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习题集[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5: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习题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习题集》。

第一篇: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习题集

案例一:公安民警不作为案

2005年6月26日,张某和同乡程某到河南省某县城办事,当晚住进了县劳动就业培训招待所二楼一个临街的房间。次日凌晨3时许,张某上厕所时发现,街对面有三个人正在用一根铁棍撬一门市的卷栅门。张某急忙叫醒程某和旅馆老板任某。这时,三人发现对面门市的门已被撬开,盗贼正在往外搬东西。任某急忙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谁知值班人员听到报警后,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么晚了,下着雨,哪有人偷东西,睡你的觉。”将电话挂了,三人无奈之下,停了一会儿又拨打了报警电话,让值班人员快点派人过来,谁知值班人员很不耐烦地又挂了电话。三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盗贼将搬出的东西装上一辆摩的车,逃离了现场。当晚失盗的为居民尹某所开的“工艺礼品渔具”门市。事后据尹某称,当晚被盗物品价值2万余元。而从公安机关距离案发地不过一公里路程,若出警不超过5分钟。事发后,县公安局下发文件,对当晚110值班民警给予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责令刑警队尽快侦破此案。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案件一直没有侦破。期间尹某多次找公安机关协商财物被盗造成的损失一事,均无结果。无奈之下的尹某一纸诉状,将县公安局推上了被告席。

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审理。法院认为,被告承认接警不出警事实的存在,理应赔偿原告的损失。原告向被告提出赔偿,被告超过两个月没有任何表示,原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符合法定程序,故被告关于原告起诉程序不合法的主张不能成立。原告提供的损失数额,依据合法,计算方式科学,因此原告提供的损失数额应予以认定。原告不派人看管门市,有一定责任,应对损失部分予以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卢氏县公安局赔偿原告尹某25001.5元损失的50%,即12500.75元。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二:刑法案例 被告人李某租住桐庐县桐君街道公园山路53号一楼,被害人董某租住被告人李某租住房间的对面房间。2004年8月31日上午9时许,被告人李某见被害人董某的房门上插着钥匙,即起歹念,并持刀开门进入被害人董某的租房。被告人李某用刀抵住董某,并要其交出现金。被害人董某从桌子抽屉内的包内拿出现金100元交给被告人李某。被告人李某嫌钱少并将该100元现金扔回抽屉内,同时提出要与被害人董某发生性关系,被害人董某不从并极力反抗。期间,被告人李某将被害人董某的双上肢咬伤(表皮轻微伤)。之后,被害人董某假意答应下午去其租房内与被告人李某发生性关系,被告人李某才停止暴力行为。被告人李某回自己租房拿500元现金给被害人董某看伤,并要求其不许报警后又回自己租房。被害人董某见被告人李某回房,即打“110”报警,被告人李某被抓获归案。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三: 合同纠纷案

2005年2月,张某受李某委托为其购买烘干机。不久张某从湖北省某县赵某处购买旧烘干机一台交予李某,并告知:烘干机的购买价格是44000元,差旅费2500元、运费3500元。由于三者均无发票,且购买烘干机之前张某也没告知李某烘干机的价格,李某因此对烘干机的价格产生疑虑,要求在核实烘干机的价格后付清本息,张某同意,并在2007年6月21日与李某签订了协议书,其主要内容为:“(1)张某在2005年2月18日购买旧烘干机花去4.4万元,差旅费2500元,运费3500元,张某购买烘干机共花5万元。(2)李某负责对张某购买的烘干机进行核实价格,如果烘干机确实是4.4万元买的,李某在20日内付清本息;如果烘干机是4.4万元以下买的,则烘干机无偿归李某所有,运费、差旅费由张某负担。”

合同签订后,李某进行核实烘干机价格,得知张某是3万元买的烘干机(张实付2.86万元),遂以烘干机是4.4万元以下购买为由,拒绝还款。张某则以双方2007年6月21日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为由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合同,由李某归还购买烘干机的本息87600元。

在审理过程中形成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双方6月21日订立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李某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既无恶意也无违法行为,因此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按合同约定求李某应无偿占有烘干机,运费、差旅费由原告张某负担。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垫付款为李某购买烘干机,李某接受并投入使用。如果按协议,所有费用均由张某负担则显失公平,因此该协议应撤销,李某应按张某的实际支出费用支付货款、运费及差旅费。该案应如何判决?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四:管辖权纠纷案

原告:李水,男,40岁,台湾省彰化县人,现暂住番禺市新金属有限公司宿舍。

被告:吴梅花,女,25岁,河南省延津县人,现住深圳市罗湖区凤凰路中山花园城。

李水凭吴梅花在番禺市新垦镇所写的“欠李水8万元”的欠条,向自己居住地的广东省番禺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吴梅花清偿该债务。番禺市人民法院受理后,被告吴梅花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自己的住所地为河南省延津县,经常居住地为深圳市罗湖区,均不属番禺市人民法院的管辖地域,为此,要求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审查与裁定」

广东省番禺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发生在番禺市新垦镇,故番禺市新垦镇可视为本案的合同履行地,本院对本案依法取得管辖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该院于2007年8月7日裁定如下:驳回被告吴梅花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一审法院作出裁定后,被告吴梅花不服,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欠条是李水感到与她无法保持恋爱关系时,采取威胁手段,强迫她把双方相处期间的花费(实际根本没有8万元这样多)写成的,这是无效的。番禺市人民法院凭此欠条认为原告李添水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是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该债务纠纷应由她常住地的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管辖。请求将该案移交至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

对于本案应如何处理,二审中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水所持的欠条可以视作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属合同的一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1993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给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复(1993)10号批复指出:“合同履行地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标的物为货币。贷款方与借款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分别承担贷出款项与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贷款方与借贷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地点。依照借款合同的约定,贷款方应先将借款划出,从而履行了贷款方所应承担的义务。因此,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确定贷款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因此,本案债务纠纷合同履行地为出借款人李水的所在地番禺市,番禺市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另一种意见认为:该案不能适用民诉法关于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特别管辖规定,而应适用“原告就被告”的普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你的意见如何?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五:宣告失踪人死亡及其遗产继承争议案 田某在1986年外出到广东省南部打工,最初还常写信给家里的妻子申某和2岁的孩子,并于1987年和1988年的春节期间寄回人民币共2700元。从1988年的春节后,田某一直不无任何消息,经多方查找均无结果。到1993年,申某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田某死亡。法律受理该案后,依法在全国性报刊上发出寻找失踪人田某的公告,一年后,仍无任何消息,1994年法律即宣告失踪人田某死亡。到1995年,申某与本厂职工郭某再婚,郭某前妻病亡时留一7岁男孩,加上申某11岁的女孩,一家四口一块生活,生活较困难但也和睦。1997年8月2日,一位中年男子持一封信到申某家。信是田某于1997年1月份所写,说田某在打工的地方与一女子有了不正当的关系,心里羞愧,无颜见家里妻小,所以没和家里通信。但在1999年自己患重病之时,该女子竟然家他而去,多亏赵某(即持信而来之人)照顾。现身边尚有8万元人民币,希望给申某,但要求申某在孩子能在独立生活前不能再婚,否则这笔钱就给赵某。并写到,因赵某与自己都是邮票爱好者,为谢其关照,愿把已有的文革时“红太阳”邮票送给赵某。田某于1997年2月病亡。

赵某见申某已再婚。即要求把8万元归已所有;并要求申某把“红太阳”邮票给他。申某见信上的字迹确为田某所写,并有赵某带来的医院死亡证明。就答应给他4万元,要求留下4万元作孩子的抚育费;同时告诉赵某“红太阳”邮票已在1991年卖掉,以偿还家里因为田某之母治病所欠下的医疗费用。赵某不同意,两者发生了争执。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六: 借款合同与房屋抵押合同效力案

王某经营需十七万元进货款,经协商,夏某同意借给王某十七万元,借款期六个月,但要王某提供借款抵押。王某的好朋友陈某愿以自己的房产作为王某的借款抵押物,并与夏某签订了以房屋作为借款抵押物的合同。由于经营不善,六个月期满王某无钱归还借款,夏某持借款抵押合同找到陈某,要求陈某按合同履行,陈某认为借款人是王某,与已无关。无奈,夏某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王某归还借款、陈某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七:架设电网案

被告人李某于1999年7月2日,为防止他人在自己饲养的鱼塘内偷鱼,就在鱼塘的四周架设了电网,并写上“偷鱼者防电”字样。夜晚,李某离开鱼棚到家中睡觉。当日夜晚,王某携带偷鱼工具到李某鱼塘内偷鱼,手刚一触到电网,当即倒地身亡。次日晨,李某听说王某触电后,即先到鱼棚内切断电源,而后对王某进行了人工呼吸,但无效果。为掩盖自己的罪责,李某将鱼棚四周的电网全部拆除,而后伪造了王某自己用电偷鱼不慎死亡的现场。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八: 合同纠纷案

某木制品进出口公司因业务需要向外订购某种稀有木材,因市场信息不对称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应。面对交货期一天天逼近,公司上下非常焦急。此时,本地另一木材公司上门提出愿出高于市场平均价3倍的价格出售相当数量的木材。进出口公司无奈之下只好同其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进出口公司依约支付了3倍价款,木材公司也保质保量交付货物。但一年半之后,因进出口公司领导更换,新的经理提出这一合同是无效合同,遂起争端。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经理提出这一合同无效是否正确?为什么?

2、木制品进出口公司能否请求撤销该合同?为什么?

3、如果木制品进出口公司要求变更该合同的内容,司法机关能否撤销该合同?为什么?

