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员工作制度
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员工作制度
1、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须服从领导、服从工作安排,具有敬老、爱老的工作责任心。
3、须统一着装、挂牌服务,做到服务规范、语言文明、细致耐心、防范未然。
4、须熟悉掌握为老服务的技能,严格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服务标准。
5、服务工作定时、定点、定量、目的明确,服务到位,尽职尽责的达到服务目的,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6、经常与老人交流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特性,努力满足老人的正常需求。经常性进行情感交流。
7、在服务时未经主人允许,不准拿用、乱动服务对象的物品,尊重老人,不许探知他人的隐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俗、习惯。
8、在工作中如遇到意外和突发事件,必须采取积极地防范和急救措施,熟知各种求救电话,避免各种不良后果发生。
9、在工作中,每日要有服务记录,服务工作作完后之后,由服务对象签订服务意见,完成和达到服务要求,每月兑付劳动报酬。
10、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篇:居家养老工作制度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制度
一、定期参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召开的工作会议,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二、对辖区内有需求老年人的调查摸底,并适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建档。
三、及时受理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出的申请,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
四、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及时调整或更新服务项目,创造出具有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每周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回访。
六、协调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抓好日常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有责任监督核查或调整服务人口数量。
七、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总结、考核和奖励。
八、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与咨询。
第三篇:居家养老服务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服务法
规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简称《条例》)将于1月29日表决,如果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明确了政府责任,如果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条例损害老年人权益将被追责。
子女赡养义务写入《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柳纪纲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做了关于《条例》的说明。他用一组数据表明北京亟须一部规范居家养老的法规。北京比全国提前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超300万,而这些老人中,有90%选择在家养老,6%的在社区养老。这两种方式合称为居家养老。
《条例》明确指出,居家养老就是指以家庭为基础,政府主导,还要依托城乡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模式。所以,《条例》基本原文照搬了上位法中有关家庭赡养责任的内容,在第四条规定了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八项养老服务中用餐居首
柳纪纲介绍,《条例》并非按以前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的内容所写,而是以老人最亟须的服务如何解决为导向制定,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原创”。
《条例》第三条,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为八大类,包含了老人用餐、医疗卫生服务、家庭护理服务、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服务、精神慰藉等。八大类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统筹、企业参与,本着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原则向老年人提供。在具体实施上,政府部门会出台一些扶持和补贴政策。
“可以看到,我们把就餐写到第一位,在立法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居家养老,对用餐便利的需求最明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介绍。
拟对《条例》实施执法检查
《条例》规定,市和区、县政府应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不当导致老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将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介绍,《条例》草案经人大审议后,将于1月29日投票表决。如顺利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民政、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还会出台进一步的实施办法。人大常委会也计划在今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解读1 老年人就餐怎么实施?
《条例》草案此前的审议稿明确提出鼓励企事业单位食堂开放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但上会的审议稿没有这条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称,这项在老年食堂开放中给予了宽泛的规定,没有列那么全面。北京目前有3500家老年餐桌,立法调研中也得知有不少大型餐饮企业对老年人配餐有参与想法。根据本条例,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措施扶持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方式可以多样。
在老年人用餐方面,政府会给企业一个引导,但不会限制价格,将主动权交给市场。此外,还会对特殊困难的老年群体给予补贴等。这方面民政局、老龄办还将出台下一步配套措施。
解读2 社区养老设施怎么配建?
在养老设施保障方面,《条例》提出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要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对于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状,区县政府有责任配置,对于滥用社区配置的养老设施,应收回并用于养老服务。
《条例》中相关罚则写明,擅自改变政府配置的养老设施拒不整改的,可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相关费用。
刘维林介绍,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在此前颁布的相关法规里已有明确规定,所以本条例只给出指向性规定。同时,条例规定鼓励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养老设施配置。
解读3 医疗卫生服务怎么便利?
