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阳光课堂“读起来”朗读训练方法
语文阳光课堂“读起来”朗读训练方法
后革小学
小学语文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所以,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训练方法:
1.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
2.齐声朗读
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避免唱读。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齐读并不一定要求众口一“调”,齐读可以大声地、放开来读,专注程度比自由朗读要高,是个别朗读的“预备式”。
3.个别朗读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喜欢这种朗读方式。在语文的阳光课堂教学中,个别朗读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读”中悟,在“听”中悟,个别朗读可以是针对全篇的整体朗读,也可以是分部分、段落的朗读,不拘长短,视学情而定,依篇章而行。重要的是读得及时,读得精彩,读得恰到好处。另外,个别朗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朗读的要求必须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教师、其他学生指出或朗读者自查等途径予以纠正,做到共同提高。在课堂中会出现“你读,你读,你再读”,不同学生的不同演绎,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
4.分角色朗读
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的表演要求更高,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必须走进作品,扮演作品中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演绎作品。并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或看画面配音,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5.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感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美育。
6.朗读训练要形式多样,合理指导
为了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齐读、自读、轮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范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坚持课前3分钟的朗读训练,相信学生的朗读水平会有所提高。
第二篇:朗读教学点亮课堂
朗读教学 点亮课堂
祁县实验小学 王志英
诗意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宛如那深情的字眼;灵动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好似那潺潺的流水;活力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就是那激越的音符。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朗读应按字、词、句的顺序进行,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打好朗读基础,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到有感情地朗读。
一、读正确。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辨认文字符号,能认才能读。要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并能辨认字音,明白符号的意义,这是朗读课文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口。目前我们大多一线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 “点读”,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其实不然,对于“读正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字一句地读,不加字、不漏字,是“读正确”;能在读准音的基础上,注意标点、停顿、节奏及感情的表达也是“读正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得连贯、通顺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提高。其次,要注意教师的引领。
二、读流利。平时,要培养学生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使辨认文字符号达到快速化、自动化,这才有进行正确朗读的可能。之所以会出现“加字、漏字”的现象最重要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我尝试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读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读中须做到动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应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会听得很认真,也特别会用心评论,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三、巧领读。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尤为重要。
1、课始领读,定阅读基调。一篇课文,根据其中的思想感情,是昂扬、振奋的、欢快的,还是平静的、低沉的、伤心的,或是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对此,低年级较难把握。如果教师在课始适当给予领读,便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基调。
2、课中领读,理解词句。对课文中的重点段,可以通过领读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句。如《乌鸦喝水》第二自然段“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一段中“可是”一词表转折,跟一年级学生难以讲清,只有通过领读,通过语感来意会。“怎么办呢?”是讲乌鸦在动脑筋想办法,要领读得轻而慢,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思考。第四自然段“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了。”“一个一个”领读得慢一点,表达出艰难、通过努力的意思,“渐渐”一字一顿地读,让学生好象眼看着水一点一点上升。这样,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使文字描绘的意境在脑中浮现,从而加深对课文词句的理解。
3、课末领读,体会感情。古诗文字含意深邃,语言精炼优美,渗透着诗人喜怒爱憎的感情,在理解了诗句内容以后,教师进行领读,有助于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四、重体态。体态是一种不用声音,而用人体一部分形态变化来表露某种心情或思想的方式的语言。直观、形象的体态语言最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许多难以诉诸于语言的东西,往往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便可以让学生心领神会。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使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蝴蝶的颜色美和形态美,我用手在空中轻柔地晃动,作蝴蝶“随风飘来,”“随风飘去”的样子,学生接收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这句体态描写应读得轻些。成功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也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
朗读是一种能力,而中年级正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来进行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呢?