4、如果本案中合同标的稀有木材属国家保护物种,严禁采伐,本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5、如果发生第4问的情况,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九:关于诉讼时效的案例

甲出售一批货物给乙,双方约定,甲于2007年11月4日在其仓库向乙交付货物,乙于1个月后向甲付款。一个月后,乙没有付款,而甲也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2009年7月4日甲因车祸受伤成了植物人,因对由谁担任其监护人发生争议,迟至2009年9月4日才确定了由丙担任甲之监护人。2010年2月3日丙清理甲的财产时,发现尚有乙的欠款没有追回,遂向乙主张权利,因乙认为该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已过不愿偿还发生纠纷。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十: 本案构成何罪?

柳某,男,贵州省盘县农民,2006年4月13日中午,柳某在易门县西环路社区居委会对面岔路口,骑摩托车从后面抢夺了妇女李某一对价值1000余元的黄金耳环。2006年4月18日早上,柳某在易门县地税局斜对面岔路口,以同样方式抢走了妇女孙某一只价值300余元的黄金耳环。2006年4月25日早上,柳某在易门县环路社区居委会对面岔路口,抢走了妇女杨某一对价值858.88元的黄金耳环,被正在巡逻的联防队员普某发现,普某追赶柳某,柳某用随身携带的跳刀对普某进行威胁后逃走。4月27日柳某被抓获。

分别针对上述柳某的若干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的问题,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简述案例,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

第二篇:经济法学习题集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范围内最先提出经济法概念的年代是(A)。A.1755年 B.1842年 C.1843年 D.1889年

2.在世界范围内首先提出经济法概念的人是(D)。A.德国学者莱特 B.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

C.法国空想共产主义德萨米 D.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 3.在世界范围内首先提出经济法概念的著作是(A)。A.法国的《自然法典》 B.德国的《经济年鉴》 C.法国的《新基督教》 D.法国的《公有法典》 4.至今为止,制定过经济法法典的国家是(C)。A.德国 B.日本 C.原捷克斯洛伐克 D.中国

5.进入20世纪以来,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是(B)。A.中国学者 B.德国学者 C.日本学者 D.美国学者

6.我国在法律法规文件中最早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是(A)。A.1979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8年 7.准确了解“经济法”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D)。A.明确经济法的主体 B.明确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

C.明确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D.明确经济法有特定调整对象是什么 8.判断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观点的是非标准是(D)。

A.持该观点的学者的人数多少 B.持该观点的学者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C.该观点是否符合国内外传统说法

D.该观点是否体现改革开放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9.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B)。A.各种经济关系 B.特定的经济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10.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经济法调整的应当是(C)。

A.财物赠与关系 B.财产继承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合同关系 11.对宏观经济调控关系进行调整的应当是(B)。A.民法 B.经济法 C.行政法 D.行政诉讼法 12.下列关于经济法的定义中,正确的是(B)。

A.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B.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D.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文件的总称 13.经济法之所以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最主要的条件是因为(C)。A.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具有特殊性 B.经济法的主体具有特殊性 C.经济法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D.经济法具有单一的调整对象 14.对经济运行协调的主体是(D)。A.市场 B.企业 C.社会中介组织 D.国家

15.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在协调的方式中最主要的手段是(C)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具有法律形式的经济手段 D.民法救济手段

16、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经济法概念的学者是(C)A、蒲鲁东 B、德萨米 C、摩莱里 D、鲁姆夫

17、世界上首次将经济法作为法律名称加以使用的国家是(B)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8、现代经济法的发源地是(A)A、德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19、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经济法典的国家是(B)A、前苏联 B、原捷克斯洛伐克 C、美国 D、法国 20、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A)

A、二者都要调整经济关系 B、二者都要调整管理关系

C、二者都要遵循自愿、平等、对价变换的原则 D、二者都要采取惩罚与奖励的调整手段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B 6.A 7.D 8.D 9.B 10.C 11.B 12.B 13.C 14.D 15.C16.C 17.B 18.A 19.B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E 5.ABCDE 6.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经济关系是通过物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称物质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2.国家协调,是指国家运用法律和非法律的手段,使经济运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企业组织管理关系,是指在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和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4.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5.社会经济保障关系,是指在对作为劳动力资源的劳动者实行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6.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题要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些特定的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2.简述为什么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

答题要点: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这有助于从法律上保证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法主体,能动地参与市场活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简述为什么市场管理关系应当由经济法调整?

答题要点:市场管理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这有助于完善市场规则,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当正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市场功能。4.简述为什么宏观经济关系应当由经济法调整?

答题要点:宏观经济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这有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长处,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防止或消除经济中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5.简述为什么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应该由经济法调整? 答题要点: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之所以应该由经济法调整,首先决定于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同时这种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能够体现经济法是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以实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就中国而言,实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有助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简述经济法概念及其含义。

答题要点: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个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基本含义:

第一,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与其他法的部门有着普遍的联系。第二,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

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本国经济运行而不是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不属于国际法体系,不同于国际经济法。第三,经济法不同于国内法体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门。

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社会关系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政治关系、人身关系等非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又不同于属国内法体系的民法、行政法等法的部门。

7.简述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点:(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3)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4)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论述题

1.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题要点: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2)这些特定的经济关系包括:

第一,企业组织管理关系(随后答出企业组织管理关系的概念和企业组织关系为什么应该由经济法调整)。

第二,市场管理关系(随后答出市场管理关系的概念和市场管理关系为什么应该由经济法调整)。

第三,宏观经济调控关系(随后答出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概念和宏观经济调控关系为什么应该由经济法调整)。

第四,社会经济保障关系(随后答出社会经济保障关系的概念和社会经济保障关系为什么应该由经济法调整)。

(3)上述经济关系应由经济法予以调整,能够体现经济法的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以实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

2.论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及其法律调整

答题要点: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活跃的市场主体体系。在市场主体体系中,企业是最主要的主体。国家为了协调本国经济运行,对于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等,绝不能管得太多、太严,但又不能撒手不管,而应该进行必要的干预。在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和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简称企业组织管理关系。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这有助于法律上保证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格主体,能运地参与市场活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试论市场监管关系及其法律调整

答题要点: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体系,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坚持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和垄断,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竞争会导致垄断。有正当竞争就会有不正当竞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会约束市场功能的实现,妨碍资源配置的优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市场本身又无力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就需要国家干预、加强市场管理。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简称市场管理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这有助于完善市场规则,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市场功能。

4.试论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及其法律调整

答题要点: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有了市场调节为什么还要宏观调控呢?这是因为,市场调节的自发调节是基础层次的调节,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事情是市场调节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经济总量的平衡,重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市场效率条件的保证以及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等。这就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在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简称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应该由经济法调整。这有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长处,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防止或消除经济中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5.为什么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题要点:凡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就组成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每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必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法的调整对象,是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经济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随后答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以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

6.论经济法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答题要点:经济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着巨大作用,其表现有三:

(1)有助于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做出明确规定,就是把反映客观规律要求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规范化、法律化。这是运用法律的形式,预先有计划地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引导到符合经济规律的轨道上来,从法律上保证经济体制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利于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在经济法律、法规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做出规定,使这些措施规范化、法律化,有助于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严格的遵守和执行这些措施。同时,规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上述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性,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排除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阻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有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经济立法,可以把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起来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管理制度、宏观调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法律、法规中肯定下来。同时规定,对破坏这种新制度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按照情节轻重,分别追究责任。这样就有助于从法律上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顺利建立和不断完善。

经济法律关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属于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B.经济法律关系是思想意志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D.经济法律关系同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不同范畴的概念 2.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指()。A.国家权力权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 3.下列经济法主体中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A.社会团体 B.国家机关 C.事业单位 D.企业 4.下列经济法主体中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 B.政府 C.企业 D.中介组织

5.下列各项中,只可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可能成为民法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 B.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C.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D.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职权的是()。

A.企业经营管理权 B.指挥权 C.调节权 D.资源配置权 7.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特征是()。A.只对处罚做出规定 B.处罚极为严厉

C.既对处罚又对奖励做出规定都占重要地位 D.处罚占重要地位,奖励不占重要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经济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法律关系是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经济关系在法律上反映 B.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C.经济法律关系是通过物而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D.经济法律关系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发生的思想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E.经济法律关系是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按照企业法律属性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

A.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公司企业 D.法人企业 E.非法人企业 3.按照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公司企业 B.合伙企业 C.个人独资企业 D.法人企业 E.非法人企业 4.经济职权的内容包括()。

A.生产经营决策权 B.资源配置权 C.调节权 D.监督权 E.经营方式选择权 5.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A.占有权 B.调节权 C.使用权 D.收益权 E.处分权 6.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经济行为 B.物 C.货币 D.有价证券 E.科学技术成果 7.组成经济法的法律规范的逻辑上的组成部分是()。

A.行为规范 B.行为规则 C.行为模式 D.法律规范 E.相应的法律后果 8.根据我国经济法的规定,奖励可分为()。A.优秀奖 B.鼓励奖 C.物质奖 D.精神奖 E.荣誉奖 9.根据我国经济法的规定,处罚可分为()。A.追究刑事责任 B.追究行政责任 C.追究监察责任 D.追究党纪责任 E.追究经济责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A 7.C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DE 3.ABC 4.BCD 5.ACDE 6.ABCDE 7.CE 8.CE 9.ABE

三、名词解释题

1.经济法律关系,是指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

3.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4.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5.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关进行经济管理时依法享有的权利。6.财产所有权即所有权,是指所有者对其财产依法享有的独立支配权。7.经营管理权,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8.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9.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分类。

答题要点: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1)国家机关;(2)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3)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4)农户、个体经营户和公民。2.简述经济权利的含义。

答题要点:经济权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法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2)经济法主体可以依法不为一定的行为;(3)经济法主体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3.简述经济义务的含义。

答题要点:经济义务的涵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法主体必须依法做出一定行为。(2)经济法主体必须不做出一定行为。4.简述经济职权的特征。

答题要点:经济职权包括以下三个特征:(1)经济职权的产生基于国家授权或者法律的直接规定;(2)经济职权具有命令与服从的隶属性质;(3)经济职权不可随意转让、放弃或抛弃。

