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分劳动法复习范围简答题参考答案
这不是标准答案,只是参考性质、试述我国《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一)我国《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特殊和一般、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劳动法》是一般法,综合性地对包括劳动合同制度在内的几乎所有劳动保障制度进行了概括或原则的规定,在劳动关系方面规定的主要是基础性的问题。劳动法是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
《劳动合同法》是特别法,专门性地对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围绕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做了全面地规范调整。同时,《劳动合同法》在劳动合同制度上对《劳动法》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相同问题上有不一致的规定时,《劳动合同法》的效力高于《劳动法》而优先适用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存在以下区别:
(1)两者的立法背景不同。我国的《劳动法》是在1994年7月通过,当时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的时期。2007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的时期,劳动关系非常紧张的时候颁布的。
(2)两者的立法宗旨不同。
《劳动法.的宗旨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首要的目标。《劳动合同法》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3)两者调整对象不同。
《劳动法》调整的对象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就业政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老基准等问题。而《劳动合同法》的范围比较小,主要是关于劳动合同关系的规定。
3、如何理解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关系
(一)劳动合同与雇用合同存在以下联系:
(1)二者都是私法上的合同。二者的当事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以双方当事人相对立的意思表示的合意而成立。
(2)二者都以给付劳务为目的。这两类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者(受雇人)依约定向雇用人提供劳务的行为,而不在于实现雇用人的预期利益。
(3)二者都是继续性合同。作为给付劳务的合同,给付劳务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必须在合同存续期内持续的实施给付行为。
(4)二者都是双务有偿合同。在这两类合同中,一方必须依约定提供劳务,另一方必须依约定支付报酬。双方当事人都负有义务,并且双方的义务具有对价性,任何一方从对方取得权利均需付出代价。
(二)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
(1)当事人条件的区别。劳动合同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而雇用合同的雇用单位或个人与受雇个人(有时为单位)则没有这些要求。
(2)当事人关系的区别。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中的一员。而雇用合同中,不存在一方当事人是另一方当事人的职工这种从属关系。
(3)当事人承担义务的区别。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等为职工承担社会保险义务,且用人单位承担其职工的社会保险义务是法律的确定性和强制性规范。而雇佣合同中,一方当事人不存在必须承担另一方当事人社会保险的义务。
(4)当事人管理方面的区别。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具有对劳动者违章违纪进行处理的管理权,如有权依照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解除当事人的劳动合同,或者对当事人给予处分。而在雇用合同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处理可要求当事人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但不包括对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给予其他处分形式。
(5)当事人报酬方面的区别。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行使工资、奖金等方面的分配权利。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应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必须遵守有关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的法规规定。而雇用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支付的报酬完全由双方协商确定,当事人得到的是根据权利义务平等、公平对等原则约定的报酬。
13、试述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指根据未成年工的身体发育尚未定型的特点以及接受教育的需要,对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特殊权益的保护。如果未成年工是女性,则应同时适用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工不同于成年人,为保护其权益,各国劳动法中均设立了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在我国,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具体体现是以《宪法》为依托,以《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为主体,形成了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体系。在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体系中,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包括了最低就业年龄、禁忌劳动范围、健康检查制度、登记制度以及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
使用未成年工的年龄限制方面,在最低就业年龄方面,《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和《劳动法》规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在未成年工禁忌劳动方面,《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则对未成年工禁忌劳动的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定期健康检查方面,《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将定期检查制度细化规定。
在未成年工使用和特殊保护登记方面,《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规定,用人单位招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部门办理登记。
在未成年工职业安全卫生教育方面, 为了增强未成年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提高其安全卫生操作水平,必须对未成年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
18、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现行体制。
养老保险是指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累计缴费满法定年限或从事某种劳动达法定年限后,由国家和社会依法给予一定物质帮助,以维持其老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我国的养老保险由四个层次(或部分)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四层次是商业养老保险。在这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
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构架按照人口类型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大部分。中国最初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是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一个险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职工所在企业缴纳20%,职工个人承担8%。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属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在我国,该项保险是最早由人事部门推行的,国家没有统一制度,没有统一要求,尽管已实施多年,但全国仍处于试点阶段,最初只在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中实行,后扩大范围,覆盖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照企业养老保险模式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简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行体制。
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工负伤治疗期间,可以获得必要的医疗费资助和疾病津贴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现阶段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补充医疗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而言的,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互助和社区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劳动法学期末复习指导简答题答案
《劳动法学》期末复习指导简答题
一、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P13 答: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①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利过程中的劳动;②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劳动;③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家务劳动)
二、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P13 答:
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3、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有,劳动者要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
三、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P27 答:
