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
浅谈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
近日,国内已出现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潮,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一则报道,引发了国人的热议。报道称,我国景区票价普通贵过外国,张家界系卢浮宫3倍。继清明小长假期间爆出的“国内部分景点涨价”之后,又一个消息传来: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为什么这么多景点扎堆涨价呢?原来,是因为“时间到了”: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而在外国,公园和自然景观基本不收费,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象征性收费。
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中,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的价值普遍被赋予了世界级或国家级的产权属性,其中大多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特别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其具有的价值理应为全民所共享。通俗而言,这些景区是“老祖宗”或“老天爷”留给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持续的涨价**中受关注度最高、其涨价最不容易得到理解的部分。
鼓浪屿,传闻中的浪漫的步行岛,走在街头巷尾,不时能听到悦耳的钢琴声,加上风格各异的建筑,是个恍如童话般的所在。然而这个人口不足2万、面积仅1.87平方公里的小岛,时下正成为不少人关注和谈论的话题。这个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区”的小岛已经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并计划在2013年冲击世遗。就在不久前,鼓浪屿管委会发布,鼓浪屿即将迎来限客,拟今年实施“一票制”,每日限定人数拟7500人,实行“一票制”后票价定在每人100元到150元之间,游客上岛后可以免费参观5个核心景点,不用再另外买票。目前这5个核心景点的门票价格是143元/人。
全国景区门票到处也都在纷纷上涨。据统计,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从今年4月起,河北省赵云庙景区、赵州桥、隆兴寺、江西省井冈山核心景区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都要上涨20%以上。同时,国内一批景区也正在酝酿门票提价。福州不少旅行社已接到通知,浙江横店影视城门票价由每人470元上涨至490元;济南九如山景区由每人110元调至120元;井冈山核心景区门票基准价格拟由原来的130元/人调整为162.5元/人,调整幅度为25%,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山东台儿庄古城门票价格由每张100元涨至160元,涨价幅度达60%。绝大多数酝酿或已上调的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幅度在20%以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了人们眼中“看不起”的风景。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一直存在涨价的现象和趋势,也一直饱受争议和责难。但是,情绪宣泄不能代替理性思考,对于持续多年、社会关注的“景区门票涨价”问题,非常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探究其中的根本原因,理性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是什么原因导致景区门票涨价如此疯狂呢?这样的涨价有没有合理性呢?处处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能得到国民的一致认同吗?广大人民对待涨价问题会发出什么样的呼声呢?谁又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呢?一片片的涨价又会引发哪些一系列经济问题呢?
下面,我将从分析涨价问题的根源开始着手对景区涨价问题阐述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景区为什么要涨价,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景区门票涨价现象最为突出的根本原因有这些方面:
1、产权责任制度的扭曲决定了门票涨价的现实
在这一轮对景区门票涨价问题的热议中,一种重要的非议就是“旅游资源归全民拥有,不归地方拥有,因此地方无权利用旅游资源牟利”,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完整的两个方面是:旅游资源归全民拥有,不归地方拥有。因此,在理论上,地方既无权利用全民共有的旅游资源牟利,也无义务承担资源开发与景区维护的责任。比较现实、容易操作的措施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拥有和承担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的一切权利和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权利和经济责任。
然而,目前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特别是所在地区相对欠发达的景区)的产权责任制度扭曲,产权不清晰、责权未理顺。也就是说,中国景区门票票价某种程度的混乱,其根源不在于地方政府的“越权”,而在权利和责任划分的不明确。
2、地区发展的差异决定门票涨价的阶段必然性
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的诉求,各地呈现很大差异。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在意于能够树立地区品牌、改善投资环境、升级经济体系、发展关联产业等较高级的转化,因此不用向景区门票涨价抱以过多诉求,反而可能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杭州市采取的西湖免票的举措。
然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只能通过景区门票涨价这一较低级的直接方式,直接谋求经济收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参与全局性的地方政府竞争。
3、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门票涨价的市场可行性
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景区的天然垄断其特殊性在于,独特、唯
一、不可替代的景区,无法通过大量复制或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增大市场供给。只要天然垄断的旅游产品还在市场销售,这种垄断就是无法打破的。在旅游价值上,黄山、九寨沟、故宫、张家界等之间不能相互替代,无论九寨沟门票如何涨价,游客都不会因为游览了九寨沟而产生放弃游览故宫的理由。
旅游资源不可替代型景区形成的天然垄断,是旅游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属性。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制约,大多数人的刚性需求则保证了这些景区门票涨价较强的市场可行性。
目前,一些国内景区大多是事业单位实业化经营,大多是自负盈亏,有些甚至还需要补贴给地方政府;而且一部分景区经营水平不高,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盈利途径不多,容易选择“简单粗暴有效”的涨价途径来提高经济收益;加上市场放量刺激景区涨价。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释放大量旅游需求,国内优质景区总体处于供不应求阶段等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引发了景区票价上涨问题的产生。