5.简述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答题要点: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有以下三方面:(1)这是所有者享有的一种权利。(2)这是所有者对自己的财产而不是他人的财产享有的一种权利。(3)这是所有者依法享有的一种独立支配权。

6.简述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中承担的义务。

答题要点: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承担的义务有:(1)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遵守法律、法规;(2)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责;(3)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4)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税金;

(5)不得侵犯其他经济法人主体的合法权益;(6)其他经济义务。

五、论述题

1.论奖惩制度是经济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答题要点:经济法是由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组成的。组成经济法的法律规范即经济法律规范,在逻辑上是由这样两部分组成的:一是行为的模式;二是相应的法律后果。前者是关于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标准或尺度。后者是关于经济法主体的行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所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这后果,在法律上表面为对于经济合法行为有效性的承认、保护,以至对于行为人的奖励;或者表现为对于经济违法行为的有效性的否认,以至对于行为人的惩罚。而在经济法以外的其他法的部门中,有些只有惩罚而没有奖励的规定,有些除了作出惩罚的规定以外虽然也有奖励的规定,但不占重要地位。而在经济法中,国家既对惩罚又对奖励作出了规定,并且均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经济法的特征之一。可见,关于奖励和惩罚的规定,是经济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奖惩制度是经济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2.试论实行经济法中的奖惩制度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的关系。

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必须保护经济法律关系;只有保护经济法律关系,使经济法主体真正能够行使自己的经济权利,履行自己的经济义务,才能保证经济法的实施,发挥经济法的作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在任何法的部门中都是主要的和基本的内容,经济法也不例外。当然,这不能否定经济法中关于奖惩规定的重要性。恰恰相反,经济法中关于奖惩的规定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能够为经济法中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经济法中,一定要对奖励与惩罚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真正做到有赏有罚,赏罚分明,赏罚得当。这对于保护经济法律关系是极为必要的。如果在经济法中不对奖励与惩罚作出规定,或者虽然作出了规定但不实行,那么经济法中关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什么的规定,就无异于一般号召,从而丧失了经济法作为法律所特有的严肃性和高度权威。可以肯定,该奖不奖,该罚不罚,从法律上来说,就等于宣布贯彻执行经济法和违反经济法一个样。这样,经济法律关系就得不到保护,经济法的全面实施就不可能,而得不到实施的经济法也就将成为一纸空文。

反不正当竞争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最直接的目的是(B)。A.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 B.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C.反对经济垄断 D.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常被看作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文件是(C)。A.匈牙利《反不正当竞争法》 B.美国《谢尔曼法》

C.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 D.我国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 3.被各国法学界公认为现代竞争法标志的是(B)。A.匈牙利《反不正当竞争法》 B.美国《谢尔曼法》

C.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 D.我国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

4.将禁止垄断、反限制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定于一部法律之中的国家是(A)。A.匈牙利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5.美国《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简称为(C)。A.联邦委员会法 B.克莱顿法 C.谢尔曼法 D.卡特尔法 6.判断某一商品是否为知名商品的依据是(C)。

A.全社会所有人是否知晓该商品 B.全社会大部分人是否知晓该商品 C.该商品在相关市场领域中是否有较高的知名度 D.是否为有关部门认定知名商品

7.A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一种多功能遥控器,名为“一按达”,产品设计成适应操作者手型的曲线外观,并配以反传统的香槟色。该多功能遥控器销售地区甚广,辅之大量长时间的广告宣传,使其在相关市场广为消费者欢迎。B企业仿冒A企业产品,也有市场推出“易安达”多功能遥控器,其外观、色彩与A企业的“一按达”相仿,引起混淆。该行为属于(B)。

A.假冒、仿冒他人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C.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 D.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8.下列关于回扣、折扣和佣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A.回扣的给付方和接受方一般都如实入账

B.回扣一般发生在交易双方当事人之间,不支付给当事一方的经办人或代理人 C.佣金可以由卖方给付,也可以由买卖双方给付 D.折扣的给付一般是暗中进行

9.“意大利聚脂漆家具”的广告语在性质上属于(A)。A.引人误解的宣传 B.虚假宣传 C.伪造产地 D.假冒注册商标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商业秘密的是(C)。A.技术秘诀 B.客户名单 C.货源情报 D.专利技术

11.经营者向消费者推销移动电话时,以优惠的价格说服消费者购买与移动电话配套的电池、充电器等商品。消费者经说服接受了经营者的推销,一并购买了几种商品。经营者的行为属于(D)。

A.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B.低价倾销 C.搭售 D.正当销售行为 12.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B)。A.3000元 B.5000元 C.10000元 D.50000元

13.王某在A商场购买皮鞋,因鞋的质量问题要求退货与经理发生争执。经理指令公司保安人员将王某强行拖到一间仓库里禁闭两个小时。第二天王某将此过程告知当地报社,当天晚报载文对A公司及该经理进行了抨击。王某的行为属于(A)。A.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 B.诋毁商誉行为

C.新闻媒体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行为 D.王某侵犯经理名誉权的行为 14.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管机关为(D)。

A.经济贸易委员会 B.公正交易委员会 C.法院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15.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A)。A.行贿论处 B.受贿论处 C.贪污论处 D.挪用公款论处

(二)多项选择题

1.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立法来看,较为完整的现代竞争法体系应该包括()。A.保护知识产权 B.反限制竞争 C.反垄断 D.反不正当竞争 E.保护消费者权益

2.将禁止垄断、限制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定于一部法律之中,对同属竞争范畴的三大类行为进行统一调整的国家或地区是()。

A.德国 B.美国 C.中国台湾地区 D.匈牙利 E.日本

3.对垄断(含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立法,形式上表现为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其他配套法律并列的国家或地区是()。A.德国 B.美国 C.中国台湾地区 D.匈牙利 E.日本

4.假冒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是()。A.名称、包装、装潢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 B.擅自使用他人知名商品相同的名称、包装、装潢 C.对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作相近似地使用 D.已造成消费者误识的实际后果 E.引人误认为仿冒商品为知名商品

5.“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这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要件包括()。

A.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B.已经造成消费者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实际后果 C.足以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误认 D.给被冒用企业或个人造成实际经济损失 E.不正当竞争者生产劣质产品或提供劣质服务

6.商业秘密必须具备的基本要件是()。

A.秘密性 B.实用性 C.独创性 D.新颖性 E.保密性 7.商业诽谤直接侵害的是公民或法人的()。A.财产权 B.名誉权 C.专利权 D.荣誉权 E.商标权 8.下列各项中,属于超经济强制交易行为的是()。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B.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C.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D.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E.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

1.原告某A市光明食品厂生产的“金猴”牌果味奶糖以其奶味浓、果味纯正,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比较畅销。该省某B市一食品厂见“金猴”果味奶糖销路好,就擅自印刷“金猴”注册商标标识的包装纸用在本厂生产的糖果上,与原告争夺市场。消费者买到假冒商品后,抱怨“金猴”果味奶糖质量下降,使光明食品厂销路骤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光明食品厂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反映在市场上有假冒该厂的商品,经该厂调查,获知B市食品厂是生产假冒“金猴”牌果味奶糖的企业,工商局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试分析:

(1)为什么说B市食品厂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2)在处理本案时执法机关应如何运用法律?(3)执法机关应对B市食品厂如何处罚? 2.“郎酒”为国优名酒,其瓶贴上的“郎”字是最显著的标记,又是这种国优名酒特有名称。某些酒厂将自己生产的非名牌酒起名为“雪郎”、“液郎”、“玉郎”,酒瓶外观标贴与国家名酒“郎酒”的外观几乎一样。试分析:

(1)所列该非名牌酒起名及外观标贴与名酒相似的行为属哪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该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所列非名牌酒厂起名与名酒不完全相同,为什么也构成不正当竞争?

3.1994年3月,某市一居民小区竣工,水、电、气等有待开通,竣工验收时,煤气公司的验收人员发现小区所用的煤气灶具和热水器不是煤气公司指定的有关企业产品,就认为不符合要求不能通气。承建小区的单位辩称:我们选用的煤气和热水器是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通过认证的优质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比煤气公司指定的产品畅通。煤气公司的领导要挟:必须换上煤气公司指定的产品,否则不能通气,以免出现安全问题。试分析:

(1)煤气公司的行为属于哪类行为?

(2)为什么说煤气公司的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4.1996年7月,某市煤气公司通过媒体并在营业厅内发出通告。通告规定,凡由该煤气公司用户,安装煤气灶具和煤气热水器,必须购买煤气公司指定的M牌产品。否则一律不予通气。不少用户在通告发布前已经根据自己的意愿购买了其他品牌的灶具有热水器,请求煤气公司予以检验并准予使用,均遭到拒绝。试分析:

(1)煤气公司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2)这类行为为什么应被法律所禁止?(3)这类违法行为应由什么执法机构予以查处?(4)执法部门对煤气公司的违法行为应做何处理?

5.某国营医院药房采购员朱某要季度进药中结识了某地药厂的销售员赵某。赵某称:“我厂生产的抗生素及消炎药等药品积压严重,有的已经过了有效期,厂里已做了标签处理,现在急于出手。可以给进货者好处。”朱某利欲熏心,与赵某签订了合同,购买了价值70万元的抗生素及水炎药等药品。赵某私下给朱某5万元好处费。

医院进药后发现抗生素和消炎药等药品,质次价高,药效低。经查,药品质量有问题。试分析:

(1)赵某、朱某的行为属什么不正当竞争行为?(2)该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C 6.C 7.B 8.C 9.A 10.D 11.D 12.B 13.A 14.D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CD 3.AE 4.ABCE 5.AC 6.ABE 7.BD 8.AB

(三)名词解释题

1.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3.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4.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了争取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优势,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的负责人、雇员、合伙人、代理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的行为。

5.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以提供奖励或奖金的手段进行推销的行为,主要包括附赠式有奖销售和抽奖式有奖销售两种形式。

7.地区封锁,是指地方政府或其所属部门通过行政权力建立市场壁垒的行为以及由该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市场壁垒后果。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

答题要点: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由于传统体制和财政包干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等限制竞争的现象。但是,前几年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如果一定要将限制竞争的内容列入《反垄断法》,待《龙垄断法》出台后再规范限制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就难以起到对社会经济法应有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该法将部分限制竞争行为也纳入自己的调整范围。2.简述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的构成要件。答题要点: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要件有:

(1)名称、包装、装潢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

(2)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使用与他人知名商品相同的名称、包装、装潢,即做相同的使用,另一种是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即作相近似的使用。

3.简述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入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这一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即未经他人许可而使用其企业名称或者姓名;(2)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造成市场交易中商品来源的混淆。“引人误认”并不要求已经造成消费者误认的实际后果,只要足以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误认,即可构成这一不正当竞争的行为。4.简述商业贿赂具有哪些特征?

