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推荐)
在全市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自2007年4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开展以来,已过去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多来,在自治区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市及各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及普查办的组织下,在全市文博工作者和广大普查队员的努力下,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第一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稳步推进之中。为了把我市第二阶段工作尤其是今年最后两个月的普查工作抓紧抓好,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汇报会,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总结前一时期的工作,二是部署下一步工作,确保我市普查工作第二阶段田野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刚才市文化局张局长对我市前一阶段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布置,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两点。
一、进入第二阶段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明确目标。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要求,实地调查工作的结束时间是到2009年12月31日止,验收是在2010年4月底结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全力以赴,务必在2009年底务必完成实地调查工作任务。
(二)落实责任。为逐层逐级落实普查工作责任,确保普查目标的实现,市政府对今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并与 1
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状。自治区对10—12月的工作也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地认真落实并拿出具体措施、排出计划和时间表。为加大落实的力度,我们将把年内完成实地调查任务作为全年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列为考核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
(三)督查指导。在普查第一阶段,我市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在转入第二阶段后,各地实地调查工作由于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进度不够平衡。为了推进全市实地调查工作全面铺开、平衡发展,市普查办加大了督促指导的力度。市普查办会同区普查办先后到各县(市、区)进行了督促指导,推广先进经验,协调工作。由于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而基层从事文物工作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因此,市普查办针对实地普查工作中的信息采集范围、绘图标准、照片拍摄要求等技术性问题及时进行了指导,确保了野外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宣传。宣传工作是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方面,全市普查部门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整个普查工作,尤其是把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当成是向千家万户、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理念的的重要契机。各地普查机构、广大普查队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查工作的意义,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五)实地调查。在转入第二阶段后,各地按照要求先后组织普查人员开展了实地调查,尤其是忻城和金秀两县,都是山区,交通条件较为恶劣,往往很多文物点就在深山老林,再加上天气较热、2气温较高,高温和多雨气候给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带来诸多困难。普查队员不畏辛劳,为采集一个文物点,顶着烈日,冒着大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有时徒步几小时的山路,才采集到一个文物点。
(六)阶段成果。截止2009年10月30日,我市已完成80%的普查任务,实地调查文物点508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202处,复查306处,全市投入到普查一线的人员共有43人。累计经费到位32.2万元,其中2009年到位8.3万元。全市共有乡镇66个,其中64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已启动,启动率为97%;已有5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已完成,完成率为80%。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刚才市文化局张局长已经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在这里我强调三点。
(一)进一步提高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性的再认识。文物普查工作是国家安排的重要工作,是我们的重要职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5年中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政府行为,我们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如果不按期完成,就是一种不作为,是一种失职。文物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传承给子孙的重要遗产,是一个地区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传承好这些遗产,是我们对当地人民负有的重要历史责任。完成不好,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我们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作为、克难奋进,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落到实处,不拖全市后腿。
(二)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实地调查工作。实地调查工作要在2009年12月31日前结束,这一目标早已确定,只能提前不能推迟。可以说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各地要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实地调查任务。谁完不成谁就拖了全市的后腿,拖了自治区的后腿,也拖了本地的后腿。
(三)开展强势宣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力度还不够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等方式进行宣传;二是在城区广场、街区主要道路悬挂横幅进行宣传;三是通过社区在宣传栏、公告栏张贴宣传画、公告等进行宣传。
同志们,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不辱使命,忠于职责,不怕困难,吃苦耐劳,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此,我预祝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副市长在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
同志们:
