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伊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伊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各乡镇、开发区,县直各单位:
现将《伊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全年水电暖费用、车辆燃油及下乡补助和技术人员培训经费表附件:2.伊吾县乡镇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表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伊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转型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要,依法规范县、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自治区、地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针,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和规范化服务为手段,按照“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加强服务站建设,充分调动技术人员钻研业务、开展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加快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促进县乡服务站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完善机构,强化职能的原则。通过改革,不断壮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提高服务站整体功能,强化站(科室)职能职责,保障群众享受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
2、坚持公益性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站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
3、坚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民主办站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完善管理手段,强化目标责任,实行技术人员工作绩效与工资待遇相挂钩,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整体效益。
4、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尽最大可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服务需求,使广大育龄群众在服务站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进一步优化站所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6、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合理配备和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两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行政部门依法监督,运行顺畅,人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管理新体制,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服务站为骨干、普通乡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把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当地公共服务的优质资源,成为群众接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首选单位。2011年,启动伊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县、乡服务站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80%,每个县站至少有1名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至5名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法定执业资格;每个中心站有1名以上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名具有执业护士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名专兼职宣教人员;普通乡站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到2013年,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并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服务优良、管理科学、精干高效的职业化技术服务队伍,技术人员全部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改革创新内容及重点
(一)改革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法人”职能职责
1、进一步落实“法人”地位。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为本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第一责任人,负责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实行 “管理规范统一制定,人员统一调配,资金统一管理,工资统一发放,药品统一配送”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资得其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上,县服务站对乡镇服务站实行直管,县服务站站长为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监控的第一责任人。
2、严格技术规程。按照《技术常规》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指导、监督乡镇服务站开展技术服务。
3、明确职能职责。依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要求,统筹安排县服务站和各乡镇服务站发展目标及年度工作,并对县乡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定岗定责。
4、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县站同乡镇服务站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每月或每季度对县、乡服务站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并兑现奖惩。
(二)改革用人机制,提高计划生育技术队伍整体素质
1、服务站长实行竞聘上岗。在全县各乡镇推行竞聘上岗,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乡镇服务站站长按照学历、职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敬业精神、考核情况进行公开竞聘,聘期为两年,负责服务站的全面工作。
2、技术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各乡(镇)技术人员根据双向选择的程序,按照自治区规范化服务站标准进行重新整合,一律实行聘用制,聘用时间为两年,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聘期内进行业务考核与综合考核,考核称职的继
续聘用,不称职的予以解聘。严禁非医学专业人员进入计划生育服务岗位。每个服务站确保一名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一名执业护士资格人员,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的范围开展业务。
3、提高计划生育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1)提高技术人员技能和素质。建立月考试季考评年比武考核机制,推进人口计生服务队伍能力建设。要求技术人员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到2013年,70%以上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具有法定执业资格,三年内不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的,不得从事技术服务工作。要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和责任追究制。
(2)强化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术人员在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基础上,加强继续医学教育,要求必须取得医学大专以上学历。选送乡镇服务站中具备(或可能具备)执业资质、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到县医院、县站进行短期培训,到县服务站短期工作(应不短于3个月),针对其业务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培训。并对县、乡镇服务站具备执业资质、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选送参加自治区科研所举办的批次进修班等短、中期培训,促其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3)实行专业技术人员传帮带制度。在不改变人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选派县服务站业务能力较强、具备执业资质的技术服务人员轮流到工作开展较差、人员资质不符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要求的乡镇服务所短期工作(不少于3个月),带动乡镇服务站开展业务。
(4)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鼓励、支持不具备执业资质技术人员考取执业资格,对无执业资格者,限期取得执业资格,对经待岗、进修后还无执业资格(含医、药、护)者一律不得聘用。
(三)改革管理机制,强化县、乡服务站的规范化管理