(1)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的经营者,既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2)商业贿赂是经营者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和自愿进行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以占取竞争优势;

(3)商业贿赂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及廉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秘密给付财物或者其他报偿,具有很大隐蔽性。

(4)商业贿赂的形式除了金钱回扣之处,还有提供免费度假、旅游、高档宴席、色情服务、赠送昂贵物品、房屋装修以及解决子女、亲属入学、就业等多种形式。5.简述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答题要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有:

(1)秘密性,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秘密性是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2)实用性,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秘密性是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2)实用性,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能给权利人带来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实用性是商业秘密的价值所在。

(3)保密性,即权利人对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这是商业秘密的一个构成条件,也是寻求法律保护的前提。

6.简述侵犯商情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答题要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有: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此外,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以上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7.简述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不法律特征。答题要点: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的法律特征。有:

(1)行为主体是在市场交易中处于销售地位的经营者;

(2)经营者实施该行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其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3)经营者实施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8.哪些低于成本的销售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题要点:低于成本的销售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

(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9.简述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行为表现形式。答题要点: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行为表现形式有:

(1)投标者之间相互串通,一致抬高标价;(2)投标者相互串通,一致压低标价;(3)投标者相互串通,轮流以高价位或者低价位中标;(4)投标者相互间就标价以外的其他事项串通。

10.简述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的表现形式。答题要点:投标者和招标者之间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的表现形式有:(1)招标者在开标前,私下开启投标者的投标文件,并泄密给内定投标者;(2)招标者在审查评选标书时,对不同投标者实施差别对待

(3)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投标者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招标者以额外补偿;(4)招标者向特定的投标者泄露标底等。

11.简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题要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的表现形式有:(1)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2)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3)限制外地商品流入本地市场;(4)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五)论述题

1.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整范围方面的立法选择。

答题要点:竞争立法的体例及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调整范围方面的立法选择是: 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立法来看较为完整的现代竞争法体系应该包括反垄断、反限制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等内容。但是,由于立法时间、社会制度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国家在立法体例的选择上差别比较大。有的国家和地区将禁止垄断、反限制竞争和反不正当竞争的内容以一部法律来包容,对同属竞争范畴的三种行为统一调整。有的国家对垄断(含限制竞争行为)同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立法,在形式上表现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其他配套法律并列。有的国家(美国)没有专门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而是以若干专项法规和判例调整各种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初始阶段,典型意义上的经济性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并不突出,同时又大量存在一些亟待加以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以,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规范不当正竞争行为。同时,由于传统体制和财政包干体制影响,在我国还存在着严重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等限制竞争的现象。但是,前几年我国制定《反垄断法》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一定要将限制竞争的内容列入《反垄断法》,待《反垄断法》出台后再规范限制竞争的行为,竞争法就难以起到对社会经济应有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部分限制竞争的行为纳入了自己的调整范畴。这样规定对于有效地制止现实经济生活中已存在的部分限制竞争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2.试述不正当竞争的特征 答题要点:不正当竞争的特征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有如下特征: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非经营者不是竞争行为的主体,所以也不能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非经营者的某些行为也会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象。比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妨害经营者的正当竞争行为就是这种类型。另外,这里的“经营”包括了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的经济活动。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性,主要表现在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既包括违反了该法关于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包括违反了该法的原则规定。经营者的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难以确认为该明确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是只有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或者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国和扫展;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和合法权益,使守法经营者蒙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害;有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广告和欺骗性有奖销售,还可能损害访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带来消极影响,严重损害国家利益。3.试论“回扣”、“折扣”与“佣金”的关系。答题要点:“回扣”、“折扣”与“佣金”的关系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回扣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经营者一方从交易所得的价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现金或额外以定额的酬金或有价证券,在账外暗中付给对方单位或个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折扣即价格折扣,亦称让利,是指在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经营者在所成交的价款上给对方一定比例的减让而返还给对方的一种交易上的优惠。一般情况下,折扣是卖方向买方的一种让利。折扣只发生在交易双方当事人之间,不能支持给当事人一方的经办人或代理人。这是折扣和回扣的重要区别这定。折扣和非法回扣在另外一个显著不同在于,折扣要以明示的方式给付对方,折扣的给付方和收受方都要如实入账,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佣金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具有独立地位的中间人因为为他人提供服务、介绍、撮合交易或代买、代卖商品而得到的报酬。佣金可以由买方给付,也可以由卖方给付,还可以由买卖双方给付。但是佣金的给付必须明示方式进行,而且佣金的给付方和接受方都要如实入账。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合法中间人享有通过合法服务获取佣金的合法权利。

4.试述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特征及危害。答题要点: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的特征有: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业主体主要是两种:其一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主要包括供水、供电、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领域。其二是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指在特定市场上,一个经营者处于无竞争的状态,或者取得了压倒性和排除竞争的能力,也指两个以上经营者不进行价格竞争,在它们的对外关系上具有了上述地位和能力。从行为的客观方面看,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往往与这些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直接关系。被指定的经营者和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同时,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在实施这一行为时往往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人接受条件。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的危害是:

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限制了用户、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将生产同种商品的其他经营者完全排斥在特定的市场之外,妨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

(六)案例分析题 1.答题要点:

(1)B市食品厂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A市光明食品厂相同的注册商标,属于一种典型的假冒商标行为。商标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商标是企业的标志,商品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拥有名牌商标的企业,由于自身在质量价格及服务方面的优势,在竞争中就可以争取非常有利的交易条件。A市光明食品厂的“金猴”注册商标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一种工具,因为它是企业信誉的标记,所以诚实经营者必定发挥商标的积极作用争取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人,也会利用商标进行欺骗性的交易,获得非法利益。B市食品厂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违背诚实信用商业道德,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反不正竞争法》是一部规范竞争行为的基本法,仅仅对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作了普通规定和原则规定。如果一项违法行为既构成假冒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又违反了《商标法》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规定,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优先适用《商标法》。

(3)根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B市某食品厂做出处理: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收缴未使用的有“金猴”标识抱装糖纸、赔偿商标专用权人的经济损失、罚款。

2.答题要点:

(1)仿冒知名商品标志的行为主要是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是经营者用于创造商品形象、促销商品、开辟市场的一种竞争手段,是经营者的财富。尤其是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本身就已成为知名商品享有声誉的表征。擅自使用或者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标志,在市场上产生混淆,产生误认,误购,都构成了对知名商品财产权利的侵犯,属于破坏竞争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仿冒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的构成要件有三个:第一,被仿冒的商品须为知名商品。“郎酒”畅销国内外,享有较好信誉,为国优知名商品。第二,该外观标志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该知名商品的象征,与一般白酒通用的包装、装潢相区别,人们见到“郎”字就会产生对知名商品的联想,这种有独特性的外观形象标志与名牌“郎”酒的优良形象联系在一直。第三,对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做相同或相近似的使用,致使与知名商品发生混淆。

(2)本案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所使用的商品名称虽然与知名商品所使用名称不完全相同,但大体相似,对此有独特性的标志仅仅做无碍大体的改变,标志最引人注意、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郎”字依然保留,造成了普通购买者在一般情况的注意下发生误认,误购的可能。依然构成不当正竞争。3.答题要点:

(1)公用企业在国家授权下,垄断某一基础产业,占有独占地位,其特殊地位使公用企业有可能实施强制性交易行为,令消费者和使用者在胁迫下不得不接受公用企业所限定购买的经营者的商品。煤气公司限定用户必须安装某种牌号的煤气灶和热水器,就构成了强制性交易行为。

(2)煤气灶、热水器等燃气具并不是国家摇授权由煤气公司统一经营的,而且由多家企业生产、经营,它们可以提供大体相同质量相同价格和性能的多种商品由用户自由选择。在这里生产、经营煤气燃气具有经营者之间,本来是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但是公用企业限定购买其所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实际上是强制性地安排他人的交易活动。用户选择的煤气灶,其实符合国家标准煤气公司假借安全问题为理由是不成立的,限制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限制了燃气具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公用企业指定该经营者的商品不是出于对使用者的负责;该商品之所以被公用企业所指定,往往也绝不是由于它的质量最好,价格最合理。这种强制性交易幕后,往往有一笔不可告人的交易;被指定的经营者从公用企业处得到了竞争优势,经营者又以“好处费”回报公用企业。

4.答题要点:

(1)煤气公司的行为是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2)由于这类行为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排斥了处于平等交易地位的经营者,限制了竞争,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3)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应由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所在地省级或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4)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5.答题要点: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表明,我国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回扣。加扣是指在商品购销中,卖方从明确标价应支付价款外,暗中向买方退还钱财及其他报偿以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的行为。回扣是一方交易人的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在暗中账外负交易相对人及其有影响有决定权的经办人员支付钱财及其报偿的行为,赵某私下给朱某好处费,使医院买进质次价高药品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商业贿赂行为。(2)回扣具有以下四个特征:①回扣的主体特征是,回扣行为发生在交易双方之间;②回扣是从账外秘密给付;③回扣的形式是支付酬金,包括人货币和有价证券;④回扣的目的是在于争取交易机会与交易条件。