一、感情积淀。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过程。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理解就没有感受。理解是基础,是关键,是调动学生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有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中年级学生的文学修养还不算高,在朗读前老师要通过背景的介绍、故事的插入、媒体的运用、语言的品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感知于文外,收之于文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调动学生朗读前的情绪,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将朗读进入情境,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中年级的词句教学应重视对词句的理解,方法的点拨,透 2 过关键词句感悟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地自我阅读的时间,“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有感情”的要求上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就应该给予鼓励或肯定,不必固定标准答案。加上创设适宜情境,理解感受作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积淀感情。
二、方法引领。好的朗读除了朴素的情感和良好的读书欲望外,还要有专门的技巧引领。如果理解感受是朗读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在动因;那么技巧是朗读语言表达的必须与必备,是为情感而服务的。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中有一句“就是这样,宙斯的还决得不解恨,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读着这样的句子,作者用的那个词让你为之一震?(生:啄)凶恶的鹫鹰会怎样的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呢?(生:无情地、日夜不停地。贪婪地„„)然后用“无情地、日夜不停地、贪婪地”等词语带进去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指导中年级学生具体琢磨作者表达语言文字时的语气变化,语调的高低轻重,语速的快慢缓急,音量的强弱,语感的虚实浓淡,以及间歇长短等,使他们获得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教师“由扶到放”,引导他们去实践,逐步掌握朗读技巧,切实提高朗读质量。
三、融为一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中年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各有差异,所以学生的朗读也各不相同。朗读好的前提是理解和感受,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只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对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反之,没有基本的朗读技巧,只有深刻的感受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有的学生能通过声音很好地表达作品,但对作品没有过多的理解;有的学生理解了作品,但是无法通过语言很好地表达出。实际上,达到一定水平的朗读是看不出技巧的,是自然不露痕迹的。只有加强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把教师的技巧点拨与学生的朗读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才能做到感情朗读,读中有情!
朗读是最经常、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小学高年级,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教师适切的引导至关重要。
一、揣摩重点词句、丰厚内涵。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形式,往往隐含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在里面,悲欢喜怒愁、怨恨离别忧,都尽浓于其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作者精神生命存在的体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便具有了文化生命。
二、展开丰富想象,活化语言。在朗读指导中,借助想象,我们会将一个个平面化的文
本,在头脑终变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使画面活动起来,从而立体呈现出原有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个体的鲜活,实物的绝美。因而可以说借助于想象的朗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才是鲜活的;借助于想象的朗读,才会让朗读更加淋漓地体现语文学科“重运用语言和感悟”的特点。
三、情境激情渲染,读出精彩。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当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渲染、引读,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对话情境边听边感悟,边感悟边读,思绪与情感自然随老师的变化而变化,朗读自然就会以声解义,从而读出精彩,朗读水平也才能获得较大的提高。
总之,朗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思想的重要实践渠道。新课标理念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努力追求既创新又有效的朗读境界,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让有效的朗读教学,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唱响课堂主旋律;让我们的课堂因朗读而精彩,因朗读而富有生机与活力。
第三篇: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课堂操作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课堂操作
一年级二班:邓兰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老师必须在“有感情”上下功夫,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如何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学生在读课文时,要做到气息平稳流畅,要减去他们的思想压力,要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小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看着文字章字一字地唱读,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告诉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同样的一句话不是“这样唱着说的”,平常在生活中“这样说话”是很别扭的。要培养一年级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笔者还得益于复式班学前班的小学生,他们没有书,没有要求,没有压力,不用看着课文“读”,反而能把一句很长的话“读”得流畅、完整。于是我干脆让一年级的学生也“合上书”,象学前班一样,老师“教一句”,学生跟着“说一句”,这样多“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读”完一句完整的话语,然后再翻开书看着文字读。这同时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能帮助学生认识以前不认识的生字,帮助理解新词语。
二、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你跟一年级学生说“有感情地朗读”,他们是不懂的,是不知所措的,老师们只能引导他们“如何读”才能再现课文的感情、被课文的感情所感染。比如:我在教读《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合上书”和学生先“说出”小鸟们的那种“争论”场景来,说出那种“争论的语气”来。又比如在教《要下雨了》一课时,当我们读到“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
呀”,我看着黄兆毅说:“兆毅,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到我们家来玩呀?”他笑了,这说明他回忆起了这样的“说话环境”。当我们读到“小白兔边跑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我看着学生喊:“兴华,快回来,要下雨了!”然后说:“那天下大雨时,他的奶奶就是这样喊他的。”学生们都笑了,他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也就能自觉地读出那种“喊话的语气”来。这就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了语言描述的环境之中,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一年级学生要理解的程度。这样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借鉴、比照,既能帮助一年级学生体会课文感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读书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用“自己的兴趣”去感染学生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两类特点明显的儿童:一是顽皮好动、不守任何规矩,他们动起来旁若无人,说他不听;另一类是孤僻不动、沉默寡言、怕生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带着学生们“热火朝天”地读,谁最带劲,我就去和他“比着劲儿读”,这时我就瞄眼“看一看”那几位不愿读的学生,用眼神示意他们来“一起读”,多鼓励他们几次,他们也就读起来了。他们没读对时,切忌说他“不是”,要直接说“这样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要逐步地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地朗读”,“有感情地阅读”要抓住瞬间的机会运用“生动的课文句子”来点拨他们,这样他们会乐在其中、感同身受,产生阅读兴趣,就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四篇:守住朗读这一片阳光
守住朗读这一片阳光
中华小学黄丽华
2008.7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树立起科学阅读理念,让朗读在最新的教育理念统率下焕发新的活力!
