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

时间:2019-05-13 14: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

第一篇: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

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

一、前言

“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的、想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如居所新建时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相互协调等等。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居住场所。从利用各种天然克难攻坚,如穴居、巢居等,到人工住所的营建、现代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都是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而变化的。而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化而演化的,大致经历了利用天然生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的加工而形成的穴居和巢居的创始期;以结构简单、容易建造、迁移方便的风篱与原始帐篷代替巢居的过渡时期和为了定居而产生居住类型多样化的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居住民俗。”①

房屋的建造,历来受人们的重视,被认为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在通常情况下,房屋建设分为选址、设计、备料、择日、动工、上梁、落地、乔迁等阶段,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民俗。

二、本地区的房屋建设特色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众多,主要分布在大江南北,由于不同的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是以民居在平面及空间处理、构造方法和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多样的形式,故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居住民俗。

我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有:四合院、群体式院落住房、窑洞、“一颗印”等。而本文所调查的民居却不是最常见的这几种,而是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居。②

这种民居平面为长方形,正房一般坐北朝南,偏房紧挨正房东侧,坐东朝西,大门一般与正房的中心线相对应,位于住宅的正南方向的正中间。屋顶多以硬山式或悬山式,也有少许的风火山墙式。正房分成三间,居中的房间叫堂屋用于会客,东间为长辈居住,西间则为晚辈居住。偏房根据家庭经济条件选择建一间或两间,用于当作厨房和杂货屋或圈养牛的房屋,如果家庭成员多,正房的屋子不够居住,偏房还可以当作晚辈的住处。

“我国古代建筑结构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榫卯吻合,“墙倒屋不塌”就形象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在调查中本地区建房行业虽也有这句谚语,但这句话③

在过去经常用于一些有钱人家的建房结构特点中,普通人家在房屋建设中,山墙一般是用泥巴和小麦秸秆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的土坯砌成。由于山墙的主要原料是泥巴,在下雨时容易溅湿,造成坍塌,所以本地区不管该家庭的条件是多么的不好,都要先砌几层砖之后再砌土坯。而砖至少要砌八层,如果砌七层的话不管雨势大小都会溅到土坯上的,而砌成八层就不用担心了。因此在本地区建房行业有一句“七溅八不溅”的谚语。

选择宅基地是建房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求吉利,人们通常请风水先生帮忙选择宅基地。一般来说,房屋应坐北朝南,地适应北高南低。谚语曰:“北高南低,主多牛马,家业兴旺。”

在本地区,一般需要建房的家庭,需要向村委申请新的宅基地,村委根据该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答复。主人在得到新的宅基地后,在农闲时就开始找自己信得过砌资深的工匠头,然后由工匠头找人,组自成一个小型的、临时性的建筑队。然后约定好日子一起到施工地看地形,然后再根据家主建房的要求以及建房的专业知识,确定房屋的规模、外形以及用料。

主人根据工匠的要求准备好建筑材料。然后找当地的风水先生,找一个黄道吉日开工。而风水先生选择黄道吉日除看黄历外,还可以根据家主的生辰八字等选择日子。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开工时碰到底下的祖先或神仙。开工的日子一般为偶数,奇数很少。

当房屋开始上梁时,要举行一个名为“上梁”的庆祝活动,这个活动与下段介绍的“挑脊”的庆祝方式几乎没有差别。但由于现在这一活动几乎没有人家举行,在这里就不再做详细的介绍。

当房子开始建屋顶时,工匠们先将脊檩、椽子架上,上面铺上芦苇、麻杆、高粱秆编成的箔,再在脊檩上放几块瓦片,瓦片和脊檩上刷上一层用于染布的靛青,表示建的房子是新的。当这些工作做完后,工匠们当天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这天主人要做一些好酒菜,犒劳为自己建房的工匠们,而主人的亲戚朋友也会在这天过来庆祝房子主体的落成,这一庆祝活动在本地区称之为“挑脊”。在开席前,要放鞭炮,同时工头还要站在屋顶撒些主人事先准备的五谷杂粮和糖果,而工匠们则在一边说一些吉祥话,称之为“喊彩”,如:“东一撒、西一撒,家家养着骡子马;东一抡、西一抡,院里埋个聚宝盆,院里栽个摇钱树;聚宝盆里站金银,摇钱树上栓金马。”除此之外,还要“给房屋得对联,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消灾避难的愿望。”④如“花开富贵人开眼,日上中天屋上梁”或“堂前瑞气涣春光,栋起祥云连北斗”等。不管房屋贴的对联多么的千变万化,当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对联,就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关于这个对联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姜子牙在帮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就对有功之臣进行封神,每个有功之臣都有了自己的神位以及位置,结果他自

