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时间:2019-05-13 14: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第一篇: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经济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寒冷的“严冬”,经济增速陡然下降,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举步为艰,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科学的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果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投资与消费失衡,2008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只占GDP的35.3%;内外需失衡,过于依赖外需, 而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失衡, 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区域城乡发展失衡, 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太低。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和粗放扩张的问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 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增加物质资源小号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下面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落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大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落实第二个“转变”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地发展服务业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转型。当前,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早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拓展到以金融、信息、研发、设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已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业已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就业的主要领域,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我国GDP 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连发展中国家55%的水平都达不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仅占服务业的47%,总体水平低,知识含量少,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是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这节骨眼上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市场化、知识化、国际化是快越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际的操作中,发展服务业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地执行,切莫操之过急!首先要从全局出发,从完善规划,健全法制,破除垄断、转变政府职能等各方面共同大力推进体制的改革。然后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加快服务业的集聚并不断地完善区域的布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融合、引导和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外部化;要抓紧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对研发,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提升消费性服务水平;积极地承接服务外包,有序地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国家应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善于运用国际规则维护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利益。

2010级 社会工作徐启进

第二篇: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

前言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处于稳状态恢复期。国际经济略上升,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变化不大,经济回升的有利条件增多,但还是有存在不足的,如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突出。所以,我们应该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有利条件的同时,要认清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着重解决面临当前困难,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

保持2012年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就业形势总体比较稳定,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国际经济略好于上年,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变化不大

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美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本国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和汇率战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全球充裕的流动性将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通胀风险有所抬头。2013年全球经济有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世界经济略有改善。

经济回升的有利条件增多

一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20%的高位,高于1985-2012年平均值8个百分点左右,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下降空间。基准贷款利率为6%,也有下调的可能。201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仅为1.5%左右,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

务,政府债务余额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40%左右,财政政策回旋余地较大,可以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2%左右。

二是“新非公36条”细则的政策效应将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继续有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扩张,42个部门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

门和弹簧门”,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三是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为扩大消费奠定坚实的收入基础,在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社区商业发展上方便了居民消费。

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突出

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困难。2012年以来,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工业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增幅同比减缓25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0%多。

二是局部地区金融风险显现。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资金链十分紧张,不良贷款率上升,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进入还款高峰期,部分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现象。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的担心,加大了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催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资金链压力。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缺乏投资欲望,慎贷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稳房地产投资和稳房价面临两难选择。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地方政府财力受到影响,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减弱。但部分地区房价仍在上涨,房价绝对水平过高,明显超过居民承受能力。

四是制造业缺乏新增长点。前几年,我国钢铁、建材、化工、汽车、造船、光伏等产业投资增加较多,形成的产能已陆续进入释放期。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和我国实施房地产调控,这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新技术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但总体上仍处在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尚无法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有利因素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政府换届将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的发展热情。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体系投资缺口较大,具有一定减税空间。货币政策方面,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存贷款利率也有下降空间,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收费规范等方面有较大空间。

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自贸区建设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加快将有利于外贸稳定增长,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由贸易区,为我国2013年外贸进出口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贸易环境,有利于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

清醒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包括国外与国内的不利因素:

经济发展的国外不利因素:经济增长普遍失速,扭转低迷态势比较困难;欧债危机依然高危,短期内有效缓解比较困难;国际市场震荡加剧,实现平稳运行比较困难;干扰因素作用叠加,消除不利影响比较困难;

经济发展的国内不利因素:经济企稳基础不牢,稳定投资困难加大,消费市场不够规范;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弱;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结构调整任务繁重;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潜能远未释放;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三农”问题不可忽视。从农业生产看,稳产增产的基础仍不牢固,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增收依然困难。

相关工作及计划

1.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

速度要实实在在,增加就业,居民收入经济增长同步,速度和效益相匹配。不能攀比,不能有水分,让老百姓心里安稳,让群众获得好处,在环境优化中实现发展。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对物价形势不能掉以轻心,在稳增长、转方式、促改革的同时,必须稳定物价水平

2.做好民生工作的思路

守住底线,完善制度,突出重点,引导舆论。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广大群众要树立勤劳致富善生活的理念。

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

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改革方式:既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又要尊重地方的实践探索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改革时间: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改革领域:综合配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投融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医疗、教育、养老体制等方面。

结语: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改善民生,你我同行。

第三篇:论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范文

论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内容摘要 2011年,国内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抓住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经济增长减速平稳。

