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商银行营业部大力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将临商银行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将标准化服务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临商银行营业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员工素质。该部成立了标准化服务检查领导小组,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内部控制暂行管理规定》,逐步强化员工严守纪律、强抓业务、坚持优质服务的自律意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增强制度落实。该部检查小组不定期对各科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月通报检查情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批评指正,对相关责任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
三是树典型学先进,营造良好氛围。该部在一线员工中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每月评出服务明星两名,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以点带面,有效激发了员工的争优创先热情,营造出“学先进、比服务、争当服务明星”的良好氛围。经过长时间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该部内控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极大增强了临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农商银行营业部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经验交流材料
农商银行营业部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经
验交流材料
xx农商银行营业部是一个年轻的集体。近年来,我部业务规模拾级而上,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省女职工标兵岗、市行业五星级示范窗口、XX年来连续被省联社评为“五星精品网点”等荣誉,呈现出不凡的实力。但在优秀业绩之外,真正让市民记住营业部美好形象的,是网点宾至如归的氛围,是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与一次次娴熟周到的服务。“服务到家,用心为您”的服务标准,是我们着眼长远的追求和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一、注重硬件建设,创造一流服务环境
我们坚持“家银行 心服务”的理念,在对网点的软件、硬件进行全面升级时处处注重人性化管理,营业区域划分大堂咨询引导区、客户等候区、电子银行区、现金区、非现金区、贵宾理财服务区、信贷服务区、保管箱业务区、自助银行区等九大区域,实现了客户分层、业务分流、功能分区。顾客休息椅、茶几、花木一尘不染;空调、电视、饮水机、雨具、老花镜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各种安全设施达标齐全;及时更新的报刊架、宣传海报、宣传片让客户在等待中了解各种金融知识;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真正让客户感受 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强化标杆管理,建设特色服务文化
我行不断巩固和创新服务管理,保证基础性服务要求规范化,并在规范之上进一步提升,让客户享受到增值服务。一是开展“标杆网点”建设。将晨会、网点环境“6s”管理、服务流程“7+7”规范等纳入日常服务管理中,制定服务明星评比制度,开展“热情服务零距离、特殊服务零障碍、精品服务零差错、诚信服务零投诉”活动,引导员工建立个性化服务品牌,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秀”给客户,掀起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来农商行的客户满意而归。今年7月,客户柴女士怒气冲冲地在柜台前指责我们没有信用。面对客户连珠炮式的责备,客户经理小李始终保持微笑听完了事情始末。原来柴女士的存款少了几千元,认为是我们管理不善,导致她的损失。小李细心地为客户递上一杯解渴的水,仔细询问她是否办理了关联储蓄卡,柴女士平静下来,说有一张储蓄卡在她儿子身上,但是她询问过儿子,儿子并没有取过款。小李为她查询取款记录,发现在他行ATM有一笔取款记录,经过再次电话询问,原来是柴女士的儿子忘记这次取款记录,客户一脸歉意,小李毫无怨言,微笑着继续为客户办理其他业务。二是推行“三大工程”。开展“阳光信贷”、“金融知识进村入社区”、“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每月定期到周边社区开展现场办公、流动服务,面对面为市民提供现场金融知识咨询、信贷业务办理等,特别为老年人、语言障碍、危重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努力将对特殊群体的人性化关爱工作落到实处,被老百姓称为“家门口的银行”。XX年的一个下午,一位年青人来到柜台要为父亲的储蓄卡办理密码挂失。柜员耐心地向他解释,办理卡挂失可以由代理人办理,但是到期密码重置则需要本人到网点亲自办理。小伙子情绪比较激动,在厅堂大声叫嚷:“我父亲中风了,连床都起不来,银行离家这么远,怎么可能让他到银行办理,这钱是给我父亲治病的……”大堂经理见小伙子情绪激动,立即将他请到贵宾客户休息区,递上热茶安抚,并及时告知分管内勤的李经理。经过一番沟通,决定及时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随后,柜员跟随客户来到其家中,核实过老人的状况后,及时为这位客户办理了一系列相关手续。面对优质高效的服务,该客户握着我行员工的手,口中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三是强化服务督导。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文优督导组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发挥监控联网监督作用,每周定期组织人员对上周监控录像进行回放查看,及时发现服务存在问题、薄弱环节,并加以整改;此外,还聘请第三方开展各项检查,强化检查力度和考核力度,营造人人讲服务、人人会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着力人才培养,打造一流精英团队
优质文明服务要取得质的飞跃,关键是以人为本,通过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员工的高素质创造出优质服务的高水平。一是打造学习型组织。坚持开展晨会,并将每周一确定为“学习日”,不间断地进行业务技能和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努力学习、不断钻研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二是强化规范礼仪培训。定期聘请专业教师举办规范化服务礼仪培训班,组织员工对礼仪知识、文明用语和举止仪表等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我们设立了专业技能训练中心,定期开展各业务条线的岗位练兵和等级评定工作,考试和日常技能训练的磨炼,造就了员工业务上的“好、快、准、严”。四是实行竞聘上岗。注意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营造“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干好事的有地位”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内部轮岗、干部交流、公开竞聘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使一批年轻化、高素质的专业骨干走上管理岗位。先后有11名柜员被总行评为“优秀柜员”、服务标兵”,其中2名柜员被省银行业协会评为“服务明星”,1名大堂经理被推荐参评“全国明星大堂经理”。
四、培育家园文化,满足员工精神需求