己却没有神位和位置,最后没办法,他就将自己的位置放到房屋的屋脊上面。在房间内,不管对那个神仙上香,香火最终都会聚集到屋顶,因此在各路神仙中,姜太公的地位是最高的。所以如果在房间里贴上这个对联,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房屋,从而保证了家人的平安。

在将脊檩架到屋顶时,还有一个“包梁”的仪式。就是将架在堂屋的脊檩的正中间用一块四方形的红布对角包住,红布里面放一些蒸馒头用的酵子,再将两双红筷子脊檩平行放在红布上面,然后将穿有铜钱或银元的两根绳子绑在红布的两头(每根绳子上的铜钱或银元都为偶数),寓意了“快发宏财”,同时还要在屋内的柱子上贴上“左青龙缠玉柱,右白虎拱金梁”这个必不可少的驱邪对联。

过去的房屋多为瓦房,由于建房时间的不同,房屋的高度参差不齐,当自家的房顶低于邻居的房顶,主人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所以就要想办法让自家的房顶比邻居家的高,因此在本地区的一些旧且矮的房子屋顶正中间就会有一个小神龛,称之为“太公龛”。这个“太公龛”是主人选一个黄道吉日请工匠在自家屋顶用砖块砌成11的,中间放一块打磨光滑的砖块,用毛笔写上“姜太公在此”几个大字,就表示了自己的屋顶要比邻居的高,自家就不会低人一等了。

房子建好之后,还要举行“谢土”仪式,之后才能正式住人。所谓的“谢土”就是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在这天的早上,将供品摆放在房屋的正中间,然后房屋的中心和四角烧纸,之后就可以将家具搬到房间里,正式住人了。这里的“谢土”旨在感谢土地爷给予了自己土地建房,让自己在他的辖区内安居乐业。

三、本地区房屋建设民俗的现状

居住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积淀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历史痕迹。民居的发展和变化是缓慢的、渐变的。而这些变化是在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的作用下发生的。

本地区的房屋建设民俗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前进,一些在房屋建设中的民俗逐渐的消失或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地区位于中国地域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处于南北地理、气候的过渡带上。由于本地区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地区的民居形式具有南北混杂的特点。在过去本地区的民居形式上,不仅有北方的平房,也有南方的瓦房。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瓦房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被楼房所取代。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人们开始有能力购买砖块、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许多家庭盖起了小洋楼。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得本地区的建房习俗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如,在建屋顶时举行的“挑脊”庆典,在现

在的建房中已经简化为在这天只放鞭炮和请客吃饭,其他的“喊彩”、“包梁”等仪式都不再出现在这一庆典上。而且随着本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主人已经忘记了请客吃饭的目的,客人也忘了自己前来赴宴的目的,“挑脊”逐渐由犒劳工匠以及庆祝主人的新房落成变为单纯的人际关系的拉拢。

(2)随着本地区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区的居民逐渐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学校进行教育,本地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人们不再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不再重视对鬼神的崇敬,在生活中一些对鬼神的膜拜不再那么重视,在建房中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这一点。如,过去在建房开工之前,都要请风水先生选一个黄道吉日以及在房顶建的“太公龛”等,而在现在的建房中,人们不再注重这些建房中小细节,“太公龛”也因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3)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的生产工具也越来越来先进,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也逐渐忽略了住房与环境的相协调,忽视本地区的房屋建设特色,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现代建筑特色

四、如何使本地区房屋建设民俗能够源远流长

针对本地区房屋建设民俗的住进消逝,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保护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房屋建设民俗:

1.主管管部门可以进行走访,将本地区的居住民俗进行整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2.村委会可以请资深的工匠,对年轻且经验浅的工匠进行讲解,使他们了解本行业在建房过程中的各种习俗。

