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3: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我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根据工作安排,5—6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调查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听取了县旅游局、XX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有关情况的汇报,走访了XXXX等

乡镇,并召开了旅行社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战略定位清晰,政策保障有力,坚持打造大景区、搭建大平台、促进大融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不断向深度拓展,重点景区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档次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投资约XX亿元的XXX景区已投入试运行,“5A”景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投资近XX万、全长XX公里的XX休闲绿道建成开放,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XXX旅游度假区、温泉城、XX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相继签约或动工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点建设初显成效,开展油菜花、杨梅、薰衣草等节庆活动,较好地实现了产业互动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引导、政策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景区建设规划亟需完善。《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在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和配套服务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合理;一些景区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有待提高。部分优质旅游资源被私人占据,XX等景点存在无规划先开发的现象。二是相关政策亟待完善。旅游发展基金的激励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家乐发展等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宣传促销缺乏灵活的优惠政策,对旅行社的激励政策不够科学,导致一些旅行社存在消极心理。

(二)景区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核心景区建设有待加快推进。XXX景区由于刚投入试运行等原因,景区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口号尚未提出,跟外地同类景区相比,缺乏金字招牌,知名度美誉度有待提高。景区内配套服务未及时跟进,路牌标识不全,景区范围内缺乏餐饮和商品服务网点,体现人文关怀不够。缆车容量偏小、运力不足,高峰期如采取限游措施容易引发矛盾。圳口至官坑道路狭窄,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游客游览质量。二是其他景区层次较低。除大神仙居景区,其他景区普遍存在“小、散、低”现象,产品种类偏少,景区功能单一,特色不够突出。大部分景区存在亏损现象,响石山、高迁古民居、永安溪漂流等景区经营困难。三是景区产品结构较单一。现有景区多以观光类产品为主,开发还未从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型转变,旅游经济附加值不够高。四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现有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宗教文化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没有得到深入开发,缺少文化气息和地方色彩。五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项目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项目招商和建设进度不够快。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围绕旅游六要素的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往景区道路等级低,景点专线班车较少,可进入性差,景区与景区之间连接不畅。

(三)旅游发展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管理体制还需理顺。虽然推行了旅游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但旅游局、神仙居旅游集团、各旅游平台之间的关系还未理顺,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旅委虽然已经成立,但组织框架尚未建立,未进行实质性运行,统筹协调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二是管理服务水平不够高。由于待遇低等原因,吸引、留住旅游策划、营销和管理等专业人才较难,景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导游队伍综合素质偏低,外语人才缺乏,队伍稳定性不强。行业管理有待加强,外地旅行社驻仙居门市部超范围经营,导致旅行社恶性竞争。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特别是宾馆酒店逢节必涨。景区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大,促销机制有待创新,促销区域有待扩大。三是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全县上下大旅游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少数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和服务旅游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景区周边村民因门票从紧政策产生抵触心理。“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营造全力兴旅氛围。一要强化“旅游兴县”理念。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重点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旅游景区建设,积极参与解决涉旅问题,努力营造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二要完善工作机制。旅委作为统筹全县旅游事业发展的机构,要尽快完善组织架构、理顺职能,协调好旅游局、旅游集团、度假区管委会和各旅游项目指挥部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作用。旅游集团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推进景区管理的规范化。旅游局要坚持“依法治旅,以质兴旅”,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三要营造和谐旅游环境。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即将实施的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营造依法治旅氛围。以文明城市创建、慈孝文化建设等为抓手,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各种陋习,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景区所在乡镇要做好政策处理工作,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消除景区周边村民的抵触情绪,努力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着力完善景区规划和政策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根据提升产业的要求,全面考虑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等因素,高起点编制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和区块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实现差异发展。根据景区发展需要,抓紧修编《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增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编制旅游资源控制性规划,使规划真正起到规范、保护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有序合理开发。二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支持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保证措施,为“5A”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撑。逐步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抓紧制订统一的旅游业招商和宣传促销等优惠政策,提高“含金量”。出台完善对农家乐、旅行社等扶持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办旅游的热情和活力。

(三)着力打造知名景区和旅游品牌。一要做大做精核心景区。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坚持大思路策划,大手笔建设,大服务配套,大品牌塑造。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核心景区,建设精品景区,打造知名景区。扎实做好“5A”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加快XX景区的升级改造,谋划好XX景区前期工作,创造条件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二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创建高品位的XX居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溪谷休闲、森林休闲、特色农家乐等,完善绿道沿线配套设施,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打造生态休闲牌。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宗教文化,做活做大“仙”字文章,打造XX文化牌。做大做精油菜花、杨梅等节庆活动,加快推进海亮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建设,打造农事节庆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温泉城,大力打造养生文化,推出温泉健康养生特色项目,打造温泉养生牌。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争取国内外大型品牌赛事落户仙居,打造大型赛事牌。加快推进抽水蓄能—下岸水库等景区项目开发,为发展特色旅游增加新的亮点。

(四)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一要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度假区项目招商力度,加快停车场、酒店等建设进度,不断完善景区配套服务功能。着重抓好大神仙居景区入口道路、旅游商店、观景小道、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景区安全保障体系,为游客创造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按照“全县景区化”的要求,加强景区外部环境整治,提升景区形象。二要重视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端旅游人才特别是导游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强队伍稳定性。加强景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三要强化宣传促销。创新宣传机制,统一营销品牌,提高仙居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扩大促销区域,面向大型媒体,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第二篇:旅游景区调查报告

关于桂林市冠岩景区旅游开发的调查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且成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商务,休闲度假等原因来我国旅游,这是我国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旅游业称之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产业带动力之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桂林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山水甲天下”之盛誉,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据今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世界十大最美水景”桂林的漓江以其特有的魅力入选其中成为亚洲唯一的景区,漓江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之作山与水的自然融合,如屹立在中国这块黄土地的山水画。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桂林的美丽景色,我们这次调查的冠岩景区就依傍在漓江岸边,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冠岩这块蛋糕伴着中央对桂林旅游的重视,世界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下,如何将冠岩越做越好做强做大,解决现有的阻碍问题,这是每位关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旅游市场调研,可以从旅游者的特征、旅游动机和旅游效果展开调查,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有助于冠岩景区旅游的发展,提高客流量和提升桂冠岩景区的整体形象.一、冠岩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现状

冠岩位于桂林市东郊的草坪回族自治乡,距市中心29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在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又享有美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乡吧岛、电动管轨车、重力管轨车、电动游览车、冠岩飞索、云雾山庄、冠岩饭店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

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有轨列车、在地下河中乘小木船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90分钟。

冠岩景区的美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和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李宗仁、胡志明等都曾到过冠岩景区。

成后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并且随着桂林市被国务院选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后,冠岩风景区将会越来越好。

二、景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岩洞景区井喷式发展,冠岩的优势降低,客源分流情况明显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冠岩在岩洞的开发上处于较早地位,但是芦笛岩以国宾洞的口号吸引着一批固定游客,虽然最近几年游客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在桂林旅游中有其领先地位,银子岩是个新开发的岩洞,利用其新的岩洞形态灯光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大旅行社共同构造的游客网,使其在桂林溶洞景区参观中异军突起,大有领跑优势,丰鱼岩等一些新开溶洞,这些景区各有特色与冠岩共分溶洞参观这块大蛋糕,这是冠岩的景区门票收益大大锐减,影响力降低。

(2)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结构过于单一项目不够新颖,使游客对于冠岩的期望度降低,很多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景区的安全措施设计不合理,除了以缆车和滑道进入景区以外,游客想自己爬山体验那一段,安全保护不到位,很多游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滑道,下雨天或路滑简直无法前行,这也可以说没有充分利用漓江景色相伴这一很大优势。并且一些餐饮住宿部门显得比较清闲和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食住等需求。

(3)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冠岩景区内部的参观中,很少有景区服务人员对游客说明安全注意问题,也没有很多的安全警示,将游客带到一些特色产品时也没有服务人员进行介绍,没有设置属于冠岩自己的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小的纪念工艺品,丝绸织物,文复品,字画等,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个别景点允许照相人员在景区内摆摊设点,出了景区外更是有一些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频繁的向游客兜售东西,使得游客厌烦而这全程没有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景区交通不便,停车位置不佳,游客通行选择度低

冠岩景区相比较桂林靠近市区的一些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较偏僻,游客进

出不方便,其实这个交通方面不仅是冠岩,在整个桂林市旅游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那天我们乘车去时看着窗外的景区,那真是心有余悸,用句玩笑话而言,完全可以用来当F1赛车的自然赛场。但是随着桂林市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交通这块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是冠岩如果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管理部,很多的自驾车游肯能会排出冠岩之行,而自驾车却日益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适应。

(5)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冠岩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无法带动与周边景区乡村风光和漓江山水经济价值的提升,不能带动游客滞留时间延长及增加旅游消费等缺陷,从而使冠岩景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旅游收入的上升难免出现瓶颈。

三、冠岩景区规划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使游客的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这是大趋势。

(1)建立冠岩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以冠岩特有的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基本标准,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例如增开一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生活,游客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因为针对目前旅游资源丰富性与旅游内容的单调性,游客规模增长与收入效益增长慢等矛盾特点,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抓住游客客源,增加收益,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旅游产品在许多游客中有其特有的定义,作为旅游市场已渐趋稳定,巩固而进入成就发展阶段的桂林旅游业,建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愈显重要,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学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漓江环境容量所决定。冠岩处于百里漓江中唯一的大型景区,冠岩景区的发展必需要与漓江的发展相适宜,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漓江,就如今年春天之季漓江发洪水造成桂林漓江一片死寂,而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秋天之季的旱灾也是漓江出现断流现象,完全不能进行旅游活动,因为桂林的魂脉出现情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原理,少了漓江,冠岩在内的桂林旅游行业大大受损,这样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冠岩要根据现状消费结构特点采取对策提高效益,错开游览时段,均衡发展。而不是旺季人多无处装,员工火燎急躁不适应;淡季寥寥数人不愿装,员工几人和着搓麻将。