这次会议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入实地调查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专题会议,既是阶段性的总结回顾会,又是切实的鼓劲推进会。刚才,XXX同志通报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指出了存在问题,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相信此次会议对于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健康开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各级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织了系统培训,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向大家特别是奋战在普查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为全面做好此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 文物普查是国务院布置的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点工程。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决策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也充分表明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党和政府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积累的有形文化遗产,文物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更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和知名度“文博之城”,亟待新发现更多的文物注实其基础,丰富其底蕴。彻底摸清我市文物的真实家底,掌握第一手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把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保护起来,为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夯实基础,防止走先破坏、再重建的弯路,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当前最大规模、最为重要一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是对祖国文化遗产资源所做的一次全面彻底的“盘点”过程,更是对XX地域文化所做的一次十分重要的认知过程,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过程。
目前,各地普查工作已相继转入第二阶段即实地调查阶段,这是此次文物普查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步骤,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更大、要求更高,对整个普查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成败意义重大。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2— 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高度,进一步认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普查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组织、开展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及标准规范》等文件精神,在抓紧做好第一阶段扫尾及已有成果巩固的同时,围绕实地调查阶段的工作要求,周密部署,精心实施,扎实高效推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从前两次普查工作的实践和经验看,普查工作要取得预期成效,组织领导和责任分解必须到位。在实地调查阶段,应强化这“两个到位”。在领导到位上,县(市)区要切实负起责任。本次普查是以县城为单位进行的,各县(市)区政府和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要全面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切实承担好本地区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职责。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是本地区文物普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一方面自己更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普查工作计划,督促检查进度,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和推动本地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在责任到位上,普查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已经建立普查机构的,要强化工作责任,提高组织和运行效能;尚未按要求建立普查机构,或者普查机构人员尚未完全到位、机制还不健全的,要抓紧建立完善,确保作用发挥。
—3—
三、科学实施,确保质量
实地调查阶段所有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关系各项普查成果的质量,事关普查工作的最终成败。现在距省政府确定的2008年底完成野外实地调查的时间还有1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但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理念,科学实施,高效推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一是要提高普查技术水平。在熟练掌握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要加快推进文物普查数字化进程,精心建设普查网络平台,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二是要加强资料填报和管理。凡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符合认定标准的文物,要全部纳入登记,同时要特别关注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等新型遗产,真正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不留遗憾”。所有在我市境内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按时如实填报普查信息。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妥善保存各类数据和资料,依法履行保密等相关义务。三是要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的有效保护。对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各县(市)区要及时认定和公布,并根据《文物保护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先发现、后破坏”的被动局面。
四、以人为本,优化服务
做好文物普查,关键在人。每一组普查数据,都需要普查队
—4— 员的实地调查和采集,这是整个普查工作中最基础、最繁重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心系基层,以人为本,想普查队员所想,急普查队员所急,努力为普查队员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一起办成普查的大事。各县(市)区要想方设法解决好人身保险等涉及普查队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安排好一线队员的工作与生活,有实际困难的,要创造条件及时协调并解决。市普查办要尽快将国家新修编的普查应用软件投入实际运用,尽可能让普查工作一步到位、少走弯路。此外,要加强卫星定位、遥感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努力提高文物普查的工作效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普查工作的难度与风险。
五、强化协调,形成合力
文物普查覆盖面广、工作周期长,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第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组织协调,并要继续通过联合督察、现场点评、个案督办等方式,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民政、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经贸、农林、宗教、军分区等部门和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确立全局观念,扎实开展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交通水利设施、风景名胜区、老字号、林区、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军事管理区等基层单位文物普查工作。党史部门要积极参与党史、革命史文物的普查工作。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质保障。统计部门要做好并加强普查数据管理与发布的指导工作。建设、—5— 规划等部门要继续协助提供相关资料、数据。第二,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按照国务院要求,这次文物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各地要按照财政预算,确保普查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尚未落实的,年底前必须无条件落实到位。同时,各级普查机构要厉行节约,坚持专款专用,加强经费管理,努力使有限的经费产生最大效益。第三,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各地文物普查工作进展不平衡等现象,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近期将赴各地检查,对工作不实、推进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将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通报,并视情节轻重提请有权部门追究责任。第四,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文物普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既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扎实工作,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地新闻宣传部门要把文物普查作为当前的一个重点,组织、策划和实施好宣传舆论工作,让广大群众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此外,还要主动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力量,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调动各类积极力量,共同参与和推动普查工作。
