探明和掌握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个矿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16种,能源矿种2种。通渭境内矿产资源,以非多属矿藏和能源矿藏为主,金属矿藏为辅。在目前已探明的24种矿产资源 中,非金属及能源矿大部分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储量为29.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10亿立方米的安山岩,900万立方米的汉白玉,309万吨的高岭土,252吨的无烟煤,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的浊泉地热资源,以及储量较大的石英砂,红砂,流砂和遍布全县的砖瓦用粘土等都具备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为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是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前,通渭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落后,矿业很不发达,可以说几乎没

有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

足市情,审时度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为通渭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矿产

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矿业出现了勃勃生

机,乡镇个体采矿剧增,矿业在通渭经济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

升,独具优势的石材工业、陶瓷工业及地热资源,是全县矿产

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带动了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

全县矿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岗岩、石英砂、砖瓦用粘土、温泉地热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

业24家,还有遍布于义陇河、牛谷河、李店河床的河道采矿

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

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市场化运作有新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矿业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矿

产资源有偿开发。2002年以来,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全部进行招

标、拍卖、挂牌出让,对所有到期采矿权全部进行协议有偿延

续。通过市场运作和有偿配置矿产资源,不仅推动了其他生产

要素向矿业领域的流动,而且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矿产资源的优

化配置。

三是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县上编制了《通渭县矿产资源总

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切实

加强对矿业权取得与流转、矿山开采与利用、矿区环境保护与

灾害治理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和整顿,进

一步规范了全县矿业开发秩序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县上成立

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

会议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一条龙”服务,最

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动为矿业企业服务,帮助企业

解决突出问题,为矿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突

出问题: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

和普查阶段,导致家底不清,后续资源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水平低。全县矿山企业虽然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使得矿产

资源的规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重开

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

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对采出的低品位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四是依法监管力度不够。县上虽出台了《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很完善,而且有的在实际开发利用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依法管理比较乏力,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破坏性开采资源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国家对探矿权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部分探矿权人低成本获得探矿权后,倒卖牟利,还有的在取得探矿权后,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圈而不探、探而不动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近期开发与中远期开发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只有着眼中远期开

发,科学谋划,才能抓好近期开发;只有抓好当前,才能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长期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短缺矿产,要加强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长远打算。对于优势矿产,要总量控制,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掠夺性开采,确保优势持续发挥。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矿种,要进行保护,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加工的关系。由于我县大多矿业企业对终端产品的开发加工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明确定位,因此,要在稳定初级矿产品加工开发的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矿种,大力发展精、细、深加工,尽快走出传统的拼资源、拼能耗、粗加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等于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优先扶持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产品品牌、有销售市场的“四强”企业,走就地增值的“资源节约型”内涵式发展路子,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吸引资金,扩张规

模,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依法依规加强管理,规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企业、县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矿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将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和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防止新建矿山欠新账。对于遗留矿山环境问题,要作出统筹规划,明确治理责任和进度。

下载关于x 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x 市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状况调研报告

    一、 水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局系统现在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共4.14万亩(不包括滩地),其中弃土:1.3万亩;戗台:1.34万亩;护堤地:1.49万亩。目前这些土地资源均已开发,开发主要以种植速......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状况调研报告

    一、水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局系统现在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共4.14万亩(不包括滩地),其中弃土:1.3万亩;戗台:1.34万亩;护堤地:1.49万亩。目前这些土地资源均已开发,开发主要以种......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我们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关于颜洞景区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颜洞景区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12-24 17:08颜洞景区,是建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县极具文化潜质并待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诸......

    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新发展”参考课题,科技局班子问计于专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和开展了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调......

    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xx新发展”参考课题,科技局班子问计于专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和开展了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调......

    陈川厅长在全省滩涂围垦造地现场会上的讲话1(★)

    陈川厅长在全省滩涂围垦造地现场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章猛进常务副省长、茅临生副省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省滩涂围垦造地现场会,这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