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13:0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滨江司法所吴文超

搞好农村普法教育,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市农村经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遇到矛盾、纠纷,就首先想到找律师、上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权益,已成为农民的共识,农村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原来的老办法进行普法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才能开创我市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效果。

一、当前我市农村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对普法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仍有偏差,落实不到位。乡镇政府大多精力主要抓经济工作,农村基层干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认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工作那么实在,费时又费力还不见经济效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学多学少不影响大局,确实需要来个现学现用。甚至有的干部存在群众学懂了法律不好管,刁民多,“摇醒了娃儿不好哄”的错误模糊认识。同时农民中也出现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法律素质提高的情况。

(二)普法对象上:一是普法对象多元性,组织难度大。现在,农民从业渠道广泛,分散和流动成了必然趋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 1

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相当数量的村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农业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在农忙时早出晚归忙耕种;农闲时则忙外出务工挣钱做生意,在这种情况下,普法的时间难安排。同时,由于农民个体之间存在年龄、文化层次、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增添了普法的难度。

二是普法对象主观能动性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农民有一定的学法积极性,但学法与守法结合不够好。农民有一定的学法积极性,特别是涉及自身切身利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征地拆迁补偿、工伤保险、人身损害、工资拖欠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广大农民学法的积极性很高。但学法与守法结合不够好,注重维权而轻守法。一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了解甚少,遇事采取打骂,甚至动刀动棍、以牙还牙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流血事件,小事搞成大事,不知道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如工资被克扣、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被虐待等,也不投诉、控告,不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农民平时没接触到矛盾时对法律不闻不问,真正遇到问题时才急着要了解法律知识,甚至束手无策,想通过“私了”、报复等手段解决;农民中因不懂法或知法犯法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也日渐增多。

(三)普法方式上:普法方式简单化,效果不明显。农村普法的方式多数还是采取挂横幅、贴标语、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讲法律条文较多,不能通俗易懂,通过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农民群众容易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较少;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法

制节目不够,干部群众自觉主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法制节目的风气尚未形成,难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存在普法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不合拍的现象,农民感到理论性太强、抽象空洞太多,不能看懂弄清。

(四)普法队伍上:普法队伍单一,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农村普法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组织,乡镇司法所只有一至二个人。农村普法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胜任面广量大的普法工作,乡村两级投入的普法经费也较少,不能满足普法宣传的需要,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工作的相关建议

1、健全适应农村普法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把农村普法工作真正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避免流于形式;要加强对的普法工作的检查考核;健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充足。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各项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要在坚持传统的农村普法阵地如板报、墙报、标语、宣传车、广播等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开辟新的普法阵地:一是不断丰富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的法律图书角内容,增加法律图书藏书,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借阅的需要。二是充分将各村村民法制学校利用起来,做到正常开展讲课活动。三是充分发挥电视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目前,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都办有电视法制栏目,应广泛号召农民群众收看

电视法制节目,向群众推荐好的专题专栏,遇有重要的法制实况转播,如重大案件审判、重要法制讲座等,可以考虑统一安排组织收看,节目播放完后可适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以解读,市普法办可以联系市电视台,在其有关栏目中加强对农村普法的宣传,经常播放适合农村的普法专题片。四是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在审办案件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影响较大、教育意义较强的案件,到案发地的乡镇、村组开设简易法庭,组织群众旁听,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3、充分发挥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作用

完善乡、村、组三级法制宣传员队伍,乡镇一级可组织一个普法宣讲团,由乡镇有关领导任团长、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团员,普法宣讲团应通过经常开展集中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宣讲团团员轮留举办法制讲座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村级落实专兼职普法宣传员,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兼任或从本村文化程度较高、热心普法事业的村民中选拔产生;每个村民小组应有1—2名法制宣讲员,将中心户长充分利用起来,负责本小组自己组织的法制课宣讲任务,协助村民组长组织参加村上开展的法制宣传活动,为处理本组出现的涉法事务当参谋,给村民提供一些简单的法律咨询。加强农村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建设。各乡镇应积极创造条件成立本乡镇的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在农闲、节假日和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时,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把教育寓于娱乐之中,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和效果;各乡镇在举办文艺演出活动时,应考虑适当编排一定数量的法制文艺节目;充分发挥民间“红白喜事”文艺宣传队在农村普

