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

时间:2019-05-13 14:3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

第一篇: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试卷代码:37012A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6.丙可否行使对别墅的承租使用权?理由是什么?

7.丙应如何向戊主张自己的权利?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为不定期租赁。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乙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当在合理期限前通知承租人。

2.(1)甲有权要求乙在合理期限内维修。乙未履行维修义务,甲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乙负担。

(2)甲的维修属于无因管理人的行为,由乙承担其支出的必要费用。瓦片质量问题不影响乙对该项义务的承担。

(3)因维修影响了甲的使用,应当相应减少租金或延长租期。但装修期间不在延长租期的范围。

3.(1)甲丁之间属于无名合同,应适用《合同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并可参照《合同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例如,费用承担问题适用赠与合同的规则,完成工作问题适用承揽合同规则。

(2)应由丁承担。因为丁为雇主,应对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4.乙可以要求甲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理由是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装或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5.无权。造成第二次漏水是甲自身的原因,乙无过错,因此损失应由甲自行承担。

6.丙有权对乙主张自己基于原租赁合同对该别墅的承租使用权。因为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间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

7.丙有权请求戊返还原物。因为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是合法占有人,有权请求侵占人返还原物。

【主要参考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五条,《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百一十五条、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四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二(20分)

案情:

某市A房地产公司(下称A公司)与B建筑公司(下称B公司)达成一项书面协议,由B公司为A公司在某地承建一栋商品房。合同约定,标的总额6000万元,8个月交工,任何一方违约,按合同总标的额20%支付违约金。合同签订后,为筹集工程建设资金,A公司用其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向甲银行贷款3000万元,乙公司为此笔贷款承担保证责任,但对保证方式未作约定。B公司未经A公司同意,将部分施工任务交给丙建筑公司施工,该公司由张、李、王三人合伙出资组成。施工中,工人刘某不慎掉落手中的砖头,将路过工地的行人陈某砸成重伤,花去医药费5000元。A公司在施工开始后即进行商品房预售。丁某购买了1号楼101号房屋,预交了5万元房款,约定该笔款项作为定金。但不久,A公司又与汪某签订了一份合同,将上述房屋卖给了汪某,并在房屋竣工后将该房的产权证办理给了汪某。汪某不知该房已经卖给丁某的事实。汪某入住后,全家人出现皮肤瘙痒、流泪、头晕目眩等不适。经检测,发现室内甲醛等化学指标严重超标。但购房合同中未对化学指标作明确约定。同时,因A公司不能偿还甲银行贷款,甲银行欲对A公司开发的商品房行使抵押权。

问题:

1.若B公司延期交付工程半个月,A公司以此提起仲裁,要求支付合同总标的额20%即1200万元违约金,你作为B公司的律师,拟提出何种请求以维护B公司的利益?依据是什么?

2.对于陈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为什么?

3.对于陈某的赔偿,应当适用何种归责原则?依据是什么?

4.对于乙公司的保证责任,其性质应如何认定?理由是什么?

5.若甲银行行使抵押权,其权利标的是什么?甲银行如何实现自己的抵押权?

6.丁某在得知房屋卖给汪某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交付房屋,其主张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7.汪某现欲退还房屋,要回房款。你作为汪某的代理人,拟提出何种请求维护汪某的利益?依据是什么?

8.如果A公司不能向B公司支付工程款,B公司可对A公司提出什么请求?

参考答案:

1.请求仲裁机构减少违约金。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应当由丙建筑公司承担责任。因刘某系丙公司的雇员,其在执行雇主指令(或执行工作任务)中致人损害由雇主承担责任。由于丙公司系合伙企业,故由张、李、王实际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3.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民法通则规定地面施工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

4.乙公司的保证责任性质属于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法规定对保证责任性质约定不明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5.甲银行的抵押权标的为土地使用权,不包括商品房。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甲银行实现抵押权时可以将商品房一并处分,但不能就商品房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6.不能得到支持,因为汪某已经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不动产以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依据。

7.请求解除合同,因为A公司构成严重违约,房屋无法居住,不能实行合同目的。

8.B公司可向A公司主张违约责任或者对建设工程主张优先权。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三(20分)

案情:

江东市黄石区A小区居民李某因手头拮据,其母常年卧病在床,某日深夜潜入其工作单位的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问题 :

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

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4.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答案:

(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刑法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犯罪未遂作了不同的分类。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以犯罪人实施犯罪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的未遂与不能犯的未遂。所谓能犯的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行

