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14: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一篇: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应聘初中物理的1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下面开始我的微型课教学。

同学们,开始上课。我们先来看大屏幕上的三幅图画。第一幅是猛然抽出玻璃杯下面的纸条,大家会发现玻璃杯怎么样啊?哎,没有动弹,还是原样。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片,还是这个玻璃杯上面放一个硬纸板,上面再放一个鸡蛋,猛然一抽硬纸板,发生了什么现象啊?哎,鸡蛋掉入了玻璃杯。我们再来看第三幅图。一辆小车上放着一个木块,往前滑行,前面突然碰到了一个挡板,小车静止了,那木块呢?木块还是继续向前滑动。同学们想知道,这三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说的运动与力的关系。(板书课题)

好,同学们,刚看完幻灯片有什么感想呢?老师来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那位女生你来说一下。硬纸板抽走了为什么玻璃杯还留在原地呢?因为杯子原来是静止的,抽出纸板后,杯子还保持着静止的。在看运动的小车,遇到挡板后,小车静止了,小车上方的木块还没有静止,因为木块一直是处于运动的状态。这就是我们说的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继续保持运动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惯性。(1、惯性定义)

生活中惯性是无处不在的,老师来请大家举例一下生活中的惯性。那位穿黑衣服的男生,你来说一下,他说我们在公交车的时候,如果司机急刹车,身体就会向前冲。那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物体会保持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可为什么沿着水平面运动的物体还需要动力呢?我们知道我们所有运行的车子都需要动力,如果没有动力就会慢慢停止下来。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有斜面的木板来做三个实验。让小木块从同一高度沿木板往下运动。第一次我们在木板上铺上毛巾。第二次在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三次什么也不铺,就是光滑的木板。大家用尺子来量一下车子滑动下来的距离。现在每个小组自己来做一下这三个实验,并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好,大家做的非常好,由于这个小车三次都是从斜面的统一高度画下来,所以三次都是相同的初速度,但是滑多远却不一样。主要是由于木板上的东西不一样。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你说。哎,很好。由于接触面不同。小木块在毛巾上滑动的距离是最短的,直接在木块上滑动的距离是最远的。这说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粗糙程度相关。在木板上最光滑,所以摩擦力很小,滑行的就最远。所以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非常光滑的水平面上给一辆小车一个动力,那么它会怎么样啊?哎,对,我听到有同学说小车会永远匀速滑行,非常好!这个我们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会保持匀速运动或者静止的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大家把这个定律读一下。(板书

2、惯性定律)

大家读的非常好,那么惯性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大家下课以后可以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惯性例子。我们大屏幕上有三道基础练习题,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做一下。恩好,大家做的都很不错。那么这里还有一个拓展提高的题,留给大家回去以后思考一下。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的微型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经典概念总结

一.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1.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物态 3.有时一个力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4.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5.篮球、跳水、皮划艇、跳远这四项活动中,跳远没有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规律。6.鸡蛋撞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相互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碗受到的力。7.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必须同时改变力的三要素。8.划船时想让船向左转,应左浆向前划水,右浆向后划水。

二.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9.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10.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11.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茶杯,施力物体是桌子。压力属于弹力,桌面受到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向下的弹性形变。12.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 13.弹力的大小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14.压力或者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者被支持的物体 15.弹力的大小只跟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三.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1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17.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

18.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但只能测重力。19.弹簧测力计可以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20.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21.弹簧测力计使中,弹簧、指针和挂钩不得与外壳摩擦。22.弹簧的伸长量总与拉力成正比。

23.探究“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时,实验结论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四.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24.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25.重力的方向永远是垂直向下的。26.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27.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28.把一物体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29.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30.物体的重心一定位于物体上 31.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32.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33.在太空中失重状态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但是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34.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35.1kg=9.8N 36.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测量同一物体,天平的测量结果不同,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37.太空中天平不能正常使用

五.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38.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39.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40.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41.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42.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4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44.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5.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46.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7.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48.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的作用。

49.沿跑道滑行的飞机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六、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50.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通过实验证明 51.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52.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正确的

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53.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54.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有关,与所处的位置、运动状态的改变无关 55.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56.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地球上惯性小 57.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越滚越慢, 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58.锤头松了, 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 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这是利用锤柄的惯性 59.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将落回火车上的起跳点(不计空气阻力)

60.行驶的汽车没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61.行驶的汽车没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6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6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64.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人体的惯性。

八、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65.摩擦力越大的物体之间粗糙程度越大 66.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67.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68.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69.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 70.用卷笔刀削铅笔,刀口与铅笔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71.用圆珠笔写字,滚珠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72.用砂轮盘磨刀,砂轮与刀口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73.用手握住一个瓶子,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74.当某同学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爬时,摩擦力竖直向下,匀速下滑时摩擦力竖直向上。75.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 76.匀速爬杆时,手对杆的压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77.用铅笔写字时,笔和纸之间产生的是滚动摩擦。78.自行车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都是向前的。

