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矿区 探索医养结合
构建和谐矿区 探索医养结合——大庆油田总院集团让北医院创全省首家无陪老年关怀医院
2012年7月3日黑龙江日报6版 赵玉华 金玉善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公立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让北医院立足油田,服务老人,以“服务百年油田,构建和谐矿区”为己任,不断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成为全省首家无陪老年关怀医院。医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的医疗服务群体以及新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发展定位和战略调整,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培育和打造“无陪老年关怀”特色品牌,使医院医疗、护理、教学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兴院的发展道路。
找准定位,明确思路,积极推进转型发展
让北医院建于1973年,是随着油田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医院是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下属成员单位之一,也是庆新地区最大的医疗机构。医院地处油田北部,属于偏远矿区,随着辖区居民减少,医院工作量明显不足,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为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医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挥区域性医疗中心作用,以保障油田员工健康、满足员工需求为出发点,在做实做细社区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特色项目。为此医院对医疗需求最多的老年群体展开了调研,提出了以“老年病诊疗、临终关怀”为发展方向,以“医养结合,康复并重,全程照料”为服务原则,为油田老员工、员工父母及全市老年人提供老年病治疗、临终关怀、慢病管理、健康促进服务。采取住院期间全程无需家人陪护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全新模式,解决老人患病后家庭护理困难、医疗救治不及时、生活无人照料的难题,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医院各方面工作也有了新起色,服务理念有了新认识,医疗行为有了新气象,医疗质量有了新提高,就医环境有了新变化,服务能力有了新突破,树立了医院崭新的形象。
地企合作,汇聚合力,探索矿区养老服务
医院积极发挥矿区保障单位“后勤部、大本营”作用,坚持“立足实际、属地为主、市场化运作、差异化服务”的矿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原则,围绕构建“9073”矿区养老服务模式,与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街道合作建设“庆新养老护老大社区”,让矿区员工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社会保障、公益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矿区员工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助力居家养老。让北医院积极行使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辖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管片医生定期上门指导用药、宣传保健常识,提供慢性病动态管理服务。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医疗护理小分队,以社区为服务半径,为辖区老人和长期卧床病人提供护理指导和上门服务,积极打造十分钟助老医疗服务圈,为居民筑起了一张健康“保护网”。
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实现社区托老。让北医院与庆新街道合作建设“五室一堂”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棋牌室、阅览室、聊天室、休息室和食堂,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目前,医院正修健康复训练阳光大厅和室外健身场地,为辖区老人提供更舒适健全的康复健身场所。
依托无陪老年关怀病房,打造机构医养。无陪老年关怀病房以满足自理、半自理、非自理等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了分区。分为临终关怀区、慢病治疗区、家庭病房区、康复养护区。根据老人“一体多病”的特点,通过实施“治疗个性化、护理整体化、病房家庭化、服务亲情化、环境生态化、管理智能化、膳食合理化”的“七化”理念,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服务。由多学科医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对老人身体进行综合评价,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由护士和护工组成护理团队,为老人提供医疗、生活、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对家庭无力照顾且有长期医疗需求的老人,医院设置了康复养护区。油田、街道和医院把日间照料中心和无陪老年关怀病房定为志愿者活动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活动,实现了“医疗与养护相结合,持续照料与日间照料相结合,有偿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爱老护老大社区链条式服务。
加强内涵,树立品牌,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医院坚持内涵建设与医疗服务和医院发展互相促进的原则,依托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一体化”管理模式,坚持“发展不忘老会战、老职工”,以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为目标,以强“三基”为抓手,努力打造“民生医院”,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
加强制度建设,规避经营风险。积极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科室”创建活动,完善制度、流程、操作规范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无异味”、“无压疮”、“无摔伤”的“三无”管理目标;购置了良姿摆位肢体护具,加强了老年患者的压疮管理、腕带管理、防坠床管理;从辅助设施、制度建设、合同管理、应急系统入手,通过安装电子门禁系统、聘用保安24小时值守、安装无盲区监控、对特殊患者重点管理,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制定《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来强化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医患沟通,签订《无陪患者意外风险告知书》,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通过劳务外包引入了护工公司规范管理,做到了护工持证上岗,规范服务,进一步规避了经营风险,实现了医院、患者、家政公司、护工的四方利益最大化。