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里可考虑成立一个统一的法制文艺宣传队,节目市里排一部分,各乡镇选送一部分,到各乡镇巡回演出。

4、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一是普法形式要因人而异。要坚持“便民、近民、利民”的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群众性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可以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可读性强的普法“三字经”、印制成普法日历画、普法扑克牌等,让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部分青壮年白天外出务工不能接受教育的特点,晚上送法上门;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采取走村串户、流动宣传的形式送法上门;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定期向他们寄送法制宣传资料,并充分利用春节期间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法律法规。

二是创新法制宣传栏表现形式。要针对农村普法教育面广、量大的特点,多采取以图释法、以案释法的形式在各类专栏和板报上宣传,增强农民学法的趣味性、真实性。同时,针对所发生的案例,逐个进行分析,或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宣传,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知。在专栏和板报上进行普法宣传,还应将群众中的倾向性、苗头性、群体性矛盾与案例说法结合起来,以事论法,以案讲法,让群众看得明白。

三是继续坚持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重要节日及春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声势较大的普法教育活动,在农村形成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引导农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四是善于发挥法制文艺活动的作用。组建乡村普法文艺队伍,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编演歌舞、戏曲、快板、相声、小品等法制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放映法制题材影片,激发农民学习的兴趣。

五是利用农村工作,渗透普法。载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题普法,把普法与农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房、征地、拆迁、“创平安社区、平安村组”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普法教育渗透到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贯穿这些工作的全过程,在调解纠纷时,工作人员要见缝插针,适时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不仅能够顺利平息纠纷,而且还能给当事人上一堂法律课,做到一举两得,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干部群众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普法的目的。

(滨江司法所吴文超联系电话:***)

第二篇:浅析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如何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

杨国伟

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可以为党分忧,下可以为民解难,任重而道远。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经过 20 多年的普法教育,我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较大增强。在农村,有事找法律、出事靠法律已渐成习惯。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普法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农民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与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而破解农村普法难的问题,是“六五”普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调研,在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普法工作的基本现状和客观分析我县农村普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我县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我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农村经过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遇到矛盾纠纷更多地选择找司法部门依法调解,权益受侵害时也学会了依法维权。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项事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四民主两公开”在农村普遍推开,“民主法治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民主政治建设日臻完善,依法治村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县农村普法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对农村普法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民中也普遍出现了只注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情况。因此很多地方存在着会难开的现象,村里要开什么会,首先得补偿误工费,在这种情形下更别提集中起来开展普法教育了。另外由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法律的权威性在农民心目中大打折扣,动摇了学法用法的信心。种种原因造成农民对普法抱着被动、冷漠的态度,存在着回避、应付的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乡镇、村干部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认为对农民普了法,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管理带来更多的困难。还有的认为经济、计生这些工作是硬指标,普法则是个软任务,费时又费力还不见经济效益,普法工作的分量就大大减轻了。

(二)农村普法队伍单一,普法力量不足。

农村面广点多,而司法行政工作繁杂又琐碎,特别是在基层,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普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目前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司法所和村、社区等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但从我县农村整体情况来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普法力量薄弱、队伍建设青黄不接、普法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三)农村普法工作缺乏新的途径与方法。

农村普法的方法比较单一,新的办法不多,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有时候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传,往往造成农民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至于分发的宣传资料,虽然内容详细,但很多农民未必能看得懂。