2012年,受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低速增长走势,国内外因素要求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稳中求进 经济热点 物价 民生 内需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概述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万众瞩目。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在2011年,我国较为稳妥地处理了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物价涨幅见顶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增长平稳减速,没有出现大的起落。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保障房建设按计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缩小,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

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大、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性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当前主要社会经济热点问题

1、财政政策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的部署,记者发现,去年会议上提出的“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要求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结构性减税将成为2012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工作。

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对此表示,2011年实现全国财政收入大幅超收,近年来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为接下来实施结构性减税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减税空间,今后应重点推行减税而以同时达到调结构和保民生的目的。

2、扩大内需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只有逐步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从过去过渡依赖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变。

3、通货膨胀

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专家表示,随着CPI涨幅逐步回落,“稳增长”已经取代“控物价”成为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进入12月份以来,蔬菜、猪肉价格又重拾上升势头。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于管理通胀预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4、楼市调控

“住房中可以有商品,但绝不能商品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指出,住房不应成为极少数人牟取暴利的生产资料,中国房地产投资化趋势还将延续。

谈及调控成效,王珏林语重心长——从2005年调控到现在,陆续出台的政策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调控真正取得效果就在2011年。

盘点2011年楼市调控政策,包括限贷、限购、限价等政策明年均会延续。王珏林更透露,房产税的试点范围肯定要扩大。

5、节能减排

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目标责任和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强化节能减排政策引导,加快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要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在距离完成今年节能减排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可以预见,2012年,节能减排仍将是贯穿全年的重要看点。

市场人士指出,节能减排继续作为调结构重要抓手的同时,众多行业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6、产业结构调整

“如此排序直观地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因为在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次序还被排到提升传统制造业、以及加大服务业的规模。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与去年的“扎实发展”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有专家指出,“扎实发展”意味着,主管部门在2011年主要是对各地政府一哄而起投资冲动进行引导和控制;“培育发展”则意味着,相关部门在2012年将对新兴产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从而“推动重大技术突破”。

三、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1、2012年,“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投资及经济增长。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一个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24.1%、28.5%、18.8%、19.8%,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年往往是建设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在重大规划项目建设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给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2011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此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也将陆续出台。未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储蓄资源丰富、学习追赶国内企业和建设国际竞争新优势积极性高涨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传统产业将加速固定设备更新换代,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将在产业结构向上调整中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3、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作用下,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省藏区的指导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贯彻,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4、扩大居民消费政策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十二五”内贸规划即将出台,也将有力促进国内贸易和完善流通体系。此外,随着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消费购买力较强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政策因素和人口结构因素等将有利于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加快的增长态势。

四、国内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1、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调整将使得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放缓。2012年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任务仍十分艰巨。2012年不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12年仍将延续,受资金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投资将可能出现明显减速,进而带动投资增速放缓。

2、地方财政债务压力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加大了供地力度,但由于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资金链问题影响,土地市场交易数量却在降低,大部分成交土地为底价成交。因此,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相对于庞大的投资建设任务将更显不足,这将对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形成抑制。

3、节能减排等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要求,将制约粗放型增长。2011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较快,使得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未来5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两高一资”产业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

4、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经济运行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投资和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

五、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正确认识GDP增速逐季放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李朴民认为去年我国经济发展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其中,增速达GDP到9.2%。

去年我国GDP的增速保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综合有关国际组织的预测,去年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在3%左右,中国经济增速是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到三倍,在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行列中,仍然名列前茅。

2、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态势不改

一是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欧债危机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二是来自中国内需潜力巨大。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释放出更大活力。

中国内需的潜力很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经济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将会处在较快增长的区间。

3、提高增长质量,加快结构调整

稳增长与抑通胀并存,调结构与促改革并重,在经济增速平稳回落之时,也是加快培育经济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机。

“经济增速放缓,并不一定是坏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增速适当放缓一些,‘三驾马车’的关系将更加协调,需求结构得到调整,百姓能得到更多实惠。”

4、经济效益较好 民生稳步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集体企业增长34%,股份制企业增长31.2%,私营企业增长46%。另据财政部的信息,去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是2011年的最大亮点。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创历史新高,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36%。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如期开工。

去年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新农保试点迅速扩大,到2011年底,已有超过3.6亿人参保,超过1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基本养老金。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望基本实现全覆盖,以养老、医疗、低保为重点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将基本建成。

5、稳中求进 深化改革促发展

李伟说,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中国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要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要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经济社会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