加强硬件建设,营造温馨家园。在改善环境、完善设施上,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身体特点。在地面铺设了防滑防静电的PVC地胶;在卫生间、走廊安装了扶手,铺设了无障碍通道。在整体装修、护士服颜色选取、病房装饰上都以暖色调为主,缓解了入院老人的焦虑、恐惧。配置了床头洗头车、洗澡床、小保姆便溺清洗机、机械保姆床、震动排痰机等现代化设施。病房内设中央供氧、负压吸引、中心呼叫,配备了壁挂空调、空气净化器、液晶电视、微波炉,安装了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中央监护管理系统,实现了病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安装了远程探视系统,让患者家属不出家门就能与亲人和医护人员进行语音视频交流,亲情沟通。医院改造了食堂、浴室、洗衣房、超市,完善了配套设施,为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家园。加强文化建设,树立服务品牌。几年来,医院积极培育“家”文化,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和凝聚作用。在集团领导下,开展了“真情服务进万家,标准建设上水平”、“推行十项服务举措,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访万人、走千家、进百队”活动,从服务流程、服务观念、服务细节、服务规范等方面入手,采取宣传教育、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内部考核、患者座谈、领导点评等方法手段,夯实基础,提升素质,树立形象,创建品牌。在践行集团“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让患者一事为难”的核心服务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奉若父母,情同亲生”的无陪病房服务理念和“发展老年事业,服务百年油田”的发展理念,实施了(微笑、诚信、专业、标准、舒适、安全)的“6S”服务标准,通过主动服务、用心服务、真情服务创造感动,努力实现家家放心,人人满意、处处和谐。
转型是基,发展是本,民生是魂。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让北医院稳中求进谱写新篇,实现了科学发展与华丽转型,开创了稳中求进、民生优先、转型多赢的发展格局。医院将继续探索具有矿区特色的医养护老模式,把油田党委“亲民、爱民、思民、为民”思想的温暖传递到油田员工家属的心坎上,让油田老会战、退休老职工真正老有所依、病有所医,生活的更幸福、更体面、更有尊严,实现和谐矿区一家亲。
第二篇: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体系构建
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体系构建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本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于缓解养老压力、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医养结合护理队伍存在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医养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介绍德国护理行业培训经验与标准,探究其对医养结合护理培训的借鉴,为我国建立实用可行的医养结合专业护理培训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培训;德国护理培训;分层培训
一、医养结合护理培训概述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指通过优化社会养老和医疗资源配置,为因年老、疾病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日常起居、疾病诊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突出专业医疗护理的重要性,保证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在医养结合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队伍专业水平十分重要。医养结合护理队伍包括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护理服务机构中的医生、护士和护工人员等正式护理队伍以及老人家属、志愿者等非正式护理队伍。护理服务包括医护人员为老人提供问诊、体检、用药等专业医疗服务,护工、家属等为老人进行基础医养护理。医养结合护理培训即指对正式和非正式护理队伍通过有计划、系统、规范的专门培养和短期培训,使从业者具备充分的专业护理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为老人提供优质专业的医护服务。
二、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医养结合护理队伍存在护理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医生、护士一部分并非出自老年医学专业;护工群体主要由缺乏专业医学护理知识、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人员和“4050”女性组成,且在实际工作中护工数量缺口严重,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多数居家护理老人的家属、志愿者不具备专业医疗护理技能,仅接受家庭医生每周1―2次上门指导,老人无法得到科学的护理照料。
医养结合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在全国老年护理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当前我国执行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07)》等制度标准对养老护理工作不具有普遍强制性,也不完全适用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开展,因此,当前亟需针对医养服务开展专业护理人员培训,构建全方位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体系,保证医养护理人员输送机制。
三、德国老年护理培训经验
德国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通过颁布《老年人护理教育与老年人护理助理教育普通考试条例》、《老年人护理法》等护理法案,严格实行护理人员培训与资质认定制度,为其长期护理服务培养多元、优质的专业护理人员,对我国医养结合护理服务建设颇具借鉴意义。
德国老年护理教育属于职业培训,主要培训“老年护士”和“老年护士助手”等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凡年满16岁的身心健康者均可申请参加培训,不设入学考试。