从以上原因看,短时间内由于旅游需求客观存在,供给相对不足,门票上涨情况可能会不时发生,这种做法短期内对于缓解景区资金不足有一定帮助。但从长期看,这种做法是不好的。其一,这会抑制游客的消费积极性。过高的景区门票价格超出了多数民众的承受能力,会影响旅游市场良性发展;其二,会使景区逐步脱离自身稳定及良性发展的轨道,陷入门票经济模式,不利于旅游产业经济的形成,实际上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我认为,景区门票涨价肯定有成本方面的压力,这个从CPI指数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但这个原因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景区门票收入远高于CPI涨幅。景区门票涨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税收越高越好、开发企业利润越高越好,只有游客感叹玩不起。类似问题的核心弊端在于景区的企业化运作,就是将景区作为一种盈利工具,而弱化了景区作为公共产品的公益属性。可以断言,如果景区被单纯地当做一种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景区无论如何运作,都不可能确保其公益属性。
因此,改变此现状的关键是解决景区属性的顶层设计问题,也就是说,应该从发展思路和观念上加以改变。第一步,对景区属性进行遗产类、投资类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门票定价机制。第二步,采取类似于国内国有博物馆的做法,对遗产类景区实施免票。当然,除了解决制度设计的问题,更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制度有效运作。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比如景区经营的美国模式,国家公园、历史纪念地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和传扬生态环境与历史遗产,向国民提供观光休闲、健身养生与科普学习服务的场所。因此,其保护、建设
和员工薪金全部由政府支出,园区内的食宿、娱乐等经营性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授权企业规范经营,景区收入用于资源与环保,与地方财政收入、景区员工薪金不挂钩。这种经济基础与管理体制使美国国家公园和历史纪念地得以实行免费或低价门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目前不可能照搬美国模式,但可以借鉴。
听证程序是一种对公共产品或者半公共产品进行科学定价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平衡各方面利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具体到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程序依然有完善的空间。国家有明文规定,如果上级主管部门审议通过,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并要求举行公开听证会,且保证听证人员有1/3是消费者。但目前参与景点门票涨价听证会的多是利益相关方,作为涨价中可能受影响最大的外地游客,则基本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这种外地游客“被代表”的听证,最终只能是走过场。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异地听证机制,改变“本地人听证,外地人买单”的现状,用异地价格听证制度等方式有效制约当前的旅游景区门票上涨风潮。确定价格听证目录也很关键。到底哪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应该进入听证目录?实际上就是确定哪些价格需不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这个问题显然比某个具体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制定更加重要、更具根本性。然而,现行价格听证制度,却剥夺了公众在听证范围上的发言权。建议有关部门对听证目录的划定也应该经过听证的程序。
以国有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公用物,每个人都拥有参观、欣赏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景区门票涨价过高是不合理的,这剥夺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参观、欣赏的权利。避免单纯向门票伸手要钱,其实有多种模式。关键是要建立大旅游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做大旅游产业。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建立好的、行之有效的综合盈利模式,如可以通过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来增加收入,比如修建度假酒店或者主题酒店、索道;提供观光车、纪念品销售、有偿讲解等服务;开发具有当地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服务项目等。总之,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景区增加收入的出路。
在此基础上,需要研究并着力解决的是景区综合运营模式问题,以解决景区门票收入与景点周边区域综合服务收入归属不同利益主体,从而导致景区缺乏综合业态回报的矛盾。具体来说,景区的开发必将对周边地产、商业等带来升值潜力与现实,政府有关部门应从税收甚至直接收益分配等方面对景区经营企业给予回报,也可以通过前期设计实现整个旅游区域的综合开发,将景区打造成一个综合体系,设计、开发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些周边服务产业,增强旅游软件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模式和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鉴于景区门票涨价及其连带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在现实中,也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略:
1、法律层面上应优化、明确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旅游业长期多头管理、多种体制并存、涉及面广,实行旅游法治的任务复杂艰巨,然而,景区门票涨价问题与其他旅游问题一样,只有在深层次上解决法制问题,优化、明确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彻底解决景区门票涨价问题。
没有明确的法律制约,寄希望于利益集团的自律,无法对景区门票涨价形成有效制约。在新一轮的立法工作中,应力争制定出使景区、政府、游客和群众多方利益诉求达到良性均衡、实现发展共赢的合情、合理的法律。目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文件等传统形式已经缺乏执行力度,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所需的听证会、政府价格监督等配套措施的法律地位亟须规范和明确。
2、国家应担负起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旅游的责任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中,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景区发展在综合社会效益上的巨大作用,将景区门票补贴与对教育、科技、卫生、医疗、扶贫等众多公益事业的投入提到