(四)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法律知识能力差。

我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都从事非农工作,或在当地企业工作,或外出打工,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和农村妇女留在家中。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差。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中大多学历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人员流动性的加大,造成普法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普法的触角需要进一步延伸。

二、强化我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考

“六五”普法规划第一次把农民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历来是普法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要强化我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定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一)明确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功能。

农村普法工作为什么做?围绕什么来做?它的功能和工作目标应该如何定位?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围绕”:

一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是“三农”问题,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让农民增收,如何建设小康社

会,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就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为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普法工作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让普法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添翼。

三要围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对照“民主法治村(社区)”考核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村,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夯实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四要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农村部分地区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普法工作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根据自身职能及不同时期社会治安的需求,协助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重点,依法规范农村各种利益,正确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为农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打造“平安永修”保驾护航。

(二)突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

农村的普法重点对象有哪些?在农村重点应该普什么法?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两个重点”:

一要突出重点对象。首先着重抓好镇、街道干部、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治保调解主任的学法用法。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素质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程,影响到普法的效果和作用。通过普法,切实增强基层干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其次要扩大教育面,加大对农村党员、村民小组长、妇女主任、村民代表的普法力度,这批农村骨干的学法热情必然会带动和影响到农民学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要突出重点内容。重点组织学习宣传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物权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土地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等。做到反复宣传,加深群众记忆,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只有贴近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求,农民需要什么法律就重点宣传什么法律,农村的普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

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针对实际情况,创新制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良性循环。

(一)在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针对农民人口众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法律素质高低不一的实际,采取重点突破,分类施教的方式。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抓好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内容上,要贴近实际

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一要围绕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以宪法为核心,开展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提高依法参与民主管理意识和水平。二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开展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契约自由、办事合法、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意识和习惯,满足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三要围绕实现农村

社会和谐的要求,开展维护稳定和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合法权益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正当的利益诉求,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三)在方式上,要强化针对性

由于农民群众居住比较分散,人员流动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使得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活动难组织。因此,我们必须要针对农村的这些特点,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当前就是要大力推进“法律进乡村”工程和“法律大集”活动,尽可能运用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寓法制于新闻事件,寓法制于典型案例,寓法制于百姓生活,寓法制于文艺娱乐,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真正使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要善于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创建“民主法治村”、“平安村”、“文明村”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普法教育和创建活动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作用,畅通大众传媒在农村的宣传渠道。

(四)在力量上,要整合资源

要注意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的优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注意整合城市人才资源。动员组织广大法律志愿者和有关社会力量到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宣传教育局面;要注意整合农村法制教育阵地资源,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投入,在乡镇设立法制辅导站,法律图书室等;充分利用板墙报、标语、横幅、小报、夜校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注意整合网络资源,将网络法制教育向农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法制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五)在机制上,要加强领导

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要发挥各涉农部门和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事业的参与机制;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落实包括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内的各项措施;要着力开拓新渠道,解决村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农村法制教育要彻底改变“等米下锅”的保守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同步发展。一是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提高党委、政府领导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增加

对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二是寻求企业赞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筹集农村法制教育经费,如利用普法宣传网络对企业产品、企业形象进行宣传,收取一定的广告费用,达到法制教育工作与企业“双赢”的效果。三是走有偿收费的道路。对一部分产业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对法制需求相对迫切的村、镇,法制教育应实行适当的有偿收费,如收取法制宣传资料费、法制教育活动成本费等。

总之,今后我们在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同建设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民生活实际,贴近农民切身利益的要求,针对不同对象,把握不同特点,不断创新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

第四篇: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1促发展、增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1.1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常州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我们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相互关系。当前,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用以统一思想、引领实践、指导工作。

1.2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法治经济。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法律的调整、规范、引导、保障和服务功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和完善。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框架,引导广大公民掌握和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制度;要深入学习宣传WTO规则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保驾护航;要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1.3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社会发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于和谐常州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常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服务和谐,促进和谐。要深入开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切身利益和表达利益诉求;要积极开展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矛盾也错综交织,凸现明显,要注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和谐。