3.据了解,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中开有关于房屋建设方面的专业,但其课程却没有涉及房屋建设文化、习俗这些方面。作者认为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联手编写一本既可能体现各地区的房屋建设民俗又可用于教育的书籍。

第二篇: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经验材料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断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民住房也由平房向楼房或别墅转变,但农民建设的自发性,导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一是居住点散乱,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到位。

近年来在农村实施的“八件实事”,由于居住点分散,造成道路、供水、供电、改厕等设施建设和投资的浪费及低效率。二是大量占用土地,不利于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使用。三是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生产空间被分割成小块地,不利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四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难以得到质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城市的文明难以辐射到农村。五是农民分散建房,为农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增加了困难,提高了发展成本。

建议:

1、统筹安排,提高规划水平。按照统一规划,部门指导,地方综合,乡村组织,农民参与的运作方式,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体现发展特色村镇,培育中心村镇,减少贫困村和自然村的村镇建设原则,进行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逐步实现住宅向小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逐步实现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转变,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加强协调,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小康村建设,发挥计划、财政、交通、水利、农业、信息等部门优势和力量,重点支持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方面建设,推广实用技术,完善教育、医卫、商贸等设施,引导和促进农民向集中居住区转移。

3、加强宣传,争取农民支持。农民建房是自发行为,要把实事办好,就要得到农民的支持。一是宣传农村散乱建房的弊端和集中居住的好处,将集中居住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让农民参与规划布点,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让农民感受已建成的集中居住区的好处,激发他们进入集中居住区的积极性。

4、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建设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不仅是人口的空间转移,而且涉及到农民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转变,要通过实例引导,首先从城郊和沿江地区开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不能盲目提速和攀比。

第三篇:云阳县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登记管理办法

云阳县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障金融债权的实现,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渝府发〔2010〕11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云阳县范围内进行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的,农民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向开展农村信贷业务的银行申请贷款时,适用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身或第三人所有的在农村的合法的房屋,向开展农村信贷业务的银行申请贷款的行为。

第四条 农村居民房屋是指云阳县范围内农村居民所有的修建在集体土地上的房屋。

第五条 设定房屋抵押时,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内的抵押房屋价值可以由抵押当事人协商确定,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由具有房地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确定。

第六条 抵押当事人约定要对抵押房屋保险的,由抵押人办理保险手续、承担保险费,并将保险单由抵押权人保管。在抵押期间,抵押权人为保险赔偿第一受益人。

第七条已出租房屋抵押的,抵押人应当将租赁情况告知抵押权人,并将抵押情况告知承租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第八条抵押人死亡、依法被宣告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时,其房屋合法继承人或者代管人应当继续履行原抵押合同。

第九条农村居民房屋抵押实行登记制度,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第十条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参照城市房屋抵押登记有关规定,办理抵押权初始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第十一条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应当遵循房屋所有权与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以依法取得的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第十二条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由云阳县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负责办理。

第十三条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应当核发统一印制的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证书。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居民房屋不得设定抵押:

1.权属有争议的;

2.未取得《房地产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两证不齐全的;

3.被依法列入征地拆迁范围内的;

4.房屋已损毁或灭失的;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或者受其他形式限制的。第十五条抵押当事人自房屋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

内,到云阳县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办理房屋抵押权初始登记。

第十六条抵押当事人在抵押权转移、变更或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到云阳县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办理房屋抵押权转移、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第十七条办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初始登记应提交以下要件:

1.《重庆市土地房屋抵押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主债权合同和抵押合同;

4.《房地产权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5.抵押物共有权人同意抵押书面资料;

6.抵押物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土地使用权随房屋一并抵押,并在抵押权实现时,同意处置、转让的材料;

7.有其他适当居住场所的书面证明;

8.无司法抵押证明(见附件)。

第十八条办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转移登记应提交以下要件:

1.《重庆市土地房屋抵押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抵押权已随债权发生转移的证明材料;

4.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证书、《房地产权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第十九条办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变更登记应提交以下要件:

1.《重庆市土地房屋抵押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发生变更的书面证明材料;

4.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证书、《房地产权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十条办理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注销登记应提交以下要件:

1.《重庆市土地房屋抵押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抵押权因主债权消灭、抵押权已经实现、抵押权人放弃抵押权或者法律、法规规定抵押权消灭的其他情形注销的证明材料;

