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分析的调查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分析的调查报告
陈蕾*
摘要:近年来,由于受高等院校大幅度扩招、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矛盾激化以及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保证女大学生平等就业仅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难以做到的,政府、社会、单位、学校和女大学生必须都付出努力,形成五位一体的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本文试从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剖析来自各方面的障碍和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消除妇女贫困、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素质的首要条件。而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是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重要前提,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独立状况和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迈进和妇女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比例逐年提高,种种数据表明,女性正在以可喜的速度拉近与男性在受教育方面的距离,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男女两性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女大学毕业生与大龄下岗失业妇女一样成为就业市场上最为“尴尬”的群体之一。日前,我们采取走访形式,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形势平等 性别歧视 心理压力 就业困难 女性
(脚注)
*陈蕾,女,1991年生,河北省沧州人,华东交通大学国际学院国际会计专业09—1班,电话:***、电子邮件: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血粼粼的例子:在石家庄学院上大三的女生刘伟今年即将面临毕业,这个春节她都没顾上回家和家人团聚,一直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和焦虑着……而家人再次见到她时竟然已是“阴阳两隔”了。
抛弃美好的青春年华,花儿还没有来得及尽情开放,生命之花就匆匆凋谢了,她的死犹如一颗钉子深深地扎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都说,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她为何感受不到自豪,一点也不感到豪迈反而选择了极端的自杀方式来逃避艰难的现实呢?
从她的日记可以看出,她在自杀之前备受心灵的煎熬,作了多少次的心灵挣扎,她何尝不热爱这个世间,她何尝不留念人间的美好的呢?但现实让她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她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在哪里。
她还没有毕业,却已经在为就业焦虑,奔波了太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找到就业的路子,感到十分的无奈和无助。不妨再看看她临死前的心灵对白吧:“感觉好累,好累……每天都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总是没有信心,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就这样消极地度日……再这样下去,不知道将是什么样的恶果。”、“要毕业了,我却不知道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成不了自己的主人,而是奴隶,只在压力中度过,能不痛苦么?”、“逃避现实,是最无奈、最懦弱、最愚蠢的表现,而现在的我却一味地逃避。想着辍学,可又一想,亲人、邻里会怎么看,堂堂正正一个大学生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面子又往哪放……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出来了,总想一直睡着不要醒来,因为醒来就要面对现实。我该怎么办?自己已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与其说,她的心灵对白是说给自己听,不如说是说给我们大家听。她的死,无疑在拷问着当今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大学生自寻职业何时成为时尚,毕业即失业又何时成了大学生的悲哀的呢?不能说我们的国家不关心大学生就业。每年国家都要发布各种的就业信息,组织多次的大型的招聘会、出台大学生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今年更是取消了大专 1
毕业以上大学生的户籍限制。
一、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各级妇联组织也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通过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举办女大学生就业洽谈会、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很多女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出色表现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并在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下,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相当严峻,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遭遇着来各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在走访的女大学生中,70%左右的人表示在就业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女生就业率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1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1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
被访女大学生四成多来自北京高校,其余来自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来自重点院校的被访女大学生比例高于非重点院校。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其中55.3%来自城市,44.7%来自农村,有七成是本科生。
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动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好,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就业难的压力下,14%的被调查女大学生打算“自己创业”。但面临着缺少经验、缺少社会资源和压力大等三大困难。
报告中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建议政府将性别平等纳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公正、平等的就业氛围;优化产业结构,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服务力度;完善平等就业法律法规,维护女大学生就业权利;政府采取经济手段,消化女性用工成本,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全国妇联和地方各级妇联,也应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对策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
2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难与不难是相对而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再是精英时代的就业。就以理工科为主的交通大学来说,上世纪80年代,女生只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6,而现在则占到了1/3。一方面说明女生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了,社会进步了;另一方面则说明,女生要面对的就业压力更大了。且不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女生的就业由国家安排,不存在难不难的说法,仅女大学生数量的成倍增加就使得就业要比以往要难上一倍。况且,男生不是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女生也不是都没有找到就业岗位。
2.女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能力表现让本不该难的就业变难了。中国多数地区自古有“穷养儿、富养女”的传统,女孩一般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缺乏男生那种能吃苦的精神。母系社会以后,女性也似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弱势群体。总体上看,女大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敢闯敢拼的劲头,实践动手能力也较弱。女生对自身的定位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为主要选择的居多,而这些单位又人满为患。此外,近年来一些社会现实和影视节目的宣传,“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找一个好工作不如找一个好老公”,也使女大学生的进取意识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影响。相比男生,女生不太愿意到基层,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够强。
3.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期,新增就业人口的巨大数量使得低价劳动力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眼下,女生青睐的很多事业单位也逐步采取社会化的用工方式。曾经有个软件公司的人事经理对我说,女生思维模式不灵活,学习成绩不错,动手能力不行,别说不会装机,就是办公室搬家,女生连个桌子都抬不动。尤其是女性生育期的劳动成本比较高,怀孕后基本上就无法使用,虽然她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可这一个孩子万一出生有缺陷,谁负得起责任啊。至于生完孩子以后的表现,晚来早走,三天两头请假,更是让我们单位有苦说不出。另外,由于女生学文科的偏多,从生产力布局上看,目前对文科类人才大幅度需求的势头不如以往,相对前几年来说对工科毕业生的需求更旺,也对女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的问题,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要靠各方面共同努力。