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的情况;所谓不能犯的未遂,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而使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情况。根据上述理论,李某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而不能将保险柜打开的行为未实行终了,即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故而是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李某不能将保险柜打开,是由于其本人能力有限,而非是由于李某对犯罪事实认识的错误,因而是能犯未遂。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性质是抢劫犯罪。本题中,李某实施盗窃后,与保安员迎面相撞即将其打昏,属于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按照抢劫罪论处。

(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犯罪预备。所谓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题中,李某为杀人灭口,持刀前往作案现场的行为并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只是为犯罪准备条件,故而是犯罪预备。

(4)对李某应当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数罪并罚。因为李某的杀人预备行为是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出于杀人灭口的目的而实施的又一个独立犯罪行为,符合一个新的犯罪构成,又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因而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课程小论文

甲系某大学三年级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国际知名连锁店乙超市购物,付款结账后取回自带的手袋,正要走出超市大门时,被超市保安阻拦。二保安怀疑甲携带了未结账的商品,欲将甲带到超市值班经理办公室处理。甲予以否认,争执过程中引来众多顾客围观。后在经理办公室,甲应值班经理要求出示了所买商品及结账单据。值班经理将甲自带的手袋打开检查,并叫来女工作人员对甲进行了全身搜查,均未查出未结账的商品,遂将甲放走。事后,甲在超市被搜身的消息在本校乃至其他高校传开,甲成了倍受关注的“新闻人物”,对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失眠、头晕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业,医生建议其做心理治疗。甲认为乙超市侵害了自己的人格权,遂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乙超市赔偿精神损害10万元。本案双方的主要事实争议是:乙超市在对甲进行全身搜查时,是否强令甲脱去了内衣。对此,双方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双方的主要法律争议是:超市在每年失窃数额巨大的情况下,是否有权对顾客进行搜查。乙超市认为自己在超市内己张贴告示,保留对顾客进行搜查的权利。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去内衣进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

以认定;认为乙超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较为严重,同时

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除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乙超市强令甲脱内衣进行搜查的事实证据不足外,对一审认定的其它事实予以维持,酌情改判乙超市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甲对二审判决不服,以赔偿太少为由,申请再审,请求将赔偿数额改为11万元。本案发生后社会反响颇大,引发了不少议论,主要涉及精神损害赔偿、法官自由裁量、人格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安保措施等诸多法律问题,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论述。

请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学的角度写一篇课程小论文(要求:

1、拟就适当的论文标题,要求紧扣材料,但可以从不同视角选题;

2、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3、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4、字数不少于1500字。(40分)

参考例文之一[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本案一审判决被告赔偿甲精神损害11万元,二审又改判被告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同一事实下,两次判决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是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引发的法治现象。

法官在个案中进行自由裁量是法律适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审判制度的改革,如何对待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在民商事和经济审判中法官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且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法治问题。

所谓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个案作出裁判的权力。在诉讼中,裁判的具体结果往往不是,也不可能是法律对该案件的唯一选择。法官的自由裁量不仅体现在认定案件事实上,也大量体现在适用法律问题上。

稳定性、滞后性、不周延性既是法律的特点,法律不明确和法律漏洞的存在在所难免。大量立法历史也表明,立法机关不可能预见法官所可能遇见的问题。尽管法律条文越来越多,可是其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也愈来愈突出,而审判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法官不能拒绝审判。可见,正是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了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基础。自由裁量是法官的职责,法官不但要大胆行使,也要谨慎行使。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公权力机构都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来行使公共权力,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法官自由裁量权也不例外,法官自由裁量不仅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作出,还要受到合理性原则的约束,在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不存在自由裁量的问题。

从11万到1万,两次判决的差距虽然巨大,但是我们依然应当尊重法官合法的自由裁量权。法的适用过程,就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没有自由裁量,法就无法适用。自由裁量是法制通向法治的唯一桥梁。

第二篇:江财法学通论2011—2012第二学期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

一、案例简介:

李某受单位委派到某国考察,王某听说后委托李某代买一种该国产的名贵药材。李某考察归来后将所买的价值1500元的药送至王某家中。但王某的儿子告诉李某,其父已于不久前去世,这药本来就是给他治病的,现在父亲已不在,药也就不要了,请李某自己处理。李某非常生气,认为不管王某是否活着,这药王家都应该收下。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一)案例争议焦点

1.李某的行为的法律后果到底应由谁来承担?

