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案例
河北省宁晋县周家庄学区 孙建波 055550
一、主题与背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朗读着手,以朗读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朗读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说“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然而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 “读书百遍”就能奏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将朗读教学抽象化、简单化甚至以录音代替指导。比如:一位老师教陆游的《泊船瓜洲》,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张籍的思乡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老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做了一点尝试。
二、情景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但作品创作年代已离我们学生较远,许多学生未必能体会到作者和五壮士的爱国豪情。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根据课文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以读为主,以读激情,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配合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更大胆的克服女教师羞涩的心理,毅然放弃现成的课文朗读录音,精心准备,在公开课上动情的朗诵这首语调激昂、感情豪迈的诗。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充分感受其意蕴情操受到陶冶,从而成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朗读教学环节如下: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读蓄势。)
(二)、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读。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五壮士!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a、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时代背景的把握
c、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d、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帮助学生回忆 巩固 老师曾做过的朗读指导知识)
1、老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对同学们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都做能大声朗读
一下。(教师激情澎湃的配乐范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都能放得开,大胆、激情的读,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豪迈之情,达到了朗读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
2、学生自由颂读,合作朗诵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3、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朗读组合,予以鼓励。
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提示:
① 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拖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应读的壮烈豪迈一些
③最后一段,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我们学这篇课文,要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全文各部分,理清结构,品味语言。其间穿插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分别,用“我喜欢本诗中的一句(词),因为这一句(词)写出了(表达了)(表现)”的句式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并做表情诵读。
(四)、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高,可谓是声情并茂。)
(五)、颂扬:让我们充满激情的说:
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是毫无畏惧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请学生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三、问题与分析:
这堂课就这样在琅琅读书声中结束了,整节课师生情绪高涨,读书声此起彼伏,连平时极不愿出声的几个学生能跟着大声朗读,积极回答。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声情并茂的即兴范读和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得到了突破。整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我大胆的激情范读,更是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感觉震撼力很强。
“课标”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这节课的朗读教学,我感受颇深,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有效的即兴范读,不仅为自己的教学对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使学生受到五彩斑斓的语言色彩的感染,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而且为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朗读训练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无形中也树立了老师的“高大”形象。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研究表明:大量的信息需要凭借面部和肢体动作这类体态语言来传递。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抓住指导的最佳时机进行即兴范读。比如(1)揭题后,范读全
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4)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之妙,妙不可言。”《狼牙山五壮士》朗读教学中的即兴范读,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体会到“朗读之妙,妙不可言”。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如果都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把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运用得很得体,处理得有水平,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必能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第二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案例评析: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再回忆以前教学这一课的情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前的我绘声绘色地分析着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地领着学生朗读,课堂气氛、学生情感被我调动得情绪高涨,我很为自己上得很精彩而沾沾自喜。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我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精彩。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片断中的提问“《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第三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五大连池市兴安学校 王忠仁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并英勇跳崖的故事。
具体片断:
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自主合作学习“英勇跳崖”片断。)1、出示一幅“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图片,想想课文是怎样描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学生自学6~9自然段:
⑴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2、检查自学情况。
(采取个人、小组、分角色、师生读,并及时给予评价。)3、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4、说话训练:
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 5、学生自由交流。
6、现在,你最想读哪一句?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7、分小组表演读。
8、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融入我们饱含激情的诵读中吧!
(配乐,起立面对五壮士纪念碑齐读。)9、小结:
是呀,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让我们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
(配乐放抗日英雄图片。)
本片断中,我主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象后,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其次,“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出示一幅“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
勇跳崖的壮烈场面:
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和抗日英雄图片,并配乐朗读: 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第四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一、深情诵读,重点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分为了五部分,分别是——生齐说(见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师: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有2幅画面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通过这两幅画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他们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我们来深情地读一下课文的1、2、3自然段。(配乐)
二、明确任务,激发情感:
师:这就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五两段,继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还体现在哪里?(打开课文)
三、学第四段,以悟促读
师:用心默读4、5自然段,思考: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生:用石头砸。
师:(课件出示“五壮士用石头砸”的画面)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的画面。师:用括号把这幅画面括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得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找得很准,念得也很准,多音字 磨盘的磨读第四声(齐读)。