为保证各个层次护理教育的质量,德国对护理教育的学制、学时、课程都有明确规定。参加“老年护士助手”教育需经过为期一年半的法定学时,在校学习人文政治、社会心理、医药护理、工作方法及管理等基础护理教育,实践与理论学习时间各半。“老年护士”教育具体可分为中专、专科培训(继续护理教育)、大学本科护理教育等3个层次。中专护理教育以培养学生较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其课程设置与护理助手相同,学制三年,课时不少于4600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1:2;专科护理教育主要培养临床专科护士,所设专业有重症监护、精神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癌症护理、社区护理等,学时3000课时,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3:1;大学护理教育开设护理科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等专业,全脱产2―4年。所有护理人员取得资格后仍须每年参加进修,进行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不参加的人员来年不能上岗服务。
德国护理教学方式极其灵活,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没有固定教材,授课十分注重学生实践与体验,带领学生到老年病房中体验病人生活和护理操作,让学生从内心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
德国老年护理教育考试大纲由国家考试委员会统一制订。考试要求严格,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分笔试、口试、实践三部分,其中实践评分占重要比例,主要考察专业技能、医患交流和实际应变能力等,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灵活运用。考试补考一次仍不及格则不允许其继续参加护理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的学员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和执业许可证,“老年护士助手”学员可在德国境内任何一家护理院工作,“老年护士”学员可在欧盟任何一所国家护理院、医院或社区家庭护理中心工作。
四、我国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体系构建
医养结合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效果,我国应尽快构建全方位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培养制度和标准,对护理队伍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培养符合现实护理需要且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护理队伍,真正落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首先,建立分层护理培训体系。根据现有护理人员的结构和能力水平,护理培训应有针对性地分为四类培训方式:一是专业护理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并重,培养专业医护人员及护工;二是中短期护理培训,针对下岗再就业、打工人员、志愿者以及自愿参加的家属等群体,主要进行实践训练,培养技能熟练的护工人员;三是在岗培训,对所有在岗执行各种护理和管理人员统一培训,及时普及护理法规,更新护理知识技能;四是定期社会培训,通过开办社区讲座等方法,主要针对社会全体人员普及基本护理技能和生活护理常识。
其次,明确各层次护理培训内容和方式。专业护理教育应分梯队进行,划分为职业中专、专科教育和大学教育。职业中专主要以培训专业护工人才为主,学制设为三年,主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家政学等专业课程和临床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学习时间比例为1:2,强调学生操作能力。专科教育和大学教育主要培养专业医生和护士,学制设为3―5年,学习内容广泛涉及医学、病理学、康复医学、护理理论、老年病学、心理学以及其它专业相关课程,理论与实践学习时间比例为1:1,其中老年医学专业应加大学生在老年病房的临床实验和实习经验。教学方法可不拘泥于传统课堂,可采用模拟护理、案例研究、临床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与临床感受。此外,大学教育也应分为不同梯队,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等不同研究层次,使护理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中短期护理培训应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时间为1―3个月不等,在短时间内教会学员如何具体操作,包括为老人进行清洁、翻身、进食、给药、消毒、使用器具、常见体征观察以及简单护理记录等,在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分担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在岗培训应结合国家政策、社会护理发展动态、临床护理经验总结等变化,有所侧重地展开对不同岗位人员培训。定期社会培训应选取实用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知识,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听讲人能够实际掌握护理技能为目标。
最后,严格执行护理培训考核与资质认证制度。政府应完善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所有接受专业护理教育以及中短期护理培训学员须经考核获得护理资质证明,并严格持证上岗。接受专业护理教育的学生需经过学校毕业考评,考评内容分为笔试、口试、操作三部分,笔试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口试考察学生语言沟通和职业认知,操作环节应考察学生在面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下的综合应对能力。毕业考试合格者颁发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和“中级医养护理员”执业资格证,若想要获得更高级资格,必须具备一定从业年限并参加资格考试。中短期护理培训考核应注重学员实际操作水平,测试内容分为口试和操作两部分,并加大实践操作在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主要考察临床情况下学员护理行动是否规范、与患者沟通能力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等,=评估合格者颁发国家“初级医养护理员”执业资格证。在岗培训考核应视培训内容而定,如果培训内容是临床实践技能等,则应采取笔试或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核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不合格者来年不许继续从业。
“医养护理员”执业资质应作为护理服务机构雇佣医护人员、护工的重要依据。政府也应通过规定护理服务机构必须拥有的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比例,倒逼机构雇用专业人员并促使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资质培训,提升护理服务队伍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11):71-73.[2]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3).[3]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7).[4]黄惠根.从德国高等护理教育展望我国护理教育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02(4).