4.农村居民房屋抵押权证书、《房地产权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十一条以户为单位登记的农村居民房屋,属于2004年12月 1日后登记的,由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提出抵押登记申请,不再另行收取本户其他权利人同意抵押的书面材料;属于2004年12月1日前登记的,应当由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人、本户其他权利人共同提出登记申请。

第二十二条农村居民房屋抵押登记实行二审制,办理时限

为5个工作日。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云阳县金融办、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2011年8月16日)

第四篇:吴江市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

吴江市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吴政发〔2006〕

93号)

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规范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的拆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吴江市宅基地管理办法》、吴江市《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及《吴江市农村居民住宅集中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 拆 迁 管 理

第一条 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因建设需要征用、征收集体土地涉及的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和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居民申请预拆迁的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松陵、盛泽市区,各建制镇区、吴江经济开发区和临沪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控制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部门公布。

第三条 在公布的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不再安排宅基地,涉及房屋拆迁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定销公寓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四条 各地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内农村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区)负责管理。各镇(区)按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五条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所涉及的评估、测绘、动迁、房屋拆除的具体工作,须委托具备相应资格(资质),并经市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单位实施。

第六条 市建设局负责动迁的政策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相关征地补偿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 迁 补 偿

第七条 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按有效批准文件确定。

第八条 房屋拆迁各类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1、房屋重置评估价。房屋重置价结合成新的评估单价×合法的建筑面积。2、2002年4月1日前批建的房屋,一宅中的附房以合法批准面积为准,按房屋重置评估价补偿,不作安置。超过合法批准部分作为违章建筑,不予补偿。

2002年4月1日后批建的房屋,按批准宅基地面积折算合法建筑面积,不再另计附房面积,超过部分按违章处理,不予补偿。不足折算面积的,以实际面积为准。

3、房屋装修评估值。

4、附属物补偿。具体补偿标准由各镇(区)自行合理确定。

5、辅助补贴。具体项目和补偿标准与办法详见附表。

6、房屋区位补偿。计算标准为:房屋区位补偿单价×基准面积(原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或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按拆迁时核定的新宅基地面积×70%×2)。

房屋区位补偿单价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委托中介机构科学合理测定,报市物价、国土、建设部门核定公布。

7、特殊补贴。选择货币补偿自行购房或定销公寓房安置的农村居民,纳入城镇居民保险体系。按时签协按时搬迁的,接轨城镇居民保险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第九条 被拆迁人在征用土地或房屋拆迁公告后,进行突击种植、养殖、装修、改(扩)建的部分不予补偿。

第三章 拆 迁 安 置

第十条 选择货币补偿安置方式的,拆迁人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被拆迁人。补偿内容为:房屋重置评估价、装修评估值、附属物残值、辅助补贴、房屋区位补偿价、定销公寓房的差价。定销公寓房差价计算式为:[(定销公寓房市场单价—定销公寓房安置基价)×基准面积]。

第十一条 选择定销公寓房安置方式的,以补偿的房屋重置评估价、装修评估值、附属物残值、辅助补贴、房屋区位补偿价的总额和所购买的定销公寓房价值的总额,结算差价。

第十二条 选择定销公寓房安置的,以基准面积作为安置面积的依据。安置面积在基准面积内的,按安置基价结算;超过基准面积,20平方米以内按优惠价结算,2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市场价结算。超购面积控制在最小户型内。安置面积不足基准面积的部分,拆迁人给予定销公寓房差价的补偿。

第十三条 定销公寓房所涉及的安置基价、优惠价、市场价、层次调节系数、自行车库单价、汽车库单价、防盗门价、层高2.2米以上搁楼面积单价以及各套型无洁具内门的补贴价,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测定,报市物价局、建设局核定公布。

第十四条 安置时基准面积少于75平方米且仅有一处住房的,被拆迁人选择定销公寓房安置的,可享受75平方米安置基价购房。

第十五条 被拆迁人仅有一处住房且获得的房屋补偿款低于最小户型定销公寓房(55平方米)总基价的,拆迁人应按照该总基价对被拆迁人予以补偿。

被拆迁人也可放弃前款补偿,由拆迁人直接安置最小户型定销公寓房,如拆迁人提供的最小户型定销公寓房面积大于55平方米的,超过部分由被拆迁人以安置基价购买。被拆迁人享有该房屋产权。