目前,社区卫生机构配备的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品种不能满足需求。原因有三:一是出于用药安全考虑,一些药品只能在大医院用;二是社区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配备使用药品的具体品种、规格不同;三是多数社区医疗机构不具备储存大量药物的条件。
草案第十三条对社区用药的保障作出规范,规定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改革、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储备。
但有些问题还难以依靠本条法规一步到位解决,市人大代表臧美华认为,应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使医疗资源逐步向社区深入。
刘维林坦言,入户诊疗从法律上来说依然有障碍,但这种诊疗方式恰是居家养老需要的,所以不会一直搁置,总会找到办法解决。
解读4 养老服务人才如何保证?
《条例》草案第十六条规定了政府应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职业教育。
刘维林称,全市达到专业化标准的养老人才缺口很大,这块服务在市场基本是空白。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北京市正准备建设居家养老护理员的培养体系。被培养的主体之一就是近10万人的家政服务员队伍,希望通过培训可以让这些家政服务员,尤其是服务对象是老人的服务员,都可以具备养老护理的资质。
解读5 惠及范围是否全覆盖?
有代表提出,《条例》中明确了政府职责,一些服务的提供还需由政府财政补贴。但惠及范围是北京市户籍老人,还是对在京居家养老的老人,并不明确。代表担心,大量的政府补贴如用不到刀刃上,会造成浪费。
市人大相关部门介绍,现在这个法规是起引领推动作用的,刚性不够。但对创新性的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各方面纳入,给予了引导性规定。
法规大部分内容覆盖了在京老人,包括户籍老人也包括长期在京居住生活的老人。法规实施后,市政府、民政局、老龄委等相关部门会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不同内容。
政策会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地方财政主要补贴的是户籍人员;但一些外地来的常住人口,他们本人、子女也为北京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一些政策也会惠及他们。■ 探访
小区无老年餐桌 老人自己拎菜上楼
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老人社区就餐和医疗还存不方便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海淀区四季青镇的一些小区走访发现,大多数小区还未设置老年餐桌,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的照料也存有缺憾。
8旬老人自己买菜做饭
1月24日下午,海淀区四季青镇常青园北里小区,84岁的李淑芬刚从超市出来,左手拄着手杖,右手拎着一袋菜。超市的师傅从楼中出来跟她打招呼:“李奶奶,我帮你把米放在家门口了。”
跟李淑芬上到4层,门口放着师傅送上来的米和面粉。她说,女儿住在回龙观,自己和外孙女住。“闺女每周给我送一次菜,有菜,也有肉。我要还缺什么就到下面社区超市买,重的东西,米啊、面啊,师傅们就给我扛上来。”
李淑芬的外孙女在外企工作,平时回家晚,午饭要老人自己做,有时晚饭也是她做给外孙女吃。“老年餐桌这几年老听说,但我们这里没有。我们这小区是回迁房,农民多,他们都有儿女在身边,不需要这个。但我们需要的也没办法。”老人说。
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
记者在西四环沿线的几个社区走访发现,都没建老年餐桌。对此,四季青镇相关负责人刘斌表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后,基层能尽快落实,让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得到照料。
他介绍,2009年,北京市提出推广“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从那时起,完善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建设,我们就一直在做。但几年来也没全面建起来,执行中遇到一些困难。有的小区需要老年餐桌的老人确实不多,我们也拿出补贴给没办老年餐桌的小区老人送餐,但餐饮企业积极性并不高。”
据了解,某餐饮企业曾从海淀区拿到一年10万元的补贴资金,为老人送餐。该企业能辐射10个左右的社区,每年服务人数近4000人次。这家餐饮企业的老板说,“每天配餐都没有定额,每一顿饭怎么安排,也是众口难调。”
上门看诊就是量量血压
记者走访的几个小区都有社区医务室。但行动不便的老人如遇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社区医生能否入户诊疗,却没统一规范。