1、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2、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3、拉动发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四、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的区别。P27 答:
1、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①两者调整对象不同。②两者的主体不同。③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2、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非常广泛,它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调整这些经济关系是为了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显然与劳动法的调整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是不同的。
3、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劳动法和行政法调整对象不同。
五、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有哪些?P33 答: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劳动法基本原则知道着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立、改、废,有助于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
2、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
3、劳动法基本原则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足,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六、简述劳动法渊源主要内容 答:我国劳动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根据指定法律主体不同、法律规范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规范的效力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部门规章。
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7、地方规章。
8、国际法律文件。
9、国际惯例。
七、简述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P38 答:
1、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2、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3、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4、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八、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P38 答:劳动就业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有以下主要法律特征:
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3、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4、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九、简述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P42 答:
1、性别歧视。
2、健康歧视。
3、户籍歧视。
十、简述劳动合同的作用。答:劳动合同主要作用有
1、劳动合同时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2、劳动合同时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十一、简述劳动合同的特征。答: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
3、劳动合同时双务、有偿、诺成合同。
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十二、简述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答: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从事全职工作。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从事本分时间工作的劳动。
十三、在哪些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P76 答: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结束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十四、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随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答: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您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有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五、简述工会法的主要特点。P90 答:第一、工会法的本质属性或内在特点,是调整工会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第二、公会立法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工会权利,确定工会的义务。第三、工会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多元性。
第四、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因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而异。
第五、工会法是劳动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调整机体劳动关系是其主要特色。
十六、简述职工民主管理的特点。P95 答:第一,职工民主参与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而不是指职工有权代表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企业的管理。第二,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是劳动者以职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以股东或其他身份行使管理权。第三,职工民主管理是指领导者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管理,包括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十七、根据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情形有哪些?P105 答:
1、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2、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
3、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解除条件出现的;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八、简述工资的特征。P111 答:
1、工资是劳动者基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取得的劳动报酬。
2、工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由用人单位向本单位的劳动者支付。
3、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不包括实物报酬。
4、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者取得工资则必须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义务。
十九、简述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依法订立的工资协议对企业和职工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工资协议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工资协议。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报酬的标准,不得低于工资协议规定的最低标准。县级以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资协议进行审查,对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十、简述工资分配原则。答:
1、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
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原则。
3、宏观调控原则。
二十一、从立法目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哪些显著特点? 答:第一、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二、无论是标准工作日还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看,用人单位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制度。
第三、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作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二十二、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休息权的基本内容。P132 答:
1、劳动者依法享有一定期间内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
2、劳动者在特定时间休息的权利,即劳动者有权在法定节日、用人单位确定的公休日休息,用人单位不得任意调换。
3、劳动者享有相对连续性休息时间的权利,即《劳动法》第38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4、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休息和休假的权利。
二十三、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的种类。P132 答:
1、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2、连续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3、公休日。
4、法定节假日。
5、探亲假。
6、年休假
二十四、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答: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①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放工资。②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二十五、简述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特征。P142 答:
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
