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专题小结)

时间:2019-05-13 14: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专题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专题小结)》。

第一篇: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专题小结)

浅谈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

——专题小结

汤雯莉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也是语文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匠心,作品意境的感受,作者情愫的体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学生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读才能获得。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即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这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美丽的蝴蝶谷》中,“品种多样的蝴蝶的描写,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的场景”,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迷人的蝴蝶谷。“只看见群群蝴蝶”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人间仙境九寨沟》,教师可用优美的画面介绍加上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人间仙境”啊!多媒体画面把如此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做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讲文明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教育。这样学生在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何使朗读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呢,结合教学实践,我作了一些探索。

1、凭借多媒体技术优势,营造氛围,从读中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火种,施教之功,先在激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办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在新知与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西湖名堤》这一课,上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杭州西湖的视频图象:平湖秋月、三滩印月、花港观鱼、苏堤春晓„„随着镜头的推移,组成了一幅幅美景,学生看了如临其境,被这迷人的景色所熏陶,产生了迫切地想读这篇文章的欲望,不言而喻,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九色鹿》一课的教学,我把学生熟悉的这个动画片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喜爱的动画中和课文文字的描述中,逐步体会人物语言,把读的兴趣提高到了一种你读我也想读的“白热化”阶段。

可见,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图像、声音的优势,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难点,从读中感悟。

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点或难点,而且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热情。然而,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比较专业、复杂的,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反复读也难以一时领会、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如《海中救援》一课,学生从未经历过海难,就难以体会在大海中拯救生命的危险性和主人公救人的崇高品质。如果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化难为易,化远为近,深入浅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之高效学习。

又如在《称象》一课中,曹冲称象的过程以及每一个步骤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深刻领会它有一定难度,从朗读中只能得到一些模糊、大致的感受。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就能生动展现这一过程:“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赶象装石——以石代象称重量”。在FLASH演示的过程中又有每一步的解释说明,学生能在观看的同时进行“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来巩固领会称象原理。如此动态演示,使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能从读中整体感悟到曹冲称象的巧妙之处,而且能增强感知、激发想象。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突破了语言训练的难点,实现了读中感悟。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从读中共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这句话,对情感在创作时和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得可谓精辟,学生在朗读课文、深入体验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情感的涌动。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点拨渲染,再现特定氛围,激起学生真情流露,朗读时就自然有所感悟、有声有色了。《蓝鲸》一文中,“鲸吞”的这种磅礴气势学生很难

生动体验,我便运用了多媒体视听效果,让学生看一看蓝鲸吞食鱼虾和海水的巨量,听一听食物一涌而入蓝鲸口中所发出的巨大声响。而后让学生朗读,读出“鲸吞”的气势。从学生抑扬顿挫、惊异万分的朗读声中,知道了学生此时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课文用语言描写的形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逼真、具体。境伴文出,情从境生,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油然而生的必然是与作者感情的共鸣。

4、优化多媒体技术组合,体验情操,从读中升华。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作者、教者、学者情感沟通的过程。伴随着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语言材料,理解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组合优势,展示课文蕴含的深远意境,有助于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得到感悟、升华,从而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学《鸬鹚》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初步进入意境;讲到课文的重点“鸬鹚捕鱼过程”时,我把这一场面用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鸬鹚不愧为身手敏捷的捕鱼高手。学生凝神观看,教室里发出一片赞叹之声。鸬鹚的一系列动作强烈充斥着他们的心灵,动物的高超本领激荡着他们的情怀,这样回过头来让学生朗读鸬鹚捕鱼的相关段落,抓住课文中描写鸬鹚动作的词语,学生当然能读得得心应手,而且佩服之致。以此为契机,再让学生浏览一下相关动物介绍的网页,让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奇妙深深震撼,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对动物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学生提出了人类捕杀动物的后果反思,有的学生道出了保护动物的呼唤„„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情感的升华,也感受到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熏陶。

正如契诃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一堂课3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动静互映,虚实相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朗读教学审美时空。

