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棚镇深化行政管理[范文]
牛棚镇深化行政管理,加大乡镇财政财务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预算指标体系是否健全,预算分配和调整是否科学规范。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强农惠农资金是否按规定通过“一卡通”兑现到受益农户,有无截留、挪用和贪污私分现象;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是否凭合法的完税凭证支付,有无白条支付和以借代支的现象,护税协税工作是否到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的支付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公业务费的支付是否超标,有无“吃空饷”、超标准、超范围和新设项目滥发津贴补贴的现象。
三是加强资金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账户开设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现象;资金支付是否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有无“一手清”的现象。
四是加强财会工作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类账簿设置是否规范,账务体系是否健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虚假发票入账,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及时;各类档案归档是否及时,装订是否整齐、规范,有无专人保管,查阅利用是否方便快捷。
第二篇:牛棚镇妇科病普查方案
牛棚镇
关于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生殖健康进万家”优质服务活动,提高我镇育龄妇女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障妇女身体健康,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为载体,以保障广大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为目标,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积极开展以妇科病普查普治为重点的生殖保健服务,增强育龄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殖健康水平,转变婚育观念,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工作目标和时间安排
通过妇女病普查,准确掌握我镇育龄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断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探索妇科疾病防治方法,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保障广大育龄妇女的健康安全。确保群众的生殖保健水平、自我保健能力及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满意度提高。采用集中普查的方式,以康检日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进行,普查每2年为一周期,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次常见妇科病普查防治服务,当年普查率达65%以上。
三、活动内容
开展三项服务:(1)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以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白斑为重点的生殖道感染的普查防治工作。(2)开展乳房检查。针对目前乳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乳腺增生、纤维瘤、囊肿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3)开展白带常规化验。
四、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普治活动的重要性,把它当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4、成立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世荣
副组长:朱华
成员:王明美王选琴叶启秀马永琴赵庆龄朱德琼张颖
第三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文是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专题研究,主要内容是从几个基本理念入手,分
析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比较现实的改革路径和目标模式。在观点上,本文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不适应性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新观点;在分析不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法治政府为中心的多重目标模式。
一、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随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逐步展开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近30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不断地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从总体上判断,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面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仍然存在不适应的地方。
(一)政府自身的视角: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性问题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不适应性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的话,那么,这种不适应性究竟体现在哪些具体问题上?许多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认为,现在行政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编制不够、经费保障不足、权威性不高、监管手段不强等。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具体问题上。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体制仍不够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仍不健全,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第二,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权责脱节、监督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执行不力的问题未能得到全面地解决;第四,依法行政观念不强,有法不依、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从理论的视角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性问题具体表现为:从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结构来看,主体结构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从行政管理体制的职能要素上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目前整个体制的根本性问题;从体制的运行上看,相关机制不健全是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体制的制度要素看,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是主要的问题。
(二)市场主体和社会和谐的视角: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性问题的具体表现
分析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什么视角切入是很重要的。目前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大多是行政机关的看法,主要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到的问题或者说行政机关感受到的真实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恐怕主要是权力不够大、力量不够强、经费不够多、手段不够硬、处罚不够重等。这些当然都是问题,作为行政管理者谁都希望不存在这些问题。然而,为什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不存在这些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成为问题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理念、职能、方式方法、手段等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根本问题还是在职能转变上。当然,也有换位思考来考察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的情况。但是,换位思考与在本位上思考,还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有必要从市场主体和社会和谐的视角来考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市场主体的视角,即从企业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的问题;二是,从市场主体的视角来考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即可以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印证管理者提出的问题,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更加客观和全面;三是,被管理者对问题的感受往往是直接的、真切的,感性认识的成分较大,需要适当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外,有些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情况可能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要注意。
