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 2001-11-21 15:54:38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服务职能,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各级党和政府都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全面真实的基础资料,国务院决定l993年对全国第三产业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47号)的精神,特制定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1.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为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第三产业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三产业的基础数据。
2.规范第三产业统计,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渡奠定基础。
3.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普查的组织领导机构
全国成立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负责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省辖市、自治州和地区行政公署、直辖市辖区(简称地),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辖区(简称县、区)以及按条条普查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及下设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三产办),负责对本地区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普查方案的布置、培训、数据汇总都分四级进行。乡、街道办事处和大型第三产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也可设置临时性的普查机构。
三、普查的范围
普查的范围包括我国大陆内所有的第三产业(包括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行业分类及代码》,第三产业包括以下经济活动的部门:
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地质勘察业、水利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房地产
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
2.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事业、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
3.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包括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四、普查的内容
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反映第三产业机构和人员方面的指标,如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单位、单独核算单位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
2.反映第三产业经营活动情况的指标,如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费用、销售(营业)税金、经营利润;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包括军队、武警部队)、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下简称事业行政单位)的经费收支、业务(事业)收支、预算外收支和专项资金收支等。
3.反映第三产业实物资产情况的指标,如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库存总值等。
五、普查的年度
普查年度为1991年和1992年。
六、普查的统计单位
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便于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这次普查将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单位划分为两种基本统计单位,即独立核算单位和单独核算单位。独立核算单位,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单独核算单位(也称产业活动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一个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生产经营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七、普查的形式
第三产业普查采用条块结合的形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军队)、武装警察部队(简称武警)和铁道部系统(简称铁路)按条条普查。其他第三产业行
业按块块普查,分国家、省、地、县四级进行。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本身以及附属的第三产业单位,包括军队系统开办的已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单位,全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直接组织普查。由国家财政开支的全军在编单位不需要填写基层调查表,可直接利用财务决算表提供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数据。军队开办的附属的所有第三产业单位都要填写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基层表与其他行业所用基层表(甲表或乙表)一致,并印有“军”字标记,要求汇总上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并同时抄报所在县(区)。各县(区)不汇总军队基层表,也不计算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中的增加值,地方可作为今后计算增加值的参考。
2.武装警察部队:武警(包括武警总部、边防、消防、警卫四系统的武誓)本身以及附属的第三产业单位,包括武警系统开办的已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单位,全部由公安部直接组织普查。武警在编单位不需要填写基层调查表,可直接利用财务决算表提供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数据。武警系统开办的附属的所有第三产业单位都要填写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基层表与其他行业所用基层表(甲表或乙表)一致,并印有“警”字标记,要求汇总上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并同时抄报所在县(区)。各县(区)不汇总武警基层表,也不计算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中的增加值,地方可作为今后计算增加值的参考。
3.铁道部系统:铁道部系统的铁路运输单位以及附属的第三产业单位,包括铁路系统开办的已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单位,全部由铁道部直接组织普查。铁路运输部分不组织基层单位填写基层调查表,由铁道部根据财务决算表填报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并按清算收入口径反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汇总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时,不汇总铁路系统反馈的资料,也不计算其增加值。铁道部系统附属的所有第三产业单位,都应填写基层调查表,基层表与其他行业所有基层表(甲表或乙表)一致,并印有“铁”字标记,要求汇总上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同时抄报所在县(区)。各县(区)不汇总铁路系统基层表,也不计算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中的增加值,地方可作为今后计算增加值的参考。
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了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条块分工以外,是否还要对某些其他行业采用条块结合的普查形式,由各地自行决定。但一定要本着不重不漏的原则,合理划分条条和块块之间的界限。
八、普查的摸底调查
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庞杂、门类广,为使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在全面普查之前有必要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主要是摸清辖区内第三产业的单位个数、单位名称、单位住址及行业类别。各级三产办,在进行全面普查之前,要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摸底调查工作。此项工作可与今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的统计单位登记结合起来。摸底调查表式全国不做统一规定,各地可以
根据摸底调查的要求自行设计。
九、普查的方法
第三产业普查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辅之以抽样调查方法。除个体经济以外的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由全国三产办统一制定普查表,各级三产办组织填报。
城乡第三产业个体经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县(区)和直辖市辖区为单位分城乡、分行业等距随机抽样,以5%的样本推断全体。具体抽样调查方法见附件二。
采用抽样调查确实有困难的少数县(区),经上一级三产办批准,可以采用典型调查结合工商税务部门的有关资料进行推算。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由各级三产办逐级汇总上报。
十、普查的分类标准
第三产业普查所涉及到的一些分类标准,如经济类型、国民经济行业等都执行国家统一的分类标准(详见附件五和六)。
十一、普查的表式
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采用甲、乙、丙三种表式,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甲表,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乙表,第三产业个体经济抽样调查户填报丙表。每张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第三产业单位的属性指标。第二部分是第三产业单位的数量指标。普查表及指标解释见附件一、二。
十二、数据汇总