第二篇:浅谈朗读教学中音乐的运用

浅谈朗读教学中音乐元素的运用

雷圣艳

语文的教学是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而语言的实践能力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什么是语感呢?它其实就是指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可见,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出学生的语文修养。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这里的“读”。可理解为析读、品读、评读、自读、朗读等许多形式的“读”而我在这里单以朗读这种形式来谈一谈它对语感养成的意义及如何运用音乐的元素更有效地倡导学生朗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而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轻重缓急的口头语言,再造了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传导了浓烈的感情因素,甚至会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将自已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尽可能融为一体。如此,文章思路、情感、意境会自然浸润到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共鸣,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说,朗读是语感培养的一种基本方法。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效果,教师常借助多种丰富的朗读方式。如:齐读、领读、分角色读、录音朗读、表情朗读、配乐朗读等,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为语文的教学及学生语感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在这些朗读方式中,我着力尝试将音乐元素运用到朗读教学中,形成了一点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德国古典美学家谢林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我认为音乐作为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语文也有相通之处。即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选择与课文内容感情相通的时代之音,把音乐和语音沟通起来,根据音乐的语音、旋律、节奏,通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产生通感,就能在他们脑海中浮现生动的课文画面,并与作者在课文中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治性情,升华思想,加深印象,在美文和音乐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

可以说,从个体审美能力提高看,音乐朗读较之于其他艺术更能沟通人的艺术感觉,使人艺术素养、品位得到更有效提高。它使人在音乐的感染下,对文章意境和朗诵魅力的感受更直接、真切,仿佛身临其境,心弛神往;从审美效果看,音乐朗诵好像把作家的情思、诵者的感受如画面一样呈现于眼前,流入人们心田,能使诗文与音乐在相互激发、生成的现场感中弥散出超强的感染力、穿透力,从诵者的声音中飞出一把把小李飞刀,把诗文的蝴蝶钉在听者的耳朵上,从而把人的视、听、味、嗅觉和触觉感受全融进其美好意境中,使无情者有情,麻木者动容,敏感者遐思万千而沉醉其中。如,我在执教《乡愁》一文时,音乐元素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

一、欣赏《故乡的云》积淀情感,了解时代背景。

二、音乐选取《思乡曲》范读,介绍该音乐相关内容,深化学生情感。

三、学习用形象表现意象的写法,指导每节朗读技巧,并请同学配乐朗读。

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欣赏名家陈铎的配乐朗读磁带。《乡愁》是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该诗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由于学生距离那个历史时代已近半个世纪,很难真正深入地去体会,我第一步便在课前请他们欣赏了费翔的经典抒情歌曲《故乡的云》,并请大家说说该歌曲吟唱了怎样的感情。画面上,天空飘过淡淡的白云,歌者疲惫而深情的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孩子们马上抓住了这首歌的主题——天涯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然后,我顺势介绍了一下费翔的生世:其母与外祖母就是台湾当局逆历史潮流、大搞“台独”、割裂祖国,造成骨肉分离的无数人间悲剧中的一例……亘横在作者与学生中间的时空“隔膜”坚冰就这样消融。

在第二个步骤中,我选取了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范读了全诗,并简要了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因“四人帮”横行饱受凌辱,被迫流落国外,抱憾而终的痛苦一生。这不仅延续并加重了学生们对思乡主题的理解与体会,而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加上绵长忧伤的小提琴曲,使学生们几乎能触摸到诗人那呼之欲出的情感,并与诗人一品思乡之苦,起到了整体把握诗人感情的作用。随后,通过指导学生对诗歌节奏、重音等技巧的把握使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而鼓励学生也来配乐朗读更是掀起了课堂的小高潮。

由于有了前两个步骤的铺垫,学习起诗中的意象这个重难点也就顺理成章。所以当我在总结该诗时问道,如何才能了解这由个人的悲欢离合燃烧成的整个民族之痛时,孩子们不约而同齐声答到:祖国统一!一切水到渠成。而在这个步骤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我把学生分成两个组,采用合唱歌曲中二声部的方式,即让第一组配乐朗读第一小节,第二组配乐朗读第二小节,第三小节第一组提前两个节拍先读,第二组随后开始朗读,用个声部配合进行,读出错落有致、回旋往复而又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此时,课堂所有的人都沉醉其间,余音袅袅。

在最后一个步骤中,我又不失时机地请同学们欣赏了著名播音员陈铎的配乐朗读磁带。倾听这种高水平的朗读,是给学生们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而再对照朗读,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在忧伤,哀愁而音质优美的小提琴曲中,学生读出了语言之美,读出了节奏之美,读出了意境之美,读出了情感之美,读出了一种高于诗歌和音乐各自所固有的审美特性的新的艺术境界之美。