反垄断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B)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A.2007年5月30日 B.2007年8月30日 C.2008年5月30日 D.2008年8月30日

2、在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竞争,并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前提下,经营者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D)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A.为排除竞争,达成的联合抵制交易协议

B.为实现其支配地位,达成的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协议 C.为限制竞争,达成的固定商品价格协议 D.为改进技术,达成的限制购买新技术协议

3、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行为是(A)。A.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B.宏观调控行为 C.经营者集中行为 D.滥用市场支配者地位行为

4、依《反垄断法》规定,依据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以推定(D)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A.合计份额达到四分之三的三个经营者 B.合计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两个经营者

C.B选项情形下,其中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经营者 D.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一个经营者

5、下列不是垄断协议的(D)。

A.家乐福和沃尔玛约定:前者占北京市场,后者占天津市场;

B.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司的钢材;

C.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D.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6、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数额是(C)。A.5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下

C.上一销售额1%以上10%以下 D.上一销售额2%以上20%以下

7、对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机构定位和工作职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是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法定机构 B.应当履行协调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责 C.可以授权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D.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负责反垄断执法工作

8、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反垄断法是(C)。A.日本《禁止垄断法》 B.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 C.美国《谢尔曼法》 D.俄罗斯《竞争和垄断法》

9、依反垄断法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A)的行为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D.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10、依《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属于经营者集中情形的是(C)。A.经营者通过取得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表决权 B.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影响 C.经营者合并

D.经营者联合抵制交易

11、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的是(D)。

A.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B.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C.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12、行业协会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数额是(A)。A.5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下

C.上一销售额1%以上10%以下 D.上一销售额2%以上20%以下

13、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C.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其中有两个经营者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5的,不应当推定该两个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14、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负责经营者集中行为反垄断审查工作的机构是(C)。A.国家工商局

B.国家发改委

C.商务部

D.反垄断审查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适用反垄断法的行为有(AD)。A.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B.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C.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D.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2、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的有(ABC)。

A.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协议

B.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C.联合抵制交易

D.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3、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被豁免的垄断协议有(ACD)。A.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B.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

C.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D.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4、甲乙公司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垄断协议。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

A.如果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B.如果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没收违法所得

C.如果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并处上一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D.如果尚未实施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其50万元以下的罚款

5、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者集中的有(ABCD)。A.经营者合并

B.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C.经营者通过合同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D.经营者通过合同外的方式取得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地位 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5、对于违反反垄断法实施集中的经营者,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ABCD)。A.责令停止实施集中 B.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 C.限期转让营业 D.处以罚款

三、简答题

1、简要阐述垄断行为的概念。

垄断是指生产经营者或其他主体单独或与他人结合、合谋或以其他形式,排斥、支配或限制另一些生产经营者,在一定的生产经营领域限制或排除竞争的行为或状态。

2、垄断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滥用优势和不公正对待行为; 企业结合控制行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3、简要阐述垄断协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即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垄断协议的实施主体是两个以上的独立经营者;主观方面要求经营者之间存在共谋,具有联合行动的一致意思;客观方面协议主体必须作出限制竞争的决议或者实施了限制竞争的协调行为,产生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效果。

4、反垄断法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哪些垄断协议?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5、根据我国《反垄断法》,垄断协议的适用除外的具体情形包括哪些?

合理化垄断协议;标准化垄断协议;专业化垄断协议;中小企业垄断协议;为环保、节能减排、救灾救助等的垄断协议;应对经济不景气的垄断协议;进出口垄断协议;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农产品产供销等垄断协议。

6、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行业协会统一定价、限制数量、划分市场等行为;行业协会通过信息交换限制竞争;行业协会集体抵制;行业协会利用认证权限制竞争;行业协会歧视或限制会员活动的限制竞争行为。

7、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3)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4)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5)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

8、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涉嫌垄断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2)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3)查阅、复制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单证、协议、会计账簿、业务函电、电子数据等文件、资料;(4)查封、扣押相关证据;(5)查询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四、论述题

(一)举例说明行政机关和公共管理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哪些行为?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下列行为:

1、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1)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2)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3)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4)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5)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

2、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

3、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4、强制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5、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二)运用反垄断法原理,举例并分析我国市场运行中的经营者集中行为的类型,并排剖析其利弊。

以影响市场的效果和程度为标准的划分为横向集中、纵向集中和混合集中。

(1)横向集中是指同一相关市场内处于同一生产、流通环节的经营者之间发生的集中。(2)纵向集中是指处于相关市场不同生产、流通环节,具有交易关系或互为潜在交易对手的经营者之间发生的集中。

(3)混合集中是指发生在既非横向关系又非纵向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集中。以具体结合形式为标准划分为企业合并、取得股份(资产)、经营结合和人事控制。(1)企业合并是指两个以上具有独立实体地位的经营者通过一定的形式归并为一个经营者的集中。

(2)取得股份(资产)是指在不改变各自法律主体资格的前提下,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份或者资产,进而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3)经营结合是指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4)人事控制,是指存在竞争关系的数个企业之间通过参与决策的主要干部的交叉任职,可以协调行动,消除彼此之间的竞争;或者某企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其他企业的主要人事任免,而达到对该他企业的控制。

经营者集中是一把“双刃剑”,从客观效果来看,企业结合给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适度的集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过度的集中可能形成有碍竞争的市场结构,容易导致滥用优势地位的情形发生。企业的过度集中会导致大企业在相关的市场范围内形成支配力量,给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造成壁垒,同时少数寡头在相关市场内形成垄断力,使它们倾向于采取垄断高价或掠夺性定价。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质量法》所指的商品的范围包括(B)。A.不动产 B.建筑构配件 C.初级农产品 D.天然产品

2.下列商品中,属于我国《产品质量法》所讲的产品的是(A)。A.电视机 B.西红柿 C.商品房 D.军工产品 3.1973年国际私法会议于海牙签订了(B)。A.《关于对有缺陷产品的责任的指令》 B.《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的公约》

C.《使成员国产品责任法互相接受的指示草案》 D.《关于人身伤害产品责任欧洲公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通过于(A)。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9年

5.所谓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指的是(C)。A.WTO系列标准 B.TRIMS系列标准

C.ISO9000系列标准 D.C.B./T19000系列标准 6.“产品责任”一词最早出现于(C)。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7.产品责任制度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所奉行的原则是(D)。A.严格责任原则 B.责任原则 C.侵权责任原则 D.非责任原则

8.在产品责任制度中采严格责任原则始于(C)。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9.产品售出后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的期间为(A)。A.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 B.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0日内 C.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 D.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30日内

10.产品售出后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换货或修理的期间为(C)。A.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 B.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0日内 C.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 D.自产品自售出之日起30日内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构成产品法律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要件的是(B)。A.生产或销售不了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 B.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实 C.产品质量不合格与财产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D.生产者或销售者有造成损害的故意或过失。

12.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生产者可以名责的情况不包括(A)。

A.生产者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 B.生产者能够证明未将产品投入流通 C.生产者能够证明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

D.生产者能够证明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

13.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其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A)。

A.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C.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1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一定年限而丧失。该年限为(C)。A.2年 B.5年 C.10年 D.15年

15.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B)。A.1年 B.2年 C.4年 D.10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产品质量法》所讲的产品范围包括()。A.建筑工程 B.建筑材料 C.建筑构配件 D.建筑设备 E.建筑

2.我国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包括()。A.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B.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C.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D.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 E.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责任制度

3.下列行为中,不符合我国《产品质量法》的有()。A.产品标识只标注在产品的包装上,未标注在产品上 B.产品标识上只用英文标明了产品名称和厂名、厂址 C.罐头产品上未标明生产日期 D.裸装食品上未附加产品标识

E.在烟花爆竹产品上未有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4.我国产品质量立法遵循的原则是()。A.贯彻“质量第一”的战略方针

B.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

C.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采取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D.产品质量的执法监督,贯彻按照行政区划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原则 E.贯彻奖优罚劣的原则

5.我国产品质量管理的机构包括()。A.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D.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E.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设置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 6.产品质量认证包括()。

A.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认证 B. CB/T19000国家标准认证 C.安全认证 D.合格认证 E.工业产品许可证 7.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包括()。A.国家监督 B.舆论监督 C.社会团体监督 D.消费者监督 E.用户监督

8.甲药店销售乙制药厂所生产的药品,丙消费者服药后因药品中含有病变物质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求赔偿。在下列()情况下,乙制药厂和甲药店可不承担赔偿责任。

A.乙制药厂证明药品出厂时引起丙消费者病变的物质该药品不存在 B.乙制药厂证明药品投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并未发现该病变物质 C.甲药店证明在保管和销售过程中无过错

D.甲药店和乙制药厂证明该病变物质是因消费才对药品保存不妥所造成 E.丙消费者服用该药品时已超过药品的保质期。

(六)案例分析题

1.广州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化妆品损伤皮肤案,原告诉称:因使用了某A化妆品厂的产品造成面部皮肤严重损伤,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

2.被告辩称:原告使用的化妆品确为本厂生产的产品,但该产品是厂内正在研制过程中的实验品,并未投入市场。

经法庭调查,原告使用的化妆品是身为A化妆品厂员工的朋友所送,法庭委托有关产品检验机构对化妆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厂生产的化妆品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进一步对原告进行皮肤测试,结论是原告皮肤属于特殊的过敏性皮肤,对该化妆品具有特殊的过敏性,从而导致皮肤损伤。试分析:

(1)A厂是否要承担产品责任,为什么?

(2)产品责任在什么情开下生产者可不承担赔偿责任?