(3)各种旅游协调发展,使旅游经济素质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着眼于大桂林旅

游区的开发和新景点的建设,把桂林建设成港澳台东南亚,粤桂黔、川湘滇等地区最理想的“后花园”。利用桂林的房价和环境优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大力提高桂林知名度,把漓江建成中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而处于漓江之畔的冠岩景区必需牢牢的把握这个机会使冠岩景区充实内涵、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建立属于冠岩的企业内部文化,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扩大外延就在于冠岩景区不仅仅要牢牢抓住南方客人,还必须扩大知名度使北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传统现代并蓄,内外旅游并重,冠岩景区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新的景区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旅游岩洞参观多方式的优势项目,把冠岩景区与漓江建设成世界上人人向往的胜地,访华旅游必选之地。

(4)建立绿色旅游,各种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冠岩景区核心景观为自然景观、景区位于黄金水道漓江畔,其环境条件极优越,为漓江游览的精华地段。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C,无霜期30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3%,大气评价指数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一年四季皆宜于渡假疗养。景区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珍稀罕见的峰林奇观、旅游资源及景观丰富多彩。以纯朴自然的古镇风貌,田园风光以及居住着回、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富。景区既有自然绮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现在中国人随着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对健康的注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而冠岩景区这块未经污染的绿色瑰宝更是符合了许多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之最好去处。我们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日本的“氧气吧”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实践的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冠岩景区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要。

(5)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促使交通方面改善

冠岩景区在众多的岩洞中其特性显著,并且依靠漓江,但是为什么在桂林旅游中的贡献和影响不大,我想很大一个程度还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方便,这个方面不仅能从它的大门设置和景区的多种浏览方式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没有大型的酒店在这里投资,冠岩景区不适宜建立过夜的部门,并且同一些大型的景区中心距离较远,很多旅行社和游客不愿意花上四五个小时匆匆的进行浏览,所以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开发冠岩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自驾车游客和散客这一群体,建立大型的停车场,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有一个休息的环境。从而以冠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例如建立农家乐和采摘果园,使游客积极加入到冠岩景区及其辐射区中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补充材料

冠岩风景区旅游市场调研问卷

调查地点:桂林冠岩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28日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65岁及以上B.45-64岁C.25-44岁D.15-24岁E.14岁及以下

3、您的职业:

A.公务员B.企事业管理人员C.专业 /文教科技人员

D.服务销售人员E.工人F.军人G.农民H.离退休人员I.学生J.其他

4、您来自哪里?

A、本地B、本省C、国内D、国外

5、您的教育程度:

A 初中及其以下B中专或高中C大学专科D大学本科E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6、您此次来冠岩旅游的方式是:

A.单位组织B.家庭或与亲朋结伴C.旅行社组织D.个人旅行E.其他

7、您来景区的次数?

A、第1次B、第2次C、第2次以上

8、您此行在冠岩花费总额是元

9、您此次旅行是否在外过夜:

A.否

B.是,共在外度过天(夜),其中:

10、除本景点外,在本县有无您已经或还将去的景点:

A.无B.有,是、、11、您来本县的目的:

A.休闲 /度假B.观光 /游览C.探亲访友

D.宗教 /朝拜E.会议F.商务G.文化 /体育 /科技交流H.其他

12、您对本景区的服务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较差D、很差

13、您觉得本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如何?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14、您觉得景区最缺的是:

A.地方特色食品购物 B.健身娱乐设施 C.基础设施配套

D.管理服务E.高、中档住宿F.导游服务G.其它

15.您会在景区选购那些旅游产品:

A.食品茶叶B.纪念工艺品C.文复品/字画D.首饰珍珠 E.瓷器陶瓷F.服装丝绸G.保健药品

问卷分析

由于调查的当天天气因素的影响,所以景区游客没有平时的多,因此我们小组调查的并不全面。通过调查我们得出:来景区的人员一般都是分布在25-44岁和15-24岁这两年龄段,而且大家的职业不是学生就差不多是企事业的工作人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冠岩景区的游客涵盖率不高,市场影响度不大。其次,出游的方式以个人、家庭或与朋友结伴出游的居多。出游方式单

一。大家不只是来冠岩来观光、休闲旅游,还要来桂林其他的地方玩玩。所以,面对其他景区的竞争与威胁,冠岩景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娱乐项目吸引游客。此外,大家还不是很满意景区的卫生与服务等,所以景区要在这几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员工的素质,对员工进行培训,尽可能提供优质及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顾客的要求。

第三篇:旅游景区调查报告(精品)

旅游景区的调查报告(精品合集)

武夷山景区经营调查报告 1 1

目录 一、武夷山风景区的概况……………………………………………2 1、总体概况…………………………………………………………2 2.景观资源概况………………………………………………………2 二、武夷山风景区经营管理状况……………………………………2 1、产品设计创新……………………………………………………2 2、武夷山景区市场营销战略…………………………………………3 3、武夷山环境管理……………………………………………………4 4、游客管理……………………………………………………………5 5、武夷山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与设计……………………………………5 6、武夷山景区安全管理………………………………………………6 7、武夷山景区的经营管理体制…………………………………………7 三、武夷山风景区经营管理现状分析…………………………………8 1、武夷山风景区经营管理优点…………………………………………8 2、武夷山风景区经营管理缺点…………………………………………8 四、武夷山风景区经营管理对策………………………………………9 五、结语………………………………………………………………10

武夷山景区经营管理调研报告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实践

中文摘要:通过武夷山景区的概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管理状况的分析,对武夷山景区经营管理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更深刻的认识,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景区的经营管理和规划知识有了现实模板的对比,加强了旅游景区管理知识的运用。

关键词:概况、经营管理状况、经营管理现状分析、经营管理对策、结语 一、武夷山风景区的概况 1、总体概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是国家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区,世界双遗地。武夷山景区分为大武夷和小武夷,现对外开放小武夷景区。小武夷景区是指方圆 70平方公里的地区,处于武夷山脉的东南侧,海拔基本在 400-700 左右,最低处为九曲溪,海拔200 米,最高处为三仰峰,海拔 717.7 米,小武夷的高差小,兼具黄山和桂林的特色。

2.景观资源概况武夷山市内云集了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山体峻峭挺拔,山峰姿态优美、造型石惟妙惟肖、山涧流泉飞瀑与清晰碧潭、晶莹卵石和森林植被巧妙组合。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武夷山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景观。武夷山同时还拥有许多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

化这六种旅游文化。现在整个景区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游/云窝景区、虎啸岩/一线天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莲花峰/遇林亭景区和九曲溪漂流景区,出去九曲溪之外的所有景区都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包含有宋街、朱熹园、古闽越文化博物馆和王城遗址以及下梅村古民居,此外还有社会力量开发的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游览点。

二、武夷山风景区经营管理状况 1、产品设计创新 ①印象大红袍是福建省、南平等市倾力打造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一直以来,武夷山的山水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近年来,武夷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旅游形象。武夷山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早在唐宋时期就盛名远播,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在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代表中国乌龙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借助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的高水平创意策划,把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使之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文化旅游项目,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②积极拓展九曲溪上游的生态旅游,已成功的开发了桐木溪漂流、青龙瀑布、原始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景点,受到游客的青睐。

③积极拓展城村闽越文化旅游,挖掘展示古越风情民俗,充实了闽越王城文化旅游的内涵,得到游客的好评。

2、武夷山景区市场营销战略

①品牌扩展,保持强势——品牌支撑战略 武夷山旅游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培养、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旅游品牌,可以将武夷山的品牌定位于高知名度、高认知度、高美誉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品牌活力的强势品牌地位,对于这类品牌,旅游地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品牌地位,武夷山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品牌扩展,结合市场发展前沿趋势不断推出武夷山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武夷山红色旅游品牌,武夷山茶文化品牌等高品位的旅游品牌,树立了鲜明、多元的旅游地品牌形象,得到广大旅游者的强力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②清纯玉女,形象突出——形象制胜战略 武夷山从发展之初就特别注重旅游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在旅游形象的推广过程中又将统一性、针对性、效益性三大形象推广原则把握得游刃有余。一直以来就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以“玉女峰”为形象标志对外进行宣传促销,始终给旅游者以一种清新纯净的形象感知,处处体现的是统一的、整体的旅游形象:除了“玉女”品牌外,武夷山还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的分体支撑形象,例如:针对青年旅游者武夷山给出的是“浪漫牌”,对以学生、学者为主体的客源武夷山则以“科考牌”取胜等。

③不懈创新,强化质量——产品升级战略 武夷山旅游的不懈创新体现于不断顺应市场需求,结合本土资源特色推出了风光旅游、民俗旅游、古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等一系列富有鲜明的武夷特色的主题旅游,并且举办“武夷山旅游节”等重大

节庆活动,以节庆促旅游发展。

④多元营销,灵活组合——营销组合战略 在营销组合上,武夷山最为讲求灵活多样。例如,武夷山给予中国康辉旅行社集团的系列旅游团以景区优惠门票。如此大规模的团购项目在福建省旅游界尚属首次,在国内也尚属罕见,团购销售模式有利当地旅游业做大做强。这种短渠道的销售方式既给旅游地以客源保证,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成本,有益实行强强联合共创品牌,经济利益上能达到双赢。

另外,武夷山还散发武夷山画册、折页、武夷风光 VCD 片和旅游报价等各类旅游宣传品在各种旅游交易会上进行直接宣传促销,以拓展客源市场。

3、武夷山环境管理 ①、自然环境 A、限制和减少武夷山景区内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量。禁止使用外来车辆在景区内行驶,统一换乘的专门环保车,座位不超过 25 人。

B、采用高效的垃圾处理措施。有专门的清洁人员第一时间打扫武夷山景区卫生,景物内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垃圾桶,并及时清运垃圾。

C、保护武夷山景区的森林资源。自从 1979 年 4 月,国务院批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内不再对资源进行大规模的采伐和利用。2001 年以来,武夷山市政府采取了强力的行政措施敢于天然林木的保护,对盗伐行为,不仅没收非法所得,还处以 1 一 2.5 倍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提高综合防火能力,加大巡护和执法力度。还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加强保护区内村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E、在武夷山景区内建设环保、绿色公厕。公厕不仅数量多,而且干净卫生,减少对武夷山景区的空气污染,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F、保护武夷山的水体资源,配备专门的水面清洁人员,第一 时间清除水面的垃圾,并及时清理水底的沉积物。