1.关于行政许可问题
行政许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是政府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事前控制手段,在我国行政管理中被广泛运用,对于保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少法律约束,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也是人们感受到的政府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行政许可范围不清、事项过多,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不规范。(2)行政许可的设定权不明确。(3)行政许可环节多、周期长、手续烦琐,缺少必要的程序规范。(4)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市场进入很难,一旦进入后却又缺乏监
管。(5)利用行政许可乱收费,将行政许可作为权力“寻租”的手段。(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往往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2.关于行政处罚问题
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处罚是其主要的执法活动。据统
计,行政处罚在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行为中占较大比例,因此,人民群众对行政处罚的意见较大,反映较强烈。
实施行政处罚,不仅应当根据实体方面的规定,而且也应当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然而,在行政处罚法颁布之前,由于对行政处罚的一些基本原则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行政处罚法的实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一些问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处罚的设置不够科学,有些领域的处罚过多过滥;有的行政处罚与行政机关的利益挂钩,收支两条线制度流于形式;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够规范;行政处罚偏离处罚目的和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的情况比较突出,为处罚而处罚的情况经常发生,常常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3.关于行政收费问题
行政收费和行政处罚一样,也是企业和群众认为问题较多的政府行为。其实,问题的要害在于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乱收费直接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目前,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收费项目繁多,范围较大。据统计,现在的收费种类很多,行政主体依据行政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相对人收取的费用主要有七大类若干种:(1)许可收费,如排污许可费、土地使用许可费、烟草专卖许可费等;(2)管理性收费,如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出租汽车管理费、计划外演出管理费、民办医疗机构管理费、无线电管理费、公路(水路)运输管理费等;(3)证照收费,如居民身份证工本费、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工本费、婚姻证书费等;(4)手续费、登记费,如中国国籍申请手续费、社团登记费、收养登记费、企业注册登记费、船舶登记费、土地登记费等;(5)审查检验费,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费、新药审批费、进口音像制品审批费、中药品种保护审批费等;(6)资源使用费,如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7)集资性收费,如港口建设费、车辆购置附加费、教育费附加、电力建设基金等。①此外,还有一些强制性的收费,如交通强制保险费等。二是收费不合理、不公平、不规范。三是收费量大,许多企业不堪重负。
4.关于行政强制问题
在行政强制权的行使上也存在问题。哪些机关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不明确;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形式繁多,同一行政强制措施有多种表述,缺乏规范;有些没有强制权的行政机关自行实施强制措施,甚至授权、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缺乏程序性规定,有些行政机关在采取强制措施时随意性较大,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害。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要求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矛盾的地方就是不适应的方面。不适应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针对其主要问题,解决其不适应的方面,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一)路径探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市场化?
在西方国家,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中,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化和私人部门管理方法来改造公共部门,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reinventing government)和哈拉基的重理政府(reengineering government)是其中典型。新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紧密相连,有人称之为“企业型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按照休斯的看法,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和私营管理理论,前者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公共管理强调效率,不过也强调与其他价值的平衡。他们主要批评新公共行政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换取公平的过程。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包括:公私的重新反思,认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政府可以效仿私人部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重新反思,政治使得管理更加复杂,但是政治不能与行政分离;重塑政府,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此概念,主要认为要更好地提高政府的效率;结果导向型而不是过程导向型政府,主要是平衡效率和其他方面的考虑;绩效测量,主要是寻求使政府更富有效率和责任;民营化,主张更多利用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等。重塑政府代表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②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引入市场化和私人部门管理方法?能否把政府改革成“企业型政府”?简单地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市场化?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方法在行政管理中可以适当运用,但是,是否选择市场化的改革路径从而把政府改革成为“企业型政府”,值得研究。比如,在市场条件下,行政机关不能像市场主体一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又如,市场主体相互是竞争关系,行政机关却不能既是竞争主体又是管理者;再如,市场靠供求关系、价格机制来调节商品的生产、消费等,但行政机关却不能再用计划经济方式指挥干预经济,也不能用行政权力来获取经济利益。
可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整个体制市场化是有问题的,但是并不是说不能在某些方面使用一些市场机制的原理和方法。如前所述,市场化要解决的是政府行为的效率和成本太高的问题,当然也可以考虑在职能转变上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市场化,把政府正在做、不该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市场化,从而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如将政府机关的后勤管理社会化,将公务用车社会化,某些政府服务外包;将政府的园林、绿化、环卫等部门的职能转化为社会化的公共服务等。这些服务性改革,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有转变职能的一面,也能提高政府机构自身的效率。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公权力不能市场化,且市场化也并不直接针对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具体行政行为中的问题。因此,市场化的改革,是解决政府机关自身建设问题的途径之一,但不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