1、以制度规范行为。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服务承诺》、《计划生育技术人员道德规范》、《值班及交接班制度》、《统计工作制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基层指导工作制度》、《随访工作制度》、《护士职责》等制度,严格以制度规范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对违反制度的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2、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县服务站与乡镇服务站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量化、细化工作指标,明确岗位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技术人员完成当年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情况与年终考核、评先晋级、发放福利等待遇挂钩。对于不具备执业资格、业务水平差、没有培养前途人员,应逐步转岗或清退。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的终止合同,不予聘用。
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积极开展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口卫士”活动,树立敬业爱岗、服务群众、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等良好的医德医风,推行服务承诺。对群众反映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的技术人员,一经查实,扣发当月工资;对利用工作职权之便对免费项目及药品私自收费的,一经查实,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服务机构形象化规范,建设舒适、温馨的服务环境。规范县、乡、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名称,认真履行人口计生服务站的“八项职能”,即: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技术服务、药具发放、信息咨询、优生指
导、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依托人口计生三级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重点做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测,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探索建立名人(能人)效应+广告宣传+新设备+能力建设+现代化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机制,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四)改革分配机制,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引进经济管理手段,每年年初县人口委同县服务站、县服务站与乡(镇)服务站签订经济效益目标责任书,把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与绩效工资待遇结合起来,在保证财政工资全额拨付的前提下,实行效益与奖金挂钩。对县、乡服务站中具备执业资格,业务能力强,“一专多能”的技术骨干,且在年度技术人员考核中排名前列者,增加奖励额度,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技术服务人员奋斗有目标,工作有规则,报酬有保障。
(五)改革财务管理机制,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经监督,推行成本核算制度,严禁免费服务项目进行收费,非免费服务项目抬高收费,一经发现,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财政对乡级转移支付资金的15%,其中20%核拨到县服务站,县服务站根据考核情况用于补充乡(镇)服务站工作经费。(附表1)
2、县服务站重点加强中心站、普通站的管理,实行财务统管,“县管乡用”,使分散的资金统一调配使用。
3、计划生育免费手术费由县人口委与服务站根据实际工作量结算,统一拨付乡镇服务站。
4、县服务站设立中心药房并严格按照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经营,中心药房要按照各乡镇实际需求,采取集中采购方式购进药品,统一配送各乡镇服务站使用和分销,各乡镇服务站不得直接进行药品的采购。药品经营收入统一设立专户,上缴财政统一管理,年底统一核算。
5、医疗设备经医药公开招标统一采购。日常技术服务材料消耗由县服务站统一采购,经费计入技术服务成本。
6、县乡服务站日常运行经费(如水、电、采暖、车辆燃油、设备采购等)编制年度计划,经费列入县 财政预算按时拨付。(附表2)
7、加强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采取轮流进修学习的方式,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所需费用由县财政预算列支。(附表2)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技术服务站运行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伊吾县服务站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工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二)强化队伍建设
改革和完善用人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把思想好、作风正、业务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选调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服务队伍。
(三)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出台《伊吾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方案》、《伊吾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意见》、《伊吾县计划生育技术人员考核奖惩办法》等文件,以及《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服务承诺》、《计划生育技术人员道德规范》、《服务站财务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把计划生育事业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确保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以及基层工作人员报酬的落实,并随经济发展逐年提高投入总体水平。在财力保障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免费手术费、县乡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规定所需配备的设备经费除从服务站门诊收入中列支外,不足部分由县财政予以保障;
2、县乡服务站门诊收入全额上解财政专户,县财政统筹后三年内非税收入全额返还,三年后根据非税收入情况核定返还比例,加强县乡服务机构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五)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服务功能,促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把满足群众基本生殖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贯彻“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由以“坐诊”服务为主转变到以“走诊”上门服务为主,切实承担起“八项职能”。县服务站将主要日常门诊工作全面转向乡(镇)技术服务指导,坚持走特色服务的路子。实行分片包干,县服务站分片包乡(镇),深入基层指导技术服务人员严格按照《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规范操作,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并及时反馈。县、乡服务站确保于2011年成功创建自治区“标准化规范化先进服务站”和2012年实现“数字化”服务站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服务环境。
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按照形象化规范建设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各乡(镇)要以实施国债建设项目和援疆为契机,加强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建立设备共享机制,采取“联购、联用、联管”的办法,对服务机构、诊疗设备实行统一购置配备、统一调配使用、统一管理标准。全面推进县、乡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育龄群众提供及时、便捷、安全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家庭保健服务。
第二篇: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决定党的建设的成效、决定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正确估价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现状,从中找出改革创新的对策,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党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来改善党的领导。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领导体制机制,但由于领导体制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领导体制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继续克服。
在领导职能方面,当前的领导体制中领导职能划分不清比如党委、政府、人大这三个机构,它们之间的职能究竟应该如何区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说法和做法。再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这些年在体制上一直是似分不分,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一方面大力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还仍要以代表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认可为准。
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方面,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一些领导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少数领导干部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等,这些不足和问题都与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不相适应和不相符合。