军队、武警部队和铁路的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安部和铁道部分别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分别由各级统计部门计算中心(站)汇总,各级汇总部门要按统一格式和程序做好数据处理和报送软盘工作。总后勤部、公安部和铁道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产办将普查汇总的资料软盘报送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
十三、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质量,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好质量关: 一是保证基层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普查单位数一定要与摸底调查资料进行核对,发现有遗漏或重复,及时纠正。
二是保证基层普查表填报的准确无误,基层填报人员填好普查表后,要进行自我核对,无误后才能上报;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的普查基层表应逐个进行审核;县(区)和直辖市辖区三产办还要组织力量按随机的方法对基层表填报质量进行抽查,要派员到所抽中的单位重新组织填报,并与该单位的原普查表进行对照,发现共性的重大问题在全辖区范围内组织重新填报。
三是保证普查数据的录入和汇总无差错,县(区)和直辖市辖区三产办在数据录入之前,要组织力量进行人工审核,重点审核属性指标是否按要求填报和各数量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问题,及时与填报单位联系,予以纠正。
普查数据的录入和汇总,由各级三产办和统计局计算中心(站)共同负责,并制定质量控制细则,确保录入的每张基层表在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汇总。
国家和省、地三产办对普查资料要进行全面审核,必要时派人深入基层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准确性。
十四、资料分析应用
各级普查机构都要动员力量、充分运用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开发分析应用工作,使普查资料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普查工作结束后将开展分析应用工作的评比活动。
十五、普查工作的总结
各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工作全面结束以前对普查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工作、普查登记、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等等,进行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为以后普查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开展评选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活动,全国三产办在适当时候予以表彰。
十六、普查资料的编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按统一标准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编印,形成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系列资料汇编。
十七、普查工作进程
第三产业普查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93.3―1993.9)
这个阶段分两步走:第一步(1993.3―1993.8),筹建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和办公室;落实经费;起草、制订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撰写培训教材;进行广泛宣传。
第二步(1993.8一l 993.9),召开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动员大会。建立各省、地、县第三产业普查领导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布置普查方案,对各级从事第三产业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摸底调查阶段(1993.10―1993.12)
这个阶段的工作就是摸清普查单位,对普查单位和抽样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登记,并对调查登记的质量进行复查,前一项工作于1993年lO月进行,后两项工作于1993年11月至12月上旬进行。12月2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向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报送第三产业机构、人员手工汇总数。
3.普查资料的汇总、整理上报阶段(1994.1一1994.12)
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数据处理和报送;(2)资料分析应用;(3)普查工作总结;(4)普查资料的编印。各级普查机构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各项工作。
附件一: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及指标解释
⒈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甲表)
⒉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乙表)
⒊ 指标解释(略)
附件二:第三产业个体户抽样调查员调查方案(略)
附: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户抽样调查方案
附件三: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汇总及排序表(略)
附件四: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行业分类及代码(略)
附件五: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略)
附件六: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进度图(略)
第二篇: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服务职能,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各级党和政府都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全面真实的基础资料,国务院决定l993年对全国第三产业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47号)的精神,特制定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
1.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为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第三 产业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三产业的基础数据。
2.规范第三产业统计,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和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渡奠定基础。
3.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普查的组织领导机构
全国成立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负责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 组织协调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国 第三产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省),省 辖市、自治州和地区行政公署、直辖市辖区(简称地),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辖区(简称县、区)以及按条条普查的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及下设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三产办),负责对本地区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普查方案的布置、培训、数据汇总都分四级进行。乡、街道办事处和大型第三产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也可设置临时性的普查机构。
三、普查的范围 普查的范围我国大陆内所有的第三产业(包括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行业分类及代码》,第三产业包括以下经济活动的部门:
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地质勘察业、水利业、农林 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
2.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卫生事 业、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事业、广播电影 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
3.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包括军 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四、普查的内容
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反映第三产业机构和人员方面的指标,如从事第三产业的 独立核算单位、单独核算单位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
2.反映第三产业经营活动情况的指标,如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费用、销售(营业)税金、经营利润;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包括军队、武警部队)、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下简称事业行政单位)的经费收支、业务(事业)收支、预算外收支和专项资金收支等。
3.反映第三产业实物资产情况的指标,如固定资产原值和净 值、库存总值等。
五、普查的 普查为1991年和1992年。
六、普查的统计单位