G、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武夷山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旅游资源。

H、在设计武夷山景区规划时,规划好游客的步行道和车道,避免绿地的破坏。

I、强化遗产资源管护,积极稳妥推进世遗环保工程。完善、落实好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的监督测工作,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决算依据;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着力完善病虫害防控合作机制,提高病虫害防控能力。实施好九曲溪两岸、山北旅游公路等区域的绿化、彩化。加强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管护,切实做好调查维护和数据更新工作。

②、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即武夷山景区的设施设备,对它的管理具体参看设施管理。

③、社会文化管理 A、大力发掘、尊重并保护武夷山当地的文化,树立创新意识,减少外来文化的干扰,加强文化产业开发建设,做好市场宣传营销。如对武夷山景区的岩茶文化和朱子文化给予重点保护,印象大红袍拍摄等。

B、加强武夷山景物当地居民的参与。以正确的科学思想引导当地居民,提升其文化素养,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严格规划社会行为。如:当地居民担任九曲溪竹筏的撑船人员、武夷山景区导游、种植武夷岩茶、开设出售当地特产的商店等。

C、加强武夷山景区的治安管理,保护居民和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如设置保卫人员,虎啸岩、天游峰攀登路途旁边设置围栏等。

4、游客管理 ①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武夷山保护区从里到外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严格的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游客容量,不能超出生态承受能力之外。

②分流、队列、团队管理。根据武夷山旅游线路和时间的安排、客流的时空分布,及时传递游客拥挤情况的信息,组织和引导游客分流,进一步实现游客排队队列整齐和自发分流,对团队进行节奏和步调的调整,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如九曲溪竹筏的乘坐时间安排、大规模团队排队队列的安排。

③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在武夷山旅游景区内设置提示性标语,提醒游客不要随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等。

④在加强武夷山景区的治安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提高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识,通过导游员的提醒工作、景区宣传手册、景区内警示牌标

语等。

⑤在武夷山景区内设置游客中心,给游客提供便捷的咨询、求助和投诉通道并耐心地听取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解决游客的难题,给予游客满意的答复。

5、武夷山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与设计 景区内的设施分为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娱乐游憩设施三大类:

①对基础设施设备的管理与设计:

A.道路交通设施:在武夷山景区内实行统一的套车制度,禁止外来车辆往来景区,区内有统一的环保旅游专用车,接送往来各个景点之间游客,一方面减少外来车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同时各个景点之间都铺设有曲径通深的游览步道,以便游客步行往来,游览步道采用部分水泥路面和片石路面,这需要日常维护,以保证游步道的安全。景区内设有人力轿,为体力有限的游客提供服务,同时可以降低就业压力,增加当地居

景区调查报告 2 2

石家庄市环境调查 1.抱犊寨 抱犊寨,旧名抱犊山,古名萆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西郊,距省会石家庄 16 公里,距首都北京 288 公里,是一外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系国家四 A 级旅游区、河北省旅游先进单位、石家庄十佳旅游景区。它东临华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峥嵘雄秀,四周皆是悬崖绝壁,远望犹如巨佛仰卧,眉目毕肖,其山顶平旷坦夷,有良田沃土 660 亩,土层深达 66 米,异境别开,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犊福地”之誉。

抱犊寨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座名山的名称。抱犊寨位于石家庄市西 17 公里处,山势巍然,仅南北坡各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登至山颠,豁然开朗,修建有目前全国最大山顶门坊--南天门,全国第一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全国最大的金漆壁画装饰的韩信祠以及长城寨墙等。新开辟的“西苑--莲花山--抱犊寨”客运索道全长 1800多米,为国内唯一设有中转站,没有中间塔、全封闭往返式客运索道,最高悬空 271 米,成为抱犊寨的一大景观。

属于国家 4A 景区的抱犊寨是一处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海拔 580 米,四周悬崖绝壁,顶部平旷坦夷,有肥沃良田 660 亩,土层深达 66 米。曾是汉淮阴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亦是著名道人张三丰成道涉足之福地,其风光奇异独特,景色宜人,被誉为“天堂之幻觉,人间之福地,兵家之战场,世外之桃花源”的天下奇寨。

抱犊寨古时称为草山,即汉将藏伐格之战电:含李“人持一旗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的地方。抱犊之名,据说在北魏葛荣起义时,当地人为避战乱,抱犊上山,因此才有了抱犊之名。山的四面都是峭壁,山路很险,而山顶上又有 600 多亩耕地,所以民间又有抱犊(小牛)上山,养大耕田的说法。而实际在早于北魏,作于两晋时期的《玉质》中,即布“抱犊山”的记载。“抱犊”与“寨”相连,是在金米元初时水金将武仙在山顶屯兵建寨,抗击蒙古军队,这样此山便有了“寨”的名称。

2.封龙山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 812 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

封龙山环境幽美,林木繁茂,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他创编了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制定了僧规,为各地寺庙所遵循。沙门弃谷姓,统一以释为姓,也自道安始,道安以道德学问,赢得了朝野的尊重。

二、石家庄景区的现状及问题(实地调查):

1、旅游景区追求量的增加,而对其品质的塑造不够,走访的几个景区基本都没有对其进行细致的开发,拥有未进行开发,保持着原始的原貌的地方。龙凤湖,封龙山,抱犊寨景区对其资源的开发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2、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和营销观念在走访的景区当中,景区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缺乏营销观念表现的比较明显。感觉游客到该景区旅游,是景区给了游客多大的面子,态度生硬,或者比较冷漠,缺乏营销头脑。毁坏了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而且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来讲,应该知道”口碑效应”对旅游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3、对旅游景区内外部环境的治理不够完善,缺乏配套设施景区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尤其是自驾游和自助游比较时兴的现在社会,景区或当地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并预想到游客初到景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碰到的难题。

4、旅游景区的欠缺文化内涵(以锦山为例),锦山应该突出对其名字的打造,让游客能够了解到“锦”字的由来、认识到锦山添花的由来,藤龙山山体遍布葛藤,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赏心悦目的打造,无法对游客留下太深的印象。

太极故里陈家沟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 3 陈家沟,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位于河南省温县城东 5 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距焦作市区 35 公里,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迁至该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陈氏人丁繁衍,该村更名陈家沟,陈家沟也称为陈沟。全村 800 余户,3200 余人。

第一章太极拳的由来和推广 陈家沟之所以称之为太极故里,不仅是因为黄河与洛河交汇孕育出太极阴阳文化,更因为在这里诞生了风靡世界的武术精粹——太极拳。太极拳是明朝末年陈家沟村民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的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惮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精粹,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推崇,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特种旅游项目,与少林寺一起成为发展河南旅游业的两个“拳头”产品之一。1978 年,一代伟人邓小平挥毫写下了“太极拳好”极具号召力的题词。1990 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 1500 名中日太极拳选手的精彩表演震撼了世界。1992 年,温县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温县已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太极拳年会,吸引了全世界大批的太极拳爱好

者前来拜师学艺、参观旅游,陈家沟也被中外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圣地”。2006 年陈氏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陈家沟被中国武协、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

第二章太极故里主要景区景点近几年来,温县依托太极拳国际品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2004年,正式启动实施总投资 1.2 亿元的《陈家沟旅游发展规划》,经辛勤努力,目前陈家沟已建成的景点有:历代宗师纪念馆、陈家沟武术馆、杨露禅学拳处。其中,历代宗师纪念馆是为纪念太极拳历代宗师所建,纪念馆的前面塑建有太极拳鼻祖陈王廷的铜像以及历代太极拳宗师的碑碣,碑碣上刻有历代宗师的简介。在陈家沟武术馆,可以一览当代太极拳师的风采,在武术馆大厅的四面墙壁上,可以看到当代太极拳名家以及后起之秀的展板。杨露禅学拳处座落在青峰岭下,杨露禅常常攀上青峰岭头,藏在树丛中向下面的武学园内猎看传拳情景,并在门前空地上练习,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杨露禅正是在这里拜陈长兴为师,并获得陈氏秘传拳谱的。之后,太极拳又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目前投资 20 亿元占地 2000 余亩的中华太极拳养生旅游基地和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

第三章陈家沟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氛围日渐浓厚。近年来,太极拳开发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出“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新型发展思路,社会各界也对温县太极拳旅游开发寄予厚望,县政府明确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多年来存在的旅游业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管理职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复,阻碍了管理和服务效能的发挥。而作为陈家沟旅游开发核心的旅游景区点的管理体制问题,也是困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陈家沟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但是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没有达到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的要求,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作为旅游产业链上重要环节的娱乐和购物,发展还很不理想,价廉物美、让客人喜闻乐见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严重滞后。在陈家沟景区内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品牌商品市场,有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太极拳书籍、服装和一些样式单调的刀剑。

三、旅游市场逐步规范。近年来,陈家沟旅游景区通过争创中国优秀旅游景区等活动,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秩序,不断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旅行社、饭店、重点景区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游客投诉明显减少。随着旅游经济

一体化的发展,各地都认识到了区域联合、互动发展的必然性,特别是以交通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焦作旅游共同体的打造中,由于陈家沟距离云台山较远,旅游集聚和扩散效应不能明显发挥。

第四章提升旅游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 特色出精品,特色出效益。加快我县的经济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太极拳是我县独有的特色资源,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其垄断性、独特性及可持续性是其它类型的资源是无法比拟的,我们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提升我县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必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针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端,我建议应借鉴外地比较成熟的景区管理经验,即实行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县景区管理局的统一管理下,所有权实行股份制,由政府和投资方合理分配,经营权对社会开放。

二、必须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将景区资源合理分解,逐步推向市场,大力开发物质和精神两大旅游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产品单一、行不成特色等弊端,实现旅游产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彻底转型。

