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大学生调查报告发布 就业压力不升反降
2014大学生调查报告发布 就业压力不升反降
2014年05月27日13:57本报讯(记者周超)今天上午,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的就业压力并未随就业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总体的就业压力低于2013年,回落到2012年的相当水平。
今年大学生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680元,与去年持平。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期望月薪均比前两年有所提高,其中,博士生期望月薪比去年提高近1800元,增幅最大。
就业压力不升反降
今年的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之多。但是,就业压力却没有出现预期的“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现象。
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6.91,明显低于去年的压力水平,回到了2012年的压力水平。
就业压力的回落从调查幸福感数据中也有所反映,大多数人都处于偏向幸福的状态。相比去年,总体人群的幸福感明显上升。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表示,去年最难就业季让求职者有了一定的心理铺垫。另外,面对更难就业季,政府重视程度上又进了一步,出台了很多措施,给求职者带来了很多机会,因此求职者的压力相对去年有所回落。
调查时间:4月1日~4月28日调查方式:网络问卷有效问卷:8193份调查对象:本科生5971人,占总人数的72.9%
调查机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隶属于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压力管理服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机构
期望月薪随学历“升值”
今年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680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
增高。相比前两年,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期望月薪都有所提高。其中,博士生期望月薪7790元,增幅最大,近1790元。
调查显示,博士生的压力体验是最高的。近几年的博士生因为论文的要求、导师的要求、实验的要求等而被延期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博士的专业限制与自身期望偏高而使得求职面更窄,因此,博士生的求职压力不容小视。
熊汉忠博士认为,2011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回暖,期望月薪大幅提升。经历1年的实际体验,2012年回归理性,2013年最难就业季,期望月薪并未大反弹,今年基本比较理性,月薪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硕士不再是压力最大的群体。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近30万,但实际考研人数反而下降了8万,考研渐趋理性。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朋友,您好!真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些许时间完成下面这份答卷。您的轻微之举对我们将有重大帮助,谢谢!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材料化学性别与年龄:21岁性别:BA)男B)女;
A3目前您的打算如何A)就业;B)自主创业;C)考研究生;D)出国
D4、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
D6、您期望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
C7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您是否会降低标准:
A)是B)否C)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
B8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您会:
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 D)其他
A9您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
A)愿意B)不愿意C)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
B10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您是否了解:
A)了解 B)不太了解 C)不了解
B11择业是对您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 B)导师 C)朋友 D)不受他人的影响
C12您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B)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
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 D)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E)其他
A13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
A)毕业前B)毕业后 C)上研究生期间 D)其他
A14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
A)国有企业B)科研单位 C)三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其他
B15个人就业的最要目的是什么?
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B)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C)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D)建立家庭奠定基础;E)其他
BCEF16认为下列那些因素对就业有影响?
