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机关党建提高到新水平
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机关各项职能的发挥,并决定各项工作任务是否能圆满完成。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以此推动全局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业绩。
机关作风的状况与机关党风建设密切相关。局机关作风建设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机关党组织一定要贯彻这一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把推进机关的作风建设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重点,从以下各方面狠抓落实。
加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是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性工作。政治上的坚强,取决于信念上的坚定;作风上的清廉,来源于思想上的清醒。作为机关的党员干部,首先必须学好党的基本理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狠下功夫。同时,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的学习。要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和本单位中心工作来学习。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注重实干。切实有效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党的好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注重实干,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之所以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全党同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现在,有极少数党员,对党的事业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具体工作马虎敷衍,推诿扯皮。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注重实干,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这是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是针对一时一事、一处一人,而是全面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要求。机关的各项工作是一个连锁运转的整体,每个岗位都是这一整体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和滞后,都会影响这一整体的运转。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都要有一股不出成绩不撒手的狠劲、不列先进不罢休的韧劲,下深功夫、狠功夫,促进机关建设不断进步。注重实干,要有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坚持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努力克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中央决定把今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中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严于律己。党的纪律是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党员都要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权力观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二是增强奉献意识,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树立正确的名位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树立正确的名位观,首先要想如何为党多做工作,多作贡献,如何为人民群众多谋利益,而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不能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三是增强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我们共产党人是立党为公的。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和社会之上。每一个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工作制度和有关规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约束好自己,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敢于争先。敢于争先,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境界。我省张家港市由弱到强、由后变先,就是由于有一股敢于争先的劲头。去年12月,省领导赴张家港市集体调研,再次向全省发出了向张家港学习的号召。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在张家港市座谈会上指出:张家港市的工作有许多创新和发展,他们总结的“争先、创新、务实、富民”八个字具有时代特色。我们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新的号召,进一步深入学习张家港精神。我们在建局之初就提出要争创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张家港精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像张家港那样,树立奋发有为的信心,拿出敢于争先的锐气和魄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征管改革,加快推进全省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地税收入的增长。在工作中,要有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发展水准、更高的工作要求,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全面提高江苏地税的工作水平和成绩。
为保证学习、实干、律己、争先的要求得到实现,就必须切实抓好机关党委和各支部的自身建设。
首先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提高党委会、支委会领导班子的素质。党委会、支委会的领导班子发挥表率作用,是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加强的关键。党委会、支委会的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增强全局观念,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党内团结,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模范遵守党章和党的各项制度,经常对照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解决好自身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担负起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责任。
其次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执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领导作风情况。在发扬党内民主上,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重视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充分发挥党员大会的作用。在坚持党内集中上,要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健全党委的议事和决策制度,处理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使民主集中制得到充分、正确的实行。
三是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机关党组织要不断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带头上好党课。根据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组织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同时,活泼支部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认真实行机关党组织谈话提醒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机关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篇:把机关党建提高到新水平
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机关各项职能的发挥,并决定各项工作任务是否能圆满完成。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以此推动全局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业绩。机关作风的状况与机关党风建设密切
相关。局机关作风建设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机关党组织一定要贯彻这一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导,把推进机关的作风建设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重点,从以下各方面狠抓落实。
加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是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性工作。政治上的坚强,取决于信念上的坚定;作风上的清廉,来源于思想上的清醒。作为机关的党员干部,首先必须学好党的基本理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狠下功夫。同时,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的学习。要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和本单位中心工作来学习。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注重实干。切实有效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党的好传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注重实干,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之所以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全党同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现在,有极少数党员,对党的事业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具体工作马虎敷衍,推诿扯皮。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注重实干,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这是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是针对一时一事、一处一人,而是全面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要求。机关的各项工作是一个连锁运转的整体,每个岗位都是这一整体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和滞后,都会影响这一整体的运转。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都要有一股不出成绩不撒手的狠劲、不列先进不罢休的韧劲,下深功夫、狠功夫,促进机关建设不断进步。注重实干,要有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坚持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努力克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中央决定把今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中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严于律己。党的纪律是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党员都要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从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是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权力观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自觉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二是增强奉献意识,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树立正确的名位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树立正确的名位观,首先要想如何为党多做工作,多作贡献,如何为人民群众多谋利益,而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不能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三是增强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我们共产党人是立党为公的。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和社会之上。每一个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廉政工作制度和有关规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带头廉洁自律,自觉约束好自己,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敢于争先。敢于争先,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境界。我省张家港市由弱到强、由后变先,就是由于有一股敢于争先的劲头。去年12月,省领导赴张家港市集体调研,再次向