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二十六、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哪些条件?P151 答: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案。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害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十七、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P155 答:
1、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计划,审批部门应一并审批;
2、设计单位在设计主题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篇》,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3、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保证质量;
4、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二十八、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哪些职责?P159 答: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二十九、简述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法律特征。P161 答:从劳动法的角度看,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为目的。
2、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安全与卫生规定。
3、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具有突出的技术性。
三
十、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175 答: 第一、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即特殊群体保护制度只适用于特定劳动者,而非所有劳动者。第二、制度内容的特殊性,表现为特殊群体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与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等密切相关,是对特殊群体特殊需要的特别保护。
三
十一、简述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意义。P175 答:
1、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有利于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发展。
三
十二、简述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P192 答:
1、基本保障性。
2、国家强制性。
3、互助互济性。
4、主体特定性。
5、待遇的差别性。
6、补偿性。
7、社会福利性。
三
十三、简述养老保险的特征。P197 答:
1、补偿性。劳动者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必须先行缴费,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在退休、退职后就可以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领取退休金。
2、广泛性。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的劳动者。
3、必然性。养老保险的必然性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者一般都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三
十四、简述失业保险的特征。答:
1、适用对象的特定性。事业保险以拾取劳动机会为前提,只适用于失业的劳动者,而且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
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失业保险待遇不能永远享有,只能在法定期限内享有。
3、待遇水平较低。失业保险待遇只能保障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
十五、简述工伤保险的特征。P206 答:
1、工伤保险对象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
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行。
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工伤事故的责任归于用人单位还是职工个人或第三人,用人单位均应承担保险责任。
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即工伤保险的投保人为用人单位。
三
十六、简述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的联系与区别。P214 答:单纯的医疗保险待遇是直接用于医疗服务的费用,而疾病保险包括被保险人医疗期间的休养、工资、病伤救济和医疗服务等。医疗保险与疾病保险都是对发生疾病的保险,但二者的保障目的不同。医疗保险是保障医疗费支出,其功能是实现医疗费用补偿;疾病保险是对工资收入损失的保障,其功能是收入保障。基于此,医疗保险又称为医疗保健;疾病保险又称为疾病津贴或生活补助。
三
十七、与其他社会福利项相比,职工福利有哪些特征?P211 答:
1、职业关联性。职工福利是与职业相关的福利,只有在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职工才能享受,某些内容项目职工家属也可以享受。
2、普遍性。职工福利不是根据职工的工作量和经济状况而决定的,而是以普遍性原则,根据职工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的不同而提供。
3、功利性。职工福利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4、集体性。职工福利的主要形式是举办集体福利事业,职工主要是通过集体消费或共同使用公共福利设施的方式分享职工福利。
5、效益型。职工福利的资金主要来源与单位的利润,因此福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单位经济效益的好坏。
三
十八、简述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检查有哪些区别。P233 答:
1、监督主体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主体除了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外,还包括公安、卫生、工商、财税、审计、防疫等专项行政挂历部门,而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督主体则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2、监督范围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只是在自己特定的权限范围内对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某一方面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3、监督过程中行使的职权不同。与其监督检查的范围相适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监督职权相对比宽泛,涉及监督检查的职权有一些事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能享有的。
三
十九、简述工会在劳动法监督检查方面的权利有哪些。P234 答:
1、知情权。《工会法》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2、独立调查权。当佣人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时,工会有权直接进入有关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听取反映,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3、要求、建议权。
4、建议组织职工车里危险现场权。
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
6、支持举报控告权。工会有权支持职工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举报或者控告。
7、舆论监督权。工会有权运用合法的舆论手段,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
四
十、简述劳动法社会监督的主要方式。P235 答:
1、普通群众的监督。一方面,任何个人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另一方面,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2、群众组织的监督,如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监督。
3、报刊等传媒监督。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可以对各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以曝光。
四
十一、简述劳动争议的特点。P247 答:第一、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的基础之上的,即劳动争议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劳动关系。第二、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第三、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四
十二、简述劳动者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中“三方原则”的主要内容。P255 答: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坚持“三方原则”,即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该是单数。“三方原则”明确了工会在劳动争议仲裁中的地位和职责。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办案,有利于在仲裁过程中反映职工的利益要求,发表工会的意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促使劳动争议公正合理解决。
四
十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哪些? 答:这些调解组织主要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只能的组织三种。
四
十四、简述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哪些法定条件? 答:第一、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第二、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的案件不得直接起诉。第三、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第四、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第五、起诉不得超过法定的时效期限。
第三篇:部分简答题答案
(四)二级分行及以下高管
41、房地产贷款一般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点有哪些?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42、简述贷款新规下的贷款基本信贷流程。
1.贷款申请,2.受理与调查,3.风险评估,4.贷款审批,5.签订合同,6.贷款发放,7贷款支付,8.贷后管理
43、简述贷款新规对项目融资业务的专项要求。1.项目可行性;2.项目批准;3.项目完工时限
44、简述商业银行审贷人员如何确定授信品种?