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便于同新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这次普查将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单位划 分为两种基本统计单位,即独立核算单位和单独核算单位。独立核 算单位,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 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2)独 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独立 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单独核算单位(也称产业活动 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一个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从事一种 或主要从事一种生产经营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 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七、普查的形式
第三产业普查采用条块结合的形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简称武警)和铁道部系统(简称铁路)按条条普查。其他第三产业行业按块块普查,分国家、省、地、县四级进行。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本身以及附属的第三产业单位,包括军队系统开办的已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单位,全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直接组织普查。由国家财政开支的全军在编单位不需要填写基层调查表,可直接利用财务决算表提供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数据。军队开办的附属的所有第三产业单位都要填写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基层表与其他行业所用基层表(甲表或乙表)一致,并印有“军”字标记,要求汇总上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并同时抄报所在县(区)。各县(区)不汇总军队基层表,也不计算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中的增加值,地方可作为今后计算增加值的参考。
2.武装警察部队:武警(包括武警总部、边防、消防、警卫四系统的武誓)本身以及附属的第三产业单位,包括武警系统开办的已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单位,全部由公安部直接组织普查。武警在编单位不需要填写基层调查表,可直接利用财务决算表提供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数据。武警系统开办的附属的所有第三产业单位都要填写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基层表与其他行业所用基层表(甲表或乙表)一致,并印有“警”字标记,要求汇总上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并同时抄报所在县(区)。各县(区)不汇总武警基层表,也不计算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中的增加值,地方可作为今后计算增加值的参考。
3.铁道部系统:铁道部系统的铁路运输单位以及附属的第三产业单位,包括铁路系统开办的已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第三产业单位,全部由铁道部直接组织普查。铁路运输部分不组织基层单位填写基层调查表,由铁道部根据财务决算表填报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并按清算收入口径反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汇总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时,不汇总铁路系统反馈的资料,也不计算其增加值。铁道部系统附属的所有第三产业单位,都应填写基层调查表,基层表与其他行业所有基层表(甲表或乙表)一致,并印有“铁”字标记,要求汇总上报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同时抄报所在县(区)。各县(区)不汇总铁路系统基层表,也不计算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表中的增加值,地方可作为今后计算增加值的参考。
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了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条块分工以外,是否还要对某些其他行业采用条块结合的普查形式,由各地自行决定。但一定要本着不重不漏的原则,合理划分条条和块块之间的界限。
八、普查的摸底调查
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庞杂、门类广,为使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在全面普查之前有必要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主要是摸清辖区内第 三产业的单位个数、单位名称、单位住址及行业类别。各级三产办,在进行全面普查之前,要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摸底调查工作。此 项工作可与今年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的统计单位登记结合起来。摸底调查表式全国不做统一规定,各地可以根据摸底调查的要求自行设计。
九、普查的方法
第三产业普查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辅之以抽样调查方法。除 个体经济以外的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采用全面普 查的方法,由全国三产办统一制定普查表,各级三产办组织填报。城乡第三产业个体经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县(区)和直 辖市辖区为单位分城乡、分行业等距随机抽样,以5%的样本推断全体。具体抽样调查方法见附件二。采用抽样调查确实有困难的少数县(区),经上一级三产办批 准,可以采用典型调查结合工商税务部门的有关资料进行推算。普 查和抽样调查资料由各级三产办逐级汇总上报。
十、普查的分类标准
第三产业普查所涉及到的一些分类标准,如经济类型、国民经 济行业等都执行国家统一的分类标准(详见附件五和六)。
十一、普查的表式
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采用甲、乙、丙三种表式,执行企业会计 制度的单位填报甲表,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乙 表,第三产业个体经济抽样调查户填报丙表。每张表由两部分组 成,第一部分是第三产业单位的属性指标。第二部分是第三产业单 位的数量指标。普查表及指标解释见附件一、二。
十二、数据汇总
军队、武警部队和铁路的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由中国人民解放 军总后勤部、公安部和铁道部分别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分别由各级统计部门计算中心(站)汇总,各级汇 总部门要按统一格式和程序做好数据处理和报送软盘工作。总后 勤部、公安部和铁道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产办将普查汇总 的资料软盘报送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
十三、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质量,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把 好质量关:
一是保证基层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普查单位数一定要与摸 底调查资料进行核对,发现有遗漏或重复,及时纠正。
二是保证基层普查表填报的准确无误,基层填报人员填好普 查表后,要进行自我核对,无误后才能上报;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 的普查基层表应逐个进行审核;县(区)和直辖市辖区三产办还要 组织力量按随机的方法对基层表填报质量进行抽查,要派员到所 抽中的单位重新组织填报,并与该单位的原普查表进行对照,发现 共性的重大问题在全辖区范围内组织重新填报。
三是保证普查数据的录入和汇总无差错,县(区)和直辖市辖 区三产办在数据录入之前,要组织力量进行人工审核,重点审核属 性指标是否按要求填报和各数量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问题,及时与填报单位联系,予以纠正。普查数据的录入和汇总,由各级三产办和统计局计算中心(站)共同负责,并制定质量控制细则,确保录入的每张基层表在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汇总。
国家和省、地三产办对普查资料要进行全面审核,必要时派人 深入基层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的准确性。
十四、资料分析应用
各级普查机构都要动员力量、充分运用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开 发分析应用工作,使普查资料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促进这项 工作的开展,普查工作结束后将开展分析应用工作的评比活动。
十五、普查工作的总结
各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工作全面结束以前对普查工作的各个 方面,包括组织工作、普查登记、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等等,进行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为以后普查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开展评选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活动,全国三产办在适当时候予以表彰。
十六、普查资料的编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按统一标准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编 印,形成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系列资料汇编。
十七、普查工作进程
第三产业普查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93.3―1993.9)这个阶段分两步走:第一步(1993.3―1993.8),筹建全国第 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和办公室;落实经费;起草、制订第三产业普查实施方案;撰写培训教材;进行广泛宣传。第二步(1993.8一l 993.9),召开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动员大会。建立各省、地、县第三产业普查领导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布置普查方案,对各级从事第三产业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摸底调查阶段(1993.10―1993.12)这个阶段的工作就是摸清普查单位,对普查单位和抽样调查 单位进行调查登记,并对调查登记的质量进行复查,前一项工作于1993年lO月进行,后两项工作于1993年11月至12月上旬进行。12月2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向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办公室报送第三产业机构、人员手工汇总数。