常青园北里的刘美娟老人说:“我们跟大夫都熟,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就是在家看的。”但也有老人就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该小区社区医生解释:“由于北京卫生部门有规定,入户诊疗不能破皮,凡是破皮的都要到医疗单位。所以我们一般到老人家中,也就是量量血压等简单检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把他们搀扶到医务室,但遇到突发情况,还是应拨打急救电话。”
刘斌称,现在社区医生和社区医疗服务设施都配备齐了,“但要实现比较现代的家庭医生的照料水平,一方面还存在观念上的障碍,基本上行动方便的还是会选择到大医院;另一方面,就是相关制度设计上的衔接,针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出台可执行的办法。”
刘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还希望民政部门多与基层沟通,了解他们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新京报记者 吴为
■ 焦点
杜德印:草案名称调整不求“大而全”
“需要修改一条修改一条,需要修改一款修改一款,需要修改一句修改一句,需要修改一词修改一词,需要修改一字修改一字。”昨日下午,在朝阳代表团分组审议会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的修改,提出要求。
自启动立法调研直到昨日提请审议,《条例》的名称和养老模式的选择等,都有重大调整。杜德印表示,这些重大调整反映了对提高立法公正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起施行。同年,北京启动《北京市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但昨日提请审议的草案名称已改。
杜德印表示,草案名称的调整,不再制定“大而全”的北京市实施办法,而是针对北京96%的老人面临的较突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体现出“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立法原则。
立法之初确定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为主”,但调研发现,“社区为主”难以承载起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目前专业养老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服务,而具备专业护理素质的家政员数量偏少。
据此,《条例》将养老模式调整为“政府主导,以专业公司的专业服务、专业运营为主,社区为基础”;同时明确了各相关主体间的权责。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即专业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提供公益性互助服务。
且《条例》还埋下“伏笔”,明确政府有培育居家养老商业保险的责任,“市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新京报记者 王姝
■ 观察
人大首次牵头起草法规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进行四审。从立法设想到提交人大审议,一年时间的锻造打磨,一部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法规即将出炉。据了解,这也是首部由市人大牵头起草的法规。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刘维林介绍,这是去年人大立法工作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此外,法规草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能更充分发挥民主,引起社会更高关注。这不仅是人大立法工作的进步,对法规本身是宣传,为法规实施打下基础。
从立法程序上,以往经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均由市政府主导起草,一般来说时间较长,程序也较多。但这一次,《条例》是由市人大内司委牵头起草的,由市人大常委会自己提交法律案进行审议。
刘维林说,由于这部法规涉及全市300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在保证质量上还要加快速度。过去一年,这项法规经过多次调研,他自己参与的就有50多次,法规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了人大代表意见,在政协立法协商。从最初的近30条,修改到22条,最精简的时候法规草案只有15条。四审的法规草案为20条。
经过人代会审议,法规还将吸纳代表的建议、意见,1月29日,将由7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共同表决。新京报记者 郭超
■ 互动
删养老配套设施指标代表担心执行难到位
昨日朝阳团分组审议,来自朝阳区法院的市人大代表李有光提出,此前征集意见时,对社区养老设施配建,曾制定了800平方米这一指标,但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不应制定类似不能马上实现、“一刀切”的数据指标。《条例》删除了这一数据指标。“有利有弊”,李有光说,“指标少了,评判标准缺失,如何保证执行到位?”