1.流动性短期资金需求应关注:(1).融资需求的时间性(常年性还是季节性);(2).对存货融资,要充分考虑当实际销售已经小于或将小于所预期的销售量 时的风险和对策,以及存货本身的风险,如过时或变质;(3)应收账款的质量与坏账准备情况;(4).存货的周期。
2.设备采购和更新融资需求应关注:(1).时机选择,宏观经济情况和行业展望;(2).未实现的生产能力;(3.)其他提供资金的途径:长期授信、资本注入、出售资产;(4).其他因素可能对资金的影响。
3.项目融资需求应关注:(1).项目可行性;(2).项目批准;(3).项目完工时限。
4.中长期授信需求应关注:(1).客户当前的现金流量;(2).利率风险;(3).客户的劳资情况;(4).法规和政策变动可能给客户带来的影响;(5).客户的投资或负债率过大,影响其还款能力;(6).原材料短缺或变质;(7).第二还款来源情况恶化;(8).市场变化;(9).竞争能力及其变化;(10).高管层组成及变化;(11)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销售的下降;(12).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原辅料及产成品带来的影响;(13).经营不善导致的盈利下降。
5.贸易融资需求应关注:(1).汇率风险;(2).国家风险;(3).法律风险;(4).1 付款方式。
53、简述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6C”原则。
1.品德(character)2.能力(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品(collateral)5.环境(condition)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
56、简述固定资产贷款的主要风险点。
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价制度,设置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从借款人、项目发起人、项目合规性、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项目产品市场、项目融资方案、还款来源可靠性、担保、保险等角度进行贷款风险评价。
58、简述银团贷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
按银团贷款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直接银团贷款和间接银团贷款,直接银团贷款由银团各成员行委托代理行向借款人发放、收回和统一管理贷款。国际银团贷款以直接银团贷款方式为主。间接银团贷款由由牵头行直接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然后再由牵头行将参加贷款权(即贷款份额)分别转售给其他银行,全部的贷款管理、放款及收款由牵头行负责。
61、简述出口押汇和进口押汇的不同。
进口押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之后,进口方请求进口地某个银行(一般为自己的往来银行)向出口方开立保证付款文件,大多数为信用证。然后,开证行将此文件寄送给出口商,出口商见证后,将货物发送给进口商。商业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这一过程,称为进口押汇。因为进口商通过信用保证文件的开立,可以延长付款期限,不必在出口商发货之前支付货款,即使在出口商发货后,也要等到单据到达自己手中才履行付款义务。这样,进口商减少了资金占用的时间。同时,出口商愿意接受这种延长付款期限,是以开证行保证到期付款为条件的。因此,进口押汇是开证行为进口商提供的一种资金融通。
出口押汇:是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向进口商发出货物后,取得各种单据,同时,根据有关条款,向进口商开发汇票。这时,进口商不能立即支付汇票票款,出口商为尽快收回货款,将汇票和单据持往出口地某个银行,请求该银行对汇票进行贴现。如果该银行进行审查后,同意贴现,即收下汇票和单据,然后把汇票票款扣除贴现利息后,支付给出口商。这种出口地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资金融通,称为出口押汇。出口地银行收下汇票和单据后,在汇票到期时提交给进口商,请其付款,进口商付款后,银行收回垫付资金,如果进口商拒绝支付票款,则出口地银行有权要求出口商归还票款。
1104、简述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和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的主要区别。可撤销信用证(Revocable L/C)是指开证行对所开信用证不必征得受益人或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随时撤销或修改的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是指开证行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或议付行等有关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修改或撤销的信用证;只要受益人按该证规定提供 有关单据,开证行(或其指定的银行)保证付清货款。
117、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风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同一持卡人单笔透支发生额个人卡不得超过2万元(含等值外币)、单位卡不得超过5万元(含等值外币)。2.同一账户月透支余额个人卡不得超过5万元(含等值外币),单位卡不得超过发卡银行对该单位综合授信额度的3%。无综合授信额度可参照的单位,其月透支余额不得超过10万元(含等值外币)。3.外币卡的透支额度不得超过持卡人保证金(含储蓄存单质押金额)的80%。4.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新发生的180天(含180天,下同)以上的月均透支余额不得超过月均总透支余额的15%。
128、哪些情况下可以在异地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1.营业执照注册地与经营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跨省、市、县)需要开立基本存 款账户的。2.办理异地借款和其他结算需要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3.存款人因 附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或派出机构发生的收入汇缴或业务支出需要开立专用存 款账户的。4.异地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5.自然人根据需要在异地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
184、简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五要素。
1.内部控制环境。2.风险识别与评估。3.内部控制措施。4.信息交流与反馈。5.监督评价与纠正。
217、根据《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具有哪些特征的企业可以认定为集团客户?