2.1998年3月7日,原告赵某(甲方)在被告上海某卫生洁具公司(乙方)购买了一台丙公司(丙方)生产的华清牌电热水淋浴器。同年同月10日,甲方又购买了一台上海丁公司(丁方)生产的三水牌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该月中旬,甲方在家中安装了该两件电器。4月4日晚,甲方在使用该淋浴器时,突破按键漏电击中,整个右手烧伤,送医院抢救,被截除小拇指。为此,甲方先与乙方交涉,要求赔偿。乙方称:责任应由生产者承担,乙方无过错,拒绝赔偿,甲方遂向法庭起诉,状告乙方、丙方、丁方,要求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方负连带责任,赔偿损失。

乙方辩称,该电淋浴器只属本公司销售,赔偿责任应由生产者承担,与销售无关。丙方辩称,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以往从未发生过产品责任事故,无证据证明生产者有过错而可以认定生产者应承担责任。丁方的漏电保护器失灵可能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丁方辩称,甲方违反有关说明书的警示说明,违反安装说明,擅自安装超大功率电器,致使漏电保护器失效酿成事故,但漏电保护器失灵亦不至于造成电器伤人,丙方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法院在调查中,经技术监督局对华清淋浴器、三水漏电保护器进行质量检验。鉴定结论认定:(1)淋浴器的制造工艺存在缺陷,特定情况下淋浴器开关按键可能漏电;(2)漏电保护器已被烧毁无法鉴定,但对同样商品检测未发现质量问题;(3)甲方安装淋浴器与漏电保护器连接时未按丁方的说明书正确安装,以致使用时漏电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试分析:

(1)乙方作为销售者是否应予赔偿,承担责任,为什么?(2)丙方作为生产者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3)丁方是否要承担责任,为什么?(4)甲方有无过错,对本案处理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C 6.C 7.D 8.C 9.A 10.C 11.D 12.A 13.A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BCE 4.ABCDE 5.ACE 6.CD 7.ABCDE 8.A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产品质量法,是调整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因产品质量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是指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由它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依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合格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以兹证明的制度。3.生产许可证,是指国家对于具备生产条件并对其产品检验合格的工业企业,发给其许可生该项产品的凭证。

4.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是指国家指定的产品质量专门机构,根据正式产品标准的规定,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性检验。

5.产品质量义务,产品质量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为一定质量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质量行为,以满足对方利益需要的责任。

6.产品质量纠纷,是指因产品质量而引起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争执。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指导思想 答题要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指导思想有:

(1)从我国客观实际出发,体现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与与引导相结合的方针,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

(2)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采用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3)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我国《产品质量法》对内在质量的要求有哪些?

答题要点: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我国《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保证产品质量规定了三项要求:(1)产品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2)产品质量应当具备应有的使用性能;(3)产品质量应当符合明示的质量状况。3.简述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依据。答题要点: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依据有:(1)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安全、卫生指标;(2)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中规定的使用性能,未制定相应标准的产品,其使用性能应当符合公众普遍认为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3)符合在产品或者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符合在产品说明中规定的质量指标,或者符合以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4.我国《产品质量法》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对产品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方面的禁止性、限制性规定有哪些?

答题要点:我国《产品质量法》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中对产品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方面的禁止性、限制性规定有:

(1)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2)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3)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包优标志等质量标志;(4)生产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5)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6)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上不准投料、组装;(7)没有产品质量标准,未经质量检验机构检验的产品不准生产。

5.简述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答题要点: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1)生产或销售了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2)必须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实;(3)产品质量不合格与人身、财产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6.简述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生产者不承担责任的情况。答题要点: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生产者能证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的。

(五)论述题

1.论我国产品立法的原则。

答题要点: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所遵循的原则是:

(1)贯彻“质量第一”的战略方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因而“质量第一”应是我国产品质量立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2)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国家对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实行强制管理,对其他产品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自我约束的机构去解决。

(3)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采取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采取国际通行的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等引导方法。同时,加强对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督。

(4)产品质量的执法监督,贯彻按照行政区划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原则。在加强国家监督的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

(5)贯彻奖优罚劣的原则。一方面要奖励优质产品和质量管理先进的企业和个人,另一方面要严厉制裁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为此。国家规定建立科学的产品指标评估体系,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优质产品。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2.试述产品责任制度的历史发展。

答题要点:产品责任一词最早在19世纪中期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产品缺陷而造成损害的案件不断发生,逐渐形成了产品责任法。

产品责任制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依合同条款保证产品质量阶段。这一阶段,产品责任纠纷属于合同纠纷的一部分,合同条款是处理产品责任纠纷的依据。这时奉行的原则又称为“非责任原则”即没有合同就没有责任。第二阶段为由侵权责任到严格责任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合同关系不再是连结生产者、消费者的惟一纽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复杂的,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在被损害人和责任人之间很难找到合同关系。到20世纪20至30年代,在英美判例国家,相继突破了合同法的束缚,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失而形成的赔偿关系,采用侵权责任原则。自20世纪40年人以来,严格责任原则被提出,即凡是产品的缺陷,因而使他们遭受损失时,产品生产者和销售都应负责任。

(六)案例分析题 1.答题要点:

(1)A厂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本案原告使用的化妆品并非通过流通渠道所得,而是通过亲友私自从厂里拿来,该产品未进入流通领域,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生产者不承担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

(2)生产者对缺陷产品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除非生产者能举证产品具备免责条件。生产者能够证明存在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①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生产者不承担产品缺陷损害赔偿责任。《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本法适用于用于销售的产品”,因此未进入流通的产品属于仍在生产者控制之下的产品,不适用产品质量法,即使造成损害,生产者也不承担赔偿责任。②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产品缺陷尚不存在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产品存在缺陷是由于谁的过错所造成应当予以确认,产品投入流通时缺陷尚不存在,说明缺陷是产品在脱离生产者控制以后进入流通领域才产生的,这种缺陷可能产生在运输、仓储或销售过程中赔偿责任应由仓储、运输或销售部门承担。

③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生产乾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里所指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指当时整个社会地的科学技术水平,A厂研制的实验品经过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A厂研制的实验品经过质量检验并未发现有害物质,对一般消费者并不存在缺陷。但产品中肯定还存在某些可能损害有些特殊过敏皮肤,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有可能发现产品缺陷,但是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水平认为该产品并不存在缺陷。

A厂具备比较充分的免责条件,因此生产者不负赔偿责任。

2.答题要点:(1)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损害的,受害者可以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乙方作为销售者,虽无过错,但也应先行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因该产品的缺陷属于产品生产者的责任,销售者赔偿后,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进行追偿。

(2)丙方生产的产品存在首危及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并且已造成了使用者的人身损害。依据严格责任原则,不论生产自救得有无过错,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3)丁方生产的漏电保护器无质量缺陷,与造成受害人损害无关,因此不承担责任。(4)甲方在安装漏电保护器时,违反安装说明,致使漏电保护器失效。但漏电保护器失灵也不至于造成电器伤人。甲方的过错可适当减轻乙方的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消费息权益保护法》所涉及的消费指的是(B)。A.生产消费 B.生活消费 C.社会消费 D.劳动消息 2.现代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先驱是指(A)。

A.巴黎面包师出售面包有专人检查面包是否足量 B.美国市民抗议污秽的香肠 C.德国市民抗议食品缺斤短两 D.日本消费者为饮水污染集会

3.下列主体中,属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的“沿海经济者”的是(C)。A.购买办公用品的某公司 B.在某汽车维修站维修公务用车的某市公安局 C.购买化肥的农民许某 D.为自己开办的个人独资企业购买原料的自然人刘某 4.在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法律适用方法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C)。

A.不应适用 B.不就参照 C.应参照 D.应适用 5.消费者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是(D)。

A.受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发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生存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6.导致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知之甚少或错误认识的原因在于(A)。A.科技进步和促销手段不断变化 B.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C.定式合同的大量存在 D.垄断的出现

7.使消费者难以靠自己的力理去寻找和追求侵害消费者权利的具体责任者的原因在于(B)。

A.科技进步和促销手段不断变化 B.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C.定式合同扑面而大量存在 D.不正当竞争的加剧

8.一般认为,在世界上最早明确提出消费者权利的是美国总统(D)。A.约翰·亚当斯 B.亚柏拉罕·林肯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约翰·肯尼迪

9.在消费者权利中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是(A)。

A.保障安全权 B.自主选择权 C.公平交易权 D.依法求偿权

10.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协会职能的有关规定是(C)。A.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审理 B.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裁定 C.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鉴定 D.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解

11.在保修期内,商品经过一定次数的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这一次数为(B)。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四倍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经济学上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是()。A.市场 B.社会 C.政府 D.企业 E.消费者

2.下列产品涉及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A.市民购买的商品房 B.用于商品房建筑的构件 C.笔记本电脑 D.背投电视机 E.家用轿车 3.“肯尼迪四权论”中的“四权”是指()。

A.获得商品的安全保障的权利 B.获得正确的商品信息资料和权利 C.对商品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D.有提出消费者意见的权利 E.获得合理赔偿的权利

4.最终承担消费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包括()。A.生产者、销售者 B.服务者

C.变更后的企业 D.营业执照的使用人或持有人 E.从事虚假广告行为的经营者和广告的经营者。

5.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支付()A.丧葬费 B.死亡赔偿费 C.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 D.死者家属精神损失费 E.死者家属抚恤金 6.消费者协会的主要职能是()。

A.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 B.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C.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建议 D.受理消费者的投诉 E.对消费者投诉事项进行审理 7.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包括()。A.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B.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促裁机构仲裁 C.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D.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案例分析题

1.1994年春夏,湖南省某县19户村民在县农技站买了“威优46杂交稻种”。共插了71.4亩大田,由于种子内掺有劣质的“威优64”种子,性能不同,成熟时间、分蘖多少、栽培技术不同,到8月上旬第一次中耕时,就出现禾苗分蘖多少相差悬殊,株茎高矮参差不齐,致使每亩减少150公斤,71.4亩大田共减产10710公斤。受害的19户村民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联名到县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试分析:

(1)种子质量问题是否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消费者协会是否可受理此案?