对于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吴晓灵也认为,应鼓励实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完善公共财政,科学界定政府边界和职能。

稳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兼顾处理好各项目标。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在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网

2、《中国市场》2012年5月刊

3、《2012年经济蓝皮书》 陈佳贵 李扬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林江 主编 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

第四篇: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力度

反腐倡廉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形势?我认为还要辩证全面地看待。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消极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反对腐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这个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我们反腐败的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治,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反腐败斗争,我们首先是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逐步成型了,就是我们强调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样一个战略方针。另外就是我们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我们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这些我觉得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同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这就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仍然易发、多发。一些腐败案件,特别是高中级干部的腐败案件,影响非常恶劣。还有就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有奢侈浪费、挥霍奢侈等问题,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还是非常不满意。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期待。

所以,我觉得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关键还是在于总书记所讲的“常”、“长”二字,一个是经常的常,反腐败要经常抓,一个是长期的长,就是反腐败必须长期抓。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两个一百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在我们中国开展反腐败斗争,有很多我们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说,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最根本的制度和政治保证。再比如说,我们是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在2005年的时候,党中央颁布了惩防体系的实施纲要,2008年的时候又颁布了惩防体系的五年工作规划。大家知道,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国家有五年规划,我们反腐败同样有五年规划,这说明我们是把这项工作在有序地、稳步地、扎实地向前推进,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再有就是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物质基础、法律体系、文化氛围,还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逐步形成,这些都是我们战胜腐败的有利条件。

另外,我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反腐倡廉道路。包括我们反腐败的指导思想、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还有基本的制度框架,这些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是我们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夺取反腐败斗争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所以,我想,只要我们把我们中国的这些特色和优势发挥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反腐倡廉的新成效,最终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廉洁政治的奋斗目标,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反腐力度

2013年,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更加坚毅的决心和勇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过去来看,曾有人统计过,平均每年被查处的省部级官员大概有6至8名,而十八大至今半年多的时间内,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数量之多、频率之高,确实比较少见。”长期研究反腐课题的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说,近三十年来,从省部级高官被查处的密度和速度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反腐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分配制度的变化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但在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公务员的收入比较低。一些公务员对收入低和不同部门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不满意,因此产生心理失衡,这也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我们党提出的目标,我国要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也才过去二十来年,而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当一个国家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变革阶段,往往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期。虽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本质区别,但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这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之一。

有些地区和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漏洞很多。有些地区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对管辖范围内反腐败任务的落实情况没有认真监督检查。有些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甚至带坏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风气,引发许多腐败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执纪执法偏宽偏软。从我们纪委特别是中央纪委的工作来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及时向中央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对策不多;对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决策和部署的情况主动监督检查不够,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监督效果也不够好。由于以上原因,党政齐抓共管反腐败的局面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形成,以致一些经过主观努力能够抑制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不断强化,全党动手一起抓、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不断发展,党风政风建设带动民风社风好转有了实质性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让人民群众信服的新成效,开创了令人振奋的新局面。

面对当前腐败易发多发的现象,党中央的认识是清醒的,反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如果这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是按照中央的路数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程度将比现在要严重得多,也决不可能有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不断加大斗争力度,措施更得力一些,工作更扎实一些,一些腐败现象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严重。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既要看到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不能期望采取几次大的行动就能彻底解决;又要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尖锐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越是处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我们越应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只要全党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加大斗争力度,就一定能够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遏制住,进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文本预览:

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力度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 放和社会的转型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具体法规制度尚不完 善,在这期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已屡见不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 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作为世界上腐败比较严重的国 家之一,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仅在我国造成了严 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执政党的地位也构成严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法制不健全,以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腐败现 象在中国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反腐败成为政府的一大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 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 败 在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中,胡锦涛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 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 央提出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近十年来,我们党一 直坚持这个方针,反腐败斗争在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 效,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通过现有的那些数据,我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要依据我

国国情,实行综合治理,制定长效防范措施,达到最终消除腐败目的。根据 2011 年 2 月份的一项关于两会热点问题推出的大型网调显示,就当前腐败滋生的原因,77%的网友认为是惩处力度不够。关于有效 遏制腐败的途径,8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惩 治腐败,清正廉洁,这是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 求,是人心所向的基础。总之,我们充分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反腐斗争的信心和 决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 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当今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一定会得 到有效控制。一个政治清廉、民主公正,国富民强的中国将不是梦想。