来自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的市人大代表陈巴黎也提出,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为例,虽然规划中对公共文化设施配建有明确要求,但现实中,仍有部分社区执行不到位,“对于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哪些部门负责监督,哪些部门负责验收,《条例》应明确”。
两人发言结束后,同在审议现场的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先后发言。“关于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标准,历史上已几次反复,配建的难度较大”,程连元说。杜德印强调,“只要政府下了决心,养老设施配建肯定能做好”。
“我的爱人是名医生,”市人大代表宋光成说,经常有得了急病的邻居打来电话求助,“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所以就会上门,给病人诊断、开药、输液。但这里面有问题,离开医院后,她有没有资格在社区执业?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杜德印再次“答疑”,表示离开医院的医生在社区内只能遵循志愿者服务的相关规定,提供志愿服务。此外,可以按照目前的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规定,加入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 建议
人大代表、北京市消防协会副理事长刘学锋:北京市去年11月13日至23日,单是在家烧死的老人就有9位,“这在和平年代是很惊人的数字,政府应该管一管”,因此应该为失能、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安全报警装置,一旦遇到火情就能直接报警,而不单单是像上述条例中提到的只提供紧急救援呼叫设施。
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任学良:养老应该鼓励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应由政府建立养老引导资金,为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并设置一些必要条件,也不能一刀切,如何补贴应该以征信系统做支撑,比如年满70岁,按照家庭收入不同,给予老人补贴。
市人大代表温瀚英和刘颖:要给予老人居家养老良好的配套,目前一些老旧小区的老楼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建议应该出台配套标准,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政协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医生、大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任王以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需要所在家庭与医疗团队自愿签订协议,团队要为老人提供规范的服务。还可以运用智能医疗设备实现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像“一键式”智能呼叫器、跌倒报警系统、血压、血糖自动测量上传系统,这些新技术可以便于医生及时发现问题。
第四篇:居家养老服务站相关工作制度(参考)..
毕节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
相
关
制
度
(供各县、区参考)
毕节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6月
目录
一、居家养老服务站职责………………………………(1)
二、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内容…………………………(1)
三、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制度…………………………(3)
四、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职责…………………………(3)
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管理制度…………(4)
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学习例会制度……(4)
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档案管理制度……(5)
八、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守则……………………(5)
九、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守则…………………………(6)
十、食堂管理制度………………………………………(6)
十一、休息室管理制度…………………………………(7)
十二、休闲娱乐室管理制度……………………………(7)
十三、图书学习室管理制度……………………………(8)
十四、健身康复室管理制度……………………………(8)
十五、文体活动室管理制度……………………………(9)
十六、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流程…………………………(10)
十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10)
十八、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11)
居家养老服务站职责
一、做好居家养老宣传工作,公开服务热线电话,热情接待每位需求者。
二、提供诚信服务,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收费价格。
三、对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建立老年人数据库。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队伍的档案。
四、负责对养老服务队伍的组建评估、管理、考核等工作。
五、定期对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和服务队伍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六、对服务对象进行定期回访和情况反馈,接受老年人的投诉,协调处理投诉案件。
七、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增设服务项目。
八、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与老人及亲属(监护人)签订《老人入住安全协议书》。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
(一)重点服务对象为户籍与居住均在本辖区,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老人:
1、特殊贡献老人(毕节市级以上劳模、部分重点伤残优抚对象等)。
2、“三无”老人、孤寡老人。
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生活不能自理,家人无能力照顾的老人。
4、子女长期在外,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居、空巢老人。
5、中度以上残疾老人或仅与中度以上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6、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子女无法照顾的老人。
7、百岁及以上老人。
8、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困难户老人。
(二)其他老人:除上述对象以外的老人。
二、服务内容
1.信息管理服务。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登记养老服务需求,建立相应档案及台账,接受养老服务咨询等。
2.生活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定时探望、保洁、餐饮服务(做饭菜)、理发、陪同购物、日托照料、洗衣等服务。