本指引所称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2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简述商业银行可以经营的主要业务。1.吸收公众存款; 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3.办理国内外结算; 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5.发行金融债券; 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7.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8.从事同业拆借; 9.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10.从事银行卡业务; 11.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12.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13.提供保管箱服务; 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238、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简述商业银行授信后应重点持续监测哪些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对问题授信应采取哪些措施。因素:1.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授信,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 2.授信项目是否正常进行;3.客户的法律地位是否发生变化; 4.客户的财务状况是否发生变化; 5.授信的偿还情况; 6.抵押品可获得情况和质量、价值等情况。措施:1.确认实际授信余额;2.重新审核所有授信文件,征求法律、审计和问题授信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3.对于没有实施的授信额度,依照约定条件和规定予以终止。依法难以终止或因终止将造成客户经营困难的,应对未实施的授信额度专户管理,未经有权部门批准,不得使用;4.书面通知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分支机构并要求承诺落实必要的措施;5.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追加担保或行使担保权;6.向所在地司法部门申请冻结问题授信客户的存款账户以减少损失;7.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24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简述借款人在哪些情形下,商业银行有权单方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
1.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经营财务事实的; 2.未经贷款人同意擅自改变贷款原定用途,挪用贷款或用银行贷款从事非法、违规交易的; 3.利用与关联方之间的虚假合同,以无实际贸易背景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债权到银行贴现或质押,套取银行资金或授信的;4.拒绝接受贷款人对其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和有关经营财务活动监督和检查的; 5.出现重大兼并、收购重组等情况,贷款人认为可能影响到贷款安全的; 6.通过关联交易,有意逃废银行债权的。
244、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及《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简述商业银行清理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十六字原则。
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246、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述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的支付条款;何种情形下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条款: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明确约定流动资金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支付、还款方式等条款。前条所指支付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和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 2.支付方式变更及触发变更条件; 3.贷款资金支付的限制、禁止行为; 4.借款人应及时提供的贷款资金使用记录和资料。
247、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述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借款人在贷款发放与支付环节出现哪些情形时,贷款人应停止贷款的发放和支付。
风险评价主要内容: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贷款风险评价制度,设置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从借款人、项目发起人、项目合规性、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项目产品市场、项目融资方案、还款来源可靠性、担保、保险等角度进行贷款风险评价。
情形:1.信用状况下降; 2.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贷款资金; 3.项目进度落后于资金使用进度; 4.违反合同约定,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贷款人受托支付。
25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简述银信理财合作在产品设计、销售宣传方面应当遵守的基本规定。
1.坚持审慎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2.银行、信托公司应各自独立核算,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3.信托公司应当勤勉尽责独立处理信托事务,银行不得干预信托公司的管理行为;4.依法、及时、充分披露银信理财的相关信息;5.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要求。
253、根据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简述银行高管除遵守一般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外,还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规定。1.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恪守职业道德,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大局。善于管理,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坚持原则。履行社会责任。2.忠实履行受托人责任和经营管理职责,组织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决策,谨慎用权,防范风险,远离职务犯罪。3.以身作则,自觉遵行本指引并承担组织从业人员遵行本指引的义务。4.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育团队意识。5.适度参与公共活动,远离违法及不良行为,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或输送非法利益。6.细化管理,重点监控,明确本机构关键岗位特殊职业操守并组织关键岗位从业人员遵行。
254、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简述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信息科技项目实施前及实施后的评价机制。2.建立定期检查系统性能的程序和标准。3.建立信息科技服务投诉和事故处理的报告机制。4.建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监管发现问题的整改处理机制。5.安排供应商和业务部门对服务水平协议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审查。6.定期评估新技术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已使用软件面临的新威胁。7.定期进行运行环境下操作风险和管理控制的检查。8.定期进行信息科技外包项目的风险状况评价。
258、根据《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国务院令第285号),简述身份证件为实名证件的主要种类。
1.居住在中国境内16周岁以上的中国居民,为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居住在中国境内16周岁以下的中国居民,为户口簿;中国籍的华侨可以是中国护照。2.军人,为军人身份证件;人民武装警察,为人民武装警察身份证件。3.香港、澳门居民,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为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其他有效旅行证。4.外国公民为护照。5.法律规定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26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简述不得担任中资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主要情形。