一、关注学生,激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设计合理,创设情境。
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不同的课文,营造不同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态度、价值的选择。如《日月潭的传说》一课的阅读时: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从这些动作词句中你看出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性格怎样?找出相关句子体味、推敲他们的艰辛。这一教学设计,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三方面层层入手, 在“画—— 读———思——并—议”中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人物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注重感受,发散思维。
要突出发散思维, 注重个体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进行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阅读主体—学生的自主性, 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教师要做构建学生新知识的助产婆,引导不同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受。如我在教学《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在课堂最后设计了“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收获。有的说“我知道不能以貌取人”,有的说“美不美不光看外表”,有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的说“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样在师生互动的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深情范读,合理过度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以及深情的过度语言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掌声》和《假如我有一枝神笔》等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掌声带给小英的鼓励与感动;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小主人公关心残疾人的那种情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合理的过度也能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我在教学《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学完第一自然段我就问:“听到小红马这么嘲笑自己,小骆驼心里怎样?他会怎么做?”这样的过度立即让学生紧紧抓住了“委屈”的心情进行朗读。当上到第三自然段时,我又以“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茫茫的大沙漠又会遇到怎样的情况呢?”此问马上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像炸开的油锅似的投入到阅读课文中去,走进文本中去。
五、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精读、略读、速读;范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
研读、赏读、背读„„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如果能够最佳程度地优化组合,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扎扎实实的效益。许多教师已经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一个“五步读书法”: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第二遍快速,朗读了解内容,理清脉络;第三遍自由研读,圈圈划划,质疑解难;第四遍反复品读,体会情感,分析特色;第五遍大声诵读,增加积累,加深体会。一篇课文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的阅读,加上老师的指导,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堂好的阅读课就应当看到学生感情的潮水在激荡,应当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语文教师要情化自己,进入情境,用感情线牢牢地牵住学生,以情激情,让课堂充满情趣。学生在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守住朗读的这一片阳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阳光课堂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阳光课堂五年
级上册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化石吟学案
化石吟
第 1 课时 时间 目标 重点 难点 第 课题名称 周 星期 课型 精读课 化石吟 主备课人
1.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我的问题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一、预习内容 【作家作品】 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是“第三代诗歌”,反讽手
法 被广泛运用。有诗《军规》 《围城》等。【知识链接】 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 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 西。本文选自《科学 24 小时》,写出了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见证作用,通俗地 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一、课前预习1.预习内容: ⑴诵读课文,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 调。⑵解决字词问题。2.预习要求: 能正确流 利地朗读 诗歌,借助字典和课下注释解决字词,标注在书上 3.预习自测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 huàn)guǒ藏)骨)案)))④青翠茂盛。))))
自 主 学习
cōng ló ng
躯壳
.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行 . 猛
犸
..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①你——令人叹服的 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③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认为诗题“化石吟”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是怎样吟诵赞美化石的?请把相关词句画出来读一读,并思考意思。
⑶概 括各小节的主 要内容,并分析诗节结构特点。
1.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化石只不过是个冷冰冰毫无生命的东西,但作者通篇却用一种与人对话 精 讲 互 动 的口气来写,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点突破:第 3、4、5、节诗句理解。
