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心理课
明天的我——初一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学理论基础】
洞察力(智慧)
1.定义
洞察力也称智慧,指更高层次的知识和判断。多数心理学家用下面三种方式之一定义智慧:智慧的过程;智慧的产品;智慧的人。三者经常重叠,智慧的人通常有洞察力。智慧和智力不同,它使人可以面对生命的意义等重要和困难的问题,并能够让自己和他人获得幸福和好处。智慧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会在生活各方面满意度较高。
智慧和一些人格特质相关:如成熟、开放思维、随和性、社会性、社交智力、低神经质等。
2.研究发现:
Hartman发现成年期广泛范围的生活经验是智慧的前提条件,包括
——积极参与生活中的任务,尤其是自我设立的任务。
——在与社会一般期望相符的任务上的参与可以促进50岁之前发展出智慧。——在30岁晚期40岁早期的更多的职业任务可以促进40岁早期的智慧。
所以,在适当时间参与适当任务促进智慧。
智慧并不是要仅仅依靠社会期望调整自己。社会适应的客观指标,如婚姻状况,是否有小孩等,和智慧没有什么关系。
3.促进和阻碍因素
(1)生活改变:在生活和工作两个领域有过重大改变的人在中年时有更好的智慧发展。做出更多的生活改变,尤其是在30多岁,对于智慧的发展有积极效应。
(2)压力:成功地解决危机和困难可以帮助人获得智慧。
(3)复原力:能够应对有压力的生活并发现意义,对于发展智慧很重要。复原力是用灵活的、丰富的方式来适应内在和外在的压力源的能力,是发展具有洞察力的人格特质前提条件。
4.干预方式
通过内在的自我对话、反思,或者外在的讨论,可以促进智慧。老人从这些对话中获益更多。这说明培养智慧的集体/人际合作的力量。临床心理学家一般在洞察力上得分高,可能与他们有一直有跟进的督导有关。
耶鲁大学有一个“为了智慧而教项目”(Teaching for Wisdom Program),做这个项目的前提是很多学生和成人很聪明,但缺少智慧。
该项目结合了Sternberg的智慧平衡理论,应用于中学水平。
干预包括:
——阅读文学和哲学的经典著作,作为“历代的智慧”来呈现;
——根据这些阅读讨论,做项目、写论文;
——鼓励学生反思对于自己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真理和价值;
——鼓励Sternberg所说的实用理性:为了社会目的所配置的智慧;
——教师采用的苏格拉底式方法,来向学生示范洞察力。
Sternberg还描述了把智慧融入学校课程的更具体的方式。例如,学习美国史的时候,不是只从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角度,也从本土印第安人的角度;把学习科学当成试验性的努力,而非固定结果;把文学和戏剧在它们被创作出来的年代来理解;把学习外语当成文化学习的一部分等等。更普遍的是,Sternberg建议把整个课程整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通过分析过去的我和明天的我,知道自我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差异的方法,为实现明天的我制定计划。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不完善,接受并喜爱自己,增强自我实现的信心。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不完善,接受并喜爱自己,通过分析过去的我和明天的我,知道自我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活动:我开心,耶!
手指操:我开心,耶!
二、主题活动:我的生命线
目的:用生命线的形式规划未来,感谢“昨天的我”,把握“今天的我”,畅想“明天的我”。
1、生命线——画出人生的路线图。
在纸的中部,从左至右画一道长长的横线。然后给这条线加上一个箭头,让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
0——————————————————————>80
然后,请你在线条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方,箭头旁边,写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可以写68,也可以写100。请你在这条标线的最上方,写上你的名字,再写上“生命线”三个字。
一张洁白的纸,写有“XXX的生命线”的字样,其下有一条有方向的线条,代表了你的生命的长度。它有起点,也有终点,你为它规定了具体的时限。请一寸一寸地抚摸这条线。它就是你脚步的蓝图。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走不出它的坐标系。请你按照你为自己规定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比如老师打算活八十岁,我现在只有二十三岁,那就在整个线段的四分之一处,留下一个标志。并将这个点和代表0岁的那个点用弧线连在一起,这表示过去的那个你。在画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过去的这些年中,你都经历了什么快乐的事,伤心的事,或许别人觉得是一件难过的事,但你却认为那带给了你积极的影响,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想一想,是不是因为这些事,才教会你成长,让你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好,过去时的部分已经完成,让我们为过去的自己鼓掌,带着感谢和珍惜,谢谢有他,才有今天的我们,珍惜有他,才有我们的未来。
完成了过去时,我们一起进入将来时。请大家写下“我想成为一个„„”的句式,这也许是你一生的规划,所以有什么想法就一股脑儿地写出来吧。可以是和职业有关,比如我想成为一个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公交车司机,因为可以开着车在城市里跑来跑去,也许和你的生活状态有关,比如我想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爸爸。在你的坐标线上,把你这一生想干的事,都写出来,如果有可能尽量把时间注明。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程度,标在线的上方。如果它是你的挚爱,就请高高地填写在你的生命线最上方。
2、全班分享:
请同学们上台分享自己所写下的“明天的我”。
每位同学说完后,全班同学请在他鞠躬时大声对他说:“某某某,你一定能成为这样的人,加油!加油!加油!”