第三篇: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陈竺张茅
《人民日报》(2012年7月4日7版)
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迄今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总结好、运用好这60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
事业科学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60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党的领导集体始终如一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始终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60年不平凡的历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坚持群众路线。动员群众、全民参与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爱国卫生运动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因为它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它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只要我们制订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目标,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使爱国卫生工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够创造伟大的奇迹。坚持政府主导。地方负责、部门协调是做好爱国卫生工作的有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层层落实,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卫生防病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形成了爱国卫生人人参
与、健康生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洁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供应、免疫接种及环境卫生等最基础的卫生因素,在保障健康、促进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倡导和开展的全民卫生防病运动,是群众自己动手改造环境、同疾病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08年的73岁,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爱国
卫生运动功不可没。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在农村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建设和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是大面积、全方位改变农村面貌的有力举措。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受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威胁最大的人群仍然在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必须把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放到农村,必须长期坚持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抓,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卫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培养农民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
不断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
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运动,既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立足现实国情、顺应群众健康需求,不断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
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快速转型与升级,人们更加追求生命质量和健康,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期望更高,对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优质资源布局调整、保障制度完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应着力于整合社会力量、改善环境质量、普及健康知识,从
源头上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持之以恒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积极应对日益加重的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负担的挑战。当前,我国疾病发病和死亡模式发生转变,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应继续将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应对传染病的有力抓手,广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不断提高人群健康素养,共同打造健康环境。同时,把慢性病防控融入爱国卫生工作中,将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促进纳入
卫生创建的指标体系,使各项防控措施可操作、可评估。
深入挖掘爱国卫生运动的文化内涵。6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爱国卫生运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激励群众,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保持爱国卫生运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必须继承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在促进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上下功夫,在激发群众爱国情怀和创新热情、弘扬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上下功夫,在整治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上下功夫。
积极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秉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从我国国情和卫生发展规律出发,努力把爱国
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应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爱国卫生运动与依法治国结合。既发挥爱国卫生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方面的优势,又加快爱国卫生立法进程,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促进控烟、减盐、降糖、限酒,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二是慢性病防控与卫生创建结合。把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防控慢性病纳入卫生创建指标体系,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危害,完善相关政策,落实部门职责,使各项防控措施可操作、可评估。三是建设健康城市与创建卫生城市结合。卫生城市(镇)创建在我国已开展20多
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应因势利导,把卫生城市创建与健康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各地党委、政府更加关注群众健康,大力打造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以群防群控的战略思维在预防、控制和消除人民健康危害因素方面再打一场新的人民卫生战
争。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着眼于进一步建设整洁、优美、健康的城乡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把整洁行动向纵深推进。抓好城郊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部位的整治,城乡统筹,攻坚克难,以点串线,全面推进;集中抓好一批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卫设施以及集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城镇形象;及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将整洁行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中,不断强化部门职能管理,落实岗位人员职责,建立竞争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形成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治理、人人享有良好卫生环境的生动局面。
加大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增加投入,确保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建立长效、规范的工作制度入手,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逐步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强爱卫会的组织建设,健全爱卫会及其办事机构,为爱卫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和分级管理的工作方式,强化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爱卫会的议事协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爱国卫生工作与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与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相得益彰。