(二)路径探讨:自上而下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自身的革命,因此内部可能产生许多阻力。要革自己的命,既需要充分地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需要有推进改革的外部动力。综观多年来我国改革的实际情况,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改革往往从中央政府开始,自上而下推动。自上而下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路径,但是这种路径更多的是形式意义,尚难回答实体内容上究竟应当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法治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那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究竟应当重点改什么?我们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解决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体制上的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法治化的路径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客观上就要求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来推进。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以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1)从行政管理的基本性质看,行政执法是其核心活动,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应符合客观必然性。从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角度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十分关注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责任是管理社会,在于其行政管理使社会各个领域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法行使公权力,规范社会行为,维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因此,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关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
(2)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明确规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就是经过约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集中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和主要方面。
(3)从行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体制三者的关系看,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是目前工作的主要方面。在行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体制这三者关系中,行政体制是一个上位概念。行政体制具有的性质和特征,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体制也都应当具有,但是,下位概念往往具有更多的自身的内容和特点。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行政管理体制不仅包括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而且也包括外部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行政执法体制的整体性质则主要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外部关系。所以,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外部关系而言,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也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重点强调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从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看,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直接关系行政主体、行政职能以及行政权力的运行,十分重要。
2.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使行政管理体制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简单地说职能就是权力。职能问题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根本和关键问题所在。
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强调政府职能要依法界定和规范。
(2)切实转变经济管理职能,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而不是行政手段。
(3)明确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三优先原则,即自主解决、市场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组织自律解决的事项,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行政机关不要通过行政管理解决。
(4)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要切实转到以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同时,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简化公共服务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这既是职能转变的方向,也是解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面。
(5)政府职能分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类,职能转变,需要在这四个方面下工夫。
(6)政府职能转变既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那么,如何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权力,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政府职能转变就难以落到实处。这就需要转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要点:(1)通过法制化的路径能够比较好的解决此问题。这种便捷的途径是法律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的。(2)就法律法规的制定而言,要贯彻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和理念,切实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优先原则,来规定公民法人的义务,设置公民法人的行为规范。不符合三优先原则的,就不给公民法人设定义务和行为规范,当然也就不相应设置许可、处罚、征收等内容和法律责任了。这是从源头上解决职能转变问题。(3)对现有职能的转变问题,首先是理清已具有的职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定渠道来解决。笔者认为,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操作途径这个问题上应把政府职能转变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梳理工作结合起来,借用梳理的成果,推动政府职能的实质性转变的进程。(4)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清理,修改或者废止相关规定,直接对政府机关不符合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定权力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法人可以提出意见,清理机关可以根据民意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合理调整,这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很有意义。(5)从法律制度的规定上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根本性的途径。从执法的角度来贯彻职能转变的规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6)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要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传统方式,必须着力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实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的环节,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3.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了,总体上看,效果是明显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明显地提高了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适当分离的探索,为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为合理配置政府部门的职能,精简行政机构初步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子。形成了新的行政执法机制,树立了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当然,尽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如何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4.强化立法、执法、法制监督