第十六条 户口在拆迁区域,60周岁以上无子女的老龄人,经民政部门确认具备“五保户”条件,无能力购房的,经本人申请,原房仅补偿房屋重置评估价后,由政府给予妥善安置或由拆迁人提供不大于60平方米公寓房供其居住使用,居住人去世后由拆迁人收回。

第四章 配 套 规 定

第十七条 安置对象为拆迁时当地在册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原籍在拆迁区域内的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和服刑人员。

第十八条 拆迁中涉及的其他安置对象的界定:

1、对已撤销村民小组建制或全家户口已转为城镇户口的就地农转非户,在城镇未享受相应的房改政策,其原建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被拆迁的,按城镇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执行。在城镇已享受相应房改政策,被拆迁房屋只补偿房屋重置评估价及装修和辅补,不补偿房屋区位价,不予安置。

2、户口在拆迁区域内的,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无房户,可按本办法相关规定给予货币补偿或购买定销公寓房安置。

3、被拆迁人户口不在拆迁区域内的,在其他地区未享受宅基地,被拆迁房屋经合法确认属本人所有的本镇农村居民,可享受被拆迁农村居民的同等待遇,办理中须经户口所在村及土地管理部门核定新宅基地基准面积以折算安置基准面积。

4、在市政府2006年3月28日宅基地公告前,凡违反宅基地管理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拆迁时只补偿房屋重置评估价、装修评估价、地面附属物残值和辅助补贴,不予补偿房屋区位价,不予安置定销公寓房。

⑴ 非本村农业人口在动迁区内购买民房;

⑵ 城镇户口居民在动迁区内购买民房;

⑶ 本村农业人口已有一处宅基地同时又购买动迁区内他人民房的。

凡房屋转让给本条上述相关人员的农村居民,不享受无房户待遇,也不予安置。若受让方为本村农业户口(并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而未申请的)转让方按本条第2款执行。

在公告后出现上述情形的,按公告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一户全为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中有两个以上子女,其中一个已婚,并且该户现有宅基地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由已婚子女个人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分户,并可按本办法相关规定给予货币补偿或购买定销公寓房安置。第五章 相 关 事 项

第二十条 选择货币补偿自行购房或定销公寓房安置的农村居民,户口应迁入住房所在社区,纳入城镇居民管理范围,其子女入学等待遇均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 被拆迁农村居民取得定销公寓房产权后,可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并可按规定上市交易。办证中涉及契税(包括货币补偿自购房办证契税)享受城市居民动迁同等减免待遇。

第二十二条 被拆迁农村居民所在的生产组未撤销前,按所在组村民同等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撤村撤组时,享受该组村民同等待遇。

第二十三条 被拆迁农村居民的承包田(地)、鱼池等由镇政府或其他经济组织实行流转,也可在征得大多数农村居民同意后实行预征。土地流转收益按现行标准执行,逐年支付;土地被预征的,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一次性补偿安置。

第二十四条 选择货币补偿自行购房或定销公寓房安置的农村居民,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事宜,按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被拆迁房屋经补偿后归拆迁人所有,由拆迁人统一拆除。

第二十六条 房屋装修评估中各类分项评估标准,由吴江市房地产管理处定期公布。

第二十七条 城镇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外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连片整村(组)征地拆迁的以及无地组被拆迁的,其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可参照本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吴江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发文之日前已实施的项目按原政策执行。原《吴江市城市建设划定区域内农村村民住宅预拆迁的实施意见》(吴政发[2004]42号)及《吴江市城市建设划定区域内农村村民住宅预拆迁的实施意见的补充通知》(吴政发[2005]23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社会保障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制度保障,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阐述,把完善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切入点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一些制度性的不平等更加剧了城乡差距,其中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农村“反哺”力度的有效途径。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

一、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面向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一种生活救助制度,它以国家财政为物质基础,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救助依据,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础性保障制度安排。其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需要,确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凡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村居民家庭,均可以申请,经过受理、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给予救助。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卫生资源配置及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却在逐步拉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农村发展。因而,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件大事、急事。