同志们,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紧、责任重。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实进取,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开展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文化繁荣新XX
—6—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7—
第三篇: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知识
扎实搞好文物普查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
垣曲县文物局 贾俊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为了使大家对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下面就由我对垣曲县几年来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以简要汇报。由于到任时间不长,错误和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包涵。
一、“三普”背景
文物普查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过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每一次普查都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56年的第一次普查后,我国公布了首批全国文保单位,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机制。1986年的第二次普查是在第一部《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普查手段和方法都较前一次有了较大提高,普查对促进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延缓我国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保持多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维系我国文化生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文物普查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和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物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乡土建
筑、商业老字号等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得到了重视并纳入了保护范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新一轮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对这些新的文物类别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探索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展示途径,继而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局面,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十一五”期间自上而下开展的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项文物工作。
二、“三普”起止时间及三个阶段工作重点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第二阶段: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三普”工作概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首次由国务院统一部署的文物保护基础
性工程,覆盖全省,规模巨大,文物理念新,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连续,时间节点明确,对全省各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工作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把文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为重要县情来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期间,我县组织文物骨干人员先后参加了省普查办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万荣试点工作培训、“三普”高级培训班和市“三普”工作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队员们详细了解了不同时代遗迹、遗物特征,掌握了文物的认定、分类、定名、断代、测量、绘图,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知识及GPS等仪器的使用,把课题意识融入整个普查工作。使每一个普查队员拓宽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建立了文物普查责任制度,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和锻炼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了文博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普查准备
2008年5月3日,成立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县文体局抽调专业骨干成立文物普查队,具体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机构的成立,为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阶段:实地文物调查阶段
我县从2008年6月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2009年12月底实地调查结束。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普查队员走遍了全县11乡镇,188个行政村,927个自然村,经历了田野调查、查遗补漏、专项调查三个阶段。共登录文物点6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434处,复查文物点260处,到达率100%,普查覆盖率100%,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领导重视
2008年6月20日,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乡(镇)长出席会议。县委书记侯伟健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作了具体部署。政府杨县长到任后,专门听取了文物保护和“三普”工作汇报,提出要把“三普”工作提高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资料,为和谐垣曲创造经济增长点的高度,高精度、高标准地完成好“三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了普查队员的工作热情。
(二)、宣传到位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和专业部门支持与配合。为此,“三普”工作启动伊始,我县就在县
城重要街道及各乡镇主要路口悬挂“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利国利民”、“文物普查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宣传标语,在各村口要道刷写墙体标语40余条,为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垣曲县三普办公室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对文物普查工作的每一次重要的普查发现或活动,都要通过县市电视台、各种宣传媒体、编发“三普”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三普”期间县文物普查办公室还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制作专题板面,刷写墙体标语.利用世界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期间,走上街头,深入校园,走乡串村,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意义和成果。充分发挥了宣传引导作用,提高了全县人民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认识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三)、措施有效