黄瑛瑛 资环学院土管 1 班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度

姓名:吴姜丽 学号:6300613101 班级:临床 1303 班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做出贡献,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 度。因为这牵连着全国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贪官腐败,必然导致民不聊生。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 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 市场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适应新体制 要求的具体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在这期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已屡见不 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9 年,公安部在案通缉的携款潜逃的嫌犯就有 4000 多名,涉案金额达 500 多亿人民币。贪污、挪用、逃资海外、公款消费„„,光是 吞噬国有资产的方式就不可胜数。这些人涉及到党政机关各个方面,他们的职务 小到科室级干部,大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无形的损失来看,其社会危害性特别 大,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政机关用人不透明

2、对官员的腐败行为防范不周到

3、对官员的腐败行为惩治不力

4、改革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问题

5、官员的权力缺乏科学的运行

6、中国的人事制度特点:官本位。腐败能搞快一个国家,能使社会制度以病态的形式的进步。如果不及时解决有 可能导致政体的解散。虽然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但在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的 情况下,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公务 员的收入比较低。一些公务员对收入低和不同部门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不满意,因此产生心理失衡,这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说白了,腐败的产生和人们 的人生观、价值观相连,说白一点就是人性的贪婪,没有人性的贪婪,就不会有 这样的情况产生。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本质区 别,但由于经济体制转换的时间短、进程快,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不少漏洞,这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党中央惩治腐败,态度坚决,有力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 了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势头,营造并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际社会给予积 极评价,但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 义国家也有。中国这样有组织、大规模反腐败的声势,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我们 每年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 10 多名,对腐败分子的惩处也很严厉,杀了不少腐 败的高官,大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小到科员不都因腐败被枪毙了。我们对干部 的要求也较严格,有些事在西方不算问题,但在中国却是绝对禁止的。在西方,官员在生活作风上闹点名堂、赌博甚至嫖娼,是不会受处分的,可在我国却不行。

如果嫖娼,要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我们反腐败力度大,对腐败问题处理也比较 严,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腐败呢?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各方面发展较快,相应 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健全,漏洞多一些,腐败也就自然多一些。这个过程,任 何国家都经历过,美国也一样。20 世纪 50、60 年,美国经济起飞的时候,腐败 问题也很多。我们现在出现这样那样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许多并不是腐败问题,但大家把它算到腐败的帐上了。什么是腐败,按照世界公认的观点,用公共权力 来谋取私利才是腐败。如,利用审批权、司法权、干部人事权等权力谋私,也就 是指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可有些人把腐败当个筐,什么东西都往内装。把经 济领域里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房屋面积缩水、虚假广告、虚假彩票等违反诚 信原则和市场秩序的行为,不守信用、服务态度差、形式主义等工作作风和封建 迷信、人情淡漠等消极现象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问题,都归结为 “腐败现象”。如果除去这些,真正严重的腐败问题就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么多了。我总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状况与民族精神现在是在一个低谷状态。除了几 千年极权专制制度的积习和文革的负面影响以外,还有一方面也很重要。中国传 统文化基本上是反欲望的文化。小平同志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文化的角度,是对几千年传统文化一种伟大的革命,我们终于承认自己欲望的正当性,可以大 声说自己喜欢钱了。但压抑太久的欲望又使我们一切向钱看,眼中只有钱。所以,我认为中华民族的这种堕落有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世界上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 不仅在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执政党的地位也构成严重挑战。改革 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法制不健全,以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腐败现 象在中国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反腐败成为政府的一大重要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中,胡锦涛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 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 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提出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近十年 来,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个方针,反腐败斗争在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 成效,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通过现有的那些数据,我们知 道这还远远不够。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要依据我国国情,实行综合治理,制定长效防 范措施,达到最终消除腐败目的。以下,是我一些粗浅建议: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与 源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搞好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理想信念动摇,必然导 致精神贫弱、思想空虚,错误的观念、腐败的思想就会趁虚而入。现在,我们每 个党员领导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预防腐败问题上并不存在天然的免疫力,如果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就会导致群众观念淡薄,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就 会导致精神不振,道德操守滑坡,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甚至跌入腐败 的泥坑。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干部,那么容易就陷入泥潭,究其根 源,还是在思想上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 设作为第一道防线。第二: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我们现有的廉政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而此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 一个很长的过程。由于反腐斗争的形势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新的样式和类型的 腐败现象不断产生和发现,这就需要不断产生相应的法律条文以适应这种新形势 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因此,能否有一套严格而又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是防治腐败现象,进行反 腐败斗争中有无强制性对策的问题。第三:加强监督 对廉政建设和消除腐败来说,加强监督是关键。如果不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就是有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也会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违法必究、一查到 底才能真正贯彻好指定的各项廉政法律。且法律监督体系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 程序和一个职能健全、功能强大的执法监察组织作为支撑,否则就会陷入另一种 新型腐败的泥沼。在这里,我们必须通过专门机关(如人大、纪委、监察局等)的监督、司法监 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途径,运用各种制度、机制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控,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执行,以形成严密的监督网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社会 氛围,从而达到消除各种腐败现象的目的。第四:加大惩治力度 根据 2011 年 2 月份的一项关于两会热点问题推出的大型网调显示,就当前腐 败滋生的原因,77%的网友认为是惩处力度不够。关于有效遏制腐败的途径,80% 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惩治腐败,清正廉洁,这是古往今来 广大人民群众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人心所向的基础。总之,我们充分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认清 形势,统一思想。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反腐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共产党的领 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当今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一个政治清廉、民主公正,国富 民强的中国将不是梦想。