第三篇: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为何两方大倒苦水,一拍两
散?
发布时间: 2014-12-26
难题:养老机构办医院风险大
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能不能解决医疗问题?
去年8月底,郑州市长江东路的一家养老机构办医院引发媒体热议,被赞为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但2个月前,托管该医院的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员撤离。被问及原因,医院方面称,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医院隶属卫生部门,两者理念不同,最后“和平分手”。
养老机构方面关于原因没有过多提及。不过,其负责人坦言,办医院投入巨大,聘请医生、护士,还要购买设备、药品,运营成本高,而且承担风险大。
她说,虽然医院有资质,但是老人的医疗活动无法进行医保报销,“虽然也在筹办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算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个障碍吧。
昨天,记者联系多家养老机构,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没钱开医院,一旦医保不给支持,这都是硬赔的。”
现状:目前,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咋做的?
前年年底,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
该联盟负责人张长安介绍,至目前,联盟已覆盖包括新乡、开封等地在内的56家养老机构。医院专门组织了巡诊队,定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障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 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昨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关爱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数增加至1200张。
该院院长白建林说,最主要的还是得先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养老机构设医院难,那医院设立养老院呢?
张长安说,医院的病房只能提供医疗服务,不可能再建养老院。目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近250张病床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患者全依托医护人员照料,医院只收取治疗费用,长远发展很困难。
张长安介绍,医院做过调查,住院靠医保的老年患者,大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再收取一定的养护费用,家属不一定付得起。除此之外,老年人多慢性病,而医保多单病种支付。他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新增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有补贴,然而,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业内人士透露,两头靠不到,这是部分医院不愿尝试医养结合的症结所在。若养老护理床位能有政策倾斜与补助,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模式
几年前,汝州市探索建立了“医院+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医疗机构直接承办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康宁托老中心,新华社高度关注,认为“医疗服务做后盾,托老养老有保障”的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他们为啥能成功?有媒体探讨,政府支持力度大,公益参与多。
不过,他们也遇到了问题。今年9月,在一次论坛上,河南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主任吉向阳说,老人就医好解决,可是护工培训是个大问题。
探因:分而治之格局造成医疗与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昨天,养老机构、医院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养结合的方向非常好,但产业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解决医院、老人与养老服务机构三者间服务费用的支出问题,使医生、护士提供的服务有经费来源。
第四篇: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月*日,区政府**副区长带队赴***福利中心考察了医养结合工作。
一、***医养结合概况
***人民政府于*年*月出台医养结合方案,成立了区长为组长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福利中心医养结合的做法:
1.养中设医。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如医务室、护理(站)院。
2.医中有养。在***中医院设置老年康复科。
3.医养结合。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巡回医疗点,医师定期到医疗的巡诊。
4.居家养老。通过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
存在的困难:
1.医保支付的界定比较难(医保资金风险大)。2.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紧缺。3.专业人才匮乏
4.全科医生偏少,无法提供上门服务。
二、**区医养结合开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区老年人居家或社区养老的实际情况,开展医养护结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岁以上老年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纳入重点签约服务对象,与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建立契约关系,及时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到**年底,全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万份,建档率达到***%;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人,体检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规范签约服务人数***人,重点人群覆盖率为***%。确保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合理引导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设置老年康复护理病区(床位);**医院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就诊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同时,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有特色的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目前**区已批准设置1家民营康复医院。
(三)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区今年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其他***医疗单位积极推进慢性病联合门诊,结合自身的特点,为不同村(居、社区)固定慢性病联合门诊的诊治时间,由乡村医生(责任医生)负责组织,到卫生院慢性病联合门诊集中诊治,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提供专门的医疗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针对养老机构中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局积极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医养合作,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院,做好设置审批和业务指导,切实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