2.某市一对青年夫妇将一套高档全毛服装送该市某洗染店干洗。数日后去取衣时发现白色服装染上了两大块污渍,污渍正处衣服前襟,影响了整套衣服的美观,而且全毛的面料经洗后竞毫无全毛质感,板结发硬。这对夫妇要求洗染店赔偿。洗染店经理承认,由于操作人员有过失而造成污渍和面料板结,但赔偿的数额只能是洗染费40元的2倍,顾客不满意,未接受此赔偿金额,经理出示洗染凭证上的字样说:“我们有约在先,凭证上早就规定造成损失最高赔偿费就是干洗费的2倍,凡洗染业均如此规定”。试分析:

(1)洗染店凭证上的约定是否有效?

(2)该行为是否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某市体育馆在某年春节期间利用场馆淡季开展经营招商,出租场地举办家具展销会。承租者踊跃,招来20余家家具加工厂进馆,承担展销家具。体育馆未要求承租厂家明显表明租赁关系。展销会举办期间购销两旺,展期一个月满后,3月5日结束。4月初,有数位消费者找到体育馆,要求对所购家具进行修理并赔偿损失。当时展销会已经结束,体育馆负责人称:我们只管出租场地,商品质量与我们无关。消费者要求体育馆提供生产厂家的地址,体育馆却无法提供,双方发生纠纷,消费者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解决。试分析:

(1)体育馆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出租场地举办展销会销售有缺陷产品产生纠纷而承担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D. 6.A. 7.B. 8.D 9.A 10.D 11.B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ACDE 3.ABCD 4.ABCDE 5.ABC 6.ABCD 7.ABCDE

第三篇:2014法学通论试卷A及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

2013-2014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试卷代码:37012A授课课时:32课时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适用对象:本科挂牌班

试卷命题人试卷审核人

6.丙可否行使对别墅的承租使用权?理由是什么?

7.丙应如何向戊主张自己的权利?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为不定期租赁。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乙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当在合理期限前通知承租人。

2.(1)甲有权要求乙在合理期限内维修。乙未履行维修义务,甲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乙负担。

(2)甲的维修属于无因管理人的行为,由乙承担其支出的必要费用。瓦片质量问题不影响乙对该项义务的承担。

(3)因维修影响了甲的使用,应当相应减少租金或延长租期。但装修期间不在延长租期的范围。

3.(1)甲丁之间属于无名合同,应适用《合同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并可参照《合同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例如,费用承担问题适用赠与合同的规则,完成工作问题适用承揽合同规则。

(2)应由丁承担。因为丁为雇主,应对雇员在从事雇用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4.乙可以要求甲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理由是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装或增设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5.无权。造成第二次漏水是甲自身的原因,乙无过错,因此损失应由甲自行承担。

6.丙有权对乙主张自己基于原租赁合同对该别墅的承租使用权。因为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间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房屋。

7.丙有权请求戊返还原物。因为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是合法占有人,有权请求侵占人返还原物。

【主要参考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五条,《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百一十五条、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四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请针对上述问题,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二(20分)

案情:

某市A房地产公司(下称A公司)与B建筑公司(下称B公司)达成一项书面协议,由B公司为A公司在某地承建一栋商品房。合同约定,标的总额6000万元,8个月交工,任何一方违约,按合同总标的额20%支付违约金。合同签订后,为筹集工程建设资金,A公司用其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向甲银行贷款3000万元,乙公司为此笔贷款承担保证责任,但对保证方式未作约定。B公司未经A公司同意,将部分施工任务交给丙建筑公司施工,该公司由张、李、王三人合伙出资组成。施工中,工人刘某不慎掉落手中的砖头,将路过工地的行人陈某砸成重伤,花去医药费5000元。A公司在施工开始后即进行商品房预售。丁某购买了1号楼101号房屋,预交了5万元房款,约定该笔款项作为定金。但不久,A公司又与汪某签订了一份合同,将上述房屋卖给了汪某,并在房屋竣工后将该房的产权证办理给了汪某。汪某不知该房已经卖给丁某的事实。汪某入住后,全家人出现皮肤瘙痒、流泪、头晕目眩等不适。经检测,发现室内甲醛等化学指标严重超标。但购房合同中未对化学指标作明确约定。同时,因A公司不能偿还甲银行贷款,甲银行欲对A公司开发的商品房行使抵押权。

问题:

1.若B公司延期交付工程半个月,A公司以此提起仲裁,要求支付合同总标的额20%即1200万元违约金,你作为B公司的律师,拟提出何种请求以维护B公司的利益?依据是什么?

2.对于陈某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为什么?

3.对于陈某的赔偿,应当适用何种归责原则?依据是什么?

4.对于乙公司的保证责任,其性质应如何认定?理由是什么?

5.若甲银行行使抵押权,其权利标的是什么?甲银行如何实现自己的抵押权?

6.丁某在得知房屋卖给汪某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公司履行合同交付房屋,其主张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7.汪某现欲退还房屋,要回房款。你作为汪某的代理人,拟提出何种请求维护汪某的利益?依据是什么?

8.如果A公司不能向B公司支付工程款,B公司可对A公司提出什么请求?

参考答案:

1.请求仲裁机构减少违约金。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应当由丙建筑公司承担责任。因刘某系丙公司的雇员,其在执行雇主指令(或执行工作任务)中致人损害由雇主承担责任。由于丙公司系合伙企业,故由张、李、王实际承

担连带赔偿责任。

3.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民法通则规定地面施工致人损害适用过错推定。

4.乙公司的保证责任性质属于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法规定对保证责任性质约定不明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5.甲银行的抵押权标的为土地使用权,不包括商品房。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甲银行实现抵押权时可以将商品房一并处分,但不能就商品房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6.不能得到支持,因为汪某已经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不动产以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依据。

7.请求解除合同,因为A公司构成严重违约,房屋无法居住,不能实行合同目的。

8.B公司可向A公司主张违约责任或者对建设工程主张优先权。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案例三(20分)

案情:

江东市黄石区A小区居民李某因手头拮据,其母常年卧病在床,某日深夜潜入其工作单位的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问题 :

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为什么?

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4.对李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答案:

(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刑法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犯罪未遂作了不同的分类。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以犯罪人实施犯罪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可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的未遂与不能犯的未遂。所谓能犯的未遂,是指犯罪行为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但由于行

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的情况;所谓不能犯的未遂,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而使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情况。根据上述理论,李某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而不能将保险柜打开的行为未实行终了,即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故而是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李某不能将保险柜打开,是由于其本人能力有限,而非是由于李某对犯罪事实认识的错误,因而是能犯未遂。

(2)李某盗窃未遂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性质是抢劫犯罪。本题中,李某实施盗窃后,与保安员迎面相撞即将其打昏,属于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按照抢劫罪论处。

(3)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犯罪预备。所谓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题中,李某为杀人灭口,持刀前往作案现场的行为并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只是为犯罪准备条件,故而是犯罪预备。

(4)对李某应当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预备)数罪并罚。因为李某的杀人预备行为是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出于杀人灭口的目的而实施的又一个独立犯罪行为,符合一个新的犯罪构成,又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因而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请针对上述案例,制作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指出案例争议焦点及其法律适用,并从案例所涉及的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课程小论文

甲系某大学三年级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国际知名连锁店乙超市购物,付款结账后取回自带的手袋,正要走出超市大门时,被超市保安阻拦。二保安怀疑甲携带了未结账的商品,欲将甲带到超市值班经理办公室处理。甲予以否认,争执过程中引来众多顾客围观。后在经理办公室,甲应值班经理要求出示了所买商品及结账单据。值班经理将甲自带的手袋打开检查,并叫来女工作人员对甲进行了全身搜查,均未查出未结账的商品,遂将甲放走。事后,甲在超市被搜身的消息在本校乃至其他高校传开,甲成了倍受关注的“新闻人物”,对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失眠、头晕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业,医生建议其做心理治疗。甲认为乙超市侵害了自己的人格权,遂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乙超市赔偿精神损害10万元。本案双方的主要事实争议是:乙超市在对甲进行全身搜查时,是否强令甲脱去了内衣。对此,双方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双方的主要法律争议是:超市在每年失窃数额巨大的情况下,是否有权对顾客进行搜查。乙超市认为自己在超市内己张贴告示,保留对顾客进行搜查的权利。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去内衣进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

以认定;认为乙超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较为严重,同时

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除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乙超市强令甲脱内衣进行搜查的事实证据不足外,对一审认定的其它事实予以维持,酌情改判乙超市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甲对二审判决不服,以赔偿太少为由,申请再审,请求将赔偿数额改为11万元。本案发生后社会反响颇大,引发了不少议论,主要涉及精神损害赔偿、法官自由裁量、人格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安保措施等诸多法律问题,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论述。

请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学的角度写一篇课程小论文(要求:

1、拟就适当的论文标题,要求紧扣材料,但可以从不同视角选题;

2、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3、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4、字数不少于1500字。(40分)

参考例文之一[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本案一审判决被告赔偿甲精神损害11万元,二审又改判被告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同一事实下,两次判决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是由于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引发的法治现象。

法官在个案中进行自由裁量是法律适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审判制度的改革,如何对待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在民商事和经济审判中法官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且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法治问题。

所谓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官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对个案作出裁判的权力。在诉讼中,裁判的具体结果往往不是,也不可能是法律对该案件的唯一选择。法官的自由裁量不仅体现在认定案件事实上,也大量体现在适用法律问题上。

稳定性、滞后性、不周延性既是法律的特点,法律不明确和法律漏洞的存在在所难免。大量立法历史也表明,立法机关不可能预见法官所可能遇见的问题。尽管法律条文越来越多,可是其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也愈来愈突出,而审判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法官不能拒绝审判。可见,正是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了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基础。自由裁量是法官的职责,法官不但要大胆行使,也要谨慎行使。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公权力机构都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来行使公共权力,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法官自由裁量权也不例外,法官自由裁量不仅要在合法的范围之内作出,还要受到合理性原则的约束,在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不存在自由裁量的问题。