第五篇: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物价形势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月的6.4%提高了0.1个百分点。物价的逐月走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诸多议论。比较集中的有两点:一点是物价上涨是否见顶?中国是否进入了高通胀时代?再一点,上涨最厉害的猪肉价格是不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这都需要深入进行剖析——

(一)□中央及时提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方针

□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物价指数有望在六七月份见顶后掉头向下,预计下半年的这个数字大约为4%左右

最近一个时期,通货膨胀的阴影笼罩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与挑战。在我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物价问题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报告,去年三季度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四季度为4.7%。今年一季度的数字为5.0%,4月份为5.3%,5月份为5.5%,6月份达到6.4%,7月份则为6.5%。“从去年底到今年7月,一斤猪肉涨了8块钱,一斤鸡蛋涨了1块多。”北京市一位退休教师感觉到“菜篮子”的负担越来越重。

物价连续上涨不仅影响了群众生活,加大了居民储蓄存款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距,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提出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的方针,同时出台了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建立市场价格调控制度、对部分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措施十分及时,力度也很大,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加之翘尾因素影响减弱,我国物价指数有望在六七月份见顶后掉头向下,预计下半年的这个数字大约为4%左右。

这样说是有充分根据的。

首先,多年实践和统计分析表明,只要我国农业不出大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今年我国夏粮已连续第8年获得丰收,秋粮生产也是稳定的。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实,不仅为稳定物价总水平提供了坚实基础,还会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其次,目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品和80%的消费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尤其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再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同时,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使得输入性通胀压力亦有所减轻。

通货膨胀一般分三类:物价上涨6%以内属于轻度的通胀,物价上涨7%—10%属于中度的通胀,物价上涨超过10%则为高通胀或者是恶性的通货膨胀。现在看来,我们的物价指数逐渐走低的态势颇为明显,进入高通胀时代是绝无可能的。

进一步看,单纯就物价解决物价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下半年四大措施控制物价

7月份中国CPI同比上升6.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过程中,中央政府打了一套“组合拳”,综合施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猪坚强”“油他去”轮番推高CPI 下半年物价走势解析

在官方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对关系着下半年乃至全年经济走势的7月份CPI高度关注。受7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的利好消息鼓舞,大家以为7月CPI能出现拐点,然而拐点未现却持续升高,原因何在?

8月9日,市民在宁夏银川一家超市内选购蔬菜。

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二)□此次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国内货币供应较多的影响,三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

□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物价问题看似复杂,但也有其简单的一面。分析此次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除了劳动力成本和环境资源成本上升的一定影响,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二是国内货币供应较多的影响,三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

现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很快就会传导到国内。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温和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态势趋好,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拉动了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直接带动了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调。这一影响最先传导至能源化工类产品,国内汽油、柴油以及各种乙烯类化工品价格跟涨,导致化肥、农药价格以及农产品运输成本上升。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供求面偏紧,导致国内粮油价格也始终保持上涨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资源价格上升对我国消费价格的影响在30%至40%之间。这表明,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虽然比较大,但并不是我国此次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只要货币发行多了,就必定导致钞票贬值、物价上涨,所以不少人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视为同义语。从国内货币供给情况看,前几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较多。在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带动下,各地大步跟进,2009年和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22.46万亿元和27.81万亿元。大量的贷款和投资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但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也强化了粗放扩张,特别是形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转为稳健,货币供应量、信贷投入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明显回落,流动性过剩问题初步缓解,可是货币因素对物价造成的上涨压力短期内尚难以消除。