根据上例,我就如何运用音乐的方式更有效地推动学生朗读,谈谈自已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运用音乐营造朗读学习氛围:

音乐是什么?它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其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蕴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景,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为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基调及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如,学习《愚公移山》时来一首江涛豪迈深沉的《愚公移山》;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用一曲气壮山河的《好汉歌》导入;讲解《七根火柴》时选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长征组歌》第二章“雪山草地”表现红军战士克服恶劣气候、重重险阻的英雄气概;也可在研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余请大家一起倾听王菲的天籁之音《明月几时有》,既加深了诗文的记忆,又获得音乐美感的享受。总之,适当的优美的音乐歌曲运用自身的艺术境界和魅力,为语文课的教学,尤其是为学生领悟作者蕴含于文字间的情感思想能起到口头语言单独表达难以媲美的效果。

二、筛选音乐的原则: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语文课文类型不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要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旋律和感情。应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即,1、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内容相配。如,朱自清的《春》,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悦和希望之情,可选用选舒缓优美渐欢快的《苏堤春晓》或《柳色新》,这两首曲子都是极美的;而他的《背影》交织文中的是哀愁伤感与不尽的思念,可播放二胡曲《豫北叙事曲》配合缓慢的朗读节奏、充分的停顿。尤其最后一句用低沉语气缓缓结束以渲染那无尽的思念之情;再如《安塞腰鼓》,事先录下陕北高原后生们打腰鼓的雄壮声音,再加教师铿锵激昂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入击鼓现场,学生激情一下子调动起来。如果让他们在自己练读时有节奏地敲击一下课桌,学生们更是会激情扬溢;而讲授《珍珠鸟》,制作“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的画面及配上班德瑞的《依卡路斯的羽翼》,读时抒情缓慢,就可把人与小鸟之间的“依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相当成功的效果;读《孔雀东南飞》可配小提琴曲《梁祝》;读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可配古筝曲《渔舟唱晚》。

2、不同文体宜选用不同乐器演奏曲。如果是古代诗歌,一般选择中国古典乐器演奏的曲子。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再出示一幅一汪暗绿静水和碧绿宽大荷叶衬托的几朵含苞欲放的莲花,朗读课文气氛会烘托得极好;《木兰诗》选取旋律激昂、慷慨,具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广陵散》;《小石潭记》象一首抑郁忧伤的古曲,选用《高山流水》再合适不过了;乐府民歌《陌上桑》适用充实丰满的筝独奏曲《蕉窗夜雨》等。象现、当代诗文选择西洋乐器演奏的曲子一般会取得较好效果,如《秋魂》朗读配以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尽可以将其中“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之韵展现出来。当然,不是所有课文的配乐必须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有些曲子是亦古亦今的,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孔雀东南飞》和钢琴曲《梁祝》为《天上的街市》都能配合得不错。而《春江花月夜》配舒缓优美的文章也算得上“百搭”了。文章与音乐的选择如果能做到珠联璧合,锦瑟合鸣,相信乐韵和文心一定能相得益彰。

三、运用音乐元素的朗读方式:

1、教师配乐范读。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情感,又便于学生模仿学习。一般放在课堂开头,结尾环节。

2、学生配乐齐读。这种方式适用于朗读气势磅礴,壮阔豪迈的课文,加上雄伟奔放音乐的配合,能调动在场每个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

3、分角色读。它可让学生有一种极强的角色感、表演欲及竞赛心理。如果选用了适当的音乐配合朗读,能更方便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4、录音朗读。当“朗读”作为作业时,便难以检查,也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如果要求同学们配乐朗诵,并交磁盘或盒带,有条件的还可发送到教师的电子邮箱,课间在班级播放,同学们便兴趣盎然了。读歌、散文、文言文单元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看来简单,要做得好却要动一番功夫。

5、二声部读。视唱里的二声部指的是旋律、音色、音区不同或相同的两个声部配合的进行。我将它运用到配乐朗读中,效果极佳。只要是比较忧怨哀伤的诗歌,配上情感基调一致的曲子,让同学们分两个声部朗读,不仅能营造出那种一唱三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效果,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所特有的那种音乐的节奏之美。

