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
作者:任永存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当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大多在3~5亩左右,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较深,接受农机化新技术意识淡薄。另外,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尤其是购机补贴逐年增加,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农业机械更新加快。因而,面对实际,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
一、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建立推广示范基地
以县级建立农机化示范园,引进新型适用的机具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把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荐给农民,并做给农民看,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新型机械的好处,促使他们改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加使用新机具,接受新技术,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二、结合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对推广的新型适用机具的补贴额度,充分发挥购机补贴的导向作用
对新型适用机具推广应用给于一定扶持,调动广大农民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积极性。如在水稻生产环节中,机插秧是重点推广的技术,国家、地方财政都给予补贴,实行叠加补贴,提高补贴额。在政策的激励下,加快推动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为农民增收节支,提高效率作出贡献。
三、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培训新机具的应用技术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需要农机化。而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工具,要使用好农业机械,必须对使用者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以培训引导农民喜欢新型机械,以培训促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可以采取集中办班培训、送教、送科技下乡等形式,传授农机具的使用、保养、维修技术,培训安全生产知识,使农民真正掌握新技术,熟练操作新机具,使农机真正能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四、结合土地流转工作,在大户中推广示范新机具,应用新技术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将产生一些农机大户,专门服务于农业生产。扶持农机大户,培育农机大户,引领他们成为新机具、新技术的带头人。农机技术人员确定联系对象,与农机大户多交流,摸清他们经营农机思路,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信息传递,技术交流,做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等。通过大户的使用,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民投资新机具,使用新技术,必将极大地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第二篇: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山区农机推广工作
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山区农机推广工作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尤其是山区农村,受环境的影响机械化程度较低,做好农机推广和配套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搞好这项工作,既可以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可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对于巩固和发展农村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机推广和配套工作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机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如何搞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农机推广方面的宣传工作
农机推广方面的宣传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宣传。农机推广工作牵扯到千家万户农民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机推广方面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近期,尤其要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工作,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特别是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更要广泛宣传,精心组织,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严禁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或者暗箱操作。要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要做好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的宣传工作。先进、适用的新机具只有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了解很少,尤其是山区机械化程度低,即使有了一定的了解,要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往往还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农机推广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大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送科技下村、进村入户,赶科技大集、开农机现场会,甚至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示新机具,使农民对新机具逐渐了解和认识,进而大力推广和应用。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好,人是第一要素。农机推广工作更不例外。农机推广工作直接面对农业、农村、农民,必须深入到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这就要求我们农机推广人员必须具有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具有精诚团结、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农机推广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农机推广人员必须精通农机推广方面的业务知识。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农业机械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能够回答和解决机手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农机推广工作又是一项知识更新很快的工作。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新机具上的应用,农机推广人员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掌握农机新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尤其在山区,地形地貌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也千差万别,即使很先进的机具也不可能适用于山区。因此,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必须根据山区的地理特点、种植结构等具体情况,选择适用于山区农业生产的新机具加以推广和应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劳民伤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惨痛的教训的。以前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广的一些农业机械到了山区成了一堆废铁,根本用不上,引起了农民群众的极大反感和不满。总之,要搞好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好大喜功,不能盲目攀比,要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做得卓有成效。
四、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
山区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很大,主要是交通不便,机械环境低劣,大部分耕地连片面积小,不利于机械操作;同时,林业机械程度更差。因此,一要争取政府的支持,二要做好农业合作化集约经营的配套工作,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做的难点问题。依靠政府的资金倾斜和组织引导,鼓励农民组合农村合作社,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把改善山区机械化环境条件作为重要议程来抓,逐步实现村、组、户道路硬化及机耕道园田化配套工作,有条件的山场,逐步改善机械运输,机械采伐等条件,从根本上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水平,增加劳动收入。
五、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要做到推广与服务相结合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的一推了之,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从而提高推广工作的水平。农机推广人员是联系农机户与生产厂家的纽带,从农机产品的介绍、宣传到推广之后的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等有一系列的服务工作要做。只有把服务工作做好了,推广工作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反之,服务工作做不好,推广工作就无从谈起。在服务的形式上可以尝试多种服务方式并存。对于公益性的事业,可以采取无偿服务的方式,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国家财政的扶持。对于非公益性的事业可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弱化行政行为,强化企业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中壮大自身的实力,增强自身的活力,从而提高推广工作的水平,为农机推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摘要: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农机推广工作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会面临全新的挑战。结合当下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农机推广工作注入新的理念,从而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
关键词:农机推广;机遇;挑战;新思路
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结合我国国情的特点,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争取早日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目前,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情况看,有利的因素很多,但不利的方面也不少,特别是在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扭转的情况下,农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进一步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调查发现,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装备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稳定增收。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信纸相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提升农业系列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1],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1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工作