3.卫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疾病防治、定期体检、康复理疗、健康咨询、上门医疗等服务。
4.精神慰藉服务:上门与老人谈心聊天、读书读报、心理疏导等情感交流服务。同时开展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娱乐、健身活动。
5.权益维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切实维护老年人财产、赡养、婚姻等合法权益。
6.文体娱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老年教育场所、搭建活动平台等服务。
三、服务标准
(一)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上门服务或老年食堂)补贴标准 :
1、一类标准: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三无”、孤寡老人,每户每月享受政府补贴 元。
2、二类标准:享受低保的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重度残疾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每户每月享受政府补贴 元。
3、三类标准: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伤残优抚困难老人,每户每月享受政府补贴 元。
(二)有经济支付能力且有服务需求的其他老人(60岁以上),可以向服务中心自费购买所需的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确保优质的服务。
四、服务方式
1.对重点服务对象主要采取指派专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定点、定时和上门服务。
2.对其它老人引导其走出家门自主接受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制度
一、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老人人身和室内财产遭到损失,维护服务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二、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三、下班前,工作人员应对水、电、门窗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报修。
四、做好人员往来的管理工作,严防陌生人进入本站,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厨房间、休息室等地。
五、经常提醒老人注意保管好私人钱物,以防丢失。
六、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班登记和交接手续,对不履行手续者如出现问题,当班者自负。
七、每天下班前向工作站汇报一次安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要记录在案。
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职责
一、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全面工作,做好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考勤、奖惩及日常管理等工作,接待老年人的投诉。
二、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经常与工作人员交流,及时掌握服务中的情况。
三、适时掌握服务对象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做好技能培训。按照老人的不同需求,安排工作人员,适时上门听取意见。根据老人及家属意见,合理调整居家养老服务人员。
四、组建和管理服务队伍,对投诉较多的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终止协议。
五、落实居家养老回访工作,根据服务对象的意见,充实服务内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管理制度
一、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与咨询。
二、对社区内有需求老年人调查摸底,并适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建档。
三、招募护老助理员与关爱长者志愿者,组织对其培训并指导督查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同时建立护老助理与志愿者档案。
四、及时受理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出的申请,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
五、公开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及时调整或更新服务项目,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六、协调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抓好日常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有责任监督核查或调整服务人员。
七、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总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进行考核及奖励。
八、整合社区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有偿、无偿相结合式的居家养老院服务工作。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学习例会制度
一、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
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借鉴先进中心站点的经验和做法,提高管理水平。
三、每周一组织召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例会,汇报上周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
四、各站点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总结经验找不足,同时部署下一个居家养老工作任务。
五、所有站点每年联合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互相学习,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良性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档案管理制度
一、做好社区有需求老年人的调查摸底工作,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核实一次,并做好记录,便于动态管理。
二、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或个人)、义工、志愿者及服务对象的档案:包括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人员等。
三、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热线电话记录工作。
四、定期回访服务对象,并做好相关信息记录。
五、做好托老服务各项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收集工作。
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守则
一、接受服务站的统一管理、指导,及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认真参加服务站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严格执行服务站制定的工作流程。