三、必须与周围景区实行区域对接。由于陈家沟旅游景区属于典型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缺乏,决定陈家沟的旅游开发必须与周边地缘相连,文化相通的地区实行互动。我建议可以由市政府牵头,与修武、新郑、登封建立共同体,开发“山水云台+太极拳乡+少林功夫”的组合旅游品牌。以温县为中心,整合以少林武术、陈家沟太极拳为主的“功夫之旅”;以嵩山、云台山为主的“山水之旅” ;以新郑黄帝故里、姓氏发源地为主的“寻根之旅”。彼此互相推介、统一旅游线路,制定统一的旅游合作实施规则,实施共同的旅游品牌战略,推广一体化旅游,实现资源互享、地区共赢。

目前,我们正处在蓄势待发的机遇期,一是县委提出的“四区联动”发展战略,实施城市东扩与陈家沟相连,必将促进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二是陈家沟与郑州之间将建设一座浮桥或黄河大桥,必将拉动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我们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务实工作,真正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的休闲、养生、习拳、观光基地。

旅游景区调查报告格式 4 4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

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

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旅游景区调查报告范例

xxxx 方圆 28平方公里,地势坦荡平旷,核心区域集中在涌洞乡境内,距县城 40 公里,与湖南省保靖县相邻,盖上有川河、楠木两个村 11 个组,850 户 3090 人。平均海拔1230 米,四季云烟,夏季平均温度 20℃左右,堪称自然空调、天然氧吧,冬季银妆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胜地。笔者近期对 xxxx 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其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浅建议。

一、xxxx 旅游开发意义深远

由于交通限制,xxxx 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独特的自然魅力,一直深受县内市民宠爱,每年都有不少游客、驴友、摄友慕名前往或故地重游,也逐步吸引周边市民眼球。特别是随着八十步至太平

场公路的改造,可进入性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到 xxxx 观光、避暑、赏花、驴行。初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 5000 余人次实地领略 xxxx 风光,单是 5 月 4 日“乡村旅游川河行”当天,就吸引 400余名市民参与。可见,xxxx 旅游开发众望所归,值得期待。

xxxx 作为我县旅游的储备资源,其开发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端上“旅游饭碗”,扩宽就业渠道,能在较快时间内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一条高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二是能够加速形成县城—xxxx—酉水河一日游精品线路,助推我县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建设。三是可以作为大边城景区的补充,添加新的旅游景点,形成旅游资源互补,丰富边城景区体量和内涵。

二、xxxx 旅游开发正当其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提出,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省际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渝东南旅游专题会议,每次研究一个问题,推动渝东南旅游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历史性跨越。2012 年 8 月,市政府在南川区召开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提倡各区县“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干起来再说”。日益优化的外部环境,为 xxxx 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和网络布局扩展,启动实施了洪安边城、西街、盐水井湖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整合上千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出钟灵、大溪、孝溪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全县旅游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升级,蕴藏已久的 xxxx,亟待揭开神秘的“盖头”,向世人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三、xxxx 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一)资源小而分散。xxxx 盖顶有天然石门回道“四门洞”、鸡冠岩、栩栩如生的“朱氏婆婆”、满山映山红、万亩天然草场、千年银杏古树、红军战斗遗址;盖下有千亩梯田,“黑洞”与“亮洞”(俗称穿洞)遥遥相望;纳沙河沿岸有“十八堡”、“十八溪”、“婆婆山”、“扁口洞”。总体来看,旅游资源丰富,但若站在武陵山区来审视评估,这些资源缺乏稀有性和震撼力,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效益。

(二)生态环境较差。一方面,xxxx 自然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不到 30%,多以灌木和草场为主,缺乏高大乔木和林带,且裸露岩石多。另一方面,xxxx 蕴藏大量的煤、黑滑石、硅等矿产资源。作为我县历史上煤矿主要产地之一,其开采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处可见废弃的煤渣,一遇下雨污水横流。同时,地处两省市交界地带,硅矿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部分核心草场出现损坏,随处可见开采“伤疤”。

(三)配套设施滞后。从涌洞政府驻地、干川和平马上山的公路都是泥土路,可进入性差。布局国电、乌电两大电网,但改造多年电力依然不稳定。唯一的小型水库(烂泥沟水库)基本没有发挥功效,主要依靠地下水,用水质量难以保证。整个区域没有成熟的旅游接待点,缺乏有品位、上质量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唯一的避暑山庄由煤矿厂区改造而成。此外,景点安全防护设施、公厕、垃圾处置等配套设施缺乏。

(四)遗留问题凸显。前些年,我县依托区域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 xxxx 发展起了 2万余亩金银花基地。但是,由于当时对旅游开发预测和估计不够,导致基地基本布局在核心草场,且低价签订了长达数十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而 xxxx 的主要资源集中在草场地带。如下一步引进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则势必处理金银花基地与草场如何选择、流转合同如何终止等遗留问题。

四、xxxx 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一)精心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制约 xxxx 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编制。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禀赋大体相当,xxxx 处于诸多名胜景点的包围中,很容易陷入同质化陷阱。如何定位 xxxx 旅游开发思路?必须跳出秀山、立足武陵,认真考察论证,注重差异化发展,与周边景区形成互补。结合资源特点,可考虑将其定位集观光、避暑、休闲、探险于一

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xxxx 作为以生态自然为基石的旅游资源,在具体的规划中,不一定需要大手笔,但必须符合实际,尊重自然,要杜绝照搬同类成熟景区开发模式,坚持低碳、低成本开发,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问题,切忌大兴土木、乱造人文景观,要防止对资源进行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破坏和开发成本。

(二)保护开发是核心

自然资源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特点,很多时候保护更是政绩。旅游开发的实质在于实现资源价值,而 xxxx 的资源价值正在于其天然性、独特性、神秘性、多样性。当前,一要通过编制规划对景区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论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旅游发展规模,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一旦确定,严禁新建房屋和搭建产业设施。二要做好旅游开发与矿产资源的规划协调,科学确定矿产开采区,对开采规模进行限制,选址必须符合旅游开发要求。三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要求设置景区旅游线路、服务设施等,少建人文景观,对确需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要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协调。四要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可体验性和可参与性。鉴于此,一是在核心区域规划映山红、杜鹃花、金银花以及生态农业、药材等观光带,使游客四季都能有所品赏,改变目前品种单一、可供观赏期短问题。二是应着手将金银花移栽出核心草场,还原一片高山草原。三是规划发

展高山蔬菜等生态种养殖业,打好绿色无公害品牌,建设集采摘、观光、休闲与自助种植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供游客体验。四是依托高山草场、千仞绝壁、山洞奇观,适时推出一批游客参与性活动。

要正确处理好景区开发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不与民争利。当前,应对区域农民早作安排,减小后期旅游开发压力。一是根据群众意愿,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将部分村民迁出旅游开发核心保护区,缓解景区生态环境压力。二是对核心区现有原始村落作为景点打造,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污水、垃圾等基础配套设施,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档次。

(三)完善配套是重点

可进入性是制约 xxxx 旅游发展的关键,必须加速突破。短期内,建议按三级公路或高于通畅工程标准建设平马至 xxxx 旅游产业路,届时 xxxx 到洪安仅需 20 分钟,能有效地将两个景区串联起来,构筑县城-洪安-xxxx-酉水河-县城旅游环线,同时打通干川水源至 xxxx 等断头路。长期看,应全力争取建设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如能建成,将全面激活 xxxx、酉水河乃至整个龙池、石堤片区旅游发展活力。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讲,过境游给景区的收益是有限的,过夜游则在吃、住、行、购等方面更具潜力。因此,要想办法让游客在 xxxx过夜。短期内,建议培育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接待户。亦可在核心区外围建设高山避暑纳凉点,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就地就业。长期看,景区成熟后,可借鉴石柱黄水假日森林小区的经验,通过“旅游地产”模式开发产权式公寓、度假酒店等业态,丰富业态布局。

当前,要加快完善车行道、景点标识标牌、参观步道、漫游步道、安全防护、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套建好生态停车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休息亭台和环保公厕,提高景区的便捷性、舒适性。

(四)适度营销是辅助

xxxx 作为新兴自然景区,就目前来看,重点市场应是城市自驾游和驴行群体,适合在周边地区作小范围的推介。长远来看,纵观国内知名旅游城市,都是以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余景区营销。xxxx 也不例外,不宜单打独斗,必须依托边城这张名片,融合边城整体营销,通过客源输送促其发展。倒是可以在文化的挖掘上做点文章,对现有资源巧妙融入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惟妙惟肖,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多方投入是保障

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鉴于目前景区基础条件太差,开发投入高、收益慢,招商难度较大,必须多措并举。一是争取将xxxx 纳入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政策应向区域适当倾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快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四是可由政府单独或与投资方联合设立旅游开发投资公司,解决好土地流转

纠纷,储备一批土地,待景区成熟后再进行出让,平衡开发资金。

同时也应认识到,搞旅游发展,难免负债,要有正确的负债观,我们认为三种情况下可以举债建设:现在建设的成本比三五年后节约几倍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建设和未来建设相当,但老百姓当前有迫切需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项目;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项目。但在操作中要量入为出,把握好原则,控制好风险,发挥好效益。

第四篇:旅游景区建设规范(DB)

旅游景区建设规范

DB51/T 979—200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一般规定............................................................................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置示例........................................................15 DB51/T 979—2009 II 1 旅游景区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内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包括提供观光、度假、专项或其它旅游产品的旅游景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1996 安全标志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4308-2003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GB/T 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3.2 旅游景区 Tourist attractions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本规范中旅游区(点)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 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3.3 旅游产品 Tourism products DB51/T 979—2009 2 旅游资源经过规划、开发建设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与对象,可分为观光、度假、专项等类别。3.4 旅游客源市场 Tourist market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之一,旅游客源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一般规定 4.1 功能

4.1.1 旅游交通 4.1.1.1 外部交通

旅游景区与所依托的城市(镇)间有旅游通道或旅游专线交通工具进行联系。旅游通道建设应符合《旅游道路建设规范》,旅游景区外部交通标识应符合《旅游标识标牌建设规范》。4.1.1.2 停车场建设