九、下列事例中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通过变滚动为滑动来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是()79.冬季冰雪封路时,卡车车轮上要装防滑链 80.自行车、汽车轮胎、鞋底常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81.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要把皮带张紧些

82.在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较新的运动鞋,而且不希望地上有沙子 83.在二胡琴弓的弓毛上涂上松香 84.自行车刹车用力捏车把 85.古人利用滚木移动巨石

86.快速行驶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轮会抱死。87.给机器零件加润滑油

88.在机器的滚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89.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90.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存在空气垫

十、下列关于物体受力情况说法中,请在正确的前面打上对号

91.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 此时他的推力小于车受的阻力

92.用10N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N 93.竖直上升的排球, 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 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94.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 上升时受到的合力等于于下降时的合力

95.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G的钩码, F可以小于G 96.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一定等于它所受各个力大小之和 97.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 98.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99.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的更快 100.101.人滑滑板,滑板随人动,是因为鞋与滑板固定在一起 自行车在转弯时是因为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三篇:初中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物理说课稿

我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一册,第十二章“力和运动”中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理念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环节

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理解,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德育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

2、德: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

3、情感目标: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目标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以往教学实践中证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基础知识部分比较难学的部分,学生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以至于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面对这一现象在这一节教学中突破重点上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在引题上创设情境,以毛主席诗词“坐地是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开端,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复习运动现象,故而知新,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通过物理实验进行启发诱导/ A:做课本中小车演示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每次实验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使学生找出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变化的是什么条件,不变:同一小车、同一斜面、让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变化: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再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渗透比较,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引导起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动脑筋思考问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感性材料。

B:其次通过上面的演示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C: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

3:在教学突出重点中,对定律中关键词语进行说明,各种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生活观念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的确良外推,它只是一种基础假设,由于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这条定律无法直接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在于它推得结果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形成对比知道知识的发展过程由错误

正确

完善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其框架,把握重点和关键。投影

牛顿第一定律

一、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错误)

二、运动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正确)

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完善)

环节五:难点突破

牛顿第一定律虽已建立,但学生对其建立过程仍比较生蔬,常不能予以接受因此造成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形成难点针对此现象采取了,实验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直观实验与抽象受力分析相结合的起来,这样做到了使其难点先简后繁,先定性,后定量;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的解决方法,使其难点被逐步得以解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理想实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二程序安排

本节课在程序安排上针对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了如下程安排:

1、引题,创新情境,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形成新旧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2、重视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推导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重视各种变成恰当的应用,对其定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使牛顿第一定律得以巩固,理解定义、特定的含义。

4、在此引导说明,对其进行加深,从而形成深刻印象,通过不同层次联系,加强基础与习题的配备,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认知情况,从而调整教学加经改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5、归纳总结。由学生回忆本节学到了什么为主线,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经过这一回顾,让学生会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设计。

6、定量作用: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学习困难的同学加深对本节特点及基础知识理解认识,为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行如下设计。

(1)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在复习运动和力基础上)

(2)新旧联系,指引注意。

(3)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实物、小车实验)

(4)讨论分析形成结论。如果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那么物体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让学生思考,讲座得出结论,从而养成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5)反馈强化,通过对定律本身说明及习题配备,使定律得以巩固和深化。

确定教学目标

导入课题

提供感性材料

分析推理

形成定律

反馈强化

巩固应用

小结综合以上是我将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上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重点、难点确定方面及其怎样突破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上一些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四篇: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实验 报告 探究加速度与 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

实验原理

探究加速度 a 与力 F、质量 M 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 M 不变,讨论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 F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讨论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______电源、______、砝码、________、导线.

实验步骤

一、测质量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仪器安装及平衡摩擦力

2.按图 1 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图 1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拖着纸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时,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的分力平衡.

三、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F 的关系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盘,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

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 4.在小盘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再重复步骤 4,重复三次,得到三条纸带.

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一)内.

表(一)

实验次数

加速度 a/(m · s-2)

小车受力F/ N

四、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M 的关系

7.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 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

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 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

表(二)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 · s-2)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 kg

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1 1

数据处理

1.需要计算各种情况下所对应的小车加速度,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公式 a= Δ xT2 计算加速度.

图 2

2.(1)根据表(一),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 F,作用力的大小 F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 a 与作用力 F 成正比.如图 2 所示.