我们开展员工“三贺三慰问”活动,对员工本人生日喜庆事项和家庭主要成员、直系亲属的重大事项送上祝福、关 怀和问候,让员工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员工家庭相关情况,进行行为排查,防堵内部风险,架起了支行与员工沟通的桥梁;组织开展新春团拜会、周末健身活动、演讲比赛、感恩日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网点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全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XX年11月末,营业部各项存款余额6.4亿元,贷款余额5.2亿元,财务收入4234万元,分别比XX年增长68%、33%、43%。
“服务不能带来直接利润,但服务能打造品牌。”营业部将一如继往地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以诚信服务赢得客户,以更高的标准更要求自己,追求卓越,永不停息。
第三篇:农商银行内控有效性及资产质量现场检查方案
ⅩⅩ农商银行内控有效性及资产质量现场检查方案
一、检查对象
ⅩⅩ农商银行总行及部分支行。
二、检查期
成立至2014年6月,视情况需要可追溯或延长。
三、检查目标
(一)通过内部控制检查,评估ⅩⅩ农商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是否符合审慎经营标准和对法人银行的监管要求,风险管控能力、系统建设等方面是否与其业务规模及发展速度相适应。通过对分支机构的检查,了解支行风险状况,以及对总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所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对不审慎经营行为或违规情况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措施,督促该行审慎稳健发展。
(二)了解ⅩⅩ农商银行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掌握ⅩⅩ农商银行贷款业务的合规、管理和风险情况及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了解和掌握ⅩⅩ农商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基本情况和主要风险;促进ⅩⅩ农商银行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有效防范风险,规范稳健经营。
(三)对2013年全面现场检查、2014年服务收费现场检查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后续检查,督促机构加强整改工作,杜绝屡查屡犯问题,对在本次后续检查中发现未整改、整改
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责令ⅩⅩ农商行对涉及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四)本次检查与自助机具检查、同业业务、理财业务检查一并进行。按照《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助设备专项安全检查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37号)要求,对ATM机、自助银行进行抽查,规范其自助机具管理,防范操作风险。通过对其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进行检查,对其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相关制度、操作规程进行评估,规范其依法合规开展新业务,四、检查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各项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建立了覆盖各项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是否贯彻了全面、审慎、有效和独立原则;相应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能够有效控制主要风险;相关制度是否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修订。
1.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董(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是否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是否建立了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2.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否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 2
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否建立涵盖各项业务、全行(社)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
3.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对各项业务制定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设立新机构或开办新业务是否制度先行;是否建立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是否明确岗位职责,关键岗位是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是否根据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地区经济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是否建立有效的核对、监控制度,对各种账证、报表定期进行核对,对现金、有价证券等有形资产是否及时进行盘点,对柜台办理的业务是否实行复核或事后监督把关,对重要业务是否实行双签制度,对授权、授信的执行情况是否落实有效监控;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业务记录,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档案并妥善保管;是否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否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做到及时、准确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送监管报表资料和对外披露信息。
4.信息交流与反馈情况。是否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确保董(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时了解
本行(社)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每一项信息均能够传递给相关的员工,各个部门和员工的有关信息均能够顺畅反馈。
5.监督评价与纠正情况。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是否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迅速纠正存在的问题;是否按规定配齐内审人员及有计划地开展内审工作;内部审计是否具有充分的独立性;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是否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
6.操作风险及柜面业务。对有关部门或操作人员是否进行授权,有无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操作和审批是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档案是否齐全;网上操作是否实行分人分项管理,进入系统的密码是否经常更换;员工之间是否存在转让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用户名或权限卡现象,员工离岗后是否及时更换密码和密码信息;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分级分权要求;有无不经授权、超授权、超限额违规办理业务现象;是否对存款账户实施有效管理,建立和完善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账与会计账之间的适时对账制度,对对账频率、对账对象、可参与对账人员等做出明确规定;对大额存单签发、大额存款支取是否实行分级授权和双签制度,是否按规定对大额款项收付进行登记和报备,确保存款等交易信息的真实、完整;是否严格执行“印、押、证”三分管制度;是否对现金收付、资金划转、账户资料变更、密码更改、挂失、解挂等柜台业务,建立复核制度,确保交