同一高度,担负起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旅游的责任,深度权衡国、地财政关系与综合社会效益之间的轻重缓急。
3、地方政府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
相对于13亿多人口基数中蕴藏的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中国旅游业的供给目前仍然严重不足,但这一供给不足并不体现在景区数量的缺乏上,而是体现为旅游产业链条的缺失。地方政府作为景区所在地利益的代表,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优化游客情景体验,深入带动发展旅游要素和关联产业,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从旅游经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把通过景区门票及其涨价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
4、景区须避免门票泡沫,避免短视经营
景区要尽可能避免各种操作失当,杜绝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门票涨价现象,避免门票泡沫;避免短视经营;避免盲目跟风;避免舆论危机。
5、媒体要避免“爆料”式、“煽情”式的片面宣传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是媒体的时代。媒体要肩负起作为社会进步先锋的使命,真正承担社会责任,避免“爆料”式、“煽情”式的片面宣传和错误影响,科学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景区门票涨价问题。
6、公众立场坚定
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旅游买方市场、出游随意性强、景区同质化严重的发展阶段,游客有权并完全能够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在总体供给充足的众多景区中进行理性选择,对于不赞成的景区涨价现象,避免无效的一味指责,而能通过客源分流的方式,对其进行否定和纠正,迫使景区改变门票价格只涨不落的不正常惯例,主动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动态变化。我国旅游资源属于全民资源,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旅游资源的产权责任是很不清晰的,既有中央政府管理的,也有很多属于地方省市政府管理甚至乡镇政府管理。应尽快厘清旅游资源的管理责任,对景区价格严格监控,统筹景区的公共资源属性和可持续发展,对景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而景区的具体管理机关,应该实现景区的精细管理,公开门票等收入的使用方式,增强透明度。
知名景区竞相抬价,对于景区经营者而言,不见得就是赢方。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当下的旅游经济,特别是景区,在总体上是供大于求,人们在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方式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游客一旦“趋低避高”,自发调整旅游目的地,对于景区经营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失策的“聪明人的游戏”。再者,景区门票节假日竞吹涨价风,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伤害了游客的消费积极性,二是损害了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形象,三是损害了景区自身稳定及良性发展。
面对涨速堪比房价的景区票价,最受伤的无疑是那些收入不高的草根旅游者。他们在高呼“玩不起”的同时,也难免心生怨愤——如今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各种“逃票攻略”,就是草根阶层对门票价格不满的一种隐性表达。但是,靠门票经济来发展旅游,无异于“饮鸩止渴”,对整个旅游行业来说,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各方一起努力:首先,政府通过行政杠杆(比如物价法和反垄断法)对景区一味喊涨的行为进行干预。毕竟,畸高的门票价格剥夺了草根阶层欣赏风景的权利,既有违社会公平公义,也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其次,转变思路发展“大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的收益链条中,门票收入占的比重其实很小。不断飙升的门票价格,必将造成景区人气下降,这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毁灭性杀伤力。因此,应降低门票价格,同时由简单的观光游转向开发深度的休闲度假游,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景区周边餐饮、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再次,让景区的服务配得上价格。山东孔庙公然声称不涨价丢身份,引发热议。事实上,公众对有些景区不满,重要原因之一是价格背后的硬件设施
和服务水平让人诟病。因此,各景区忙着涨价的同时该扪心自问:我的设施与服务跟上涨价的速度和幅度了吗?最后,让公共旅游资源回归公益本质。大自然赐予的灵山秀水是人类共有的财产,要想保障公众对公共旅游资源的享有权,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景区管理。
景区与旅游者并非对立的双方,只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创造双赢局面:作为景区来说,千万别为了“面子”涨价,否则只会丢了“里子”;而旅游者,也需对景区合理的提价行为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个人认为,近期出现的这轮门票“涨价风”,绝不仅仅是一个门票价格问题,现象背后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系统管理问题。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公众的收入水平,笔者认为,遏制景区门票疯涨。当前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国家公园体系。风景区管理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模式。但受地方狭隘经济观影响,景区涨价管理难。此外,景区分散在全国各地,是集中还是分散管理,都会对地方政府造成极大的冲击。
2.资金供给问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修缮费用理所当然地应该由财政承担。问题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不足将景区资源的管理公共福利化,因此必须进行“开源节流”。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收支的监管,加强对门票收入使用的监管,确保门票主要作为资源保护费用的补充。
3.社会监督问题。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将景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当大部分利益相关者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大部分社会公众关注景区状况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少一些。
近年来,在国内旅游部门的大力呼吁下,“让更多老百姓有尊严地旅游和消费”口号叫得响亮。但是,近几年,很多景区依然逢节必涨,急功近利之举让人感到心酸,遑论让人有尊严地旅游。旅游景区门票这个时候纷纷涨价,已经不在少数了。为什么这次很多景区又出现集体涨价,不对此问题刨根究底,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明年此时,景区门票还会竞吹涨价风!