(2)根据表(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的质量 M,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发现这些点落在一条类似反比函数的曲线上.我们猜想,a 与 M 可能成反比.为了检验猜想的正确性,再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落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如图 3 所示)

图 3

结论: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实验步骤 2、3 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3.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第五篇:《运动与力》说课稿

《运动与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谈谈我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理解,不足之处请各位指导交流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第八章——《运动和力》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家知道,约400年前,牛顿的三大定律的横空出世,奠定了整个经典力学的基础,而这400年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突飞猛进的知识爆炸时期,可见牛顿三大定律在物理学乃至社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将所有力学看做一座高塔,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高塔的奠基石。而在牛顿三大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见,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因此,本章由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引领学生走进运动和力的世界,在这里,学生是否领会牛顿第一定律,更是能影响到学生对整个力学课程的理解与学习。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第八章——《运动和力》的前后联系:

在学习第八章之前,学生对于运动和力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具体体现在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和第七章——《力》。我们来看看这两章的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共4个小节。第七章——《力》总共三个小节。不难看出,这两个章节,一个是介绍运动的相关知识,一个是介绍力的基本概念和两种常见的力。

接着,学生的学习进入了第八章——《运动和力》。在这一章节中,总共3个小节,它们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容易看出,这一章节中,学习内容包括一个定律,一种分析方法,以及另一种常见形式的力。

而在学习了第八章——《运动和力》之后,学生将进入到第一个处理实际问题的章节,也就是第九章——《压强》。这里,我们也来看看第九章的具体情况:第九章分为4个小节,在这一个章节中,都是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力学落在了处理实际问题的层面上。

第八章正是在这样基础上开始的。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更像是一座桥梁将力学与运动学联系起来,也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总体来说,整个第八章在本册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一章中,更强调培养学生由之前对力学的了解,上升为对力学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旧人教版教材中是如何介绍《运动和力》这一章内容的。

实际上,新版教材对整个初中物理的改动非常大,在旧版教材中,运动和力这一章总共分为了6个小节,它们分别是: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这一章也是旧版教材对于力学的开端,之后的一章内容是《力和机械》,包括5个小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杠杆、其他简单机械。可以看出,旧版教材在运动和力这两者中,更强调运动学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而在进入下一章后,才介绍几种常见形式的力,完成由运动学到力学的过渡。按照往年经验来看,学生在这一章往往不能顺利培养自己对力学中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也造成了之后学习简单机械、压强、浮力的困难。因此相对来说,新版教材中更注意这个过渡的自然性,给予学生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课标对我们教师在第八章——《运动和力》的教学中,提出哪些要求,我也会在每一条后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解释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判断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4)能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5)知道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下面谈谈我对本章教学的建议:

既然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对力学稍有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力学问题中的分析能力,那么我们便要在第一节就让学生进入到分析力学问题的情景中。

这里,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第八章的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牛顿第一定律,按照课标要求,这一节可以首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由来,即牛顿在前人基础上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说法的经过,穿插伽利略的斜坡实验,以及牛顿对于该实验的继续推理,也正好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契机。这一节中,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的结合的理解

第二小节是二力平衡,这里我建议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中,引出平衡状态的概念,然后穿插一个平衡小车的概念,加强学生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在得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之后,顺水推舟的得到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问题,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在这一节中,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做受力分析的能力

第三小节是摩擦力,这一节的安排是新教材在本章中的点睛之笔。由于初中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能使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因此,要得到摩擦力的大小,只能通过受力分析,或者说只能是从二力平衡的条件中得出。建议在向学生介绍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后,可以考察学生应用二力平衡得到摩擦力。可以说,这一节既是介绍一种新的形势的力,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考察。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察学生对本章学习情况的了解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考察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即分析物体受到怎样的力,又会怎样运动 第二、考察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即由二力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的联系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者受力的大小 第三、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即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是否能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到未知力的大小、方向,尤其是摩擦力的存在与否的判断。

以上,就是我对本章的理解与建议,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下载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学教师物理试讲《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力与运动教案

    力与运动的教材教法分析林溢斌110302024 教学地位 本章教学一定要加深记忆,要使本章教学成为前面所学概念、规律和方法的延伸、扩展和加深。本章所学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5篇可选)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此说课稿是本人参加柳州二中所抽到的课题,并以此说课稿取得了胜利,仅此献给找工作的同行们,希望跟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舒畅,来自广西师......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川省南江县第二中学 刘新明 【学生分析】: 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概念能正确的受力分析 对传感器这种测量加速度的工......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测试题 知识与技能(共72分) (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自行车 C.树木 D.房屋 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案 4(5篇)

    天材教育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学生: 老师:廖勇泉 日期: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归纳: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⑴ 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⑵ 由物体......

    苏科版《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本站推荐)

    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领悟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器材: 斜面、木板、玻......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力与运动章末习题(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第九章力与运动章末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A人在地面上行走;B系鞋带或打绳结;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考点聚焦】 1.知道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 2.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