1.有故意犯罪记录的; 2.对曾任职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或重大损失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情节严重,被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罚的; 3.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有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诚信原则行为的; 4.被金融监管机构取消终身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累计2次被取消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 5.累计3次被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的; 6.与拟担任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存在明显利益冲突的; 7.有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8.个人或其配偶有数额较大的到期未偿还的负债,或正在从事的高风险投资明显超过其家庭财产的承受能力的; 9.法律、行政法规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261、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简述存款行需对单位定期存单进行核实确认的主要内容,以及贷款行可依法处分存单的主要情形。
主要内容1.单位定期存单所载开立机构、户名、账号、存款数额、存单号码、期限、利率等是否真实准确;2.借款人提供的预留印鉴或密码是否一致;3.需要确认的其他事项。
主要情形1.质押贷款合同期满,借款人未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2.借款人或出质人违约,贷款人需依法提前收回贷款的;3.借款人或出质人被宣告破产或解散的。
263、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简述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1.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2.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3.完善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4.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266、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简述融资平台贷款划分为正常类贷款的基本原则以及确定贷款风险权重的基本原则。正常类基本原则:贷款项目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项目本身可收回现金流现值大于贷款账面价值,即使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发生不利变化时,借款主体仍能按期偿还全部本息的融资平台贷款,应归为正常类; 权重基本原则:所要求的按现金流覆盖比例划分的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平台贷款计算资本充足率贷款风险权重。其中,全覆盖类风险权重为 100%;基本覆盖类风险权重为140%;半覆盖类风险权重为 250%;无覆盖类风险权重为300%。
267、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简述信贷资产转让的洁净转让原则。
1.将未偿还本金与应收利息分开; 2.按一定比例分割未偿还本金或应收利息;3.将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整体按比例进行分割; 4.将未偿还本金或应收利息进行期限分割。269、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简述信用卡风险资产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的基本标准。商业银行应当对信用卡风险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标准如下:
1.正常类:持卡人能够按照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前(含)足额偿还应付款项。
2.关注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在1-90天(含)。
3.次级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为91-120天(含)。
4.可疑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在121-180天(含)。
5.损失类:持卡人未按事先约定的还款规则在到期还款日足额偿还应付款项,逾期天数超过180天。
270、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简述收单银行签约的特约商户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
1.合法设立的法人机构或其他组织; 2.从事的业务和行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未成为本行或他行发卡业务服务机构; 4.商户、商户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未在征信系统、银行卡组织的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同业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中留有可疑信息或风险信息。
第四篇:简答题范围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试题类型:
1、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2、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3、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4、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5、案例分析题(每问10分,共计40分)
6、设计题(本题10分)
二、简答题复习范围
1、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性质与作用?P15-20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P453、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P514、内部环境是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P1295、工作分析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P1786、工作说明书内容主要是由那些部分组成?P1987、如何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与意义?P2218、怎样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P2399、试分析影响员工招聘活动的因素有哪些?P25410、试比较两种员工招聘渠道的利弊。P25811、试分析招聘工作的流程。P257+课上讲解(招聘程序一般包括五步:
1、确定招聘计划与策略;
2、发布招聘信息;
3、招聘测试与筛选;
4、录用决策;
5、招聘活动评估。)
12、如何理解培训与开发的意义?p29313、培训与开发的实施程序是怎样进行的?p29814、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p29915、绩效与绩效特点是什么?P32516、绩效管理的意义是什么?p32717、怎样进行有效的绩效反馈?P34618、简述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P33219、报酬与薪酬是一回事,你的观点是什么?p36720、薪酬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P37021、薪酬管理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p3722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与设计
1、招聘工作与招聘程序
2、培训工作与培训计划书
3、绩效管理工作与方案设计
4、薪酬管理工作与方案设计
第五篇:00167劳动法简答题
劳动法简答题
1.简述19世纪下半叶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答:劳动法的产生,是大工业时期“人类理性”的体现;劳动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2简述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答: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劳动法还调整与其密切一些社会关系
3简述劳动关系的各类的哪些?