第二篇: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研究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研究
【摘 要】门票作为一种行政收费,不是赢利手段,仅仅是一种管理的工具。近年来,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涨价迅速,幅度巨大使得景区排他性特征明显。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些景区表现出既具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私人产品的特征越来越显著。本文从门票的功能入手,分析了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对门票定价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门票;涨价;机制
一、门票的功能
(一)管理功能
(二)经济功能
首先,门票具有接入费的功能,接入服务的垄断性决定门票的高低成为旅游景区消费的第一道门槛。“游、食、住、行、购、娱”六大要素中,“游”排在首位,没有这个因素推动,其他环节的消费无从谈起。其次,旅游经济不单是“门票经济”。景区经济功能除表现在行业内经济效益外,还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带动,进而影响第一、二产业。门票只占所有旅游收入中的一小部分,门票具有消费的关联性。发展旅游业要将眼光从门票移开,功夫要下在门票外,不能因景区门票定价过高而影响整个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社会功能
旅游业已经越来越能够体现其社会福利性质。旅行游览是人的自由权利,旅游门票相应地成为自由权利的象征符号。然而,我国旅游作为个人的自由权利却被消费水平所阻隔,这一阻隔的直接表现是门票价格过高。
二、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一)旅游风景区管理权限混乱
各旅游风景区管理权限的混乱主要表现有:多头管理、多重目标,条块分割、秩序混乱。我国的旅游风景区隶属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这些单位本身既有保护旅游资源的职能,又有组织经营、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责,而且所有的旅游资源和文物资源又分别有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另外又根据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如此的属地化管理,又直接导致产权不明晰和约束力不强。
(二)投入不足 利益驱动明显
地方财力的缺乏,使当地政府放弃了作为公共机构的某些职能,无力谋取公共利益。各地方政府财力都极度匮乏,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多地是要规划地方发展问题,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当地人口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很难顾及保护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资金往往有限。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虽然是以收定支,但到了年底,总会突破预算,形成赤字。
(三)门票价格调整程序不规范
从目前各地门票价格调整过程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来看,附属于价格主管部门的成本调查机构及审核结论的选择性及正确性上存在商榷之处。在调价依据上,到底什么成本可以进入,什么不能进入,没有法律和制度上的规定,一般来讲是由风景区提供申请调价的各方面资料和数据,其中就会包括所谓的保护与维修计划、发展建设项目计划等等内容。
(四)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
从众行为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以及攀比心理和误导行为在门票价格调整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在最近的旅游风景区门票涨价风潮中,有相当的风景区的门票都才调整不超过三年,但是在涨价跟风中,你涨我也涨、不涨白不涨、涨了你也要来的心理占了主导作用。有些旅游景区在调价时盲目攀比国外的门票价格,并采用较为隐蔽的手段误导公众。
门票价格中含有相当比例的导游折扣。在我国,由于体制、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修订前,是明令禁止收取小费的,客人主动给也不能收。修订后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有了微妙的变化,只规定导游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前者是强制性规范,导游员不能有丝毫的违返,后者则是任意性规范,给了导游比较大的空间,只要导游没有索取小费,这部分收入就是合法的。
三、深化旅游风景区门票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 加强立法管理
“以法治业、以法兴业”是旅游行业正常、稳定发展的一个基础。应该尽快出台《旅游法》或《旅游风景名胜区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政府对于旅游风景区的保护责任,同时对提高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申请、标准、期限、程序等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既使旅游风景区的保护有法可依,也能有效地保障公众的切身利益。另外还应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等级相同的旅游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应在大体一致的水平上才较为合理,因此,国家应统一制定一个各等级游览参观点价格水平范围,比如5A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大体制定在多少至多少价格范围内,这样就不会引各风景区在门票价格调价上的盲目攀比。
(二)转变经营观念 公益服务为主
在探索旅游经济发展多向性上,要从单纯的“参观旅游”达到“体验旅游”的目的。现在不少游客到了旅游景区都是走一圈、照张相,景区除了固定的参观景点外很少能提供让游客亲自体验的项目,所以无法提起游客继续游玩的兴趣,也就无法把游客留下来,更不要提“回头客”,而国外如迪尼斯乐园很早就把好莱坞大片中的场景复制过来,设计出精炼的主题,用高超的电脑特技配合游客亲自参加大片的拍摄过程,让游客感受到动人心魄的特殊体验,长久保持了迪尼斯乐园在人们中的吸引力。反观国内旅游,虽然也出现了攀岩、漂流、泡温泉等旅游新项目,不过由于起步较晚,限于客观条件及缺乏创意,很少有主题化明确的游客体验项目,参观旅游仍是目前的主要旅游方式,旅游收入也只能以门票收为主。
(三)完善价格调控机制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指定其所属的成本调查机构承担成本监审的具体事务,并对以下内容进行成本审核:
(一)经营者记录的成本(费用)项目是否合法、数据是否真实;
(二)经营者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经营者的成本(费用)分摊是否合理;
(四)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可以说,《价格法》及其他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给予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相当大的权利,所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必须遵循公平公正、方法科学、程序规范、运行高效的原则对旅游风景区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不该进入成本的内容要坚决摒弃,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费用分摊期限等主要影响成本的因素要严格按《会计法》规定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对于成本审核结论报告,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尤其是在价格听证会前,要让公众、听证会代表、其他成本审核机构(会计事务所等)有机会对景区申请调价的资料和数据有充分了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价格成本调查队审核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关注风景区调价的各方代表进行充分的论证。
