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学校社团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
开展学校社团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这一类的学生在学习时是用语言及文字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及故事等。
数学逻辑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这一类的学生在学习时是靠推理来思考,对他们而言,如果能够参与储如数学竞赛、智力解答、科学实验之类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其数学逻辑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象、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这一类的学生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艺术、积木、录影带、幻灯片、想象游戏、视觉游戏、图画书、参观美展、画廊等艺术方面的社教机构。
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身体运动智能的几种职业。这
一类的人很难常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这一类的学生在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演戏、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等社团活动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音乐旋律智能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或哼唱)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这一类的学生在学习时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CD、唱游时间、听音乐会、弹奏乐器等。
人际关系智能
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如跑步、玩电动玩具。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这一类的学生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小组作业、朋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参与等。
自我认知智能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这一类的儿童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2、学生时代的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具有独立性倾向和批判性精神
学生时代思维开始具有独立性倾向和批判性精神。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加,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和转型,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争论、怀疑,不肯轻信书本上或老师家长现成的结论,常常愿意权威的观点进行挑战,有的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之为“第二反抗期”或者叫做否定期。
这一时期应该说是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最佳开始时期,对将来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作用不可低估。要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的独立思考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遇到他们特有某种偏激的观点和想法时,不能打击和压制,应将其看作某种大胆的假设或可贵的探究精神。
思考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固执性
而这个时期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思维发展尚不成熟,辩证逻辑思维还未发展,因此思考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固执性,总喜欢偏激片面的做出“全是”或“全否”的绝对结论。作为学校的社团活动,提供给他一个互相讨论,实践、探究的环境,通过实践的方法,启发指导,让其在自我亲身的实践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虽然,也许因为阅历的关系,实践经验的缺少,他或许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学生的探究精神,重视实践的精神,对他今后的人生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开展学校社团文化活动的意义
开展学校社团文化活动的意义
1、社团文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通过创设良好的学校社团文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情境吸引人、熏陶人、感染人,对学生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与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社团文化活动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它是一种具有主体性、发展性特征的教育形式。它虽不是一个固定的教育模式,但因其特有的文化审美和人文精神,“润物无声”而又深刻久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这种教育形式,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发挥学生潜能、体现学生价值的教育理念,能促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挫折承受、环境适应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3、社团文化活动能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中学时代正是学生思想观念、个人志向的转型期,社团活动需要社团成员独立处理社团事务,独立的解决问题,主动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将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对于将来学生步入社会后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瑜伽社团文化活动方案
瑜伽社团活动方案
主题:愉悦身心,伽倍美丽 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xxx学校瑜伽社团
活动时间:201x年x月、x月(具体时间待定)
一、活动背景
瑜伽是从印度梵语YOGA而来,其含义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瑜伽是一个通过健康的哲学,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极其指导下的运作体系。
二、活动意义1、2、3、消除神经紧张和身心疲劳。让女性朋友身材更加完美。青春与你常在
三、活动组织
主要负责人:xxx
电话: 活动对象
瑜伽社团部分成员。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
地点:
五、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张贴海报、广播站配合宣传
2、准备活动所需物品(瑜伽垫、瑜伽服等)
3、选择场地进行场地布置并排练、摄影
4、整个活动由瑜伽社负责
5、制作展板、张贴瑜伽练习照片
6、对要了解瑜伽的同学进行简单的讲解
7、根据天气情况可以考虑现场演示、示范瑜伽简单动作
8、维护活动场地的卫生
六、事后安排
整理、打扫场地,归还所申请的所有物资。
第四篇:2012年社团文化活动策划书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012年“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
开幕式 策
划
书
共青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委员会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 录
一、具体策划——————————————-3-5
二、活动准备———————————————6
三、人员安排———————————————7
—————8
五、2012年“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大会议程
—————9
四、2012年“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开幕式通知
2012年“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开幕式具体策划
一、活动背景:
为彰显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学生社团风采,展示社团特色文化活动,引导社团积极向上发展,同时营造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氛围,经研究,决定于10月24日举办2012年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开幕式报告会。
二、活动主题:扬社团特色文化,展十载社联风采