6、选乐配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情景交融,境与情合,人景合一的完美境界,可事先剪三段民乐(一为《二泉映月》、一为《春江化月夜》、一为《梁祝》)作为披文入情的触发点。在概括完文段的景物特点后,用录音机播放,要求同学们用心去听,把握音乐旋律的感情基调,自选一段作为课文文段的配乐朗读音乐。如此,可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来唤醒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通过对节奏、旋律、音响等听觉表现进行分解和综合等心智加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7、唱读。有音乐伴奏可使朗诵者的大脑清晰。因为音乐能使人加深对事物的记忆。今人常利用古诗文作为歌曲的歌词,这为我们记忆理解古诗文起到一定的帮助。如我在讲授古诗《蒹葭》后,让同学们欣赏了琼瑶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并用“author ware 6.5”技术保留画面而填上《蒹葭》原诗词,让大家跟着哼唱,同学们兴致很高,而且当堂便能全文背诵。

四、音乐素材的获取:

音乐素材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如从Internet上下载;剪辑磁带、CD、VCD;网上求助搜寻等。

1、Internet是音乐素材的宝库,在这上你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音乐素材用于朗读。既可从音乐网站下载,也可到与课件制作内容相关的网站或一些教育网站上去寻找。如,古典的,可去“百度”搜游戏音乐,“仙剑奇侠传”、“轩辕剑”、“三国志”都是不错的音乐。“网游”里,“诛仙”、“水浒Q传”、“赤壁”里有几首好的背景音乐,都是出自小旭音乐室。还有一个音乐网站“雅燃”里的好多音乐。另推荐几首不错的曲子。《三国志〃英雄的黎明》(比较悲壮);《故乡的原风景》宗次郎的作品,比较舒缓,给人大草原之感;喜多郎的一系列。

2、去大型新华书店音像部寻找音乐磁带,CD、VCD甚至DVD的电影音乐背景再自己剪辑。如《金枝欲孽》笛曲、《亚利山大大帝》背景音乐(许多表达雄壮的电视作品都选用过它,象《士宾突击》的背景音乐、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等等)。还有一张CD《the Daydream》,许多文章的朗诵都能用上。

3、到百度“知道”中去向网友求助。实在选不好配曲,可以求助。往往“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建议值得一试。

五、配乐朗读注意事项:

①熟读。指正确规范标准读音,扫清朗读基本障碍。尤其是让学生配乐朗读前,一定要做到这一点,否则会极煞风景,效果尽毁。

②分清轻重、节奏,学会用语气表达文字情感。这些要贯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打好基础,不能一蹴而就。

③分层指导情感基调。一些课文在各部分的情感基调是不一致的,要点拨学生把握文章不同情感。如《天上的街市》,第一节表现出一种惊喜,第二节是赞美,第三节则是欢乐,最后一节表现出一种甜美,要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选用节奏相匹配的音乐朗读,效果才最佳。

④熟悉音乐。对音乐的快慢节奏熟不熟悉,朗读效果会大相径庭。何时激越,何时低沉、何时停顿如能与音乐节奏和谐融为一体才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⑤做好示范。先读或采用朗诵录音,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可帮助学生正音,了解词感情色彩,收到直观形象、感人效果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

⑥音乐不宜太响,否则会喧宾夺主,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要使朗读不但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成为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效率杠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的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而音乐元素在朗读中的运用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为了清晰准确地表情达意,往往有意地强调运用朗读技巧。

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也称作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课堂朗读隶属于这种艺术。这种语言艺术的技巧,集中表现在对语言节奏的掌握和运用上。听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朗读,如果内容好,又朗读得好,常常比我们自己默读感受得更深。朗读又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少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朗读教学的宝贵经验,能够正确处理讲解和朗读的关系,精讲多读,在分析课文思想及其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重视范读,并懂得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朗读的技巧,发挥朗读的感人作用,才能准确而有感情地传达课文的思想内容,才能唤起同学们思想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这一环节,对教好语文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握好这一环节呢?我们应该除了正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读者的真实情感外,特别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对各种体裁的文章,朗读时虽然有许多共同的要求,但由于表达方法和思想内容不同,又各有一些不同的技巧运用。各种朗读的技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综合运用。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思想发展的脉络很重要,正确表达每一篇,每一段,以至每一句的态度、感情,并在声音语调中自然流露出来,做到“以情带声”更重要,这样,朗读就有了生命力,就能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一般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只是强调了声音、语调等表达方式的变化,却忽视了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产生学生自己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自己能够找到合乎课文思想内容的正确的表达方法。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除了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他们的真实情感外,特别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运用。这里主要谈谈朗读文章时如何读准重音,如何恰当停顿,以及如何注重语速语调的变化。所谓语调中的重音,并不是加重声音使劲读出来,而是在文章朗读中为了表情达意,往往要郑重强调某个词或短语,所强调的这个词和短语,就叫它重音,也叫做重读。如果重音读得不准确,特别是文章中重点句子的重音若读不准,语言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会歪曲原意。要准确把握重音,就得搞清文章中所强调的词或短语,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和上下文的联系,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等。