2.药是否应由王家出钱买下?为什么?

(二)法律适用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 第六十三条 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零五条规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的,委托人应当向其支付报酬。因不可归责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务不能完成的,委托人应当向受托人支付相应的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四百一十一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破产的,委托合同终止,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根据委托事务的性质不宜终止的除外。

第四百一十二条规定:因委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破产,致使委托合同终止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在委托人的继承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组织承受委托事务之前,受托人应当继续处理委托事务。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

李某的行为的法律后果本应当由王某承担,不过由于王某已死,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最后由其继承人承担;药应当由王家出钱买下。

通过案例可知,王某与李某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李某作为受托人,其行为的法律后果应当由委托人王某承担。

由于王某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导致委托合同终止;但是,王某死亡时,李某并不知情,其代理买药行为仍然有效,所以依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李某行为的法律后果由王某的继承人承担,药应当由王家出钱买下。

本案主要考察的是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委托人死亡后受托人行的为的法律后果承担问题。

案例二:

一、案例简介:

1987年 12月,胡某所在单位决定派他到加拿大学习两年,因办理出国手续一时钱不够用,遂向朋友张某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胡某在出国前将钱还清。但胡某直到1988年7月27日出国,都一直没有还钱。此前张某虽然经常来看望胡某,但也对钱的事只字未提。胡某在国外两年与张某也有过联系,但都没有说钱的事。1990年8月,胡某回国。1990年10月张某因买房急需用钱,找到胡某,胡某当即表示,全部钱款月底还清,并在原来的字据上对此作了注明。11月5日,当张某再次来找胡某要钱时,胡某却称,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他们之间的债务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可以不用还了。张某气愤至极,第二天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胡某偿还3万元的本金和利息。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一)案例争议焦点:

1.胡某对张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否已经届满?

2.胡某在1990年10月在字据上对月底还钱作注明的行为有何种效力?

3.张某能否通过诉讼要回胡某所欠的钱?

(二)法律适用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

胡某对张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已经届满;1988年7月27日至1990年10月已经超过2年,可见胡某对张某的债务诉讼时效已经届满。

但是,胡某在1990年10月在字据上对月底还钱作注明的行为已经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张某能够通过诉讼要回胡某所欠的钱,因为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仍然在诉讼期间内,所以张某能够通过诉讼要回胡某所欠的钱。本案主要考察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届满债务人的自愿履行以及诉讼时效的中断的法律后果。

案例三:

一、案例简介:

被告人甲女与开办工厂的乙男勾搭成奸。乙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诸于众,被告人甲也不知晓。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劝酒时,被告人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他不会喝酒。”乙即说:“别说喝酒,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被告人甲便开玩笑地问到:“你家有‘1059’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甲便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你喝吧!”于是乙便喝了一口。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的酒碗,用手抠乙的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二、法律争议与适用:

(一)案例争议焦点: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不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二)法律适用:

依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三、评析与结论(可加附页)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虽然甲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但是其行为客观上并没有使乙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也没有威胁或强制乙喝下。而且甲主观上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对于乙喝农药的行为未能预见。可见,甲的行为纯属戏谑行为,并不存在恶意,不具有违法性,属于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本案主要考察的行为的违法性,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第三篇:法学通论案例分析题(范文)

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甲某于2001年6月与上海万隆饭店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明确规定其责任是负责饭店大堂的接待等全部工作,试用期8个月,月工资3000元。8个月试用期后万隆饭店表示满意,合同正式履行。2002年4月,因饭店餐饮部门负责人调离,饭店主管又认为大堂经理最好以女性为宜,于是在未与甲某协商的情况下,便安排甲某将大堂工作移交,接手餐饮部的工作。对此,甲某表示不同意,认为原合同规定是来做大堂部经理工作。饭店认为甲某与饭店已签了劳动合同,甲某已成为本饭店的职员,就应当服从饭店的安排,仍坚持由甲某去做餐饮部工作。甲某坚决不同意,并仍到大堂部上班。问题:

(1)甲某与上海万隆饭店签订的合同有什么错误?请指出。

(2)上海万隆饭店硬行安排甲某去餐饮部工作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如果上海万隆饭店欲以此理由解雇甲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4)甲某如被解雇,可采取什么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甲某如被解雇,工会可从哪些方面帮助甲某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重点

名词解释:

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其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规定)和法律后果(含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基本要件:权威性和正当性。