1.社会上要消除对女大学生的偏见,消除性别歧视,为女生就业立法,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2.高校要进一步发挥在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要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科学培养方案,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这一点,关键还要靠女生自己。
女生就业难在一个性别?看完电影《花木兰》,笔者感慨,如果我们的女大学生都像花木兰一样,男生能干的工作,女生同样能干,还愁难就业吗?今天,女生从军不仅光明正大,而且,去年空军首批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还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同时,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参军还给予了很多的吸引政策。女生要有理想、有志向、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克服娇气,不怕吃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社会上对女性的偏见、误解。不过,要真正地实现男女平等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用人单位挑选的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职业人士,不是好看不好用的花瓶,女性有女性的优势,确定好自己的定位,就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4.参考文献
【1】谭晞;高茂兵;;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6期
【2】凌云志;;女研究生的就业权救济[J];江苏高教;2006年05期
【3】程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刘秀英;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状况及其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朋友,您好!真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些许时间完成下面这份答卷。您的轻微之举对我们将有重大帮助,谢谢!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材料化学性别与年龄:21岁性别:BA)男B)女;
A3目前您的打算如何A)就业;B)自主创业;C)考研究生;D)出国
D4、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
D6、您期望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
C7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您是否会降低标准:
A)是B)否C)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
B8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您会:
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 D)其他
A9您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
A)愿意B)不愿意C)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
B10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您是否了解:
A)了解 B)不太了解 C)不了解
B11择业是对您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 B)导师 C)朋友 D)不受他人的影响
C12您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B)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
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 D)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E)其他
A13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
A)毕业前B)毕业后 C)上研究生期间 D)其他
A14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
A)国有企业B)科研单位 C)三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其他
B15个人就业的最要目的是什么?
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B)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C)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D)建立家庭奠定基础;E)其他
BCEF16认为下列那些因素对就业有影响?
A)个人的学习成绩B)个人的实际能力 C)所学专业D)学校或教师的评价E)家庭背景F)社会关系G)送礼买情H)其他
ACDF17计在择业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B)户口难解决; C)缺乏社会关系
D)信息严重不足; E)性别歧视; F)自身能力有所缺陷G)其他
18果您对就业制度和政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什么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写在下面。
——感谢您的参与,谢谢您的合作
第三篇: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
年级:____您的院系专业:____院____专业
()1.你的就业负担主要来自于那几个方面(多选)
A、家庭、亲戚B、周围同学C、严峻的社会形势()2.你的就业区域选择是
A、长三角地区B、珠三角地区C、西部地区D、北方E、户口所在地()3.你会选以下哪类单位为你的第一份工作
A、私人企业(外企、国企、民营)B、政府机关C、事业单位D、其他()4.你理想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是
A、1500左右B、1500-3000C、3000-4500D、5000以上()5.你认为,面临就业你需要在()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A、实习、兼职经验B、良好的自身专业技能C、人际关系处理能力D、对目标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
()6.你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
A、外在形象B、社会一部分人对待女生的C、没特别感觉()7.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
A、持乐观态度B、一般C、不清楚D、压力很大()8.你认为可以通过()来缓解就业压力
A、考研B、出国留学 C、自主创业
()9.如果选择自主创业,你认为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技术 C、团队
第四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学历构成本次调查中,本科生1945人,占总人数的67.4%,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44人,占总体人数的15%;研究生457人,占总体人数的16%;博士生28人,占总体人数的1%;其他10人。
2、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生2031人占总体的70.4%,女生853人占总体的29.6%。男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生。
3、是否非独生子女
本次调查中,非独生子女1756人占总数的60.9%,独生子女1008人,(另有22人不明)。
4,是否是应届毕业生
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1926人,占总数的66.8%。非应届毕业生930人,其他23人。
5、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历
有在校实习或者兼职经验的人数(2133占总数的73.95%)远大于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验的人数。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反映了广大在校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以及纯理论的知识需求,普遍加强了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6、生源
7、学科分布
本次所调查的志愿者涉及文、理、工、农等7大类学科,以文科生为主(949人,占总数32.8%,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和部分其他专业)。
第二部分:思考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主要思考与启示
1、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增强
尽管现代大学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就有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表明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很强。而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73.95%)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半数以上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如此高的实习、兼职以及学生干部比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显著增强:他们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社会,锻炼书本与理论之外的现实能力,这是一个令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感到欣慰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实践能力显然会普遍提高,更能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业难的问题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大学生的自身努力而得以缓解。