重音的表达,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方式,而是和语气紧密相关,要用语气带出重音。语调的重音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这叫语法重音;一种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这叫逻辑重音。语气是由朗读者的态度、感情所决定的。文章中的主要词语和次要词语、重音和非重音是相对存在的。比如:在读“我们一定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句话时,并不是所有的字都是一样轻重的,这句话里最突出、最显著的一个词是“一定”,也就是说“一定”一词在这句话里读起来要比其他各词都重,其他各词相对就得轻读。朗读时,重音不能过多,过多了就等于没有重音,反而会使词语表达得不明确,重音越精,词语内容表达得越明确,只强调主要词语,不强调次要词语,主要的词语才能突出出来。

所谓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语句中间或者意群或者节拍群后面出现的间歇。朗读文章时,要想使气息完全服从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就要在分析文章内容,掌握思想脉络的基础上,把层次、段落、句子乃至每个词语都加以分解和组合。凡是内在联系不紧密,中间就要断开,停顿一下,再接着往下读。朗读中,不可能把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匀匀整整地摆得一样,必然要有或短或长的停顿。比如,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句话时,在“国”字、“个”字、“的”字后面毫无疑问是应该停顿一下的,只是“国”字后面停顿比较长,“个”字和“的”字后面停顿比较短而已。朗读“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这句话时,在“人”、“他”、“的”字的后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停顿。可见,一般的规律应该是:主语比较长的时候,主语后面应有停顿,宾语比较长的时候,宾语前面应有停顿,主语之后宾语之前都有停顿的时候,前一个停顿比后一个停顿要长。有时,在特殊语境中,人的内在感情突然发生变化时,也会造成心理上的停顿,朗读时也应该注意。当然,任何体裁的作品都有标点符号表示停顿,但是,要把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就不能只受标点符号的制约。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表达某种感情,反而需要停顿。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根据思想感情的需要却不一定停顿。如果完全按照标点符号去读,并死板地硬套段与段之间停三秒,句号之间停两秒,逗号之间停一秒,这就会使朗读机械呆板,毫无生气。

朗读中的停顿,不管是语法停顿,还是逻辑停顿,甚至是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暂时停顿,都是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和空白。只要恰当地停顿,便可以更好地发挥有声语言的组织、区分、转折、呼应、回味、想象等作用。如若停顿不当,必然会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破坏语意的完整。所谓语调,是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的一种语流调子,语速又是表示语流调子的快慢速度,朗读文章是否节奏明快、优美动听、语调的高低升降和语速的快慢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朗读文章时,往往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如何恰当处理好这些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这就是恰当运用语调和语速的问题。

朗读前,最好能根据文章的体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采用完全服从于能够充分表示思想感情所需要的语调和语速,从理解到表达,从表达又进一步理解,反复研究,反复上口试读,划上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必要的提示符号,下功夫揣摩节奏、语气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等,从中找出最恰当,最贴切的表达方式,还应该掌握各个句、段、节和全篇的表达方式,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有高调、强音,快速才能表达激情,这要看文章的具体内容,在特定的具体条件下,激情恰好要用低调、慢速来表达。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典型事例,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其中有的多处是战士的答话,要注意到这个战士是千万个最可爱的人的代表,同时又是千万个平凡的战士中的一员,他的口气要朴实、淳厚。朗读时语气要朴实自然,不要故作豪言壮语,拿出英雄腔来表现他与众不同。声音不可太高,速度就放慢一点,像拉家常一样地实实在在,这样才能显示出所要表现的人物崇高而宽广的精神境界,至此,全文的主题就突出来了。可见,朗读文章时,恰当运用语调和语速也是十分重要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内容中并深入到内容中去,让感情跟着内容走,使朗读自始至终保住思想感情的贯穿线。