3、总结讨论:
和同学们分享写下未来时的感受,如果时间允许,分析如何制定计划,达成目标(举例施瓦辛格)。
已经具备 距离欠缺可能具备(计划、行动)今天的我给明天的我做规划重要性
可行性
第二篇:七年级心理课心得体会
七年级学生面临以下问题,可能会导致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心理异常
1、学生从“老大”到“老小”
孩子进入中学,积极性普遍都较高,因他们脱离了“小”字,充满着种种新的幻想和憧憬,然而,一跨入中学大门,他们发现许许多多现象都向他们提出挑战。在小学时,他们是老大,而在中学,自己又是老小,社会、环境及家长对他们的要求都不一样,导致他们情绪上的不安;也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问题主要源自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反对棍绊教育、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目家教辅导。
2、功课“从寥寥无几”到“五花八门”
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一竿子包到底;而中学,一下子十几门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一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容易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家长要协助孩子掌握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家长不要过于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3、老师从“里里外外”到“抓大防小”
小学班主任一天到晚和他们在一起,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而中学,班主任通常自己抓影响力大的班级表现而将许多日常事务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科任老师作业批改和备课负担较重,一般是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了方才找学生,于是小学时自觉性不够强的孩子就需要增强。过于自卑,内向的孩子要学会与老师沟通。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进行及时的的思想疏导。因为家长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更清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要首先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增强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
4、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
小学同伴大都是街坊邻居,中学则不同,五湖四海聚在一个教室,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须重新选择朋友。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凡是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第三篇:七年级心理剧本
心理品质培养:不良情绪的调节
年级:初中一年级
人物:刘娜 张燕 妈妈 老师
事件:考试后,刘娜成绩不太理想又被妈妈吵,心情不太好。
解 决 办法:
1、合理发泄
2、转移注意力
3、角色互换
演员表
白小涵—刘娜
王雅清—张燕
孔得华—妈妈
孔得华—老师
旁白(考试结束后,刘娜成绩不理想,心情不太好。刘娜回到家,神情漠然。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此时妈妈回来了。一向脾气很温和的妈妈不知道是怎么了。冲着刘娜就嚷)
妈妈:你呆坐那干什么?作业写完了吗?
刘娜:(猛然站起来、怯怯地)写完了
妈妈:写完了,怎么不去复习?就知道玩,你看看人家魏杰学习多用功!你再看看你?!
刘娜:我是我。她是她。干嘛怎么总是让我和她比?你让她当你的女儿呗!
妈妈:(用手指着女儿)啊-长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就学会顶嘴了,翅膀硬了是不是?
(刘娜狠狠地瞪着妈妈,用手臂挡着额头跑出家。并狠狠地摔上了门)。出去,出去就别回
来!!现在这孩子真是难管!!(边走边取下胳膊上的挂包,走出视线)
【合理发泄】
刘娜来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大声地哭了起来。好像要把所有的委屈和烦恼全部排出体外,哭了很久很久。慢慢刘娜止住了哭泣。心情突然觉得畅快了很多。刚刚所有的不愉快全随泪水消失在空中。刘娜自言自语“哭出来感觉好多了”。接着开始欣赏周围的风景---
【转移注意力】
(刘娜刚到院里,碰到了同班同学张燕)
张燕:嗨,刘娜
刘娜:哦
张燕:你怎么啦?看你的脸色不太好啊
刘娜:-(眼睛有点湿润)-----
张燕:你现在有事吗?
刘娜:没什么事。怎么了
张燕:这样吧,我有两张电影票。是个喜剧,据说挺搞笑的。你没什么事的话就和我一块去看吧。,我也正想找个人陪我呢。好吧?
刘娜:(迟疑了一下)恩。那好吧。
(接着张燕挽着刘娜的手臂走去)
第二幕
(两人手拉手走来,有说有笑。)
张燕:孙俪演的太好玩了。哈哈
刘娜:就是,还有曾志伟演的曹操,太搞笑了
(两人一起笑)
刘娜:谢谢你张燕,我的心情现在好多了。
张燕:没什么的,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注意力转移一下,逛逛街,玩一会,或者看电影,过了那段时间就OK了。
刘娜:谢谢。我也该回家了、再见
张燕:再见
【角色互换】
(刘娜从家里跑出来,正漫无目地的走。遇见了正在散步的老师)
老师:刘娜
刘娜:唉,老师好!