3.普查资料的汇总、整理上报阶段(1994.1一1994.12)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数据处理和报送;(2)资料分析应用;(3)普查工作总结;(4)普查资料的编印。各级普查机构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各项工作。
附件一: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及指标解释
⒈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甲表)
⒉ 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基层表(乙表)
⒊ 指标解释(略)
附件二:第三产业个体户抽样调查员调查方案(略)
附:全国第三产业个体户抽样调查方案
附件三: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汇总及排序表(略)
附件四: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行业分类及代码(略)
附件五: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略)
附件六: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进度图(略)
第三篇: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07〕7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环保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九月五日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为指导各地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
更全面地掌握我省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和排放去向等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科学编制各类规划、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科学制订环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各部门环境预警应急能力,确保我省环境安全。
二、普查的时点、范围、内容和污染物种类
(一)普查时点。
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2007。
(二)普查范围。
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工业污染源。工业源普查范围划分为重点普查范围和一般普查范围,分别做详细调查与简要调查。
重点普查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产业活动单位;(2)11个主要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重污染类别的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重污染类别的规模以上企业;(4)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
一般普查范围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普查范围以外的工业污染源。
重污染类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公布。各地可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污染源普查的需要和实际能力,增加重点普查范围。
2.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禽畜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污染源普查范围: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糖料以及麻、茶、烟草、中药材)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主要产区。
禽畜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范围: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范围:池塘、网箱、围栏、浅海、滩涂、工厂化养殖厂(区)。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1)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等经营单位;(3)医院;(4)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5)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第三产业规模划分标准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公布。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和机动车污染情况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普查范围: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工业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排水去向等;(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等;(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种植业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肥料和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期等;农膜的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秸秆的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使用量、回收量等。
(2)禽畜养殖业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禽畜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禽畜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等。
(3)水产养殖业主要普查鱼、虾、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包括: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鱼药使用情况,养殖进排水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种植业增加地膜残留量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1-2种;禽畜养殖业与水产养殖业增加COD、铜、锌等。
三、普查机构职责及部门分工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普查机构职责。
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由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负责普查的宣传、组织、实施和验收工作。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普查办)负责拟订我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实施细则、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培训、开展监测和验收、筹备相关会议、汇总和分析污染源普查数据,并按规定发布普查相关信息。
(三)部门分工。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普查方案及其实施细则,安排专人协调具体工作;按照部门职能分工,指导和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积极参与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各部门分工如下: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及新闻发布会相关工作。
经贸部门配合做好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和应用,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机动车登记基本信息,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及时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提供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部门提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厂)名单,会同环保部门开展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厂)普查,参与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
信息产业部门配合做好通信基站等电磁辐射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污染源普查,协调海洋渔业和环保部门完成农业源普查工作。
卫生部门提供本系统射线装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情况资料,配合做好医疗污染源普查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广电部门配合做好广播、电视发射设施的污染普查工作。
统计部门配合环保部门,提供与普查相关的基础信息,协助培训普查员,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审核、统计与分析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工商登记基本信息。
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养殖业污染源的普查。
省军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圆满完成我省普查任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粤府〔2006〕128号)的要求,成立本地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指导、组织、协调和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机构,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可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确保圆满完成本地区的普查工作。
(二)技术保障。
技术路线: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
1.科学编制方案。