当然,不同文体的朗读,对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的灵活运用各不相同。

一、议论文的朗读

议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要表达方法。它的特点是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科学地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朗读这类课文,应该把握住:

1.论点、论据和层次要读清楚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态度,尤其是中心论点,它是一篇议论文的论述中心。论据又是用来证实论点正确与否的事实和道理,是一篇议论文议论和说理的核心。朗读时,应该恰当地交错运用重音、停顿、语速和语调等技巧。要把论点读得突出、鲜明,把论据读得准确、扎实,有说服力,绝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吞吞吐吐,更不能似是而非,软弱无力。朗读中,应该根据需要分别以相应的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对课文读得清清楚楚,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论点的理解。议论文是一层一层分析问题的每一个层次读得要紧密,各层次之间虽有较长的停顿,但必须表示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上下衔接要自然,开头和结尾和注意照应。

2.感情要充沛,爱憎要分明

议论文不仅说理透辟,而且把深厚的感情蕴含在议论和说理之中。朗读时,应该注意利用轻重快慢的语速和高低变化的语调以及加强句子的语势把充沛饱满的感情表达出来,是非要清楚,爱憎要分明,能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力量。例如鲁迅的《友邦惊诧论》一文,驳斥性的语言较多,朗读这些语言时,就应该强调重音,减少停顿,用较高的语调和较快的速度,强烈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和憎。

二、记叙文的朗读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它要求记人叙事清楚、明白,一目了然,生动传神,活泼洗炼。它十分讲究谋篇布局,根据记叙文的特点,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技巧,把开头、中间和结尾读好。记叙文的开头,有的是记叙性的,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有的是抒情式的论说,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秦牧的《土地》;有的是描写性的,如鲁迅的《药》、《祝福》等。不管哪类开头,朗读时总的要求都应该精心设计语速、语调和语势的变化,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中间部分,情况错综复杂,有的记叙是层层推进,朗读时语速就得层层加快;有的记叙则对比映照,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就要分明适度;有的则是穿插曲折,语调就要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强有弱,朗读得波澜起伏;如果文中有倒叙、插叙,就应该把起止部分用明显的停顿交代清楚,衔接自然。叙述的重点或矛盾的高潮处朗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更要用重读着力处理好。在记人上,要用逼真、朴实、自然的语气和语调,有表情地朗读出各种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语言,做到绘声绘色,生动形象。记叙文的结尾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有始有终,不留悬念,如孙犁的《荷花淀》、鲁迅的《一件小事》;有的是留有余地,意境深远,如鲁迅的《故乡》等。不管结尾怎样,朗读时都不能戛然而止,应该用语调的灵活多变,语速节奏的快慢等启示学生去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诗歌的朗读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音乐感,朗读诗歌比朗、读其它文学作品要求更高一筹,不但要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还要能够运用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声音把这种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诗歌的节奏除了用押韵、平仄来表现,更讲究重音、语调、语速和停顿等技巧的运用。课文的段落和段落之间,要用最大的停顿,诗歌的诗节和诗节之间同样也要用较长的停顿,以体现全诗的结构安排。诗句中的停顿,应该依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或长或短,不能采取一律等同。行尾语调,该抑则抑,当扬则扬,切莫数行一调。语调和语速也要有鲜明的变化,如果从始到终语调和语速没有变化,不强调重音或韵脚,抑扬顿挫不鲜明,停顿一律,不难想象,这样的朗读将会是怎样的效果。朗读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节奏感和音乐感强烈,由于诗歌的节拍跟语速的快慢有关,跟停顿的关系甚密,因而在每一个节拍后面就会出现轻轻的拖腔,拖腔之后往往有短暂的停顿,这就形成了明快、活泼的节奏。朗读诗歌还要讲究平仄,注意韵脚,朗读得是否生动受听,具有音乐美感,语调的变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总之,强调重音,恰当的停顿注重语调语速的变化,在朗读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又是综合运用各种技巧的教学活动,朗读技巧的掌握运用,绝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朗读的自身规律,就得多花些功夫,多听多读,勤学多练,反复琢磨,反复实践,朗读技巧必然会运用自如。语文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语文课的朗读,还应该灵活运用朗读技巧以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练习,准确地表情达意,发挥语言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朗读能力培训 小结