易的记录完整和可追溯;是否对现金、贵金属、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实行严格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入库、登记、领用的手续,定期盘点查库,正确、及时处理损益;是否严格执行重要岗位人员的请假、轮岗制度和离岗审计制度。
(二)资产质量
1.授信业务内部控制情况。主要检查是否健全和完善了与本机构业务规模及管理水平相适应的授信决策机制和管理办法;董事会是否按照授信内部控制的要求实行统一的授信管理,建立统一授信操作规范和授信风险责任制;建立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是否按照贷款新规要求更新了的贷款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特别是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内控制度是否涵盖各个工作岗位和业务环节等。
2.贷款合规情况。主要检查在贷款受理、调查、发放和支付以及贷后监督管理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授信制度及贷款“三查”制度。重点检查是否将贷款、票据承兑和贴现、担保和贷款承诺等各类表内外授信实行一揽子管理,集团客户是否统一授信,是否严格按照授信权限、额度和程序审查、审批业务;借款人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存在假借冒名贷款;贷款保证人是否具备保证资格;担保手续是否真实有效;抵、质押物是否真实、合规;贷款展期和转贷是否符合规定;单户大额贷款超出规定比例等。
3.贷款投向情况。主要检查贷款的投向和用途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支农”的市场定位。重点检查贷款是否 5
坚持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是否存在把贷款投向国家限控行业,或集中投向某一行业或客户的情况;是否存在借农业贷款科目发放非农业贷款等。
4.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情况
(1)贷款风险分类的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了符合本机构实际贷款风险分类办法及操作细则,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是否对各个层面、环节和岗位的职责分工予以明确,并据此制定了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等。
(2)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贷款风险分类是否按程序要求进行,是否严格按照贷款分类标准对各类贷款进行划分。重点检查正常贷款中是否存在违规换据、展期、以贷收贷,假冒名贷款、以贷收息、虚假盘活等贷款;正常贷款中隐藏的不良贷款实际余额、占比及成因等。
(3)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工作。分类档案资料是否完整、真实、齐全;是否按照分类标准建立信贷台账;是否做到随时监测,并按规定及时调整分类结果;是否建立了贷款风险分类科技系统等。
5.贷款风险及风险控制情况。主要检查是否对已经形成风险或潜在风险的贷款采取了防范及资产保全措施。重点检查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贷款的资产保全措施是否有效,能否完全覆盖风险以及风险缺口。对不良贷款是否实施持续监控,是否落实清收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退出类”平台贷款整改情况。
6.票据业务(含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1)是否建立关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否符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原则;是否有明确的操作实施细则、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职责分离要求,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否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操作人员是否经过上岗培训;开展代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村镇银行(含委托方和受托方)是否制定有明确的制度办法,并涵盖了业务定义、管理要素、部门职责分工、操作流程、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等内容。
(2)重点检查票据承兑、贴现申请人的资质信用状况;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是否具有真实、合法的贸易背景;企业提供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有无弄虚作假的行为;有无为不具备银行承兑汇票条件的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有无当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当日办理贴现和转贴现;有无在本辖区系统内自开自贴;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与转贴现业务是否有完整的审批手续,是否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是否越权办理业务,是否到异地、向异地企业或通过中介买卖票据;有无为银行承兑汇票申请人签发超过授信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有无已经形成垫款又办理新的银行承兑汇票;有无关联交易方相互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套取资金;票据金额是否与客户经营实际相适应,是否按用途使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及时、足额收取保证金,保证金的来源是否为信贷资金,是否专户管理;需要提供担保、抵(质)押或敞口部分的保证人提供担保、抵(质)押品是否合法、足值、有效;保证金、抵(质)押品在存续 7
期内有无被挪用等问题;查询查复制度落实情况;票据业务的会计核算是否规范;代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委托方是否将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理的银行承兑汇票计入表外“其他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受托方是否将其计入“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承兑汇票”。
(3)票据业务规模是否与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和风险控制能力相适宜;有无用贷款置换承兑汇票垫款的问题;有无用结算资金垫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款项,形成信贷资产未在账内或表内反映;有无资金进入股市、房市等其他行为;垫款形成的原因和损失情况,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清收保全;转贴现是否私下签订回购协议;已贴现票据是否完成了贴现企业向银行背书以防止银行票据权利悬空;会计账表是否全面、真实反映业务实际。
(三)自助设备安全检查
1.检查范围包括自助设备和自助银行,其中自助设备包括在行大堂式、离行大堂式、在行穿墙式、离行穿墙式,自助银行包括在行式、离行式。
2.基础管理情况。具体包括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值守、巡查情况;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设备管理员操作熟练情况;装填钞环节警戒情况等。
3.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情况。《银行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的规定》(GA745-2008)、《银行自助服务亭技术要求》(GA1003-2012)等标准中关于自助设 8
备、自助银行的物防、技防要求均应纳入本次检查内容,逐项对比检查。在检查中,还要关注自助设备是否被加装非法装置、粘贴虚假告示等情况。