在立法上,应科学合理地规定管理的主体和职权,科学合理地设定权利义务,科学合理地规定和建立管理的机制、程序、方法、方式、手段,科学合理地规定法律责任等,从制度上肯定改革的成果,消除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在执法上,通过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行政管理符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诚实守信、高效便民、权责一致的依法行政的原则。在法制监督上,加强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不仅规范行政管理的依据,而且使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职权、机制、制度等有关下位规定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使行政管理不致越位、错位,缺位的情况得到有效地纠正和避免。特别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梳理执法依据、确定执法职权、明确执法责任、加强评议考核、强化表彰奖励、严格责任追究等建立的激励奖惩机制,对有效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很有意义的。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含义
如果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则是研究什么类型的行政管理体制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针对的是现存的不适应的问题,是实然的过程,是实证的活动,是实在的既存状态;而目标模式针对的则是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应然的过程,是对行政管理体制的理想类型和状态的未来展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回答的是行政管理体制“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当”把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类型等问题,其意义在于更好地把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和未来方向,更加准确地认识和利用行政管理的内在规律,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一个应当达到的科学合理的体制标准,从而使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适应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并且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不同主张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主张。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政府论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认为,从促进经济的角度看,中国政治体制最迫切的改革,是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政府。政府体制和职能要从生产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转变,从提供经济物品向提供制度环境转变,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从集中管理型向依靠市场调控型转变。为此,政府机构设置,要按现代政务需要进行;官员和公务员,要组织选择与竞争和社会选择相接合;依法行政,要置政府于法律的制约制衡中;行政行为,要接受社会的监督,透明公开。
2.“适度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政府”论
提出一个为大家所接受的政府管理新理念及其建立在新理念基础上的新目标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笔者认为可以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确定为“适度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政府”,具体包含以下几点:(1)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政府;(2)应当“适度”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政府;(3)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相互对应。③
3.“社会回应型改革”论
中国政法大学薛刚凌教授论述改革的目标模式时认为,经济转型给社会带来多方位和巨大的变革,从理论上来说,行政体制改革应当尽可能地反映这些要求,并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转型。然而,传统的行政体制改革只关注经济转型的需要,对经济转型带来的整个社会变革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其结果是社会多元利益没有得到肯定;地方之间平等的竞争规则没有确立;传统的通过控制官员来实现对社会控制的手段开始失灵;公共服务功能不发达;政府对社会的回应能力不理想。因此,行政体制改革的传统目标模式必须转变,应当用社会回应型的改革取代经济调适型的改革。传统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应重新定位为以权利与权力并重的改革;传统的指导原则是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的改革,指导原则应当重构为以行政管理自身规律为导向的改革;传统路径程序是行政推进式改革,路径程序应当转变为法律推进式改革。④
4.公共行政模式论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公共行政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参与型的公共行政决策架构;实施程序化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推行竞争性的公共行政服务机制。⑤
公共行政的目标模式正在由效率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公共行政的历史发展进程证明了这一点。效率行政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许是适当的,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效率行政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行政的效率目标模式因而受到怀疑。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目标模式,即服务目标模式正在得到普遍认同。⑥
(三)多重目标模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
社会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更是纷繁复杂的,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代表者,不可能只是面对单一的要求和诉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要求,满足社会多元利益的诉求,满足不同公民个人的不同愿望,满足不同市场经济不同主体的不同追求,满足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民生的吁求,一句话,要满足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各种主体、各种利益的要求,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不可能只是单一的选择,而应当是多重目标模式,多层次内涵的建构。所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既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既需要服务型政府,也需要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等等。
笔者认为,应以“法治政府”为中心并与服务型政府紧密结合的多重目标模式概念来表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一,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建设的总体的奋斗目标和新的要求。在法治政府的目标统领下,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为此,十七大报告在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既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又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既强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又要求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认为:“hjt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具体明确法治政府建设要取得新成效。依法治国,对政府来说就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就是各级行政机关按照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法规、规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⑦