2重法治、保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立足之本

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法治常州建设的实践。同样,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全市人民的法治实践来展开。要把法制宣传教育扎根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必须坚持普治并举、学用结合的方针,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地区、行业、基层的依法治理结合起来,用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推进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的成果检验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效,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法治实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过程。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紧密联系全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法治合格县(市、区)”、法治乡镇、平安街道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方面专项治理活动,促进和谐区域建设;围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活动和社区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法治实践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市也创造出了一些普法与依法治理结合得较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州市贯彻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实现了普法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个载体,实现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社区),大大提高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水平;把宣传行政法规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机结合,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实施前公示制度,未发生被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常委会撤消或变更的情况,等等。

3显功能、促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

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路不够开阔,功能发挥较窄,方法过于死板,教育手段单一。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舆论宣传功能。常州的和谐,离不开舆论的和谐。构建和谐常州,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充分运用报刊、音像、互联网、简报、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和方式,大力宣传市委关于建设法治常州、和谐常州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原则、主要措施;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的基本精神;宣传法治常州建设在构建和谐常州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各行各业在构建和谐常州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通过宣传,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常州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用和谐的舆论推动和谐常州建设。二是教育引导功能。和谐常州是全市人民参与、共同享受成果的常州,是一个以人为本、鼓励个人潜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常州。因此,提高人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教育离不开灌输。三是矛盾钝化功能。建设和谐常州的过程就是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具有通过行为疏导、行为养成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功能。由于我市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还存在大量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普法工作者要介入社会复杂矛盾的调查和处理,在参与中了解情况,在介入中宣传政策法律,引导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按照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聚众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在疏导中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法律服务功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根本理念。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建设和谐常州的基石。普法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了解法律、熟悉法律的优势,自觉搞好对上对下两个层面的法律服务。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为各级党委、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指导和依据。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违法违规决策,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决策和管理水平;要主动配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搞好群众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打官司难、反映诉求难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法治常州建设,构建和谐常州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的形势下,如深化“五五”普法,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建设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进程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是当前必一个现实问题。

一、促发展、增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和谐常州建设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是基础,是前提。面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充分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市第十次党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五大建设”、“五个更加”的宏伟目标,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传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航标。

1、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

《法治常州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我们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的相互关系。当前,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用以统一思想、引领实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依法规范全市各级党的组织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度重视统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常州,健全完善依法执政、依公正司法的体制和机制,依法规范公权力的运行,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我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法治经济。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充律的调整、规范、引导、保障和服务功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和完善。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引导广大公民掌握和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制度;要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法律保障;要深入学习宣传WTO规则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保驾护航;要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3、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着力服务于社会发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着眼于和谐常州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常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目标任务,服务和谐,促进和谐。要深入开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处各种利益关系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维护切身利益和表达利益诉求;要积极开展人口、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广泛开展教科文卫体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广泛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全市上下形成自觉守法、依崇尚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矛盾也错综交织,凸现明显,要注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和谐。

二、重法治、保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立足之本

法制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法治常州建设的实践。同样,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全市人民的法治实践来展开。市委《关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法制宣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法治常州建设。”20多年连续开展法制宣传教