4.自助设备运行管理流程控制。是否高度重视银行自助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明确各层次、各岗位人员对自助设备的管理职责,确保各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严密的防控体系,保证自助设备安全运行,切实防范案件风险。
5.双人会同监督制约机制落实情况。自助设备装卸钞、轧账、清分及机具维护是否坚持双人会同原则,吞没卡应在双人监控下与指定人员办理卡项交接工作,双人会同不能弱化为形式上的要求,双方都应切实履责,形成实质制约。
6.合理配备人员,严格落实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是否配备合理数量的自助设备维护人员,设置AB岗,自助设备维护岗是否纳入重要岗位管理,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轮岗时应执行离岗检查制度。
7.自助设备钥匙和密码管理。自助设备钥匙与密码是否分人分管,钥匙是否入保险箱保管,保险箱是否入库保管且处于监控之下,自助设备和保险箱的钥匙严禁随意摆放或随身携带,密码应妥善保管,定期更换。
8.账务核对的纠错功能。自助设备轧账时是否核对现金实物与本机汇总清单、核心系统账务余额确保三者相符,若出现不符是否彻查原因。账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坚决杜绝以不规范凭据入账或无凭据入账的行为。
9.自助设备运行管理系统。自助设备运行管理系统能否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与自助设备现金实物监控系统间的关联功能,确保全部自助设备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监控,有效防范案件发生。
10.查库等监督检查。是否做到通过定期全面查库、调阅各项登记簿、核实账务等方式,深入排查自助设备管理制度、流程控制、人员管理、技术防范等方面的风险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自纠。
(四)理财业务检查
(1)是否建立“三会一层”对理财业务的管理职责和政策;是否建立理财业务的授权管理、会计核算、账务核对、检查监督、统计分析等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预警、评估、监测、控制、考核机制;是否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应完整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各业务环节应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环节的设置应合理,控制职能的划分应清楚;是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各岗位职责之间应相互监督和制约;已制定的理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根据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2)理财资金来源与投资是否一一对应,如为对应资金,资金来源与运用期限是否匹配;如为资金池资金,存续期内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与融资类资产配置期限结构是否匹配。
(3)代客理财与自营投资之间的风险隔离机制是否健全,理财业务所持有的资产与自营业务持有的资产是否具备物理性的防火墙。
(4)他行理财产品投资/他行理财产品是否纳入对同业机构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根据风险承担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别授信;是否了解所购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各类资产比例,评价产品风险;对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银行对自身能够承担风险是否有所评估,是否存在商业银行之间互相购买理财产品相互搭桥消减信贷规模等情况;是否持续跟踪理财产品的资金运作情况及风险暴露情况;各环节合同、协议是否合法有效,基本要素是否齐备。
(五)同业业务检查 1.买断式转贴现
(1)已制定的买断式转贴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要求;买断式转贴现业务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收取转贴现利息应符合规定。
(2)是否建立买断式转贴现业务统一的授权管理、授信管理、会计核算、账务核对、监督检查、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管理制度,是否根据买断式转贴现业务风险特点建立识别、预警、评估、监测、控制、考核机制;是否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应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业务环节应具备有效地控制手段,控制环节的设置应合理,职责划分应清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岗位职责之间应相互监督和制约;是否根据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已制定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
2.存(拆)放同业
(1)业务合规性:法定存款准备金应按规定的比例、范 11
围和方式按期、足额划转;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即存款备付金比率,下同)应合理;资金清算应及时;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人应及时、准确计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账户; 应真实、准确核算存(拆)放同业款项,不得利用存(拆)放同业科目核算贷款、同业拆借、投资等;存(拆)放同业利息收入应及时、准确计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账户,不得隐瞒、截留或虚增利息收入的问题。
(2)是否完整建立资金存放业务集中统一的授权管理、会计核算、帐务核对、检查监督、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资金存放业务风险识别、预警、评估、监测、控制、考核机制;应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各业务环节应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环节应合理;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岗位职责之间能相互监督和制约;
(3)资金的存放应严格执行资金存放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资金存放的录入、复核、授权过程应实行专人管理;前、中、后台设置应分离,应定期对资金存放全部账务进行核对。
3.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
(1)同业存放应满足支付清算、提取及解缴现金款项需要;同业存放核算范围应符合规定;利息支出应正确计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明细账。
(2)卖出资产应符合规定,应经有权审批人审批;回购协议签订(合同)应符合规定,利息支出应正确计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明细账;
(3)应完整建立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业务的操作流程、业务管理办法、财务核算办法及相应的岗位职责;应建立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业务风险识别、预警、评估、监测、控制制度;各业务环节应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环节应合理;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岗位职责之间能相互监督和制约;
(4)应严格执行同业存放、卖出回购款项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资金存放和卖出的录入、复核、授权过程应实行专人管理;前、中、后台设置应分离,应定期与对方机构进行账务核对。
(六)对2013年全面现场检查及2014年服务收费专项现场检查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