【参考文献】
[1]国内多数知名景点门票将在五一黄金周前涨价[N].新闻晨报.[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2002.[3]故宫拟涨价引发争议 国外景区门票收费可资借鉴[N].北京青年报,2004-12.[4]李保荣.景泰永泰龟城亟待保护开发[N].甘肃日报,2003-4-18.[5]曹海丽.九寨沟还能美丽多久[N].中国环境报,1999-7-8.[6]钟永德,方世敏,李丰生.旅游景区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7]黄山两景点门票价格上调 涨价不听证遭质疑[N].安徽商报,2006-6-2.[8]湖南省岳阳市君山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资料汇编[Z].岳阳市
物价局,2005.[9]旅游局公布黄金周旅游情况得 15 启示存 3 大问题[Z].国家旅游局网站,2005-10-09.[9]田勇.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特征及其启迪[J].价格月刊,2003(5).
第三篇:关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看法
关于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看法
按照国际惯例,景区门票价格一般不超过国民平均月收入的百分之一,以求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旅游资源这一福利。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五一期间(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这其中包括武当山、张家界、黄山、九寨沟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过10%。部分景区除了门票价格奇高以外,“票中票”现象更为游客所诟病。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1年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6.91亿,农村人口6.56亿。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6977元(人均月收入51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1810元(人均月收入1818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9118元(人均月收入1593元)。以故宫等5个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旺季门票为例,它们的门票价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月纯收入的11.6%~44.8%,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3.3%~13.5%,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3.8%~15.4%。
与我国高价景区门票相比,国外许多国家价格却体现更理性和人性化。以法国卢浮宫为例,卢浮宫门票为8.5欧元(人民币68元左右),套票也才14欧元(人民币112元左右)。因此,有网友戏称:“1个张家界等于3个卢浮宫”,中国一个5A景区门票的价格能够把美国自由女神像(10美元,约人民币63元)、印度泰姬陵(国内居民20卢比,约人民币20元;外国居民700卢比,约人民币70元)、法国卢浮宫等景区看个遍。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推动景区门票如此这般的疯涨呢,在我看来原因大体有三:第一,国家监管的不到位。现在的许多自然景点都处于被某些大集团承包的状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游客的感受一味的调高门票价格,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所谓的自然资源,像这样的旅游资源应该是属于人名群众的,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这般,那到最后所有的山河大川岂不都落入私人之手了;如果连看看自家门前的风景都得拿出年收入的一半,那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的普通人民又怎呢感受得到呢。第二,地方政府的无限制的纵容,甚至是同流合污。有些地方的政府机关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政绩,看不到长远的利益,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对景区的开发商放任自流,甚至从中攫取暴利,从而造成乱收门票和门票疯长的现象。有的地方长了门票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该景点的生态环境,避免有过多的人造成生态失横。那么要限制游客数量就只能通过张门票这种途径吗?第三,也得怪我们的游客,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总是听之任之,从而助长了开发商和管理部门的势头,最后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景区门票上涨还有其他一些催发性因素,如物价整体上涨、员工提高工薪,景区建设与经营成本提高;景区经营项目单一,缺少综合性服务与多种经营收入;某些景区经营者
非理性的过度开发投入引起收支失衡,把经营失误转嫁给游客;旅游市场秩序紊乱,在高票价下以高折扣优惠旅行社,将高回扣返还给导游司机;景区评级升档,同A级景区之间互相攀比;景区收支不透明、财务审计缺失或虚设,有的景区有两本账,向上级汇报成绩时虚报接待人数与收入,向物价部门申报涨价时瞒报收入与虚报亏损;价格监督失效,价格听证会暗箱操作等。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弊端呢?首先我觉得还得政府出面进行调控,单靠游客的一点力量是不足以改变这些的。其次,地方政府如要有所作为,不妨考虑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培养旅游业附加价值,开发旅游产业链,提升服务质量,国际上景区门票下调已经成为趋势,仅靠门票的单一收入显然不是维持景区长期运转的最佳方法,各景区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不断提升门票价格来实现收益的增加,而是以旅游为契机带动整体经济更好地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持续性的盈利模式。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全国各大景区都应该向杭州西湖学习,西湖景区“反弹琵琶”不仅弥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还使景区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实现变门票经济为旅游经济。
重新开放大自然,让所有人都能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是发展需要,更是人民大众所希望的。景区确实需要保护,我们可以采用限制人数的办法,规定时间内,最多只能去多少人,不允许超出某个限制。并不一定得通过门票来限制,同样能达到效果,而且能提升景区的知名度,赢得游客赞赏,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
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大多数景区已经迈入了“百元时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提出了应对价格上涨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无序上涨