(作者分别为全国爱卫会副主任、卫生部部长,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第四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教育投入力度、师资配置力度。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工资待遇等都相对处于劣势。这不仅导致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也影响了基层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从而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要提高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从长远来看,需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实际差异,加大向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应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拓宽教育资金筹集渠道。一要增加教育投入总量。重点提高国家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重点改善贫困地区教职工工资待遇,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区域补贴,以稳定农村现有师资力量,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扎根基层义务教育。二要建立“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教育投资体制。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支出和各级地方财政支出构成,其中大部分投入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在税费改革以后,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这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捉襟见肘。面对这种情况,不仅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扶持力度,还需要多方拓展融资渠道,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加大师资配置力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前,尤其要强化师范教育,提升师范教育为基层义务教育服务的理念,促使学生打牢知识基础、熟悉教学技能,同时加强师范教育与基层义务教育的对接,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均衡发展。一是进行定向培养,深化服务基层理念。为了保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通过提高偏远贫困地区教职工待遇、缩短晋级年限、加快职称评定速度等措施,增强欠发达地区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吸引力,使其真正能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扎下根来。二是创新教学模式,体验支教实习。通过支教实习,加深师范院校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切实感受到基层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师范院校学生乐于为基层义务教育服务。三是鼓励教师流动,进行轮岗互换。骨干教师轮岗互换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优质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受援地区带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熟的教学经验。可以将教师评优晋级等活动与教师的流动经历相联系,提高发达地区教师参与支教活动的积极性。
第五篇: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
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
民主是时代的潮流。群众路线如何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课题。
过去,在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广泛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随着历史的前进,搞这样的群众运动的客观条件和客观需要,早已不存在了。在“左”的年代,用放手发动群众的方式,搞人为的阶级斗争,用大办的方式搞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不但不成功,而且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群众对此也早就没有兴趣了。其实,那也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那种用运动群众的方式搞群众运动,实际上是把人民群众作为贯彻领导者主观主义意图的工具。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越来越发展的条件下,就是要把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结合起来。这里,需要搞清楚“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强调要尊重群众,听取群众意见,依靠群众的力量,体现了民主精神,与民主政治是一致的。但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二者角度不同,内涵也有所不同。群众路线是从领导角度讲的。实行群众路线是以领导者为主体,基本上是领导活动。我们来解析一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公式。这个公式有三个环节:一是“从群众中来”,就是领导者采取各种方式,听取了解群众的呼声、意见、要求和建议;二是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即作出决策;三是“到群众中去”,就是领导者将决策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贯彻下去。这个公式的“来、化、去”三个环节,都是以领导者为主体,群众则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这是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如果领导者的思想路线比较正确,而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又比较强,就比较能够体察民情,听取群众的意见,再加上领导机关的民主集中制执行得比较好这个条件,就可以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得到群众的理解。这就是说,在上述三个环节都比较正常的条件下,群众路线就能贯彻得好。如果上述三个环节中的某一环节不正常,群众路线的贯彻就会受到损害。特别是第二个环节,即“化”的环节,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出现决策失误的严重情况。群众路线的上述三个环节都以领导者为主体,群众或者处于被动地位,或者被排除在外(特别是决策),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使群众参与其中。过去,在群众路线的名义和形式下,不止一次地出现决策失误,运动群众,强迫命令等问题,原因当然比较复杂,但很有必要从群众路线本身作些反思。
民主政治则是在党领导下由人民当家作主。在民主政治下,人民或者通过自己的代表,或者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基层事务的权力,包括制定法律法规,作出决策,对领导者实行监督。邓小平说:“党的工作的核心,是支持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整个国家是这样,各级党的组织也
是这样。”人民是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过程,也是党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把贯彻群众路线与实行民主政治相结合,在群众路线的“来”“化”“去”的三个环节实施中,尤其是在“化”的环节,即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人民就都可以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其中。上述群众路线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恰恰可以在健全的民主政治生活中得到解决。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这种优点,正在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显示出来。
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形式,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贯彻群众路线的极为重要的机会和方式。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人民代表广泛、全面、深入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这对党的领导来说,是“从群众中来”的极好办法;党的某些重要决策,重要的人事任免建议,都依法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议,这就可使党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党的决议,党的决策建议,党的决策意图,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有的成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有的就变成了国家意志(如法律法规),这就能得到更有力的贯彻。
以上就人民代表大会说明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结合,其实,这种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是很多的。在今天,我们既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又要坚定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贯彻群众路线,用完善的民主制度来规范和提升群众路线,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把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的关键问题。
群众观点的确立,群众路线的掌握,不是仅仅靠书本,而是要在唯物史观指引下,在长期做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学习体会。老一辈革命者都有在艰苦的斗争中长期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的经历。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中,他们了解了群众,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群众形成了鱼水般的亲密关系,也学会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现在一些年轻领导干部,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他们中一些人缺乏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经历,对人民群众缺少深入的了解,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懂得群众路线,在思想认识上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表现和突出自己。一位省委书记曾经尖锐地批评该省成就展览会搞“三突出”。所谓“三突出”指“突出领导,突出会议,突出大楼”,其实,主要是突出领导。这位省委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的高度,批评了这种现象。省委书记指出的现象,不只是反映在展览会上,也不是哪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相当普遍地存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人对个人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相去甚远,与社会主义民主也是格格不入的。看来,对我们的干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是有些领导干部不尊重民主原则。比如说,人民代表大会是党组织领导人倾听群众意见,检验党的决定、决策意图的极好机会。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中央领导人到各代表团参加会议,总是诚恳地说,请代表们多讲,请委员们多讲。他们认真地听取代表和委员们的发言,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商大计,体现了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的结合。可是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这种场合总是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在发指示,使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有些重要事项应依法由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有些领导干部要由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这既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也是使党的决定和意图经受群众的检验。可是,我们有的人却把这一过程简单地看作是一个程序,实际上是看作是履行手续。在他们心目中,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甚至否决,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人们把人大说成是“橡皮图章”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出现决策失误,用人失当,甚至提拔重用了劣迹已在群众中暴露的腐败分子,造成很大损失和恶劣影响,教训很深刻。如果认真地走群众路线,特别是依法由人大认真审议,有些失误不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