从11万到1万,两次判决的差距虽然巨大,但是我们依然应当尊重法官合法的自由裁量权。法的适用过程,就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没有自由裁量,法就无法适用。自由裁量是法制通向法治的唯一桥梁。

第四篇:法学通论案例分析题(范文)

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甲某于2001年6月与上海万隆饭店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明确规定其责任是负责饭店大堂的接待等全部工作,试用期8个月,月工资3000元。8个月试用期后万隆饭店表示满意,合同正式履行。2002年4月,因饭店餐饮部门负责人调离,饭店主管又认为大堂经理最好以女性为宜,于是在未与甲某协商的情况下,便安排甲某将大堂工作移交,接手餐饮部的工作。对此,甲某表示不同意,认为原合同规定是来做大堂部经理工作。饭店认为甲某与饭店已签了劳动合同,甲某已成为本饭店的职员,就应当服从饭店的安排,仍坚持由甲某去做餐饮部工作。甲某坚决不同意,并仍到大堂部上班。问题:

(1)甲某与上海万隆饭店签订的合同有什么错误?请指出。

(2)上海万隆饭店硬行安排甲某去餐饮部工作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如果上海万隆饭店欲以此理由解雇甲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4)甲某如被解雇,可采取什么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甲某如被解雇,工会可从哪些方面帮助甲某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重点

名词解释:

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其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规定)和法律后果(含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

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基本要件:权威性和正当性。

法律关系的演变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原因有法律本身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情况和条件。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法律行为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

权利是指广义的法律,英文law,拉丁语jus.权利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

权力:行为者影响其他行为者的能力

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人或主体应承受的某种限制、约束、负担或责任。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反对敌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用及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是指若干个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所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联邦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国所组成的联盟国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狭义刑法是指以刑法为名称而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刑法典与修正案。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总和,除包括刑法典修正案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是指国家以决心、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刑法某一事项的刑事法律。附属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在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反映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阻却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是只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特殊防卫是指对严重影响到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证据是进行刑事诉讼的依据。特征:1)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

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指由民法统一规定,适用于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其效力具有普通的意义。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特别诉讼时效是普通诉讼时效的对称。它是适用于法律特别指定的某些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的“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就是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

合同的订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即要约和承诺。要约:也称发盘、报价,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要约所指向的人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承诺,也称为接盘,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作出承诺的受要约人称为承诺人。

无效合同,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有效要件,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即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

效力未定的合同,指因已经成立的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的有效的要件,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权利人表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法定继承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所进行的继承,法定继承是最基本最古老的继承方式。遗嘱又称遗言,是遗嘱人生前作出并与死后才生效的有关自己生后财产及其他事物安排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即按照被继承人所订立的有效遗嘱进行的继承。

1p8-9

(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和义务(2)法是主要出自国家,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具有更广泛和更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具体后果的各种指示和规定。其逻辑结构包括假定(行为发生的时空、各种条件等事实状态的预设)、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规定)和法律后果(含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法律规则分类:

(1)依据内容:义务性规则、权力性规则、权利义务符合规则

(2)依据功能:调整性规则、构成性规则

(3)依据强弱程度: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

(4)依据内容的确定性程序:确定性规则、非确定性规则

3、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特征:(1)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特点(2)稳定性程度比较高,不因个人、社会而发生变化。(3)没有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设定、也没有确定的法律后果的设定,只是一些抽象性、一般性的公理(4)覆盖面较广,适用性非常广泛(5)其逻辑形式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比较简单,命题的陈述都是一些陈述性命题。

4、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基本要件:权威性和正当性。

5(1)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上的巨大突破(2)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上的历史性转变(3)依法治国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依法治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及国家政治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社会事务。

7、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法治国之本。立法又称法的创制、发的创立,即订立法律制度之义。

8、(1)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与民主立法原则(2)权利与人权保障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合宪性原则(5)实事求是,从基本国情出发的原则。

9、法律关系的演变指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原因有法律本身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情况和条件。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法律行为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行为。

10、权利是指广义的法律,英文law,拉丁语jus.权利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或自由。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人或主体应承受的某种限制、约束、负担或责任。

1.题的法律,调整的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具体表现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上,宪法具有严格的程序。

2.权利的保障书。

3.目前世界上的宪法监督制度三种模式:普通法院的审查模式(司法审查制度)美国宪法法院的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德国代表机关的审查模式中国

4.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反对敌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用及管理整个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选举的基本程序:(1)设立选举的机构(2)划分选区和选民登记(3)提出代表候选人(4)选票投举和当选计票(5)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6.提出代表候选人:在直接选举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单独或联合推荐代表候选人,另外,选民10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7.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是指若干个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所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联邦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国所组成的联盟国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狭义刑法是指以刑法为名称而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刑法典与修正案。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总和,除包括刑法典修正案外,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

属刑法。单行刑法是指国家以决心、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刑法某一事项的刑事法律。附属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在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

2.(1)罪刑法定原则(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3)罪责刑法相适应原则

3.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反映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4.《刑法》17条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其一切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都应负刑事责任。

5.阻却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6.正当防卫是只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成立条件:

一、必须是针对现实存在的人的不法侵害才能实施。

二、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三、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四、防卫人必须具有正当防卫意图。(注意:防卫挑拨,互殴行为,偶然防卫都不是正当防卫。)

7.特殊防卫是指对严重影响到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8.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区分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称谓:公诉案件在提起诉讼之前将被追诉者称为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始称为被告人,并同时取消“人犯”这一带有明显有罪推定色彩的称谓。

2、证据是进行刑事诉讼的依据。特征:1)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

1、民法的基本原则?p204-205

《民法通则》规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其中,平等原则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民法的核心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私法性的集中体现;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最广,素有“帝王条款”之称,许多新民事法律的创立都是创立都是依据该原则推导出来;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是民法兼顾社会本位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普通诉讼时效与特殊诉讼时效?适用后者的情况有哪些?p212

普通诉讼时效又称一般诉讼时效,指由民法统一规定,适用于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其效力具有普通的意义。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特别诉讼时效是普通诉讼时效的对称。它是适用于法律特别指定的某些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的“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就是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

适用特别诉讼时效的情况有:(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经声明,买受人或受害人向出卖人、商品制造人要求赔偿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出租人向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承租人要求给付租金及赔偿损失的;(4)寄存的财务被丢失或毁损,寄存人向保管人请求赔偿的。

(最长诉讼时效)

3、我国物权法的四个基本原则?p214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内容和效力均由法律直接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一物一权原则,同一客体上不能同时设立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1)在一物之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2)一个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是一个物,聚合物和物的某一部分均不能作为所有权的客体。

公示与公信原则,包括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两个方面。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物权的取得和行使不得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共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的订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即要约和承诺。要约:也称发盘、报价,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要约所指向的人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承诺,也称为接盘,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作出承诺的受要约人称为承诺人。

5、合同效力状态: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效力未定的合同

无效合同,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有效要件,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特征:

1、具有违法性。

2、具有不得履行性

3、自始无效

4、确定无效

5、当然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无效合同主要有以下五种:(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即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因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合同。

特征:

1、导致合同可撤销的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2、对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或者变更,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来实现

3、可撤销合同在未来撤销以前,是有效的;一旦被撤销,则自始无效

分类: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在订立时显失公平原则。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效力未定的合同,指因已经成立的合同不完全符合合同的有效的要件,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权利人表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种类: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气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3、无财产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6、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哪三部分?其分类?特点?p236-237

狭义的即指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大部分

(1)文学产权,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将作品及作品的传播媒介纳入其保护范围。(2)工业产权,指工业、农业、商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特点:

1、由国家授予;

2、具有专有性;

3、具有地域性;

4、具有时间性

7、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p262

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所进行的继承,法定继承是最基本最古老的继承方式。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外祖)父母。

根据与被继承亲属关系远近分为: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外祖)父母。

8、遗嘱又称遗言,是遗嘱人生前作出并与死后才生效的有关自己生后财产及其他事物安排的法律行为。遗嘱继承即按照被继承人所订立的有效遗嘱进行的继承。

9、经济法的概念是对经济法基本精神或基本观念的认识,是连接整个经济法律规范及及其实施过程的纽带。经济法是产生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意志的新兴法律部门,是综合运用国家权力或宏观调控手段以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良好发展的法律规范系统。

1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内涵:行政组织与职权法定;依法办事;违法必究(2)合理行政原则。内容:符合法律的目的;出于正当的动机;考虑相关因素;不得任意延迟或不作为;符合公正法则。

1、中制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2无记名投票的原则;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的原则。

下载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习题集[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通论习题集[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线作业法学通论

    期末作业考核 《法学通论》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法律责任 答: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

    法学通论教学大纲(合集5篇)

    《法学通论》2013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06120 课程名称:法学通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等专业 预修课程:社会工......

    《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基本理论 [提要]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初步掌握国法的基本特征、本质和作用,认清法的历史发展特点与运行规律,熟悉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江西财经大学请假条格式

    请 假 条尊敬的 您好! 我叫,是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专业学生,由于我要在(时间)前往(地点)参加(活动),不能前去听您的课。特此请假,敬请批准! 此致 敬礼!申请人: 年月日老师意见及签名:......

    江西财经大学学工处

    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江西财经大学学工处 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2006年11月23日整理编辑: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 关于在各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学院: 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开......

    法学概论习题集及答案

    法学概论练习题 一、A型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从法的类别角度对法的划分( C )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法律社会学 D.法......

    《法学通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法的概念:广义的法是指所有的法律、法律现象,既包括实在法(现实法、制定法、国家法、实然法),又包括自然法(理想法、正义法、应然法);既可以用在规范的意义方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站推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法理和宪法部分) 一、课程名称:法学通论二、课程编号:04204030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无 六、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