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污染源普查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分、分阶段的工作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方案,并及时报送省普查办备案。
2.加强监测。
为了加强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重点污染源监测情况,省普查办成立了污染源普查监测小组,建立了普查监测联席会议制度和监测质量控制制度,对各地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抽测,解决监测技术难题。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管理制度,加强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台账和数据库,定期向上一级普查办报告污染源监测情况。
3.加强宣传动员。
各地要加强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抓紧制订宣传方案,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普查宣传;要根据普查的不同阶段,突出宣传重点,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通过宣传使普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明确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4.加强培训,建立普查底册。
采取分级培训的形式。省普查办负责对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普查技术人员的培训,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普查办负责对本级、乡镇普查员及普查对象的培训,确保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各级普查办要根据统计、工商等部门提供企业的基本信息,确定重点普查对象,建立普查底册。
5.加强数据审核。
省普查办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检查,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各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对于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地区,省普查办要责令该地区重新调查。各地要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6.验收。
省普查办要制订污染源普查的验收方案和评分标准。各地完成普查工作后,要按要求向上一级普查办申请验收。由省普查办对各地级以上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各地级以上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对所辖县(市、区)的普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必须整改,直到通过验收。
(三)法律保障。
认真贯彻《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对普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经费保障。
我省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省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各级普查办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预算中,分按时拨付。
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订与评审,宣传与培训,现场监测,入户调查,专用设备购置,数据录入与处理,数据库维护,检查、验收等过程的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办公费等)。
五、时间安排
本次污染源普查采取“先行试点、再全面普查”的方式。我省试点市为珠海市,试点的普查工作将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环保总局)负责组织实施。全面普查工作由省普查办负责组织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底前)。
1.成立机构、落实经费(2007年9月底前)。
各地要在2007年9月底前按要求成立普查领导机构,明确普查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落实普查经费。
2.制订普查方案(2007年10月底前)。
各地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普查工作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地区的普查工作方案,并在2007年10月底前报省普查办备案。
3.普查监测(2007年12月底前)。
各地要按要求开展普查监测工作,建立污染源监测原始记录台账及档案,及时上报污染源监测情况,并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区普查监测数据的整理汇总工作。
4.宣传动员(2007年9月开始)。
各地要分阶段突出重点,开展普查宣传工作。
5.清查企业、建立底册(2007年12月底前)。
各级卫生、税务、统计、工商、建设等相关部门要在2007年10月底前向本级普查办提供普查基础资料,由该普查办在2007年12月底前建立本级重点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底册。
6.选配普查员,开展普查培训(2007年12月底前)。
各地要根据重点普查及一般普查的污染源数,按适当比例选配普查员。省普查办要在2007年11月底前完成对各地普查技术人员的培训,各级普查办要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面培训。
(二)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7月)。
1.组织填报普查表(2008年1月-3月)。
各地可采取集中辅导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普查报表填报工作。
2.建立县(市、区)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3月-4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审核、录入、校验污染源数据,建立本地区污染源数据库。
3.建立地级以上市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4月-5月)。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依时完成本地区的普查验收工作,建立本地区污染源数据库。
4.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2008年5月-7月)。
各地级以上市要在2008年5月底前汇总向省普查办报送污染源普查数据。省普查办要对各地报送的数据进行抽查审核,在2008年7月底前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与汇总,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及时上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政府。
(三)总结发布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省普查办对各地级以上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2008年8月-12月)。
2.进一步修正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2008年8月-12月)。
3.完成全省普查工作报告与技术报告(2008年10月-12月)。
4.编制普查成果开发课题目录(2009年1月-3月)。
5.开发利用普查成果(2009年1月-7月)。
6.接受国家的普查验收(2009年1月-7月)。
六、普查数据管理
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要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对于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应依法予以处理。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发布普查结果。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05日 实施日期:2007年09月05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安丘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草案
安丘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草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山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18〕17号)和《潍坊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潍政办字〔2018〕3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摸清全市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市、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资料。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安丘市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1.工业污染源。普查对象为产生废水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的所有工业行业产业活动单位。对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类重点行业15个类别矿产采选、冶炼和加工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
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中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进行登记调查。
2.农业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3.生活污染源。普查对象为除工业企业生产使用以外所有单位和居民生活使用的锅炉(以下统称生活源锅炉),城市市区、镇区的市政入河排污口,以及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城乡生活污水产生、排放情况。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对象为集中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污水的单位。其中: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以及以其他处理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单位。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单位包括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厂。危险废物处置厂包括危险废物综合处理(处置)厂、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厂等;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厂包括医疗废物焚烧厂、医疗废物高温蒸煮厂、医疗废物化学消毒厂、医疗废物 微波消毒厂等。