A)个人的学习成绩B)个人的实际能力 C)所学专业D)学校或教师的评价E)家庭背景F)社会关系G)送礼买情H)其他
ACDF17计在择业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B)户口难解决; C)缺乏社会关系
D)信息严重不足; E)性别歧视; F)自身能力有所缺陷G)其他
18果您对就业制度和政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什么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写在下面。
——感谢您的参与,谢谢您的合作
第三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学历构成本次调查中,本科生1945人,占总人数的67.4%,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44人,占总体人数的15%;研究生457人,占总体人数的16%;博士生28人,占总体人数的1%;其他10人。
2、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生2031人占总体的70.4%,女生853人占总体的29.6%。男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生。
3、是否非独生子女
本次调查中,非独生子女1756人占总数的60.9%,独生子女1008人,(另有22人不明)。
4,是否是应届毕业生
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1926人,占总数的66.8%。非应届毕业生930人,其他23人。
5、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历
有在校实习或者兼职经验的人数(2133占总数的73.95%)远大于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验的人数。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反映了广大在校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以及纯理论的知识需求,普遍加强了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6、生源
7、学科分布
本次所调查的志愿者涉及文、理、工、农等7大类学科,以文科生为主(949人,占总数32.8%,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和部分其他专业)。
第二部分:思考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主要思考与启示
1、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增强
尽管现代大学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就有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表明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很强。而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73.95%)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半数以上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如此高的实习、兼职以及学生干部比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显著增强:他们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社会,锻炼书本与理论之外的现实能力,这是一个令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感到欣慰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实践能力显然会普遍提高,更能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业难的问题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大学生的自身努力而得以缓解。
2、大学生在就业薪酬上体现出灵活性与现实性
首先,尽管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1.3%)“ 可以接受零月薪”,但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四类人群。“零月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讨。与单纯的向社会、向用人单位“索要”各种高薪酬、高待遇的大学生相比,可以接受“零月薪”的大学生很可能更有眼光、更少功利性,当然,他们不会一直“零月薪”,只要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他们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其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可接受月薪”水平都比“期望月薪”低一个档次(1000元左右),说明了大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表现出更加灵活的态度;第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期望月薪水平分别集中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揭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在校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更加趋于现实。毫无疑问,这种灵活性与现实性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各种体验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增强
调查显示,在同一学历层次中,随着期望薪金的增加,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体验也就越大。换言之,过高的薪酬期待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因此,适当降低薪酬方面的物质期待,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4、大学生愿意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比例有待提高
与广阔的西部以及基层乡镇或郊区的就业空间相比,发达地区的城市空间相对有限,大学生集中在这些城市就业肯定会加剧就业的竞争,并因此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成的大学生(27.5%)“愿意”去西部,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的接近4成(39.2%),明显高于“愿意”去西部的人数;相对去西部而言,郊区以及乡镇基层的被接受程度似乎稍好一点,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4.2%、34.7%。如果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或基层乡镇以及郊区就业,各方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相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缓解。如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定位,提高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乡镇以及郊区的意愿,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探讨的话题。
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与归因方式有关
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4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综合对上述4个维度共10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发现,依次以父母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4个因素(父母的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不一致)都是外在因素。就业不顺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过多的外归因,这样自然会导致抱怨、指
责心理甚至攻击行为的出现,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就业不顺-外归因-抱怨、指责、攻击-就业更加不顺)。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在校学生,更多的倾向于内在归因,他们认为个人自信心、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与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更大。这些有实习、兼职经验的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更受欢迎而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加上内归因倾向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良性循环(就业顺利-内归因-强化成就感-更加顺利)。
6、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观感觉明显偏高