三、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庆祝广陵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十周年,规范社团的发展,加强社团的交流,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团氛围,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丰富校园文化。
四、活动对象: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各学生社团及全体在校学生
五、具体项目:
1、组织部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团委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
2、承办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
3、活动对象: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4、活动地点: 江阳路南校区水利报告厅
5、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4日 下午14:00-15:00
六、资源需要:
1、人力资源:明确活动负责人,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后勤人
员
2、物力资源:(1)活动场地
(2)活动现场的设施和设备等
3、技术支持:影音设备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1、活动负责人:学生社团联合会主要学生干部
2、活动出席嘉宾: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领导
社团指导老师 院社联会主要学生干部
3、与会人员:学生社团联合会全体成员及各学生社团代表
八、活动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
(1)提前确定当日参加报告会的嘉宾名单,邀请到场嘉宾(2)确定主持人,准备主持稿(3)制作好签到表、台签等(4)水利报告厅的申请
(5)宣传:海报宣传,发放通知到各系部(6)准备嘉宾席,准备好纸杯、茶叶、水等
2、会场准备:
(1)舞台布置:摆放好话筒、茶水、桌椅(2)专门人员负责多媒体、音响、话筒(3)社联办公室做好签到工作(4)组织与会成员按次序入场(5)主持人就位(6)领导就位
3、现场安排
(1)现场秩序维持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理(2)多媒体使用(3)现场拍摄
4、开幕式活动安排(1)书记发言(2)社联主席发言(3)社团代表发言
5、后期安排(1)场地清理(2)后期宣传(3)素质拓展认证(4)总结工作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共青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委员会
活动准备
1、邀请嘉宾、主持人
2、宣传:出海报,发放通知至各系部,申请横幅
3、活动人员准备,对社联人员的具体安排,见人员具体安排。
4、签到表准备
5、场地申请
6、音响、话筒、多媒体等设备的确认。
7、茶具、茶水、茶叶准备
人员安排
1、主席团——邀请老师
2、办公室——策划、签到
3、宣传部——活动宣传
4、外联部——秩序维护
5、财务部——物品准备
6、活动部——场地申请、音响设备确认、话筒传递
7、拓展部——场地布置、素质拓展认证
8、注册部——现场倒水
9、调研部——场地清理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012“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开幕式通知
各学生社团:
有人说:社团就像美味的调味剂,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有人说:社团就是塑造我们健康心理、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的良师益友……各种各样的说法,诉说着社团的重要性。
适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成立十周年,社团作为大学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此意义非凡的时期蓄势待发,一展自我风采。
社团联合会,作为社团的服务、管理机构,为了让大家更加的喜欢、了解社团,在即将到来的“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开幕式上,我们将以报告会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院社团发展的历史及风采,并对社团的发展提出希望和要求。
活动对象: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各学生社团及全体在校学生 活动地点:江阳路南校区水利报告厅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4日 14:00-15:00
共青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委员会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社团联合会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2012年“秋之韵”社团文化巡礼节
活动议程
时间:2012年10月24日 14:00-15:00 地点:江阳路南校区水利报告厅
出席人员:
1、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 周 超
2、院团委副书记 张 茜 老师
3、院团委办公室主任
周晓进 老师
4、各社团指导老师
5、社团联合会全体成员
6、各社团代表 活动议程:
1、老师
第五篇:开展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开展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know-what)”,“知其所以然(know-why)”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know-how)”,“知其谁用(know-who)”。
⑶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the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自主探究并不是盲目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义、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现行教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的,学生在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具备自主探究尝试成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使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得以改造或重组。
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一般年级越低,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年级越高,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这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学案导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设计,针对性的展开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如巩固性练习、分层练习、拓展练习等),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学案导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和“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知识网络的处理等有益部分。
1、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这一内在的根据而不起作用。因此,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等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又能维持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尤其高中生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所有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就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我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中体会到,上好思想政治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十一年了,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培养创新性人人才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等方面论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应用价值,以推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置的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导学案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七、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八、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