一、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现状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而景区门票似乎落入了“3年必涨”的怪圈,往往3年时间一到,各大景区就会开始涨价。在国家大力倡导节假日旅游的同时,每个旅游景点竞相涨价,这让大多数民众与景区渐行渐远。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中国所有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至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今年6月10日起,“中国最年轻火山岛”北海泅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门票价格由90元调整为115元;7月1日起,云南大理苍山景区票价由30元涨到40元。同日,苏州园林主要景点门票价格也进行调整,其中,拙政园旺季票价由70元调整至90元,虎庄从60元调整至80元等。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票价更是“涨”声一片。9月1日起,广东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的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3日,保足涞源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此后9月16日,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川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每人次105元调整为130元,执行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起。而这些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有的景区明里小涨价,暗地里却通过剥离门票中的交通费或提高索道费变相涨价。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有4.8亿人次出行,比去年增加13%,10月1日至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门票收入16.04亿元,同比下降2.43%。
和国外的景区做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很多著名景区的门票都很低廉。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门票为150卢布(约合人民币31.5元);韩国的华松古堡门票为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5元);印度泰姬陵门票对内为20卢比(约合2.4元人民币),对外为700卢比(约合84元人民币);美国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的门票为10美元(约65元人民币);法国卢浮宫的门票价格8.5欧元(约合人民币70.6元),仅为张家界门票的三分之一。而国外收费较高一般超过50美元的景区公园大多属人造景观,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和海洋世界等。国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普遍淡化经济效益,更凸显公共资源景区的公益性。2013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中国休闲旅游客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的游客在景区门票上的花费已经超过在交通方而上的支出,具体分别为21.9%,20.9%,然后才是购、食、住、娱,具体为19.0% ,16.4% ,11.5% ,9.8%。
二、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
对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本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门票价格的合理上涨是必然的,有其客观原因。很多景区的自然或者历史人文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需要景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精心保护,除了保护经费外,景区的事业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等构成了景区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黄金周,游客的激增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管理成本,而且容易造成景区管理的混乱,甚至威胁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门票价格的无序上涨提高了参与旅游的门槛,降低了旅游的公益性,造成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受阻,导致旅游市场价格博弈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而造成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区管理体制的内在缺陷
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体制不顺是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多年来,我国景区管理体制是分权式的属地化管理,从法律上讲,我国公共旅游资源景区的产权属于国家或者全民所有,但实际上国内景区大多都是由省、市、县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在管辖。因为没有法规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所以管理权力的下放必然导致景区管理权限的混乱。景区的产权单位包括文物、林业、园林等部门,有的景区划归政府直管,有的承包给企业,在这样的多元管理体制下,名义上国家拥有景区所有权,但景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却行使着景区使用权和收益权,成为景区实际的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和收益者。这就使得地方政府掌握了门票调价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相比旅游景区的公益性价值,地方政府往往更看中局部利益和地方政绩,门票涨价也就成为了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最便捷的渠道。另外,国内景区大多数都是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地方政府将景区的经营权整体转让给企业,转让期限一般为20年或者30年,企业以营利为目标,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提高景区门票价格,景区管理部门是门票价格上涨的受益者,就有可能会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导致景区监管的缺失。
(二)旅游产品单一造成景区过度依赖门票