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坚持把普法和法治建设相结合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搞得有声有色,群众就满意,成效就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学用脱节、普治分离、就法讲法的地区和单位,往往走过场,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效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反过来又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服务。学习法律的目的,最终是要解决人们活中、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公民与政府、法人之间遇到的涉法问题。离开了这些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学法就失去意义。要让各级领导懂得,不认真学法,背离了依法执政的原则,领导也会犯错误;让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懂得,不依法行政,好心事,迟早要丢饭碗;让司法人员懂得,不认真学法,不严格依法办事,迟早要丢饭碗;让个体经营者懂得,不依法经营就会给个人;让每一个公民懂得,不依法反映诉求,按程序解决问题,有理也会变成无理。这样,学法就有了动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制宣传教育扎根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必须坚持普治并举、学用结合的方针,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地区、行业、基层的依法治理结用法制宣传教育的手段推进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的成果检验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效,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真正实现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法治实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过程。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全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紧密联系全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开展“法治合格县(市、区)”、法治乡镇、平安街道创建活动;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方面专项治理活动,促进和谐区围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依法治村、依法治校、依法治企活动和社区依法治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法治实践中担负着重要责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他们的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努力增强公务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与本职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能力。要广泛开展“一学三讲”、法律“六进”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公民自觉参与到中来,推动学法用法深入基层、扩大覆盖面得提升影响力,形成浓郁的社会氛围。

依法治理是法治实践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市也创造出了一些普法与依法治理结合得较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以市政府规范形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州市贯彻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实现了普法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创建“民主法(社区)”这个载体,实现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社区),大大提高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水平;通过城调统计来测评公民学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把宣传行政法规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机结合,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实施前公示制度被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常委会撤消或变更的情况,等等。实践证明,通过建章立制、解决好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中存突出问题,真正把法制宣传教育扎根于依法治理的沃土中,渗透到各级领导机关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日常运之中,是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显功能、促和谐是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

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路不够开阔,功能发挥较窄,方法过于死板,教育手段单一。在“五五”普法中,高度重视并着力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综合功能,建和谐常州中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舆论宣传功能。常州的和谐,离不开舆论的和谐。构建和谐常州,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充分运用报刊、音像、互联、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和方式,大力宣传市委关于建设法治常州、和谐常州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原则、主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的基本精神;宣传法治常州建设在构建和谐常州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构建和建设法治常州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宣传在法治常州建设中创造出来的经验和做法;宣传各行各业在构建和谐常州中涌现出来的和先进人物。通过宣传,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常州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用和谐的舆论推动和谐常州建设。

二是教育引导功能。和谐常州是全市人民参与、共同享受成果的常州,是一个以人为本、鼓励个人潜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常州。因此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教育离不开灌输。建立普法成立普法联络员队伍、印发普法资料、大会宣讲、专家讲座、学法报告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这些方式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要继续坚持。但灌输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因人施教、以案说法、一事一议、个别谈话、法律咨询、难题解答、法治文艺、法制动

是很好的宣传方式。这些方式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场面,但确实可以收到解惑释疑、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法制的是增强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人的法律素养,形成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护法、崇尚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围绕这个目标,什么方法有用就采用什么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固守僵化死板的教育模式。

三是矛盾钝化功能。建设和谐常州的过程就是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具为疏导、行为养成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功能。由于我市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还存在大量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群众对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等问题反响还较为强烈。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建设、能源建设、规划调整、城市改造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由劳资纠纷、城乡征地、拆迁安置、利益补偿等方面发生的纠纷还比较多,聚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不断。普法工作者要介入社会复杂查和处理,在参与中了解情况,在介入中宣传政策法律,引导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按照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根据纠纷的性采取调解、仲裁、诉讼等合法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化解纠纷。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聚众上访、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法律服务功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根本理念。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建设和谐常州的基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了解法律、熟悉法律的优势,自觉搞好对上对下两个层面的法律服务。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为各级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指导和依据,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违法违规决策,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决策和管理水平;要主动配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搞好群众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反映诉求难的问题。

下载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与思考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与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9月......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5篇可选)

    浅谈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安徽省国防科工办关于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检查的通知》(皖科工推„2015‟133号)文件要求,我院对开展法制宣传教......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学习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搞好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做......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报告

    文章标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报告检查组各位领导:自“四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四五”普法工作的要求,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报告

    文章标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报告检查组各位领导:自“四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四五”普法工作的要求,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年度假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2011年是"六五"普法开局之年。度假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以"服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