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破了只由农民互助和集体扶持的惯例,而是代之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直接分担农民疾病医疗的筹资之责,并辅之大规模的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建设。自2003年起,中央政府逐年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覆盖面迅速扩大,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到2009年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到8.33亿人,参加率达94%,人均筹资100元以上,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达到1200元,最高支付金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5%提高到

了41%,50%的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比在2008年基础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我国将从确保参合人数、提高筹资标准、提高补偿比例等八个方面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一,要确保参合人数稳定在高位,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第二,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的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2009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补助资金627亿元,4.9亿人次获得补偿,1560万人得到健康体检。)第三,提高补偿比例,力争使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较2009年再提高5个百分点。第四,保持管理体制稳定,鼓励经办机构利用自身资源和管理及技术优势,面向其他人群提供保障服务。第五,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制定工作,为促进新农合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六,要巩固门诊统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和模式。第七,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考核和监测,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第八,探索总额预付和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在建立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根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中央将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的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在国家大力增加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后,农民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3、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我国农民从此也有了退休制度。温家宝总理这样评价新农保:“从今年开始试行的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年满60岁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55块钱。这个钱并不多,但它跨越了一个时代。”

新农保有两个制度创新:一是筹资结构不同。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模式。二是支付结构不同。老农保只有个人账户,按照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总额计发养老金;而新农保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基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新农保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具体来说,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可以看出,这比老农保要科学合理得多,特别是有了政府补贴这一项,就使得制度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农村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发展。

5、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完善。2006年是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一个转折性年份。该年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使这项制度实现了从农民互助共济向政府财政保障为主的重大转变。由于从这一年起全国取消农业税,五保供养被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即政府替代农民成为供养农村五保户的责任承担者。近几年,各地加快建设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服务设施,努力提高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

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到552.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159.2万人,集中供养率为28.9%,集中供养月人均支出水平为181元。各地还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的待遇水平,大多早已经超过了原来保障的内容,不仅生活标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集中供养中还较普遍地配置了彩色电视机等现代家用电器,农村孤寡老人正在通过这一制度分享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6、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顺利推进。

7、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他们“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既丧失了作为生活保障来源的土地,又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关部门开始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200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和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按照“社会保障资金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和“先保后征”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象范围、资金来源和待遇水平。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29个省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12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13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养老保障或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8、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农村居民的户籍身份,从事的却是第二、第三产业。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3亿人,其中在城市就业的约1.4亿人,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约7000多万人。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农民工队伍正在快速地实现代际转换,80%以上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他们从未当过农民,同时又接受过一定的国民教育,事实上已经走上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不归之路。然而,在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下,他们的社会保障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又异常复杂的问题。而且,农民工一直在分化之中,一部分已经被城市化,一部分只是农闲时出来务工,大多数农民工则处于流动状态。因此,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绝对不是一个制度便可以解决问题的。

而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要遵循一些必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首先,要坚持政府主导;其次,坚持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统一;再次,坚持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还有,坚持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最后,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实施相结合。

二、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体系残缺漏洞大。一方面,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能够全面覆盖到村居民身上。如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刚刚进入试点阶段,2009年全国仅有左右的县(市)纳入试点范围,按照现在确定的计划时间表,到2020年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也就是说,一些地方年龄颇大的老农可能在去世之前,也来不及享受政府的养老金了,只能依靠自己或儿女养老。农村妇女还缺乏相应的生育保障,既不被生育保险制度覆盖,也缺乏工业化国家中普遍建立的生育津贴制度。换言之,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能够实现让农村居民普遍受惠。另一方面,农村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尤其是伴随着农村年轻人口的大规模进城,农村人口老化现象日益严重,但国家还没有考虑为农村老年人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系统,即老年人福利事业并未真正提到发展日程,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儿童福利事业等也未真正起步,从而严重地滞后于农村居民的需要。

2、制度建设尚滞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几乎都处于试验状态,均未做到定型、稳定、成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在近几年发展很快,但还需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包括制度模式、经办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更是急切需要改进;农村最低生保障制度尚处于城乡分割状态,既缺乏专业的经办机构,也缺少其他相互配合的专项助措施,农村居民遭遇生活困难时的救助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体的制度化建设任务繁重。