法律关系的演变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原因有法律本身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情况和条件。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法律行为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

权利是指广义的法律,英文law,拉丁语jus.权利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权力:行为者影响其他行为者的能力

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人或主体应承受的某种限制、约束、负担或责任。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反对敌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用及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是指若干个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所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联邦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国所组成的联盟国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狭义刑法是指以刑法为名称而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刑法典与修正案。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总和,除包括刑法典修正案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是指国家以决心、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刑法某一事项的刑事法律。附属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在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反映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阻却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是只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特殊防卫是指对严重影响到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证据是进行刑事诉讼的依据。特征:1)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

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指由民法统一规定,适用于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其效力具有普通的意义。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特别诉讼时效是普通诉讼时效的对称。它是适用于法律特别指定的某些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的“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就是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

合同的订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即要约和承诺。要约:也称发盘、报价,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要约所指向的人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承诺,也称为接盘,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作出承诺的受要约人称为承诺人。

无效合同,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有效要件,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即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

效力未定的合同,指因已经成立的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的有效的要件,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权利人表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法定继承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所进行的继承,法定继承是最基本最古老的继承方式。遗嘱又称遗言,是遗嘱人生前作出并与死后才生效的有关自己生后财产及其他事物安排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即按照被继承人所订立的有效遗嘱进行的继承。

1p8-9

(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和义务(2)法是主要出自国家,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具有更广泛和更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其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规定)和法律后果(含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法律规则分类:

(1)依据内容:义务性规则、权力性规则、权利义务符合规则

(2)依据功能:调整性规则、构成性规则

(3)依据强弱程度: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

(4)依据内容的确定性程序:确定性规则、非确定性规则

3、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特征:(1)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特点(2)稳定性程度比较高,不因个人、社会而发生变化。(3)没有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也没有确定的法律后果的设定,只是一些抽象性、一般性的公理(4)覆盖面较广,适用性非常广泛(5)其逻辑形式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命题的陈述都是一些陈述性命题。

4、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基本要件:权威性和正当性。

5(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巨大突破(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性转变(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政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7、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法治国之本。立法又称法的创制、发的创立,即订立法律制度之义。

8、(1)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与民主立法原则(2)权利与人权保障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合宪性原则(5)实事求是,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

9、法律关系的演变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原因有法律本身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情况和条件。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法律行为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

10、权利是指广义的法律,英文law,拉丁语jus.权利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人或主体应承受的某种限制、约束、负担或责任。

1.题的法律,调整的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上,宪法具有严格的程序。

2.权利的保障书。

3.目前世界上的宪法监督制度三种模式:普通法院的审查模式(司法审查制度)美国宪法法院的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德国代表机关的审查模式中国

4.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反对敌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用及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选举的基本程序:(1)设立选举的机构(2)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3)提出代表候选人(4)选票投举和当选计票(5)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6.提出代表候选人:在直接选举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单独或联合推荐代表候选人,另外,选民10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7.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是指若干个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所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联邦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国所组成的联盟国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狭义刑法是指以刑法为名称而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刑法典与修正案。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总和,除包括刑法典修正案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

属刑法。单行刑法是指国家以决心、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刑法某一事项的刑事法律。附属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在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

2.(1)罪刑法定原则(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3)罪责刑法相适应原则

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反映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4.《刑法》17条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其一切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都应负刑事责任。

5.阻却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6.正当防卫是只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成立条件:

一、必须是针对现实存在的人的不法侵害才能实施。

二、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三、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四、防卫人必须具有正当防卫意图。(注意:防卫挑拨,互殴行为,偶然防卫都不是正当防卫。)

7.特殊防卫是指对严重影响到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8.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区分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称谓:公诉案件在提起诉讼之前将被追诉者称为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始称为被告人,并同时取消“人犯”这一带有明显有罪推定色彩的称谓。

2、证据是进行刑事诉讼的依据。特征:1)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

1、民法的基本原则?p204-205

《民法通则》规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其中,平等原则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民法的核心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私法性的集中体现;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最广,素有“帝王条款”之称,许多新民事法律的创立都是创立都是依据该原则推导出来;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是民法兼顾社会本位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普通诉讼时效与特殊诉讼时效?适用后者的情况有哪些?p212

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指由民法统一规定,适用于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其效力具有普通的意义。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特别诉讼时效是普通诉讼时效的对称。它是适用于法律特别指定的某些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的“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就是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