四、开展承诺服务,做到随叫随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五、热情礼貌的为老人服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与服务对象发生争执,严禁偷盗现象发生。
六、不得接受老人任何形式的馈赠。
七、对工作:主动性强一点,责任心强一点,进取心强一点,自信心强一点。
八、对群众:热情一点,微笑一点,耐心一点,客气一点。
九、对同事:理解一点,宽容一点。
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学习多一点,自检多一点,批评多一点。
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守则
一、遵守居家养老服务站各项规章制度。
二、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建立和维护服务站的形象。
三、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和文体活动。
四、老人之间团结和睦、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讲文明、讲礼貌,坚决杜绝不良风气。
五、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衣服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赃物。
六、不得随便外出,有事外出要请假。
七、注意安全,因自身原因引起安全事故,由本人自己承担,本站概不负责。
食堂管理制度
一、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搞好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科学制定食谱,二、照顾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老年人的饮食习俗。
三、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无蝇、无蚊、无老鼠、无蟑螂、无臭虫。
四、采购的食品来源清楚,质量新鲜,注意食品保质期,不卖过期食品。
五、食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采购、不验收、不使用、不出售腐烂变质的原料和成品,严把质量关(剩饭剩菜要充分加热后)方可出售。
六、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坚持厨具,餐具清洗消毒制度,防止食品污染。
七、严格食具消毒,做到一刮、二洗、三过、四消毒、五保洁。
八、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卫生。
九、做好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做到每餐一打扫、每天一清洗。
十、食堂每餐按一定的费用收取服务成本费。
休息室管理制度
一、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老年人实际需要,应配设干净、舒适的床铺,供老年人休息。被罩、床单、枕套要定期更换。
二、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地面与所有器物表面要求无灰尘、无陈迹。
三、室内配置的物品应妥善使用和保管,属于正常损坏的,应及时报修;如有丢失或非正常损坏,责任人应照价赔偿。
四、休息时间应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休息。
五、离开时要关闭电源,关好门窗。
休闲娱乐室管理制度
一、参加娱乐的老年人请勿大声喧哗吵闹,讲文明、讲礼貌,严禁打架斗殴,严禁利用玩麻将、打扑克等形式进行赌博。
二、参加娱乐的老年人要保持室内卫生清洁,自觉做到不在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及一切杂物。
三、参加娱乐的老年人要爱护娱乐室内的设备及用品,不得将娱乐用品私自带出娱乐室外,如有丢失或非正常损坏,责任人应照价赔偿。
四、管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参加娱乐的人员,要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图书学习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阅览室是提供读书、学习的场所,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图书内容应健康向上,格调高雅。
二、读者要讲文明礼貌,自觉接受管理人员的管理。
三、为确保图书的安全,禁止在阅览室内任何地点吸烟。要做到防潮防腐防鼠防火。
四、读者应自觉保持阅览室的整洁、安静,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吃东西、乱扔果皮纸屑及一切杂物,不准抢占座位及随意搬动桌椅。
五、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读者应爱护阅览室内的一切公共设施。离室前请将书报资料、椅子轻轻放回原处。
六、爱护书报资料,如发现撕、割或偷盗图书资料者,将给予批评教育、经济赔偿,并向社区公示。
七、社区居民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捐献出来,提供给老年人阅读。
健身康复室管理制度
一、健身康复室是集健身康复、医疗保健、精神照料为一体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激发生活情趣的场所。
二、参加活动的人员应保持室内卫生,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自觉做到不在室内大声喧哗、吸烟、随地吐痰。
三、活动室内的一切器械为公共财产,任何个人不得侵占。参加活动的人员应爱护室内的一切器材设施,未经允许不准私自拆卸、搬运。
四、参加活动的人员应按规定的程序操作康复器械,并注意安全。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应照价赔偿;因管理不善造成器械损坏或丢失的,除照价赔偿外,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管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参加活动的人员,要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六、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定期安排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定期聘请健身辅导人员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健身指导。
文体活动室管理制度
一、文体活动室是丰富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场所,是繁荣社区文化的阵地,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活动内容应健康向上。
二、坚持重在参与、不拘形式、健康活泼的原则,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活动。
三、通过活动的开展,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社区文艺队伍。
四、活动室内的一切器械为公共财产,任何个人不得侵占。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应照价赔偿;因管理不善造成器械损坏或丢失的,除照价赔偿外,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管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流程(指南)
一、服务对象个人申请条件
拥有本辖区户籍且居住在本辖区的60岁以上的符合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老年人,可凭户口或身份证向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出申请。
二、申请办理
所在社区(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收到服务对象提出的申请后,根据服务的对象进行评估初审,报镇乡(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评估审核。
三、资格审核