对照现场检查意见书及整改报告逐项检查,看机构是否整改到位。
五、检查法律法规等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项目融资管理指引》 “国十条”新政(2010-4-17)
《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建房[2010]83号,2010-6-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自助设备专项安全检查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137号)
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 ⅩⅩ银监局柜面操作五十六条禁止性规定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237号)
第四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_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场所管理水平
十堰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孙学明
2012年六月,司法部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座谈会,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国监狱系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信息化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其中重要强调了要把监管安全信息化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化、安全防范信息化、狱情分析信息化以及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筑牢“四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
以上信息虽然只提到监狱,但是作为在戒毒场所工作多年的干警来说,信息化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近年来,湖北省戒毒系统在司法部、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湖北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戒毒场所(以下简称场所)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尤其在全国场所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局属各单位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都在筹划本单位数字化建设。
一、数字化场所的内涵
所谓数字化场所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和核心,以安防为重点,集监控监听、门禁、报警联动、巡更、对讲、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与指挥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工程。
数字化场所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局域网基础平台(设计总容量最终应达到每个工作人员一个终端);视频监控系统;语音监听系统(含会见、亲情电话监听等);报警联动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广播、对讲系统;所内消费一卡通系统;场所管理一卡通系统;所内无线通信系统;政务、所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OA)及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场所门户网站等。上述相关联的子系统完成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实现网络化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场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全球信息化、场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场所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可以看到,大力推进场所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戒毒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场所信息化建设,一是保障戒毒所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是提高戒毒所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实施“科技兴监、科技强警”战略、提高戒毒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四是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狱(戒毒)工作包括监狱(戒毒)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场所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推进场所信息化作为加强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监狱(戒毒)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全国监狱(戒毒)信息化建设规划》。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场所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了场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监狱(戒毒)系统的具体表现。
三、场所信息化建设对场所管理工作的作用
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场所信息化建设对场所管理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场所管理水平。
(一)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实施戒毒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民警必须确立全新的监管工作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教业务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戒毒工作的需要,迎接数字化监管时代的到来。广大民警在思想观念、管理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根本转变,为场所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各地市州所从监管改造到生产管理,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省局局域网开通以后,局属各单位和省局之间的文件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收发,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再看看国外更为先进的例子:日本首家“无围墙”监狱将投入使用,届时电子标签将代替监狱警察监控服刑人员。服刑人员会见亲友时,不需要警卫陪同,因为通过囚衣上的电子标签,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日本政府出资,20年内将投入520亿日元用于设备和各项服务支出。新监狱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望节省运营成本50亿日元。