面积:景区内各类停车场面积的总和要满足旅游景区内游客接待量需求。地面:建成有绿化停车面或绿化隔离线的生态停车场。不同A级旅游景区停车场面积指标

停车场面积(指景区各类自配停车场面积总和)5A级

10000平方米以上 4A级

6000平方米以上 3A、2A、1A级 3000平方米以上

停车场管理:设立明显的停车线、回车线,回车线主要采用地面硬化指示或灯光指示两种方式设立;对每个车位进行编号;划分大车停车区和小车停车区;分别设立汽车的出口和入口。大型停车场应分设主次出入口,在入口站设立游客下车点,在出口设立游客上车点。

停车场实行大车、小车分区停放。大车停车区主要供大型旅游车、大型公交车和卡车停放;小车停车区主要供轿车、中巴车等小型汽车停放。4.1.1.3 内部交通

游览组织:游览线路尽量形成环行线路,线路选线应不对旅游区景观造成破坏,有利于旅游者观赏。

景区内道路分为步行道、车行道、特殊通道。道路设计突出景区特色,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步行道:指仅供旅游者步行的道路,车辆不能进入。分为主要步行道、次要步行道、小径。人工铺装步行道采用具有旅游景区本地特色的生态性材料建设,如用木头、木板、竹板、卵石、砾石、石板等铺设,在尽可能体现原生态的同时体现地方及民族特色。

车行道:主要供景区内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辆行驶的道路。主要机动车道要实现人车分流,宽度不低于6米;次要车行道可以采用人车共用车道,宽度4-6米。

停靠点:停车点和旅游码头位置要设置合理、安全,方便游人上下,与周围环境协调,并具有特色。4.1.2 游览 4.1.2.1 门票

材质:可选用纸质、塑料、磁卡或光盘等。纸质可以选用高光纸、铜版纸等高级纸张。外形:可借用景区内或当地知名景点和商品设计景区门票;门票主题颜色设计应与景区的CI设计保持一直,尽量使用景区的标志色。

内容:必须包含景区名称,门票价格,门票编号,票面图案,游览简图,咨询、投诉、紧急救援电话及游客警示等内容。

功能:门票除具备准入功能外,还可开发书签型、明信片型、光盘型(电子信息化)等门票。4.1.2.2 导游图 DB51/T 979—2009 3 导游图应在检票口发放,或置于游客中心由游客自取,确保游客每人一份。

内容:包含景区基本情况和特色介绍,景点布局图和旅游线路图,停车场、餐厅、厕所、医疗点、购物点等服务设施分布图,咨询、投诉、紧急救援电话,景点活动和表演时间表,游览须知(包括营业时间、出入安全、物品携带、残疾人和幼儿照顾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文字:内容简洁易读;4A级及其以上级别旅游景区的中外文导游图分开编制,3A及其以下级别旅游景区的中外文导游图可合并在一张图上。4.1.2.3 游客中心

位置: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选择地势较平坦、面积较大、空间较广阔的地方修建游客中心,通常设在景区主入口附近或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

布局:根据景区规模和用地情况,设置一个游客中心或多个不同级别的游客服务站(点)。面积:游客中心的面积根据景区性质、规模和游客接待量确定。

建筑:具有文化性和特色性,能够烘托景观环境,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功能分区及设施:根据游客中心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区域: 功能区 主要设施

咨询处(有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具有代表性的实物物品、有关记载的史料、研究专著和图册、图片、书刊、音像制品)全景沙盘或全景视屏(反映景区主要景点和游览线路的沙盘或视屏,让游客更有立体空间感,把握景区景点的位置和游览线路)

导游全景图(正确标识出主要景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各主要景点、游客中心、厕所、出入口、医务室、公用电话、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游程线路图

景区免费导览资料 景区节目活动预告栏 旅游信息咨询区 电脑触摸屏

专用影视厅或影视播放系统,介绍景区的内容、特色,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 景区风光展示区 景区免费宣传资料

售票窗口(出售景区门票、景区内交通工具的车票或一些游乐设施的票据等)售票区

游客须知(包括票价表、购票须知、营业时间、项目介绍、游览须知等)旅游商品销售区

购物场所(出售食品、饮料、旅游纪念品、正式出版印刷的景区宣传资料,及雨伞、遮阳帽、太阳镜等旅游商品)游客休息设施 免费阅读报刊架 免费饮水机

经营性茶房、咖啡厅等 休息餐饮区

卫生间(应包括卫生间外残疾人洗手处、老年人厕位、残疾人厕位)

讲解员公告栏(在醒目的位置公布本景区的所有讲解人员以及高级讲解员的照片、姓名、编号和语种、收费标准)导游服务区 讲解接待处 免费行李寄放处 其他服务区 擦鞋机

DB51/T 979—2009 4 便民服务处(免费使用的残疾人轮椅、童车、拐杖、雨伞等)免费手机充电站

商务中心(提供景区年票办理、打印、复印、国内传真及互联网等服务)公用电话(IC)消防栓、灭火器箱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购物场所、医疗点、厕所等)游客中心功能分布图

中外文对照的标志标识(外文种类以主要客源国语种为准)分类垃圾箱

邮政所(提供信函等基本邮政业务,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明信片、纪念邮票等)医务室(有专职医护人员,备日常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紧急救援电话 投诉办公室

游客意见箱(簿)4.1.2.4 引导标识

种类:必须具备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交通指示牌、景区广告牌等。布局:按各自功能和需要摆放(参见下表)。要求美观醒目、位置合理、数量充足;在保证引导标识无缺漏的前提下,不能使景点被过多标识牌占据而阻挡了景观的显现;引导标识的布置应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注意安放高度、角度和与观赏者的距离,确保游客能以最佳的观赏角度和最舒适的方式观看。引导标识类型 布置地点

导游全景图:主要包括景区总平面布局(主要景点分布)、游览道路和服务设施分布(游客中心、厕所、出入口、医务室、公用电话、停车场等)以及内部主要景点的文字、图片介绍,包括中文内容和对照的英文。游客中心内或售票处附近显要位置

导览图:主要包括景区(点)平面图、景区(点)名称及概要文字介绍、游客当前所在位置标志。

主要景区(点)入口或内侧开阔处

景物介绍牌:主要包括景观名称、特色介绍和解说。景观分布处

交通指示牌:主要包括景区内道路交通标志、景点距离指示牌(包括景点位置、方向指示、途经主要节点名称、各景点与主干道的距离及相互之间的距离等)、位置示意图(示意游客当前所处位置)、环线导览图(标注景点内部环线)景区道路沿线、转弯处、岔路口、景点出入口

图案:体现景区文化,有艺术感,直观明了,雅致大方。

外形:外形别致,具有艺术感,符合景区自身风格,自然景观中要淡化人工痕迹。材质: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从档次、生态性、与景区协调性、实用性等方面选择制作材料。常用材料包括:天然石材、天然木材、陶瓷、仿大理石、仿木、铜板、铝板、不锈钢、钛金、亚克力、塑胶、玻璃等。

制作:制作要求精致、形式多样、耐用,标识内容清楚、明了。维护:安装前对标识牌的材料进行处理加工,木材需要进行干燥、防腐处理,石材需要打磨、干燥、涂布专业养护剂;安装后对标识牌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木质标识牌需使用木材保护剂,石质标识牌需清洗、翻新、粘胶以及抛光等;人工材料需清洗、打腊、抛光等。

文字:内容简洁易读;语句长度使用10-15个字以内的短句;景物介绍使用耳熟能详的诗句或故事帮助说明;至少要中英文对照,并根据景区主要客源国游客接待情况相应增加其语种(非英文)对照,要求对照语言并准确无误;避免使用复杂字体;内容文字一般为1.3厘米见方;标题字号大于内容文字; DB51/T 979—2009 5 横写时一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严格按照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使用语言文字;先中文后外文为序。4.1.2.5 宣传资料

主要包括正式出版印刷的导游图、旅游指南、明信片、风光画册、宣传彩页、音像品、研究论著、科普读物、刊物等。4.1.2.6 导游(讲解)服务

数量:导游(讲解)人员的数量与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区性质相适应。

服务:导游(讲解)人员业务熟练、服务热情,要求吐字清楚、讲解语言生动、具有吸引力,导游服务有针对性,4A及其以上级别旅游景区应该有高级导游(讲解)人员。语种:语种根据景区的情况而定,要求能满足旅游景区游客的需要。

设施:配备便携式语音导游供游客选择,如录音方式解说器、感应式电子导游解说器、手控式电子导游解说器、无线接收式解说器、手机接收式讲解器、数码产品解说器等。导游词:设计科学、准确、真实、健康,突出景点个性,内容和语言有创新。4.1.2.7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

数量和布局:根据游览线路长度和攀登高度,设立休息点;休息点设立观景的台、亭、廊,以及休息椅、凳等设施;休息点容量能满足景区游客接待量,设置位置醒目,不设置在危险地带和场所。

造型: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有特色性、文化性、对景观有特别烘托效果。

材质:根据景区实际情况,从档次、生态性、与景区协调性、实用性等方面选择制作材料。常用材料包括:天然石材、天然木材、仿大理石、仿木、铜板、不锈钢、塑胶等,同时要体现地方及民族特色。

制作:制作要求精致、形式多样、耐用,有艺术感,保证无毛剌、无裂纹等。

维护:安装前对材料进行处理加工,木材需要进行干燥、防腐处理,石材需要打磨、干燥、涂布专业养护剂;安装后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木质设施需使用木材保护剂,石质设施需清洗、翻新、粘胶以及抛光等;人工材料需清洗、打腊、抛光等。4.1.2.8 公共信息符号设置 数量和布局:数量与景区内游客接待量相适应,位置选在显眼的地方,严格按照GB/T 10001执行。

图形符号设计:规范、与景观相协调、具有文化特色。

内容和范围:标识符号的内容应涉及所有公共设施如停车场、出入口、售票处、厕所、餐饮设施,严格按照GB/T 10001执行。

视觉效果:要求精美、清晰,使用吸引旅游者注意力的色彩和色调,并保证夜间视觉效果良好,选择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本地材质,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4.1.3 餐饮服务

4.1.3.1 餐饮设施布局

餐饮设施主要指景区内为游客提供食品、酒水饮料的快餐店、中餐厅、西餐厅、风味餐厅、咖啡厅和酒吧等设施。餐饮设施的布局应根据景区游客的接待数量,游览线路等因素,合理设置。