从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来看,基本旅游产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呈下降趋势,而非基本旅游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上升。而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产业体系还不完善,基本旅游收入的比重偏高,门票收入仍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3》,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A级景区6194家,2012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9.26亿人次,综合收入达2898.93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1.2%,门票收入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31.98%。2013年上半年A级景区接待游客14.7亿人次,营业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门票收入4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96%,同比增长12%。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门票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占据景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购物、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对景区收入的贡献较低。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上仍以风景、历史、文化为主的传统型和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对新开发的旅游产品游客的参与度较低,这也使得门景区收入以门票收入为主成为必然。
(三)供给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步提高,外出旅游的需求和意愿也变得越来越强,用于旅游休闲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旅游的巨大需求量,景区的数量就显得明显不足,旅游景区总体供求不平衡。一些景区因其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稀缺性和唯一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例如故宫、黄山、九寨沟等景区,就算是这些景区的价格上涨,但是与其垄断性或者说对游客的吸引力相比,游客还是愿意拿更多的钱到这些景区去观光旅游。一方面,游客的刚性需求给景区门票涨价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游客数量的激增在给景区环境承载力带去压力的同时,也给景区门票涨价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三、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管理,完善监管体系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转变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改变景区门票价格无序上涨现象的重中之重。在管理体制上,政府要将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实现景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把为促进景区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真正发挥其职能。一些旅游大国的景点门票收入其实在其运营费用中所占比重不大,景点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我国也可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采取不同的价格管理政策:一是对待具有明显社会公益价值的“优中选优”的公益型景区,如故宫、黄山、九寨沟等世界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国家可以全额或者差额补贴,实行免票或者低门票价格;二是对待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发展要素来产生市场价值的市场性景区,如迪斯尼、欢乐谷等人造景观或者人造娱乐型景区,政府可以对其门票实行市场化定价;三是对待既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迹等国有资源、又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等发展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混合型景区,政府可以实行市场指导价或者最高限价管理。此外,对于景区门票的涨价热,政府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或者把监管流于形式,应该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规范景区的收费行为。召开景区价格调整的听证会要听取多方的意见,尽量权衡协调各方的利益,对听证会相关参与人的遴选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所选出的人员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真正做到票价听证会透明化。
(二)景区自身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
景区为了增加旅游收入不能仅仅依靠门票涨价,需要紧扣市场需求,努力做到多种产品共同开发,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景区一方面需要继续开发观光旅游产品,通过深层次的开发和包装,使一般观光产品向组合型观光产品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大力开发有潜力的非观光旅游产品,如保健、探险等专项主题型旅游产品,做到旅游产品结构的多元化。此外,政府应改变旅游市场上政企不分、企事不分的现状,利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把旅游资源和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鼓励民营资本在不触动不可再生的核心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景区的经营核心为出发点,在景区周边开发多样化的休闲、度假等景区以及餐饮、购物、酒店、文化娱乐等旅游产业链延伸项目,既能缓解旅游景区的供需失衡,又可增加地方税收,进一步摆脱对门票的依赖。景区还要寻求有力的社会支持,为旅游的开发提供保障。一方面,景区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扶持,为景区的管理提供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景区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基金和企业的捐赠或赞助,有利于增强景区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景区要提高综合效益,注重质价统一
前面已经提到,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有其客观因素的存在,合理上涨是可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价格上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就目前来看,“门票经济”仍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景区的一种普遍收入形式,但景区获得利润不能仅仅依赖门票收入。如果景区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在提高门票价格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完善景区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景区旅游消费,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钟媛媛.论我国旅游景区票价上涨问题[J].旅游管理研究,2013,(7).[2] 林玉香,杜宁.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原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3,(32).[3] 胡子龙.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3,(7).