第二,从外延上讲,法治政府可以涵盖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和资源保护、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模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法治政府可以涵盖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各主体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种企求、要求、希望等,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第三,从概念抽象的本质看,无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象多么繁杂,其改革的本质和方向是改革和调整、理顺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以及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那么靠什么来体现、规范、约束、调整这些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只有靠法律规定和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因此,从高度抽象的角度考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或者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是符合现代法治要求和原则的行政管理体制。法治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法律确立,以法律为载体和体现形式,符合现代法治理念和原则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第四,从法治政府的内涵上看,它包括了服务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等内涵。法治政府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和制约。法治政府奉行六项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这些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是衡量政府依法行政的标准,包含了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依法行政重在治权、治官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些原则、要求、准则等基本上都涵盖了服务政府、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内容和要求。
第五,法治作为一个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通过法律遏制政府权力,政府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这也就是法治政府与非法治政府的根本分野。非法治政府只要求人们守法,而自己不用守法;法治政府则不仅要求人们守法,更要求自己带头守法。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自身的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而这些正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第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符合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发展方向。如果说社会是法治社会,国家是法治国家的话,那么,政府就应当是法治政府,这是比较符合逻辑的选择。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也好,依法行政也好,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在于它们本身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价值。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目标模式的选择也应当体现这种价值追求。
第七,法治政府的基本框架是:在体制方面,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部门的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在法制方面,行政活动有法可依,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违法行为得到纠正或者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维护。在机制方面,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权利与责任真正统一的决策机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政监督机制基本完善,监督效能显著提高。在观念方面,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观念,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由这样的体制、法制、机制、观念和原则、要求、准则等所构成的法治政府的模式,不仅能够切实解决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适应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迫切要求,而且也与当代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相契合。总之,政府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到那时候,行政管理体制顺畅,政府行政权力的取得受到良好的规范和制约,行政管理公开、公平、便民、高效、诚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会依法办事、能依法办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既是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紧密结合体,也包括了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等内涵,是用法治政府为中心和主体概念来概括的以服务型政府为重要内容的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多重目标体系的综合模式。建立符合这种目标模式的体制,就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参见戴少
一、简龙湘:“我国行政收费的种类”,载中国法制信息网,登陆时间:2007年6月7日。
②参见李文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前线》2006年第1期。
③参见吕锡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目标模式”,《政府管理参考》2003年第2期。
④参见薛刚凌主编:《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9~109页。
⑤参见李志勇:“从官僚制到民主制——试论当代公共行政的模式转换”,《长白学刊》2001年第5期。
⑥参见柴生秦:“公共行政的历程:从效率到服务”,《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⑦曹康泰:“为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目标而奋斗”
第四篇:牛棚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制度
牛棚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站工作人员行为和内部工作秩序,确保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促进站内工作人员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热情周到的服务人民群众,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⑴考勤制度,⑵请假制度,⑶公物使用制度,⑷车辆管理制度,⑸电话、微机使用管理制度,⑹财务管理制度,⑺劳动卫生制度,⑻业务考核奖惩制度,⑼值班制度,⑽工作纪律。
一、考勤制度
1、全体计生站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不准缺席、早退或迟到。
2、无特殊情况坚持每天8:30考勤,考勤情况每天一记录,每月一汇总,张榜公布,根据考勤情况当月兑现奖惩。
3、坚持平时考勤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周抽查2—3次。
4、奖勤罚懒,迟到一次罚现金10元;缺勤一次罚现金20元;缺勤两天或两天以上者公开检讨,并给予纪律处分,罚现金50元,纳入财务帐。
5、在上班期间一律不准打牌、玩麻将、织毛衣、带小孩或搞其它非公务活动,工作日不准饮酒,违者罚款20元。
二、请假制度
1、工作人员不论任何原因离开工作岗位,都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2、出席本镇以外的会议、学习班、培训班等,出席人员必须凭书面或电话通知,按照审批权限办理请假手续,方可参加会议。
3、请假一天由站长审批,请假两天或两天以上由分管领导审批。
4、工作人员因病因事请假一律以请假条为准,无请假条者按无故缺勤处理。
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履行请假手续者,可向审批负责人捎便条或电话联系,事后再向有关负责人说明情况。
5、凡超假者,不论因公因私,均应在事前或事后向领导解释清楚,并补办请假手续。
三、公物使用制度
1、工作人员对自己经管的公物,包括办公用品、各种仪器、车辆等,要妥善保管,经常保养。
2、凡属计生服务站的公物,不经计生站长或分管领导批准,不得外借,不准将公物拿回家使用,更不准据为己有。
3、由于保管不善、损坏、丢失公物的,照价赔偿。
4、公物配置必须依旧换新。
四、车辆管理制度
1、车辆使用由分管领导或计生站长按工作需要安排用车,任何人不得私自用车。
2、车辆不用时应停放在计生站内,不得随意停放,平时加强对车辆的保养,车辆应经常保持清洁,保证运转正常、随时出车。
3、驾驶员必须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保证安全无事故,并随叫随到,不得将车辆随便交于他人驾驶,否则后果自负。