为了确保我县“三普”工作开展快速、扎实、高效。县“三普”办公室针对我县地势特点,科学安排行程,合理规划路线,按照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思路,以县城为轴心,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开展普查。同时,县“三普”办公室设计印制“历史文物登记表”和“近现代文物登记表”,发放到全县11个乡镇和927个自然村,对各乡各村的文物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摸底,汇总,确保了普查有的放矢,提高了普查时效。普查过程中,原文体局局长姚安社、副局长姚明选轮换带队,驻乡入村,深入田间地头,荒山原野,随队员爬陡壁、穿山林进行文物普查,极大保障了我县“三普”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原文广新局局长张东旭在任期间,对田野实地调查资料的各种数据资料,严格把关,细致审查,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市“三普”专家组初级验收。
2010年1月,市“三普办”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谢尧亭等五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登录阶段工作进行了初验。2010年1月30—31日,省“三普办”副主任师悦菊带领省市专家对我县的实地调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组一行对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标本和普查文本进行了仔细核对,查验了各项电子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针对验收组的整改意见,普查队都做了具体修改。最后,顺利通过了省“三普”办专家组验收
我县本次实地调查,普查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条件艰苦等困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文物总量由“二普”时的271处文物点上升至694处。其中,古遗址由186处增加到283处,古墓葬由原来的30处增加到81处,古建筑由原来的35处增长至237处,石窟寺及石刻由6处增加到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由11处增加到77处,其它类别由3处增加到9处。同时我县“三普”中共测绘图纸2089张,拍摄照片2887张,采集标本2210件。
第三阶段: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2010年,文物局局长李武斌到任后,首先:加强我县普查档案管理,规范普查资料档案工作,提高文物普查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普查资料档案,按照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及时配备了文件柜和办公电脑,并指定专人负责
档案管理,把我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关的各类文件、培训教材、统计报表、宣传资料、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表、消失文物调查表、田野调查工作笔记、图纸、照片、拓片、标本、队员手记、文物名录、统计汇总资料等所有所有纸质资料及电子资料资料均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备份,整理,装订。与此同时,为确保普查数据的安全性,对此次普查采集到的数据资料电子文本,我们进行了各级备份,做到了普查数据万无一失。其次,带领相关人员对全县各乡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三普”新发现的文物点进行了检查:并结合“三普”新发现,于2010年7月呈报县政府审核后,公布垣曲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使“三普”部分成果得以保护巩固。其三,配合省、市文物部门对我县的“三普”各项成果进行严格筛选、审核、修订,通过国家“三普”办最终验收。
2011年是“三普”工作的收官之年,为对我县“三普”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普查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对普查工作完整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种成果转化的文本编制,确保我县“三普”的第三阶段圆满完成。我局严格按照普查工作步骤、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楹联征集
今年3月,根据省、市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普查成果,对全省各县古建筑的匾额、楹联及其门额进行征集、汇编、编辑出版工作安排,文物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县11个乡镇,对各个乡镇普查的古建筑进行逐一排查,严格
按照拍摄要求,多方位、多角度选择照片,每幅楹联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登记表。4月份,结合登记内容,选择艺术价值较高的匾额、楹联18幅上报市文物局,现省文物局楹联汇集正在编制之中。
(二)、“三普”报告编写
《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是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编写好“三普”报告,我局普查人员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普查报告七大部分的编制要求,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从文本编写、各项数据统计(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构成比例、分布状况、保存现状、优势特色等)、制表、绘图、分析以及各种文件汇集、“三普”各种活动照片搜集、选材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编写《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经过20多天的努力,现长达110页的《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已编制完成,经市局初审,现已定稿,准备印刷。
(三)、《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编印。
我局结合省、市“三普”办对我县三普成果的最终修订目录,对我县69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按六大类分篇制表,按时代排序。条目内容包含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发现类别、保护级别、简介和备注等进行编制出版
(四)、《舜地藏宝》编制。根据“三普”第三阶段普查成果转化要求,我局从我县“三普”新发现的43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中,按不同类别,筛选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20余处,进行汇编,现初稿已经县领导把关审核,即将出版。
总之,通过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彻底摸清了我县文化遗产家底,全面掌握了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和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较准确掌握了我县不可移动文物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保护现状,为研究制定文物事业发展战略、保护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把握了我县文物事业发展工作规律、特点和趋势,掌握了当前文物工作先进理念和技术,壮大了我县文物保护队伍,提高了整体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搭建起了文物信息、资源交流和文物保护宣传的科技平台,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提供了保障。
第四篇: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报告
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07‟9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甘孜州人民政府《甘孜州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甘办发[2007]126号)文件精神,根据州文物局的安排,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我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三普办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此次普查历经4年,从文物培训到实地考察再到室内整理资料,都由专人负责。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理塘县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文物的基本数据、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情况,为理塘县的文化遗产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次文物普查,理塘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75处,包括古建筑56处,古遗址9处,古墓葬1处,近现代重要古迹及代表性建筑97处,其它12处。2010年拟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11年拟申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第一部分 普查工作背景
一、基本情况