1.1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化经营的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原则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型产业,也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手段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大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节约农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为加快农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1.2农机推广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需要农机推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要求加速农业由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变,即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工作技术需要广大农民去广泛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农民的文化水平往往达不到独立准确运用技术的程度。所以迫切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农机技术培训推广服务队伍作传播平台,进而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此,县乡(镇)2级农机管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必须创新观念、内容、机制和方法。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2.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机遇
2.1农机推广舞台更宽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更多地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采取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公益性服务,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求得较快的发展,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7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40%。这说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有很大差距,同时也有相当大的潜力。农机作为农业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实施手段,推广应用潜力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加入WTO,农机推广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了,推广舞台更宽广了。
2.2农机推广作为更大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要依靠科技,农机是农艺科技成果大面积、规范化实施的载体,因而农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有用武之地。二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产品的优质品种将相对统一,个体优良品种的种植将相对集中,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因此,抓住机遇,适应大调整,推广新机具,服务大农业,大有作为。
2.3农机推广空间更广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上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把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向生产全过程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在包含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的产前产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其发展空间广阔。
3.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思想准备不足
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中,不能正确处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政府支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农机推广机构与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部分农机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缺乏与时俱进的进取心和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3.2装备结构不合理
一是推广的农机品种少、水平低、性能差,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如国产小功率风冷柴油机、国产玉米收获机以及半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等一些技术问题还没过关,可靠性低;二是农机配套结构不合理,大中拖农机具配套比仅为1:1.5左右,而发达国家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比高达1:7,日本的动力耕耘机配套农机具多达30余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各种需要。
3.3技术储备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仅限于大田作业机械,以耕、播、收机械为主,对水产、畜牧、林果等机械涉及不广,设施农业设备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品种不多,高、精、尖新农机,如农业诊断机、苗木嫁接机、激光平地机等发展很慢。农机技术储备滞后,导致农机推广不具超前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4推广体系不适应
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行机制,单纯以计划为主的财政拨款的行政推广手段显得落后和陈旧。突出表现在推广人员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推广与生产实际脱节。同时,现有农机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工作效率不高,推广效益不好,不适应农村经营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农机推广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
4.1发展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技术推广项目
当今社会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否则没有推广前景。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或进行纯粹的推广方式和机械化发展。同时高瞻远瞩,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各项内容是否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总体目标。
4.2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长时期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两者的有机结合[2],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予;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要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完成,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联合农机、农艺进行对比试验或设立示范点。
4.3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
多年的经验教训表明,不管推广何种技术、何种新机具,都需要在当地进行示点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广大农民朋友。用示范点效
果来增强农民朋友的信心,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4.4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
为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赢得领导重社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五莲县成立了由县府办公室、财政局、农业银行、县农机局等组成的农机推广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分工负责。二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5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应用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3]。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林芳.浅谈我国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0(1):27-28.[2] 朴淳哲.浅谈和龙市农机推广工作新思路[J].农业机械,2009(6):77.[3] 徐玉莲.新形势下推进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机械,2009(8):70-71.
第四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监理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监理工作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蓬勃发展,农民富有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中央财政扶持补贴农机具政策的激励和引导,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化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农机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机安全生产事故蓄发态势和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农机安全监理面临新的形势,如何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的几率,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是我市农机监理工作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是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市总面积651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经济作物以花生、果树和蔬菜为主。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5.9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8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2157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665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671台;各类配套机具达到15115台套。
农机监理站负责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驾驶员教育考试工作,10个镇街均有农机服务站,监理站在编执法人员15人。近几年,全市农机监理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农机管理法规,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截止2009年底,兖州市拖拉机挂牌率达到97%,年检率90%,持证率77%。联合收割机“三率”均达到100%。为我市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上紧下松,未能形成合力。主要是县市以上各级党政不仅高度重视农机化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专门负责安全生产和农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并实行了层层抓、层层管的责任追究制。但自县市往下到乡镇、到企业这种管理机制就断线了,农机站工作人员大部分被调用,有的身兼多职,根本不能专职从事农机工作。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农机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基层派出所在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上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远没有形成足以震慑违法者的合力。
2、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对农机监管认识不足。根据县委、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支持,农机部门也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工作,普及了相关业务知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一些机手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拖拉机就是自己的农具,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很少上公路,操作比较简单,习惯了也很熟练,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不存在安全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没有必要花钱费工夫办理牌证和检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由于目前农村相当一部分使用年限过长、技术状态达不到安全要求、超过服役期限的报废车辆仍在继续使用,安全运行无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隐患。虽然已出台了相关的强制报废规定,但相应的农业机械更新报废补助办法没有出台,强制报废实际执行起来困难相当大,农民、机手无钱进行更新报废,有一部分仍在道路上继续运行,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4、《道交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职责范围,并未有系统彻底的从根本解决执法范围上所存的弊端。按照条例规定执法范围权限于田间、场院、乡村公路、集贸市场,而在国道、省道、市级公路上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准于行驶,但是作为实施管理、执法范围严重受限。