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在我局医养结合的具体实践中,遇到了以下几个主要困难:
1.医保结算是难点。当前,医疗和养老机构分离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现象频发,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短缺,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医养结合”模式推行后,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将养老院附属的医务室纳入医保,由此将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医保基金账户无力支付大额康复护理费用;二是“套保”现象将频发。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医院举办养老院的形式,也将会遇到诸多法律障碍。此外,康复服务未列入镇街医保报销范围。***区部分镇街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了康复服务,但社保局只规定区级医院提供的康复服务可以进医保,但镇街医疗机构未被列入医保定点机构。
2.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短缺。当前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区医护比例与国际标准水平比较相差甚远。国际上,医护平均比例为1:2.7,而我区医护比例仅为1:0.89。到2016年底,***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为97898人,按照国际标准(约65岁以上老人的10%),***区需要近9790名养老护理员,而***区专业的护理员人数远远不足,这与***区6800名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距甚远。与此同时,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员队伍将成为制约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同发展的共同问题。
3.相关的收费项目仍然偏低。***医院作为全市医养结合的试点之一,与辖区内**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约合作,通过定期派医生上门进行医疗巡查的方式开展服务,但由于缺乏配套政策,单靠行政手段推动,难以持续,无法取得实效。**发改委等3部门核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价格,对家庭病床巡诊费、出诊费等进行了明确,普通巡诊费为**元/人次。尽管如此,因农村地域较广,人员居住不够集中,交通不便,要开展此项服务,仍存在很多困难,出诊医生需要自己解决交通问题,加上交通安全、时间成本等因素,仍难以开展。
四、相关建议和对策
1.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府主导,尽快建立发改、民政、卫计、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互认的“医养结合”统筹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完善***区医养结合体系。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
2.根据现有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一是鼓励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增加老年或康复病房。现有的医院、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开辟康复病区,适当增加康复床位,结合中医康复治疗,为失能老人提供住院治疗。也可以结合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把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开设家庭病床),逐步实现医养结合。二是在现有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三是合理科学设置养老机构。在今后养老院的建设和设置布局时,尽可能与医疗机构相邻。
3.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区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优先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机构,并同时配套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这是最理想的医养结合模式,也应成为今后医养结合的重点发展方向。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设和规划时尽可能做到相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方便诊治,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为医养结合奠定基础,从空间上突破医养结合的屏障,确保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
第五篇:医养结合协议书(定稿)
医养结合协议书
甲方: 卫生院(简称甲方)电话: 乙方: 敬老院(简称乙方)电话: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养结合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创新医疗服务特色,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自愿签订医养结合协议书,双方遵照执行。
一、合作期限:
1、双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合作期限为1年,合作期满后可以续签协议。
2、起止时间: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时间。
二、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为入住乙方的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摸清老人及慢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2、甲方为乙方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病患者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健康指导。
3、甲方每季度为乙方提供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或讲座。
4、甲方每季度为乙方提供一次免费义诊。
5、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指导。
6、甲方为乙方开通“健康绿色安全通道”,为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开展优质、高效、安全服务。
(二)、乙方职责:1.为甲方提供服务相关医疗场地及
悬挂医院标示区域。2.为甲方提供老人相关医疗等资料,以便甲方更好的进行医疗。3.遵循分层转诊的原则,以本院为首诊医院。4.敬老院人员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后,乙方协助卫生院及时办理乡镇民政站的相关报销费用。
三、附则:
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执份、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存档一份,拥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正式生效。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