理塘县位于地球的第三级--青藏高原东南隅,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雅江县,南连木里县、稻城县、乡城县,西接巴塘县,北抵白玉县新龙县,理塘县幅员辽阔,总面积达14182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土地面积第二大县。其贯彻全县的国道318线和始于理塘的省级217线东连州府的康定、省会成都西接西藏,南达稻城“亚丁”云南,北至青海,位于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大环线上的中心位臵和一级支撑中心,是康南经济、交通、文化”商贸中心。全县大多数地区分布在海拔3600米至4600米之间,平均海拔4133米,县城高城镇海拔4014米,素有“世界高城、雪域圣地、草原明珠马术之乡”之美誉。
二、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
一是结合我县实际,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制定、并分别下发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方案》,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时间安排及经费问题作了具体要求;
二是县政府办下发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垒群同志为组长、文化旅游、国土、城建、宗教、林业、民政、统计、交通等相关单位一把手及乡、镇长为成员的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三是杨垒群副县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布臵文物普查工作,定期听取文物普查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落实了文物普查专用车、普查经费、部门协作等影响普查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四是2008年、2009年我县分别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纳入了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确保了我县“三普”工作顺利开展。
三、此次文物普查前不可移动文物情况
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之前,由于无专门的文物普查工作者,均由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兼任文物管理工作者。之前我县文物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县发现已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0处,其中古建筑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
目前赶时理塘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他文物保护单位168处。
第二部分 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历时4年,共分为三个阶段:文物普查准备工作、实地文物调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
一、组织和机构
(一)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成立时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精神和中央、省、州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落实目标责任,搞好田野实地调查阶段的各项工作,理塘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
(二)、认真做好田野调查工作及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9年7月,我局汪堆局长亲自挂帅与西南民大文物普查专家组3人一行,行程4000多公里,分别对全县18个乡70多个行政村的寺庙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白塔、茶马古道驿站等进行了详细的普查。此次实地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06处,同时将革命烈士陵园等十二处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完成其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三)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结构
为切实落实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理塘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杨 垒 群 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刘 明 刚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泽仁汪堆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
徐 双 勇 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成 员:楚 昌 龙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格 绒 县国土资源和建设局局长
邓 志 强 县交通局局长 牟 嘉 波 县财政局局长 尼玛泽仁 县水利局局长 俄 扎 县林业局局长
阿 公 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
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普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旅游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泽仁汪堆同志兼任。为认真组织、落实和实施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继而成立理塘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 任:泽仁汪堆 县文化旅游局局长 副主任:徐 双 勇 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朱 娟 县文化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成 员:四郎拥忠 县文物管理所
昂汪扎西 县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
文物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各项普查工作,由泽仁汪堆同志负责日常性工作。
(四)普查机构和办事机构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过程中,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建设、表彰奖励和新闻宣传等方面重要决策事项和工作成果。
1.政策保障
县人民政府在与州人民政府签订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政府责任书后,随即与县文化旅游局签订了文物普查责任书,同时出台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办法》,切实保障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这些文件构成了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政策保障。
2.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文化旅游、财政、林业、国土建设、交通、宗教、水利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理塘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化旅游局,主要职责为:组织和落实上级文物部门制定的文物普查相关工作计划;提出和制定我县关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在州文化局文物局的指导下,开展理塘县文物普查工作,按时上报文物普查工作进度;向州文化局文物普查办公室上报理塘县开展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1)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纳入文化旅游局工作职责,成立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由局长担任文物普查队队长,负责领导乡城县的文物普查工作。
(2)普查工作必须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
(3)协调理塘县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支持,参与文物普查,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不虚报、瞒报、拒保、迟报;
3.物质保障
为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扎实推进,促进普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普查的进程和普查数据同国家、省普查数据库对接,确保普查质量,由省文物局为我县配齐了:手提电脑、数码相机、GPS定位系统等设备。自从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始,积极争取省、州、县三级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由于我县文化旅游局无专门文物技术人员,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均由县文化旅游局职工接受专用培训,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制度建设