集中式污水处理单位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和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移动源。普查对象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污染源。其中,非道路移动污染源包括飞机、船舶、铁路内燃机车和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污染源。企业基本情况,原辅材料消耗、产品生产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包括排放口信息、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汞、镉、铅、铬、砷。
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汞、镉、铅、铬、砷。
工业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和综合利用情况。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工业企业建设和使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情况。
稀土等15类矿产采选、冶炼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情况。
2.农业污染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生产 活动情况,秸秆产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情况,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情况,纳入登记调查的畜禽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基本情况、污染治理情况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废水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增加化学需氧量。
废气污染物:畜禽养殖业氨,种植业氨和挥发性有机物。
3.生活污染源。生活源锅炉基本情况、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情况,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城市市区、镇区的市政入河排污口情况,城乡居民用水排水情况。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
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基本情况,设施处理能力、污水或废物处理情况,次生污染物的产生、治理与排放情况。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挥发酚、氰化物、汞、镉、铅、铬、砷。
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汞、镉、铅、铬、砷。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焚烧设施产生的焚烧残渣和飞灰等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5.移动源。各类移动源保有量及产排污相关信息,挥发性有机物(船舶除外)、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部分类型移 动源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本次普查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筛选普查主要污染物;根据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确定要调查的污染源;摸清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分布的基本信息,核定排放量,建立排放清单;为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环境质量—污染物关联响应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一)普查技术路线。按照现场监测、企业自行监测、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普查。
1.工业污染源。全面入户登记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活动水平信息、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口信息;基于实测和综合分析,按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根据伴生放射性矿初测基本单位名录和初测结果,确定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对象,全面入户调查。
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填报园区调查信息。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填报工业污染源普查表。
2.农业污染源。以已有统计数据为基础,确定抽样调查对象,开展抽样调查,获取普查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3.生活污染源。根据生活源锅炉清单,登记调查生活源锅 炉基本情况和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抽样调查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结合产排污系数核算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典型区域调查和综合分析,获取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相关活动水平信息,结合物料衡算或产排污系数估算生活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结合实地排查,获取市政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对各类市政入河排污口排水(雨季、旱季)水质开展监测,获取污染物排放信息。结合排放去向、市政入河排污口调查与监测、城镇污水与雨水收集排放情况、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及排放量,利用排水水质数据,核算城镇水污染物排放量。利用已有统计数据及抽样调查获取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排水基本信息,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农村生活污水及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根据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废物处理处置情况、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和产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5.移动源。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结合典型地区抽样调查,获取移动源保有量、燃油消耗及活动水平信息,结合分区分类排污系数核算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
机动车:通过机动车登记相关数据和交通流量数据,结合典型城市、典型路段抽样观测调查和燃油销售数据,根据机动车 排污系数,核算机动车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非道路移动源:通过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保有量、燃油消耗及相关活动水平数据,根据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4月中旬前):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各级普查机构,落实人员、工作条件;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完成普查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2.全面普查阶段(2018年12月底前):2018年4月底前,完成普查项目经费落实工作和普查实施方案制定印发工作。2018年5月20日前,完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组织聘用工作,建立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合理选择承接全市各级污染源普查任务的第三方机构。2018年5月底前,开展污染源普查调查单位名录库筛选,进行普查清查,建立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2018年6月底前,完成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核定。2018年7月底前,完成普查业务培训工作。2018年9月底前,完成市政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水质监测工作。2018年8月开展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抽样调查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和农村居民生活水污染(用排水)情况并采集相关数据,2018年11月底前完成。2018年12月15日前,完成普查数据质量核查、评估工作,报潍坊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发布阶段(2019年12月底前):2019年1月底前,配合潍坊完成普查数据质量核查,建立健全全市污染源数据库,编制评估报告。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验收工作,完成普查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2019年10月20日前,完成普查公报的编制、报批和发布工作。2019年年底前,开展普查成果分析,实现普查成果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内部共享,配合潍坊完成表彰等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二)普查组织。安丘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普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污染源普查日常工作。市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明确污染源普查专职联络员,负责本部门应承担的普查数据收集、加工和报送工作。各镇街区成立相应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按照安丘市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定和要求,领导和协调辖区内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人员、经费等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及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相关要求开展监测,如实填报普查监测结果。各类污染源普查调查对象和填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 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填报工作。