答: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可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从职业分类上可分为:企业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等从资本的组织形式上可分为: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等从工人运动角度可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可分为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4.试列举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主要有哪些?
答:
一、列举式方法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社会保险中的某些关系;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其他有关管理机构在监督劳动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
区别式方法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的养老保险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如职业培训中的劳动者与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
5.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答: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者虽然有一部分也财产关系如工资报酬和人身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权彩云易散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两者调整的呆若木鸡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股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如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的藉此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
6.简述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答:经济调整的经济关系非常广泛,它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关系的调整是为了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加强经营管理显然与劳动法的调整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是不同的7.简述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答:劳动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显然不同,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行政关系必须有一方是行政机关,而劳动关系必须有一方是劳动者
8.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答:劳动法海洋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地方规章;国际法律文件;国际惯例
9.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有哪些?
答: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指导着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有助于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足,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10.简述劳动者个人的权利有哪些?
答: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休息休假的生产条件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11.简述劳动者集体的权利有哪些?
答:结社权;集体谈判权;罢工权;参与权
12.简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答: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3.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答: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关系的参加者倒计时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心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现实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就联系方面而言,国家问题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保护。
两者的区别: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的范畴,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中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心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14.简述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答:
一、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三、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征;
四、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15.简述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答:所谓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给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
16.简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有哪些?
答: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七项法定条款: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7、简述集体合同的的重要作用
答:集体合同的推行,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同权益,维护与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由易到难均有有重要的作用
一、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
二、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三、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四、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8.简述签订集体合同和程序有哪些?
答:
一、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
二、讨论并通过集体合同草案;
三、签署集体合同与审查备案
19.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
答:劳动就业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有以下主要法律特征:
一、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三、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者益于社会的劳动,即劳动就业要求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益于社会的社会劳动。这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客观依据四,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20.简述劳动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答:劳动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障;生产自救
21.简述特殊群体包括哪些人?
答: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22.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原则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答:该项原则存在的客观基础包括: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工资立法,确认用人单位享有完全的工资分配版主权
二、在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是工资分配的核心原则,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工资制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建立的三、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中,国家有责任保证劳动者获得最基本生活需要,使劳动者实现物质帮助权
四、由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以按芝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如利息、股份分红、风险补偿、雇工收入、资产增值等
23、简述我国工资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q我国工资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 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严禁非法扣除劳动者工资的立法
24、在我国实行缩短工时制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答:缩短工时制是指工作时间适于标准工时的工作时间制度。国务院规定“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劳动部规定“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基础现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应在保证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只限于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或在特殊情况的职工。就现阶段而言,具体包括: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殊繁重和过度紧张的体力劳动职工,以及纺织、化工、煤矿井下、建筑冶炼、地质勘探、森林采伐、装卸搬运等行业或岗位职工;从事夜班工作的职工;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16到18岁的未成年劳动者
25、劳动者的休息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答:休息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具体内容是指
一、劳动者依法享有一定期间内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即《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到少享有16小时、平均每周享有128小时的休息时间的权利
二、劳动者在特定时间休息的权利,即劳动者有权在法定节日、单位确定的公休日内休息,用人单位不得任意调换
三、劳动者享有相对连续性休息时间的权利。即《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四、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休息或休假的权利、如工间休息、年休假、婚丧假、探亲假等特定休息或休假
26.国家关于职工探亲假都有哪些具体的规定?