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生理(睡眠)、心理(担心、不乐观)以及行为(做事效率、生活规律)等三项指标的主观感觉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根据压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个人的主观评价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压力感:面对同样的就业环境与形势,不同的人压力感会明显不同;而公众媒体、家长期望、学校要求等也可能会过分夸大就业压力,使得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过多的恐惧心理,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压力的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所揭示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标偏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7、学历层次对就业压力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调查发现,硕士生的压力感受平均水平明显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博士生);博士生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显著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知识的增加与学历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果加上不合理的期望与就业定位,很可能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如何将学历与知识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是广大高学历的在校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8、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需要专业引导
遇到压力时,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应对模式。调查发现,参加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找人倾诉”以及 “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等积极方式进行应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我压抑”以及“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习惯性采用消极模式应对压力的人,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合理引导,帮助他们逐渐采用积极的应对模式,以有效缓解各种压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
调查报告
学校:
所属:
小组成员: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发展成效显著。伴着高考的恢复,我们当
代青少年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然接踵而至的是人才市场越来越饱和,大学生就业渐渐的成为社会问题,社会各界也做出了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结果并不尽人意。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现象一再猖獗呢?我们作为主角能提出哪些建议更好的改变这个现象呢?大学生如何做才更有利于自己发展?这个社会链条上的其他位键应该怎样做更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就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做了此项调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经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收到问卷结果后分析信息,进而进行总结,提
出建议,调查完毕。
调查方法: 采用不记名的调查问卷,通过寝室做调查,网络通信沟通得结果,社团、课外
班发放看成效的方式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调查人员组成:
联系方式:
问卷结果分析:
1.现在的就业和社会形势:据问卷结果,52.9%的人选一般,23.5%的人了解较少,11.8%的人较了解,5%的人了解,还有5%的人根本不了解。种种反应了大学生此方面的缺失,对就业和社会形势了解显得模糊不清,拿不住,可想
而知做相关的事了。
2.毕业后的发展趋向:据问卷结果,就业占53%,考研占32.3%,其他占11.8%,自主创业占9%,留学占6%。其中还有选择多项,大多出于不确定的心态,需要正确的引导。
3.找工作因素的重要的程度:据问卷结果,专业水平占44.1%,工作经验站35.3%,学历占到了14.7%,兴趣爱好占32.4%,人际关系占26.5%,家里条件占3%,其他占11.8%。专业水平程度最大,工作经验影响其次,学历所占比例似乎小了些,兴趣爱好和工作经验差不多的严重程度,最小的是依靠家
里。
4.影响找工作因素的来源:据问卷结果,实践经验不足占64.7%,心理压力占
23.5%,学历不够占23.5%,家庭方面占14%,其他原因占8.8%。顾虑比较
大的是实践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和担心学历不够并驾,最小的是其他问卷未
涉及的条目。
5.大学生认知的招聘单位看中的素质:据问卷结果,专业技能占50%,社交能
力占59%,工作经验及阅历占50%,道德品质占59%,心理素质占38%。
6.薪水标准:据问卷结果,希望工资3500—4000元的占35%,2500—3000元的占14%,3000—3500元的占18%,4000—4500元的占26%,5000元以上的占20%。
7.就业方法:据问卷结果,通过校园招聘会的占20.6%,学校推荐也占20.6%,网上浏览相关网站占38.2%,报纸等媒介的招聘广告占41.2%,和家里商量的占17.6%,其他方式的占23.5%。
8.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据问卷结果,满意占5.9%,比较满意占14.7%,基本满意占55.9%,不满意占20.6%。基本满意占比例较大。
9.期望:据问卷调查,希望加强教学实践的占32.3%,希望通过社交礼仪的占
17.6%,专业实习占47.1%,有针对性的指导占41.2%,增多相关公开课的占
20.6%。专业实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社交礼仪最小,加
强教学实践和增多相关课程居中,这一方面对学校更完善的办学比较重要。
建议:
1.自身:大学生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定位是就业的关键,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专
业实力情况,社会需求等因素来决定,进而选择自己的职业,稳重求发展;其
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酌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要
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既选择了,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良好的态度
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虚心求教,懂得取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为适应社
会铺平道路,有个缓冲的作用。
2.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机制,端正学生的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系,首先
增强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然后联系相关部门,多多提供实习机会或者模拟场
景,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试一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更了
解知识,逐渐深入社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利于成长、成才,也消减了以后
工作中的阻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健康。
3.企业:更加注重培养新人员,增加这方面的比例,适当增加投入,为企业自身
提供充足有力的劳动力,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提倡男女平等择业、就业,合理分配劳动报酬等。
4.政府部门:适当宏观调控,推出一些新型就业岗位,多方位鼓励就业,支持创
业,严厉打击阻碍就业市场好转的一切恶势力,提倡男女就业平等,尽量缩小
职业贫富差距,树立健康心理素质的旗帜等等。
结束语:以上是本报告的全部内容,衷心希望分析的结果及建议对我们、对学校、对社
会有些许影响,后附一篇调查问卷。
附: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问卷
您好,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饱和,就业情势日趋严峻,工作压力速速上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问题也频频出现。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情况,我们组织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问卷题目,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这份调查,感谢您的支持与协助!祝您学业进步!