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之

朗读能力培训小结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朗读技能培训,此次培训犹如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朗读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一次收获丰厚的学习。这次我有机会将我所学到的知识带给各位语文组的同事,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

首先,它有助于更好地体味理解作品内容。朗读能够通过视、听多种感官渠道刺激大脑,使朗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和体会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

其次,朗读有助于更好的识别记忆作品的内容。

第三,朗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长期注意朗读方面训练的人,语言感知能力会特别敏锐,能够很容易分辨出语言在韵律感、节奏感、抒情色彩、表现风格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第四,朗读有助于语言使用的规范化,能够更好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而通过朗读训练来学习普通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五,朗读还能够给自己以及他人带来精神愉悦、美感享受。通过这次共同学习,希望我们语文组的每位教师都能从根本上了解“朗读”,在朗读的时候能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同时,希望大家把这种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课堂中,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感受。

第五篇:朗读和朗读教学

《朗读和朗读教学》 主讲: 于永正 2010.7.22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 提示:只记对你有用的句子

朗读时,会自觉发现“对味”或“不对味”、贴切或不贴切。只有朗读才会体会出文章的感觉,体会出文中的感情。

2、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字语言本身就有感染力因为朗读语言里,除了包含文字语言的情感,理性光辉外谋害包含着朗读这个生根可的体味、独特的感受、熟练地技巧和声音的魅力,自然就会使听者(包括读者)动容。

只有用音乐才能形容汉语的优美——苏联诗人

3、朗读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 学语文一要内化,二要表达。表达式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朗读本身就是表达——代作者表达。朗读训练多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流畅、表情丰富、表达到位。

文章的字音念准,词义大致了解,就好好读书。问那么多干嘛,不问也罢。如:作者是怎么写这棵松的?

4、朗读有助于记忆

5、朗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了语感才会有流畅的表达,才会有好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有人说,有了语感就有了一切。

6、朗读可以发展想象力

二、怎样朗读

1、读出停顿(停连)a读完题目要停顿 b句号、自然段要停顿

《老于的忧虑》95的学生不会朗读 《酸的和甜的》朗读 c转折性停顿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够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备课首先备语文 教小学从朗读这个角度进入文本 深入浅出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徐世荣 D,回味性停顿 E生理性停顿

由于哽咽、气喘吁吁、生命垂危形成的停顿。F灵活性停顿

标点符号是为了看的,停顿时为了听的 停顿时朗读的重要支柱,朗读的王牌。

2、读出重音

语法重音 逻辑重音 感情重音 张颂先生把重音分为十种,较重要的诗以下五种

并列性重音 对比性重音 呼应性重音(问答式呼应性重音 分合性呼应重音)强调性重音 比喻性重音

3、读出语气

朗读学实际上是语气学,读出语气就是读出思想感情。

作为语文老师,要记住思想感情决定语气,决定语调和语势。朗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句首忌同一起点;句尾忌同一落点 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总之,读出语气是最重要的。语气以自然为好。叶老要求,朗读”要像说话那么自然“。

4、读出节奏

感情基调决定语言。

三、朗读教学

下载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专题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朗读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专题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朗读教学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董服相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朗读教学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清你的脸 ——重新审视新课程下的朗读教学 论文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

    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江西吉水尚贤中心小学罗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浅谈朗读教学

    浅谈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一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曾经就有语文专家说过:‚上语文课,不朗读,怎么叫上语文课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教学方面......

    浅谈朗读启发在教学中的运用(推荐五篇)

    浅谈朗读启发在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乞巧》课堂观察之学生朗读 朗读启发是语文教学中的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也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这可以帮助学生组织......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运用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运用 塔水处上游小学 王海英、 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作者写作思想、写作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当学生声情并茂地......

    二年级语文朗读口语小结

    二年级语文朗读口语,看图说话小结 一年级的老师监考二年级的学生,在朗读课文的选段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把字音读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2、 3、 有部分学生......

    朗读和朗读教学心得体会

    于永正《朗读和朗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听取了于永正老师的《朗读和朗读教学》讲座之后,我所得甚多。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置否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