适用特别诉讼时效的情况有:(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经声明,买受人或受害人向出卖人、商品制造人要求赔偿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出租人向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及赔偿损失的;(4)寄存的财务被丢失或毁损,寄存人向保管人请求赔偿的。

(最长诉讼时效)

3、我国物权法的四个基本原则?p214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内容和效力均由法律直接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一物一权原则,同一客体上不能同时设立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1)在一物之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2)一个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是一个物,聚合物和物的某一部分均不能作为所有权的客体。

公示与公信原则,包括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两个方面。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物权的取得和行使不得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共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的订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即要约和承诺。要约:也称发盘、报价,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要约所指向的人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承诺,也称为接盘,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作出承诺的受要约人称为承诺人。

5、合同效力状态: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效力未定的合同

无效合同,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有效要件,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特征:

1、具有违法性。

2、具有不得履行性

3、自始无效

4、确定无效

5、当然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无效合同主要有以下五种:(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即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

特征:

1、导致合同可撤销的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2、对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或者变更,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来实现

3、可撤销合同在未来撤销以前,是有效的;一旦被撤销,则自始无效

分类: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在订立时显失公平原则。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效力未定的合同,指因已经成立的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的有效的要件,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权利人表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种类: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气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3、无财产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6、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哪三部分?其分类?特点?p236-237

狭义的即指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大部分

(1)文学产权,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将作品及作品的传播媒介纳入其保护范围。(2)工业产权,指工业、农业、商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特点:

1、由国家授予;

2、具有专有性;

3、具有地域性;

4、具有时间性

7、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p262

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所进行的继承,法定继承是最基本最古老的继承方式。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外祖)父母。

根据与被继承亲属关系远近分为: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外祖)父母。

8、遗嘱又称遗言,是遗嘱人生前作出并与死后才生效的有关自己生后财产及其他事物安排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即按照被继承人所订立的有效遗嘱进行的继承。

9、经济法的概念是对经济法基本精神或基本观念的认识,是连接整个经济法律规范及及其实施过程的纽带。经济法是产生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新兴法律部门,是综合运用国家权力或宏观调控手段以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良好发展的法律规范系统。

1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内涵:行政组织与职权法定;依法办事;违法必究(2)合理行政原则。内容:符合法律的目的;出于正当的动机;考虑相关因素;不得任意延迟或不作为;符合公正法则。

1、中制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2无记名投票的原则;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原则。

第五篇:离线作业法学通论

期末作业考核

《法学通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法律责任

答: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2.成文宪法:

答:成文宪法是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

答: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4.刑法

答: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5.合同 答: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

答:1.物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物要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之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

控制。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第四,须具有独立性。至于哪

些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由法律予以规定,但这样几种物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1)人类公共物或国家专有之物。(2)文物或贵金属。(3)军事

设施、武器。(4)危害人类之物。

2.人身

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但须注意的是:第一,活人的(整

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第二,权利人对

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第三,对

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严禁对他人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

利。

3.精神产品

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精神产品属于非物

质财富。我国法学界常称为“智力成果”或“无体财产”。

4.行为结果

在很多法律关系中,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是行为结果。分为两种:一种

是物化结果;另一种是非物化结果。

2.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原因有哪些?

答:(1)历史原因。长期的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2)民

族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不适宜采取联邦制。民族分裂更是极其有害的,而应该采取单一制。国内外实践经验一再证

明,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有利

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简单介绍行政相对人享有哪些权利?

答: 行政相对人除在执法程序中明确享有陈述、申辩、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要求

举行听证会等权利外,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对向自己进行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有确认其身份的权利;

(2)对执法时不表明执法人员身份、当场收缴款不出具法定罚没款收据的,可以拒绝接受

行政执法、拒绝交纳罚没款,并有权予以检举;

(3)对行使执法、承办案件、审理案件、主持听证的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有提出要

求回避的权利;

(4)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

措施造成财产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第四条的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4.简述刑罚的种类。

答:

(一)主刑。所谓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

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对于个体犯罪,只能适用一种主刑,不能适用两种以上的主刑。主刑

具体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二)附加刑。所谓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也称从刑。附加刑的特点

是: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

附加刑具体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

(三)专门针对外国人的驱逐出境。《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

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驱逐出境仅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该刑罚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三、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述民法理论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答:

一、诚述信用与那则的形成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必须诚实守信,正确行

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推动深诉活动顺利进行。它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在私法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帝王原则”之称。

目前,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承认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的司法解释中也有体现,2001年最