再看食品价格。这是今年以来价格上涨最为明显的,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1.8%,是消费价格指数增速的一倍多,对消费价格指数的贡献占到7成。

由于此次物价上涨是输入性通胀、货币投放较多和食品价格上涨三者推动的,因此比往年的治理难度要大得多。一般来讲,控制物价首先要控制货币发行与投放,但是仅仅依靠减少货币投放缓解不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缓解不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货币投放常常会造成资金紧张,进而或多或少地影响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保持了高频操作,在信贷总量控制措施下,企业流动资金趋紧,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提高,不少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就业状况,许多职工群众虽然害怕通胀,但更加害怕失业。因此,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才是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三)

□猪肉价格涨幅过大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

□剔除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物价总水平并不算高,许多商品的价格都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甚至有些还在下降

比较分析推动此次物价上涨的三大原因,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涨幅过大。

统计表明,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达57.1%。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分析,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还比上年下降了1.7%,但今年以来却出现了迅速回升、加速上扬的势头。由于猪肉在食品消费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其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指数上升4.8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1.5个百分点。

另据国家统计局分析,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还是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造成了一些影响。如6月份猪肉价格比5月份环比上涨了11.4%,由此带来对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的影响为0.36个百分点。

从这两个统计分析看,猪肉价格涨幅过大确实是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元凶”。猪肉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地位特殊,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居民每年平均购买猪肉量达20公斤左右,所以猪肉价格上涨不仅使广大群众感受明显,对生活水平影响也大。

实际上,如果剔除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我国物价总水平并不算高,况且许多商品的价格都一直保持在平稳状态,甚至有些还在下降。如上半年烟酒价格仅上涨2.3%,衣着上涨1.0%,交通和通信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6%,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则下降0.7%。

猪肉价格之所以大幅上涨,既不能归咎于货币投放的问题,也不是国际输入性通胀所致,而是“猪周期”的综合反映。

“猪周期”在我国已反复出现过多次,每次都是3年,猪肉价格为“涨一年,平一年,跌一年”的循环,生猪生产随之大起大落。目前,我们正处于“涨的一年”。

为了探究“猪周期”,山西省一位副省长未和市县打招呼,直接深入基层,吃在村里,住在农户,获得了大量真实的情况。其一,多年来养猪都是“赚一年,平一年,赔一年”,3年一个周期。前段时间,不少人把养猪成本增加列为本轮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按今年养殖成本估算,生猪每斤价格5.5元大体处于盈亏平衡点。近期,虽然饲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提高了不少,但只要将这些因素分摊,生猪每斤成本也就是上涨几角钱,这与半年来生猪价格上涨5元左右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二,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不仅使消费者受到一定伤害,而且使生产者受到了更大的损失。2009年猪价大跌,使得生猪养殖业亏损严重,伤了元气,一些养殖户赔怕了,纷纷退出生猪生产,还有一些养猪场也关闭了。结果是直接减少了去年的母猪留存和今年的生猪供应,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猪肉价格势必迅速上涨。其三,多数养猪企业分析,下半年生猪价格仍会在每公斤16元上下的价位运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一般来讲,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循环周期变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不可能像工业品那样根据市场供求和价格信号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数量;二是我国大多数农产品还是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生产,小生产面对大市场难免被动;三是大多数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难以搜集和把握市场供求的准确信息,只能凭借直观感觉决定生产,种植和养殖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某种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便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低又一哄而下,使生产调整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由此导致肉、蛋、禽、水产品等都反复出现过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只不过此次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之强、波动幅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为了稳定物价,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猪周期”,并着力采取强有力的“反周期”措施。

下载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反腐力度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反腐力度 屈庆涛 计124-1 201258504124 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反腐力度 2013年,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更加坚毅的决心和勇气,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度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度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1304班 姓名:陈铭 学号:6300613166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反腐的力度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

    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作出......

    14.05.29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最终定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2014-05-29 14:4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徐博 形势总体平稳 难题仍待破解——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8日发布的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展望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展望 文学院09(2)班09111248陈静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2008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正在崛起,正在腾飞,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风采。对于我国当前......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要承认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更不能被阵痛遮蔽结构转型的大视野。——题记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正处......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优秀范文5篇)

    如何看待我国的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走势良好 一、2009、2010年的中国经济 全球经济运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稳......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重视经济发展也是理所当然。在国家的高度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对经济形势有所了解!经济形势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