采用不记名方式,只用于分析总结,问卷共14题,可单选也可多选: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现在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所学的专业是
4.你了解现在的就业和社会形势吗()
A.了解B.较了解C.一般D.较少E.不了解
5.你毕业之后会考虑往以下哪方面发展()
A.就业B.自主创业C.考研D.留学E.其他
6.找工作你最担心的会是()
A.工作经验少B.工资不满意C.地域D.职位不称心E.其他
7.你的这些担心来源于哪里()
A.实践经验不足B.学历不够C.心理有压力D.家庭方面E.其他
8.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找工作()
A.校园招聘会B.网上浏览相关网站C.报纸等媒介的招聘广告D.家里 介绍E.学校推荐F.其他
9. 你觉得找工作最重要的是()
A.专业水平B.工作经验C.学历D.人际关系E.家里条件F.兴趣爱好G.其他
10.你觉得招聘单位会看中求职者的哪方面素质()
A.专业技能B.社交能力C.工作经验及阅历D.道德品质E.心理素质F.其他
11.你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A.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12.你觉得学校对就业问题应该加强哪方面的教育()
A.教学实践B.礼仪社交C.有针对性的指导D.增多相关公开课E.专 业实习D.其他
13.毕业后,你觉得工资为多少比较满意()
A.1500-2000元B.2000-2500元C.2500-3000D.3000-3500元
E.3500-4000元F.4000-4500元G.4500-5000H.5000及以上
14.你觉得大学生可行的适应社会的方式有哪些()
A.多听公开课B.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做兼职积累经验C.咨询
D.阅读相关书籍E.多和社会人打交道F.利用假期多学习J.其他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您的宝贵意见是我们的动力,祝您生活愉快!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分析
学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111姓名:钱燕
导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就业难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
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学生
摘要正文:
就业,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如何破解?
大学生就业面临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数量多。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还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这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同来源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业作为压力事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来说,是关乎其前途与命运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很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回顾
就业压力就是人们在就业情景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我们对大学生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就业压力源主要包括:学校名气不够,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家在农村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相应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胡鸿雁等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对不同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也发现了就业压力的六方面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
总结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对压力源的研究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几个方面。压力应该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正性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可
增强个体的心理警觉,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而我们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负性压力。可目前关于就业压力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压力的负面影响,很少考虑正性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会造成大学生面对压力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由它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为努力学习择业自卑感、择业焦虑、怀疑心理、择业嫉妒、攀比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消极等待心理等。
在择业问题上,会有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一旦有机会工作却又不能舍弃考研,缺乏主见,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凭人脉四处奔波,依赖心理严重。对周围同学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视的一种压力源,一旦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同学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可能引发心理恐惧、报复、挖苦、重伤等行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因而把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随着就业难的趋势逐渐加大,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从众,跟风考研、考公务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味的攀比使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正确设计生涯规划的能力。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求职面很广,而对职业选择的自由性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毕业前夕过度焦虑的现象总不能避免,这种状况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业压力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内源性压力源,如个体对学习活动的目标、需要,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认识评价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压力源,学习和学业活动中任何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就业压力作为一种外界压力源作用于大学生,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机并且渴望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来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当这种积极极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缓解如今就业难的状况,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倘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更能保障社会公平、减少歧视、激励女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尽管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首要压力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除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压力,使就业压力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政府决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
第二,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
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
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
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面对社会角色转换与就业竞争的压力
在急速的社会发展潮流中,“敢于扎根”这一最为朴实的生活态度,或许是破解就业压力这一困局的最好钥匙。大学毕业后面对突然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社会角色的多重选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眼高手低的情况还会普遍存在,且在面对不能尽如人意的工作、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等原因时的反复跳槽,令人无法对一个人的价值与忠诚度产生全面的评价,这或许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国家到社会,都在积极寻求良方。除了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主要目的外,无形中,也为更多求职者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要肯扎根基层,舞台将无限宽广。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只要奋斗就能改变我们相信,只要大学生们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敢于扎下根来,定能干出一番骄人的业绩。
调查者: 张震然胡鸿雁巍国芳郑菲扬钱燕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201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