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证据规定》等7条指出: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它司法解

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

能力等因素,确立举证责任的承担。这一规定明文明确了诚实信用原则的使用,但由于民事

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工作实践中一些问题的产生,如证人出庭难,上诉率高的情

况产生。因此,从中外法律起源和实践看,诚实信用原则的已经有必要与时俱进,适用现实的需要。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领域,尤其是民法债权理论中有如下主要功能:

1、预见功能,可以指导当事人正确行使民事权利,能有限度的预见自己行为结果。使

民事法律行为中 效果意思得以实现,从而是当事人按其自己思想与他人发生民事关系,优

化自己生存环境。

2、民事违法行为弹性功能,由于社会发展迅猛,法律制定永远滞后于现实,而法律权

威性和稳定性,注定其不能朝令夕改,因而,必须授予司法者自由裁量权,使法官在具体案

件中裁判于法公正,于情合理。

3、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

1、经济人的“自利的打算”是众生寻求利益最大化,人性自然冲动,在道德法律限制

下,钻营者全力钻空子,寻求和获取最大得利益。

2、“失信”成本的低廉性。只要获取的利益大于成本就会使大部分人去冒险。

3、法律的局限性,为失信提供了生长和生存空间。

4、司法腐败,法官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失信者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三、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个人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弄虚作假,更有甚者是讲假话、作伪证。

2、企业的表现为不守信用,恶意逃债,违约毁约,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毒牛奶、毒馒头、瘦肉精等事件。

四、我国民事诉讼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1、法理基础,民事诉讼从当事人自己的事,已过度发展为“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事,因此

诚实信用原则应予肯定。

2、立法基础,一方面作为实体的民法已经确定了诚实信用原则,民事诉讼法应与之相适应;

另一方面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又是诉讼法的内在要求。

3、司法实践的需要,法律不能两面俱到,确立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法官对具体诉讼

行为作出评判,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

五、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1、禁止滥用诉讼权利,即当事人不得以各种手段蓄意拖延诉讼。

2、禁止不正当形成诉讼状态,不得以利用法律漏洞或违法契约,公序良给的不正当方

式取得某种权限,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

3、禁止反悔,要求当事人言行前后一致,不能相互矛盾,自食其言。

4、诉讼权利实效,当事人迫于行使自己权利,在很长时间既不作出行使或不行使诉讼

权利意思,也不实施诉讼权利的行为,使对立当事人认为他放弃权利,并提出实施了一些行

为,那么当事人权利即失去效力,以后不得在要求。

5、真实义务,即当事人不能主张不真实的事实,而且不能在明知或自己认为对方提出的主张与事实相符是进行告知。

六、完善诚实守信原则的建议

1、对守信者给予奖励,在全社会形成诚信者受尊重有好处,从而形成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2、加强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增加失信者的违法成本

在奖励诚信提倡诚信的同时,要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让失信者在名誉上威信全无,经济上

得不偿失;诸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者一旦查实,让其永远失去生产经营资格。并在经济上

承担比造假得利高得多的惩罚。使全社会养成不予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良好氛围。

3、立足长远,教育为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全社会培养诚信良好的风气,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从小养

成守信诚实的良好的习惯,才能让诚信得到传诵。

下载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通论教学大纲(合集5篇)

    《法学通论》2013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06120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等专业 预修课程:社会工......

    《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基本理论 [提要]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初步掌握国法的基本特征、本质和作用,认清法的历史发展特点与运行规律,熟悉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商法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1分,共8分) (请根据你的选择,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填写“对”或“错”。) 1.根据股东创立大会的决议或者发起人会议的决议,可以以投资者的投资合同代替公司......

    《卫生法学》试卷及答案

    2013级临床本科 《卫生法学》试题级答案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名词解释(15分) 1.卫生法 2.授权组织执法3.药品4.卫生行政诉讼5.知情同意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卫生行政处......

    《法学通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法的概念:广义的法是指所有的法律、法律现象,既包括实在法(现实法、制定法、国家法、实然法),又包括自然法(理想法、正义法、应然法);既可以用在规范的意义方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法理和宪法部分) 一、课程名称:法学通论二、课程编号:04204030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无 六、适......

    法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法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法学通论复习重点(共5篇)

    第一章1.两大法系的概念及其两大法系的比较。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罗马的意志法系.日耳曼法系.法典法系.成文法系等。普通法系,又称英美法系.判例法西.不成文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