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现有统计、监测和各专项调查成果,借助购买第三方服务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效率。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普查工作。
(三)普查培训。安丘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聘用及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均需要通过培训持证上岗。
(四)宣传动员。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潍坊市政府文件要求,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污染源普查,为普查实施创造良好氛围。
五、普查经费
本次普查工作经费由市财政分担。市财政局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列入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市级财政安排经费主要用于: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宣传、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普查人员经费补助,办公场所及运行经费保障,普查质量核查与评估,购置数据采集及其他设备,普查表印制、普查资料建档,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方案确定工作计划,编制经费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部门预算,按时拨付。
使用污染源普查经费的部门,按规定管理使用资金,并自 觉接受监督管理。
六、普查质量管理
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市普查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覆盖普查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实施。各级普查机构要认真执行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制度,做好污染源普查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普查责任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相关责任。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开展普查数据核查和质量评估,严厉惩处普查违法行为。
按照依法普查原则,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的普查目的,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
附件:1.安丘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安丘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部门分工
附件1 安丘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孙晓非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李庆田市环保局局长
王跃启市统计局局长
侯继鹏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刘江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辛献秀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国资办主任
刘华钧市市场监管局主任科员
于春明市地税局主任科员
孙瑞胜市公安局副局长
韩志刚市环保局主任科员
韩文玉市畜牧局副局长
代清福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工会主任
李中友市节能办副主任
王清龙市统计局副局长
李海清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董永照市住建局党委委员、供排水管理处主任
杜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县乡公路管理处主任
郑敬玉市农业局副局长
房勇市发改局副局长
张军市公路局副局长
刘新利市农机局副科级干部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韩志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自行发文公布。领导小组在任务完成后自行撤销。
附件2 安丘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部门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指导全市做好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组织办好新闻发布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市发改局:配合做好全市污染源普查及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经信局:配合做好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抽样调查和全市工业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公安局:负责提供全市机动车登记相关数据、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数据,配合做好机动车污染源普查相关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全市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污染源空间定位提供地理空间公共基底数据,配合做好普查名录库建库和相关普查成果分析、应用。
市住建局:负责组织开展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设施普查以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工地工程机械等抽样调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厂(场)和城乡居民用水排水情况普查等抽样调查。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成果分析、应用。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提供营运船舶注册登记数据、船舶自 动识别系统数据,配合做好移动源普查及相关成果分析、应用。
市公路局:负责提供国(省)道公路观测断面平均交通量,配合做好移动源普查及相关成果分析、应用。
市水利局:负责提供有关入河排污口相关信息和有关水利普查资料;配合做好入河排污口及对应污染源的调查;负责组织开展水产养殖业生产活动水平情况调查;提供渔船与污染核算相关的数据;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农业局:负责组织开展种植业生产活动水平情况调查;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订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计划,组织普查培训,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发布,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负责组织开展工业污染源普查;生活源锅炉基本情况、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普查;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抽样调查;市政入海排污口及其对应污染源的调查;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厂的普查。
市地税局:负责提供纳税单位登记基本信息,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统计局:负责提供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相关行业名录 信息和相关统计数据,参与市级普查实施方案设计;指导污染源普查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参与指导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分析。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提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单位注册登记信息;负责提供承压锅炉使用登记信息以及非道路移动源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登记信息。
市畜牧局:负责组织开展畜禽养殖业生产活动水平情况调查;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相关成果的分析、应用。
市农机局:负责提供农业机械与污染核算相关的数据;配合做好非道路移动源普查及相关成果分析、应用。
市普查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按照上级普查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履行部门分工职责,积极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五篇:永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永济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山西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晋政发„2017‟24号)精神,认真做好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运政发„2017‟3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市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资料。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永济市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
22.农业污染源。