可以看出,监所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日常办公的自动化、生产经营管理的网络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费用。随着各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场所信息化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传递和更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改造质量
戒毒所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对戒毒人员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因此戒毒工作必须以提高改造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场所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利用好传统改造手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戒毒人员的改造质量。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聘请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力量对戒毒人员进行远程心理咨询和治疗。
(四)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戒毒所是社会的一扇窗口,向社会宣传戒毒所,让社会了解戒毒所,勇于接受社会监督,建设一个有利于戒毒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设所务公开系统,使戒毒人员亲属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戒毒方针政策、所内新闻等动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信息中断和丢失,消除戒毒人员亲属和社会公众等对戒毒场所产生的误解,从而树立起戒毒所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戒毒工作的支持。
四、场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场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所用产品和设备更新换代快,对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条件要求高。我省戒毒系统统一了数字化戒毒所工程核心设备的要求,以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全省视频监控的顺利联网,全省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和设备要求也将实现统一。现就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
严格按照《戒毒所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硬件投入,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戒毒局域网全面覆盖监区,办公OA系统逐步全面投入运行。各所在场区、会场、仓库重地、交通要道口、有关办公区等重要部位分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电子监控,将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二)继续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重点把已经开发使用的公文处理系统、办公网络系统、成本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相关系统用足、用好、用活。在此基础上,组织攻关开发并启用管教信息系统、警务人事信息系统、工资人事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系统,为戒毒工作发展提供更好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三)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戒毒所应迅速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及维护的部门,培养一支有责任心、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继续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引进一些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将信息技术骨干送出去培训,充实提升信息技术力量。进一步明确专、兼职信息员及其工作职责、要求、奖惩标准、考核兑现的办法。在启用新系统、新现代信息技术时,在配置一批新电脑、一批新手开始使用电脑时,及时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
(四)继续加大规范管理力度
各戒毒所对信息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流程加以规范:包括从电脑配置计划提出、采购、领发到维护、耗材领发、电脑调配、报废,从信息收集、起草到信息报送、审核、校对、发布、归档,从专、兼职信息员得到确定、培训到调整,从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启用到充实、调整、培训,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到考核、奖惩、兑现等环节。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监督到事,考核到位,不断提高戒毒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水平。
五、场所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戒毒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场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
“一个平台”,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即戒毒所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即戒毒管理信息库、戒毒人员信息库、警察信息库。“十个应用系统”,即戒毒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警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场所建设与保障系统、所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计划陆续增加一些新功能,并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我们回顾场所信息化建设历程,深深体会到:没有一个优秀的、思想开放超前得所领导班子,就不会有场所信息化建设的成就;没有一支努力为场所信息化建设忘我工作的专业队伍,光靠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就不能很好的结合场所工作实际,也算不上信息化的成功;一个良好的运用环境是信息化成功实施的根本所在,坚持不懈的应用培训和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是场所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应用产生需求,所有系统的功能都因具体应用而实施。“我要做”和“要我做”所形成的信息化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实施场所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工程,必须舍得投入;戒毒所是政府体系和社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要求戒毒所必须创新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场所管理水平,场所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戒毒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