4.1.3.2 餐饮设施规模

根据景区的性质、游客接待数量、各餐饮设施服务范围、游览时间及线路安排,确定餐饮设施的规模、数量、等级、大小。4.1.3.3 食品卫生

食品卫生符合国家《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所有餐饮点应餐具、饮具、厨具分类存放,消毒处理,消毒后的餐具上要求无异味,和残留的消毒液;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餐具。4.1.3.4 特色餐饮

深入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开发系列具有能反映当地饮食文化,具有吸引力的特色餐饮。4.1.4 住宿服务

4.1.4.1 住宿设施布局 DB51/T 979—2009 6 住宿设施主要指景区内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宾馆、饭店、疗养院、度假村、民居旅馆、野营地等设施。根据景区性质及住宿设施类型,将住宿设施设置在景区内或景区外。4.1.4.2 住宿设施规模

根据景区性质、主要客源市场特征、游客接待数量、景区内人均过夜数、预期客房出租率、可游天数等,确定住宿设施的规模、等级、大小。4.1.4.3 住宿设施造型 外观及体量与景区环境相协调,具有文化性和特色性,有突出的主题,注重美感与文化氛围。4.1.4.4 住宿设施要求

按照景区住宿设施的档次和运作模式,分为星级饭店类、自助或小型旅馆类、特色小屋类、露营式,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有不同的要求。类型 要求

星级饭店类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03)建设,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服务。

自助或小型旅馆类(包括未评星级的旅馆、民居旅馆等)

至少有2个以上房间,4个以上提供客人住宿的床位;根据当地气候,有采暖、降温设备,通风良好;客房要经过一定的装修;供旅客住宿的房间配有床、桌、椅等配套设备,有必要的电源插座,照明充足;必须能够供应饮用水;有供旅客用餐的餐位,可以根据需要提供餐饮服务;有卫生间,并配有较为齐全的卫生设施,必要时有热水供应;应有24小时能提供服务的人员,旅客所在房间能提供单独的钥匙;房屋建筑安全、牢固;客房和卫生间保持清洁、整齐;床单、枕套、被套等卧具应一客一换;食品卫生符合GB 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有应急照明灯或应急照明电筒;有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设施及防火措施。特色小屋类(包括吊角楼、小竹屋、小木屋、小石屋等)

选址的周边环境要求:景色优美,具有视野良好的观景点;地质稳定、坚固;充足的采光、良好的通风和排水;地形较平坦,坡度不大于30°;良好的可进入性,交通方便;充足的水源供应。设有服务管理中心、停车场、车道或步行道、照明设施、休憩设施、标识牌。内部应有简便的家具、卫浴设施、基本寝具、水电系统、照明设施、其他电气设备,并就近设有管理服务台。露营式(景区开辟专门一块营地作为旅游者夜间露营休息的场所,旅游者使用自带露营设施,如房车、帐篷或租用景区内提供的露营设施实现住宿)

可进入性较好;靠近充足的水源;位于缓坡地上,坡度以5°-10°最为适宜,最陡处不能超过15°;日照时间较长;露营区域有一定面积的绿荫和草坪,一般要求有40%-60%的乔木树荫,其下有20%-40%的植物覆盖率;应尽量避免选择潮湿的沼泽地、排水性恶劣的腐殖土层、黏土层、洪水平原、地下水位太高之处或经常有水位高涨、易淹没之处;露营地应配备卫浴设施、供水设施、排污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保全设施,如果为大型露营场所或露营者以移动房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还需要在营区内设立营火场和停车场。4.1.4.5 住宿接待服务

实行标准化接待服务规范,服务人员职责分明,做到专业化、热情、尽责、微笑服务。4.1.5 旅游购物

4.1.5.1 购物场所建设

购物场所不破坏主要景观,不阻碍游客游览,不与游客抢占道路和观景空间,购物场所建筑造型、色彩、材质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结合景区内的游憩、休闲设施布局,最好不设置外来的广告标志。

DB51/T 979—2009 7 购物场所应有集中的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明码实价,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陈列方式合理;购物商店装饰色调适宜;室内照明均匀、光线柔和、亮度适宜;室内空气清新、流动充分,温度和湿度宜人;有供旅游者休息游憩的场所。4.1.5.2 旅游商品 具有独特性、纪念性、实用性、艺术性、时代性,此外还要具备礼品性、轻便性等特点;具有旅游区特色的手工艺品;当地的土特产品;具有从豪华型到普通型不同档次的旅游商品,各档次的品种和类型齐全,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4.1.5.3 金融服务

根据景区情况设置储蓄门市,自动取款机;有外币兑换服务;正规商店、宾馆、以及消费场所应确保刷卡消费服务。4.1.6 休闲娱乐项目 4.1.6.1 项目可行性

旅游景区内的娱乐项目在开发建设前,应从资源特色、区域背景、市场环境、开发条件、环境影响、社会效益、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4.1.6.2 项目选址及资源环境条件

娱乐项目应根据景区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水电供应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等,选择合适位置。项目设施外观和体量与周边环境协调。

景区娱乐项目设施可分为水上娱乐设施、陆上娱乐设施。水上娱乐设施包括浴场、游泳池、游船、游艇、垂钓池、水上游乐园、漂流等设施。陆上娱乐设施包括动植物园、娱乐中心、游览车、索道、儿童乐园、博物馆、展览馆、演艺场、高尔夫球场、滑雪场、速降、蹦极、攀岩等设施。

4.1.6.3 设施要求及空间标准

娱乐项目的各种设施应舒适、安全、档次较高,体量适宜,与环境相协调。4.1.7 配套基础设施 4.1.7.1 供水设施

供水量:旅游景区供水量要满足景区内居民和游客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需要。旅游景区用水分为生活用水、公建用水、消防用水和其他用水。

生活用水主要包括旅游者、景区住宿接待、餐饮服务、景区员工以及景区内部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生活用水量指示选取还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旅游者的生活习惯。各类人员日需水量 人员类型 景区居民 景区散客 景区员工 供水量升/日 60-150 10-30 50 各类接待设施日需求量 类型 一般设施 中级旅馆 高级旅馆 豪华旅馆

供水是升/(床·日)200—400 400—600 500—1000 1000—1500 资料来源:《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消防用水量按消防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或一个防火分区计算。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储存于高位消防水池内。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估水期最低水位时消防水的可靠性,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消防给水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如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

其他用水是指旅游景区中进行灌溉、绿化、道路浇洒等用水,一般按照2—3L/㎡•日计算或按照旅游景区总用水量的5—10%估算。DB51/T 979—2009 8 供水系统:靠近城市的景区可考虑引入城市供水管网,其他景区可自备水源,形成独立系统自行供水。自建水处理净化站应尽量靠近用水地,采用投放化学药剂、施压过滤、臭氧以及紫外线等方式进行杀菌、消毒,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后供应。水源保护:景区内划定饮用水保护区,保证饮用水水质不受污染。4.1.7.2 供电能源

供电量:旅游景区的电力负荷主要由旅游综合接待基地、各旅游接待站的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用电以及景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用电组成。

接待用电一般按照旅游景区内各分区内接待点规划的订位综合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供电系统运行应安全可靠,可采用环网开环运行,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可采取应急措施,不至整个景区断电。特种娱乐设施和景区内饭店宜采用双电源。电源布置:景区内的供电一般采用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联网供电,电力线路应尽量采用电缆埋敷设。35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以架空方式敷设时,但尽量避开游人视线,同时不能影响景区的景观,10kv中压配电线原则上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防雷设施:对空旷地区或山区的旅游景区,区内的游乐设施、制高点的护栏、缆车、索道等活动设施以及建筑物、供电设施等处应装备有防雷设施,以防止雷击伤人事件的发生。防雷设施应注意美化,与环境协调。4.1.7.3 邮电服务

邮政纪念服务:根据景区的大小和需求设置邮政支局或邮电所,能为游客提供电报、邮寄、包裹、特快专递等邮政服务;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纪念邮票、纪念币服务。电讯服务:景区内公用电话的数量要能满足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的需求并至少具备国内直拨功能;公用电话亭及标志醒目、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置合理;有免费的急救电话;移动电话信号实现游客活动区域全覆盖;结合旅游景区性质开通上网业务和宽带服务。4.1.7.4 消防设施

景区建设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对于没有条件集中供水的寺庙、文物建筑、景观建筑等应配置灭火器材。景区内的集中建设区输水管线上设室外消火栓。4.1.8 特殊服务设施

为残疾人轮椅、盲道、无障碍设施(不含残疾人厕所、厕位),老年人使用的拐杖,儿童使用的童车、童椅等。

4.2 形象

4.2.1 整体视觉形象 4.2.1.1 建筑风貌 景区内各种建筑及设施要求风格统一,外观(材质、造型、色彩)和体量应与周围景观协调;尽量运用能反映当地风情的本地特色建筑风格和材料;出入口主体建筑具备特色或有文化性,有格调;区内各种建筑及设施周边有缓冲区;建筑及设施禁止选用玻璃幕墙、马赛克贴面、卷帘门窗、简易铁皮屋等材料。4.2.1.2 原生态自然特色

严格保护景区内原生态环境;在旅游者活动区域使用当地物种进行绿化培植,通过绿化、美化形成旅游区主题特色。4.2.1.3 亮化

根据景区性质、周边环境情况,设计各类建筑及设施的灯光,广场、绿地灯光,小品和雕塑灯光等功能性和装饰性夜景灯光。照明器具选择应以绿色、节能为根本,采用最新照明技术,选用合理的照明方式,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景区夜间人工照明不能直接照射天空。4.2.2 市场形象 4.2.2.1 市场知名度 DB51/T 979—2009 9 市场知名度主要包括世界知名、全国知名、省内知名和地区知名,各景区要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价值提升各自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不同A级旅游景区知名度指标 级别