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发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普查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理塘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5.表彰奖励
理塘县地处甘孜州西南,恶劣的自然条件,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普查队队员不惧艰难,克服困难,对理塘县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地点、地理坐标、年代、类别等基本情况;文物保存和损毁情况、原因、周边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严格按照《理塘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进行文物普查。
6、新闻宣传和文物保护情况
为了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宣传到位,使文物普查利国利民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局除了在县城重要场所及主要街道,悬挂横幅进行宣传外,还利用普查工作队实地调查之际,将宣传工作与田野调查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宣传《文物法》、《理塘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方案》等法律政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民热情参与的文物普查氛围。深入动员,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采取广场现场宣传、广播电视宣传的方式,形成全民了解,全民参与。在普查过程中,通过宣传文物保护和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随着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省、州文物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理塘县的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部分文物实施了免费开放。
(五)、本地区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影响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普查难度大,由于普查点大部分在边远山区,普查期又安排在雨季,造成道路中断,加之交通工具落后,导致很多普查点无法进入。
总之,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局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登记、建档建卡,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县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开创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理塘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
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汇报2007-02-02 21:57:0
5县委、县人大、县政府:
今年,我所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文化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政府《广丰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于今年三月底成立普查队,深入到全县个乡镇和重点文物普查点现场进行文物普查。通过普查,我所进一步掌握了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情况,提高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预见性、规划性。现将本次文物普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文物普查的具体做法
(一)众志成城、全力以赴
本次普查工作规模大、范围广、时间短、任务紧,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将全县不移动文物及民间流散文物进行一次性登记,测绘、拍照、文字说明、整理材料,没有一支业务精良、吃苦耐劳、讲求奉献的队伍是难以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为此我们不仅组织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邀请文物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还同时开展了“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全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的动员大会,号召全所人员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普查上。通过学习和动员,全体工作人员拧成一股绳,凭着一种不怕跑断腿的精神,锲而不舍的作风,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进行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编录,克服了交通不便、专职专业人员缺乏等重重困难。
(二)上下联动、宣传到位
本次普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确保普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县政府成立了由祝美清副县长为组长的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祝副县长还在广丰电视台发表了关于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讲话,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支援文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所还通过张贴海报、悬挂大幅标语、散发文物普查表、举办文物通信员培训班、召开文物爱好者和知情者座谈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得“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本次普查工作也因此而得以顺利进行。
二.普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次文物普查工作不仅宣传了有
关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增强了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并同时查明了一大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现存较为完好的文物。其中不可移动文物有处。
古建筑:横山镇上孚周氏宗祠、管村乡清淤管氏宗祠、管村乡舵阳管氏宗祠、横山镇都吴氏宗祠、十都大屋、十都花堂门、少阳俞氏宗祠、泉波黄氏宗祠、比古靖安俞氏宗祠、管村乡石井庙、比古龙华庙、六石岩庙、横山都万寿宫、嵩峰十都戏台、横山都戏台。民居:沙田溪头陈氏大屋、沙田潭头苏氏民居、嵩峰十都祝氏大厅。石桥:十都智仁桥、排山望仙桥。遗址:高庄古瓷窑、六石岩古城遗址、高阳古瓷窑遗址。这些古建都有精湛的工艺水平、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十几处书院、楼阁斋轩,因年代久远及天灾人祸而遭受严重摧残。
另外我所还普查到件流散移动文物,其中有明清木椅、木床、石人、石
床、石马、石羊、石猪、古瓷器、铜器等。
三.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计划安排
文物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我县旅游事业,促进我县经济腾飞的重要资源。故此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我所将利用这次文物普查的契机,积极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在充分听取有关文物专家的意见之后,我们筛选了五都蛇山头古文化遗址、龙溪祝氏宗祠、清淤管氏宗祠、上孚周氏宗祠、舵阳管氏宗祠、龙溪文昌阁等六处保存较完整,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的古建筑,准备予以申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项严谨、细致、繁琐的工作,具体包括现场实测、电脑制图、彩照编排、文字说明、文稿打印等几个过程。我们请有关文物专家对完成上述各项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进行了测算,总共需要人民币十二万元。
总之,在这次普查过程中,我所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登记、帐务核对、建档建卡,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县文化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开创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局面。
广丰文物管理所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