第五篇:5A级景区门票问题探讨
5A级景区门票问题探讨
林冠君 51140500044
自2005年国家旅游局出台《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后,5A 景区就成为全国旅游景区追求的极致和标杆,更是成为引导游客出行的金字招牌。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共有173家5A级景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壮大,旅游业必定是蓬勃发展,各大旅游景区都努力创建5A级景区,以期更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有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定义有多种解释,价格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货币表现,而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主要是旅游经营者通过向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商品和服务之后,旅游者向旅游经营者提供一定的报酬。而5A级景区有以下缺点。1.门票价格过高。
我国5A 景区门票价格超过100 元的基本占半数之多,其中有11 家景区旺季门票价格均超过200 元,其中只有8 家5A 景区实行免票政策,比如杭州西湖景区。从2000 年开始,先后陆续有20 个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权限下放给了地方政府。之后,全国各大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开始陆续上涨,各大著名旅游景区涨价风暴席卷全国。比如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就经历了前后三次大的价格调整,旺季从145 元涨至200 元再到如今的220 元,涨幅分别达到37. 9%和10. 0%。面对众多凭借申报国家5A 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进而步入“百元时代”的旅游景区,旅游的门票支出便成为了许多游客的烦恼。2.市场化调控低。
我国5A 级旅游景区都普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的现象,进而导致景区的费用开支只能严重依靠门票来运营。虽然许多旅游景区在淡旺季执行不同的门票价格,但是这种单纯依靠门票手段来进行市场化调控的方式比较单一,并不能根本解决旅游景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均患上了“门票依赖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纷纷上马申报5A 级旅游景区,盲目抬高景区价格,导致某些旅游景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这表面上是发展旅游经济,实际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失衡。3.社会参与度低。
旅游景区缺乏对当地社会的惠及,使得门票盲目涨价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怪圈”。大多数情况下,旅游景区的发展依然依附当地政府的扶持。在地方财力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旅游景区不能获得企业的赞助以及社会捐助、社会基金等其他来自社会的支持方式,进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旅游景区高门票价格的现状。而通过申报4A、5A 级旅游景区来提升自身景区的知名度,从而再一次提升门票价格也就见怪不怪了。
对于5A级景区的门票居高不下问题,首先我认为应该先简化政府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离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大部分都来源于景区门票,而由于政府在当地旅游景区中的主导地位,导致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构成了当地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这也形成了目前中国许多当地政府长年以来对旅游景区“粗放式”、“简单式”的管理方式。政府过度依赖于“门票经济”,并且以门票收入来作为景区人员的工资、景区内部建设的费用。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政府把行使保护公共资源的责任变相转移到了民众身上,这使得旅游景区在面对高成本的人员和建筑费用时,不得不提高景区的门票价格。因此,要实现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的管理体制的 转变,从根本上需要实行政企分离,简化政府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并且成立旅游景区专门的管理工作小组,让旅游景区真正做到经济收入的自负盈亏。
其次合理分配国民节假日,逐步推广带薪年假我国休假时间全国一致,集中型较强。由于我国“带薪年假”还没有像欧美国家那么普及化、大众化,从而导致我国居民旅游出行时间的集中化,特别是在“五一”黄金周以及“十一”黄金周两个时间段,短期内全国各大旅游景区游客蜂拥而至,游客人数急剧膨胀,景区容量超负荷承载,旅游产品供小于求。为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控制旅游景区游客数量,合理分流游客流量,减轻景区环境承载和接待压力,解决主要景区节假日人满为患等问题对景区造成的安全隐患,各大旅游景区通过提高景区门票价格的确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面对如此动辄过百的旅游景区门票,从旅游景区自身发展的长远来看,实则利大于弊。因此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的带薪年假制度,逐步实现“带薪年假”、“分段分时出游”,从整体上分散人们的出游时间,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尽量避开旅游旺季与出游高峰。这既能够缓解出游高峰时期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又可以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带薪年假”体制,平衡旅游景区旅游旺季与旅游淡季的差别受益,也能是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实现旅游景区创收的相对平衡化。最后必须实现旅游景区门票制定规范化,真正“让利于民”,价格的制定是由商品价值所决定的,价格也会受到需求与供给的波动。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从根本上来说应该由旅游市场来调控。对于旅游景区出现各种对旅游景区资源造成威胁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景区内部的管理,制定合理并且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合理化的规章制度,实现当地旅游发展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对于5A 级旅游景区来说,完善景区的门票价格与收入标准势在必行。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价格涨幅标准,完善相关门票价格的听证制度。其次必须立足当地、放开眼界、立足长远,以求真务实的积极态度来解决景区的问题,制定适宜当地景区发展的旅游价格,制定价格法规框架体系,切忌不可舍本逐末,“与民争利”。再者旅游景区当地政府需要及时了解旅游市场信息,建立游客咨询处,向游客及时公布旅游市场价格动态,合理制定与景区供求状况相适宜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