美誉度等级 5A级 世界知名 4A级 全国知名 3A级

周边省市知名 2A级、1A级 省内知名

4.2.2.2 市场美誉度

不同A级旅游景区美誉度指标 级别

美誉度等级 5A级

95%以上游客和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4A级

85%以上游客和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3A级

75%以上游客和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2A、1A级

65%以上游客和绝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4.2.2.3 市场辐射力

各景区需根据旅游景区自身的旅游资源情况争取不同层次的游客市场,市场辐射力主要包括四个等级的范围,分别为有洲际远程游客,且占一定比重、有洲内入境游客及洲际近程游客,且占一定比重、国内远程游客占一定比重、省内市场游客占一定比重。不同A级旅游景区市场辐射力指标 级别

市场辐射力等级 5A级

有洲际远程游客,且占一定比重 4A级

有洲内入境游客及洲际近程游客,且占一定比重 3A级

国内远程游客占一定比重 2A、1A级

省内市场游客占一定比重 4.2.2.4 主题强化度

旅游景区的建设应围绕特色性、文化性、主题性、独创性、参与性、体验性等方面,主题强化度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独创性强、形成特色主题,具有一定独创性、有一定特色,并初步形成主题、有一定特色。不同A级旅游景区主题强化度指标 级别

主题强化度等级 5A级

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独创性强 4A级

形成特色主题,具有一定独创性 3A级

有一定特色,并初步形成主题 2A、1A级 有一定特色 4.2.3 企业形象

企业指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和运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企业。4.2.3.1 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及口号

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有鲜明的质量方针或口号,为全体员工所熟知。4.2.3.2 企业标志注册与运用

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并形成自身的独特的企业标志。对企业标志进行商业注册。要求在旅游景区入口、宣传品、门票、工牌、电话亭、景区垃圾收集容器等上均使用企业标志。DB51/T 979—2009 10 4.2.3.3 员工服饰与服务

员工上岗着岗位服饰,员工服饰与景区环境相协调,有文化性和特色性。员工上岗时要求佩戴工牌,举止文明,热情大方,微笑服务。4.2.4 社会形象

旅游景区的发展帮助增加社区居民的就业率,惠及当地居民,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

4.3 管理

4.3.1 机构与制度 4.3.1.1 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明确景区管理机构的分工,职责分明。4.3.1.2 规章制度

景区规章制度健全,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质量、导游、卫生、安全、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记录工作。4.3.2 旅游规划 4.3.2.1 规划制定

旅游景区必须有具有相关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专门编制的旅游景区总体规划。4.3.2.2 规划审批

旅游景区所编制的旅游总体规划,必须经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报景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4.3.2.3 规划实施

在旅游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土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览项目和设施安排等,以及规划中的各项建设项目和市场开发方案有具体措施,得到全面的实施,并行之有效。4.3.3 旅游安全

4.3.3.1 安全保卫机构

旅游景区内设有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其职能包括交通、治安、消防和紧急救援等,有专人负责,有分管的专门领导。4.3.3.2 安全保护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景区内的安全,每天安排专人在景区内负责安全巡逻。安全保卫人员总数与游客人数的比例,按照日容量1.5:1000配备。4.3.3.3 安全处置

加强旅游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和应急措施,应急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并做到档案记录准确、齐全。4.3.3.4 安全设备设施

在旅游景区内至少设有安全集散广场和两个安全疏散通道,景区(点)设立110报警电话、报警台,景区公布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对旅游景区内安全防护设施、报警、消防、防盗、救护、救助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持设备的常见常新,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要保持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设有安全了望站,对景区内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监控与防范。

4.3.3.5 安全标志

建立健全的安全标志系统,在游客集散地、主要通道、危险地带等区域要按照国家标准《安全标志》(GB 2894-1996)设置安全标志系统,主要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

4.3.3.6 安全宣传

加强对安全保卫人员的科学管理,提高其警惕意识。并且要做好旅游景区内游客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4.3.3.7 医疗救护服务

DB51/T 979—2009 11 数量和布局:根据旅游景区的面积大小确定专门的医疗服务站或医疗服务点的数量和合理布局。通常设在景区主要出入口、事故易发区域附近。

设施:医疗服务站内备有专职医护人员、急救箱、急救担架、日常药品,设内部救援电话。服务:要求救护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并达到持证上岗,能解决旅客的一般病况。紧急救援中心:配备有关设备和医务人员,紧急救援中心要求标志醒目,给游客一种安全感,建筑风格与景区内其他建筑保持一致,内部包括防火、防盗、防暴力、救护等部门。

其他服务: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旅游救护定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对旅游者实施无条件先前救护。4.3.4 卫生

4.3.4.1 环境卫生

旅游景区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安排专人清扫。景区内文化娱乐场所和游泳场所的卫生严格参照《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和《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4.3.4.2 废弃物处理 4.3.4.2.1 污水处理 污水量:景区内的污水主要来源于接待和社区居民生活所产生的污水。污水量一般按照供水总量的90%计算,并由此确定污水处理站(点)的规模。污水处理:靠近城市的景区可将污水通过管道接入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后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加以净化处理。在污水量少且难以接入城市管网的地区,应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外排。一般景区内的污水处理站设置于远离游客集中的地方,并设置500米左右的隔离带。

雨水排放:景区内雨水采用地下雨水管网排放,或沿建筑物周围、主要道路两边布置的明沟自然排放;主要接待服务区要保证雨污分离。4.3.4.2.2 固体垃圾处理

在游人集中处设置垃圾收集容器,条件允许的景区应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电池等)应集中收集,运送至专门的无害化处置中心。修建生活垃圾耗氧净态堆场,选址远离旅游区域和游览道,以及水源地,并能防止雨水冲刷。做到日产日清,对各景区内产生的垃圾要求集中收集后,定期转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垃圾箱桶及时清洗、消毒,收运垃圾最好选在开放时间之外。垃圾箱:根据游客数量的多少确定垃圾箱数量;在游客集中区域,如门口、停车场、住宿点、餐饮点、购物点等处摆放较多的垃圾箱;垃圾箱要外观整洁、造型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安放牢固,要求不漏水、不生锈、结实耐用、有盖,易于清洗。4.3.4.2.3 吸烟区管理

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在特定的场所设置吸烟区,标志清楚且管理到位。4.3.4.2.4 厕所

星级厕所: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和厕所选址,修建三星级以上厕所;星级厕所严格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进行建设和管理。不同A级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厕所比例指标 级别

三星级以上厕所比例 5A级 100% 4A级

不低于60% 3A级 不低于30% 数量和布局:固定厕所的数量要充足,能满足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人数的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在旅游高峰期间的游客集中区域增设移动厕所;位置相对隐蔽,但易于寻找,方便到达,并适于通风、排污。

造型:厕所要有文化氛围,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的协调。卫生:景区内的厕所全部采用水冲或生态厕所,设有专人清扫,保持厕所无异味、地面清洁; DB51/T 979—2009 12 设施:洁具的质量较好,隔板与门均有,主要游览场所厕所具备盥洗设施(水龙头)、挂衣钩、卫生纸、皂液、面镜、干手设备、烟缸等,且实用有效。4.3.5 培训

4.3.5.1 培训制度、机构、人员及经费

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服务人员培训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专门的领导负责,培训人员和培训的经费明确、落实。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和实施记录。4.3.5.2 培训范围

每年组织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或部分培训。4.3.5.3 业务培训全面性

对管理人员进行景区管理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质量、营销、安全、导游、卫生、环保、统计等业务培训。4.3.5.4 培训效果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人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景区导游人员考核要严格参照《导游服务质量》(GB/T 15971-1995)。4.3.6 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 4.3.6.1 投诉数量及性质

对景区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要做好培训和教育的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尽量避免游客对景区内工作人员的投诉。

加强景区服务产品、硬件及环境的管理,尽量避免游客投诉。4.3.6.2 投诉处理 健全投诉制度,有专人处理投诉、服务态度良好,投诉的设备齐全,并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做好档案记录和保存,重大投诉及时上报。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投诉人对投诉处理的反馈意见,确保无相同的投诉再次发生。4.3.6.3 征询游客意见

每年至少做三次游客意见征询,每次征询样本总量达到全年接待量的1/1000,对征询来的游客意见进行分析、通报、改进措施。

不同A级旅游景区游客意见综合得分要求 级别

游客意见综合得分 5A级 ≥90分 4A级 ≥80分 3A级 ≥70分 2A级 ≥60分 1A级 ≥50分

4.3.7 旅游景区宣传

4.3.7.1 网络宣传与景区管理信息化

景区应有依托于地方网站或市(州)以上旅游专业网站的具有独立国际、国内域名的网站或独立网站。网站内容应符合《四川旅游基本信息资源规范》,坚持日常专人维护,数据实施更新。景区内电脑触摸屏的内容应与网站一致。网站主要内容应包括:

景区新闻,包括景区动态、政策、通知、注意事项等新闻,以及行业重要新闻、动态、消息等。

景区风景文化展示,包括景区景观图片、风景图片、观光片,景区文字或声音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介绍。旅游线路设计,包括景区内精品旅游线路。

服务项目,包括景区客房预订、订餐服务、门票出售、交通工具租用或使用办法、个性化旅游指南。

DB51/T 979—2009 13 帮助中心,主要指景区的呼救电话、救援措施、遇难自救等措施,以及网站用户帮助。论坛,主要是旅游信息交流、热门话题讨论、用户问题在线问答、发表游记和照片等。网页内容要丰富、详细,真实的报道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特色文化、特色饮食、配套服务设施等旅游资讯。页面设计清楚简洁,信息重点突出。不同A级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指标 级别

景区管理信息化 5A级

具有三种以上文字的独立网站;开展网上订票、订房等电子商务活动;接收并处理网上投诉;有电子门禁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4A级

具有两种以上文字的独立网站;开展网上订票、订房等电子商务活动;有电子门禁系统。3A级

有网站;有电子门禁系统。4.3.7.2 广播电视宣传

按照景区等级和旅游客源市场制作介绍本区(点)的电视专题片或在本地区旅游电视宣传片中有重点介绍,并选择在中央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地方广播电台、地方卫视或地方台播放。

不同A级旅游景区电视宣传指标 级别 电视宣传 5A级

有介绍本景区的电视专题片,并在中央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4A级

有介绍本景区的电视专题片,并在中央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地方广播电台、地方卫视播放 3A级