师: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这一段,课文是怎样把用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
生:我认为从动作上。师:我们一起圈一圈。(拧,抢,夺,插,举,砸)
师:除了抓动作,还抓住了什么?“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五壮士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坚决吗?有力吗?他一定抓住了感叹号在读!谁再来试一试。(生读)师范读,生跟读。师:这段文字就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和语言,把五壮士砸敌人写具体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生: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为什么? 生:动作很快。
生2:五壮士决心很坚定,力度大,有两个带着。
师:非常好,你关注了两个“带着”。同学们,这儿有两个句子: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师:哪一句使你更感动,为什么? 生1:第一句。生2:带着仇恨。师:你读出了憎恨。
师引导:第一句里面还有一个比喻。生:石头像雹子一样,很多,快。师:读出了速度。还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石头既多又密,还很有力。)师小结: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 生:保全主力。生:胜利完成任务。
师:那中国人民的仇恨又是什么? 生:仇恨日本鬼子。
生:仇恨日本鬼子的无法无边。
师:是啊,仇恨的就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请看文字。
(课件出示资料: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制造了“阜平平阳惨案”、“易县寨头惨案”、“平山岗南惨案”、“进陉黑水坪惨案”„„)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可恶!生:太放肆了。
师:所以五壮士决定用石头跟敌人奋战到底,决定用石头砸敌人。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放。(自由练读,反复读。)
交流:朗读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个别读)指导:
师:在“砸”前停顿,吸足力量,才能将敌人砸得稀八烂。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本色,英勇顽强、血战到底,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
四、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课件出示6、7自然段。)
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跳崖的?(课件出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
师: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师:读时,要读出五壮士地深深眷恋。——齐读。
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 生:掩护了群众。
师:完成了任务。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板书:胜利的喜悦。)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敌人的憎恨。生2:把敌人的枪砸烂了。
师:这枪是从日寇手里夺来的!如果这枪是我们自己的,你认为枪砸还是不砸? 生:砸。不能把枪留给日寇。师:听明白了吗!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日寇。不能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所以这枪不管是谁的,都要砸。这就是英雄本色,壮士情怀。还从哪体会到了?哪句话? 生:还回头望望。师:望望日寇——上当了。
生2:从两句口号看出来。尤其是第一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师:可以看出对日寇憎恨。(板书:对日寇憎恨。)师:另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中国未来充满了期望。师:这是对党的热爱。(板书:对党的热爱)
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生说),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深情地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重复最后一句)师:让我们一起来瞻仰五壮士的壮举吧。
(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再次激发情感。师:想说什么?
生:坚强不屈是中国人的本色。
师:相信大家一定被五壮士跳崖的情怀所感动。
小结:师:五壮士跳崖时,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那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诵读第6自然段,达成情感共鸣)
五、补充阅读,激情励志:
师:在欢庆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怀念这些英雄。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
(课件呈现:五壮士的后续信息。)
——再次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和怀念。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课件定格:铭记英雄,缅怀英雄,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胜利的喜悦
选择绝路
对日寇的憎恨
诱敌上山
对党的热爱
接受任务
第五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独立阅读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坚贞不屈、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2.齐课题,理解:“壮”在这儿是什么意思?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壮士?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3.“五壮士”是谁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壮举?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个感谢人的故事。
(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语,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对课题的诠释所产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五壮士”是指谁?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自学后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出示的都是两个字的词语)②出示成语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齐读词语——指名读——自由读——议:第一行和第二行词语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谁的?
(3)讨论:“五壮士”是指谁?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教师有意将词语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为下一阶段的品味课文、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作了范例。)三.熟读课文,梳理层次。
1.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学习,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学习会更有的放矢。)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兼顾了学困生的学习,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熟课文。)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2.过渡: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通过对自己摘抄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始就感受英雄的气概,具有“未成曲而先成调”的效应)
二、研读课文,感悟英雄
(一)研读第二、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五壮士言行的语句,并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随机课件出示)
(1)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A、句中的这些带点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能用 你的读,来表达出五壮士对于对敌人的痛恨吗? C、指名读——教师引读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谁能说说“斩钉截铁”意思?——请生读出班长的斩钉截铁。B、他们走向的是哪里?为什么说是一条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C、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D、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1.回顾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读——划——品——读 2.学生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组内交流汇报,并要求自已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有感情练读 4.集体交流:指名读自己选中的句子——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学生补充——再次有感情地指名或齐读句子。
(此环节举一反三,运用了学习方法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层性:个人学习——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兼顾了每一位学生,同时集体交流时采用从朗读着手再寻根究底的方法,避免了课堂学习的重复单调。)
(三)研读课文6—9自然段——英勇跳崖 1.过渡:同学们,五位战士同敌人洫血奋战,一次次打败了敌人的仓惶进攻,子弹打完了,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2.补白练习:他们望了望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的方向,又望了望在向上爬的敌人,心里在默默地说:
3.学生写后交流 4.请同学们高声朗读。
5.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6.“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这只是在描写五壮士的声音吗?
7.补充出示《 来自敌人的折服》
(充分运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漠视的有效教学手段,结合插图再进行语言文字的拓展训练,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的情感也就在这看、写、说中得以提升。)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1.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2.写后交流。
(此时的学生是有感而发,教学所设置的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不言而达。)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画出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神态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齐读、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 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胆壮、行壮和气节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