答:1.享受探亲假的条件。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或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内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或父母的待遇;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内团聚的,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2.探亲假期。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
3.探亲假期间待遇。工资待遇。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发给工资;探亲路费的报销。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单位负担
27.简述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保护
28、简述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法律特征
答:职业安全法律保障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规定;业安全法律保障具有突出的技术性特点
29.简述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特点
答: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宏观调控性质的法律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具有高度的法律强制性
30.简述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的意义
答: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
31.简述我国职业纪律的基本特征
答:职业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职业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职业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
32.简述我国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答: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者的区别:性质不同: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义务;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一种自律信条;直接目的的不同。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劳动义务的实现,保证劳动者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其他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的手段不同,为了保证职业纪律的实现,法律、法规制度了奖惩制度,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则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
二者联系:主体相同,二者共同赋予同一主体——劳动者;调整对象相同。调整的是同一行为——劳动行为 ;最终目的的相同。都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正常进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完善科学管理,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3.简述职业纪律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政府制度了对职工奖惩制度,从法律上对职工纪律给予必要的保障。这些法律保障主要包括;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8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只适用于企业单位。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可以适用该条例、奖惩制度对奖励条件,奖励种类和奖励办法都作了规定
34.简述社会保险的涵义
答:1.社会保险的对象范围仅限于职工——劳动者,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
2.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种险,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
3.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依据是基于客观原因导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岗位,不包括主观因素所致的此类损害
4.社会保险是一种兼有补偿性和物质帮助性质的保障制度;
5.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一项法律制度
35.简述社会保险知道的功能
答: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36.简述失业保险的基本特点
答:适用对象的特定性;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待遇水平较低;保险功能的特殊性
37.简述工作保险特点和作用
答:工作保险对象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工作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工作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工作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工作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但因工伤事故的不同而差别
作用:保证受伤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得到及时医治;补偿损失,维持生活;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保险待遇支付;预防职业危害,减少职业伤害和疾病
38.简述职工福利的特征
答:职业关联性;普遍性;功利性;集体性;效益性
39.简述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权利: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帮助、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交涉和协商的权利;监督和调查的权利;参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义务: 1.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2.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
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3.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评价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4.根据政府委托,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40.简述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1.职工民主参与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而不是指职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2.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是劳动者以职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以股东或其他身份行使管理权;3.职工民主管理是指劳动者对企业内部事务的管理
作用:1.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了保障2.职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不再盲目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或利润,企业资产配置更趋优化,合理 ;3.职工参与管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劳资双方彼此互通信息,是一种信息交流机制,有利于消除劳资隔阂,防止劳动不必要的纠纷
41.简述劳动法中行政处罚的几种形式
答: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通报批评
42、简述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的特殊性
答:在劳动关系缔结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如果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或不能完全履行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损害赔偿责任
劳动关系与一般的民事关系不同,除了具有平等性以外,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有具有一定的人身隶属性,劳动者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考虑到劳动关系的这一特性,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出“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此外,在承担民事责任的时候,劳动者普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法律则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43.简述劳动监察的基本属性
答: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惟一性
44、简述群众监督的形式和主要特点
答:形式:直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监督;报刊等传媒监督; 其他群众组织的监督,如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监督
劳动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其主要特点: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监督方式具有特定性和任意性
45.简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答: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46、简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范围
答: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调解的其他劳动争议
47.比较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与仲裁和诉讼中的调解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2.都是第三者从中调和;3.都依法进行;
4.都着重说服教育
不同点:1.主持者不同,基层调解是用人单位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的,仲裁和诉讼中调解分别在仲裁庭和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2.遵循的程序不同,基层调解遵循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特定程序,仲裁和诉讼中调解遵循各自的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
3.调解书的效力不同,经过基层调解达成的解调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而仲裁和诉讼中形成的调解书经送达当事人即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8.简述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有哪些
答:劳动争议的仲裁,实行一案一庭及合议制,个体仲裁程序包括:1.管辖,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确定;
2、仲裁参加人,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企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依法成立的其他企业或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3.申请与受理,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争议首先必须要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无权仲裁。《劳动法》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心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仲裁准备,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7日内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组成仲裁庭;5.案件审理。案件审理一般包括:通知、调解、开庭裁决、结案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