在本地区旅游电视宣传片中有重点介绍,并在地方广播电台、地方卫视或地方台播放 4.3.7.3 报刊宣传

按照景区的等级和旅游客源市场编写专题介绍或综合报道中有重点介绍,并选择发表在中央级报刊或省级报刊上。

不同A级旅游景区报刊宣传指标 级别 报刊宣传 5A级

有专题文章介绍,并在中央级报刊发表 4A级

有专题文章介绍,并在中央级或省级报刊发表 3A级

在综合报道中有重点介绍,并在省级报刊发表 4.3.7.4 公共场所宣传

按照景区等级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选择在侯机室、侯车室、飞机上、公交车、宾馆饭店等不同的公共场所播放景区宣传片,在合适的公共场所放置适量的景区宣传资料、画册。4.3.8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4.3.8.1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相关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内景区内建设会对空气质量造成破坏的场所和设施。噪声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相关标准要求。水源质量:严格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控制水源的清洁度;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规定;污水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内景区内建设会对水质质量造成破坏的场所和设施。

生物多样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进行管理,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范围,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景观娱乐水体、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达到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规划通则》规定。

DB51/T 979—2009 14 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进行景区生态环境监控。4.3.8.2 旅游资源保护

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建立景区旅游资源监控系统,记录备案景区内所有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信息,通过仪器监控或工作人员轮询的方式获取旅游资源的实时状态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旅游资源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景区旅游资源保护规章,并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如防火、防盗、防捕杀、古建筑修缮、古树名木保护等。4.3.8.3 地方文化保护

深入挖掘地方的独特文化,并进行采用适合的保护措施,如做好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并做好完善的记录工作。4.3.8.4 旅游容量调控

严格控制旅游景区内游客的数量,不超过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调控措施: 不同的门票价格;

实行进入景区预订,采用控制游览时间门票; 最大日流量超过极限时关闭景区入口;

通过为游客提供更多游览区域以提高景区内的接待能力; 开发周边景区,疏导游客;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活动; 增加管护人员,提高管护质量。4.3.8.5 采用新型环境保护技术

采用新型环保型能源、交通工具、餐饮设备和餐具,禁止使用产生高噪音或有害气体、漏油漏气的车辆、船舶等严重破坏环境的设施、设备,安装油烟净化装置,避免对旅游景区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DB51/T 979—2009 15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设置示例

A.1 外部交通标志示意图 A.2 生态停车场示意图 A.3 车行道示意图 A.4 步行道示意图

第五篇: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野三坡景区的品牌建设

品牌是目的地的一张独特名片。进入21世纪之后,战争、疾病、灾难等无一不对敏感的旅游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创造知名度,推广环保、友好、安全的目的地形象才是至高无上的追求。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也成为目的地应对危机、恢复重振的基石。

野三坡风景区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汇处,地处京、津、冀黄金三角的核心地带,80年代初,野三坡还是一个“山高坡陡石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山区,1984年开发,1986年正式开放以来,历经30年历程,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使景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

一、品牌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还依靠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野三坡要在品牌管理上致力于创新,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的品牌建设。

(一)创新体制

旅游景区目前被众多部门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旅游景区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使得某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得片面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景区之间因为信息之间沟通的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建设重复雷同。野三坡景区历经多年的发展,2001年,涞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局合并,管委会主任由副县级领导兼任,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局局长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景区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县直各职能科局在管委会设立职能所站,接受管

委会统一领导。管委会的成立,使风景区由分散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由单一管理转向综合管理,由部门管理变为政府管理,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的新体制,(二)加强管理

完善监管体系。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结合野三坡实际,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规定》、《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禁止放牧的管理规定》等20余项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内容涵盖规划、建设、环保、土地、林业、水利、烟花爆竹、环境卫生、交通运输等,并严格实施;引进并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使景区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和管理,景区管理步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规范服务管理。实行服务承诺制,推行规范化服务。与景区乘骑经营户、餐饮住宿单位、水面经营单位签订经营责任书,并由综合执法、行业管理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了诚信文明、规范服务的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实行人性化服务,细微化服务。

积极推进景区相关服务标准的制定。2009年8月由野三坡管委会和涞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的《农家院服务质量规范》,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通过,在河北省范围内推广,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强农家院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地方标准与依据。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了“保洁分区、工资倒扣”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要求达到“三无”(无一个烟头、无一片

废纸、无一个垃圾袋)。倡导维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义务”,每名员工都是“四大员”即:环卫员、安保员、导游员、宣传员,营造了洁净、舒适的景区环境,形成了长效卫生管理机制。2005年河北省在野三坡召开现场会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百里峡景区“保洁分区,倒扣工资”的管理经验。

加大环卫投入力度,2007年以来,景区新增仿生态分类垃圾桶600余个,足额配备清扫器具,垃圾日产日清,集中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重点部位定期消毒。投资1100余万元新建5星级厕所2座,微生物发泡式生态环保免冲厕所20处,水冲厕所10座,均达到星级标准。

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巡查日常化、制度化,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对安全设施、特种游乐设备进行专项安全检查,重点部位、重点管理、重点监控。投资300万元在百里峡景区建立了信息化电子监控系统,对景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实时监控,并设立专人管护。景区派出所、保安处24小时定岗在位,治安防范工作完备。与120、110协同联动,构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制定了《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设立救援电话,建立应急救援分队,配备医疗救护车,在游客集中的区域设立医务室及医疗救护点,确保游客在景区受到意外伤害时得到及时的救助。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完善了综合管理体系,提高了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品牌形象塑造创新

品牌形象塑造创新就是旅游景区将自身个性化的信息在市场中

推广,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景区应该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扩大景区的市场规模,使旅游者通过该形象认知旅游景区。可见,旅游景区品牌塑造有多种渠道的选择,因此把景区特点传递给旅游者就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野三坡景区起步晚,底子薄,开始不过是最初级的乡村旅游模式,但是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成为野三坡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旅游形象塑造,景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形象定位

旅游景区在其市场范围内的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这是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的关键。好的品牌定位是旅游景区成功的重要保障,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形象的旅游卖点,最终赢得市场客源。野三坡在品牌定位上就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挖掘景区历史文化和地质科普内涵,并借助历史名人和珍贵的地质遗迹的影响力,通过策划一系列旅游活动项目,打响“太行山龙头 祖冲之故里”的品牌,奠定野三坡在中国旅游景区的地位。

(二)形象宣传

依托主流媒体。坚持“上大台、登大报”的原则,强势宣传景区原生态的风景资源,突出媒体、实体、载体“三体”联动,立体促销,重点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滚动播出野三坡形象广告、专题片;在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北京晚报等主流报刊每年发表专稿800余篇;与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合作,全年分时段、分主题进行网络营销。

加大宣传投入。广范围、多渠道筹集宣传资金。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拿出20%用于宣传促销,连续五年投入超过1500万元。

搭建合作平台。一是在京、津、冀、蒙、晋、鲁、辽、宁等主要客源城市组织召开了野三坡旅游产品说明会,推出了异彩纷呈的旅游产品和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并与1600多家旅行商建立合作关系。二是参加了北京、昆明、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西安、沈阳国内旅游交易会及天津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精心编辑、制作统一的野三坡风光片和画册,累计发放7万多份。三是每年旅游旺季开通北京天桥直达野三坡的公交旅游直通车,开通北京西客站直达野三坡的“野三坡号”旅游公交式专列,为首都市民出游野三坡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举办节庆活动。与大台大报合作举办了“激情广场、魅力野三坡”、“五一七天乐”、“野三坡开山节”、“相约野三坡公益植树节”、“绿色音乐汇”等大型活动;与知名网站合作举办了“摄影大赛”“寻找代言人”等主题活动;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举办了“大学生越野三项邀请赛”、“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举办了“地球日”“科普活动周”等大型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有市场影响力的主题节庆活动。

三、完善设施功能提升

2001年以来,景区累计投资6.8亿元,实施了白草畔、龙门天关景区开发、百里峡晋档升级、保野路升级改造、拒马河景区综合开发等项目,提高了景区承载力,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2007年以来,在景区交通、安全、卫生、游览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提升,重点完成了金百路8公里升级改造、新建旅游标识、标牌380块、新建生态停车场3万平方米、星级厕所5座、改扩建游客中心、地质博物馆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设施水平,引资兴建4级星宾馆2家,三星宾馆2家,逐步形成了以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个体旅馆、农家院为补充的全方位旅游接待服务格局,提升了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实现景区通讯全覆盖,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为加速景区转型升级,景区谋划了总投资20多亿元的野三坡自驾车营地、旅游集散中心、百里峡深度开发、龙门天景区升级改造、拒马河综合开发等旅游项目,景区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品牌建设和管理上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野三坡景区作为自然风景区,应该意识到品牌对于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旅游景区的形象塑造,将品牌管理与具体的品牌建设相结合,同时对品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把握,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方式加大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巩海波

2012年7月9日

下载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旅游景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3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创建文明景区的招牌嫣然成为一个又一个社会新亮点。作为渴望快速发展壮大的各大旅游......

    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塘景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前言 西塘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嘉善县境内,江、浙、沪三地交界处,是一个集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古老建筑、水乡风韵、生活情趣,同时又体现......

    景区调查报告

    《关于回乡文化园未来发展情况的调查》09级旅游管理班12009242171王文砚 一、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9日 二、调查对象:中华回乡文化园、纳家户中华回乡一条街、纳家户清真大寺......

    旅游景区如何进行品牌建设12.21

    旅游景区如何进行品牌建设 旅游景区品牌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同旅游景区产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旅游产品投入市场后,都不可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持续的......

    海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

    海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亚龙湾再添一流度假酒店又一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五星级度假酒店——华宇度假酒店将在三亚亚龙湾兴建。华宇度假酒店紧靠亚龙湾中心广场,东临金......

    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建设

    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

    关于阜新海棠山风景区旅游市场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阜新海棠山风景区旅游市场管理调查报告调查参加者:18至40岁之间的旅游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 调查的主题:阜新海棠山风景区的旅游发展 调查的时间:2011年1月29日 调查的地点:辽......

    旅游景区营销

    神农架的景区营销 现状及建议 神农架景区为我国闻名中外的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在保护性开发的原则下,政府通过合理规划与开发,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宣传营销紧锣密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