在权力实施方面,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领导权力是领导体制的核心,权力实施以权限划分为前提。权限划分包括党政权限的划分、国家机关横向与纵向权限的划分,以及政府与企业、事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划分等。当前,领导权过分集中于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在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中,又过于集中在为数很少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身上。由于权力下放不足和过于集中,使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出现掌权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在机构设置方面,领导机构高度膨胀。领导机构是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实体,是领导体制的组织表现形式,机构设置合理,领导工作才能完整有序地运转,达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统一。长期以来,我国领导机构尽管历经多次精简,但每一次精简过后又迅速膨胀。因此可以说,在当前,机构臃肿仍然是我们当今领导体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在对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当前的领导体制一直缺乏对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者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领导者一手遮天、唯权为大的情况在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由于领导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权力异化现象时有发生,涉及领导者的各类刑事案件无论在职务级别上、案件数量上还是案件影响上,这几年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干部人事改革方面,缺乏活力。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然而在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于社会各领域的要求,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公开、公平、公正这些现代用人思想和观念在人事制度上仍然有待成为基本的操作行为。可见,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大力进行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不仅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对策。
改革创新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必须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给党带来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坚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放弃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稳妥地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换届后的工作形势对加强和改善党委领导提出了新要求,党委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思路、定决策上,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好与同级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提升班子整体功能。
二是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机制。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出发,达到真正靠民主与法制来执政,真正靠法治而不是靠人治来执政,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而不是高度集权制来执政的境地。为此,一要理顺三种关系。首先是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这是一种领导关系,也是一种工作关系,党的各项决议和政策要按科学的程序提交人大讨论和建议实施,坚决克服过去那种不讲程序,不尊重人大,使人大仅仅成为“举手机器”“、橡皮图章”的情况。其次是党委与政府的关系。这是一种分工负责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不要过多地干预政府工作,而应在如何充分发挥监督和保证作用上下功夫。在当前,要通过改革,逐步改变由党组织直接代替政府作决定、发指令的现象。再次是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本质上这是一种决策和执行的关系,政府对人大定期报告工作应成为一种制度,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二要合理设置党政机构。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三要善于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并依据法律和程序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三是完善党委决策议事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工作规则,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等重要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常委分工职责内的具体问题则由个人决策,常委对个人决策行为负责。进一步修改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相关制度,规范常委会和全委会的议事范围、程序和规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抓好决策调研、民主决策、决策执行和执行监督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常委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全委会的决策内容,对于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议题和推荐干部等重要活动,进行全委会投票表决,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
四是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机制。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必须把领导经济建设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核心职能。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时,要从全局角度合理划分工作层次,明确党委常委会与政府常务会在经济工作决策上的不同职责。党委领导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把握方向、搞好决策、用好干部、优化环境、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对事关全局的工作,要由党委牵头抓,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任务,党委提出总体目标要求,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对日常事务性工作,党委加强督促检查,给予支持指导。
五是完善社会管理机制。①民生保障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优化产业与增加就业统筹好,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分配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③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紧急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况。切实加强对各种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的依法管理,使它们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④维护社会稳定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严防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生产安全事故等兴风作浪,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坚决打击各种邪教组织,从而保证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而又安定有序。⑤利益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中央政策、决策在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方面的调控功能,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六是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对于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建立权益保障机制方面,要突出解决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七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建立诉求表达机制,努力疏通、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八是建立健全发现问题预警机制和应急事件处置机制。许多社会不和谐问题都有一个萌芽、发展、爆发的过程,建立发现问题预警机制,对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苗头、问题和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九是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解决当前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第三篇: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党的十七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改革司法保障体制„„2008年底,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部署了4个方面、60项改革任务。