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生产活动情况,秸秆产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情况,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情况污染治理情况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废水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增加化学需氧量。
废气污染物:畜禽养殖业氨、种植业氨和挥发性有机物。3.生活污染源。
生活源锅炉基本情况、能源消费情况、污染治理情况,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城区、镇、村的市政入河(湖、库)排污口情况,城乡居民用水排水情况。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
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信息、设施处理能力、污水或废物处理情况,次生污染的产生、治理与排放情况。
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挥发酚、氰化物、汞、镉、铅、铬、砷等。
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汞、镉、铅、铬、砷等。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焚烧设施产生的焚烧残渣和飞灰等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5.移动源。
各类移动源保有量及产排污相关信息,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部分类型移动源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三、普查技术路线
(一)工业污染源。
全面入户登记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活动水平信息、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放口信息;基于实测和综合分析,分行业分类制定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根据伴生放射性矿初测基本单位名录和初测结果,确定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对象,全面入户调查。
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填报园区调查信息。工业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填报工业污染源普查表。
(二)农业污染源。
以已有统计数据为基础,确定抽样调查对象,开展抽样调查,获取普查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三)生活污染源。
登记调查生活源锅炉基本情况和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抽样调查城乡居民能源使用情况,结合产排污系数核算废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典型区域调查和综合分析,获取与挥发性有机物排
65.建立清查核查抽样制度,开展清查质量抽查;
6.排查确定市政入河(湖、库)排污口名录,组织开展城区、镇、村的市政入河(湖、库)排污口的实地排查和水质监测;
7.排查建立生活源锅炉清单,开展生活源锅炉调查; 8.开展环保专网专项督查,确保普查数据及时准确报送; 9.开展普查培训和宣传;
10.组织普查工作调度、督办检查和技术指导。
(三)第二阶段工作任务。
1.制定市级普查基础软硬件环境搭建方案,建设市级污染源普查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处理)和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工作在线管理与调度平台;制定普查数据管理办法;
2.组织开展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工作;
3.划分普查区域,绘制全市普查地图,按照普查清查确定的污染源名录、各类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与报表制度组织开展普查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作;
4.开展伴生放射性矿普查;
5.开展普查数据审核、数据质量抽样核查和质量评估; 6.开展市级普查数据汇总分析和普查数据各阶段上报工作; 7.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源档案;
8.组织普查工作调度、督办检查和技术指导; 9.开展普查培训和宣传。
(四)第三阶段工作任务。
1.借助省、运城市普查办开展重点区域排放量遥感浓度校验,进行全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编制普查质量评估报告,形成全市最终普查数据结果;
2.组织开展全市普查档案管理与建档,构建普查信息数据库;
3.组织开展全市普查工作验收评估和评比表彰;
4.发布普查成果,完成普查结果汇总,核定普查数据,编制普查公报,经同级领导小组审批并报上级普查机构同意后发布;
5.编制普查工作总结报告、普查技术报告等,制定全市普查成果开发利用方案;
6.对全市普查成果进行总结和应用,包括:(1)编制基于永济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形势分析报告;(2)开展重点行业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源谱分析,建立重点行业源谱库;(3)编制永济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验收评估报告;(4)编制基于GIS的永济市污染源地图和风险源地图;(5)编制基于污染源普查的永济市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源网格化清单;(6)编制永济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汇编;(7)编制污染源普查成果出版物;(6)建设普查数据库应用展示平台等。
五、普查组织
(一)普查领导机构。
永济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
10息和相关统计数据,审核批准普查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指导污染源普查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参与指导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分析。
市农机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农业机械与污染源核查相关的数据。
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市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三)普查工作机构。
市普查办由综合督办组、技术组和宣传组组成,具体负责全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综合督办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沟通协调、文档管理及办公室事务性工作,落实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工作要求,负责督促检查各部门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情况,负责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控制。
技术组负责拟定全市污染源普查,组织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污染源调查,负责污染源普查软件和数据库应用,编制污染源普查报告,提出污染源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建议,组织全市污染源普查相关培训。
宣传组负责编制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按照市领导小组发布的权威信息做好开展污染源普查动员宣传,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舆情应对工作。
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应当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本区域污染源普查工作。
重点排污单位应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及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相关要求开展监测,如实填报普查的监测结果。各类污染源普查调查对象和填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填报工作。
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现有统计、监测和各项专项调查结果,借助购买第三方服务和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效率。
按照上级普查办的安排部署,采用政校联合的形式,由在校学生作为普查员参与普查工作;利用环境监管网格,将普查员嵌入网格中开展普查,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在确保普查信息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保咨询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为普查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六、普查质量管理
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数据质量责任。填报单位是数据质量管理主体,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对数据的采集、汇总、填报、录入等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普查数据实施联网采集、专网审核,普查员统一配备手持移动终端现场采集数据,现场数据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同步上传至国家和省普查工作办公室后,再通过专网逐级进行普查数据审核。
市普查办要建立覆盖普查方案设计、普查人员选调和培训、污染源清查、普查表填报、普查数据审核汇总、处理和上报等普
314落实普查保密责任,市普查办要指定保密工作责任人,将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同普查工作一同研究部署,对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在引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时,必须保证符合普查信息保密规定,报运城市普查办批准后实施。
普查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均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中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和期限,并按保密要求严格操作。市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