镇乡(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报来的初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后,返回所在社区(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同时报县(区)老龄办备案。
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书》后,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五、镇乡(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辖区开展的居家养老工作情况进行管理和定期检查,并进行回访。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是指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入住程序:
1、向所在地社区居委会申请,填写入住申请登记表,家属(监护人)同意并签字;
2、日间照料中心根据家访、老人健康状况等有关条件综合评估进行入住认定;
3、老人及亲属(监护人)与日间照料中心签订《老人入住协议书》;
收费标准:各种服务内容按有偿、低偿、无偿三种形式收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确定并在日间照料中心公示。
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
甲方: 社区(村)居家养老老服务站: 联系电话:
乙方: 镇 社区(村)组:(监护人子女:)联系电话:
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一、服务确定
镇 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根据受理申请人 填写《申请老人基本信息采集表》后,由评估员按照《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确定。
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
1、服务内容:对老人居室整理床铺,洗晒衣被,清扫卫生,偶尔做饭烧菜。
2、服务时间:根据老人服务需求,每天上门为老人服务1——1个半小时(星期天除外)。
三、服务费用
1、根据先服务后收费的原则,每月由居家养老服务站出具证明后收取。
2、根据服务内容,老人身体状况(健康)现核定每月收费()元。
四、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热情、耐心、周到,受居家养老服务站业务工作指导,及老人、村委会和其家属的监督。
2、付费延期超过半个月,服务对象作自动放弃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站将对服务对象中止服务。
3、服务对象若搬迁至本社区服务范围之外,作自动中止服务。
4、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根据服务项目的增加、服务时间的延长或工资的调整作相应的调价。
5、老年人要注意安全,因自身原因引起安全事故,由本人自己承担,本站概不负责。
五、本协议从签订之日起执行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村委会三方各执一份。
年 月 日
第五篇:养老护理员
新华网石家庄4月17日专电(记者齐雷杰)河北石家庄市首个养老护理员培训班日前开始免费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合格之后,养老护理员将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今后两三年内,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有望全部实现持证上岗。石家庄市首个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由桥西区民政局组织设立,面向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老人的睡眠照料、晨间晚间饮食照料、清洁卫生、安全保护等十一项基础技能。培训合格后,人社部门将组织考试,统一为合格人员颁发国家人社部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此前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均需到外地开展,每人花费多达3000元。护理人员经培训后取得的资格证书既有国家人社部颁发的护理员资格证书,也有商务部门颁发的家政服务资格证书以及其他证书。由于衡量护理人员的标准不同,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和素质也良莠不齐。石家庄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免费培训班的形式,实现养老护理员全部持证上岗,并把养老院护理人员持证情况纳入民政部门奖补政策考核范围,持证人员少的养老机构,将有可能减少或免去资助。(完)
考取养老护理员政府补贴800元
2010-11-25 03:25:21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本市的专业养老护理员与老年人口的比例,仅仅只有千分之一。昨天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尽快改变这种紧缺的局面,本市拟从明年起对考取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群,给予每人800元的补贴。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是在昨天举行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上透露这一消息的。在一项为老人实施急救的比赛现场记者看到,清理口腔、人工呼吸、按压心脏、再次人工呼吸……这些护理流程对护理员要求非常专业。据介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需要24小时轮岗,既需要付出高强度体力劳动,也需要掌握较高的医疗、护理技能几乎集护工、护士的职能于一身。
据透露,目前全市的专业养老机构中,7万个床位只有4262名专业护理员,其中有60%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资格证书的护理员中,只有约20人为高级工,150多人为中级工,初级工人数则多达2000多人。“按照1∶5的比例,这些机构就需要1.4万名专业护理员,缺口达1万多人。”这位负责人说。
从全市来看,户籍老龄人口截至2009年底已达226.6万人,是现有的持证专业护理人员人数的1000倍。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约60万人,失能老人为13万人,几乎需要一对一服务。因此,全市的专业养老护理员缺口大约在15万到20万人之间。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开始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协调,计划从明年起逐步把养老护理员纳入人力资源保障范畴。这样,考取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每人就能获得800元的资助。“基本能解决培训、考试的费用。这对经济较困难的人群来说很重要。”
此外,本市还将在中等专业院校、大专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专业的养老护理、管理人才。同时通过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多元化吸引等途径,扩大本市养老护理员队伍。
据透露,市民政部门的“十二五”规划相关内容已确定目标,今后本市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持证
上岗率要达到85%以上;专业护理员还将进入社区,入户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最终要实现“低端养老有保障,中端养老有市场,高端养老有控制”的格局。
图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养老护理员正在进行测量血压、上臂伤口包扎、心肺复苏术、翻身叩痰等常见的实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