自上而下,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呈现出整体推进、扎实有序、举措频出的良好态势。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而又复杂艰巨的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砥砺奋进。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口计划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口计划综合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和县人口和计生局的文件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现就全面深化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打造“优生促进”、“金秋关爱”、“协会会员宣传服务”等工作品牌,加强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宣传教育、协会建设四项工作,全面推进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升级,更好的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的作用,全面推进机制、体制、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的工作机制。
二、主要措施
1.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相关部门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吸收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配合抓的责任制度,做到认识、责任、措施、投入、检查到位。完善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评估,并由镇计生部门及时向组织部门通报考核情况。
2.健全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管理机制
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人口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析内在规律,为镇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认真实施“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人口计生工作要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分线考核制度,做到日常工作考核与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完善“一票否决”制度。
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与上级部门以及与公安、统计、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人口数据的实时交流、实时比对和实时监督。
3.健全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制
全面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优质服务示范所创建活动,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水平,加强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优生咨询室和优生咨询服务能力建设,把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成融生育管理与指导、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健康咨询、人员培训、药具指导发放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家庭健康指导站。全力开展优质服务争先创优活动,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意识,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机制。坚持药具工作规范化、药具服务人性化、药具管理信息化机制,建立“行政管理、社会参与、部门配合、规范服务和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式、立体化”的计划生育药具发放体制,形成主动发放与需求服务相结合、普及发放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的发放服务模式。
5.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各村按照常住人口的规模比例配备专(兼)职流动人口联络员。按照户籍人口标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建立和完善“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双向考核”新机制和“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形成“信息互通、管理互补、服务互动、责任共担”的“一盘棋”格局。
6.推进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型家庭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健康指导服务,促进我镇群众家庭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7.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创建活动。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工作,畅通“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8.重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计生协会理事会,加强村民组协会小组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和人口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针对计生协会会员和人口志愿者的优惠政策。推进企业、行业和专业经济组织计生协会建设,扩大人口计生工作的组织基础。开展经常性的协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三、健全和完善人财保障机制
1.加强人口和计生干部队伍建设。计生办中配备一名具有医学专业技术水平的成员,配备一名懂微机的操作人员。村级计划生育专干要公开竞聘上岗,加强人口计生中心户长和计划生育协会小组长的队伍建设,对村计生专干和村人口计生中心户长坚持“镇管、村用”的原则。逐步提高计划生育中心户长补助标准。
2.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通过考试录用和自主培养,按照行政管理、宣传倡导、科技服务、信息综合、群众自治框架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口计生队伍。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生殖健康咨询、家庭计划指导、人口信息统计、心理咨询等能力的人口计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3.健全投入保障机制。镇财政围绕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目标、任务,加大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稳定增长、保障有力的财政投入机制,保证人口计生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等经常性工作所需经费,体现优先投资的全面发展。
四、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的新机制,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镇总体考核目标中,与镇各项工作指标相结合。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的决策权、知情权、参与权。
2.深化责任意识
镇、各村、各部门要把创建活动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创新机制领导小组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有分工、有合作,进一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整体工作格局。人口计生部门要层层明确责任,细化量化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抓好创建活动。确保综合改革创新机制各项指标落实到位。
第五篇: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把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业用水机制,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和优化灌区管水方法,调整农业与生态之间不合理的用水现状,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加快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步伐;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首先要规范管理、合理配置。严格执行自治州“总量控制,限额供水,超引加价、节本增效”的引配水原则,在全县各灌区、协会推行水票制、用水申请制和预警制。推广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的集体灌溉模式,实行“供水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体质,形成政府调控、民主协调、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的水利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引、配水计划和渠道轮灌秩序,坚决杜绝“人情水、关系水”和无故浪费水现象,确保公平、公正灌溉,保证按需供水。继续做好水量、水费的核算工作,在各村组设置水费公开栏,及时公布用水情况和收费情况,做到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