老师:好。眼睛怎么啦?(很关切地看着刘娜)
刘娜:(不好意思地转了一下脸,勉强笑了笑)没什么,老师
老师:哦,那好,我正好散步,愿意和我一起走走吗?
(小娜,看了看老师,点了点头,两人一起走)
老师:妈妈下班了吗?
刘娜:(闷闷地)下班了,刚回来
老师:哦,你是从家里出来的?
刘娜:(不作声)点点头。
老师:谁惹我们的漂亮班花生气了?
(刘娜不说话,不好意思笑笑。擦了擦眼睛。)
(老师和刘娜一起走到椅子旁边,老师坐下,拍拍旁边的位置,示意刘娜坐下)
老师:愿意和我聊聊吗?刚刚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刘娜:----老师,我觉得很委屈
老师:哦,是吗?
刘娜:本来这次的成绩不是太理想,心里不好受。我自己也在做反省。
老师:恩。很好
刘娜:妈妈回来后,原想和妈妈交流一下我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也想得到妈妈的支持和鼓励。可是,没想到—
老师:没想到什么—
刘娜:妈妈一进门就冲着我嚷嚷,也不知道在单位谁惹她了,拿我当出气筒。
老师:哦,妈妈没有问清原因,就莫名奇妙地被妈妈吵了一顿,所以心里很委屈,是这样吗?
刘娜:是啊
老师:你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刘娜:我在想:亏你还在单位还是领导,这么蛮不讲理,一点都不体谅别人,看谁信服你?!说了她也听不进去,瞧她那满脸怪天气表情。
老师: 你妈经常这样对你吗?
刘娜:咳----,也不是,就是偶尔会莫名其妙地发火
老师:你妈最近很忙吗?
刘娜:这一段时间是很忙,前几天有时加班到深夜,有时饭都顾不上吃。
老师:看来确实很辛苦!
刘娜:(点点头不做声)
老师:现在父母工作压力都挺大的。忙完工作还要忙孩子。有的时候,再遇到一些烦心事,情绪难免会不好,不要和大人一般见识。
刘娜:(扑哧笑了)就是,大人的行为经常像小孩,想发脾气就发,也不克制自己,我有时在,我是不是她亲生的?
老师:(笑笑)呵呵,如果你遇到烦心事,你一般会怎么做?
刘娜:(仰起头,看看天)想了想说,冲着别人嚷一通呗,或者自己大哭一场。(说完笑了笑)
老师;是的。小孩子可以这样做。但是我觉得大人就不应该发火。应该把所有的烦恼忧愁压在心底,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着。不能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你说呢?
刘娜:(点点头,又摇摇头)也不一定啊
老师:不一定?
刘娜:大人也是普通人啊,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很正常啊
老师:可是,有时孩子会很委屈啊
刘娜:(笑了笑)呵呵,换个立场想想,受点委屈也没有什么啦
老师:哦?是吗?
刘娜:(重重的点点头)是的。老师,我先回家了,出来的时候没有给妈妈说一声。妈妈会担心我的。看我能不能帮妈妈做些什么。再见
老师:再见(看着刘娜跳动的背影,会心地笑了)
刘娜、张燕上场谢幕。
剧终
第四篇:七年级孩子心理
走进孩子心灵,理解逆反心理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关教育措施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一.逆反心理的由来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 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2.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3.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三.“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
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四.积极应对“逆反”心理
1.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2.加强感情投资
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我们家长在感情上与孩子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
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与孩子进行交流,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
4.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孩子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第五篇:七年级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1)成绩较差者:自我概念水平低,认为自己能力低,无力改变现状,自卑。于是不再付出努力,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开始厌学。
(2)学习上一帆风顺、常被表扬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肯脚踏实地地学习,骄傲地面对老师和同学,甚至是周围的所有人。
对策:
①自我概念感到糟糕的同学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平等地对待。②要抓住时机进行正面鼓励和表扬。③让他们意识到现在成绩差只是他们的努力不够,只要肯付出努力,他们一样做的很好。④对待成绩好的同学,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现在的骄傲往往是他们以后自卑的种子,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情绪问题:对老师和家长常常表现出反抗情绪,情绪波动较大。原因分析: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具有矛盾性。随着他们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心理也开始出现成人感,希望被信任尊重、平等相待。但是他们的心智实际只是半成熟。所以他们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另一方面有需要长者的支持和理解。然而这一时期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成人感,还是一味支配,这就造成了矛盾。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可能就会长生对抗性的甚至爆发式的情绪。
对策:
①在学生出现不能控制的情绪波动时因势利导,不能硬碰硬,要知道他们毕竟是孩子,有时候所犯的错误可能只是出于孩子的天性。②尊重每一个学生,也要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尊重学生的独立要求和隐私。③学会倾听,真正了解孩子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多方面,而不仅仅只是关心学习。④以友相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⑤教给学生情绪调控的方法。(比如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对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理性情绪疗法等。)
附:合理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结疗法,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