3、城乡分割有差距。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仍处于城乡分割状态,不仅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未能实现城乡统筹、制度整合,面向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如此。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质上都是政府与个人分担缴费责任,待遇水平虽然有差异,制度责任分担机制却具有一致性,况且疾病医疗风险需要更大人群中分散才能实现财务稳定。但在现行格局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进,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影响了风险分散与社会公平。在这种状态下,城乡之间的社会保待遇差距巨大,短期内难以改变。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目前城乡之间的待遇距为4∶1,即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所获得的平均低保待遇标准相当于农的4倍。

4、投入不足水平低。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在持续加大,但与城镇居民相比,投向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资源仍然非常有限,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明显偏低。如在医疗保障方面,2007年覆盖1亿多人口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人均达1500多元,而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补贴人均不足100元;城镇职工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0%左右,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直到2009年才从以往的25%左右上升到40%左右,看病贵仍然是农村居民的沉重负担。因此,在国家加速建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程中,普惠性增强了,但投入不足、水平偏低的状态未能够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5、社会组织待完善。除了依靠国家投入并依托现有的乡村基层组织外,农村社会组织欠缺,公共服务发展严重滞后。以各项社会服务为例,在城镇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慈善组织与社区服务组织,而农村地区普遍缺乏相应的组织。在社会组织缺乏的情形下,农村居民不仅社会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即使是有财政支撑的社会福利事业也处于组织基础不稳甚至在实践中变形的状态。

6、基层管理偏薄弱。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设施条件简陋等问题比较突出。综上,要真正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而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间差别巨大,特殊的国 情决定了农村社保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努力。

三、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景展望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生活到小康水平,但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农业人口,他们生活较为贫困。党七大确立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要求,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群众生活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最需要加快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当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农民工返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一是国家已经将建立一个覆盖全民、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国家发展重要目标,农村居民不可能被忽略,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会一道向前迈进;

二是公平、正义与共享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社会保障不再是城镇居民的专利,在城镇居民越来越多地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处时,农村居民也不会例外;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一项重要原则,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必然要被纳入其中并得到统筹发展;

四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经济落后不再成为阻滞或者延缓为农村居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日益具备相应的财力来支持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要,决定了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的建设,如农村人口在加速老龄化,农村计划生育使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加之土保障功能也在持续减弱,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农村居民将出现普遍性的生活风与权益缺失;

六是以往的城乡社会保障改革试验,均为建立城乡统筹、适合农村居民的社会保体系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一是普惠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能够覆盖到所有农村居民,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社会保障需求,以通过这一制度安排实现共享国家发展成果。二是公平的原则。即消除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歧视性,代之以公正地对待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在实现农村居民内部公平的前提下,再追求全体国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公平。三是城乡统筹的原则。即消除城乡分割现象,通过制度整合,将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平等。四是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城乡差距巨大,长期分割而治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因素的束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加快进行。

下载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居民房屋建设的民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等,是因农民年老、疾病、失业、丧失劳动能力和遇到其它困难......

    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合集五篇)

    2011年 08月 16日 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7月30日到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的乡镇 调查对象: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彭杜乡民政所、何庄......

    农村居民自治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实行村民自治是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农村居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其总体素质的高低和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实行......

    农村居民证明

    农村居民证明兹证明我村居民(女)年月日 出 生 其 子年月日出生,母子二人至今具有农村居民户口连续十年以上,依法享有农村责任田承包经营权和集中收益分配权,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

    农村居民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07/20——2011/7/25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整个调查在乌珠花嘎......

    房屋建设合同

    房屋建设合同甲方:(房屋修建方) 乙方:(房屋承建方) 按照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乙方自愿承包甲方两间三层房屋修建工程,具体协定如下: 一、承包方式:乙方负责包工(劳务、技术、钢架、......

    房屋建设承包合同

    房屋修建承包合同 建设方(甲方): 住址: 身份证号: 施工方(乙方): 住址: 身份证号: (以下简称甲方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将位于务川县浞水镇务彭公路一碗水段的宅基地两间,房屋......

    房屋建设合同

    HNJS-2008 工程编号: 合同编号: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发 包 人: 承 包 人: 第一部分 合同协议书 发包人:(全称) 承包人:(全称)湖南省 为实施 建设,发包人已接受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