继续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村级用水管理及水费征收工作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全面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用水管理和水费征收工作的积极性。依托用水者协会,灌前编制用水计划和配水计
划,灌中合理安排水轮,做到灌前有管理,灌后有预警。为自治
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做好工程管理体制建
设。自治县境内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已根据自治区土管
局、自治区水利厅[1993]18号文件规定进行确权划界,人人都
有管护的职责和义务,水利工程由水利部门和各受益单位共同进
行管理维护。根据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水利管理办法(试行)》
第四章第十三条规定,水利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维护以支渠为
界,支渠以上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水利部门负责筹资、建设和
维修养护;支渠以下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由村(组)受益单位负
责筹资、建设和维修养护,村(组)受益单位在筹资建设上坚持
“一事一议”原则。各灌区四级渠道(干、支、斗、农)的清淤
工作由乡镇(场)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农牧民负责实施。
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工程规模较大且位置远离耕地及居民点的派驻专门管护人员,居民点附近在耕地内的工程由村民进行看
护,保护工程不被人为破坏。对年久失修、已经损毁的工程进行
重新修建,对部分损坏的工程进行局部维修,保证工程尽快恢复
并发挥效益,维护正常的水利基础建设环境。
随着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必须寻求多种投资渠
道和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保障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
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已建成的水利设施正常发挥效益,在积极争
取国家项目的基础上,自治县财政也应逐年增加对水利的投入。
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引导农牧民参
与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积极开展经营权转让,股权转让或资产拍卖等融资手段,引
进先进的管理手段,盘活水利存量资产。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经济,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理顺供水成本,确保投入有回报,为民
营水利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增强水利对民间资本的吸引
力度。
稳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发挥水价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
进节约用水和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实行供水到户,加快
水价改革。实行供水到户可以杜绝农业用水混乱局面,促进节约
用水,减轻农民用水不合理负担,促进水价改革,提高水费的计
收率。各用水者协会在供水到户的基础上,要加强末级渠道的管
理,实行用水户最终结算水价制度。供水到户工作应不断完善和
改进,提高供水质量,没有推行供水到户的用水户协会,应加强
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在辖区实行供水到户。按照“一次定
价,分步到位”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确定水价,各级财
政承担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
计入供水成本。各地州核定农业成本水价,县确定执行水价,报
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备案,“十二五”力争达到水成本价的70%,“十三五”基本达到水成本价。末级渠系维护费有农民用水合作
组织按照民主协商的原则自行确定。农业供水推行终端水价制
度,建立并完善计量合理、规范管理的水费计收体制。制定工业
水价指导意见,明确工业水价构成,按照工业供水类型和区域水
资源平衡稀缺程度核定水价。实行差异化的水价政策,区分水资
源公益性和商品性,农业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
价制度。对农村二轮承包地、牧民定居饲草料地和粮食生产之外的耕地、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加收资源水价,拉开高耗水行业水
价价差。资源水价由县级以上政府根据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核定。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实行成本水价供水,没有达到成本水价供
水的差额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贴,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自来水
厂由自治区财政给予用电费用补助。稳步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阶梯式水价制度。由自治区发改、财政和水利等部门提出自治区
水价综合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
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善基层
水利服务机构,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建设,从乡(镇)、场水利管
理站到局属各股室,严格工作纪律,大力提倡生活节俭、工作有
效、廉洁自律、热情文明的作风,再创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牢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服务观、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加
强对新技术、新节能产品的培训学习力度,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效能建设、节能环保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各级水利服务机构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
性职能。充实基层水利服务人员,确保基层一线工作的水利技术
人员的比例及专业性质。支持县乡建立农村基层水利专业应急服
务组织,提高抗旱、防洪等应急服务效率。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
系,加强水利科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以工程技术和节水
技术为重点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以膜下灌溉技术为代表的高效节水技术应用范围。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
办公进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为驻各乡(镇)、场水利管理
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电子办公设备。根据水管人员量、测水以
及工程建设需求,更新一批测量仪器设施。对局属各股室老旧电
脑进行更换,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新建一套远程自动化控制滴灌
系统设备,更新水利建设档案管理室,增配摄像机、照相机等档
案管理设备,以满足现代水利建设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水利队
伍自身建设。大力支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工程维护、用水管理和水费收缴等自我管理水平,增强自我服务能力。充分
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经营性水利服务项目走向市场。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制定
相关政策制度,编制规划,组织保障实施。制定节水办法,编制
节约用水发展规划。总量控制,逐级分配,定额管理。根据全县
用水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用水指标,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
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配置。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并按
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深入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节水增效能力。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
技术、设备和器具。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取水许可
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核心的,包括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等在内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制度。确立节水投入的专项资金。从水资源费、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水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节水管理专项资金。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贴、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建设长期稳定发展。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用水行为,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