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
为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就加快服务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包括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门类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网的其它各行各业。服务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承担着服务一、二产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增加就业等功能,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乡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信息等产业乃至技术、商务服务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我乡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互动,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年,我乡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九五”初期提高了个百分点。但我乡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吸纳就业能力不强,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第一、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就服务业内部而言,结构也不尽合理,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步伐还不快;信息、物流、社区家政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档次较低;专业技术人才较缺乏,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滞后,开放程度不高,垄断程度较高和管制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影响了服务业发展。全乡各部门各网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转变观念,针对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工贸、旅游、唐山北部区域中心中等城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入,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吸纳就业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社区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商务服务、金融保险、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公益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发展目标。与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衔接,力争到年,全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年均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左右;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年均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左右;到年,基本建立起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
(五)商贸餐饮和文体娱乐业。坚持鼓励、支持同引导、管理并重,推动商贸餐饮和文体娱乐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商贸服务业。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业态,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城乡互动、方便快捷的商贸流通体系。围绕特色产业,发挥农业信息中心作用,引进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先进经营方式,巩固扩大区域无形市场。积极发展餐饮业,不断提高餐饮业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快发展文体娱乐业,鼓励建设各类娱乐设施,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消费需求。促进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吃、住、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环境。
(六)物流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构筑以现代交通和流通产业为基础,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运输业。积极开辟客运班线,推进客运“村村通”工程。
(七)水利、环保。水利事业,积极推进水利事业市场化运作,发展水利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水利事业,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积极推广尾矿砂制砖、高炉矿渣再利用等环保项目,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八)教育、卫生、文体、科技等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围绕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卫生服务业,围绕满足群众生活和健康需求,加快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引导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文体服务业,围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体产业发展体制,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单位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乡文体中心建设,到年建成一个符合宽裕小康标准的文体中心。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体系,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以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科技服务业,加快建立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承包基地、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中介组织,支持各类企业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整合农业科教资源,加强乡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到年,争取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以上;年达到以上。
四、保证措施
(九)加强政策扶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各个领域。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和政府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降低创业门槛,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实施的行政许可,都不得作为企业和其他组织设立、登记的前置条件。切实发挥行政审批中心作用,简化前置审批,减少中间环节,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环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对应当减免的税费要切实减免到位。加大新建服务业企业扶植力度,对投入大、效益高,促进就业的项目,要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十)加强就业服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机会。围绕服务业发展需求,对从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在服务业领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提供援助。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引导服务业企业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十一)推进改革开放。培育服务业龙头,支持服务业企业实施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拓展领域,扩张规模,打造品牌。推进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服务业项目;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地区优势服务业企业加强经贸联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服务贸易和对外劳务输出。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委、政府成立服务业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建立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乡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制定和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篇: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
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
乡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
为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就加快服务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包括国民经济各个产业
门类中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好范文的其它各行各业。服务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承担着服务一、二产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增加就业等功能,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乡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信息等产业乃至技术、商务服务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层次、范围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我乡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互动,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2004年,我乡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九五”初期提高了个百分点。但我乡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吸纳就业能力不强,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第一、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整个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就服务业内部而言,结构也不尽合理,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步伐还不快;信息、物流、社区家政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档次较低;专业技术人才较缺乏,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滞后,开放程度不高,垄断程度较高和管制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影响了服务业发展。全乡各部门好范文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转变观念,针对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工贸、旅游、唐山北部区域中心中等城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入,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吸纳就业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旅游、商贸餐饮、社区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商务服务、金融保险、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公益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发展目标。与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相衔接,力争到2007年,全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年均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3左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年均增长1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左右;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
(五)商贸餐饮和文体娱乐业。坚持鼓励、支持同引导、管理并重,推动商贸餐饮和文体娱乐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商贸服务业。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业态,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城乡互动、方便快捷的商贸流通体系。围绕特色产业,发挥农业信息中心作用,引进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先进经营方式,巩固扩大区域无形市场。积极发展餐饮业,不断提高餐饮业服务档次和水平。加快发展文体娱乐业,鼓励建设各类娱乐设施,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消费需求。促进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吃、住、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环境。
(六)物流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构筑以现代交通和流通产业为基础,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运输业。积极开辟客运班线,推进客运“村村通”工程。
(七)水利、环保。水利事业,积极推进水利事业市场化运作,发展水利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水利事业,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积极推广尾矿砂制砖、高炉矿渣再利用等环保项目,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八)教育、卫生、文体、科技等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围绕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卫生服务业,围绕满足群众生活和健康需求,加快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引导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文体服务业,围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体产业发展体制,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单位改制,鼓励民
间资本参与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乡文体中心建设,到2010年建成一个符合宽裕小康标准的文体中心。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体系,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以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科技服务业,加快建立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承包基地、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中介组织,支持各类企业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整合农业科教资源,加强乡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到2007年,争取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2010年达到57以上。
四、保证措施
(九)加强政策扶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各个领域。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和政府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降低创业门槛,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实施的行政许可,都不得作为企业和其他组织设立、登记的前置条件。切实发挥行政审批中心作用,简化前置审批,减少中间环节,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环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对应当减免的税费要切实减免到位。加大新建服务业企业扶植力度,对投入大、效益高,促进就业的项目,要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十)加强就业服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机会。围绕服务业发展需求,对从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在服务业领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提供援助。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引导服务业企业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十一)推进改革开放。培育服务业龙头,支持服务业企业实施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拓展领域,扩张规模,打造品牌。推进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服务业项目;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地区优势服务业企业加强经贸联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服务贸易和对外劳务输出。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委、政府成立服务业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建立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乡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制定和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支持郑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五篇: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调整
3、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5、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6、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7、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强市富民、和谐幸福目标的现实选择
8、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职业教育六大产业
9、努力把石嘴山市建成生活舒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宜居乐业的幸福城市
10、打造商圈,打造市场,打造龙头,打造特色,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11、突出山水人文特色,着力打响“山水石嘴山、奇石甲天下”的城市旅游品牌
12、深入开展景区创A活动,打造精品特色旅游景区
13、着力建设发展“五大旅游区”、“十大风景点”
14、建设大口岸,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企业,发展大物流
15、加快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品种齐全、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
1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建设创新城市
17、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
18、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19、人人谋划服务业,人人参与服务业,人人推动服务业
20、切实加强领导,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1、围绕总量翻番、结构优化、就业增强、活力增强目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2、突出山水园林和生态宜居特色,着力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3、突出打造核心商业圈,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24、推进商贸流通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特色、打造龙头
25、着力培育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的名店名吃名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