5、以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契机,推进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虽是好方法,但缺少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专业监管措施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职能发挥不好,配合不到位。
三、今后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道交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颁发《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管理条例》及农业部两个部令、两个规范文件对农机安全生产执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机监理工作必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展开。法律、法规赋于农机监理机构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职责是明确的,这就要看我们如何按照“平安农机,和谐农机”的方针,克服困难,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法,探讨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督、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1、加强政策、业务学习,提高监理队伍素质。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作为监理队伍的主要工作目标及标准,牢固树立为农机手服务的思想。对国家法律、法规一定要学深、吃透,通过岗位练兵,开展经常性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政策理论、业务素质、执法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做到文明、严明、按法监理。
2、树立有监理才有理,转移工作重心,由管理型变为上门服务型,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工作重点从上路检查向田间场院转移;由你到站变我上门服务,节约机手的时间和费用。树立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真正提高为农机手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安全生产要从源头抓起,重点整治“黑车非驾”、“违章载人”、“酒后驾车”等违法违规之行为;重点提高年检、年审、挂牌、办证,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最大努力杜绝恶性事故。
3、协调好与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公安、交警关系,拓展执法范围。首先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多汇报、多反映具体情况;其次协调好公安、交警等部门协作关系,形成齐抓共管农机安全生产、安全行驶的良好局面。
4、搞好新机手的源头培训,提高农机手的法律、法规意识及自身素质。机手自身素质是决定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要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做到身体不合格着不发证,理论、实践考核不过关者不发证,更不能发人情证。警钟长鸣,利用“三夏”、“三秋”农业安全生产期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安全知识讲解,纠正声音操作,排除事故隐患。
5、“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常抓不懈,在近几年“平安农机”的创建活动中已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推动本村或本区域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要在做好巩固规范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创建范围和提高建设质量、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安全监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1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摘要]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已成为新形势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发展的新要求,然而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着基层农机推广。笔者结合新形势,阐述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机推广困难建议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发展的新要求。目前,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情况看,有利的因素很多,但不利的方面也不少,特别是在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扭转的情况下,农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进一步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装备落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稳定增收。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念相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提升农业系列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需要农机推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要求加速农业由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
变,即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工作技术需要广大农民去广泛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农民的文化水平往往达不到独立准确运用技术的程度。所以迫切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农机技术培训推广服务队伍作传播平台,进而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为此,县、乡镇(街道)农机管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必须创新观念、内容、机制和方法。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二、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机推广机构不健全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县农机推广部门信息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五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推广人员纳入乡镇政府统一调配,农机推广人员不是专职专用,使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心受挫,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与基层联系脱钩,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不能得到真实反映,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完全依靠乡镇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来发展农机化的可能性在淡化。
2、人员专业水平低
县、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新老交替缓慢,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机构改革后,不少农机推广人员对农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事业心受到了影响,主要精力没有真正集中到农机化工作上,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3、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
近几年来,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按照农业生产的要求,注重产前、产中的机械化,或产后粗加工的机械化。忽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注重小农业的机械化,忽略了农机化的大农业观念,如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环保机械化等。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中,不能正确处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政府支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关系、农机推广机
构与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
4、农机推广体系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行机制,单纯以计划为主的财政拨款的行政推广手段显得落后和陈旧。突出表现在推广人员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推广与生产实际脱节。同时,现有农机推广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工作效率不高,推广效益不好,不适应农村经营体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议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组织农机人员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必要的手段鼓励农机推广人员学习各项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农机推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知识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
2.改进推广方式,选对推广项目。
一是在推广方式上,应更多的深入基层农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惠,把农民所需要的技术、机具送到他们家中,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并加大示范点的力度,大胆将新技术、新机具以恰当的方式在示范点和农机大户中推广应用,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部门的联系,解决购机难、机具推广难的问题。二是在推广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优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或进行纯粹的推广方式和机械化发展。同时高瞻远瞩,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各项内容是否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总体目标。
3、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
为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赢得领导重社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县级要成立由县府办公室、财政局、农业银行、县农机局等组成的农机推广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分工负责。二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
民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建立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理顺农机推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大力加强机构建设,增强机构实力,探索并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活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技术精、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应用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农机人,必须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农机推广工作中,要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抓住机遇,争取早日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