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科医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模版)
全科医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 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全科/家庭医学专业主治医师所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中医学、临床营养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2、了解运动和健康的基本知识,能指导健康人的慢性病人进行科学的锻炼。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保健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保健工作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疗、康复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熟练掌握主要慢性病的一、二、三级预防,以及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抢救与转诊;通过对病例的筛查,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常见慢性病人,并对其进行长期管理;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心理行为疾患和家庭、社区健康问题。
具有一定的基层保健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制定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其全过程进行评价。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正确地进行服务质量与经费管理。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每年至少对800例次病人提供防治与保健服务,有固定的个人和家庭保健对象;各种服务记录书写规范合格;全科/家庭医疗保健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的能力;能主持病例讨论;每年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能胜任社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管理和协调;有带过两名住院医师或协调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对本学科涉及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行为医学、管理科学及技术操作问题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能承担科研课题或担任科研课题的主要合作或协作者,进行与本学科相关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管理科学或行为医学及技术操作问题的研究。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全科/家庭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专业学科的新进展;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保健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保健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有丰富经验,能指导下级医师对主要慢性病进行一、二、三级预防,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抢救和监护;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心理行为疾患和家庭、社区健康问题。
具有较强的社区健康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对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社区不同人群健康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全部程序能娴熟地组织操作,并制订和组织实施区、县级或相当区域的全科医学和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对全科医疗团队内部、团队与社区各有关机构部门,以及与各专科医院间的关系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审计)及卫生费用的管理。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每年至少对600例次病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服务,并有固定的个人和家庭保健对象;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三)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第二篇:主任医师-全科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主任医师-全科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与《副主任-全科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对比
一、主任医师-全科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之专业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全科/家庭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
熟悉相关专业学科的新进展;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主任医师-全科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之工作经历与能力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医疗保健工作不少于35周。
在全方位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防治、康复等方面有丰富经验,能指导下级医师对主要慢性病进行一、二、三级预防,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抢救和监护;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心理行为疾患和家庭、社区健康问题。
具有较强的社区健康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对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社区不同人群健康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全部程序能娴熟地组织操作,并制订和组织实施区、县级或相当区域的全科医学和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对全科医疗团队内部、团队与社区各有关机构部门,以及与各专科医院间的关系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熟练正确地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审计)及卫生费用的管理。
每年至少对600例次病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服务,并有固定的个人和家庭保健对象;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第三篇:全科医师考核制度
全科医师考核制度
为了加强临床培训管理,提高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实行考教分开,特制定培训医师考核制度。
一、考核项目及主要内容
1、出科理论考试(所在实习科室理论知识)
2、出科实践技能考核(问诊、体格检查、医嘱处方、X线、心电图考试等)
二、实施办法
1、出科理论考试在轮转结束前一周进行,书面考试由临床教学管理科组织。
2、出科实践技能考试在轮转结束前一周内完成,由各教研室和专科组织。
三、具体要求
1.培训医师要认真及时地完成病历书写作业。
2.专职带教老师要认真完成实习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任务,并从严做好出科操作考核工作,认真及时完成实习鉴定意见。
3、成绩组成:平时考核10%,理论考试30%,操作技能考核60%。
四、临床教学管理科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挂钩。
五、考核作为培训医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亦作为带教老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优、职称晋升、聘用及教研室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篇:全科医师职责
(做5个牌子)全科医师职责
1、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传染病发现及报告任务。
2、承担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4、主持社区诊断的完成,根据本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制定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为手段的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评估总结。
5、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筛查与咨询。
6、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课题的设计、争取立项,并组织实施。
7、承接医疗保健服务合同工作。
8、组织并指导社区护理、一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9、运用中西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0、组织建立并使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病历)。
11、组织开设家庭病床,开展上刚路。
12、组织对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
13、配合精神科医生开展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饱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14、了解本社区防、治、保、康、健、计综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协调各方面工作。
15、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底完成总结,上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
第五篇:全科医师建设
武当山特区医院
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使医疗卫生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积极响应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现将制度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积极参加院外培训。我院从2008年至今,积极贯彻落实全科医师培训。先后有7人参加了湖北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科医师培训,其中有2人是中医类全科医师,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院内医师培训。院内新进医师组织各科轮转学习。
2、组件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或康复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按照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服务功能与任务等情况,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制。
3、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应实行五个统一:文明用语、着装胸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出诊装备统一。
4、在所辖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公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人员的姓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接受监督,并应保证团队进入家庭实行健康管理的服务时间。
5、对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结合管理户数、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对象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