2、大学生在就业薪酬上体现出灵活性与现实性
首先,尽管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1.3%)“ 可以接受零月薪”,但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四类人群。“零月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讨。与单纯的向社会、向用人单位“索要”各种高薪酬、高待遇的大学生相比,可以接受“零月薪”的大学生很可能更有眼光、更少功利性,当然,他们不会一直“零月薪”,只要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他们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其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可接受月薪”水平都比“期望月薪”低一个档次(1000元左右),说明了大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表现出更加灵活的态度;第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期望月薪水平分别集中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揭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在校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更加趋于现实。毫无疑问,这种灵活性与现实性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各种体验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增强
调查显示,在同一学历层次中,随着期望薪金的增加,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体验也就越大。换言之,过高的薪酬期待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因此,适当降低薪酬方面的物质期待,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4、大学生愿意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比例有待提高
与广阔的西部以及基层乡镇或郊区的就业空间相比,发达地区的城市空间相对有限,大学生集中在这些城市就业肯定会加剧就业的竞争,并因此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成的大学生(27.5%)“愿意”去西部,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的接近4成(39.2%),明显高于“愿意”去西部的人数;相对去西部而言,郊区以及乡镇基层的被接受程度似乎稍好一点,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4.2%、34.7%。如果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或基层乡镇以及郊区就业,各方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相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缓解。如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定位,提高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乡镇以及郊区的意愿,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探讨的话题。
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与归因方式有关
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4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综合对上述4个维度共10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发现,依次以父母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4个因素(父母的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不一致)都是外在因素。就业不顺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过多的外归因,这样自然会导致抱怨、指
责心理甚至攻击行为的出现,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就业不顺-外归因-抱怨、指责、攻击-就业更加不顺)。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在校学生,更多的倾向于内在归因,他们认为个人自信心、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与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更大。这些有实习、兼职经验的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更受欢迎而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加上内归因倾向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良性循环(就业顺利-内归因-强化成就感-更加顺利)。
6、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观感觉明显偏高
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生理(睡眠)、心理(担心、不乐观)以及行为(做事效率、生活规律)等三项指标的主观感觉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根据压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个人的主观评价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压力感:面对同样的就业环境与形势,不同的人压力感会明显不同;而公众媒体、家长期望、学校要求等也可能会过分夸大就业压力,使得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过多的恐惧心理,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压力的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所揭示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标偏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7、学历层次对就业压力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调查发现,硕士生的压力感受平均水平明显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博士生);博士生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显著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知识的增加与学历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果加上不合理的期望与就业定位,很可能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如何将学历与知识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是广大高学历的在校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8、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需要专业引导
遇到压力时,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应对模式。调查发现,参加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找人倾诉”以及 “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等积极方式进行应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我压抑”以及“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习惯性采用消极模式应对压力的人,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合理引导,帮助他们逐渐采用积极的应对模式,以有效缓解各种压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压力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案例分析
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争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类型
1、逃避型
【案例】
马上就要毕业的李某最近感到莫名的恐惧:我一想到要到社会上去,就觉得特别可怕,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复杂,自己恐怕无法应付。李某说自己更愿意一辈子呆在校园里。
【分析诊断】
对于择业的逃避往往和对世界的恐惧连在一起的。有这样的压力往往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从未与外界接触,因为陌生产生紧张;二是之前受过挫折,害怕再次失败而感到恐惧。
【施治方案】
建议在就业前,可以尝试做些简单的事情,让自己从成功树立信心,同时也应该明白,所有的失败都是一次反馈,从这次失败中可以吸取教训,调整状态,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2、自卑懦弱型
【案例】
在某名牌大学就读的学生小王并不因为自己是名校学生而骄傲,相反,她一直以来都被自卑情绪缠绕着。因为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她的成绩一直平平,学校工作也很少参与。已经大四了,小王面对择业更加自卑了,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找不到工作,她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对于各种笔试、面试也畏畏缩缩。
【分析诊断】
像小王这种类型的学生,容易在择业中定位过低,在求职中时常会因为自卑,发挥不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也更容易在求职中被刷掉。
【施治方案】
建议这类学生对自己要有个全面的评价,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要有信心争取到任何一个就业机会。同时尽量找到自己的长处,给自己多一些鼓励。关键还是在心理上要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