1.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________的__________诗歌,写科学家通研究化石,展现了 达 标 训 练,从而赞美了。2.仿写句子。
例句 :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 法师,卓越的雕刻家!例句 :历史是张纸,时间是支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小结 1.完成校本作业中的内容。2.预习第 22 课。
2原创新课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导读
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谜;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现在,国外学习汉字、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吧!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的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有趣的汉字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
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二、整体阅读,感悟汉字的有趣
1.学生自觉阅读材料,了解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的内容。
2.分小组讨论、交流,思考这四则材料是如何说明汉字的有趣及其原因。
3.交流学习成果。
(1)关于字谜:请学生猜谜底,相互讨论。
(日、香、立、曼、休、斗、林、杜、刘、孟)
(2)关于谐音:思考有哪些使用谐音的传统语文形式,并指出哪些字是谐
音,使学生在其中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3)关于仓颉造字:了解古人曾为了帮助表达、记忆而使用的“结绳记事”、“物语”等方法以及仓颉如何创造文字的传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传说。
(4)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字是如何有趣地创造出来的。
4.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汉字其他的有趣现象。
三、探究性学习,学写活动计划
1.通过综合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2.教师明确活动计划的组成部分。(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3.展示活动成果。师生共同选出优秀的活动计划,并选择性地围绕“有趣的汉字”开展活动。
4.分小组讨论、交流、逐步完善
活动计划。
5.师生共同评议,再次修改完善计划。
6.课外延伸: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写的文章,加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小报、举办报展。
我爱你,汉字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的演变。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不仅神奇有趣,而且充满生命力。那么让我们走进缤纷的汉字世界去进一步地探索吧!
二、学习探究,了解汉字文化
【活动一】
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
1.猜一猜。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2.说一说。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
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4.故事串。
(1)一个汉字记载一段历史。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讲解
“监”、“国”、“女”等汉字故事)
(2)从古至今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
从古至今因为写错汉字或读错汉字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一字毁千军、一点值万金„„)
【活动二】
书法作品赏析。
1.欣赏教材作品。
阅读课文: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2.拓展书法文化。
你知道的书法家有哪些?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3.读读背背《赞汉字》。
(1)结合诗中的词语欣赏搜集碑帖和书法作品,如行书流畅,楷书端庄,草书奔放,篆书隶书古色古香等。
(2)赏析书法的要求:
①既要对作品宏观地把握,如气
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地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
②注意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型的意趣和哲理。
③注意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④把握书法的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4.举办小型书法展览。
可以欣赏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的作品,也可邀请同学或老师、家长现场挥毫。
【活动三】
诗文诵读。
1.激情导读。
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读她,如同一段隽永秀美的小诗;用心品她,好似一则意蕴深远的故事;静静赏她,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
读读诗人刘湛秋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你一定会为自己面前的这
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2.自由朗读课文,认识13个加点生字。
造诣(yì)
殷(yīn)商
顿挫(cuò)...
抑(yì)扬
隶(lì)书
拘(jū)束 ...
风韵(yùn)撇捺(piě nà)浩瀚(hàn)....
凝滑如脂(zhī)驰骋(chěng)魅力(mèi)...
三、调查探究,学写调查报告
1.制定活动计划,进行社会用字情况的调查。
2.分小组讨论、交流调查的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3.明确调查报告的三个部分。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
(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的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
(如,调查了多少商店,发现了有多少家广告招牌上有错别字;这些错别字大致有哪些类型;产生这些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4.学生写调查报告,老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到了祖国汉字的魅力,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1)书面汇报。(2)合作汇报。(3)制成演示文稿汇报。(4)出示实践活动展板或编小报汇报。
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六、作业安排
1.喜欢办小报的同学,办一份以
“有趣的汉字”为主题的小报。
2.喜欢读书的同学,找有关汉字的书读一读。
3.喜欢上网的同学,在网站上继续探寻汉字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