4、车辆加油必须由分管领导和计生站长签批,现金支付、不赊帐。
5、车辆维修,必须经分管领导和计生站长共同批准后,到指定修理厂修理,不经批准擅自修理由经办人负责。
五、电话、微机管理使用制度
1、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电话要简洁,不得在电话上拉私呱,长时间占用电话。
2、微机室、综合服务大厅内的电话费每月不得超过100元,超出部分由具体管理人员支付,同时罚管理人员现金50元。
3、入网微机每月费用不得超过100元,超出部分由具体管理人员支付,同时罚管理人员50元现金。
六、财务管理制度
(一)资金来源的管理
1、社会抚养费必须按《条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征收,必须使用《江苏省社会抚养费收据》。
2、违约金,滞纳金、手术费等必须使用县财政局统一收据,不准擅自提高标准或收入不开票据,不准坐收坐支、漏收多支。
3、押金必须专项储存,不准借支挪用。
4、不准公款私存。
(二)资金使用与审批
1、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存钱。
2、开支审批。计生站的一切开支必须坚持分管领导审批“一支笔”制度和计生站长审核制度,未经批准或手续不完备的,财会人员有权拒付,不拒付的由财政人员负责。
3、差旅费。凡到县级以上单位开会、报表、出差等,必须经分管领导或站长批准,凭批准手续报销费用。
4、公物购置费。确需购置使用的公物,100元以上的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100元以内的由分管领导或计生站长批准,指定专人购买,不准先购买再审批。
5、招待费。上级或兄弟单位来检查指导工作,确需招待的须经分管领导或站长批准,指定专人安排就餐,标准按镇政府规定执行。镇区以外(含县城)确
需我站招待的,必须有我站两名以上人员参加,现金结帐,不赊欠。
6、和镇财务规定不一致的按镇财务规定执行。
(三)会计业务
会计帐目必须日清月结,达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帐款相符,帐证相符,现金出纳不得白条抵库,会计报表必须按时上报县计生局及分管领导和站长。
七、业务考核奖惩制度
1、规划统计、技术服务、宣传教育、政策法规、计生协会、财务考核都是百分制,以计生局考核为准。
2、考核得满分奖400元。
3、每低一个百分点扣工资10元,限期完成如不按期完成,停职停薪,写出书面检查交党委政府和县计生局。
八、劳动卫生制度
为优化计生站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改变脏、乱、差的面貌,特制订劳动卫生制度。
1、计生站人员都要自觉维护单位卫生环境,积极参加计生站公益活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每天上班前,都要对各自办公室的室内卫生清扫一遍,并保持走廊、楼梯、厕所、门前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3、各办公室要保持窗明干净,室内陈设物品整洁有序,办公用品摆放有条有理。
4、厨房内要始终保持整洁卫生,锅灶、餐具、用水及所有食物要确保无任何污染,坚决杜绝老鼠、苍蝇污染饮食。
5、切实搞好卫生,全体工作人员要保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
6、每周末以卫生区为单位进行一次院内大扫除。
7、每周不定期组织检查结果公布,奖优罚劣,对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的给予以严肃批评,列入年终考核评分之内。
8、院内人口学校卫生由王传民带领朱国荣具体负责,同时督促学习班人员搞好室内卫生。其他各科室及走廊内的卫生由各科室负责。
9、厕所由每天值班人员负责管理,每天8:30前必须清理打扫干净。男厕所由计生站长负责检查,女厕所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查。
九、值班制度
1、值班人员要坚持24小时值班,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2、认真填写值班日记、登记电话、信函等以备存查,交接班时要交代清楚,做好交接记录,每天上午8:40交接班。
3、要认真接待来信来访,热情周到接待来客,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按领导指示妥善处理。
4、增强保密观念,认真搞好安全保卫工作。堵塞各种漏洞,防患于未然。
5、凡值班人员,不论家在本镇还是在外镇都必须自觉住在单位,服从带班人统一安排,随时处理应急情况,如出现人为事故,直接追究当班责任人的责任,造成后果的给予辞退。
十、工作纪律
1、计生站工作人员要有团队精神,不得在单位吵架、骂架、打架、酗酒闹事,贻误工作,违反者罚现金50—100元,不听劝阻、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
2、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凡因工作安排不服从者、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
3、站长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计生站人员抓紧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所有计生站人员都应遵守纪律、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各科室应争先创优,因科室工作不负责任,造成影响本站和党委政府声誉的,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调换工作岗位,并按照计生局下发的规定及文件执行,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5、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年月日**
第五篇:牛棚镇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
牛纪发[2011]13号
中共牛棚镇纪纪律检查委员会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通知
镇直各单位、各工委、村:
为认真贯彻落实威宁县委《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扎实推进牛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吃透精神实质。把学习《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纳入镇直各单位理论学习的学习内容,党委政府在8月份安排一次专题学习。举办一次专题报告会,适时召开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推进会议,组织对各单位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作动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将学习《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列入各级干部培训的教学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副局级以上
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继续坚持由市委书记任组长,一名市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纳入本单位、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各项任务的落实。各部门按照职责、任务及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纪委积极协助党委抓好《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并履行好督促检查职责。
三是结合牛棚实际,细化分解任务。纪委在认真总结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尽快出台我市贯彻《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工作意见和配套制度,修订完善我市惩防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分解任务,突出重点,科学分工,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着手开发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管理软件,做好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成效评估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实效。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情况列入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工作实绩评定和干部奖惩的重要内容。纪委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特别是加强对重点部门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情况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明确检查重点,重点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是否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是否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公开、透明、科学的督查机制、评估机制、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实施办法》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不抓不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注意总结经验,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加以宣传推广,同时注意吸收群众共同参与绩效考核,通过民主评议、行风评议、听证质询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牛棚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1年7月18日
主题词:工作规划实施办法通知牛棚镇纪委办公室印发共印30份,存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