今年是“十二五”第二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这是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宏观环境正确判断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资委党委经认真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强四优”,即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其中最基础的工作还是要加强管理。没有世界级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无论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是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进行对比,国有企业在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要围绕转型升级这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要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经常进行科学的分析,充分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研究科技及产业格局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制订并且动态调整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的企业的预见性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是有差距的,这反映出战略研究深度和战略管控能力的差距。世界一流企业往往能够洞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经审慎研究确定发展战略及目标之后,就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即使经理人变更也不会改变。战略性因素的把握和掌控非常重要,判断失误造成的风险会是非常大的。所以,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学习战略管理,以防范战略性风险。
二是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主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安全生产、战略联盟等深度整合。必须清醒地看到,信息化不但需要很多软硬件投资,而且会因为业务流程的再造、组织管理的变革对企业内部的状态提出要求。而内部的要求达不到、阻力太大,会导致信息化的失败。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坚持总体规划、以业务为导向、统一系统架构、规范项目管理、先试点后推广、优选服务商、选用成熟软件和加强国内外合作,避免走弯路,提高一次成功率。
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风险管控能力。随着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将更趋严峻和复杂,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要加强企业日常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把风险管理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建设统一高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完善重大决策、投资、并购、财务、购销、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企业重大风险监控机制。要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借助信息化促进风险管理和内控系统升级,提高风险预警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化经营,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管理能力。国际化是企业做强做优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对国际化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努力做国际化经营的高端,做价值链的组织者,而不应该是单纯的工厂或卖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包括以一流的研发掌控核心技术,以一流的产品做好市场定位,以一流的营销创造国际知名品牌,以一流的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一流的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在这些方面,人才和管理是最关键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具有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宽阔视野的领导班子,培养满足国际化经营需要的人才队伍,同时使我们的企业的管控能力逐步适应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文化全球化。
五是围绕做强做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对标工作。开展对标特别是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通过与国际同行业一流企业对标,能够为我们找到管理实践中可以比较的参照系,传导一种间接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压力,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绩效。我们的企业和自己的过去比,往往感到很欣慰,但和世界一流企业比,我们的差距就是普遍性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工作,仍然要从对标开始,不仅要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凡是比我们强的,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标杆。对标不仅要注重硬实力的对比,也要注重软实力的对比,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对比;不仅要注重指标的量化对比,更要注重对比蕴藏在指标背后的理念、方法、组织、流程上的差距。要通过对标,促进加强管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尽快地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最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六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保障改善民生做贡献。国有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军,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保障民生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而社会责任感应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战略和管理之中,成为一种基本的使命和灵魂。要带头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关注生态环境改善,着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要逐步树立“世界企业公民”意识,注重处理好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极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事业。这些方面的管理内容,都大量地反映在每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果之中,而且都是我们的企业在第一线的实践中创造出的新鲜经验,符合国情、符合企情,因而具有宝贵的价值。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好经验,更多地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好经验,以更快地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